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7
是抬头望天,丝毫不为所动。几个金兵大怒,要上来把他砍了,被头目制止。头目用比较钦佩的目光看着杨子风,指着毡毯客客气气的说道:“请坐。”杨子风心想,这家伙该不会被我的豪气所感动吧。管他呢,杨子风也不在乎,大马金刀地坐下了,几个金兵仍是叽叽喳喳,头目一火,把他们全部赶出去了。这几个金兵就是那股金兵前锋逃走的几个杨子风的手下败将,他们看到杨子风竟然出现在自己的营地,就怂恿着头目干掉杨子风。
“好样的,小兄弟。”头目来到杨子风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杨子风一侧身,闪过了,“不要叫我兄弟。”头目一愣,笑了,杨子风竟然还有些孩子气。头目这才细细打量了杨子风一番。杨子风虽然是宋人,但是体格健壮,块头也不小,比起蛮荒之地的金人竟毫不逊色,宋人大都矮小,金人与宋人交战,其实占了身体上的很大便宜。杨子风虽然看起来笨头笨脑,偶尔还露出一些孩子气,但熟悉中化的头目却觉得用大智若愚来形容杨子风最恰当不过了。“要杀要刮,悉随尊便。”杨子风看到头目看自己的眼光有些异样的变化,赶快凛然的说道。他害怕头目会劝降,自己是万万不能当汉奸的,以前读书,他知道有个叫石敬塘的儿皇帝,是个大汉奸,不但受市井之徒的唾骂,还在史书上添了肮脏的一笔。他虽然想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但也不能这样出名。
被头目心中推崇备至的杨子风终究才只有十六岁,哪是奸狡如狐狸的头目的对手,一眼被头目看穿了心思,头目心想,如此青年才俊,他日必成大器,浪费了可就太可惜了。头目想到这里,哈哈大笑:“小兄弟,对不起,我刚才误会你了。刚才那几个兵士是你的手下败将,他们怂恿我杀了你。你要知道我自南下以来,无不是无往而不胜,今天你竟然打败了我的先锋部队,我想好好见识见识你,正好你又向我行礼,我以为你是向我求饶,我最恨没有骨气的人了,结果我忘了你其实不懂我们金国的语言,所以误会了你,在这里,老哥向你赔不是了。”说着,头目竟然向杨子风鞠了一躬。
正在气头上的杨子风看到头目如此通情达理,明白了刚才乃是误会,也就释然了,对头目也有点儿好感,想想这个头目真是爽快。这头目果然老奸巨猾,其实他派出了很多支先锋部队,而他只说杨子风打败了他的先锋部队,而不说是打败了其中的一支先锋部队,不知不觉的扩大了杨子风的战果,无形的在暗中拍了杨子风一下马屁。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下杨子风该高兴了吧,头目心想。头目纵然聪明绝顶,仍是算漏了一点儿,就是杨子风才只有十六岁,在社会上的阅历少的可怜,如果换上一个三十岁的官员,早就听出了头目的言外之意,但杨子风却懵懵懂懂,不知其中的内容。头目见杨子风如此表现,更是认为杨子风是深藏不露。如此年纪,就有这份修养,真是不简单,想我大金国如有此等人才,早就统一了中原,宋朝虽然弱小,但却一直得到上天的眷顾,前朝有杨家一门虎将,本朝还有岳飞,杨再兴之流,如今又有这个小兄弟,我大金国何时才能得上天眷顾,头目心中暗叹。
“刚才那几个败兵见了你,很是害怕,要我杀了你,我想,在战场上我明刀明枪的杀了你,这也无可厚非,可是你现在大病未愈,又是在我军的腹地,我此刻杀你,易如反掌,可却不是要天下人耻笑于我,以大欺小,以众凌寡。等你病好后,回到部队,我们再在沙场上较量一番,如何?”头目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妄图收服杨子风。
杨子风听了这番话,先是表情一震,露出一股霸气,然后又泄气了,苦笑着摇摇头,把自己怎么脱离宋兵的经过说出来了。头目还在为杨子风刚刚显露出来的气势所震惊,听到杨子风的话,大喜,顿时眉开眼笑,宋军失去这个人才,真是不幸,不过却是我大金国的幸运,看来老天终于开眼了,虽然知道对杨子风的劝降不会奏效,但还是忍不住要说:“小兄弟,看你也是一个将才,不如投在我的麾下,等我们灭了宋朝,我向朝廷保举你,怎么样?”
杨子风听后,头摇得更厉害了,做汉奸,打死他都不敢。头目有些为难了,感觉就这么失去了这个人才,不作一点儿工作,实在太可惜了。强逼吧,肯定不会成的,瞧他一脸正气,真让人打心眼里喜欢,而杨子风也挺佩服头目的胸怀,两人均有惺惺相惜之感。杨子风感觉在宋军没什么混头儿,但也万万不能做遭万人唾弃的汉奸。
他忽然灵机一动,像发现了什么好东西一样,高兴的对头目说道:“咱们结拜吧。”杨子风这家伙一激动,就要和别人结拜,当初和刘备他们三人结拜也是一时冲动,到后来后悔也晚了,被刘备他们三人吃的死死的,不过这也不能怪杨子风,杨子风从小生活的山寨,每个人都是结拜兄弟,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杨子风也养成了爱结拜的习惯,临走时,杨子风已和山寨的每一个强盗都结拜过了。
在杨子风的心中,是没有金人、宋人之分的,他认为不论金人还是宋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在这些人中,只有好坏之分,而没有其他之分的,这就是杨子风的世界观和对人的看法。所以只要杨子风认为对方是个好人,并且两人情投意合,就可以结拜为兄弟。头目也大喜,心想,这个青年汉人可不简单,以往的汉人不是对金人恨之入骨,就是做金人的走狗,即使不作汉奸,也不敢和金人多接触,而这人则不同,敢公然和我结拜,却又不投降于我,这份勇气不是常人所能有的。
头目心中想到,但嘴上却同时说道:“小兄弟,你可知道我是什么人吗?我是金人呢。”看看杨子风没什么反应,又重复一遍,“我是金人呢。”这时杨子风接着说道:“我和你结拜兄弟,只是在乎自己心中的感觉,从不在乎你是什么人,只要不是坏人。你要是看不起我,不愿意结拜,那也就算了。”杨子风看到头目吞吞吐吐,知道头目位高权重,和自己是天壤之别,所以对跟他的结拜也没有抱什么希望,只不过自己热心提出来建议却碰上了别人的冷板凳,实在有些尴尬,于是杨子风就带着气愤的语气说道,说来说去,杨子风都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在某些方面都还没有成熟。
头目哪知道杨子风心里的想法,他只想试一试杨子风,却见杨子风生气了,赶快道歉。女真人等少数民族的人本就豪放,也不在乎一些虚礼,于是二人当下就焚香祭土,跪拜苍天,互相道了姓名,再说一番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场面话。同年同月死则倒不必了,有福同享也可以忽略不计,最重要的是有难同当,兄弟是什么,兄弟就是给你雪中送炭的人。
杨子风这才知道头目的名字叫做完颜忽而尼,是金国皇族的一脉,说起来还是当今金国皇帝的堂弟,现任金国南征大军的左翼大将军。完颜忽而尼的年龄差不多可以做杨子风的父亲了,于是就做了大哥,说来奇怪,这两个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龄上的很大差异。杨子风只注意到和完颜忽而尼的地位上的差异,不过他并没有一丝自卑之心,而完颜忽而尼则是完全一副爱才之心,所以,就忽略了年龄上的差异。
杨子风又在这里住了几天,受到了完颜忽而尼的细心照料。在这两天里,两人谈天论地,完颜忽而尼自小崇尚中化,一直在孜孜不断的学习,而杨子风更不用说,被长安公主逼着读了那么多书的好处终于显现出来了。三十多岁的完颜忽而尼发觉自己的思路竟然有些跟不上杨子风了,杨子风所说的有很多东西更是完颜忽而尼闻所未闻的。
当年王屋山上的强盗遵照长安公主的吩咐,不分良莠,有书就抢,虽说大部分都是普通的书籍,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世上早已失传的孤本,长安公主自己学富五车,懂得分辨好坏,她把其中的精华拣选出来,统统灌输给了杨子风,说句不谦虚的话,如果现在杨子风去参加科考,保证会一举中的。其中的一些孤本不要说地处蛮荒之地的金人没见过,就连宋朝的大儒也没见过,完颜忽而尼面对这些,怎么不会目瞪口呆。
还有兵法,杨子风讲起兵法来,头头是道,不过还没有实践过,虽然打过一场仗,不过那次全凭士气,根本没有用到很深奥的计策。完颜忽而尼在心里希望杨子风只是像赵括一样纸上谈兵,不过也知道那只是希望,就拿上一次来说吧,宋军人数没有金兵的人数多,而且宋兵只是训练三个月的新兵,还有宋兵的士气根本不如金兵,金兵有这三个有利条件,最后却还是败了,为什么。杨子风虽然自己认为在那场战斗中并没有用到什么兵法,可久经沙场的完颜忽而尼却不这样认为,首先,杨子风杀了金兵头目,这是擒贼擒亲王,其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杨子风充分利用了士气,最后终于以弱胜强。如果这么一个精通兵法的人效力于南宋,自己真的要再好好考虑考虑南下是否正确了。
这一日,杨子风在金营中看到士兵频频调动,估计要有战事发生,于是就向完颜忽而尼告辞。完颜忽而尼挽留再三不成,同时也知道杨子风留在金营中有诸多不便。杨子风已经把金营的虚实看了个透彻,到时候,在宋朝做个将军,打起仗来,不是要对不起大哥。虽然完颜忽而尼了解杨子风的个性,知道他绝对不会这么做的,但是杨子风自己却不能原谅自己,他还是怀疑自己,最后还是走了。完颜忽而尼送了他很远,两人依依不舍的话别离。
正文 第七章 将门虎子虚度日
第七章将门虎子虚度日结伴而行到临安杨子风仍然是孑然一身,不过这次却是专拣人多的地方走,不是没有顾忌了,而是因为太寂寞了,一个人的生活真不是人过的。杨子风在路上碰到过很多宋军兵士,却从来没有人来逮捕他,甚至注意他,杨子风心中暗叫侥幸。其实杨子风有所不知,原来,他手下的士兵把那些散兵游勇押回去以后,威胁他们说,周朋是被金兵杀死的。本来周朋手下的那些士兵也都是穷苦百姓出身,对百姓自然充满了同情之心,对周朋的横行霸道、奸掳掠很是看不过去,不过是在周朋的威下才被逼做的,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大义之心,但怎么说也稍微有点正义感,现在杨子风把他杀了正好,是以众口一词,说周朋队长是被金兵所杀。而杨子风的部下虽然也有一些人想告密,不过却是孤掌难鸣,只好作罢。而朝廷见到刚组织起来的民兵竟然能打败金国的精兵,并且实实在在的缴获了这么多战利品,一高兴,什么都忘了,也就不再仔细追问周朋的死因,同时还给他封了一个谥号,这个家伙也真够幸运的,因祸得福,本来是个败类,寸功未立,不过到最后竟然能博得个青史留下薄梓名,这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这也只能说明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没落。
杨子风虽然不知道这些事情,但是看到宋朝这么腐败,已经不在乎了,东京也懒得去了,一下子又没有了目标,四处飘泊流浪,每天出点儿苦力,挣点儿饭钱,倒也过得生活,日子就这样流逝着。想杨子风这个将门虎子天天这样虚度下去,不禁让人感叹,但是,解铃终须系铃人,个人的心结只有自己解开才能算是真正的想通。
杨子风就这样盲目着,流浪着,漂泊着,颓废着,一路来到了江南,江南果然不一样,繁华非常,这是因为这里有个南宋朝廷,人民的生活倒也富足,而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地方属于金宋交战地方,是一块儿战乱地带,这里千里荒芜,民不聊生。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偏安江南的人民根本不想去解放北方,反正自己过得挺舒服,那管他人瓦上霜。以前总是听说朝廷不争气,不思进取,其实不思进取的是这个朝廷所代表的人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吗。
虽然江南的人民自己不管他人门前事,但是别人却要管你的家务事。金国觊觎中原生活的富足和江南城市的繁华,进军中原的狼子野心一直都没有平息,纵然南宋有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曾经把他们打的焦头烂额,但是他们的骨子里流的是游牧民族的血,坚忍不拔,契而不舍,一次不行,再来一次。这一次,金国太子完颜兀木亲任总指挥,率领百万大军第一次南下,势如破竹,兵锋直指临安,南宋此刻不专心抗敌,反而搞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颗红心是投降卖国之心,两手准备是一边求和一边备战,备战也是为了更好的投降。
想那临安乃是南宋首府,杨子风决定去游荡游荡,碰碰运气。于是杨子风随便在路上拦住了一个过路人,问他到临安怎么走。过路人停下来仔细打量打量了杨子风,然后问杨子风道:“壮士到临安城,所为何事?”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