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假期基本上都宅在家里,都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宅男了,不仅仅是天气的原因,更多的是不想出
  去就这么简单而已。也许每天上学身体都已经习惯了,现今有机会让身体体验安逸,既然安逸了,就将安逸进行到底。在身体上的安逸的同时,也可以让精神上安逸得以释放
  ,每天基本上坐在电脑桌前和大家互相聊天,浏览新闻,写写博客,发发微博,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这样的生活过得挺潇洒的,挺逍遥的。通过聊天知道了,大家的近况
  ,原来大家的生活基本过的都是一样的,都沉醉在虚拟的世界中,都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去追求精神层次上的享受。我国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小康生活水平,在物质条件上基本
  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去追求更高级的精神层次上的享受。当前的任务就是日益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改革开放以前的我们就连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都难
  以保障,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不仅物质生活得以保障,人们更是追求精神上高层次的享受,时间会慢慢改变得一切的,会慢慢改变我们观点和思想。
  就像姜昆和戴志诚老师的春晚小品《我有点晕》;
  三十年前,人们吃粉丝,三十年后,弄不好粉丝能把人吃了。
  三十年前,骑自行车的羡慕开轿车的,三十年后,开轿车的羡慕骑自行车的。
  三十年前,恋爱偷偷摸摸地下情,三十年后,自由恋爱,哪里都能恋爱。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所以说随着时间的位移,在改变得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前的那些事儿,放在以前那是不好的现象。但放在现在反而却成了好的了,这究竟是崭新时代的进步,还是历史
  年轮的倒退,大千世界,繁华三千,又有谁知道孰是孰非。
  原来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随着时代的产生,而衍生出相对应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为了维护这个相对应时代的生存和发展,来维护这个时代
  的表面的和平和历史年轮的进步,来繁荣它的文化,发展它的经济,改善它的生活,延续它的文明。等到它完成了它光荣的使命,它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化为成为记录以往文
  明的名片,是它推动历史年轮的不断进步,才有了今天的会换灿烂的文明。当新的时代来临的时候,而作为维持过去旧时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经不能去维持现今新文明时代
  的和平和发展,必须要产生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用来维护现今的文明,所谓应运而生,这是天之道。古往今来,没有谁能改变这一定律,只有绝对的服从,服从,再服从。就
  像封建社会有封建社会的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社会有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社会有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一样。同样的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体制上,像文化,政治
  ,思想,生态,教育,饮食,服装,建筑……都有它相对应的体现,只是不知道现在文明所维持所信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知还能坚守多久,因为哲学告诉文明,历史的年轮
  的是永远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不可逆转的的潮流,等到我们的文明比现今的文明更上一层楼时。那时我们的时代,有必将产生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维持
  高级文明时代的稳定,那么我们现在坚守的就必将像先前那样优胜劣汰,原先的价值观是推动向高级文明道路进步的原动力。但是当高级文明时代的到来,那原先的动力必将
  不能符合高级文明的发展,反而成了高级文明发展的绊脚石,因为它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了。有趣的是,把文明推向高级的是它,绊住高级文明发展的也是它,成也是它,败
  也是它。但是重点是,是它在旧时代和新时代之间发展道路上留下辉煌灿烂的扉页,它连接新旧时代的桥梁。它们的任务就是在于对自己时代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这就是历
  史赋予它们的光荣任务,然后功成身退,成为记录原先时代的名片,隐身在历史长河中。
  而现今的我们,都有时代的明显特征在我们的身上体现出来,这是大众文化的流行趋势,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我们被他人同化的同时,他人同时也在被我们异化,我们都在
  矛盾中追求一种平衡,可以照顾到他人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到自己,这才是真正的高深学问,把相互伤害减少到最小,求同存异,中庸之道。
  我们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又是新的一年,日出接日落,年头接年尾,我们都在重复的生活,生活中的内容也但大致不变,都是为了弥补昨天的遗憾而不懈努力,都是为
  了差强人意的今天而未雨绸缪,都是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都是为了美好的理想而永不放弃,我们一直都活在自己虚拟的真实世界中,念着过去,过着现在,等着未来
  ,但我们都不曾放弃,因为我们是传奇。
  是不是每当一件无数的重复,就会失去它特有的意义,或许是自己长大了,看着世界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当下,懂得把视野看的更深更远一些,所以往往得到的结果也就不是那
  么的一样。小时候无忧无虑整天盼望着新年的到来,因为有新的衣服,新的玩具,总之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等到我们长大了,就已经没有儿时急切盼望的心情,不是已经习
  惯了它去了又来的周而复始,也不是长大了就对这失去了童真的好奇心,只是安静的迎接它的到来,然后又安静送它离开仅此而已。只是以一种平常心去对待它欢迎它,却从
  来都没有去排斥它。因为你根本找不到排斥它的理由,也没有必要排斥它,就算是周而复始,一成不变,我们也欣然接受。因为那是灿烂文明,辉煌文化,千年传统。虽然它
  已不再像千年前那般辉煌灿烂,锦瑟年华,但我们任然爱它,坚守它,继承它,发扬它,因为它是文明的标志,是时代的特产,是文化的特征,是繁荣的标本。新年当天的我
  们走家串户,虽没有几十年前一家吃饺,十家欢送的情景,但亲朋好友的相互问候上门拜访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千年传承任谁也无法动摇,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可是现如今过
  了三四年,还不知道隔壁住的是男是女,现今文明繁荣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曾今那些最珍贵的真情,繁荣的背后也有时代的悲哀。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历史年轮的倒
  退,文明的进步都是有代价的,我们只是希望能把代价尽量减少到最小。就像现今经济繁荣的背后,都是以损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以往虽经济
  落后,可是我们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呼吸新鲜的空气,喝着纯净的水源,吃着干净的蔬菜。如果经济的繁荣以我们的健康为代价,我想我们都不需要这样的繁荣,谁不想好
  好的活着。可是世界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所以说我们都生活在矛盾中,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不管时代如何的变迁,不管时代如何的繁荣,处理矛盾永远都是我们恒古不变
  得话题。当然要抓主要矛盾,在微妙中求平衡,这足以挑战我们的智慧了。
  第四十九章春晚的传奇
  对于新年基本上就是比平时多了一个相互串门,走亲访友,大鱼大肉,大吃大喝,安乐安逸一个理由而已。想想一年来的辛勤劳作,不懈努力,只不过是给自己和家人的年终
  总结和舒适安逸的假日而已。我们不光要学会创造生活,更应学会享受生活,就像要学会赚钱,更应该学会花钱,只有更好的享受生活我们才能更好的创造生活,只有更好的
  学会花钱我们才能学会更好的赚钱,动力来源于追求,动力来源于动力,来源于兴趣与爱。
  新年物质上的追求现在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追求精神层次的生活,还有待发展,大多数人在新年这一天都到电影院来个全家福,现在基本上已经是全民娱乐。我们国家最
  大的两大热档,暑期档和贺岁档,新年当然当红不让,再加上电视媒体的大肆宣传,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人最爱的档期了,也是最赚钱的档期,满足我们的精神文化上的需求,
  大年初一在电影院对着大屏幕全家福,除夕晚上在家也是对着大屏幕全家福,当然要属全球华人的年夜晚了——央视春晚。春晚的出现也是时代的特产,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已
  收效成果,经济已不可同日而语,物质文明的进步,势必导致精神文明的萌芽,如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是那时急需解决的问题,加上当时传媒的高速发展,艺术人才的
  欣欣向荣,春晚的出现是时代特定产物,满足了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从来一开播以来反响热烈,实现了全民娱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三地同台献艺,竞相开放,百花
  争艳,同台竞技,舞动全民,歌传四方,大放光彩,记得98年当时两大天后那英王菲《相约98》成为那年最经典的传唱。可是近年来,春晚已经失去往日的光环,不在像当年那
  样对春晚歌颂传唱,现在听到“春晚”这个词语人们都不再曾今那样给她很高的评价,有点灰色的感觉,失去往日精彩绝伦的魅力和美丽,而今一成不变得节目脚本模式,缺
  乏传奇色彩的深层次节目,没有符合流行创新理念的产生,最要命的铺天盖地的穿插广告……把原本人们心目中的光环,搞的暗淡无光讶然失色,要说中国的电影搞不上去,
  还可以原谅毕竟技术跟不上,可是春晚我们以前不是搞的挺好的吗,怎么随着时代的进步反而在倒退,好歹我们国家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文艺演出搞不好有点说不过去了,任
  何文艺灵感来源的产生无不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的衍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