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风雨满城
天气闷热,蝉声聒噪,厚厚的云像个巨大的笼屉,将整个京城厚厚罩住,捂得密不透风。
即便是望湖山庄这样矗在郊外的避暑之处,因了湖水,倒湿气更盛,更添浓重。
苏澈正在湖心亭里练字,亭中四面透风倒不见风动,空气里的水汽像是把风给堵了个严实,将人团团裹住,大汗淋漓。
苏澈凝神静气,全神贯注的握笔,额头上也渗出微微的汗,他伸臂蘸墨,笔尖吸饱了酽黑。
随即俯下身子,挥毫泼墨。
少顷,他直起腰,再蘸墨。
纸上已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几个字,墨黑字劲,笔力劲挺。
他在等一场雨。
自那个拥抱后,又过了一周。
他与郑天青没有任何交集,若不是此刻他在这个地点,正写着这幅字,他就如从前一样,淡泊自持,无欲无求。
而今,风景未改,心已乱。
沉一口气再俯身,继续。
笔走龙蛇,笔法多变,折笔顿峰,含蓄蕴藉。
运笔也不似从前的潇洒肆意,倒多了些蒹葭辗转的情味。
这可不似苏东坡,也不像苏澈。
他再起身,已经写完全诗。
俯瞰全篇,笔精墨妙。
再观细节,一字见心。
落纸烟云,银钩铁画,千里阵云,下笔风雷。
落款,下章,再敲几枚闲章:一悟百得,望湖楼,荷亭怀古。
搁笔晒墨,苏澈落座,取一杯茶,慢饮,眼却一直盯着那幅字。
清风入亭,遣了小童去取些冰与点心,亭中独留两人。
苏澈抬眼道:“情势如何?”
清风回:“一切妥当,碧琼传回消息,人已到了西域,过几日,使臣便会进京。”
“嗯。”苏澈展开折扇,缓缓摇动。
清风瞟了他桌上的字,竟是望湖楼醉书,微微一顿,道:“公子,碧琼仙子还让人给您带了玉佩,让您随身佩戴,祈福平安。”
“放起来吧。”苏澈道。
“公子您不戴上吗?这似是西域上好的羊脂玉,也是仙子的心意。”
“我知道了,放起来。”苏澈不为所动。
清风仔细看了眼公子的字,跟着苏澈时日长了,见了不少公子的书法,知道他的风格向来是洒脱无垠,风骨畅远。
而这字中竟流动着一股子缠绵,清风一惊,看了一眼公子,不禁激动:“公子,你对郑天青难道是真的?”清风有些激动。
他不敢信,甚至不甘心。
公子这样的人物,在他心中仅次于师父的存在,他是天下第一才子,更是聪明绝顶却心无杂念的神医,他已明了天下众生,且手握死生之秘,怎么会对那么一个相貌普通,身份存疑的女子动心呢。
他眼神波动,急的满头是汗。
苏澈看了他一眼,道:“你心里不是已有了答案。”
炎炎夏日,阳光笼在水汽里,闷的人发慌。清风听了苏澈的应答,竟如坠冰窟,第一次,他觉得自己不再了解多年追随的公子了。
徐遇仙坐在二楼书房看书,屋里放着冰块,正散着凉气,窗门紧闭,把裹着水的热气挡在门外。
月桐端一碗酸梅汤放到他桌上,道:“公子,皇上昨儿令人连日送来的冰块可还好?还让魏灵通捎话说今晚会来。”
徐遇仙头也不抬,道:“知道了。”
喝了一口酸梅汤,又道:“今日仍是不见。”
“可是,公子,这都拒了一周了,再拒,皇上恐怕会破门了。”月桐道,“若是为了天青,她前几日来,您也见了,她神色如常,并无大碍,您何必这么折磨皇上,折磨自己呢。”
“嘭”的一声,徐遇仙撂下书,看着月桐。
月桐噤了声,低下头。
“月桐,这你跟了我多久了?”
“十三年了。”
“从那儿出来,你一直跟着我,辛苦了。”
“是。”月桐随后神色一凛,“莫要折煞我,您一直拿我当亲妹妹一样照顾,公子才是辛苦。”
他有一丝沉吟,“月桐,大变在即,我自身难保,你要知道……”他声音竟有一丝哽咽。
“公子,月桐愿生死都追随左右。”
徐遇仙神色凝重,道:“此生我已负太多人,只为护他一人周全,此时想来,不觉可笑。但愿此事顺利,了断孽缘。”
月桐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但不敢细问。
她隐了神色,道:“沈醉已回西域布好棋局,只待您吩咐。”
“嗯。”
“至于那郑天河,按线报似乎近日也将到达敦煌,会不会误我们大事。”
“郑天河,他与沈醉之事我已经知晓。”他一沉声,“尽管沈醉没有提,但是已经满城风雨,不过他的心思很单纯,不足为虑。”
“您不怕沈醉受到干扰嘛?”月桐劝道。
“沈醉还不至于被个人情愫扰了理智。”徐遇仙喝了口汤,“叶寻那边怎么样了?”
“自从他发现了那采风官以后,便开始按计划行事,有了这李不渝,倒省了我们好些麻烦,只差最后一场大火烧起来。”
“嗯,这事他办得漂亮。”
“公子,您若真要将位置传于郑天青,却不与她讲明,若是到时她不愿参与,您身在京城,恐怕鞭长莫及。”
“这便由不得她了,你当苏澈会袖手旁观吗?”
“天青已与唐碧海订婚了,他怎么会,难道他也是?”
徐遇仙一笑,道:“师出同门。”
月桐倒抽一口气,道:“难道,他下山,是为了通天教?”
“不是,他的目标不是我。”徐遇仙再饮一口,“但是我却不会放过他,怪只怪他居心不良,惹了我的徒弟。”
“那唐碧海倒确实是个可托付之人。”月桐道,“他确实和天青交情不浅,又共同长大,夜半敲窗的事儿可是不少。”
“哼,臭小子。”徐遇仙笑道,“可惜天青单纯,不懂分辨,心思还在苏澈身上,那郑远静虽有私心,倒也算是帮我们。”
“所谓日久见人心,日久又生情。”她劝慰道,“公子不必急,我听闻赐婚那一日,太师府二小姐金蝉在醉仙楼撞见天青与苏澈独处,大闹了一阵,恰好郑老爷和唐将军等不少大人就在隔壁,天青恐是与苏澈不会再有交集了。”
“那孩子此时必定内心不好受,上一回郑远琛被查时她就日日愁眉不展,内心忧郁,此时不知会怎样。”
“公子别担心了,我看苏澈并无意,天青总归是需要想通的。”
“但愿。”
月桐在冰前摇着团扇,为徐遇仙送去凉意,丝丝凉凉,确实去了不少暑气。
蝉在殿外不住的叫,扰得人心乱。
殿内倒是清凉,风轮在冰鉴上摇动,带来阵阵凉风。
冰镇的荔枝上挂着露水,一双涂着红色蔻丹的手取了一颗剥开,白色的软肉露出,冰凉圆润。
红唇微张,贝齿轻咬,汁水四溢,流到手上,顺着指尖往下流,一路冰凉,却被一只丝帕堵了去路。
丝帕吸了汁水被扔到一旁,丝丝黏黏的触感却留在如玉的肌肤上。
秀眉微蹙。
南春一招手,一个小宫婢忙端了只小金盆,盆中清水上荡着几瓣玫瑰。
那双玉手伸入盆中,轻轻浸了几下。
南春捡了丝帕,递上个棉巾,她取过来拭净双手。
“娘娘,公主近几日望湖楼去的紧。”南春在她身边道,随后看了看四周。
郑远静一扬手,小丫鬟们收拾了东西,纷纷退出去。
“那苏澈也不知道在狂些什么!竟然十次里有九次敢将公主拒之门外!”南春忿忿不平。
“碧池那孩子,还是太轻率,缺计谋。”郑远静看着自己的指甲,血红精致,“那他有没有见别人?”
“没有,除了山庄里的人正常进出,苏澈自己也没出过门。”
郑远静眼都未抬,道:“那便无妨,他不识抬举也罢,反正他也不是碧池的良人。”
“可公主对他,当真上心的紧。”南春道,“奴婢听闻这几日,公主不是做点心就是绣荷包,再巴巴的送去吃闭门羹,今日终是倦了,正把自己关在殿里摔盘子摔碗呢,娘娘您不去瞧瞧。”
郑远静起身,满脸烦躁,道:“忒不省心,这大雨之前正闷,她还这般胡闹,当真是骄纵坏了,皇上那边知道了吗?”
南春道:“还没有,皇上这几日没心思管公主,似是在琢磨前朝政事,抽不出功夫来。”
郑远静一怒,拍桌道:”借口!有时间给那贱人送冰,没时间管自己的女儿,哼!“
“娘娘息怒。”南春劝她,“别伤了指甲,您刚刚才涂好的伤了可惜。”
郑远静吸了口气,平复了情绪。
天气太热,刚刚动了气,一怒,身上又糊了层薄汗。
她拿过南春递来的玉骨团扇。冰凉的翠玉。触手生凉,消了些暑气。
南春替她开了大殿的门,递过来个金炉,里面放着冰。
小丫鬟们举着伞替她遮阳,一行人往碧池的翠微宫去。
宋临在太极殿邀重臣喝茶,苏国璧坐于殿下,唐碧海之父唐国忠身为骠骑大将军,自然也同坐殿中。
“此番贵妃回朝,两位爱卿作何看?”宋临放下茶杯,开口便是此句。
两位老臣皆是心惊。
贵妃还朝打得是苦尽甘来,修得百年好的旗号,虽说人人都知。
但皇上初登位前,贵妃只是个侍婢。
后在皇位争夺中,助宋临脱险,却怀了皇室血脉。
恰逢苗疆虎视眈眈,苗疆王入朝。不知怎的,竟又被苗疆王掳去,最后还落了个苗疆奸细的名声销声匿迹多年,只留下个碧池公主。
皇室秘辛,就算好奇,谁敢揣测。
今日京城闷热,皇宫内也不舒服,知了声声乱,水汽蒸的宫外的石狮子也垂了汗。
云虽厚却挡不住日光,殿内却是异常的凉爽,此时的闷热湿气和刺眼日光竟被全然隔在了外面。
尽管这样,大殿内也放着冰鉴,内里镇着鲜蔬瓜果,室内鲜果之香,倒是清新。
往日此时,宫内会开始准备着皇上到别院避暑,但今时不同往日。
宋临正端坐着,看两位忠心的老臣流汗。
本朝换位时,皇子本就不多,还各个明争暗斗,幸存者仅有宋临一人,并无兄弟可议事。
苏国璧与唐国忠到底是两朝老臣,又曾极力扶宋临上位,深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