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8
,就不能实现其为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建设者的使命。其中讲到,“决不能容忍自己队伍中间有机会主义存在,也如不能容忍健全身体上有毒疮生长一样。”“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
bookbao8 最好的txt下载网
新官上任刚来即斗4
第五,如果党因胜利而骄傲起来,看不见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害怕承认和公开改正错误,它就不能实现其为工人阶级领导者的使命。其中讲到,“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办法,这才是郑重的党的标志”。
第六,工人阶级党不与群众发生广泛的联系,不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它就不能成为领导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的党。其中讲到:布尔什维克党,同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安泰相像,“其所以强而有力,就是因为他们与自己的母亲,即与生育、抚养并把他们教导出来的群众保持着联系。”
毛泽东要求到会的同志学习这六条的意义,毛泽东的用心,似乎无须多说什么了。
第二天,10月23日,毛泽东审阅刘少奇和饶漱石10月22日在领导小组会上的讲话稿,他在这两篇讲话稿上,各加了一段文字。在刘少奇讲话稿上加的一段文字是:
现在是全党团结起来认真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候,我们要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改变为一个工业国,我们要对现存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我们要在大约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我们的组织工作就要好好地为这个总路线而服务,我相信同志们是高兴并且能够担负这个任务的。
在饶漱石的讲话稿上加的一段文字是:
目前在全党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变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国、改造各种非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这样一个历史的时机,我们做组织工作的人,必须全神贯注为保证这个党的总路线而奋斗。我相信,全党组织部门工作的同志是能够担负这个伟大光荣的任务的。
这两段话,都讲到总路线,毛泽东在指导一切工作中,都是抓住这个总路线不放,而且抓得很紧。
值得玩味的是,他在给饶漱石加的这段话中,提到了“时机”。毛泽东说的是革命的“历史的时机”,而在饶漱石心目中,“时机”倒是时机,但不是革命的历史时机,而是篡党夺权的大好“时机”。毛泽东说到“全神贯注”。饶漱石呢?“全神贯注”倒是“全神贯注”了,但不是干这,而是干那。毛泽东说“我相信,全党组织部门工作的同志能够……”,他的意思是:你身为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饶漱石、你这个“组织部门”的总头儿,首先得“能够”,可饶漱石偏偏不“能够”。在饶漱石念这段文字的时候,应当加一句话,即:“唯独我不能够。”
历史又同人们开了一个玩笑,又进错了房间。
北京城里有两个司令部1
■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北京城里有两个司令部,颐年堂门可罗雀,东交民巷8号(即高岗的住处)车水马龙。
高岗同饶漱石上次谈话的第二天,便登上飞机,一翅膀飞到了杭州。离开东交民巷8号(高岗的住处)赴机场的时候,高岗提醒秘书说:“这次我们外出,时间不短。最近毛主席身体不好。你的耳朵要灵一点儿,一旦得到主席病重的消息,我们要立即返回北京,因为现在党内没有一个人能撑得起来。记住了!”
高岗到杭州安顿下来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林彪的住处。
一阵寒暄过去,林彪说:
“你现在也是‘主席’了。听说你要去大连,可是你却作‘东南飞’了。”
“原来倒有那个想法,最近,北京有些新情况,我想见见你这个林总。”
“什么新情况?财经会的情况?财经会上是不是很热闹?”
“财经会倒还可以,刚开始嘛,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我说的是财经会后这几天的情况。”
高岗停下来,望着林彪,想看看他的反应。
林彪什么反应也没有,等待高岗说下去。
“中央提出,从国家行政机关来说,是不是采取部长会议的形式,这就要有部长会议主席;从党中央来说,是不是增设副主席,或者设总书记?”
“啊!”这倒真是新情况,林彪想。但他马上意识到这位高麻子来者不善,只是“啊”了一声,仍然镇定地等高岗往下说。
“我想了很多,比如说,我们中国,党的问题,枪的问题,红区问题和白区问题。”
诡诈的林彪,立即明白了高岗要说什么,但他也暗暗吃惊: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高麻子也学会了来这一套,看来,这家伙真是费了一番脑筋。
“毛主席说过,有了枪就可以造党,八路军在华北就造了一个大党。对不对?”
“对!这我记得,就是《战争和战略问题》那篇文章。”林彪说。可见林彪对这个问题也想过,至少是很熟悉。
“我觉得,在中国,党是军队创造的,是枪杆子上出党。他刘少奇拿了几天枪?他不是一直在白区混吗?他算什么‘党在白区的正确路线代表’?这个结论要改变。咱们一直是拿枪的。党本来就有两个,一个军队的党,一个白区的党,主体应该是军队的党。可倒好,白区那些人,就是刘少奇那个圈子里的人,一个个都在党和国家领导机关里掌握权力。凭什么刘少奇的屁股总是搁在我们头上?!我就不服这个气!主体就要像个主体的样子。主体的代表人物,你林总当然算一个,我也应该算一个。现在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毛主席越来越不重视刘少奇了,越来越重视咱们这些拿枪造党的人,重视军队的党。咱们一直是跟着他的。给长征提供落脚地的人,现在还有谁?东北怎么样?这你很清楚。东北就是先进嘛!东北的先进,东北的正确,东北创造出的成功经验,这些都是一贯的。所以,毛主席有个打算,我来主持政治局,刘少奇去搞人大常委会。部长会议主席,他想让周恩来当。我向他建议,周恩来当不如林彪当。你林总打遍了大半个中国,当个部长会议主席,不是绰绰有余吗?”
高岗一口气说了一大堆,有些还很打动林彪的心,所谓“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他终于说了:
“我同意你的看法,支持你。刘少奇一定要拉下来,周恩来可以当个闲差。只是,我的问题,就不用提了。我身体不好,不必掌什么实权,要误事。当然,话说回来,我的身体不好,还不是当年拼命拼的?上战场,枪一响,老子今天就死在战场上了,我不就是这么过来的?”说到这最后几句话,林彪还真是有点动情了。
高岗看在眼里,赶紧说:
“林总,咱们够推心置腹了。我的意见是,不要设什么总书记了,就多设几个副主席,咱们军队的党,都上去,林总你上,我也上。”
就在高岗说话的这么一会儿,林彪就从方才的情绪中清醒了过来,坚决地说:
“高主席,就这么着吧,我的事不提。你完全可以作为根据地的党的代表,上去,设副主席你就是副主席,设总书记你就是总书记。你身体又好,正当年。只要你能上去,有个代表,就行了,咱们分什么你、我?不要争这些个人的东西。我们可不是争什么个人的权力啊!”
林彪的高调,还真的堵住了高岗的嘴,使他一时语塞。高岗大概没有想到,林彪这几句话,是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你的客人不少吧?”高岗问。
“总有一些,南来北往的,见见面,聊聊天。”
“最近的这些情况,你倒也可以同他们聊聊,多一张嘴,多一份力量。”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北京城里有两个司令部2
“这倒是。不过也得当心点,事情很复杂,人更复杂。”林彪像是提醒自己,又像是提醒高岗。
“你的夫人出面谈也可以嘛,她那么能干!——她,人呢?”高岗一边说一边向房间里扫了一眼。
“她今天出去有点事儿,不然她那么老实?”
“就说我问她好!”
“好!”
高岗同林彪见面后的第三天,又去陈正人那里游说。
在陈正人面前,高岗除了鼓吹“枪杆子上出党”、“红区党”、“白区党”以外,在谈到谁应出任中央副主席的时候,调子可全变了。他不说林彪可以当副主席,而是把林彪贬了一通,说林彪不过打了一些仗,他高岗却保住了一块根据地,这块根据地成了中央长征后的落脚点,新胜利的出发点。现在要大规模搞经济建设,林彪只能打打仗,会打仗的人多得很,上来他一个,怎么摆得平?而他高岗,既能打仗,又能建设,他有建设根据地的经验,林彪没有。在东北,林彪不过挂个名,日常实际工作,都是他高岗主持。高岗告诉陈正人:毛主席说了,看来,林彪不如高岗,排名次序列,过去是林彪、高岗,现在应该是高岗、林彪了。
高岗就这样当着甲说乙、当着乙说甲、当着丙说丁、当着丁说丙地游说了一通,封了一些官,许了一些愿,谁可以进中委,谁可以进政治局,谁可以当部长。此外,就是找女人跳舞,要女人陪着游山玩水。
混了一个来月,高岗又飞到广州。到广州后,找了陶铸,还有军区的几位干部。游说的内容,无非是毛主席不信任刘少奇,刘少奇的地位在七大上捧得太高,毛主席现在赏识的是他高岗。毛主席说,现在是经济建设时期,搞建设要借重高岗,高岗在东北搞得有声有色,中央的很多决策,都是依靠东北提供的经验,东北就是特殊一些。毛主席还说,高岗同志如果不在北京,本人(毛主席指自己)外出休假就不放心了。
11月上旬,刮起了秋风。
正当北雁南飞的季节,高岗从广州飞回了北京。
高岗哪里知道,他在华东、在中南地区雄心勃勃、踌躇满志地进行游说的时候,北京的空气变了。
作为中国共产党首脑的中共中央及其领袖毛泽东,已经察觉到了高岗、饶漱石的不正常表现。
高岗回到北京,听饶漱石诉说了组织工作会的情况,和他受批评的情况。高岗一拍胸脯:
“我找毛主席说说去!”
高岗真的去了。高岗向毛泽东诉苦说:
“饶漱石同志现在心情很不好,同志们,包括中央,对他有很多误会、误解。他要我向您解释一下。”
毛泽东说:“哎呀,你高岗为什么代表饶漱石说话呢?我在北京,饶漱石也在北京,他为什么要你代表,不直接来找我呢?在西藏还可以打电报嘛,就在北京嘛,他有脚嘛!”
毛泽东的话不咸不淡,莫测高深,一个软钉子把高岗碰了回来。
12月,中央准备撒销中央局和大区行政委员会。毛泽东为了减轻一些自己的负担,提议中央领导班子分为一线、二线。
紧跟着,毛泽东要外出休假,提议由刘少奇临时主持中央的工作。
高岗本来就心急火燎,方寸已乱,又来个刘少奇主持中央工作,这简直是不能忍受的强刺激。刘少奇提出还是由书记处同志轮流负责为好。书记处的其他同志同意由刘少奇主持,不赞成轮流。高岗得知,坚决反对由刘少奇主持,一再坚持说:“轮流吧,搞轮流好。”
为了当上党的副主席,高岗又四处游说,今日找张三,明天找李四,办法还是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封官许愿。有两个人物,在高岗心目中分量不轻,但又把握不准,经过反复琢磨,还是觉得硬着头皮也得碰一碰。这两个人物就是全国财经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让周恩来“搬兵”搬来的陈云和邓小平。高岗要想在中央取得多数票,陈云是非找不可的。从大区的各路诸侯来看,东北是他自己,华东是饶漱石,中南是林彪,这三路都无问题,西南一路就是邓小平。
高岗必须找陈云和邓小平谈判。
高岗同陈云的谈判,干脆利索。他对陈云说,我反复想过,要设党的副主席,怎么也得有你一个,有我一个。陈云笑了笑,然后开门见山:你是想革命,还是想做官?
高岗对邓小平,倒是多说了几句。他说:在中国,谁是列宁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谁是斯大林的问题没有解决。你看是谁呀?现在,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