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嫁娶之事
第20章 嫁娶之事
那王媒婆已经做了近二十年的媒婆。还从来没有她说不成的亲,站在老姜家院子里不愿离开,想要越过姜老太直接进院子,嘴上还不停地嘟囔着:“姜家嫂子,你先让我进去,上门便是客人。好歹让我讨口水喝。”
姜老太对王媒婆并没有什么好脸,又碍于王媒婆是十里八乡最大的媒婆,不好真的把人得罪狠了,只好让她进来,潦草地给端来一碗水,“喝吧。喝了就快些走吧。”
“我的老嫂子呀。”王媒婆猛灌了几口水,“我你还不知道吗,这十里八乡的哪家的娘是什么样。就没有我不知道的,我能上门来给你家大郎说亲,那必然是好姑娘啊。”
姜老太不为所动,“我家大郎才十六岁,年纪还小,性子也没定下来,不成不成,现在不能给他说亲!”
这还是他们一直商量好的,等到明年姜伯远考完试了再行商量亲事。
一是免得影响姜伯远考试,二则是他们一直认为,要先立业才能成家。若姜伯远有了童生的功名,就能谋一份好差事,自然也就不怕没有好姑娘愿意嫁给他。
王媒婆坐在院子里苦口婆心地说了好半天,见姜老太没有半点动容的意思,眼珠子转了转,“这回可是镇上李员外家的独女看上了你家大郎,李员外家中可是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将来他那百亩良田可不就是都是你家大郎的?
只不过是让你家大郎在李员外过世前在他身边尽几年孝道罢了,那李员外已经古稀之年,还能有几年活头?嫂子,这难道不是一门好亲事吗?外头可有许多人家都盼着我给说这门亲事呢!”
刚才见姜老太出面了就一直在屋子里没出来的杨二妮一听到这话,急匆匆地冲出来,刚刚洗完脸的一盆水就朝着王媒婆脚下泼去:“你个腌臜婆,这亲事好你怎么不给你自己儿子说?
我告诉你,不管那李员外有多少的家产,我们家可不是没脸没皮靠着媳妇嫁妆过日子的人家!我们家不贪人家的家产,也不用你给我家大郎说什么亲事!”
“这不都一样的吗。”王媒婆忙躲开杨二妮泼过来的水,“这可是无本的买卖,不愿意上门,以后娶个媳妇进门。可是不光要礼钱,还要你家大郎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呢!”
“说得好像不娶妻,我家孩子大了就不需要有自己的房子了一样。”姜老太翻了个白眼,“再说了,人家辛辛苦苦养大的姑娘,给点礼钱怎么了?除了那等子真的卖闺女的人家,谁家会昧下女儿礼钱?最后还不是添作嫁妆了?”
王媒婆被姜老太堵得无话可说,“你你你”了半天,最终还是气急败坏地离开了,还扬言以后绝对不会给姜家人张罗亲事了。
杨二妮刚才用水泼人的时候气势很足,这会儿却有些不安地看着姜老太,“娘,我方才是不是将那媒婆得罪的有些狠了?”
“没事。”姜老太拍拍她的手,“刚才你说得好,咱们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却也不会做贪人家财那样没皮没脸的事儿。让大郎好好读书,明年考中童生了,不怕娶不到好姑娘。”
杨二妮这才安心,收拾好了东西,就去忙活了。
刚才说到了屋子的事情,姜老太环顾四周,现在的屋子还是许多年钱修的了,现在家中孩子们也慢慢长大了,以后总要有自己的屋子。
只是现在家中的银子还要留着给孩子们读书用,至于屋子的事情,也只能慢慢做打算了。
姜遇安还是被刚才的事情吵醒了,她自己费力地穿好了衣服,揉惺忪的睡眼站在门口,并不知道刚才吵吵闹闹地到底是怎么回事。
等洗漱好,她才想起来昨天晚上签到所得的东西她还没来得及看,意识沉入空间中,就见无限物资那一栏明晃晃地写着“饮用水”。
姜遇安不由得愣了愣。
这一年多以来,她得到过的无限物资除了那本医书大全之外,还得到过调料、盐、等这个时代比较珍贵的东西,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签到了无限的饮用水?
前世姜遇安也是看过穿越小说的,她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道是,水即将成为一种稀缺的东西?
这样想着,她忍不住抬起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这会儿太阳才刚刚升起,春日里的阳光照在身上,十分舒服。
姜遇安将此事记在心里,琢磨着找机会问问姜老汉和姜老太,他们这样的老庄稼把式一般都是有一套判断天气的经验的。
如今正是二月,再过一个月就到了稻子育芽的时间了。
下午的时候,族长就将众人召集在一起,说是县令发了今年服徭役的文书,要值“见年”的人家准备准备,二月十六的时候要去修缮官道。
百户为一里,一里又分为十甲,每甲所有男丁轮流服役,也就是相当于每十年服役一次。
应役的那一年就叫“见年”,其余年份则称“排年”。
老姜家因为姜自省有功名,服徭役这样的事情依然是被免了的,只是村中有好几户人家今年都正值“见年”,就少不得担忧。
今上爱民,轻徭役轻赋税,每次服徭役只有十八日的时间,还可每六日休息一日,但是架不住干的活儿重,每次都能脱掉一层皮去。
从族长那里离开以后,今年要服徭役的人家就抓紧了给男丁们补身子,准备干粮。
因为今天已经是二月十一了,再有四天的时间就要去上工了,修路可是正儿八经的苦差事。
这事原本和老姜家关系并不大,大家只是说了几句,又听姜老汉讲起早年间服徭役的事情。
姜遇安从前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什么徭役一类的东西,所以每次姜老汉说起来的时候,她都听得很认真。
姜老汉见她愿意听,讲得也高兴,于是家中就时常看到这祖孙俩坐在院子边上,一个讲得眉飞色舞,一个捧着小脸听得入迷。
众人都觉得有趣,只有几个孩子们总要用一种怜惜的眼神看着妹妹。
尤其是藏不住心事的姜久仁,一连好几天都见到妹妹坐在小板凳上听爷爷讲故事,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跑来,扒着妹妹的耳朵看。
一边看还一边嘟囔,“还好还好,妹妹的耳朵没有长出来茧子。”
(本章完)
姜遇安不由得愣了愣。
这一年多以来,她得到过的无限物资除了那本医书大全之外,还得到过调料、盐、等这个时代比较珍贵的东西,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签到了无限的饮用水?
前世姜遇安也是看过穿越小说的,她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道是,水即将成为一种稀缺的东西?
这样想着,她忍不住抬起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这会儿太阳才刚刚升起,春日里的阳光照在身上,十分舒服。
姜遇安将此事记在心里,琢磨着找机会问问姜老汉和姜老太,他们这样的老庄稼把式一般都是有一套判断天气的经验的。
如今正是二月,再过一个月就到了稻子育芽的时间了。
下午的时候,族长就将众人召集在一起,说是县令发了今年服徭役的文书,要值“见年”的人家准备准备,二月十六的时候要去修缮官道。
百户为一里,一里又分为十甲,每甲所有男丁轮流服役,也就是相当于每十年服役一次。
应役的那一年就叫“见年”,其余年份则称“排年”。
老姜家因为姜自省有功名,服徭役这样的事情依然是被免了的,只是村中有好几户人家今年都正值“见年”,就少不得担忧。
今上爱民,轻徭役轻赋税,每次服徭役只有十八日的时间,还可每六日休息一日,但是架不住干的活儿重,每次都能脱掉一层皮去。
从族长那里离开以后,今年要服徭役的人家就抓紧了给男丁们补身子,准备干粮。
因为今天已经是二月十一了,再有四天的时间就要去上工了,修路可是正儿八经的苦差事。
这事原本和老姜家关系并不大,大家只是说了几句,又听姜老汉讲起早年间服徭役的事情。
姜遇安从前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什么徭役一类的东西,所以每次姜老汉说起来的时候,她都听得很认真。
姜老汉见她愿意听,讲得也高兴,于是家中就时常看到这祖孙俩坐在院子边上,一个讲得眉飞色舞,一个捧着小脸听得入迷。
众人都觉得有趣,只有几个孩子们总要用一种怜惜的眼神看着妹妹。
尤其是藏不住心事的姜久仁,一连好几天都见到妹妹坐在小板凳上听爷爷讲故事,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跑来,扒着妹妹的耳朵看。
一边看还一边嘟囔,“还好还好,妹妹的耳朵没有长出来茧子。”
(本章完)
姜遇安不由得愣了愣。
这一年多以来,她得到过的无限物资除了那本医书大全之外,还得到过调料、盐、等这个时代比较珍贵的东西,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签到了无限的饮用水?
前世姜遇安也是看过穿越小说的,她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道是,水即将成为一种稀缺的东西?
这样想着,她忍不住抬起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这会儿太阳才刚刚升起,春日里的阳光照在身上,十分舒服。
姜遇安将此事记在心里,琢磨着找机会问问姜老汉和姜老太,他们这样的老庄稼把式一般都是有一套判断天气的经验的。
如今正是二月,再过一个月就到了稻子育芽的时间了。
下午的时候,族长就将众人召集在一起,说是县令发了今年服徭役的文书,要值“见年”的人家准备准备,二月十六的时候要去修缮官道。
百户为一里,一里又分为十甲,每甲所有男丁轮流服役,也就是相当于每十年服役一次。
应役的那一年就叫“见年”,其余年份则称“排年”。
老姜家因为姜自省有功名,服徭役这样的事情依然是被免了的,只是村中有好几户人家今年都正值“见年”,就少不得担忧。
今上爱民,轻徭役轻赋税,每次服徭役只有十八日的时间,还可每六日休息一日,但是架不住干的活儿重,每次都能脱掉一层皮去。
从族长那里离开以后,今年要服徭役的人家就抓紧了给男丁们补身子,准备干粮。
因为今天已经是二月十一了,再有四天的时间就要去上工了,修路可是正儿八经的苦差事。
这事原本和老姜家关系并不大,大家只是说了几句,又听姜老汉讲起早年间服徭役的事情。
姜遇安从前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什么徭役一类的东西,所以每次姜老汉说起来的时候,她都听得很认真。
姜老汉见她愿意听,讲得也高兴,于是家中就时常看到这祖孙俩坐在院子边上,一个讲得眉飞色舞,一个捧着小脸听得入迷。
众人都觉得有趣,只有几个孩子们总要用一种怜惜的眼神看着妹妹。
尤其是藏不住心事的姜久仁,一连好几天都见到妹妹坐在小板凳上听爷爷讲故事,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跑来,扒着妹妹的耳朵看。
一边看还一边嘟囔,“还好还好,妹妹的耳朵没有长出来茧子。”
(本章完)
姜遇安不由得愣了愣。
这一年多以来,她得到过的无限物资除了那本医书大全之外,还得到过调料、盐、等这个时代比较珍贵的东西,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签到了无限的饮用水?
前世姜遇安也是看过穿越小说的,她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道是,水即将成为一种稀缺的东西?
这样想着,她忍不住抬起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这会儿太阳才刚刚升起,春日里的阳光照在身上,十分舒服。
姜遇安将此事记在心里,琢磨着找机会问问姜老汉和姜老太,他们这样的老庄稼把式一般都是有一套判断天气的经验的。
如今正是二月,再过一个月就到了稻子育芽的时间了。
下午的时候,族长就将众人召集在一起,说是县令发了今年服徭役的文书,要值“见年”的人家准备准备,二月十六的时候要去修缮官道。
百户为一里,一里又分为十甲,每甲所有男丁轮流服役,也就是相当于每十年服役一次。
应役的那一年就叫“见年”,其余年份则称“排年”。
老姜家因为姜自省有功名,服徭役这样的事情依然是被免了的,只是村中有好几户人家今年都正值“见年”,就少不得担忧。
今上爱民,轻徭役轻赋税,每次服徭役只有十八日的时间,还可每六日休息一日,但是架不住干的活儿重,每次都能脱掉一层皮去。
从族长那里离开以后,今年要服徭役的人家就抓紧了给男丁们补身子,准备干粮。
因为今天已经是二月十一了,再有四天的时间就要去上工了,修路可是正儿八经的苦差事。
这事原本和老姜家关系并不大,大家只是说了几句,又听姜老汉讲起早年间服徭役的事情。
姜遇安从前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什么徭役一类的东西,所以每次姜老汉说起来的时候,她都听得很认真。
姜老汉见她愿意听,讲得也高兴,于是家中就时常看到这祖孙俩坐在院子边上,一个讲得眉飞色舞,一个捧着小脸听得入迷。
众人都觉得有趣,只有几个孩子们总要用一种怜惜的眼神看着妹妹。
尤其是藏不住心事的姜久仁,一连好几天都见到妹妹坐在小板凳上听爷爷讲故事,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跑来,扒着妹妹的耳朵看。
一边看还一边嘟囔,“还好还好,妹妹的耳朵没有长出来茧子。”
(本章完)
姜遇安不由得愣了愣。
这一年多以来,她得到过的无限物资除了那本医书大全之外,还得到过调料、盐、等这个时代比较珍贵的东西,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签到了无限的饮用水?
前世姜遇安也是看过穿越小说的,她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道是,水即将成为一种稀缺的东西?
这样想着,她忍不住抬起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这会儿太阳才刚刚升起,春日里的阳光照在身上,十分舒服。
姜遇安将此事记在心里,琢磨着找机会问问姜老汉和姜老太,他们这样的老庄稼把式一般都是有一套判断天气的经验的。
如今正是二月,再过一个月就到了稻子育芽的时间了。
下午的时候,族长就将众人召集在一起,说是县令发了今年服徭役的文书,要值“见年”的人家准备准备,二月十六的时候要去修缮官道。
百户为一里,一里又分为十甲,每甲所有男丁轮流服役,也就是相当于每十年服役一次。
应役的那一年就叫“见年”,其余年份则称“排年”。
老姜家因为姜自省有功名,服徭役这样的事情依然是被免了的,只是村中有好几户人家今年都正值“见年”,就少不得担忧。
今上爱民,轻徭役轻赋税,每次服徭役只有十八日的时间,还可每六日休息一日,但是架不住干的活儿重,每次都能脱掉一层皮去。
从族长那里离开以后,今年要服徭役的人家就抓紧了给男丁们补身子,准备干粮。
因为今天已经是二月十一了,再有四天的时间就要去上工了,修路可是正儿八经的苦差事。
这事原本和老姜家关系并不大,大家只是说了几句,又听姜老汉讲起早年间服徭役的事情。
姜遇安从前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什么徭役一类的东西,所以每次姜老汉说起来的时候,她都听得很认真。
姜老汉见她愿意听,讲得也高兴,于是家中就时常看到这祖孙俩坐在院子边上,一个讲得眉飞色舞,一个捧着小脸听得入迷。
众人都觉得有趣,只有几个孩子们总要用一种怜惜的眼神看着妹妹。
尤其是藏不住心事的姜久仁,一连好几天都见到妹妹坐在小板凳上听爷爷讲故事,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跑来,扒着妹妹的耳朵看。
一边看还一边嘟囔,“还好还好,妹妹的耳朵没有长出来茧子。”
(本章完)
姜遇安不由得愣了愣。
这一年多以来,她得到过的无限物资除了那本医书大全之外,还得到过调料、盐、等这个时代比较珍贵的东西,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签到了无限的饮用水?
前世姜遇安也是看过穿越小说的,她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道是,水即将成为一种稀缺的东西?
这样想着,她忍不住抬起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这会儿太阳才刚刚升起,春日里的阳光照在身上,十分舒服。
姜遇安将此事记在心里,琢磨着找机会问问姜老汉和姜老太,他们这样的老庄稼把式一般都是有一套判断天气的经验的。
如今正是二月,再过一个月就到了稻子育芽的时间了。
下午的时候,族长就将众人召集在一起,说是县令发了今年服徭役的文书,要值“见年”的人家准备准备,二月十六的时候要去修缮官道。
百户为一里,一里又分为十甲,每甲所有男丁轮流服役,也就是相当于每十年服役一次。
应役的那一年就叫“见年”,其余年份则称“排年”。
老姜家因为姜自省有功名,服徭役这样的事情依然是被免了的,只是村中有好几户人家今年都正值“见年”,就少不得担忧。
今上爱民,轻徭役轻赋税,每次服徭役只有十八日的时间,还可每六日休息一日,但是架不住干的活儿重,每次都能脱掉一层皮去。
从族长那里离开以后,今年要服徭役的人家就抓紧了给男丁们补身子,准备干粮。
因为今天已经是二月十一了,再有四天的时间就要去上工了,修路可是正儿八经的苦差事。
这事原本和老姜家关系并不大,大家只是说了几句,又听姜老汉讲起早年间服徭役的事情。
姜遇安从前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什么徭役一类的东西,所以每次姜老汉说起来的时候,她都听得很认真。
姜老汉见她愿意听,讲得也高兴,于是家中就时常看到这祖孙俩坐在院子边上,一个讲得眉飞色舞,一个捧着小脸听得入迷。
众人都觉得有趣,只有几个孩子们总要用一种怜惜的眼神看着妹妹。
尤其是藏不住心事的姜久仁,一连好几天都见到妹妹坐在小板凳上听爷爷讲故事,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跑来,扒着妹妹的耳朵看。
一边看还一边嘟囔,“还好还好,妹妹的耳朵没有长出来茧子。”
(本章完)
姜遇安不由得愣了愣。
这一年多以来,她得到过的无限物资除了那本医书大全之外,还得到过调料、盐、等这个时代比较珍贵的东西,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签到了无限的饮用水?
前世姜遇安也是看过穿越小说的,她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道是,水即将成为一种稀缺的东西?
这样想着,她忍不住抬起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这会儿太阳才刚刚升起,春日里的阳光照在身上,十分舒服。
姜遇安将此事记在心里,琢磨着找机会问问姜老汉和姜老太,他们这样的老庄稼把式一般都是有一套判断天气的经验的。
如今正是二月,再过一个月就到了稻子育芽的时间了。
下午的时候,族长就将众人召集在一起,说是县令发了今年服徭役的文书,要值“见年”的人家准备准备,二月十六的时候要去修缮官道。
百户为一里,一里又分为十甲,每甲所有男丁轮流服役,也就是相当于每十年服役一次。
应役的那一年就叫“见年”,其余年份则称“排年”。
老姜家因为姜自省有功名,服徭役这样的事情依然是被免了的,只是村中有好几户人家今年都正值“见年”,就少不得担忧。
今上爱民,轻徭役轻赋税,每次服徭役只有十八日的时间,还可每六日休息一日,但是架不住干的活儿重,每次都能脱掉一层皮去。
从族长那里离开以后,今年要服徭役的人家就抓紧了给男丁们补身子,准备干粮。
因为今天已经是二月十一了,再有四天的时间就要去上工了,修路可是正儿八经的苦差事。
这事原本和老姜家关系并不大,大家只是说了几句,又听姜老汉讲起早年间服徭役的事情。
姜遇安从前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什么徭役一类的东西,所以每次姜老汉说起来的时候,她都听得很认真。
姜老汉见她愿意听,讲得也高兴,于是家中就时常看到这祖孙俩坐在院子边上,一个讲得眉飞色舞,一个捧着小脸听得入迷。
众人都觉得有趣,只有几个孩子们总要用一种怜惜的眼神看着妹妹。
尤其是藏不住心事的姜久仁,一连好几天都见到妹妹坐在小板凳上听爷爷讲故事,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跑来,扒着妹妹的耳朵看。
一边看还一边嘟囔,“还好还好,妹妹的耳朵没有长出来茧子。”
(本章完)
姜遇安不由得愣了愣。
这一年多以来,她得到过的无限物资除了那本医书大全之外,还得到过调料、盐、等这个时代比较珍贵的东西,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签到了无限的饮用水?
前世姜遇安也是看过穿越小说的,她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道是,水即将成为一种稀缺的东西?
这样想着,她忍不住抬起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这会儿太阳才刚刚升起,春日里的阳光照在身上,十分舒服。
姜遇安将此事记在心里,琢磨着找机会问问姜老汉和姜老太,他们这样的老庄稼把式一般都是有一套判断天气的经验的。
如今正是二月,再过一个月就到了稻子育芽的时间了。
下午的时候,族长就将众人召集在一起,说是县令发了今年服徭役的文书,要值“见年”的人家准备准备,二月十六的时候要去修缮官道。
百户为一里,一里又分为十甲,每甲所有男丁轮流服役,也就是相当于每十年服役一次。
应役的那一年就叫“见年”,其余年份则称“排年”。
老姜家因为姜自省有功名,服徭役这样的事情依然是被免了的,只是村中有好几户人家今年都正值“见年”,就少不得担忧。
今上爱民,轻徭役轻赋税,每次服徭役只有十八日的时间,还可每六日休息一日,但是架不住干的活儿重,每次都能脱掉一层皮去。
从族长那里离开以后,今年要服徭役的人家就抓紧了给男丁们补身子,准备干粮。
因为今天已经是二月十一了,再有四天的时间就要去上工了,修路可是正儿八经的苦差事。
这事原本和老姜家关系并不大,大家只是说了几句,又听姜老汉讲起早年间服徭役的事情。
姜遇安从前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什么徭役一类的东西,所以每次姜老汉说起来的时候,她都听得很认真。
姜老汉见她愿意听,讲得也高兴,于是家中就时常看到这祖孙俩坐在院子边上,一个讲得眉飞色舞,一个捧着小脸听得入迷。
众人都觉得有趣,只有几个孩子们总要用一种怜惜的眼神看着妹妹。
尤其是藏不住心事的姜久仁,一连好几天都见到妹妹坐在小板凳上听爷爷讲故事,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跑来,扒着妹妹的耳朵看。
一边看还一边嘟囔,“还好还好,妹妹的耳朵没有长出来茧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