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她说。
“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喜欢他的电影,喜欢他所诠释的每一个角色,喜欢他的沉稳,喜欢他的忧郁,喜欢他的气质,喜欢他的一切……”我说。
“我相信,所有喜欢他的人都是如此,他真的把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诠释到无可挑剔的境界。他生活中的结局就和他艺术中的结局一样,上演着传奇般的血色残阳,美丽的
让人心碎,让人催人泪下。”她说。
“世人都说,艺术家只有死了以后才被世人接受,才会被世人缅怀。但是哥哥他生前就是传奇,而且还是全亚洲的传奇,直到离开人生的那一天他依旧还是传奇。”我说。
“哥哥是的确如此,但是世人说的那些艺术家,大多都是说的是画家,就像梵高。生前不被世人所接受,但是他离开人世之后,他的作品却成了全球收藏家争相收藏的艺术珍
宝。但是他永远也看不见了,这就是作为艺术家今生最大的遗憾。”她说。
“所以,毕加索是幸福的,因为他是迄今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看到自己画进入了罗浮宫。对于梵高来说,他是幸福的,他真的很幸福。”我说。
“为什么当时梵高的画没有被世人接受呢?”她说。
“我想是因为相互不理解,艺术的理解和升值是需要时间的,也许世人当时对梵高的画还没有达到相应解读的层次,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本身知识层次的叠加和我们对艺
术美学的重新审美,当世人发现曾经被视为废纸的画,居然是艺术葵宝,但是大师已经离我们而去,所以根据市场法则,物以稀为贵,大师们的画就变的值钱了,因为那已经
是绝版了。”我说。
“我想这只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来定位艺术品的价值,如果按照艺术的价值来诠释艺术珍品的价值将又会是怎样的?”她说。
“艺术品如果按照收藏价值的话,那么它可以是天价,甚至是无价的;当然如果按照实用价值,那么它没有食物更有价值,因为食物可以让我们饿了充饥,但是它却不能。但
是为什么它却比食物值钱呢?因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是成金字塔形式的,我们都生活在金字塔的最底层,而那些艺术大师们金字塔的最顶层,因为他们通过他们的艺术品
而实现了人生最高的价值,就是自我实现,而整个社会中能实现最高价值自我实现是在是太少了,因为从他们的艺术品中可以看到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对艺术……的诠释,
是属于精神层次的理解,而高出与物质领域的范畴,达到他人无法抵达的巅峰。当然他们所处的金字塔最顶层,可不是物质上的顶层,而精神上的顶层,要不然只要是有钱人
画的画,那不都是艺术珍宝了。而梵高、毕加索、哥哥
就是站在金字塔最高层式的人物,因为他们都是实现了人生最高价值——自我实现。”我说。
“哥哥,在《霸王别姬》挥剑自刎的那一瞬间,就实现了蝶衣或虞姬的自我价值,实现了对国粹京剧的执着,实现了对爱情的忠贞,实现了对艺术的从一而终,从而成就国产
影片的巅峰之作。”她说。
“所以,可以总结为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人,大多以鲜血谱写的血色玫瑰画卷,但是我们所有的人都爱,爱的义无反顾,爱到天荒地老!”我说。
“那你所熟悉艺术家当中你认为有哪些人实现了人生最高的价值?”她说。
“古往今来,这样的艺术家实在太多了,但是我只说我自己喜欢的。”我说。
“他们是谁?”她说。
“李小龙,张国荣,宫崎骏,仓央嘉措,查理·卓别林,梵高,高迪,海明威,金圣叹!”我说。
“我现在终于知道古往今来为什么艺术家们的结局总是大多你悲剧收场了,因为你说的这些人当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命运坎坷的。我想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尝尽了尘世间的苦果
,历经磨难与坎坷,然后再将这些宝贵的人生经历财富上升到精神领域,净化心灵,升华生命,留下的都是精华,完成涅槃,浴火重生,化蝶而起舞,翩翩起舞于滚滚红尘之
中,美轮美奂,精彩绝伦。
从而抵达他人无法抵达的巅峰,创造神话,书写传奇。也正应了那一句话,苦尽甘来。”她说。
“就像仓央嘉措的《佛说》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我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她说。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自古以来忠孝两难全,江山与美人的纠结,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是一个正反对立面位的统一体。想要不劳而获
纯属天方夜谭,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底下也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一搏,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尽人事,听天命。”我说。
“是啊,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人定胜天,似乎已经跨越了唯物主义的范畴,是唯心主义者,可是世人大多都是唯物主义者,你是,我是,所有的人都是。”她说。
“是啊,守株待兔,那只是个意外,而意外却不是天天发生。就算天天发生,也不会始终在你一个身上发生,它已经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了,再说了意外不是每次都是好运,有
的时候更多的是恶梦。”我说。
“所以呢,就像你在博客中写的那样。若游园惊梦,既来之则安之,顺其自然,争其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她说。
“只是我的一个愿景,用以来此勉励自己做人做事,可是对于我现在的年龄很难做到,也许一辈子都做不到。这样的境界应该就是佛门中人说的,无生相无色相无法相无我相
的最高境界吧,或许还没有到。“追求必然”必是有求,有求就是有欲,既然有欲望就没有到达无极境界,没有到达无极境界,何来的无生相无色相无法相无我相的最高境界
。”我说。
“那是当然,佛是无欲无求无境界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是人,而人确实未来的佛,佛却是过去的人。”她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我没有这样的本事,我只要做好我的人就行了。若游园惊梦,既来之则安之,顺其自然,追求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以后就这样
来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因为这自始至终都是人,而不是佛。我们始终都是人,有追求,有梦想,有欲望,我们才能有动力。也许当有一天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时,已经享
受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时,当有一天我们发现我们累了,我们放弃了我们曾经所拥有的一切时,成就了拿得起,放得下,那时是不是已经成佛了。不是,只能说明我们是一个慈
善家,把自己所有的资产重新分流给大众,即使我们不是佛,我们也要做一个善人。”我说。
“所以,人人不一定都成得了佛,但是佛一定是人。而佛和人唯一的区别就是,佛永远想到的是芸芸众生,而人永远想到的只是自己,一种是大爱,一种是自爱。而慈善家大
多都是在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把自己的资产捐给社会福利机构,但是他生前至少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自己的曾经梦寐以求的生活。他将资产全部捐给社会,世人
歌颂他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同样的他也可以将资产全部留给孩子也行,没有人会说他的不是,因为他同样是有爱心的人,因为他是一个有爱心的好爸爸。而这两个爱心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前者给了和自
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而后者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但是他们都没有错,谁都没有资格说他们的不是,因为
别人的资产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而换来的成果,他们有权利如何去分配自己的资产,而他人无权干涉。”她说。
“如果,有一天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方富豪,你会是那一种爱心的人。”我说。
“你先说,这样的事情多发生你们男人的身上,毕竟你们男人才是家里的主心骨,有权利决定自己家资产的分配。”她说。
“如果,是我。我也不知道,人都是自私的,我想我可能会留给自己孩子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虽然,我明明知道留给孩子对他们的将来没有好处,但是人都是自私的,谁会
把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辛勤劳动成果而给了和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我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一个自私的人,所以我是人,我不是慈善家,更不是佛。就算我是伟大的,把
自己所有的资产都捐给社会,我还是人,只是一个有高尚品德的慈善家而已。所以,对于我来说,做那样伟大的人很难,你会因此而看不起我吗?”我说。
“我怎么会看不起你,相反的还要谢谢你,谢谢你的真诚,谢谢你的坦白,再说了在中国这样情形是很难发生的。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子承父业为孝,既然子承父业何来的把
自家的产业捐给社会,那还继承什么。所以,什么样的文化,养育什么养的人,这不是我们的错,这是千百年来文化的根深蒂固的熏陶与深度渗透。我们这样做也没有错,只
是相比之下没有慈善家的大气与旷达,我们都是有爱心的人,只不过人家的爱心比我们的爱心,要大,而且还大得多。就像你说的那样,我们都是人,人都是自私的,因为我
们不是佛,虽然佛得前身是人,人是未来的佛,但是我们永远成不了佛。世间能成佛的又有几人,也许一个也没有,更何况在今天这样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huo的社会,能成
人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成佛比天方夜谭还天方夜谭。”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