分节阅读15

  了,说我舅舅商贾出身问题倒不大,走街串巷卖胭脂水粉勉强也算商贾,但我妈青楼出身恐怕实在算不上家事清白,至于说是鲜卑后裔,这也很可疑,我可从未听母亲或舅舅讲过一句鲜卑话。不过,即使按照这被抬高美化了的出身都能看出,对我来说,母亲娘家那边是靠不上了。本就不是名门望族,就一个舅舅作了官,还因贪墨丢了脑袋,而且连累勉强算作母亲后台的安德王延宗丢了官,回封地养老去了。根据子凭母贵的原则,如果不是卢妃收养了我,我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这皇位还真不一定轮得上我,便轮上了,也坐不稳。
  而对卢家来说,我是一个重要筹码。如果不是收养了我,一直无子的卢妃未必能够顺利登上后位,现在也不能如此名正言顺地左右朝政,我的配合,也是他们这样继续下去的基础。
  所以,我们都是对方最重要的盟友。
  可是,这种同盟关系现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长大了。
  我即位时,不满十六岁,身体又不好,所以太后辅政也说得过去。卢衡则以右相身份主理政务,两人配合默契,政令皆出二人之手,卢家一时风头无两。但是,我明年就满十八岁了,后宫已有不少妃嫔,明年就要正式立后,算是成人了,亲政之日也不能再晚。到时,即使太后和卢衡不愿交权,朝中上下也会有很多人跳出来说话的。没错,现在朝中一片风平浪静,卢丞相一开口,底下连连称是,可是,其中的暗流汹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从太宗灭南梁,受魏帝禅,改都北京,建立大燕之后,西京北魏旧族和北京大燕新贵之间的矛盾,就从未停止过。当年太宗能够顺利接收北魏政权,秦晋大族的支持起了确定作用。所以,在大燕建立后,太宗在处理新旧门阀关系时,一直慎而又慎,力求朝中两派基本势均力敌,以使政局稳定,其后的孝宗和先帝文宗也秉承了这一原则。但不管怎样,两派的明争暗斗也从未断过。从前的王家是北魏旧族中的领军人物,由于先帝信重,也曾权倾一时,不过,爬得越高跌得越重,王家倒台,让西京门阀安静了许久。好在,新后卢氏仍是出自旧魏大族,政坛才未出现偏左忽转偏右的重大动荡,而是恢复了一定平衡。
  我即位之后,虽然卢家主政,但因卢衡一直小心谨慎,尽量兼顾两方利益,倒未出过太大风波。不过,他毕竟不像先帝,是站在中立位置上的,即使再公平,在对方眼中,仍是有所偏向。而且,他既有自己的立场,就不可能事事公平,而让支持者失望,到时两边不着,结局更惨。所以,这两年多,燕赵大族早是心存不满。同时,旧族也未必人人对他心服,旧族之中,不管从何处论,卢家都非第一,如今却独领风骚,难免招人妒恨。现在只因时机未到,诸方势力都是隐忍不发,如果在我亲政的问题上,他处理得稍有不慎,便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形势危矣。
  可这并不是说,他们乖乖还政与我,就可平安无事了,反对势力依然可以利用种种借口来打击他们,政坛之上,可没有缴枪不杀一说,趁你弱要你命倒是比较可能。那时情况将很难预料,而我的态度会成为影响局势的关键。如果我态度明确,支持卢家,未必有人会为一个再非最大威胁的对手,公然与我叫板。如果我倒向对方阵营,那结果几乎不用再问。当然,我最好的选择应是袖手旁观,适时出头,保持局势均衡,就如先帝最终的选择一样。无论我选择哪种方式,对卢家来说,大权既失,都是完全被动的局面。如果我是卢太后的亲生儿子还好,血缘的联系会让他们对我比较有信心,可我不是。所以,要让他们安心把命运交到我手中,也的确实为难了点。更何况,习惯了大权在握,又有哪个愿意再回到生死由人的位置
  所以,太后和卢衡现在必是左右为难。不过,对我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我一心倚重卢家,无疑助其坐大,终有一日成为尾大不掉的局面。如果反之,处置不当,则可能使旧族一蹶不振,破坏朝中平衡。如果我放弃卢家,任其自生自灭,到时局势必然会有一番大的动荡,以我的能力,是否控制得住,结局如何,都很难说。
  所以,现在双方都在犹豫,同时,也必然会用种种方式试探对方的想法,以评估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因此,此时双方行事都是慎而又慎,唯恐让对方产生什么联想,做出错误判断。就如,太后和卢衡一直对我的胡作非为故作不知,不加干涉。而我则对朝政完全放手,听任太后和卢衡决断。
  我们之间的关系,现在处于一种最微妙也最脆弱的平衡之中。就像两人一起用头顶着大缸走在钢丝上,全身绷紧,维持着平衡。
  可是,我这两日的行为,显然触动了这种平衡,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有时候,我真的希望,我可以像小孩子一样,用最简单的想法,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我想干干脆脆和我的先生说,“权力什么的,你喜欢,拿走便是,只要让我平平安安、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就行了。”可是,即使我说了,他是否会相信,即使他相信了,做出了承诺,我是否就能相信,即使我相信了,朝中众人又是否会允许这种局面的出现?
  所以,即使我再不情愿,再不擅长,钢丝,仍要继续走下去。
  24长谈(上)
  卢衡就在上书房等我,我进门的时候,他正负手欣赏壁上先帝的手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玉则坚”。无欲则坚?笑话,这世上人,哪个真能做到无欲?名利、权势、情义……总有一样让人割舍不下,所以个个营营役役,丑态出尽,这才是烟火人间。
  听我进来,卢衡转过身,迎上来,俯首行礼。
  我道声,“卢爱卿平身。”伸手扶起了他。
  我知道,今天时间一准儿短不了,考虑了一下,要不要坐下谈,想想又算了。我坐了,要让他站在一边,实在有些轻慢了他,他心里难免会有想法。如果让他坐,他最是讲究礼法,必会推辞,即使坐了,也是斜千着身子,象征性地坐坐,那比站着还累。所以,还是大家都站着吧。
  于是,我们就这样面对面站着,我先开了口,“卢爱卿一向事务繁忙,难得今日进宫,却不知有何要事?”
  卢衡闻言,微一迟疑。
  我转念一想,糟了,我那么多废话干吗,直接问他因何而来不就完了。他会不会以为,我说他事务繁忙,是讥讽他不肯交权,又说他难得进宫,是暗喻他对我不恭?
  果然,卢衡躬身一礼,道“陛下,臣自得先帝信重,无时不以鞠躬尽瘁报效先帝和陛下为念,……”这个是说,让他主政是先帝的意思,而他也不是贪恋权势,只是一心为国。
  “……,臣资质鲁钝,每日战战兢兢唯恐有亏职守,殚精竭虑力求政务无差,却因此轻忽了对陛下的礼数,臣心中不安,还望陛下恕罪。”说着,又施一礼,才续道,“臣听闻陛下微恙,今日特来探望,不知陛下可曾延医用药?”这个是解释为什么久不入宫,附带请罪,并说,我不是不关心你,你看,你一生病,我就赶紧来看你了,同时解释了入宫的目的……等等,生病?!
  我脑门上的汗,忽一下就冒了出来。我怎么忘了,今天没去早朝,理由就是生病,现在却活蹦乱跳,精神奕奕地站在这里,同他聊天,这哪儿像病得上不了朝的样子啊。我觉得脸腾地就红了,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装病逃课被他捉住,于是脱口而出,“对不起,先生。”
  一句话出口,两个人都愣了
  先生二字,我有多久不曾对他叫过了。一时心中百感交集,张了张口,却再说不出话来。
  卢衡也是一语不发,只看着我,神情未变,不过,总如古井无波的眸子,竟似荡起了一点涟漪。
  半晌,卢衡垂下眼帘,拱手肃容道,“陛下折杀臣了,先生一称,臣不敢当,对不起三字,臣更是万难承受。”
  见他又变回原来的样子,我心里一空,为什么,我们之间竟变成这样?心中酸楚,再难忍耐,上前一步,想要挽回什么似地,拉住了他的袖子,恳颜道,“先生,我们不要再这么说话了,好不好。不管怎样,我总当你是先生。淇儿偷懒,没去早朝,先生若生气,骂淇儿一顿,好不好?先生……”说着,还用手摇了摇他的袖子。
  后来回想起来,我这么大的人,做出这种动作,真是有够恶心人,只是当时做来,自然无比,仿佛真回到了小时候,可以无所顾忌地,向最疼我的先生撒娇。
  卢衡大概就是被恶心到了,看着我,半晌没说出话来。
  终于,他轻轻摇了摇头,低叹一声,“陛下……”称呼没变,面色却和缓了许多。
  我心中大乐,趁热打铁,赶紧道,“先生,这里太闷,我们换个地方聊好不好?”
  于是,我就拉着他,一路来到了御花园。
  两人坐在水榭之中,让人把所有门窗都打开,抬头看,四外春光正好,清风徐来,暗香隐隐,低头瞧,水波微荡,游鱼嬉戏……这种地方才适合约会,不对,是适合长谈,最近美人会得太多,满脑子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他是先生,我可不能胡思乱想亵渎了
  好吧,该来的躲不掉,我已经准备好了,这里很美,让我的精神旺盛,信心大增,就是现在吧。我毅然抬头道,“先生,我知道您这次来,是有事要问我,咱们之间也不用拐弯抹角,您尽管问就是。”
  卢衡笑笑道,“陛下,您知道我要问您什么?”
  这是给我机会自己交待了,坦白从宽,我也不想再遮掩,不过,还是决定从最简单的说起,“前两天在朝堂上,我不该对朝政胡乱发表意见。”
  卢衡又是一笑道,“陛下觉得自己是胡乱发表意见吗?臣倒觉得,陛下的意见都很好啊。”
  “啊?”惊讶了,他这是真话吗,我抬头仔细看他,他脸上笑意温和,并无讥讽之意,我放心了,紧接着,就高兴起来,急急道,“先生,你真这么想?
  卢衡笑着点了点头,温颜道,“在金母诰封一事上,陛下一语便指出重点所在,见事明白,处事利落。至于大苑驻军之事,陛下宽仁为怀,体现出了为君者的气度,也显示了我上邦大国的泱泱之风。这两个决定,都做得很好。”
  我已经乐傻了,只剩咧嘴笑了。
  “只是……”这时却听卢衡又开了口,“只是”两字一出口,我一下就清醒了一半,完了,原来重点在后面。
  就听卢衡道,“只是,陛下既然叫臣一声先生,有些话,臣就不得不说了,还请陛下恕臣逾越之罪。”
  我的心提起来了,硬着头皮道,“先生请讲。”
  “陛下,为君者,一言一行皆为百官表率,天下瞩目,所以,时刻都须谨言慎行,以立天子之威,以树帝王之信。陛下年纪尚轻,有时言语态度随意些,也是正常,臣只希望陛下能尽量学习收束情绪,凡言行,三思后而为之。”
  我脸已经涨得通红,这是说我在朝堂上最后那句胡说八道了,我低下头,应了一声,“是,先生。”
  卢衡点点头,迟疑了一下,才又道,“臣听说了一件事,却不知是否属实……是关于那个大苑王,寄多罗。”
  我耳朵里嗡地一声,如果说我的脸色刚刚是红的,那现在一定是紫的了。
  他知道了,他竟然知道了。不对,他当然会知道,我只是没想到,他会当面问出来,他不是君子吗,怎么突然做出这么不君子的事了。怎么办,怎么办。哪里有缝?哪里有缝?快让我钻进去。
  我再不敢抬眼看他,头越来越低,越来越低,恨不能整个人都缩到桌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