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逸读阁_免费小说-最新最好看小说完本排行榜>书库>都市青春>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第134章 威能电池的百亿估值(融资与全员持

第134章 威能电池的百亿估值(融资与全员持

  第134章 威能电池的百亿估值(融资与全员持股细节,可跳过,下章晚点)
  次日。
  线下的热度已经网上对星辰汽车的讨论度姑且不谈。
  投资圈和大a也迎来了一波大震动。
  首先便是投资圈的各类小作文,在一夜之间横空出世。
  在此前。
  科技界大部分的论调,都是认为三元锂未来发展空间要完全压过磷酸铁锂电芯,这也不是没依据的。
  就当下而言。
  国内头部的一批三元锂电芯制造厂商,类似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芯,最高能量密度就已达到250wh/kg,再看磷酸铁锂电芯能量密度还处于110wh/kg-120wh/kg。
  能量密度差了一半不止,且一致性和耐低温性能还差。
  安全性方面,毕竟磷酸铁锂电池也不能保证撞击破损后完全不自燃。
  而现在。
  他们看到了什么。
  160wh/kg的磷酸铁锂电芯横空出世,全新的大单体技术和ctp一体化装车思路!!
  震惊新能源行业的多点针刺实验。
  虽然。
  论能量密度和一致性、放电性能,还是赶不上三元锂电芯。
  可磷酸铁锂电芯成本,是比三元锂低多了!
  能达到这个水平,霸占将来的中低端装车市场完全不成问题。
  太疯狂了!!
  当日。
  磷酸铁锂上下游板块,迎来一波疯狂上涨趋势,各路机构资本疯狂加注。
  ……
  威能电池高层议事厅。
  许易抵达会议厅,多家投资代表、以及星辰科技的一众高管、威能董事会成员、双方律师团队都已经全部到场。
  这一次的融资谈判,气氛明显有了重大区别,可以看到很多资本人士刚一到场,态度都相当热烈,脸色涨红的在谈论。
  同时,经过筛选加入本轮融资又多了新的人选。
  “许总,我是顺为资本程天,很高兴和你见面…”带着半框眼镜西装男子面带微笑,主动的走过来。
  说起顺为资本,很多普通人或许没听说过,但要说起创始人,那很多人都耳熟了。
  没错,就是雷总,在顺为资本持股51%,也是背后实际的控制人。
  较为出名的小米战略投资部,其实主要负责的是小米集团相关产业链的布局与投资。
  而顺为资本这个投资机构,专门主导国内互联网与新兴科技产业的投资,代表了于雷总个人与顺为机构合伙人的投资意向。
  “贵方的发布会我看了,极星电池在磷酸铁锂的技术方向上的领先程度,令人惊叹,雷总看完发布会,就马上让我过来了……”
  程天笑着说道。
  这一次,顺为资本的ceo许达来没有亲自到场,而是作为投资合伙人的程天,代表顺为资本前来谈判。
  当然。
  这也不意味着对方就不重视了。
  术业有专攻,程天作为合伙人还有其管理的团队,本身就是以硬科技投资为主,特别是新能源这一块,光这几年就主导投资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禾赛科技这些公司。
  在电池能源这一块,不光眼光很毒辣,也算得上“关系广阔”。
  “什么,雷总已经看完发布会啦?这真是我们一家初创车企的荣幸。”
  得知被大佬关注,许易表示出恰到好处的惊讶。
  “是,雷总说最近行程太满,否则一定亲自过来交流。”
  程天心情哭笑不得,表情微微怪异。
  他都忘不了,雷总看完发布会,给他打视频电话那个神情。
  好像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刚开始他还有点纳闷。
  直到挂断电话,他点开星辰汽车发布会的录像,整个表情就立刻变得抽象了。
  这风格——竟能如此神似?!
  没错。
  他用的是神似,而不是相似。
  因为整场发布会看下来,给人的感觉,也不是完整的照抄或是模仿,那种其实反而落了下乘。
  而是有自己的东西,关键有些话术的运用,似乎比他们小米发布会还要高级和成熟。
  很诡异啊!!
  他查过星辰汽车这个创始人的资料。
  自学成才,居然可以到这种地步吗?!
  …
  双方交流了一番。
  很快就各自落座了,今天想要与许易交流的投资人实在太多了。
  而威能电池作为拆分上市的电池子公司,估值和之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必须要说明的一点。
  目前的威能电池,虽然和星辰汽车是“技术绑定关系”。
  但无论是从业务能力还是盈利的比例,都是符合融资上市的标准。
  客运车那边的订单,威能电池虽然有所减少,但也不是全然放弃了。
  等到这轮大融资完成,威能电池将正式大规模扩产,对外供应自己的电池体系。
  走上为星辰汽车代工+对外盈利的双重道路。
  整个融资会议持续了数个小时,威能电池的这轮估值,也从最开始的三四十亿,一路飙升超过八十亿,甚至百亿!!
  这里面当然有许易的“据理力争”。
  股权分配方面,依然是ab股权的架构方案,投资者获得的是a类股,主要以经济收益权为主,1股= 1票;而许易持有的则是b类股,1股= 20票。
  90%的上市公司,常见倍数都是5-10票,1股达到20票的案例相当罕见。
  许易给出的理由则很简单,威能电池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对外发展,都需要的绝对集中决策。
  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那后续的融资也就免谈了。
  各家的投资人代表,也是人精级别,在来之前早就对极星大单体电池技术做了绝对专业的测算。
  甚至一些投资人,本就是像程天这样的,本就是投资电池行业的专精人士,自然也看得到威能电池未来的发展价值,而星辰科技与之已经签订了长期专利授权协议,在技术路线上也就有了保障。
  可以说在未来五年的磷酸铁锂市场,都能占据领先地位。
  最终,经过多轮蛮长时间的谈判,威能电池整体估值为150亿华夏币,稀释股份百分之十五,融资二十二亿。
  最终在律师团队和多方的协同下,签订了多份严谨详细的商业协议,这次盛大的融资会议圆满告一段落。
  ……
  处理完这些威能电池的融资事宜。
  回到公司,财务这边发来消息,汇报全员持股的进度。
  “许总,公司虚拟股池已经建立,虚拟股管理委员会人选都选好了,相关的章程也都全部走完。
  所有高管的期权按照比例全部兑换为虚拟股。
  目前股池规模,总量为1亿股。
  分配规则为每年10%,即 1000万股,用于新员工授予,剩余90%用于现有员工业绩递增奖励。
  若高管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公司可按当前估值的80%回购其50%虚拟股。
  普通职员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同上。
  虚拟股按不同员工等级,每年分配设有额度上限,目前普通职位每年最高可分配一万分红股、骨干职员可分配两万分红股。
  核心研发成员、战略发展高管、每年持股最高分配50万分红股。
  每年12月由各部门提交“虚拟股申请名单”,管理委员会审核后,再由您最终审批。
  除增值收益外,虚拟股仅在员工退休和正常离职兑现,违纪离职则不享受增值收益。
  ……”
  一项项内部全员持股的规范细则。
  首先是虚拟股池来源。
  是由许易这个创始人,从实股中划转出20%作为虚拟股池。
  是的,是20%。
  可不是全部股份划分出去。
  并且虚拟股池的“法律所有权”仍归许易所有,全员仅享有分红权+增值权。
  除此之外。
  就是每年分配的分红股上限了。
  分红股的发放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满足业绩、资历要求,其二则是用工资购买。
  并不是说白发了。
  并且,普通职员到核心成员,持有的分红股依然是有严格上限的。
  并不是说一个普通的员工,通过大量购买虚拟分红股,就能躺平了。
  最后就是审核机制和退出机制了。
  躺平或摆烂完不成业绩的成员,无论是高管还是员工,公司都有权依据股池规则,对其虚拟股进行回购。
  总的来说。
  是精准绑定“价值贡献者”!
  对公司越有价值,自然越能获得公司的激励。
  且虚拟股分红分的是当年的净盈利,可不是公司的市值,这二者有本质区别。
  像那种公司市值翻了百倍,而虚拟股分红短期翻几百倍的现象,并不会出现,因为随着研发和各项开支的投入,公司的净利润可不会这么夸张。
  但毫无疑问,持有分红股的比例越多,那么每年所享有的收益也就越多。
  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净利润的上升,虚拟股的股价翻个几倍,几十倍也不是问题。
  许易看完后稍微点点头,便签署同意了。
  (本章完)
  很快就各自落座了,今天想要与许易交流的投资人实在太多了。
  而威能电池作为拆分上市的电池子公司,估值和之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必须要说明的一点。
  目前的威能电池,虽然和星辰汽车是“技术绑定关系”。
  但无论是从业务能力还是盈利的比例,都是符合融资上市的标准。
  客运车那边的订单,威能电池虽然有所减少,但也不是全然放弃了。
  等到这轮大融资完成,威能电池将正式大规模扩产,对外供应自己的电池体系。
  走上为星辰汽车代工+对外盈利的双重道路。
  整个融资会议持续了数个小时,威能电池的这轮估值,也从最开始的三四十亿,一路飙升超过八十亿,甚至百亿!!
  这里面当然有许易的“据理力争”。
  股权分配方面,依然是ab股权的架构方案,投资者获得的是a类股,主要以经济收益权为主,1股= 1票;而许易持有的则是b类股,1股= 20票。
  90%的上市公司,常见倍数都是5-10票,1股达到20票的案例相当罕见。
  许易给出的理由则很简单,威能电池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对外发展,都需要的绝对集中决策。
  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那后续的融资也就免谈了。
  各家的投资人代表,也是人精级别,在来之前早就对极星大单体电池技术做了绝对专业的测算。
  甚至一些投资人,本就是像程天这样的,本就是投资电池行业的专精人士,自然也看得到威能电池未来的发展价值,而星辰科技与之已经签订了长期专利授权协议,在技术路线上也就有了保障。
  可以说在未来五年的磷酸铁锂市场,都能占据领先地位。
  最终,经过多轮蛮长时间的谈判,威能电池整体估值为150亿华夏币,稀释股份百分之十五,融资二十二亿。
  最终在律师团队和多方的协同下,签订了多份严谨详细的商业协议,这次盛大的融资会议圆满告一段落。
  ……
  处理完这些威能电池的融资事宜。
  回到公司,财务这边发来消息,汇报全员持股的进度。
  “许总,公司虚拟股池已经建立,虚拟股管理委员会人选都选好了,相关的章程也都全部走完。
  所有高管的期权按照比例全部兑换为虚拟股。
  目前股池规模,总量为1亿股。
  分配规则为每年10%,即 1000万股,用于新员工授予,剩余90%用于现有员工业绩递增奖励。
  若高管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公司可按当前估值的80%回购其50%虚拟股。
  普通职员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同上。
  虚拟股按不同员工等级,每年分配设有额度上限,目前普通职位每年最高可分配一万分红股、骨干职员可分配两万分红股。
  核心研发成员、战略发展高管、每年持股最高分配50万分红股。
  每年12月由各部门提交“虚拟股申请名单”,管理委员会审核后,再由您最终审批。
  除增值收益外,虚拟股仅在员工退休和正常离职兑现,违纪离职则不享受增值收益。
  ……”
  一项项内部全员持股的规范细则。
  首先是虚拟股池来源。
  是由许易这个创始人,从实股中划转出20%作为虚拟股池。
  是的,是20%。
  可不是全部股份划分出去。
  并且虚拟股池的“法律所有权”仍归许易所有,全员仅享有分红权+增值权。
  除此之外。
  就是每年分配的分红股上限了。
  分红股的发放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满足业绩、资历要求,其二则是用工资购买。
  并不是说白发了。
  并且,普通职员到核心成员,持有的分红股依然是有严格上限的。
  并不是说一个普通的员工,通过大量购买虚拟分红股,就能躺平了。
  最后就是审核机制和退出机制了。
  躺平或摆烂完不成业绩的成员,无论是高管还是员工,公司都有权依据股池规则,对其虚拟股进行回购。
  总的来说。
  是精准绑定“价值贡献者”!
  对公司越有价值,自然越能获得公司的激励。
  且虚拟股分红分的是当年的净盈利,可不是公司的市值,这二者有本质区别。
  像那种公司市值翻了百倍,而虚拟股分红短期翻几百倍的现象,并不会出现,因为随着研发和各项开支的投入,公司的净利润可不会这么夸张。
  但毫无疑问,持有分红股的比例越多,那么每年所享有的收益也就越多。
  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净利润的上升,虚拟股的股价翻个几倍,几十倍也不是问题。
  许易看完后稍微点点头,便签署同意了。
  (本章完)
  很快就各自落座了,今天想要与许易交流的投资人实在太多了。
  而威能电池作为拆分上市的电池子公司,估值和之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必须要说明的一点。
  目前的威能电池,虽然和星辰汽车是“技术绑定关系”。
  但无论是从业务能力还是盈利的比例,都是符合融资上市的标准。
  客运车那边的订单,威能电池虽然有所减少,但也不是全然放弃了。
  等到这轮大融资完成,威能电池将正式大规模扩产,对外供应自己的电池体系。
  走上为星辰汽车代工+对外盈利的双重道路。
  整个融资会议持续了数个小时,威能电池的这轮估值,也从最开始的三四十亿,一路飙升超过八十亿,甚至百亿!!
  这里面当然有许易的“据理力争”。
  股权分配方面,依然是ab股权的架构方案,投资者获得的是a类股,主要以经济收益权为主,1股= 1票;而许易持有的则是b类股,1股= 20票。
  90%的上市公司,常见倍数都是5-10票,1股达到20票的案例相当罕见。
  许易给出的理由则很简单,威能电池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对外发展,都需要的绝对集中决策。
  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那后续的融资也就免谈了。
  各家的投资人代表,也是人精级别,在来之前早就对极星大单体电池技术做了绝对专业的测算。
  甚至一些投资人,本就是像程天这样的,本就是投资电池行业的专精人士,自然也看得到威能电池未来的发展价值,而星辰科技与之已经签订了长期专利授权协议,在技术路线上也就有了保障。
  可以说在未来五年的磷酸铁锂市场,都能占据领先地位。
  最终,经过多轮蛮长时间的谈判,威能电池整体估值为150亿华夏币,稀释股份百分之十五,融资二十二亿。
  最终在律师团队和多方的协同下,签订了多份严谨详细的商业协议,这次盛大的融资会议圆满告一段落。
  ……
  处理完这些威能电池的融资事宜。
  回到公司,财务这边发来消息,汇报全员持股的进度。
  “许总,公司虚拟股池已经建立,虚拟股管理委员会人选都选好了,相关的章程也都全部走完。
  所有高管的期权按照比例全部兑换为虚拟股。
  目前股池规模,总量为1亿股。
  分配规则为每年10%,即 1000万股,用于新员工授予,剩余90%用于现有员工业绩递增奖励。
  若高管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公司可按当前估值的80%回购其50%虚拟股。
  普通职员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同上。
  虚拟股按不同员工等级,每年分配设有额度上限,目前普通职位每年最高可分配一万分红股、骨干职员可分配两万分红股。
  核心研发成员、战略发展高管、每年持股最高分配50万分红股。
  每年12月由各部门提交“虚拟股申请名单”,管理委员会审核后,再由您最终审批。
  除增值收益外,虚拟股仅在员工退休和正常离职兑现,违纪离职则不享受增值收益。
  ……”
  一项项内部全员持股的规范细则。
  首先是虚拟股池来源。
  是由许易这个创始人,从实股中划转出20%作为虚拟股池。
  是的,是20%。
  可不是全部股份划分出去。
  并且虚拟股池的“法律所有权”仍归许易所有,全员仅享有分红权+增值权。
  除此之外。
  就是每年分配的分红股上限了。
  分红股的发放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满足业绩、资历要求,其二则是用工资购买。
  并不是说白发了。
  并且,普通职员到核心成员,持有的分红股依然是有严格上限的。
  并不是说一个普通的员工,通过大量购买虚拟分红股,就能躺平了。
  最后就是审核机制和退出机制了。
  躺平或摆烂完不成业绩的成员,无论是高管还是员工,公司都有权依据股池规则,对其虚拟股进行回购。
  总的来说。
  是精准绑定“价值贡献者”!
  对公司越有价值,自然越能获得公司的激励。
  且虚拟股分红分的是当年的净盈利,可不是公司的市值,这二者有本质区别。
  像那种公司市值翻了百倍,而虚拟股分红短期翻几百倍的现象,并不会出现,因为随着研发和各项开支的投入,公司的净利润可不会这么夸张。
  但毫无疑问,持有分红股的比例越多,那么每年所享有的收益也就越多。
  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净利润的上升,虚拟股的股价翻个几倍,几十倍也不是问题。
  许易看完后稍微点点头,便签署同意了。
  (本章完)
  很快就各自落座了,今天想要与许易交流的投资人实在太多了。
  而威能电池作为拆分上市的电池子公司,估值和之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必须要说明的一点。
  目前的威能电池,虽然和星辰汽车是“技术绑定关系”。
  但无论是从业务能力还是盈利的比例,都是符合融资上市的标准。
  客运车那边的订单,威能电池虽然有所减少,但也不是全然放弃了。
  等到这轮大融资完成,威能电池将正式大规模扩产,对外供应自己的电池体系。
  走上为星辰汽车代工+对外盈利的双重道路。
  整个融资会议持续了数个小时,威能电池的这轮估值,也从最开始的三四十亿,一路飙升超过八十亿,甚至百亿!!
  这里面当然有许易的“据理力争”。
  股权分配方面,依然是ab股权的架构方案,投资者获得的是a类股,主要以经济收益权为主,1股= 1票;而许易持有的则是b类股,1股= 20票。
  90%的上市公司,常见倍数都是5-10票,1股达到20票的案例相当罕见。
  许易给出的理由则很简单,威能电池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对外发展,都需要的绝对集中决策。
  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那后续的融资也就免谈了。
  各家的投资人代表,也是人精级别,在来之前早就对极星大单体电池技术做了绝对专业的测算。
  甚至一些投资人,本就是像程天这样的,本就是投资电池行业的专精人士,自然也看得到威能电池未来的发展价值,而星辰科技与之已经签订了长期专利授权协议,在技术路线上也就有了保障。
  可以说在未来五年的磷酸铁锂市场,都能占据领先地位。
  最终,经过多轮蛮长时间的谈判,威能电池整体估值为150亿华夏币,稀释股份百分之十五,融资二十二亿。
  最终在律师团队和多方的协同下,签订了多份严谨详细的商业协议,这次盛大的融资会议圆满告一段落。
  ……
  处理完这些威能电池的融资事宜。
  回到公司,财务这边发来消息,汇报全员持股的进度。
  “许总,公司虚拟股池已经建立,虚拟股管理委员会人选都选好了,相关的章程也都全部走完。
  所有高管的期权按照比例全部兑换为虚拟股。
  目前股池规模,总量为1亿股。
  分配规则为每年10%,即 1000万股,用于新员工授予,剩余90%用于现有员工业绩递增奖励。
  若高管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公司可按当前估值的80%回购其50%虚拟股。
  普通职员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同上。
  虚拟股按不同员工等级,每年分配设有额度上限,目前普通职位每年最高可分配一万分红股、骨干职员可分配两万分红股。
  核心研发成员、战略发展高管、每年持股最高分配50万分红股。
  每年12月由各部门提交“虚拟股申请名单”,管理委员会审核后,再由您最终审批。
  除增值收益外,虚拟股仅在员工退休和正常离职兑现,违纪离职则不享受增值收益。
  ……”
  一项项内部全员持股的规范细则。
  首先是虚拟股池来源。
  是由许易这个创始人,从实股中划转出20%作为虚拟股池。
  是的,是20%。
  可不是全部股份划分出去。
  并且虚拟股池的“法律所有权”仍归许易所有,全员仅享有分红权+增值权。
  除此之外。
  就是每年分配的分红股上限了。
  分红股的发放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满足业绩、资历要求,其二则是用工资购买。
  并不是说白发了。
  并且,普通职员到核心成员,持有的分红股依然是有严格上限的。
  并不是说一个普通的员工,通过大量购买虚拟分红股,就能躺平了。
  最后就是审核机制和退出机制了。
  躺平或摆烂完不成业绩的成员,无论是高管还是员工,公司都有权依据股池规则,对其虚拟股进行回购。
  总的来说。
  是精准绑定“价值贡献者”!
  对公司越有价值,自然越能获得公司的激励。
  且虚拟股分红分的是当年的净盈利,可不是公司的市值,这二者有本质区别。
  像那种公司市值翻了百倍,而虚拟股分红短期翻几百倍的现象,并不会出现,因为随着研发和各项开支的投入,公司的净利润可不会这么夸张。
  但毫无疑问,持有分红股的比例越多,那么每年所享有的收益也就越多。
  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净利润的上升,虚拟股的股价翻个几倍,几十倍也不是问题。
  许易看完后稍微点点头,便签署同意了。
  (本章完)
  很快就各自落座了,今天想要与许易交流的投资人实在太多了。
  而威能电池作为拆分上市的电池子公司,估值和之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必须要说明的一点。
  目前的威能电池,虽然和星辰汽车是“技术绑定关系”。
  但无论是从业务能力还是盈利的比例,都是符合融资上市的标准。
  客运车那边的订单,威能电池虽然有所减少,但也不是全然放弃了。
  等到这轮大融资完成,威能电池将正式大规模扩产,对外供应自己的电池体系。
  走上为星辰汽车代工+对外盈利的双重道路。
  整个融资会议持续了数个小时,威能电池的这轮估值,也从最开始的三四十亿,一路飙升超过八十亿,甚至百亿!!
  这里面当然有许易的“据理力争”。
  股权分配方面,依然是ab股权的架构方案,投资者获得的是a类股,主要以经济收益权为主,1股= 1票;而许易持有的则是b类股,1股= 20票。
  90%的上市公司,常见倍数都是5-10票,1股达到20票的案例相当罕见。
  许易给出的理由则很简单,威能电池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对外发展,都需要的绝对集中决策。
  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那后续的融资也就免谈了。
  各家的投资人代表,也是人精级别,在来之前早就对极星大单体电池技术做了绝对专业的测算。
  甚至一些投资人,本就是像程天这样的,本就是投资电池行业的专精人士,自然也看得到威能电池未来的发展价值,而星辰科技与之已经签订了长期专利授权协议,在技术路线上也就有了保障。
  可以说在未来五年的磷酸铁锂市场,都能占据领先地位。
  最终,经过多轮蛮长时间的谈判,威能电池整体估值为150亿华夏币,稀释股份百分之十五,融资二十二亿。
  最终在律师团队和多方的协同下,签订了多份严谨详细的商业协议,这次盛大的融资会议圆满告一段落。
  ……
  处理完这些威能电池的融资事宜。
  回到公司,财务这边发来消息,汇报全员持股的进度。
  “许总,公司虚拟股池已经建立,虚拟股管理委员会人选都选好了,相关的章程也都全部走完。
  所有高管的期权按照比例全部兑换为虚拟股。
  目前股池规模,总量为1亿股。
  分配规则为每年10%,即 1000万股,用于新员工授予,剩余90%用于现有员工业绩递增奖励。
  若高管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公司可按当前估值的80%回购其50%虚拟股。
  普通职员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同上。
  虚拟股按不同员工等级,每年分配设有额度上限,目前普通职位每年最高可分配一万分红股、骨干职员可分配两万分红股。
  核心研发成员、战略发展高管、每年持股最高分配50万分红股。
  每年12月由各部门提交“虚拟股申请名单”,管理委员会审核后,再由您最终审批。
  除增值收益外,虚拟股仅在员工退休和正常离职兑现,违纪离职则不享受增值收益。
  ……”
  一项项内部全员持股的规范细则。
  首先是虚拟股池来源。
  是由许易这个创始人,从实股中划转出20%作为虚拟股池。
  是的,是20%。
  可不是全部股份划分出去。
  并且虚拟股池的“法律所有权”仍归许易所有,全员仅享有分红权+增值权。
  除此之外。
  就是每年分配的分红股上限了。
  分红股的发放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满足业绩、资历要求,其二则是用工资购买。
  并不是说白发了。
  并且,普通职员到核心成员,持有的分红股依然是有严格上限的。
  并不是说一个普通的员工,通过大量购买虚拟分红股,就能躺平了。
  最后就是审核机制和退出机制了。
  躺平或摆烂完不成业绩的成员,无论是高管还是员工,公司都有权依据股池规则,对其虚拟股进行回购。
  总的来说。
  是精准绑定“价值贡献者”!
  对公司越有价值,自然越能获得公司的激励。
  且虚拟股分红分的是当年的净盈利,可不是公司的市值,这二者有本质区别。
  像那种公司市值翻了百倍,而虚拟股分红短期翻几百倍的现象,并不会出现,因为随着研发和各项开支的投入,公司的净利润可不会这么夸张。
  但毫无疑问,持有分红股的比例越多,那么每年所享有的收益也就越多。
  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净利润的上升,虚拟股的股价翻个几倍,几十倍也不是问题。
  许易看完后稍微点点头,便签署同意了。
  (本章完)
  很快就各自落座了,今天想要与许易交流的投资人实在太多了。
  而威能电池作为拆分上市的电池子公司,估值和之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必须要说明的一点。
  目前的威能电池,虽然和星辰汽车是“技术绑定关系”。
  但无论是从业务能力还是盈利的比例,都是符合融资上市的标准。
  客运车那边的订单,威能电池虽然有所减少,但也不是全然放弃了。
  等到这轮大融资完成,威能电池将正式大规模扩产,对外供应自己的电池体系。
  走上为星辰汽车代工+对外盈利的双重道路。
  整个融资会议持续了数个小时,威能电池的这轮估值,也从最开始的三四十亿,一路飙升超过八十亿,甚至百亿!!
  这里面当然有许易的“据理力争”。
  股权分配方面,依然是ab股权的架构方案,投资者获得的是a类股,主要以经济收益权为主,1股= 1票;而许易持有的则是b类股,1股= 20票。
  90%的上市公司,常见倍数都是5-10票,1股达到20票的案例相当罕见。
  许易给出的理由则很简单,威能电池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对外发展,都需要的绝对集中决策。
  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那后续的融资也就免谈了。
  各家的投资人代表,也是人精级别,在来之前早就对极星大单体电池技术做了绝对专业的测算。
  甚至一些投资人,本就是像程天这样的,本就是投资电池行业的专精人士,自然也看得到威能电池未来的发展价值,而星辰科技与之已经签订了长期专利授权协议,在技术路线上也就有了保障。
  可以说在未来五年的磷酸铁锂市场,都能占据领先地位。
  最终,经过多轮蛮长时间的谈判,威能电池整体估值为150亿华夏币,稀释股份百分之十五,融资二十二亿。
  最终在律师团队和多方的协同下,签订了多份严谨详细的商业协议,这次盛大的融资会议圆满告一段落。
  ……
  处理完这些威能电池的融资事宜。
  回到公司,财务这边发来消息,汇报全员持股的进度。
  “许总,公司虚拟股池已经建立,虚拟股管理委员会人选都选好了,相关的章程也都全部走完。
  所有高管的期权按照比例全部兑换为虚拟股。
  目前股池规模,总量为1亿股。
  分配规则为每年10%,即 1000万股,用于新员工授予,剩余90%用于现有员工业绩递增奖励。
  若高管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公司可按当前估值的80%回购其50%虚拟股。
  普通职员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同上。
  虚拟股按不同员工等级,每年分配设有额度上限,目前普通职位每年最高可分配一万分红股、骨干职员可分配两万分红股。
  核心研发成员、战略发展高管、每年持股最高分配50万分红股。
  每年12月由各部门提交“虚拟股申请名单”,管理委员会审核后,再由您最终审批。
  除增值收益外,虚拟股仅在员工退休和正常离职兑现,违纪离职则不享受增值收益。
  ……”
  一项项内部全员持股的规范细则。
  首先是虚拟股池来源。
  是由许易这个创始人,从实股中划转出20%作为虚拟股池。
  是的,是20%。
  可不是全部股份划分出去。
  并且虚拟股池的“法律所有权”仍归许易所有,全员仅享有分红权+增值权。
  除此之外。
  就是每年分配的分红股上限了。
  分红股的发放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满足业绩、资历要求,其二则是用工资购买。
  并不是说白发了。
  并且,普通职员到核心成员,持有的分红股依然是有严格上限的。
  并不是说一个普通的员工,通过大量购买虚拟分红股,就能躺平了。
  最后就是审核机制和退出机制了。
  躺平或摆烂完不成业绩的成员,无论是高管还是员工,公司都有权依据股池规则,对其虚拟股进行回购。
  总的来说。
  是精准绑定“价值贡献者”!
  对公司越有价值,自然越能获得公司的激励。
  且虚拟股分红分的是当年的净盈利,可不是公司的市值,这二者有本质区别。
  像那种公司市值翻了百倍,而虚拟股分红短期翻几百倍的现象,并不会出现,因为随着研发和各项开支的投入,公司的净利润可不会这么夸张。
  但毫无疑问,持有分红股的比例越多,那么每年所享有的收益也就越多。
  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净利润的上升,虚拟股的股价翻个几倍,几十倍也不是问题。
  许易看完后稍微点点头,便签署同意了。
  (本章完)
  很快就各自落座了,今天想要与许易交流的投资人实在太多了。
  而威能电池作为拆分上市的电池子公司,估值和之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必须要说明的一点。
  目前的威能电池,虽然和星辰汽车是“技术绑定关系”。
  但无论是从业务能力还是盈利的比例,都是符合融资上市的标准。
  客运车那边的订单,威能电池虽然有所减少,但也不是全然放弃了。
  等到这轮大融资完成,威能电池将正式大规模扩产,对外供应自己的电池体系。
  走上为星辰汽车代工+对外盈利的双重道路。
  整个融资会议持续了数个小时,威能电池的这轮估值,也从最开始的三四十亿,一路飙升超过八十亿,甚至百亿!!
  这里面当然有许易的“据理力争”。
  股权分配方面,依然是ab股权的架构方案,投资者获得的是a类股,主要以经济收益权为主,1股= 1票;而许易持有的则是b类股,1股= 20票。
  90%的上市公司,常见倍数都是5-10票,1股达到20票的案例相当罕见。
  许易给出的理由则很简单,威能电池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对外发展,都需要的绝对集中决策。
  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那后续的融资也就免谈了。
  各家的投资人代表,也是人精级别,在来之前早就对极星大单体电池技术做了绝对专业的测算。
  甚至一些投资人,本就是像程天这样的,本就是投资电池行业的专精人士,自然也看得到威能电池未来的发展价值,而星辰科技与之已经签订了长期专利授权协议,在技术路线上也就有了保障。
  可以说在未来五年的磷酸铁锂市场,都能占据领先地位。
  最终,经过多轮蛮长时间的谈判,威能电池整体估值为150亿华夏币,稀释股份百分之十五,融资二十二亿。
  最终在律师团队和多方的协同下,签订了多份严谨详细的商业协议,这次盛大的融资会议圆满告一段落。
  ……
  处理完这些威能电池的融资事宜。
  回到公司,财务这边发来消息,汇报全员持股的进度。
  “许总,公司虚拟股池已经建立,虚拟股管理委员会人选都选好了,相关的章程也都全部走完。
  所有高管的期权按照比例全部兑换为虚拟股。
  目前股池规模,总量为1亿股。
  分配规则为每年10%,即 1000万股,用于新员工授予,剩余90%用于现有员工业绩递增奖励。
  若高管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公司可按当前估值的80%回购其50%虚拟股。
  普通职员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同上。
  虚拟股按不同员工等级,每年分配设有额度上限,目前普通职位每年最高可分配一万分红股、骨干职员可分配两万分红股。
  核心研发成员、战略发展高管、每年持股最高分配50万分红股。
  每年12月由各部门提交“虚拟股申请名单”,管理委员会审核后,再由您最终审批。
  除增值收益外,虚拟股仅在员工退休和正常离职兑现,违纪离职则不享受增值收益。
  ……”
  一项项内部全员持股的规范细则。
  首先是虚拟股池来源。
  是由许易这个创始人,从实股中划转出20%作为虚拟股池。
  是的,是20%。
  可不是全部股份划分出去。
  并且虚拟股池的“法律所有权”仍归许易所有,全员仅享有分红权+增值权。
  除此之外。
  就是每年分配的分红股上限了。
  分红股的发放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满足业绩、资历要求,其二则是用工资购买。
  并不是说白发了。
  并且,普通职员到核心成员,持有的分红股依然是有严格上限的。
  并不是说一个普通的员工,通过大量购买虚拟分红股,就能躺平了。
  最后就是审核机制和退出机制了。
  躺平或摆烂完不成业绩的成员,无论是高管还是员工,公司都有权依据股池规则,对其虚拟股进行回购。
  总的来说。
  是精准绑定“价值贡献者”!
  对公司越有价值,自然越能获得公司的激励。
  且虚拟股分红分的是当年的净盈利,可不是公司的市值,这二者有本质区别。
  像那种公司市值翻了百倍,而虚拟股分红短期翻几百倍的现象,并不会出现,因为随着研发和各项开支的投入,公司的净利润可不会这么夸张。
  但毫无疑问,持有分红股的比例越多,那么每年所享有的收益也就越多。
  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净利润的上升,虚拟股的股价翻个几倍,几十倍也不是问题。
  许易看完后稍微点点头,便签署同意了。
  (本章完)
  很快就各自落座了,今天想要与许易交流的投资人实在太多了。
  而威能电池作为拆分上市的电池子公司,估值和之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必须要说明的一点。
  目前的威能电池,虽然和星辰汽车是“技术绑定关系”。
  但无论是从业务能力还是盈利的比例,都是符合融资上市的标准。
  客运车那边的订单,威能电池虽然有所减少,但也不是全然放弃了。
  等到这轮大融资完成,威能电池将正式大规模扩产,对外供应自己的电池体系。
  走上为星辰汽车代工+对外盈利的双重道路。
  整个融资会议持续了数个小时,威能电池的这轮估值,也从最开始的三四十亿,一路飙升超过八十亿,甚至百亿!!
  这里面当然有许易的“据理力争”。
  股权分配方面,依然是ab股权的架构方案,投资者获得的是a类股,主要以经济收益权为主,1股= 1票;而许易持有的则是b类股,1股= 20票。
  90%的上市公司,常见倍数都是5-10票,1股达到20票的案例相当罕见。
  许易给出的理由则很简单,威能电池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对外发展,都需要的绝对集中决策。
  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那后续的融资也就免谈了。
  各家的投资人代表,也是人精级别,在来之前早就对极星大单体电池技术做了绝对专业的测算。
  甚至一些投资人,本就是像程天这样的,本就是投资电池行业的专精人士,自然也看得到威能电池未来的发展价值,而星辰科技与之已经签订了长期专利授权协议,在技术路线上也就有了保障。
  可以说在未来五年的磷酸铁锂市场,都能占据领先地位。
  最终,经过多轮蛮长时间的谈判,威能电池整体估值为150亿华夏币,稀释股份百分之十五,融资二十二亿。
  最终在律师团队和多方的协同下,签订了多份严谨详细的商业协议,这次盛大的融资会议圆满告一段落。
  ……
  处理完这些威能电池的融资事宜。
  回到公司,财务这边发来消息,汇报全员持股的进度。
  “许总,公司虚拟股池已经建立,虚拟股管理委员会人选都选好了,相关的章程也都全部走完。
  所有高管的期权按照比例全部兑换为虚拟股。
  目前股池规模,总量为1亿股。
  分配规则为每年10%,即 1000万股,用于新员工授予,剩余90%用于现有员工业绩递增奖励。
  若高管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公司可按当前估值的80%回购其50%虚拟股。
  普通职员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目标同上。
  虚拟股按不同员工等级,每年分配设有额度上限,目前普通职位每年最高可分配一万分红股、骨干职员可分配两万分红股。
  核心研发成员、战略发展高管、每年持股最高分配50万分红股。
  每年12月由各部门提交“虚拟股申请名单”,管理委员会审核后,再由您最终审批。
  除增值收益外,虚拟股仅在员工退休和正常离职兑现,违纪离职则不享受增值收益。
  ……”
  一项项内部全员持股的规范细则。
  首先是虚拟股池来源。
  是由许易这个创始人,从实股中划转出20%作为虚拟股池。
  是的,是20%。
  可不是全部股份划分出去。
  并且虚拟股池的“法律所有权”仍归许易所有,全员仅享有分红权+增值权。
  除此之外。
  就是每年分配的分红股上限了。
  分红股的发放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满足业绩、资历要求,其二则是用工资购买。
  并不是说白发了。
  并且,普通职员到核心成员,持有的分红股依然是有严格上限的。
  并不是说一个普通的员工,通过大量购买虚拟分红股,就能躺平了。
  最后就是审核机制和退出机制了。
  躺平或摆烂完不成业绩的成员,无论是高管还是员工,公司都有权依据股池规则,对其虚拟股进行回购。
  总的来说。
  是精准绑定“价值贡献者”!
  对公司越有价值,自然越能获得公司的激励。
  且虚拟股分红分的是当年的净盈利,可不是公司的市值,这二者有本质区别。
  像那种公司市值翻了百倍,而虚拟股分红短期翻几百倍的现象,并不会出现,因为随着研发和各项开支的投入,公司的净利润可不会这么夸张。
  但毫无疑问,持有分红股的比例越多,那么每年所享有的收益也就越多。
  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净利润的上升,虚拟股的股价翻个几倍,几十倍也不是问题。
  许易看完后稍微点点头,便签署同意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