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44

  ,恨不得狠心少看他几次,少陪他一些时间。可是,一旦真的看不见他,心上立刻像开了个洞,呼呼往里灌凉风,吹得浑身筋骨发冷发脆,走一步,碎一截。
  也不知在床边蹲了多久,李章实在看不下去了,绕到侧面,忍着眼泪,小声道:“殿下……谭先生还等着呢。”
  谭自喻被两名亲卫押着,站在大厅里。
  长生出来,冲倪俭点点头,后者立马呈上一大张名单。
  拈着那张纸抖一抖,向谭自喻冷冷道:“谭先生,本王不喜欢搞威胁那一套,至今未曾惊扰贵府家眷。赵琚积德,临死前把这西京城里该杀的人都替我杀得差不多了,不过也还剩下不少值得杀一杀的角色。这些人怎么杀,杀多少,全看本王心情如何。这上边一共百来户——他一天不好,我便一天绝三户,见红挡煞,生祭鬼神,权且去去邪气。就从今儿开始,便请先生做个见证罢……”
  看见一个卫兵在门口探头,挥挥手叫他们把谭自喻拉下去参观杀人。
  那卫兵进来禀报:“殿下,詹事大人问,那些绝食的人怎么处置?”
  长生心情差极,想起席远怀和他的追随者们,气不打一处来。哼一声,阴森森地:“让庄令辰告诉他们,我靖北王爱惜人才,不忍心眼看着他们自杀,更不会下令杀他们。但是我也不愿勉强谁,求仁便让他得仁,别白受这场罪。如此忠心不二,都够格殉主。最后绝食死的,统统给赵琚陪葬好了。不过呢——绝食死得慢,在他们死之前,只好委屈赵琚的尸身先晾在外头等等。还有,他们这么给我添堵,拿活人出气有失上天好生之德,找找死人的麻烦总没关系。我从此每日鞭尸一百,权当练功……”
  庄令辰听到这番转述,张着嘴呆了半天不知该说啥。想想,还是向绝食的各位大人们如实宣布。第二天,居然一个个都开始吃饭了。一边吃,一边流着眼泪咒骂。
  庄军师不由慨叹:对付非常人,还须非常法,一个死人要挟住许多活人。此等招数,简直阴毒如老虔婆,毫无王者风范。然而用到席远怀这般正人君子身上,却是立竿见影,灵验非凡。
  第〇八八章 替天行道
  十四晚上,庄令辰、倪俭、虞芒、符敖、符干坐在院子里开会。
  部队大部分进城驻扎,官方办公机构就设在原锦夏各府衙。皇宫除了用于举行受降仪式,还做了临时监狱,投降的太子及官员们十分荣幸的暂住在里头。西戎方面高层人员跟着靖北王住,安顿在原襄武侯的宅子里。
  几个人正事说完,开始八卦。
  八卦其实也是由正事起的头。
  符敖急着给单祁送信,说明西京归降详细过程。其中许多环节,特别是关系到王爷个人隐私的某些环节,虽然已经从跟随殿下的几位同僚处听全了内幕,这些天勉强消化下去,却不知如何给单将军描述才好。况且这封信,从之前的旧身份说,是下级向上级的军事汇报;从刚刚转换的新身份说,又算平级之间的沟通交流——作为未来蜀州最高行政长官,给正在主持蜀东事务的军事长官一些建议,因此颇为难以下笔。
  以上种种,都免不了需要咨询军师及同僚们的意见。
  靖北王决定留下符敖任蜀州宣抚,似乎有点越级提拔的意思。当年符亦大将军深受宠信,以东征之功外放,也就做到越州宣抚。但是庄令辰等人都明白:这些年符敖默默无闻,甘为卧底,他的牺牲和功绩,不比其余任何人少。又长期在楚州、蜀州坚守,论知风俗,熟民情,非他莫属。再说平定蜀州之后,以符敖身份,跟着回顺京心里肯定不舒服。最后,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表面上看起来,符敖将军没有其他几人跟王爷关系密切,可是别忘了,靖北王所有这些下属中,真正识人于微,早在当年二王子势单力薄之际便套过近乎的,唯独这一位。
  ——综上所述,此项任命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叫人心服口服。
  虽说已经入秋,白天依然潮热。紫藤架下两张石桌,八个石鼓,凉风从架子底下穿过,是整座宅子最舒爽的消暑之地。靖北王的几位忠心臣属,得力干将,便坐在这里,以闲聊的方式商议公事。
  符敖说到为难处,皱起眉头。那些个无法启齿的内容,当面转述还好,若真写出来,又要含蓄又要明白……
  叹气:“咳!军师,我看……这封信,只好拜托你来写了。”
  虞芒道:“事关重大,哪能咱们几个说了就算?先问问殿下的意思吧。”
  倪俭拍拍手:“谁去问?你去?我可不敢去。”
  庄令辰掉掉脑袋:“殿下这回这撒手放羊可放得……”
  他想说放得有点过头,倪俭在旁边接一句:“放得羊儿心里都毛了!”
  几个人全笑起来。
  符敖出身西戎宗室,打靖北王还光屁股时候就认识他。经过几年挣扎,才死心塌地追随,终于从暗处站到明处,心里隐然自觉半个兄长。笑几下,最后变作一声沉重叹息:“几位,这件事……其他都且不说,注定的天下之主,总不能……没有后嗣。可是,看殿下这情形……眼下是顾不上,等过两年……”
  大家都望着军师。
  这个问题没有谁想不到,不过是还没来得及拿到台面上说。
  一枚早熟的紫藤荚果落下来,从庄令辰头上蹦到桌上,又调皮的滚两滚,最后被一只手捏住。
  庄军师忽然长长长长叹了一口气。
  “这件事……我的意思,先摆着。几位将军,谁也不要去跟殿下提。”
  “为什么?”
  庄令辰默然半晌,道:“你们还看不出来么?那样一副身子骨,能不能熬到过两年都难说。殿下这会儿正难受,现在去提,平白做恶人……等将来……时间长些,殿下心里,自然明白该做什么……”
  深深叹惋:“唉……慧极必夭,情深不寿。世上的事——”
  正要往下讲,一道银光带着劲风从眼前掠过,大理石桌面一分为二,“砰砰”巨响,砸在地上,碎成好几块。
  庄令辰吓得魂飞魄散,“通”一声坐到土里,才发现是倪俭拖了自己一把,否则两只脚丫子铁定不保。除了他,那几个都是威武猛将,反应及时迅速,人刚跳开,抄起刀子便准备迎敌。
  就听一个清婉哀绝的声音,哽咽着道:“你们……你们……竟然……诅咒……我大哥……我大哥……他哪一点……得罪了……你们……这些无情无义的……王八蛋——”
  子归极端伤心愤怒,也不问是谁,提起刀猛劈猛砍,要把心中累积的忧愁焦虑发泄个痛快。她这几天除了主持家务,一直帮忙稳定城内局势。之前刚去看罢子释,向长生交回了兵符,顺道拐过来告知军师和统领,却被门口卫兵拦住。自己的家,竟然不能随便出入,岂有此理?子归抬腿就往里迈,卫兵也不敢再追。偏偏院子里商量的几人说得热烈,没能及早发觉,叫她听着了最要命的几句。
  公主殿下泪水涟涟杀将过来,这边厢个个心虚在前,胆怯在后,没人敢当真抵挡,逼得抱头鼠窜。
  倪俭大喊:“姓庄的,你倒是说句话啊!”眼见刀光追过来,嗖的蹿到庄令辰身后,抓起他做了自己盾牌:“公主殿下!都是这家伙胡说,天地良心,我们可谁也没有那个意思……”
  庄军师这下想不挺身而出也不可能了,张开双手挡住子归。欲叫一声公主殿下,又觉得此时此刻,这个名号出口,会不太好说话。念头急转,最后哆嗦出一个江湖气十足的称呼:“谢……谢姑娘……”
  挡在面前的是个纯粹的文人,子归那一刀便再也砍不下去。想起大哥,只觉得钻心的痛。
  满面泪水望着庄令辰:“慧极必夭……情深不寿……军师果然……好智慧,好口才……你这么聪明,怎么……不早点去死?……大概,就因为这般……冷酷凉薄,所以活得好,是不是?……”
  她平生不曾对人口出恶言,然而听到那八字评语,又准又狠,念及大哥半生遭际,真真痛彻心肺。
  泪如泉涌:“你们……呜……太过分……呜呜……太……过分了……”
  庄令辰偷眼四顾,那几个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混蛋,把烂摊子扔给自己,全跑了。这下怎么办?那番话,残酷却真实,本打算藏在心底,不料被情势推得说了出来,心里也并不舒坦。何况李子释兄妹,都是高高飘在天上的人,几曾见过宜宁公主殿下如此泪眼婆娑梨花带雨的样子?
  庄军师只觉得心口一阵阵发麻。鼓足勇气,走近一步:“谢……谢姑娘,且听庄某一言……”
  第二天七月十五,恰是鬼节。
  佛道两家都主张在这一日祭祀先人,蜀地又自古重妖巫,何况这些年谁家没有几个新鬼旧鬼?那无主的游魂更是不计其数。因此一大早,西京城里家家户户便开始立牌位,净香坛,上供品,焚纸锭,送祖施孤,悼亡怀旧,满城青烟灰末。等到晚上,还要成群结队端着白蜡烛去河边放冥灯,为返回阴司的亲鬼野鬼们送行。
  这一天,靖北王在御连沟畔芙蓉冢开坛建醮,祭祀祈祷。
  因为王爷要见红挡煞,生祭鬼神,用不着和尚。军师于是把城里城外能找着的道士都召来候命。提前发出告示,所有百姓,无论贫富出身,都可以把自家亡人姓名写在黄裱纸上,参加公祭。官方出钱出物,大师法力无边,群众纷纷捧场。
  这一场祭祀,不论敌我亲疏,时空远近,自华荣攻蜀之日算起,历次战役中丧命的的士兵,仙阆关清道时被杀的平民,包括七月初八政变夜掉脑袋的各色人等,七月十四公开处决的若干地痞恶霸……都列在了享祀名单上。所有孤魂野鬼、怨气恶灵,全部好吃好喝招待,恭请上路,浩浩荡荡前往阴曹地府。
  为了贯彻执行靖北王“可以哀,可以伤,可以痛;不能怨,不能怒,不能仇”的指示,道士们提前商量演练了一夜,务求整个仪式隆重肃穆,诚挚悲悯,感化死人,感动活人。
  当然,感召力之外,威压与震慑也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香烛花果、酒肉糖饼这些供品,烧纸诵经、舞剑画符一系列形式,中间特地设计了放血生祭的环节。
  人们历来相信,鲜血和生命能够让某些强大的鬼神得到满足,同时叫恶鬼妖怪不敢作祟。这种矛盾重重的投机逻辑充分暴露出活人的怯懦,所以,仪式营造出来的威压与震慑,与其说是祭祀鬼神,不如说是吓唬活人。
  长生不追究这些,他只知道这样做会很有效。
  比如老百姓没办法了,就会认为今生不得好死,乃是因为前世作孽。活人对死鬼的要求,无非赶紧安安生生投个好胎,下辈子重新做人,千万不要半夜偷偷摸摸出来闹腾。
  ——由此可知,这场祭祀的功德,足以与之前亲卫军巡城平乱的行动相提并论,并且遗爱久远。
  子归巡城时抓到许多捣乱分子,审了两天,筛出其中罪大恶极之徒。昨日长生请谭自喻参观杀人,其实杀的是这批人。今日生祭用的祭品,乃傅楚卿政变后的漏网之鱼。原本靖北王承诺若及时归顺,可保身家性命,但是西京君臣南逃突围,最后不敌而降,便再没有守不守信这一说,正好趁机清洗。
  正午,阳气最盛时分,祭品都绑上了祭坛。
  长生站在台上,如石雕铁铸,纹丝不动。
  在他过去二十三年不长不短的生命中,对现世命运的体验最为深刻,一向不怎么相信鬼神。然而这一瞬间,透过经声幡旗、青烟白雾望向那晦暗虚空,重重阴云密布,臆想中的鬼魅亡灵似乎都清清楚楚于空中静伫。某些至今不肯去思考的问题,因为病床上躺着的那个人,在这个特殊的场合里,陡然逼近面前。
  他想起上一次置身祭坛前,也是为了他。
  目光自天地间扫视过去,心中一片森冷:没有鬼没有神,我还不知道找谁算账。有才好,倒要仔细问候问候……
  点头。
  道士们得到指令,鸣鼓燃香,宣词念咒,将供台上经神灵施法的降魔刀请下来,交给刽子手,预备斩杀恶人。
  为表明靖北王乃替天行道,先演了场公审定罪。只不过审判者并非衙门老爷,而是请下界的神仙,搬出府的判官。
  绑上祭坛的锦夏官员们,本就一身污垢,又被落井下石撇清自保的同僚供出无数罪状证据,简直罄竹难书,以致目击群众到最后只记得是非,全无立场,都忘了去想何以锦夏的罪臣要华荣的王爷来杀。
  仪式开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