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69

  !自己兄弟,直说嘛,绕这大弯儿——我说你假正经吧,偏还不承认。”放开弄晴,“去,给二殿下解解闷。”随手将另一名妓女搂过来继续搓捏。
  长生起身,向弄晴拱手作揖:“久闻姑娘芳名,今日得见天人之姿,三生有幸。”
  突然来一个彬彬有礼的,弄晴差点红了眼眶。整整衣衫,站起来柔柔道声万福:“殿下错爱,奴家不敢当。”婷婷袅袅行两步,在长生身侧坐下,扬起两只欺霜赛雪的腕子,执壶斟酒。
  两人这一番对答表演,果然有效。符留哼一声,叫若雨推着进了内室。符定一气搂了三个,转到屏风后头去了。
  弄晴道:“这里本是若雨妹妹的阁子,奴家另有陋室在后院。不知殿下可愿屈尊移步,容奴家奉一杯清茶?”
  “也好。”
  一进自己香闺,弄晴便猛扑到床上,掩面大哭。
  长生坐下来,等她哭够了,叹道:“姑娘实乃女中豪杰。那位若雨姑娘,忍辱求全,能屈能伸,也堪称巾帼英雄。”
  弄晴擦干眼泪:“殿下言重。没想到二殿下竟是如此人物,怨不得今日才第一次登门。是我们姐妹福薄……”说着,又哭起来,“香雪楼四朵名花,‘蕙风弄晴,若雨如冰’。大殿下和三殿下头回来,蕙风姐姐一句话没应好,死在了当场……后来,大殿下叫我们三人一起伺候,三殿下在旁边瞧着。如冰妹子受不了这个,第二天就跳了天勺……按说本属烟花贱质,哪里敢讲羞耻二字?只是娇生惯养长成,自来抬着捧着,这般糟践,实在,实在……”泪眼婆娑,梨花带雨。
  长生略加思索,道:“姑娘若不嫌弃,我便时常过来坐一坐。”
  打正月十六起,二皇子符生夜夜流连秋波弄香雪楼,在“晚照轩”里与弄晴姑娘幽期密会。
  难得假正经老二看上谁,符定非常大方的另寻新欢。弄晴模样虽好,论冶艳放荡,却算不得极品,丢开手倒也不见得多难过。
  过得十来天,每到黄昏,弄晴便会摆好棋枰玉子,燃起沉水香丸,已成习惯。
  二皇子进了晚照轩,多数时候下两盘棋,偶尔听一曲琴。有时什么也不做,只叫她随手从架上抽本书,翻到哪里是哪里,慢悠悠念来听,如此消磨到半夜。弄晴很满足这种久违的闲静美好氛围,非常明智的不去追究这位殿下为何而来,又所为何来。也没准,对方跟自己一样,只是想在这闲静美好中待着。
  有一次,文章念到中间,弄晴停下来,对方却半天没有任何反应。终究不甘心,幽幽长叹:“殿下若是觉着奴家面目可憎,令人生厌,还请直言。”
  长生回过神:“对不住,想起了一点别的事情。”把桌上榧木棋罐端到面前,“陪我下一局吧。”
  身为名楼花魁,琴棋书画都是看家吃饭的本事。只是弄晴在歌舞琴艺上下的工夫最多,棋力不算高,但求陪人消遣。这胜负之争的游戏,一个妓女玩得太好,会影响生意的。然而毕竟是风月场上的老手,纵然水平有限,眼光并不差。这么些天连番对阵,自己输的时候多,偶尔也能赢,却始终摸不出对方路数。觉得他或许和自己差不多,又或许高深到无法想象。
  一局终了,对方以微弱优势取胜。那种有力使不出,不由自主跟着他走的压抑感觉还留在心间。弄晴抬头看看二皇子,忍不住道:“殿下人在局中,心在局外,不以输赢为念,奴家钦服。”
  长生听了这话,微微一笑:“弄晴,你是聪明的女子。试问世上有谁能真正心在局外?不过是你的局在此处,我的局在他方,你看不见罢了。”
  “殿下太谦虚。是奴家局小,殿下局大。奴家鼠目寸光,不能体会殿下高瞻远瞩。”
  长生大笑,推盘起身:“弄晴,在你这里待着我很高兴。不早了,明儿再来吧。”
  把二皇子送出门,弄晴坐在灯下,托腮凝神。
  好久没有见过这样品貌一流的人物了,谦谦君子温文尔雅。如此风度谈吐,真不敢相信同样出自西戎皇室。只不过……这么些天了,别说肌肤之亲,连半点暧昧言辞都没有;斟酒奉茶,人家碰都不碰——他到底上这儿干什么来了?
  长生上了双曲桥,看见秋波弄南侧的檐角窗台挑着无数红纱灯。湖上结了一层薄冰,灯影倒映在冰面,如夜魅游魂,美丽中透着森然之气。
  忽然问身后的倪俭:“我记得上回庄令辰提起八月中秋,说白祺献了一台水傀儡戏进宫?”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殿下怎么想起问这个?”
  “你不是等对方动手等得心急?我看快了。”
  “殿下?”
  “咱们已经给足机会,再不动手,下个月我可就离京了。”长生盯着湖面,“我猜……”提起缰绳,催马加速,“回去细说。”
  一生孤注掷温柔 卷二 谒金门·长相思 第四十四章
  章节字数:7528 更新时间:09-02-23 20:16
  天佑七年(永乾四年)八月初三。
  未时刚过,秘书省守藏司的官吏们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了。守藏司是个清闲衙门,也是个机密衙门,专门负责保管朝廷重要文书档案。天佑元年入蜀时,该司官员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将大量文件带入西京。千里颠簸,难免毁损散失,幸存下来的也一团混乱。所以这些年,守藏司工作人员一边忙着整理新文件,一边抽空收拾从銎阳带出来的旧档案。
  子周名声虽显,品级虽高,到底年轻,因此被分到这里帮忙做些抄抄写写的工作。只不过抄写的都是朝廷密要,往往能了解到一些高层信息,学到很多特别的东西。最近这些天,他跟着秘书侍郎蔡阶这位守藏司元老整理一批十多年前的文件,其中涉及到凤栖五年威武将军谢昇“谋逆”案,于是断断续续听来了始末。
  蔡阶年过花甲,属两朝老臣,曾亲历此事。今天下午,往事讲到尾声,蔡老拿着当年左相徐慜之弹劾谢昇谋逆的折子,又抽出当时秘书省替皇帝拟定的“诛三族,斩立决”圣旨,最后把凤栖十二年朝廷给谢昇平反的诏令摆在面前:“你看看——”老头伸出脑袋左右望望,小声叹道,“多冤哪!西戎兵打到家门口,大伙儿一下想起谢将军的好处来,才明白当初人家是冤枉的。七八年工夫就能平反,这都算是天大的造化了。若非平了反,我老头子也不敢给你小年轻人说……”
  又长叹一声:“给谢将军平反,却又叫另一个人搭上了性命。你说这事儿……”
  “蔡老此话怎讲?”
  “唉,左相大人向来耿直,因了这事内疚于心,虽然皇上没说什么,可是……平反的诏书颁下来,徐大人当天下朝回家,就吞金自尽了。”
  “啊!……”
  听完这个故事,子周一下午都憋得难受。临走,蔡阶叮嘱一句:“这件案子,尽管已然解禁,也不要随便跟人说。我看你稳重得很,想必明白。”
  “谢谢蔡老。”子周点头。——定了谋逆诛了三族,没几年又给人平反,还是同一个皇帝手里。虽然是底下人的错,到底叫圣明万岁没面子,所以朝里上上下下都不多提。
  走出大门,看见对面策府司的人进进出出,一派忙碌景象。
  守藏司和策府司,是秘书省两个下属部门。秘书省丞从前由真定侯担任。今年五月,蜀北报西戎欲打通雍蜀官道,正组织大量降卒民夫在仙阆关外搬运挖掘;七月,侯景瑞报西戎再次兵临封兰关下,形势顿时紧张起来。几个军方将领及部分朝中大臣,以“国事危急,须贤明居中总括运筹”为由,建议设“太师”一职,应对当前特殊情况。
  就在前几天,七月最后一个朝会日,皇帝难得勤快一回,接见百官,宣布封舅父真定侯宁书源为“太师”,兼任秘书省丞,位在二相之上,总领朝政。
  所以,负责参政议政,拟旨传令的策府司,才是秘书省真正要害部门。经过这些年的积累,终于完全成为代替皇帝决策的最高行政机关,其他省部只有遵照执行的份儿。眼下西戎兵分两路,逼得这样紧,策府司的人轮班值夜,通宵开工的时候也常有。
  向那个大门里望了一眼,子周心情复杂。国舅升任太师,名正言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没有人可以制衡他了。唯一能够制衡的人,选择彻底罢工。
  心中苦笑,面上还须谦和有礼,与院子里进出的同僚打招呼。
  出了衙门,两个随从尹平和尹安早在外边候着。
  “少爷是直接回家呢,还是上哪儿逛逛?”尹平问。
  刚开始那段时间,子周每日出了衙署,会四处溜达溜达。他本来就很出名,被国舅爷夸了一番,又蒙皇上两次单独召见,声誉益隆。更兼年少英俊,这西京城里倒有大半认得他。尤其一伙留京的同年,有意结纳,时不常抓了他结伴游乐。子周性情端直,心地却仁厚,加上这几年被子释调教得随和不少,渐渐学会些和光同尘的本事,交际应酬很快多起来。
  朝中自然也少不了想找女婿的,有意新科状元,明里暗里试探询问。子周总以家有兄长未曾婚配为由推脱。又有那不死心的追上来:“司文郎这般人才,兄长想必也不差……”
  子周忙道:“兄长已有婚约,只是未曾过门。”对方退下去了,他却楞住:怎么下意识的会这样讲呢?正该尽力为大哥找个可心合意之人,为子归和自己找个嫂嫂才对啊……
  回家一提,子释道:“你推辞得很好,以后就这样说罢。我喜欢清静,不耐烦应付女人。”笑笑,补一句,“咱们向来不拘那些俗礼。你若相中了谁家姑娘,大哥替你做主。”倒把子周弄了个大红脸。
  他又跑去跟子归商量。妹妹只问:“你觉得什么样的女子配得上大哥?”子周抓着脑袋想想,少见的叹了口气。
  应酬多了麻烦也多。何况集体活动良莠不齐,难免遇上看不顺眼又不能得罪的人物。所以子周最近开始躲着那批同年,每天到点就走。可是今天贪听故事,多待了半个时辰。走到巷口,正碰上翰林院就职的几个同榜进士出来。元觺麟瞧见他,笑嘻嘻的就迎了上来。这人名字起得诡异,性情却十分开朗,拉着他道:“子周,方不方便请我们到你家去吃晚饭?不白吃你的,兰台司的书随你挑……”
  王宗翰笑骂:“才做了几天官,就把这假公济私的勾当学得溜熟!再说了,人家府里的书,未见得比兰台司差多少吧?”
  一旁探花郎米邵成打趣:“元兄是要去蹭饭,还是那个……呵,秀色可餐……”
  元觺麟反唇相讥:“米兄,五十步笑百步,欲盖弥彰啊……”
  这几个都是监生出身,家里有背景有门路,才得以留在西京,进翰林院做了五品编修。普通的新科进士举人,谁有状元郎那等好运气?除了部分入京兆衙门见习,剩下的可统统打发到蜀州各地去了。此外,说话的三位还有一个共同点:和子周一样,他们皆属寓籍。家里都是逃亡来的地方高官或世族富豪,正努力在西京这片全新的战场开辟自己的领地,关系自然格外亲近一些。
  大致说来,朝中高层主要有外戚和朝臣两个集团。但是西京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却基本分为三派:从銎阳迁入的“京派”,本籍“蜀派”,外来“寓派”。三伙人互不服气,比高下,斗威风,乐此不疲。相较之下,寓派实力稍微弱一点。锦夏朝重文轻武,这些人又多是世家子弟,因此隔三岔五总要来一回笔墨较量。无形之中,来自文章锦绣之乡越州彤城的新科状元李子周,正在成为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隐然“寓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