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小林子恭声回答道。
  “谁家的车。”
  小林子脸色变得十分怪异,小心翼翼地说道,“咱们府上的。”
  “什么?”九贝勒愣了一下,吼道,“是谁的?”
  宝宁脸色也变了,看向小林子,心里虽着急自己的儿子,可也知道事情的轻重,再说有两个侍卫跟着呢。
  “是顺福。”顺福虽然是九贝勒的奶哥,可是小林子才是九贝勒身边的心腹,自然不像府里其他人对顺福那样恭敬。
  “爷,先去处理这事儿吧。”宝宁不是不识大体的人,低声说道。
  “小林子你继续去找弘相。”若是别的时候,九贝勒还能不顾虑,可是现在一堆人等着抓九贝勒的小鞭子呢。
  “奴才这就去。”小林子不敢耽误,赶紧走了。
  侍卫分开了人群,保护着九贝勒和宝宁走了进去,一个老人躺在地上,满地的血,一个小孩正趴在老人身上大哭,“拿下。”九贝勒冷声吩咐道。
  其中一个侍卫还站在九贝勒身边,另一个走了过去,单手支着翻身上了马车,一脚把车夫踹了下去,掀开帘子。
  “谁敢多管闲事。”顺福稳稳坐在里面,见侍卫进来怒斥道,“不知道我是九贝勒府上的人。”
  那侍卫也不多话,单手拎着顺福的衣领就把他拽了下来,摔到了九贝勒面前。
  顺福刚想抬头,就被九贝勒一脚给踩了下去,吩咐道,“先送老人去大夫那儿。”
  周围人已经看呆了,就连那小孩也傻乎乎的跟着侍卫上了马车,那侍卫驾着马车往医馆赶去。
  “我倒是要看看你一个奴才有多大的本事。”
  听到九贝勒的声音,顺福就吓住了,此时再听九贝勒的话,顿时哭嗷道,“主子,是侧福晋身子不适,我才急着去请大夫的啊……”
  “我倒是觉得你一点也不急。”
  周围人也不傻,刚刚就听这人的车夫喊自己是九贝勒府上的人,如今再听马车里的人叫主子,也都猜出了九贝勒的身份,都赶紧挪开,却没真正离开。
  九贝勒见有这么多人看着,知道不可能善了,却又担心自己的儿子,从怀里掏出一小锭银子,“谁把这两个人送到衙门去,这银子就归谁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天在找工作,面试各种事情。累的一回家就不想动了……
  思虑过重
  第九十二章
  周围人见了银子自然眼热,只是那两个本就是九贝勒府的奴才,就怕九贝勒只是一时气愤,万一后悔了,那拿了银子的人可就没好果子吃了。
  正在这时候,小林子挤了进来,“主子,找到小主子了,正和四亲王的侧福晋董鄂氏在一起。”
  宝宁听了,松了一口气,小声说道,“爷我去找弘相,这事还是你亲自处理比较好。”
  九贝勒也明白,“带着侍卫去。”
  “好。”因为找到了弘相,带来的其他侍卫也就回来了,此时九贝勒身边就围了三个侍卫,“我带一个侍卫去,弘相那儿还有两个呢。”
  九贝勒点了一下头,宝宁就带着一个侍卫、小林子和秋桐出去了。
  “弘相在董鄂氏那儿,怎么也没人来说一声。”出了圈子,宝宁才低声问道。
  “奴才看着,像是董鄂氏身边的人拦着了府里的侍卫。”小林子脸色也不好,“不过小主没事。”
  宝宁皱了一下眉,很快就松开了,小林子带着宝宁去的就是离茶楼不远处的一家糕点店,那家店宝宁是知道的,里面的东西也是吃过的,比如什么蛋挞布丁泡芙,几个孩子也很喜欢。
  一进店,就见弘相正坐在椅子上,小脸绷着,明显不高兴,府里的两个侍卫守在弘相身边,带着戒备。
  弘相一看到宝宁,就跳下椅子,朝着宝宁跑来,“额娘。”
  宝宁搂着弘相,看着也走过来的董鄂氏,“不知弘相有何地方得罪了侧福晋,我现在此替弘相给侧福晋赔礼了。”
  弘相虽满肚子委屈,此时也没开口,只是紧紧拉着宝宁的手。
  董鄂氏看着宝宁,眼底带着几分探究,口气柔柔的,“九福晋误会了,我只是看到小阿哥一个人店里,前面又有喧闹,才留他在此,是若兰的不是,请九福晋见谅。”
  明知不是实话,可是宝宁也不好说什么,“九爷还在等着我们母子,什么时候我去贵府找四嫂聊天了,再道谢。”言下之意,董鄂氏的丈夫虽是亲王,可是她只是侧福晋,宝宁就算要聊天交谈,也是找嫡福晋的。
  董鄂氏脸色不变,只是递出一张纸,“这是我写的一首词,就送给九福晋,当最赔罪礼了。”
  秋桐上前福了福神后接过,也没递给宝宁,就了起来。
  “我随时等着九福晋。”董鄂氏说完,又看了一眼身后嬷嬷,那嬷嬷已经拎着一个食盒过来了,“这是店里的点心,就送与小阿哥了。”
  此时小林子上前接过,满脸笑意说道,“奴才替主子谢谢侧福晋。”
  出了店门,宝宁脸色沉了一下,却没多说什么,而是直接带着弘相回府里了,进了院子,陪着弘相的两个侍卫就跪在地上,“奴才该死,没保护好小主。”
  “额娘,不怪他们。”弘相拉着宝宁的手,说道,“是儿子想去哪儿买些点心给额娘和姐姐吃,刚准备给银子的时候,就见董鄂侧福晋来了,她就拦着儿子和两个侍卫了,问了儿子许多莫名其妙的东西,后来小林子找来,她才不再问了。”
  “起来吧。”宝宁听了弘相的解释,“每个扣一次月银。”
  “是。”
  “念在你们保护三阿哥用心,秋桐给他们一人一个上等封。”宝宁说完就拉着弘相进屋了。
  两个侍卫心中感激,虽扣了月银,可是一个上等封可比月银多。
  进了屋,还没等宝宁问话,弘晸就来了,“儿子听人说额娘和弟弟回来了,就赶过来了,额娘脸色不好,可是有什么事情?”
  “来了也好。”宝宁看了眼钟嬷嬷,“钟嬷嬷李嬷嬷和秋桐留下,其他人下去。”
  “是。”
  等人都走了,宝宁拍了拍弘相,“把今天的事情和你哥哥说说。”
  “好。”弘相也知道自己闯了祸,此时乖乖的把事情都说了一遍。
  “董鄂侧福晋。”弘晸听后脸色也不好,这明显是董鄂氏不把九贝勒府放在眼里,“弟弟,她都问了你什么?”
  “她问得很奇怪。”弘相鼓着脸,皱着眉头想了一下,“对了她说了一个很奇怪的东西,还问额娘教过我没有。”
  “什么东西?”宝宁问道。
  “什么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直到一九得九。”弘相明显不明白,“她问了很多关于额娘的事情,我都说不知道。”说到最后,弘相面上已经露出得意的神色。
  “一一得一,一二得一?”宝宁也没听过这些,看向弘晸,“你在弘晖那儿听过吗?”
  “没有。”弘晸一脸苦思,“明日我去问问弘晖哥哥。”
  “也好。”宝宁接着问道,“她问什么关于额娘的事情了?”
  “她问额娘平时都做什么。”弘相想了想说道。
  宝宁抿了下唇,“对了,秋桐,把那张纸给我。”
  “是。”秋桐掏出纸,双手捧到宝宁面前。
  宝宁拿过打开一看,确实是一首词,不得不说董鄂氏的字很好,“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读出来后,惊讶的不止是宝宁还有弘晸。
  “好文采。”弘晸本对董鄂氏不喜,只是听了这首词,也不得不佩服她。
  宝宁把纸递给弘晸,“好是好,可是太过了。”
  “太过了?”弘晸拿着纸,看了又看,听到自己额娘的话,抬头看着宝宁,“额娘的意思?”
  “你自己去想。”宝宁没有直接告诉弘晸答案,“想好了告诉你阿玛,想不出来了因为去问你阿玛。”
  “是,儿子知道了。”弘晸坐在椅子上,看着纸上的词已经没有最初的激动了。
  “弘相,告诉额娘,你今天都学到什么了。”宝宁很满意弘晸大态度,看着弘相问道。
  “额娘,原来铜板也能买那么多东西,那么银子能买更多东西。”弘相想到自己那时候问完价钱呆愣的表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还有吗?”宝宁笑着问道。
  弘相看了看弘晸又看了看宝宁,“买不同的东西,要付的银子不同。”
  宝宁点点头。
  弘相想了想,接着说道,“那些人很不容易,他们可能一辈子赚的银子也买本了我身上一样东西,可是那是他们自己赚的。”
  弘晸也被弘相的话吸引了,沉思了起来。
  “儿子也要自己赚银子,给阿玛额娘买东西。”弘相大声地说道。
  宝宁伸手摸了摸弘相的脑袋,“那额娘等着。”
  “好。”
  “今天董鄂侧福晋送你了很多点心,高兴吗?”宝宁柔声问道。
  “不高兴。”弘相想也不想的回答道。
  “那你觉得董鄂侧福晋怎么样?”宝宁接着问道。
  弘相犹豫了一下,“不喜欢她。”
  “可是她送你东西了。”
  “那也不喜欢。”弘相抿着唇,脸上明显可以看出怒意,“她不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