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逸读阁小说>书库>历史军事>神级大太监> 第124章 再见天子金令,袁可立的选择(1更)

第124章 再见天子金令,袁可立的选择(1更)

  辽阳城是明初洪武年间,经过十年的时间,在旧址上面重新建立起来的,全砖石结构,非同一般的厚重坚固。
  这里,是整个辽东最大的城市(沈阳是后来的)。
  用一个字来形容辽阳!
  就是:大!
  两个字来形容。
  就是:很大!
  三个字形容!
  非常大!
  四个字!
  贼几把大!
  整个辽阳,周长二十四里,如果将四面平均的话也就是每边六里。
  六里什么概念?
  三公里。
  曹化淳区区二千步兵,四百现代化士兵,拿下城池攻进去问题不大。
  可关键是,如果对面的士兵从攻城战转入巷战,自己肯定就会吃大亏了。
  “一六零”
  “辽阳城兵力不俗!”卢象升驻足城下,皱起眉头道:“据咱们的探子还有抓到的敌军士兵说,虽然没了镶蓝旗的防守,如今应该也有二万多人,而且守将是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
  “嗯!”曹化淳淡淡的点了点头:“先扎营吧,咱们等兄弟们安顿好,往城头扫视两圈再说!”
  机枪出世,先乱其军心再说。
  下午的时候,就按照曹化淳所说,轻型机枪往城下敌人弓箭射不到的位置架好,配合五六个三八大盖,随随便便往城头一扫,城上的士兵就乱做了一团。
  曹化淳本想着还要再进攻一会。
  不过,那个努尔哈赤请来的救兵又到了。
  皇帝陛下,你上辈子难道是姓爱新觉罗?
  曹化淳一脑门的黑线,接过来一条金色的令箭。
  天子金令!
  送令牌的不是别人,是自己的老朋友,老下属:袁可立。
  天启上次让魏忠贤送金令,命令曹化淳立即回到京师,有重大事宜商谈。
  结果,曹化淳没鸟他,直接让‘山贼’将魏忠贤收了。
  这次好了,登莱巡抚亲自率领着一万大军,从水路跨过渤海,亲自到辽阳送金令!
  “陛下说……”袁可立的脸上,有些难色,略显尴尬的道:“陛下说,他有十万火急的大事,非得督师大人回京之后商议不可,让督师大人您,务必暂停攻击建虏,先守住已经攻略下来的地盘加以巩固,大人要速回!”
  “这是中旨,还是说圣旨?”
  曹化淳面色不善。
  中旨,就是皇帝下发的,没有经过内阁和通政司同意的圣旨。
  真正的圣旨,必须是经过内阁同意的。
  曹化淳以为,皇帝要胡闹也是有限度的,大臣们不可能同意吧。
  毕竟,收复辽东已经遥遥在望了啊。
  然而,令他吃惊的是,袁可立说出了两个字:圣旨!
  圣旨!
  特么的!
  这群狗日的阁臣!
  “阁臣也回同意么?”曹化淳站在瑟瑟的冬风里,高大的身材几乎将袁可立包围,居高临下。
  袁可立苦苦一笑:“督师大人,阁臣们都同意了。陛下是让督师大人回去,阁臣们的意思是,大人刚刚收复了广宁和西平堡,这已经是天大的功劳了,切不可小看了建虏,当稳固为上,莫要贪多!”
  “艹……”
  曹化淳差点一句粗口爆出来:“呵呵……嘿嘿……哈哈哈……读书人?东林党?阁臣?就这个见识?哈哈哈哈……”
  袁可立站在曹化淳面前,几乎抬不起头来。
  他如何不知道现在收复辽东,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阁臣们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还不是嫉妒曹化淳的战功?
  还不是觉得让一个太监收复辽东,是对他们最大的讽刺?
  还不是觉得:与其要辽东,还不如要面子!
  唉……
  袁可立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曹化淳将金令收起来,双眼直视袁可立,问道:“袁大司马也是这般想法?”
  一直以来,曹化淳还是比较敬重袁可立的。
  不管怎么说,他是明末士大夫中比较有战略眼光的一个人,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同样是姓袁,商丘人袁可立可是甩了袁崇焕10086条街。
  袁可立看着曹化淳,笑了笑道:“下官只是登莱巡抚,又不是阁臣!”
  “哦?”曹化淳问道:“那袁大司马有没有入阁的想法?”
  袁可立巡抚登莱,节制毛文龙. .
  同时,他也挂着兵部尚书的衔。
  而且,他老爹、老爹的老爹,都是兵部尚书,时人称其家“三世司马”
  不过,这些荣誉都是袁可立自己挣的,他老爹和祖父,乃是追封。
  袁可立在大明朝廷,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不过,他一直没有机会入阁。
  别说入阁,就是进入朝廷的中枢,也很难。
  商丘人在朝中的势力不小,有候恂、周士朴、沈鲤这些大明巨擘。
  但是和江西人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同样是东林党,内部也是有争斗的,商丘归德党在这场争斗中无疑是落了下风。
  听了曹化淳说入阁的事情,袁可立幽幽一叹,道:“老夫老矣,此生怕是没有多少机会了。”
  “袁大司马不可妄自菲薄,好了!”曹化淳将金令收起来。
  对待袁可立,不可能像对答魏忠贤那样绑起来送给山贼。
  所以皇帝这个金令,就有些棘手了。
  “咱家如果执意要先攻辽阳,而后再回京师,袁大司马是不是要用身后的一万人,将咱家给绑起来。”
  曹化淳笑呵呵的问道。
  袁可立正色拱手,道:“不敢!”5.0
  “那你是……”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袁可立重新站立起来,看着不远处的辽阳城:“当此只是,整个辽东鞑子如惊弓之鸟,此乃千载难逢之机遇,袁某不才,愿和督师大人共担罪名,先取辽阳,再下沈阳!”
  袁可立说的极为恳切!
  曹化淳笑着问道:“咱家只是个太监,袁大司马一世清名,若是上了咱家的贼船,恐怕天下读书人都是嗤之以鼻啊,你不怕么?”
  袁可立到:“或许是吧,但是国家大义当前,袁某可不敢沽名钓誉!”
  “好!好一个国家大义……”曹化淳拍了拍袁可立的肩膀,道:“行,咱们就共担罪名,先取辽阳,再下沈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