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
公子多情》
正文 第一章 序
开封城在北宋的时候又叫东京,在我的印象里,北宋是软弱无能的,虽然我对两宋都没有好感,但是却不能抹杀历史上没有记载的平凡人的英雄事迹,我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这个飘摇时代。
徽宗七年的一个冬天,一片银装素裹的东京城照例在早晨寅时打开了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座大门,接纳各方来客。前天的大雪一直飘到刚才,这场雪是数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门前的阶梯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白,屋檐下挂着晶莹剔亮的冰柱。
“啪、啪………”的鞭炮声从一家门口传过来,行走的众人纷纷停下来张望。“大伙给我卖力点,精神些。今天可是老太太的一百零八岁大寿,今天都给我提点着,谁要是犯错,别怪我不讲情面,家法伺候,都听清楚了没有。”一个管事模样的人正站在台阶上凶神恶煞地对一众青衫家丁训话,这一群家丁个个虎背熊腰,看来是有很好的武功底子。
管家的脸被挂在檐下的八只大红灯笼照的通红,让人有一种喜庆的感觉。偌大的府邸矗立在朱雀大街上,府门口蹲着两个张牙舞爪的大石狮子,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再往上看,黑底红字的“天波杨府”牌匾端端正正地悬挂在门梁上,更特别的是门前三尺处的路中央有一个石碑,上书八个大字,“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这石碑是本朝太宗皇帝赵匡义亲笔所书,意在表示对杨家的显赫功绩的表彰和尊崇地位的肯定。原来这是天波杨府,怪不得如此的气派。
当初,天波府的杨业随太宗皇帝南征北战,是赫赫有名的一员虎将,后来在牛头山寡不敌众,为国捐躯,而杨门男丁也都相继在战场上殒命,到现在只剩下一门寡妇。正是君只见皇恩浩荡,却不知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一门寡妇却也屡立战功,忠心耿耿,是以皇上特别倚重杨家,在开封城中,除了皇帝,最有势力的就数天波杨府了。虽说赵家也是人丁兴旺,却总是没有出色如杨家的人,按说,功高盖主,难道皇帝老儿不猜疑杨家吗?
当时民间有一个传说:五代十国时期,杨家的祖先杨风是一个大财主,住在太湖边上,平日里做了很多好事,救了不少人命,感动了上天。一天,杨家来了一个道士,此道士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告诉杨风:“你的祖先葬在太湖的龙角上,沾了龙气,今年八月十五夜里子时,太湖中将有重大变故,到时取出你家祖先的骨灰,扔进太湖,后代必有阴福。送你八个字‘先入为主,挂国大臣’,切记,切记。”说罢,飘然而去。
杨风非常吃惊,他知道自己的祖坟是在太湖的一个湖汊处,不过从来都没有注意到,他跑去仔细看了看,果然发现那个湖汊特别像一支龙角。杨风本是一个信奉鬼神之说的人,又见此道士神通广大,自是深信不疑。八月十四夜里,月亮高高地挂在天梢,银色的光辉撒满大地。到了亥时,杨风一个人悄悄地来到太湖边的祖坟地,挖开了祖坟,找到了祖先的骸骨。同时意外地发现了坟壁上有一个圆孔,里面散发着白色的光茫,杨风用铁锹拨了拨,哗啦啦,土沫四溅,又现出一副墓穴,杨风大奇,此墓穴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淮阴侯韩信”。杨风本是大善人,见韩信的尸骨暴露在野外,想韩信当年帮刘邦统一天下,也算对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心下不忍,于是把韩信的尸骨收集起来,等过几天再重新安葬。且说杨风把自己的祖先的尸骨火化后,把骨灰收集在一个袋子里,为了方便,他把韩信的尸骨也火化了用袋子装起来,一切做完后,突然觉得肚子痛,于是溜到一边去大解,免得亵渎了祖先。正拉得起劲,忽然听到太湖底传来“隆隆”的闷响。杨风知道有事情将要发生,慌慌张张地提上裤子,抱起两个骨灰袋向太湖的龙角跑去。到了那里,只见太湖中的水向两边分去,从水底里钻出一条龙,龙头正对着杨风,龙嘴大张着,眼睛瞪着杨风。杨风只觉得自己的腿抖个不停,虽然他早已知道太湖里会有怪事发生,但没有想到竟会钻出一条龙,这条龙果真与传说中的龙一样,鹿角、蛇身、虎爪、鱼尾。怕归怕,事情还是要做的,多亏杨风多年行善,心里坦荡荡的,这时他很明白该做什么。他正准备把自己祖先的骨灰丢进龙嘴里,忽然发现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他分不清自己祖先的骨灰装在哪个袋子里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杨风当机立断,随便拿起一袋,投进龙嘴,龙口立即合上,随即向下潜入水中,杨风又把另一袋骨灰挂在了龙角上。后来,杨风终于想到了究竟哪袋骨灰是自家的了,原来挂在龙角上的是自家祖先的骨灰,也明白了当初道士所说的“先入为主,挂国大臣”的含义了。杨风叹道:“天意呀,看来我们杨家无缘成为真龙天子,只能做一个“挂国大臣”,(方言:角音通国)”。到了宋朝,赵家坐了皇朝,其实当时的赵家正是韩信的后人,当年淮阴侯韩信谋反未遂,被吕后和萧何设计除去,其族人大部分被诛,幸存者于是改姓赵,意为汉糟(韩赵)。杨风的后代就是天波杨府众人,果然是只做了个挂国大臣。
皇帝心里很是顾忌杨家,但又不得不依靠杨家,经过多年征战,杨家只剩下一门寡妇了,也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再加上这个亦真亦幻的传说,皇帝终于放下心来。为了好好安慰杨家,笼络人心,让他们鞠躬尽瘁、继续卖命,是以皇帝对天波杨家的做派显得很宽容。
正文 第二章 百岁寿宴波澜起
管家吩咐完众家丁以后,便进屋里招呼各路贺客。这些客人无非是些朝廷官员,大都是冲着佘老太君的老脸来得,一个个嘻嘻哈哈客套来客套去,只有杨家的众部将,各个都神态庄重,必恭必敬,磕头拜礼,恭祝老太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佘老太君身后一排妇人还礼,旁边站着三个男人,一个是老年人,一个是中年人,一个是青年人,他们就是杨家硕果仅存的三代男丁杨六郎杨延昭、杨宗宝、杨文广。
到了晚上,寿宴开始了,皇上专门下了一道圣旨为老太君贺寿,将寿宴推向高潮。这厢拜过礼后,管家来到佘老太君跟前禀道:“禀告老太君,有大批江湖人物在前庭,都说要过来给老太君拜寿。”想那老太君当年是三军统帅,一生在沙场上度过,又怎会识得这些江湖人物,而杨家也与江湖人物素无往来,只有当年破辽军天门阵时,杨五郎向五台山少林寺借五百僧兵助战,是以与少林寺众僧曾有一面之缘,今天怎么会有这么多江湖人物来拜寿呢?不过不管怎么说寿宴是越热闹越好。于是佘老太君在杨府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前庭,好大的场面,一百多人聚在一起,闹哄哄的,佘老太君进来后,众人赶快站起来,向佘老太君望去,佘老太君虽然年过一百,但仍然威风凛凛,凤目扫处,众人心中不禁一震。
待佘老太君坐定后,众人便开始行礼,先是少林寺的方丈方行率众行礼;然后是武当派的清虚道长,接着是峨眉的无量师太,其他的是一些在江湖上打滚的小帮派,有金枪帮,铁血盟,硫烟门等等,这些都是跟着凑个热闹,在京城中混个脸熟。
各派行礼完毕,坐下喝了几杯水酒,便纷纷告辞,朝廷的贺客也都相继离去,整个府第冷落下来,但各处灯火仍未熄,佘老太君和一干杨家后人静静的坐在大厅里。
“老太太,大概她不会来了吧。”杨文广伏在佘老太君的腿上说,老太君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什么也没说,众人脸色更严峻了。“咱们应该把方行大师留下的,如果方行大师知道,他也会留下的,您们怎么都不说呢。”杨文广又抱怨道,老太君脸上一寒,随即又缓和下来,仍用严厉的目光巡视了众人一圈,“你们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想我杨家一门忠烈,又岂是贪生怕死之辈,往日战场上刀来箭往也未见你们假以颜色,今天怎么却见你们一个个都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真是没有志气。”“咱们自问没有做过亏心事,又怕她怎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决不能让人伤害老太君半分,冲了老太君的喜庆,”一个贵夫人怒气冲冲地说道。老太君不用看就知道是孙媳妇穆桂英。杨文广急忙蹦起来,向穆桂英道:“娘,你好好歇着,待会儿由孩儿来解决。”正说着,忽忽啦啦,外面的灯全熄了,接着就听见叮叮当当的响声,“哧哧”声不绝与耳,一个深沉的声音随之响起:“杨家军个个都是好样的,哼,老太君,您再不出来,杨家军就变成杨家鬼了。”听口气像是对老太君恨之入骨,但是又比较尊重。佘老太君大喝道:“住手。”刹时响声全息。一个黑衣人飘入大厅,整个大厅都阴暗下来。
来人的目光在众人身上一扫,冷森森的说:“杨家可身够兴旺的!怪不得潘家的人被你们杀的一干二净。”众人被他阴冷的目光一扫,心里都是一颤,听了他的话后大怒,但是没有佘老太君的允许,谁也不敢贸然出手。佘老太君厉声道:“不知我们杨家与你有何仇怨?让你对我们如此咒骂!我们杨家虽然是一门寡妇,可也容不得你在此如此放肆!”佘老太君虽然一百多岁了,一身的修养也是让人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却总是对一门寡妇的说法耿耿于怀,黑衣人一下子戳在了佘老太君的痛脚上。“你以为你们杨家人多,告诉你,我可不怕,今天我要杀你们个鸡犬不留!以慰我祖先之灵!明年的今天就是你们的忌日!哼哼哼……”黑衣人冷笑道,笑声凄厉。
杨文广终究年轻气盛:“好大的口气,你到底是谁,敢在这里撒野!”“我为潘家报仇来了!”那黑衣人厉声道。“原来你是那潘美老贼的余孽!”杨七嫂杜月蛾凤目怒睁,当年杨七郎被潘美乱箭射死的一幕由浮上心头,肝肠寸断,“潘家的都该死!”杜月蛾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了,拔出剑来,待要上前,却被佘老太君阻止。佘老太君接着说道:“我们杨家个个为国尽忠,你们潘家潘豹比武时暗算我家七郎不成反受其害,自取其辱,本是公平比武,潘美老贼却积怨在心,公报私仇,乱箭射死我家七郎。月蛾杀了潘美老贼,也是因果报应,天理循环。潘美老贼也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苍天有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杨家流芳百世,你们潘家却要遗臭万年。”本来皇帝是要潘家与杨家互相牵制,后来查出潘美与另一朝中大臣王亲若勾结,而王亲若是辽国派来宋朝的卧底,皇帝一怒之下,抄了潘家满门,诛灭其九族,也是活该!杨家在其中只不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是这黑衣人却把这笔帐算在杨家头上。黑衣人听了这话,怒极反笑。“你们只知自己建功立业,高高在上,却不知被你们踩在脚下的鲜血和头颅有多少是无辜的,剩下的孤儿寡母又有多少,今天我替他们讨债来了。”
“啪”的一声,站在老太君面前的杨文广的胳膊上被什么打了一下,“当啷”一声,枪掉在地上,杨文广“腾腾”的后退了几步,看看胳膊上已有伤痕,而杨文广却连对手的兵器都没见到,想那杨文广虽无多大本事,但杨家的家传功夫也非浪得虚名,谁料一出手就被打伤,佘老太君的脸上立时浮起关怀之色,关切地说道:“广儿快退下。”旁边的穆桂英迅速把他拉到身后,“杨家也不过如此!在战场上如狼似虎,单打独斗却如此脓包!一起上吧!”黑衣人轻蔑的口气早已激起了众人的愤怒。佘老太君道:“让老身来领教领教你的高招!”“老太君!”众人一起惊道。佘老太君回头扫了一眼,便没人敢吭声了。黑衣人心中一震:看来这老太婆还真有点本事,一百多岁了还这么有威风,杨家确实不可小觑!“唰!”一道黑影蛇一样的窜向老太君,佘老太君拿起龙头拐杖一横,“啪”一声刺耳的噪音钻进众人的耳膜。众人这才看清黑衣人的兵器原来是根鞭子,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的,竟然把龙头拐杖划了一道痕,佘老太君的拐杖出自于长白山中的一棵百年老树,历经百年风霜雪浸风刮,非常坚硬,寻常刀剑休想伤它半分。谁知今天被人家一鞭就留下了一道痕迹,怎么不令人心惊。黑衣人也是暗自心惊:平常我这天玄鞭遇刀破刀,逢剑断剑,今天怎么连个木头拐杖都对付不了。原来黑衣人的天玄鞭乃是以天下至柔的天蚕丝裹上天下至刚的玄铁所成。佘老太君刚刚硬碰硬的一磕,登时觉得五脏六腑如遭火焚,气血翻腾,“老了”,老太君心下叹道,“唰”,不容置疑,第二鞭又气势汹汹地杀来,佘老太君拿起龙头拐杖再一横,又挡住了。杨家的武功都是从战场上领悟来的,所以没有花哨的招式,只有实在的效果,不管你从何处来,我自只从一处挡,是以黑衣人的招式虽多,一时半会儿也奈何不了佘老太君。黑衣人越攻越急,佘老太君却渐显不支,须知佘老太君在战场上全凭士气和力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