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又是盛夏时节,每年这时节常会莫名其妙想起她。
  或许因为那是第一次遇见她时的天气。
  我记得那天的天气非常炎热,柏油路都快要被晒软了。
  屈指一算,遇见她至今已经16年了。
  这个“屈指”,用三只手都不够算。
  年轻时,觉得10年前的事仿佛上辈子那样遥远,
  现在发现16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久,甚至似乎“咻”一下就溜过去了。
  重逢之前每年的盛夏,脑海都会浮现出她中暑时我帮她浇水的画面。
  她穿深绿色t恤、白色长裤,t恤的左胸前绣了一朵白色雏菊。
  还好衣服几乎是纯粹的深绿,如果是白色或很浅的色,
  浇完水后应该会有点透明,她醒来后搞不好会报警。
  那时觉得她像一朵在山野间绽放的花,现在也是。
  花很美,但我从没有摘下的念头,只想浇水,
  让她能永远优雅地绽放。
  突然想到跟她认识只差一天就满16年的那晚,我失眠了。
  认识她以来,有好几次因为她而失眠。
  有时是因为担心,有时则只是纯粹的想念,像这次一样。
  据说当你失眠的时候,你将会在别人的梦里出现。
  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我是否会出现在她的梦中?
  如果我出现在她的梦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梦境?
  每当思念她的心非常殷切,整颗心就像被揪住,
  我很希望能用写的方式告诉她这种心情,或是用说的方式。
  如果要用说的方式,我会不断提醒自己下次见到她时要说什么,
  但总是会忘记某些想说的话,或是顺序不对、说不完全。
  可是用写的方式,很难完整表达,也怕她较难理解。
  这世上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可以读心的机器呢?
  她只要把usb插头插入机器,机器另一端接上我的心,
  她就可以读到我全部的心了。
  假设真有这部机器,那么当她读取时,
  会看到文字档、声音档、影像档。
  文字档的内容大概就是你在做什么、心情好不好……
  然后会有几页空白。
  档案最后则只会出现:我是虱目鱼,我很想你。
  声音档是她说过的话,很清晰,像在耳边诉说一样。
  也许她听到自己的声音会不习惯,
  也许她听到自己说过却忘了的事会不好意思,
  但忘了没关系,因为这些声音都被我小心翼翼地保存着。
  至于影像档,就很精彩了。
  所有的定格画面,都是分辨率很高的图片。
  而我们相处过的场景、去过的地方、一起做过的事,
  都很完整地保留成一段段影片,可以播放。
  最特别的是,有一个虚拟的影像档,播放着尚未发生的影像。
  那里有一间小屋,我和她站在屋前遥望雨后的彩虹。
  小屋附近有条长长的海堤,我和她坐在海堤上看夕阳。
  夜里,也并肩坐在海堤上仰头看星星。
  如果她每隔一段时间就读取我的心,
  她将发现文字档几乎没变,还是充斥着我是虱目鱼,我很想你。
  而声音档变大了,因为我会记下更多她所说的话。
  影像档也变多了,因为定格画面会越来越多,
  我和她相处过的场景也会越来越多。
  只有一个不会变,档案大小都一样,就是那个虚拟的影像档。
  画面依旧是小屋前的我和她遥望雨后的彩虹,
  依旧是我和她并肩坐在海堤上看夕阳、看星星。
  这个虚拟的影像档,或许就是我的心愿吧。
  唉,怎么睡都睡不着,干脆下床坐在计算机前写封e-mail给她。
  把刚刚漫无边际、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的内容,试着写出来。
  我描述了那部可以读心的机器,描述了那些文字档、声音档、影像档。
  她看信时,会不会以为我在写科幻小说?
  信的最后,写上:
  好了。这就是我的心的全部。
  在这异常寂静且失眠的深夜,我比较容易表达我的心。
  虽然还不完整或精确,但已经很接近了。
  请你务必使用那部机器,读取我的心,
  然后copy一份,存在随身碟里或烧成cd都可以。
  只要记得,当你不安、怀疑、沮丧、心情烦闷……时,
  请开启。
  把信寄出时,是夜最深的时候,再过半个小时,天就亮了。
  再躺回床上,还是了无睡意。
  没想到重逢之后失眠时的思维模式,跟十几年前一样。
  连下床写封e-mail给她的行为也一样,看来我根本没长进。
  失眠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会反映在隔天。
  学生时代还好,顶多上课时打瞌睡,或许被老师丢粉笔;
  现在坐办公桌,如果还打瞌睡,大概会被老板炒鱿鱼。
  失眠的隔天,我上班时莫名其妙地想起杨过和小龙女。
  以前看《神雕侠侣》时,觉得杨过和小龙女隔了16年才重逢,
  实在太久了,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而且16年后才重逢,两人感情还在,依然熟悉。
  那时觉得不太可能,现在却觉得理所当然。
  一时兴起,把自己line的名字改成yangguo。
  “为什么改名叫yangguo?”几个小时后,她传来。
  “杨过。”我回。
  “神经病。”
  “请你也改名吧,改成smalldragongirl,小龙女。”
  “我不陪你发神经。”
  “今晚有空吗?”我回。
  “要加班。怎么了?”
  “噢。那没关系。”
  “如果不用加班到很晚,再看看。”
  “好。”
  今天是认识她刚好满16年的日子,本想约她出来见面走走,
  但她说了再看看,我也不方便再说下去。
  而且通常她的“再看看”,是即使看到眼睛脱窗,
  也看不到任何东西。
  下班后回家,吃完饭洗完澡后,倒头就睡,因为得补觉。
  睡到一半被手机铃声吵醒,她打来的,我立刻清醒。
  “我在黄金海岸。”她说。
  “你一个人去的吗?”
  “废话。”
  “是一个人的废话,还是跟人去的废话?”
  “1。”
  “现在几点?”
  “快11点了。”
  “这么晚了?”我吓了一跳,“深夜的海边很危险。”
  “还好。这里还有一些人。”
  “我马上过去。”
  “好。”
  “不要站在定点等,要……”
  “要走来走去,以免被陌生人搭讪。”她打断我。
  “总之自己小心。我现在就过去。”我说。
  “黄金海岸有好几公里长,你知道我在哪里?”
  “这……”
  “有间白色小屋,墙壁上写着:听潮。我在小屋前的海堤上。”
  “好。”
  “小心骑车。”她说。
  我立刻冲下楼开车,开到黄金海岸应该要15分钟。
  虽然黄金海岸很长,但几乎没住家,找间白色小屋应该不难。
  看到第一间小屋时马上停车,但夜里颜色难辨,那间其实是浅黄色,
  而且墙壁上写的是:请勿在此停车。
  第二间小屋就对了,白色平房,墙壁上写着“听潮”这两个黑字。
  我停好车,下车走到离小屋20公尺远的海堤边。
  一爬上海堤,便看见她坐在十公尺外,面向大海。
  “小姐,”我走近她右手边,“等人吗?”
  “不是。”她没转头,“我等猴子。”
  我愣了愣,没有回话。
  “我等猴子来抓住我。”她说。
  我记得很清楚,这是15年前的七夕那晚,她说的话。
  那时她在台北补托福,我去找她,一见面她就这么说。
  到现在猴子还是没抓住她,而她依然在等吗?
  我在她的右手边坐下,跟她并肩。
  不远处有两对男女在海堤上牵着手漫步,
  沙滩上至少也有十几对男女或驻足或坐下或踩着沙行走。
  印象中这里的深夜很荒凉,今晚算很热闹了。
  “不是叫你不要站在定点等吗?”我说。
  “我是坐着等,不是站着。”
  “都一样。”我说,“要走来走去,以免被陌生人搭讪。”
  “今晚如果一个女孩孤身在这里走来走去,人家会以为她想跳海。”
  “为什么?”我很纳闷。
  “今天是七夕。”她说。
  “真的吗?”我很惊讶。
  “嗯。”她点点头,“刚听到路过的男女说的。”
  “所以你才打电话叫我来?”我问。
  “不是。”她摇摇头,“打完电话后,我才听说今天是七夕。”
  “噢。”
  16年前的这天,只是8月中一个普通的炎热日子,
  没想到16年后的这天,刚好遇上七夕。
  记得我的大学时代,在七夕的夜晚,这里的沙滩上满是看星星的男女,
  而今年沙滩上的男女却零零落落、稀稀疏疏。
  以后的七夕,还有谁会记得抬头看星星?
  七夕的牛郎织女,总是盼了一整年之后,借着鹊桥,终得一见。
  而现代的男女,通常是透过网络联结再联结之后的萍水之缘。
  时代变了。
  如果时代没变,那就是我变了。
  “昨晚我有梦见你。”她说。
  “梦到什么?”
  “很像那年七夕,你来台北找我的场景。”她说,“梦里的我们走到巷口,我告诉你,我的决定,可是你还是优柔寡断。”
  “你的决定是什么?”
  “我不想说。”
  “噢。”
  “反正梦里的我很坏,一直质问你:为什么总是优柔寡断?”
  “你不坏。相反,你总是那么美好,即使任性和固执。”
  我叹口气,“而且你该质问。”
  “我……”她终于抬起头看着星空,“从不想给你任何压力。”
  我也抬起头仰望星空。
  今夜天气很好,这里也没市区的灯火通明,又是开阔的海边,
  因此可以看到夜空中繁星点点。
  哪颗是牛郎星、哪颗是织女星并不重要,只要我和她并肩坐着,
  一起仰头看着星空,那就是幸福无比的事。
  “你今晚来海边是?”我看着星空,问。
  “看星星。”她看着星空,回答。
  “为什么突然想看星星?”
  “你信上不是说,有个虚拟的影像档,里面有我们并肩坐在海堤上一起仰头看星星的画面吗?”
  我心头一震。
  在我的虚拟影像档中,我和她并肩坐在小屋附近长长的海堤上,
  一起仰头看星星的画面……
  跟现在很像啊。
  这里就是白色平房附近长长的海堤,
  而我跟她正并肩坐着一起仰头看星星啊。
  “我让这虚拟的影像档成真,不好吗?”她转头看着我。
  我也看着她,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说不出话来。
  “而且小屋也有了。”她说,“不过你没提小屋是什么颜色。”
  “你喜欢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
  “白色很好。”
  “那就是白色。”
  “记得更改档案目录夹。”她说。
  “嗯?”
  “并肩坐在海堤上一起仰头看星星的画面,已经是发生过的影像档,不再是虚拟的影像档了。”
  “现在马上改。”我右手按住心脏,过了几秒后说,“改好了。”
  “嗯。”她笑了笑,“很有决断力。”
  “16年了,应该有所长进。”我说,“你知道今天是我们认识16周年的日子吧?”
  “废话。”
  “是知道的废话,还是不知道的废话?”
  “1。”
  我们同时沉默,然后一起仰望星空。
  或许此刻我们都在回忆这16年来的点点滴滴。
  虽然这期间大多数时间是空白的颜色,
  但在少数时间的交会过程中,色彩却是丰富而灿烂的。
  即使交会时所走的路并不长,但每一个脚印都很深刻且清晰,
  不论是她的脚印还是我的脚印。
  “人生好比蚊香,不断转圈圈,最后只剩下灰烬。”她先打破沉默。
  “但还是会捉到很多蚊子。”我说。
  “没错。”她微微一笑。
  我也笑了笑,感觉夜空中的星星突然变得明亮起来。
  “很多东西一开始都是新鲜的,行为或动作都很积极,但时间一久,有些东西就开始试图回到原点。”她说。
  “原点?”
  “比方就像我们一起走走,常常是不管我们走多远、走了多久,最后都会回到原点。”
  “那是因为你没有特定的目的地,只是走走。而遇到岔路总是右转,因此常常会顺时针绕一圈。”我笑了起来,“才会走回原点。”
  她瞪了我一眼,我立刻止住笑。
  “我意思是,即使我们走了16年,会不会还是回到原点?”她说。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原点,就是我们相遇的点。”
  “为什么?”
  “因为在相遇的那一刻,我的心就已完整,而且不会改变。”我说,
  “不管再走多久、再走多远,我的心都会在原点。”
  她的眼神变得清澈明亮,像是几乎清澈见底的湖面。
  而夜空中的星星也变得更亮,一闪一闪的,好像在微笑。
  “16年了,虽然其中14年多我们毫无交集,但我应该没变吧。”
  “什么没变?”她问。
  “对你。”
  “所以你对我还是一样吗?”
  “嗯。”我点点头,“而且更确定。”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眼神像等待阳光照射的湖面。
  “你知道喜欢和爱的区别吗?”我问。
  “可能是感觉的差异。”她说,“但有时很难区别吧?”
  “喜欢和爱的区别很简单。”我说,“如果你爱花,你会给它浇水;如果你喜欢花,则会摘下它。”
  “嗯。”
  “16年前的今天,我第一次见到你,就帮你浇水了。”
  她身体微微一震,嘴唇微张,但没发出声音。
  “现在也是只想浇水。”我说。
  她嘴角扬起,如闪电般笑了一下。
  阳光出来了,照射在湖面上,金黄色的波光闪闪,耀眼动人。
  她的眼神散发出光芒,几乎可以照亮夜空。
  我的心一直在原点,毫无疑问。
  而她深邃清澈的双眼、完美的四分之三侧面、如闪电般的笑容……
  也在原点。
  “看过《借物少女艾莉缇》这部动画电影吗?”我问。
  “嗯。”她点点头。
  “最后男主角翔对艾莉缇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因为你已经是我心里的一部分。’”
  “我知道。”她又点点头。
  “你已经是我心里的一部分。”我说,“16年也好,再过16年也罢,不管时间过了多久,不管我变得多老,你都将是我心里的一部分。不可分割,永远温柔地存在着。”
  我们凝视彼此,她的眼神比天上的星星还亮。
  “偶尔我会迷失方向,偶尔会忘了感动,偶尔会遗落某些记忆,”她说,
  “但跟你的这一段,我从来不曾迷失、遗忘或遗落。”
  “嗯。”我微微点了下头。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形容跟你的这一段,那就是无可取代的美好。”她仰起头,朝着星空再说一次,“无可取代的美好。”
  我很感动。同时觉得现在的她,似乎没有语言表达障碍。
  “我现在很有勇气。”她说。
  “没有语言表达障碍了?”
  “虽然还有,但应该说得出口。”
  “真的吗?”
  “你可以问。”
  “收到我昨晚写的信,你的感觉?”我问。
  “其实我比你严重。”她说,“扣掉睡眠时间外,醒着的时间,不管我做什么,平均每个钟头都会想到你。想你在哪儿、在做什么。”
  我有些激动,感觉心跳加速,血液沸腾。一时之间说不出话。
  “你可以再问。”她说。
  “可以牵你的手吗?”我问。
  “不可以问这种问题。”
  “但我就是想问这种问题。”
  “好。你可以问。”
  “可以牵你的手吗?”我又问。
  “不行。”
  “只是一下下而已。”
  “不行。”她说,“因为我怕一旦牵了,我就不想放开。”
  “你可以再问。”
  “如果我是花,你会浇水,还是摘下?”
  “我不需要用暗示或比喻。”她说,“对你,我……”
  我等了一会儿,她始终没往下说,似乎只是微微涨红着脸。
  “很爱很爱。”她终于说出口了。
  “以后这个问题不要再问了。”她说。
  “为什么?”
  “因为我的答案不会变。”
  那是今年七夕这晚,她所说的倒数第二句话。
  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大约在凌晨一点:“该走了。”
  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嗯。”
  我们各自开车回家。
  开车时,整个脑子都是并肩坐在海堤上一起看星星的定格画面。
  脑海里也回荡着她的声音,很清晰,像她在耳边说话。
  回到家,准备躺下睡觉时,手机传来响声,是line。
  “晚安。16周年快乐。”
  是一个叫smalldragongirl的人,传给yangguo。
  “虽然风雨的路还很长,但我的心满满的,因为你结结实实地住在我心里。或许我们始终无法在一起,但不管路有多长、风雨多大,都只是将来我们一起看夕阳时谈笑的话题而已。而且只有风雨过后,天空才会出现美丽的彩虹。”我说,“小苹,风雨的路会停,然后我们一起看雨后的彩虹。”
  夏天才刚到,我们便相隔300公里。
  五月底毕业考考完,没等六月初的毕业典礼结束,她就上台北了。
  而我,因为考上本校的研究所,便开始放暑假等九月中旬开学。
  她告诉我,认识我之前就打算出国念书,平时也积极准备考托福。
  上台北是去补托福,三个月加强班的那种。
  她借住亲戚家,于是又给了我第三组数字,是亲戚家的电话号码。
  在亲戚家不方便深夜讲电话,也不能讲太久,我也不好意思常打。
  她偶尔会在两座城市之间移动,而且移动的时间未必是假日。
  如果回台南,也未必回家,可能待在住宿的地方。
  每当我很想找她说话时,只能循环拨打三组数字——
  家里的、住宿地方的、亲戚家的,但通常找不到她。
  她已经很少使用msn,所以在msn留讯息给她的意义也不大了。
  往往她看到讯息时,都已经过了好几天。
  因此我买了部手机,让她可以随时找到我。
  我很希望她也买手机,但她觉得没必要。
  “用不了多久。”她说。
  她在台北补托福期间,如果我们有通电话,通常是她打我手机,
  但她却很少打。
  而且手机电话费太贵,根本不敢讲太久。
  我曾要她拨通我手机后,马上挂断,我再打那三组号码其中之一。
  “不用了。”她说,“我们得为不久的将来的离别,先做热身。”
  这个说法也有道理,不然如果习惯通电话,将来她到美国后怎么办?
  趁现在慢慢习惯很久讲一次电话,以后相隔万里才不会太难受。
  好,就把这300公里的离别当热身,准备应付10000公里的离别。
  然而思念无法先做热身准备。
  你可以试着养成很少讲电话的习惯,以应付将来很难讲电话的状况,
  但无法养成不思念的习惯去适应将来的离别。
  相反,越是比以前更少互通音信,越是想念。
  尤其在深夜,思念的浪潮排山倒海而来,只能被吞噬。
  在第一次因为思念她而失眠的深夜,我下床写了封e-mail给她。
  曾经跟你说过,我特别喜欢在深夜想念你。
  但从没想过,会因为想念你而失眠。
  思念是需要排遣的,也需要找个出口,
  或许在深夜写信是个好方法。
  有些东西是假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帅。
  有些东西可能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是浑蛋。
  有些东西应该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花心。
  但总有些东西是真的,而且是如同太阳般闪闪发亮的真,
  比方现在坐在计算机前写信的我,正毫无保留地想着你。
  谢谢你让我在每一个深夜,都可以因为你而不寂寞。
  如果可以,请你允许,允许我保留在深夜里思念你的习惯,
  直到太阳不再闪闪发亮为止。
  脑中的思绪既多又杂,敲打键盘打出的文字却简单而寥寥。
  虽然e-mail可以立刻送达,但这封e-mail恐怕跟手写信一样。
  如果是手写信贴邮票寄出后,对方可能要过几天才收到,
  而这封e-mail虽然一按键就马上送到她的信箱,
  但她过几天再开计算机读取,也同样是要过几天才能读到信。
  白天也常会突然想起她,然后就会出神。
  比方吃饭时会忘了咀嚼;
  喝咖啡时会忘了烫而一口喝下;
  走路时会突然冻结,然后被后面的人撞上;
  骑机车时经过路口会一直向前,忘了右转回家。
  她在台北的日子我常抬起头看看天空,寻找爱尔普兰星。
  只可惜很难发现飞机的踪影,我抬头看了三个多月,
  才抓到三颗爱尔普兰星。平均一个月抓一颗。
  如果是战时,那大概一个月就可抓完100颗,
  如果侥幸不被炸死的话。
  8月初一个炎热的日子,正打算睡午觉时,她打电话给我。
  “15分钟后,可以到我家巷口吗?”
  “没问题。”我说。
  当然没问题,我10分钟就到了。
  算了算,她到台北两个半月了,这次才第三次见她。
  把很少见面也当热身好了,因为以后她在美国,恐怕是难得一见了。
  我等了10分钟后她才下楼,抱着一盆绿色植物。
  照理说我应该对她抱着一盆植物感到好奇或惊讶,
  但我的视线完全集中在她身上,没看那盆植物第二眼。
  即使她抱着一颗炸弹,我大概也不在乎。
  “我们先找个地方再说。”她说。
  “噢。”
  我跟她并肩走着,心里很纳闷她要找什么地方。
  只走了五分钟,她在附近中学围墙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
  我也坐下,在她身旁,我们中间是那盆植物。
  “这叫舞草,也叫跳舞草、情人草等。日本人叫它舞萩。”她说,
  “我喜欢舞萩这名字。”
  “那就叫舞萩。”我说。
  这植物约40公分高,叶子是由三片长椭圆形的叶子组成的复叶。
  顶端有一些两侧对生的细长小叶,但比长椭圆形的叶子小得多。
  所有叶子的颜色都很青翠。
  “舞萩是世界上唯一会随音乐舞动的植物。”她说,“只要光照够、声音振动够强,舞萩就会跳舞。”
  “真的吗?”我开始好奇了,“你试过?”
  “我试过。”
  “你怎么试?”
  “唱歌。”她说,“但好像没怎么动。”
  “那我知道了。”我说。
  “你知道什么了?”
  “你声音较低沉,声音的温度也很低,难怪舞萩不想跳舞。”
  “最好是。”
  “不然你再试一次。”我说,“这次改用尖叫。”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你是唱哪首歌试的?”我问。
  “晏几道的《临江仙》。”
  “宋词太深奥了。”我笑了笑,“难怪舞萩听不懂。”“不然你来试。”
  “我?”
  “嗯。”她说,“而且也要唱晏几道的《临江仙》。”
  “好。”
  “你会唱?”她似乎很惊讶。
  “会。”
  “你真的会唱?”她更惊讶了。
  “你很讶异吗?”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光天化日之下,在公共场合唱歌其实是件尴尬的事。
  还好这里算僻静,现在四周也没什么人走动。
  我清了清喉咙,准备开口唱……
  “你真的会唱?”她又问。
  “会。”突然被打断,我差点岔了气。
  “那你唱吧。”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舞萩动了,顶端两片对生的侧小叶不停地摆动。
  也许应该说,舞萩开始跳舞了。
  它舞动时有如蝴蝶振翅,也像体操中婀娜多姿的优美动作。
  时而一片小叶向上,另一片向下,时而左右轻轻扭动,
  好像随着我的歌声婆娑起舞。
  尤其唱到“小苹”时,可能是我的错觉,我发现舞萩跳得更快。
  我突然想到,我不曾用专有名词叫过她。
  她叫林秋苹,熟一点的人或许叫她小苹,
  但别说小苹了,连秋苹、林秋苹等,我都不曾叫过。
  只有打电话时,基于礼貌,电话一接通便问:“请问林秋苹在吗?”
  除此之外,完全没有。
  正纳闷为什么我从未用专有名词叫她时,我发现她似乎很激动。
  “舞萩……”她有些哽咽,“真的会跳舞。”
  “你应该早就知道了,不是吗?”
  “可我是第一次看到。”
  她突然流眼泪,泪如泉涌,
  仿佛眼睛里有碎片,眼泪必须一直流一直流才能让碎片流出来。
  “怎么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我有点惊慌失措。
  “没事。”她右手朝我挥挥手,左手掏出面纸擦拭眼泪。
  我静静地看着她,想等她哭完,不再流泪为止。
  而她只是专心流眼泪,要让眼睛里的碎片流出来才会停。
  “在我们不知道的领域里,植物有自己的感官。”她终于止住泪。
  “嗯。”
  “或许我也像舞萩一样,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感官。这感官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那是第六感吗?”
  “或许是,或许不是。”她说,“我不清楚,而且也不重要。”
  “噢。”
  “你今天为什么带舞萩给我看?”我问。
  “没有为什么。”
  “那你刚刚为什么哭?”
  “我不想说。”
  “噢。”
  “总之,我决定了。”她说。
  “你决定了什么?”
  “我不想说。”
  “噢。”
  “你只会说‘噢’。”
  “我也决定了。”我说。
  “你决定了什么?”
  “以后我可以叫你小苹吗?”
  “你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
  “噢。”
  “你只会说‘噢’。”她瞪我一眼。
  “我明天上台北。”她说,“你后天有空吗?”
  “有空。”
  “后天晚上我九点半下课,你可以在补习班门口等我吗?”
  “好。”
  “不好。”她摇摇头。
  “啊?”
  “你还要搭车回来,太晚了。”
  “你可以留我过夜啊。”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反正隔天没事,我搭夜车回来就好。”我笑了笑。
  虽然很好奇她为什么抱着舞萩出现,
  更好奇当她看到舞萩舞动时,为什么突然泪流不止,
  但她既然不想说,我再问也是白搭。
  何况能到台北跟她见面,这让我非常兴奋。
  那种兴奋会盖过所有好奇心。
  我搭四点多的火车,到台北时还不到九点。
  补习班在火车站附近,走路过去应该不用10分钟。
  走出火车站,看到路边花店立了一张牌子:七夕鲜花大特价。
  我才知道今天是七夕。
  老板怂恿我买花,我心动了,甚至觉得不买花会对不起国家民族。
  花被包成一束束,但只有两种:三朵红玫瑰和五朵粉红玫瑰。
  本来想买三朵红玫瑰,但三朵红玫瑰150,五朵粉红玫瑰200,
  以单价而言,粉红玫瑰较便宜,
  所以我改买五朵粉红玫瑰。
  到了补习班,还不到9点20。
  在门口拿着花等人很怪,便走到三间房子外,双手拿花藏在背后,
  背部斜斜靠在柱子上呈现完美的15度角。
  眼睛注视着从补习班走出的人,静静等她出现。
  9点40,她走出补习班,在墙边停下脚步。
  我立刻走向她,双手还是把花藏在背后。
  “小姐,”我走近她右手边,“等人吗?”
  “不是。”她回答,“我等猴子。”
  我愣了愣,来不及回话。
  “我等猴子来抓住我。”她说。
  我完全愣住,不知道怎么回应。
  “你的手在干吗?”她问。
  “噢。”我回过神,双手把花递向她,“情人节快乐。”
  她先是一愣,然后伸手接过花束。
  “买花实在没必要。”她面无表情,语气还是低温。
  我觉得很沮丧,刚刚应该买三朵红玫瑰才对。
  以总价而言,红玫瑰较便宜,损失较少。
  我们一起等公交车,再一起坐公交车。
  经过六站左右,最后一起下车。
  “累不累?”下车后,她问。
  “坐公交车不会累。”
  “我问的是火车。”
  “我坐火车时都在睡觉,所以不知道火车累不累。”
  “神经病。”但她笑了。
  我们并肩走着,天空好像飘了一些雨丝,
  但雨太小了,几乎没人打伞。
  “你吃晚餐了吗?”她问。
  “在火车上有吃便当。”
  “哦。”她说,“本想如果你还没吃,可以一起吃点东西。”
  “啊?”我大吃一惊,“竟然可以一起吃饭?”
  “你很讶异吗?”
  “那你当我没吃吧。”我说。
  “神经病。吃了就是吃了。”她说。
  我很扼腕,早知道就不在火车上吃便当了。
  但我真的很讶异,为什么她已经可以跟我一起吃饭了?
  我们接下来都没开口,只是并肩走着。
  雨丝还在飘着,这样也好,让原本盛夏的夜晚不再酷热。
  走到一盏水银灯照射下的巷口,她停下脚步。
  “我就住这巷子里。”她说。
  “下了公交车后还要走二十几分钟耶。”我看了看表,“你每天这样走不会累吗?”
  “我刚刚提早两站下车。”她说,“平时只要走三分钟。”
  “为什么提早下车?”
  “想陪你多走走。”
  我看了看她,水银灯映照着她,她整个人变得很明亮。
  “剩下的路,我一个人走吧。”她说。
  “为什么?”
  “我怕讲出不该讲、不会讲也不想讲却忍不住讲出口的事。”
  “你补英文补过头了。”我笑了笑,“讲中文好吗?”
  “总之,我自己走。”
  “是什么事?”我问。
  “刚说了,不该讲、不能讲,也不想讲。”
  “透露一点就好。”
  “再过两个礼拜课程就结束了,到时候我会回去。”她犹豫一下,“或许回去后,再看看吧。”
  “你的再看看,通常看不到任何东西。”我说。
  她看着我,欲言又止。
  “总之,那件事跟我的决定有关。”她说。
  “什么决定?”
  “这决定跟你无关。”
  “噢。”
  “你只会说‘噢’。”
  “那是因为你只会不说。”我说。
  “你回嘴了。”
  “是啊。”我笑了起来,“胆子突然变大了。”
  她也笑了起来,很灿烂的笑容。
  “很晚了,你赶快坐车回去。”她说。
  “可是……”
  “不要担心我的决定,那决定不是坏事。”
  “到底是什么决定?”
  “你只要记得,那决定跟你无关,你不要有压力。”
  “压力?”
  “我走了。”
  她说完后,转身低头默默往前走,没有回头。
  虽然有股冲动想追上去,但我一直待在原地,注视着她的背影,
  直到她的背影越来越暗、越来越淡,最终消失不见。
  我始终不知道她的决定是什么,
  但我相信她所说的,那决定不是坏事。
  小苹,你有你的决定,我也有我的决定。
  我决定要尽一切力量,克服10000公里的离别。
  那是今年七夕这晚,她所说的倒数第二句话。
  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大约在凌晨一点:“该走了。”
  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嗯。”
  我们各自开车回家。
  开车时,整个脑子都是并肩坐在海堤上一起看星星的定格画面。
  脑海里也回荡着她的声音,很清晰,像她在耳边说话。
  回到家,准备躺下睡觉时,手机传来响声,是line。
  “晚安。16周年快乐。”
  是一个叫smalldragongirl的人,传给yangguo。
  “虽然风雨的路还很长,但我的心满满的,因为你结结实实地住在我心里。或许我们始终无法在一起,但不管路有多长、风雨多大,都只是将来我们一起看夕阳时谈笑的话题而已。而且只有风雨过后,天空才会出现美丽的彩虹。”我说,“小苹,风雨的路会停,然后我们一起看雨后的彩虹。”
  夏天才刚到,我们便相隔300公里。
  五月底毕业考考完,没等六月初的毕业典礼结束,她就上台北了。
  而我,因为考上本校的研究所,便开始放暑假等九月中旬开学。
  她告诉我,认识我之前就打算出国念书,平时也积极准备考托福。
  上台北是去补托福,三个月加强班的那种。
  她借住亲戚家,于是又给了我第三组数字,是亲戚家的电话号码。
  在亲戚家不方便深夜讲电话,也不能讲太久,我也不好意思常打。
  她偶尔会在两座城市之间移动,而且移动的时间未必是假日。
  如果回台南,也未必回家,可能待在住宿的地方。
  每当我很想找她说话时,只能循环拨打三组数字——
  家里的、住宿地方的、亲戚家的,但通常找不到她。
  她已经很少使用msn,所以在msn留讯息给她的意义也不大了。
  往往她看到讯息时,都已经过了好几天。
  因此我买了部手机,让她可以随时找到我。
  我很希望她也买手机,但她觉得没必要。
  “用不了多久。”她说。
  她在台北补托福期间,如果我们有通电话,通常是她打我手机,
  但她却很少打。
  而且手机电话费太贵,根本不敢讲太久。
  我曾要她拨通我手机后,马上挂断,我再打那三组号码其中之一。
  “不用了。”她说,“我们得为不久的将来的离别,先做热身。”
  这个说法也有道理,不然如果习惯通电话,将来她到美国后怎么办?
  趁现在慢慢习惯很久讲一次电话,以后相隔万里才不会太难受。
  好,就把这300公里的离别当热身,准备应付10000公里的离别。
  然而思念无法先做热身准备。
  你可以试着养成很少讲电话的习惯,以应付将来很难讲电话的状况,
  但无法养成不思念的习惯去适应将来的离别。
  相反,越是比以前更少互通音信,越是想念。
  尤其在深夜,思念的浪潮排山倒海而来,只能被吞噬。
  在第一次因为思念她而失眠的深夜,我下床写了封e-mail给她。
  曾经跟你说过,我特别喜欢在深夜想念你。
  但从没想过,会因为想念你而失眠。
  思念是需要排遣的,也需要找个出口,
  或许在深夜写信是个好方法。
  有些东西是假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帅。
  有些东西可能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是浑蛋。
  有些东西应该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花心。
  但总有些东西是真的,而且是如同太阳般闪闪发亮的真,
  比方现在坐在计算机前写信的我,正毫无保留地想着你。
  谢谢你让我在每一个深夜,都可以因为你而不寂寞。
  如果可以,请你允许,允许我保留在深夜里思念你的习惯,
  直到太阳不再闪闪发亮为止。
  脑中的思绪既多又杂,敲打键盘打出的文字却简单而寥寥。
  虽然e-mail可以立刻送达,但这封e-mail恐怕跟手写信一样。
  如果是手写信贴邮票寄出后,对方可能要过几天才收到,
  而这封e-mail虽然一按键就马上送到她的信箱,
  但她过几天再开计算机读取,也同样是要过几天才能读到信。
  白天也常会突然想起她,然后就会出神。
  比方吃饭时会忘了咀嚼;
  喝咖啡时会忘了烫而一口喝下;
  走路时会突然冻结,然后被后面的人撞上;
  骑机车时经过路口会一直向前,忘了右转回家。
  她在台北的日子我常抬起头看看天空,寻找爱尔普兰星。
  只可惜很难发现飞机的踪影,我抬头看了三个多月,
  才抓到三颗爱尔普兰星。平均一个月抓一颗。
  如果是战时,那大概一个月就可抓完100颗,
  如果侥幸不被炸死的话。
  8月初一个炎热的日子,正打算睡午觉时,她打电话给我。
  “15分钟后,可以到我家巷口吗?”
  “没问题。”我说。
  当然没问题,我10分钟就到了。
  算了算,她到台北两个半月了,这次才第三次见她。
  把很少见面也当热身好了,因为以后她在美国,恐怕是难得一见了。
  我等了10分钟后她才下楼,抱着一盆绿色植物。
  照理说我应该对她抱着一盆植物感到好奇或惊讶,
  但我的视线完全集中在她身上,没看那盆植物第二眼。
  即使她抱着一颗炸弹,我大概也不在乎。
  “我们先找个地方再说。”她说。
  “噢。”
  我跟她并肩走着,心里很纳闷她要找什么地方。
  只走了五分钟,她在附近中学围墙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
  我也坐下,在她身旁,我们中间是那盆植物。
  “这叫舞草,也叫跳舞草、情人草等。日本人叫它舞萩。”她说,
  “我喜欢舞萩这名字。”
  “那就叫舞萩。”我说。
  这植物约40公分高,叶子是由三片长椭圆形的叶子组成的复叶。
  顶端有一些两侧对生的细长小叶,但比长椭圆形的叶子小得多。
  所有叶子的颜色都很青翠。
  “舞萩是世界上唯一会随音乐舞动的植物。”她说,“只要光照够、声音振动够强,舞萩就会跳舞。”
  “真的吗?”我开始好奇了,“你试过?”
  “我试过。”
  “你怎么试?”
  “唱歌。”她说,“但好像没怎么动。”
  “那我知道了。”我说。
  “你知道什么了?”
  “你声音较低沉,声音的温度也很低,难怪舞萩不想跳舞。”
  “最好是。”
  “不然你再试一次。”我说,“这次改用尖叫。”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你是唱哪首歌试的?”我问。
  “晏几道的《临江仙》。”
  “宋词太深奥了。”我笑了笑,“难怪舞萩听不懂。”“不然你来试。”
  “我?”
  “嗯。”她说,“而且也要唱晏几道的《临江仙》。”
  “好。”
  “你会唱?”她似乎很惊讶。
  “会。”
  “你真的会唱?”她更惊讶了。
  “你很讶异吗?”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光天化日之下,在公共场合唱歌其实是件尴尬的事。
  还好这里算僻静,现在四周也没什么人走动。
  我清了清喉咙,准备开口唱……
  “你真的会唱?”她又问。
  “会。”突然被打断,我差点岔了气。
  “那你唱吧。”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舞萩动了,顶端两片对生的侧小叶不停地摆动。
  也许应该说,舞萩开始跳舞了。
  它舞动时有如蝴蝶振翅,也像体操中婀娜多姿的优美动作。
  时而一片小叶向上,另一片向下,时而左右轻轻扭动,
  好像随着我的歌声婆娑起舞。
  尤其唱到“小苹”时,可能是我的错觉,我发现舞萩跳得更快。
  我突然想到,我不曾用专有名词叫过她。
  她叫林秋苹,熟一点的人或许叫她小苹,
  但别说小苹了,连秋苹、林秋苹等,我都不曾叫过。
  只有打电话时,基于礼貌,电话一接通便问:“请问林秋苹在吗?”
  除此之外,完全没有。
  正纳闷为什么我从未用专有名词叫她时,我发现她似乎很激动。
  “舞萩……”她有些哽咽,“真的会跳舞。”
  “你应该早就知道了,不是吗?”
  “可我是第一次看到。”
  她突然流眼泪,泪如泉涌,
  仿佛眼睛里有碎片,眼泪必须一直流一直流才能让碎片流出来。
  “怎么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我有点惊慌失措。
  “没事。”她右手朝我挥挥手,左手掏出面纸擦拭眼泪。
  我静静地看着她,想等她哭完,不再流泪为止。
  而她只是专心流眼泪,要让眼睛里的碎片流出来才会停。
  “在我们不知道的领域里,植物有自己的感官。”她终于止住泪。
  “嗯。”
  “或许我也像舞萩一样,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感官。这感官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那是第六感吗?”
  “或许是,或许不是。”她说,“我不清楚,而且也不重要。”
  “噢。”
  “你今天为什么带舞萩给我看?”我问。
  “没有为什么。”
  “那你刚刚为什么哭?”
  “我不想说。”
  “噢。”
  “总之,我决定了。”她说。
  “你决定了什么?”
  “我不想说。”
  “噢。”
  “你只会说‘噢’。”
  “我也决定了。”我说。
  “你决定了什么?”
  “以后我可以叫你小苹吗?”
  “你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
  “噢。”
  “你只会说‘噢’。”她瞪我一眼。
  “我明天上台北。”她说,“你后天有空吗?”
  “有空。”
  “后天晚上我九点半下课,你可以在补习班门口等我吗?”
  “好。”
  “不好。”她摇摇头。
  “啊?”
  “你还要搭车回来,太晚了。”
  “你可以留我过夜啊。”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反正隔天没事,我搭夜车回来就好。”我笑了笑。
  虽然很好奇她为什么抱着舞萩出现,
  更好奇当她看到舞萩舞动时,为什么突然泪流不止,
  但她既然不想说,我再问也是白搭。
  何况能到台北跟她见面,这让我非常兴奋。
  那种兴奋会盖过所有好奇心。
  我搭四点多的火车,到台北时还不到九点。
  补习班在火车站附近,走路过去应该不用10分钟。
  走出火车站,看到路边花店立了一张牌子:七夕鲜花大特价。
  我才知道今天是七夕。
  老板怂恿我买花,我心动了,甚至觉得不买花会对不起国家民族。
  花被包成一束束,但只有两种:三朵红玫瑰和五朵粉红玫瑰。
  本来想买三朵红玫瑰,但三朵红玫瑰150,五朵粉红玫瑰200,
  以单价而言,粉红玫瑰较便宜,
  所以我改买五朵粉红玫瑰。
  到了补习班,还不到9点20。
  在门口拿着花等人很怪,便走到三间房子外,双手拿花藏在背后,
  背部斜斜靠在柱子上呈现完美的15度角。
  眼睛注视着从补习班走出的人,静静等她出现。
  9点40,她走出补习班,在墙边停下脚步。
  我立刻走向她,双手还是把花藏在背后。
  “小姐,”我走近她右手边,“等人吗?”
  “不是。”她回答,“我等猴子。”
  我愣了愣,来不及回话。
  “我等猴子来抓住我。”她说。
  我完全愣住,不知道怎么回应。
  “你的手在干吗?”她问。
  “噢。”我回过神,双手把花递向她,“情人节快乐。”
  她先是一愣,然后伸手接过花束。
  “买花实在没必要。”她面无表情,语气还是低温。
  我觉得很沮丧,刚刚应该买三朵红玫瑰才对。
  以总价而言,红玫瑰较便宜,损失较少。
  我们一起等公交车,再一起坐公交车。
  经过六站左右,最后一起下车。
  “累不累?”下车后,她问。
  “坐公交车不会累。”
  “我问的是火车。”
  “我坐火车时都在睡觉,所以不知道火车累不累。”
  “神经病。”但她笑了。
  我们并肩走着,天空好像飘了一些雨丝,
  但雨太小了,几乎没人打伞。
  “你吃晚餐了吗?”她问。
  “在火车上有吃便当。”
  “哦。”她说,“本想如果你还没吃,可以一起吃点东西。”
  “啊?”我大吃一惊,“竟然可以一起吃饭?”
  “你很讶异吗?”
  “那你当我没吃吧。”我说。
  “神经病。吃了就是吃了。”她说。
  我很扼腕,早知道就不在火车上吃便当了。
  但我真的很讶异,为什么她已经可以跟我一起吃饭了?
  我们接下来都没开口,只是并肩走着。
  雨丝还在飘着,这样也好,让原本盛夏的夜晚不再酷热。
  走到一盏水银灯照射下的巷口,她停下脚步。
  “我就住这巷子里。”她说。
  “下了公交车后还要走二十几分钟耶。”我看了看表,“你每天这样走不会累吗?”
  “我刚刚提早两站下车。”她说,“平时只要走三分钟。”
  “为什么提早下车?”
  “想陪你多走走。”
  我看了看她,水银灯映照着她,她整个人变得很明亮。
  “剩下的路,我一个人走吧。”她说。
  “为什么?”
  “我怕讲出不该讲、不会讲也不想讲却忍不住讲出口的事。”
  “你补英文补过头了。”我笑了笑,“讲中文好吗?”
  “总之,我自己走。”
  “是什么事?”我问。
  “刚说了,不该讲、不能讲,也不想讲。”
  “透露一点就好。”
  “再过两个礼拜课程就结束了,到时候我会回去。”她犹豫一下,“或许回去后,再看看吧。”
  “你的再看看,通常看不到任何东西。”我说。
  她看着我,欲言又止。
  “总之,那件事跟我的决定有关。”她说。
  “什么决定?”
  “这决定跟你无关。”
  “噢。”
  “你只会说‘噢’。”
  “那是因为你只会不说。”我说。
  “你回嘴了。”
  “是啊。”我笑了起来,“胆子突然变大了。”
  她也笑了起来,很灿烂的笑容。
  “很晚了,你赶快坐车回去。”她说。
  “可是……”
  “不要担心我的决定,那决定不是坏事。”
  “到底是什么决定?”
  “你只要记得,那决定跟你无关,你不要有压力。”
  “压力?”
  “我走了。”
  她说完后,转身低头默默往前走,没有回头。
  虽然有股冲动想追上去,但我一直待在原地,注视着她的背影,
  直到她的背影越来越暗、越来越淡,最终消失不见。
  我始终不知道她的决定是什么,
  但我相信她所说的,那决定不是坏事。
  小苹,你有你的决定,我也有我的决定。
  我决定要尽一切力量,克服10000公里的离别。
  那是今年七夕这晚,她所说的倒数第二句话。
  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大约在凌晨一点:“该走了。”
  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嗯。”
  我们各自开车回家。
  开车时,整个脑子都是并肩坐在海堤上一起看星星的定格画面。
  脑海里也回荡着她的声音,很清晰,像她在耳边说话。
  回到家,准备躺下睡觉时,手机传来响声,是line。
  “晚安。16周年快乐。”
  是一个叫smalldragongirl的人,传给yangguo。
  “虽然风雨的路还很长,但我的心满满的,因为你结结实实地住在我心里。或许我们始终无法在一起,但不管路有多长、风雨多大,都只是将来我们一起看夕阳时谈笑的话题而已。而且只有风雨过后,天空才会出现美丽的彩虹。”我说,“小苹,风雨的路会停,然后我们一起看雨后的彩虹。”
  夏天才刚到,我们便相隔300公里。
  五月底毕业考考完,没等六月初的毕业典礼结束,她就上台北了。
  而我,因为考上本校的研究所,便开始放暑假等九月中旬开学。
  她告诉我,认识我之前就打算出国念书,平时也积极准备考托福。
  上台北是去补托福,三个月加强班的那种。
  她借住亲戚家,于是又给了我第三组数字,是亲戚家的电话号码。
  在亲戚家不方便深夜讲电话,也不能讲太久,我也不好意思常打。
  她偶尔会在两座城市之间移动,而且移动的时间未必是假日。
  如果回台南,也未必回家,可能待在住宿的地方。
  每当我很想找她说话时,只能循环拨打三组数字——
  家里的、住宿地方的、亲戚家的,但通常找不到她。
  她已经很少使用msn,所以在msn留讯息给她的意义也不大了。
  往往她看到讯息时,都已经过了好几天。
  因此我买了部手机,让她可以随时找到我。
  我很希望她也买手机,但她觉得没必要。
  “用不了多久。”她说。
  她在台北补托福期间,如果我们有通电话,通常是她打我手机,
  但她却很少打。
  而且手机电话费太贵,根本不敢讲太久。
  我曾要她拨通我手机后,马上挂断,我再打那三组号码其中之一。
  “不用了。”她说,“我们得为不久的将来的离别,先做热身。”
  这个说法也有道理,不然如果习惯通电话,将来她到美国后怎么办?
  趁现在慢慢习惯很久讲一次电话,以后相隔万里才不会太难受。
  好,就把这300公里的离别当热身,准备应付10000公里的离别。
  然而思念无法先做热身准备。
  你可以试着养成很少讲电话的习惯,以应付将来很难讲电话的状况,
  但无法养成不思念的习惯去适应将来的离别。
  相反,越是比以前更少互通音信,越是想念。
  尤其在深夜,思念的浪潮排山倒海而来,只能被吞噬。
  在第一次因为思念她而失眠的深夜,我下床写了封e-mail给她。
  曾经跟你说过,我特别喜欢在深夜想念你。
  但从没想过,会因为想念你而失眠。
  思念是需要排遣的,也需要找个出口,
  或许在深夜写信是个好方法。
  有些东西是假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帅。
  有些东西可能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是浑蛋。
  有些东西应该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花心。
  但总有些东西是真的,而且是如同太阳般闪闪发亮的真,
  比方现在坐在计算机前写信的我,正毫无保留地想着你。
  谢谢你让我在每一个深夜,都可以因为你而不寂寞。
  如果可以,请你允许,允许我保留在深夜里思念你的习惯,
  直到太阳不再闪闪发亮为止。
  脑中的思绪既多又杂,敲打键盘打出的文字却简单而寥寥。
  虽然e-mail可以立刻送达,但这封e-mail恐怕跟手写信一样。
  如果是手写信贴邮票寄出后,对方可能要过几天才收到,
  而这封e-mail虽然一按键就马上送到她的信箱,
  但她过几天再开计算机读取,也同样是要过几天才能读到信。
  白天也常会突然想起她,然后就会出神。
  比方吃饭时会忘了咀嚼;
  喝咖啡时会忘了烫而一口喝下;
  走路时会突然冻结,然后被后面的人撞上;
  骑机车时经过路口会一直向前,忘了右转回家。
  她在台北的日子我常抬起头看看天空,寻找爱尔普兰星。
  只可惜很难发现飞机的踪影,我抬头看了三个多月,
  才抓到三颗爱尔普兰星。平均一个月抓一颗。
  如果是战时,那大概一个月就可抓完100颗,
  如果侥幸不被炸死的话。
  8月初一个炎热的日子,正打算睡午觉时,她打电话给我。
  “15分钟后,可以到我家巷口吗?”
  “没问题。”我说。
  当然没问题,我10分钟就到了。
  算了算,她到台北两个半月了,这次才第三次见她。
  把很少见面也当热身好了,因为以后她在美国,恐怕是难得一见了。
  我等了10分钟后她才下楼,抱着一盆绿色植物。
  照理说我应该对她抱着一盆植物感到好奇或惊讶,
  但我的视线完全集中在她身上,没看那盆植物第二眼。
  即使她抱着一颗炸弹,我大概也不在乎。
  “我们先找个地方再说。”她说。
  “噢。”
  我跟她并肩走着,心里很纳闷她要找什么地方。
  只走了五分钟,她在附近中学围墙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
  我也坐下,在她身旁,我们中间是那盆植物。
  “这叫舞草,也叫跳舞草、情人草等。日本人叫它舞萩。”她说,
  “我喜欢舞萩这名字。”
  “那就叫舞萩。”我说。
  这植物约40公分高,叶子是由三片长椭圆形的叶子组成的复叶。
  顶端有一些两侧对生的细长小叶,但比长椭圆形的叶子小得多。
  所有叶子的颜色都很青翠。
  “舞萩是世界上唯一会随音乐舞动的植物。”她说,“只要光照够、声音振动够强,舞萩就会跳舞。”
  “真的吗?”我开始好奇了,“你试过?”
  “我试过。”
  “你怎么试?”
  “唱歌。”她说,“但好像没怎么动。”
  “那我知道了。”我说。
  “你知道什么了?”
  “你声音较低沉,声音的温度也很低,难怪舞萩不想跳舞。”
  “最好是。”
  “不然你再试一次。”我说,“这次改用尖叫。”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你是唱哪首歌试的?”我问。
  “晏几道的《临江仙》。”
  “宋词太深奥了。”我笑了笑,“难怪舞萩听不懂。”“不然你来试。”
  “我?”
  “嗯。”她说,“而且也要唱晏几道的《临江仙》。”
  “好。”
  “你会唱?”她似乎很惊讶。
  “会。”
  “你真的会唱?”她更惊讶了。
  “你很讶异吗?”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光天化日之下,在公共场合唱歌其实是件尴尬的事。
  还好这里算僻静,现在四周也没什么人走动。
  我清了清喉咙,准备开口唱……
  “你真的会唱?”她又问。
  “会。”突然被打断,我差点岔了气。
  “那你唱吧。”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舞萩动了,顶端两片对生的侧小叶不停地摆动。
  也许应该说,舞萩开始跳舞了。
  它舞动时有如蝴蝶振翅,也像体操中婀娜多姿的优美动作。
  时而一片小叶向上,另一片向下,时而左右轻轻扭动,
  好像随着我的歌声婆娑起舞。
  尤其唱到“小苹”时,可能是我的错觉,我发现舞萩跳得更快。
  我突然想到,我不曾用专有名词叫过她。
  她叫林秋苹,熟一点的人或许叫她小苹,
  但别说小苹了,连秋苹、林秋苹等,我都不曾叫过。
  只有打电话时,基于礼貌,电话一接通便问:“请问林秋苹在吗?”
  除此之外,完全没有。
  正纳闷为什么我从未用专有名词叫她时,我发现她似乎很激动。
  “舞萩……”她有些哽咽,“真的会跳舞。”
  “你应该早就知道了,不是吗?”
  “可我是第一次看到。”
  她突然流眼泪,泪如泉涌,
  仿佛眼睛里有碎片,眼泪必须一直流一直流才能让碎片流出来。
  “怎么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我有点惊慌失措。
  “没事。”她右手朝我挥挥手,左手掏出面纸擦拭眼泪。
  我静静地看着她,想等她哭完,不再流泪为止。
  而她只是专心流眼泪,要让眼睛里的碎片流出来才会停。
  “在我们不知道的领域里,植物有自己的感官。”她终于止住泪。
  “嗯。”
  “或许我也像舞萩一样,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感官。这感官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那是第六感吗?”
  “或许是,或许不是。”她说,“我不清楚,而且也不重要。”
  “噢。”
  “你今天为什么带舞萩给我看?”我问。
  “没有为什么。”
  “那你刚刚为什么哭?”
  “我不想说。”
  “噢。”
  “总之,我决定了。”她说。
  “你决定了什么?”
  “我不想说。”
  “噢。”
  “你只会说‘噢’。”
  “我也决定了。”我说。
  “你决定了什么?”
  “以后我可以叫你小苹吗?”
  “你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
  “噢。”
  “你只会说‘噢’。”她瞪我一眼。
  “我明天上台北。”她说,“你后天有空吗?”
  “有空。”
  “后天晚上我九点半下课,你可以在补习班门口等我吗?”
  “好。”
  “不好。”她摇摇头。
  “啊?”
  “你还要搭车回来,太晚了。”
  “你可以留我过夜啊。”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反正隔天没事,我搭夜车回来就好。”我笑了笑。
  虽然很好奇她为什么抱着舞萩出现,
  更好奇当她看到舞萩舞动时,为什么突然泪流不止,
  但她既然不想说,我再问也是白搭。
  何况能到台北跟她见面,这让我非常兴奋。
  那种兴奋会盖过所有好奇心。
  我搭四点多的火车,到台北时还不到九点。
  补习班在火车站附近,走路过去应该不用10分钟。
  走出火车站,看到路边花店立了一张牌子:七夕鲜花大特价。
  我才知道今天是七夕。
  老板怂恿我买花,我心动了,甚至觉得不买花会对不起国家民族。
  花被包成一束束,但只有两种:三朵红玫瑰和五朵粉红玫瑰。
  本来想买三朵红玫瑰,但三朵红玫瑰150,五朵粉红玫瑰200,
  以单价而言,粉红玫瑰较便宜,
  所以我改买五朵粉红玫瑰。
  到了补习班,还不到9点20。
  在门口拿着花等人很怪,便走到三间房子外,双手拿花藏在背后,
  背部斜斜靠在柱子上呈现完美的15度角。
  眼睛注视着从补习班走出的人,静静等她出现。
  9点40,她走出补习班,在墙边停下脚步。
  我立刻走向她,双手还是把花藏在背后。
  “小姐,”我走近她右手边,“等人吗?”
  “不是。”她回答,“我等猴子。”
  我愣了愣,来不及回话。
  “我等猴子来抓住我。”她说。
  我完全愣住,不知道怎么回应。
  “你的手在干吗?”她问。
  “噢。”我回过神,双手把花递向她,“情人节快乐。”
  她先是一愣,然后伸手接过花束。
  “买花实在没必要。”她面无表情,语气还是低温。
  我觉得很沮丧,刚刚应该买三朵红玫瑰才对。
  以总价而言,红玫瑰较便宜,损失较少。
  我们一起等公交车,再一起坐公交车。
  经过六站左右,最后一起下车。
  “累不累?”下车后,她问。
  “坐公交车不会累。”
  “我问的是火车。”
  “我坐火车时都在睡觉,所以不知道火车累不累。”
  “神经病。”但她笑了。
  我们并肩走着,天空好像飘了一些雨丝,
  但雨太小了,几乎没人打伞。
  “你吃晚餐了吗?”她问。
  “在火车上有吃便当。”
  “哦。”她说,“本想如果你还没吃,可以一起吃点东西。”
  “啊?”我大吃一惊,“竟然可以一起吃饭?”
  “你很讶异吗?”
  “那你当我没吃吧。”我说。
  “神经病。吃了就是吃了。”她说。
  我很扼腕,早知道就不在火车上吃便当了。
  但我真的很讶异,为什么她已经可以跟我一起吃饭了?
  我们接下来都没开口,只是并肩走着。
  雨丝还在飘着,这样也好,让原本盛夏的夜晚不再酷热。
  走到一盏水银灯照射下的巷口,她停下脚步。
  “我就住这巷子里。”她说。
  “下了公交车后还要走二十几分钟耶。”我看了看表,“你每天这样走不会累吗?”
  “我刚刚提早两站下车。”她说,“平时只要走三分钟。”
  “为什么提早下车?”
  “想陪你多走走。”
  我看了看她,水银灯映照着她,她整个人变得很明亮。
  “剩下的路,我一个人走吧。”她说。
  “为什么?”
  “我怕讲出不该讲、不会讲也不想讲却忍不住讲出口的事。”
  “你补英文补过头了。”我笑了笑,“讲中文好吗?”
  “总之,我自己走。”
  “是什么事?”我问。
  “刚说了,不该讲、不能讲,也不想讲。”
  “透露一点就好。”
  “再过两个礼拜课程就结束了,到时候我会回去。”她犹豫一下,“或许回去后,再看看吧。”
  “你的再看看,通常看不到任何东西。”我说。
  她看着我,欲言又止。
  “总之,那件事跟我的决定有关。”她说。
  “什么决定?”
  “这决定跟你无关。”
  “噢。”
  “你只会说‘噢’。”
  “那是因为你只会不说。”我说。
  “你回嘴了。”
  “是啊。”我笑了起来,“胆子突然变大了。”
  她也笑了起来,很灿烂的笑容。
  “很晚了,你赶快坐车回去。”她说。
  “可是……”
  “不要担心我的决定,那决定不是坏事。”
  “到底是什么决定?”
  “你只要记得,那决定跟你无关,你不要有压力。”
  “压力?”
  “我走了。”
  她说完后,转身低头默默往前走,没有回头。
  虽然有股冲动想追上去,但我一直待在原地,注视着她的背影,
  直到她的背影越来越暗、越来越淡,最终消失不见。
  我始终不知道她的决定是什么,
  但我相信她所说的,那决定不是坏事。
  小苹,你有你的决定,我也有我的决定。
  我决定要尽一切力量,克服10000公里的离别。
  那是今年七夕这晚,她所说的倒数第二句话。
  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大约在凌晨一点:“该走了。”
  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嗯。”
  我们各自开车回家。
  开车时,整个脑子都是并肩坐在海堤上一起看星星的定格画面。
  脑海里也回荡着她的声音,很清晰,像她在耳边说话。
  回到家,准备躺下睡觉时,手机传来响声,是line。
  “晚安。16周年快乐。”
  是一个叫smalldragongirl的人,传给yangguo。
  “虽然风雨的路还很长,但我的心满满的,因为你结结实实地住在我心里。或许我们始终无法在一起,但不管路有多长、风雨多大,都只是将来我们一起看夕阳时谈笑的话题而已。而且只有风雨过后,天空才会出现美丽的彩虹。”我说,“小苹,风雨的路会停,然后我们一起看雨后的彩虹。”
  夏天才刚到,我们便相隔300公里。
  五月底毕业考考完,没等六月初的毕业典礼结束,她就上台北了。
  而我,因为考上本校的研究所,便开始放暑假等九月中旬开学。
  她告诉我,认识我之前就打算出国念书,平时也积极准备考托福。
  上台北是去补托福,三个月加强班的那种。
  她借住亲戚家,于是又给了我第三组数字,是亲戚家的电话号码。
  在亲戚家不方便深夜讲电话,也不能讲太久,我也不好意思常打。
  她偶尔会在两座城市之间移动,而且移动的时间未必是假日。
  如果回台南,也未必回家,可能待在住宿的地方。
  每当我很想找她说话时,只能循环拨打三组数字——
  家里的、住宿地方的、亲戚家的,但通常找不到她。
  她已经很少使用msn,所以在msn留讯息给她的意义也不大了。
  往往她看到讯息时,都已经过了好几天。
  因此我买了部手机,让她可以随时找到我。
  我很希望她也买手机,但她觉得没必要。
  “用不了多久。”她说。
  她在台北补托福期间,如果我们有通电话,通常是她打我手机,
  但她却很少打。
  而且手机电话费太贵,根本不敢讲太久。
  我曾要她拨通我手机后,马上挂断,我再打那三组号码其中之一。
  “不用了。”她说,“我们得为不久的将来的离别,先做热身。”
  这个说法也有道理,不然如果习惯通电话,将来她到美国后怎么办?
  趁现在慢慢习惯很久讲一次电话,以后相隔万里才不会太难受。
  好,就把这300公里的离别当热身,准备应付10000公里的离别。
  然而思念无法先做热身准备。
  你可以试着养成很少讲电话的习惯,以应付将来很难讲电话的状况,
  但无法养成不思念的习惯去适应将来的离别。
  相反,越是比以前更少互通音信,越是想念。
  尤其在深夜,思念的浪潮排山倒海而来,只能被吞噬。
  在第一次因为思念她而失眠的深夜,我下床写了封e-mail给她。
  曾经跟你说过,我特别喜欢在深夜想念你。
  但从没想过,会因为想念你而失眠。
  思念是需要排遣的,也需要找个出口,
  或许在深夜写信是个好方法。
  有些东西是假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帅。
  有些东西可能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是浑蛋。
  有些东西应该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花心。
  但总有些东西是真的,而且是如同太阳般闪闪发亮的真,
  比方现在坐在计算机前写信的我,正毫无保留地想着你。
  谢谢你让我在每一个深夜,都可以因为你而不寂寞。
  如果可以,请你允许,允许我保留在深夜里思念你的习惯,
  直到太阳不再闪闪发亮为止。
  脑中的思绪既多又杂,敲打键盘打出的文字却简单而寥寥。
  虽然e-mail可以立刻送达,但这封e-mail恐怕跟手写信一样。
  如果是手写信贴邮票寄出后,对方可能要过几天才收到,
  而这封e-mail虽然一按键就马上送到她的信箱,
  但她过几天再开计算机读取,也同样是要过几天才能读到信。
  白天也常会突然想起她,然后就会出神。
  比方吃饭时会忘了咀嚼;
  喝咖啡时会忘了烫而一口喝下;
  走路时会突然冻结,然后被后面的人撞上;
  骑机车时经过路口会一直向前,忘了右转回家。
  她在台北的日子我常抬起头看看天空,寻找爱尔普兰星。
  只可惜很难发现飞机的踪影,我抬头看了三个多月,
  才抓到三颗爱尔普兰星。平均一个月抓一颗。
  如果是战时,那大概一个月就可抓完100颗,
  如果侥幸不被炸死的话。
  8月初一个炎热的日子,正打算睡午觉时,她打电话给我。
  “15分钟后,可以到我家巷口吗?”
  “没问题。”我说。
  当然没问题,我10分钟就到了。
  算了算,她到台北两个半月了,这次才第三次见她。
  把很少见面也当热身好了,因为以后她在美国,恐怕是难得一见了。
  我等了10分钟后她才下楼,抱着一盆绿色植物。
  照理说我应该对她抱着一盆植物感到好奇或惊讶,
  但我的视线完全集中在她身上,没看那盆植物第二眼。
  即使她抱着一颗炸弹,我大概也不在乎。
  “我们先找个地方再说。”她说。
  “噢。”
  我跟她并肩走着,心里很纳闷她要找什么地方。
  只走了五分钟,她在附近中学围墙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
  我也坐下,在她身旁,我们中间是那盆植物。
  “这叫舞草,也叫跳舞草、情人草等。日本人叫它舞萩。”她说,
  “我喜欢舞萩这名字。”
  “那就叫舞萩。”我说。
  这植物约40公分高,叶子是由三片长椭圆形的叶子组成的复叶。
  顶端有一些两侧对生的细长小叶,但比长椭圆形的叶子小得多。
  所有叶子的颜色都很青翠。
  “舞萩是世界上唯一会随音乐舞动的植物。”她说,“只要光照够、声音振动够强,舞萩就会跳舞。”
  “真的吗?”我开始好奇了,“你试过?”
  “我试过。”
  “你怎么试?”
  “唱歌。”她说,“但好像没怎么动。”
  “那我知道了。”我说。
  “你知道什么了?”
  “你声音较低沉,声音的温度也很低,难怪舞萩不想跳舞。”
  “最好是。”
  “不然你再试一次。”我说,“这次改用尖叫。”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你是唱哪首歌试的?”我问。
  “晏几道的《临江仙》。”
  “宋词太深奥了。”我笑了笑,“难怪舞萩听不懂。”“不然你来试。”
  “我?”
  “嗯。”她说,“而且也要唱晏几道的《临江仙》。”
  “好。”
  “你会唱?”她似乎很惊讶。
  “会。”
  “你真的会唱?”她更惊讶了。
  “你很讶异吗?”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光天化日之下,在公共场合唱歌其实是件尴尬的事。
  还好这里算僻静,现在四周也没什么人走动。
  我清了清喉咙,准备开口唱……
  “你真的会唱?”她又问。
  “会。”突然被打断,我差点岔了气。
  “那你唱吧。”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舞萩动了,顶端两片对生的侧小叶不停地摆动。
  也许应该说,舞萩开始跳舞了。
  它舞动时有如蝴蝶振翅,也像体操中婀娜多姿的优美动作。
  时而一片小叶向上,另一片向下,时而左右轻轻扭动,
  好像随着我的歌声婆娑起舞。
  尤其唱到“小苹”时,可能是我的错觉,我发现舞萩跳得更快。
  我突然想到,我不曾用专有名词叫过她。
  她叫林秋苹,熟一点的人或许叫她小苹,
  但别说小苹了,连秋苹、林秋苹等,我都不曾叫过。
  只有打电话时,基于礼貌,电话一接通便问:“请问林秋苹在吗?”
  除此之外,完全没有。
  正纳闷为什么我从未用专有名词叫她时,我发现她似乎很激动。
  “舞萩……”她有些哽咽,“真的会跳舞。”
  “你应该早就知道了,不是吗?”
  “可我是第一次看到。”
  她突然流眼泪,泪如泉涌,
  仿佛眼睛里有碎片,眼泪必须一直流一直流才能让碎片流出来。
  “怎么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我有点惊慌失措。
  “没事。”她右手朝我挥挥手,左手掏出面纸擦拭眼泪。
  我静静地看着她,想等她哭完,不再流泪为止。
  而她只是专心流眼泪,要让眼睛里的碎片流出来才会停。
  “在我们不知道的领域里,植物有自己的感官。”她终于止住泪。
  “嗯。”
  “或许我也像舞萩一样,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感官。这感官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那是第六感吗?”
  “或许是,或许不是。”她说,“我不清楚,而且也不重要。”
  “噢。”
  “你今天为什么带舞萩给我看?”我问。
  “没有为什么。”
  “那你刚刚为什么哭?”
  “我不想说。”
  “噢。”
  “总之,我决定了。”她说。
  “你决定了什么?”
  “我不想说。”
  “噢。”
  “你只会说‘噢’。”
  “我也决定了。”我说。
  “你决定了什么?”
  “以后我可以叫你小苹吗?”
  “你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
  “噢。”
  “你只会说‘噢’。”她瞪我一眼。
  “我明天上台北。”她说,“你后天有空吗?”
  “有空。”
  “后天晚上我九点半下课,你可以在补习班门口等我吗?”
  “好。”
  “不好。”她摇摇头。
  “啊?”
  “你还要搭车回来,太晚了。”
  “你可以留我过夜啊。”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反正隔天没事,我搭夜车回来就好。”我笑了笑。
  虽然很好奇她为什么抱着舞萩出现,
  更好奇当她看到舞萩舞动时,为什么突然泪流不止,
  但她既然不想说,我再问也是白搭。
  何况能到台北跟她见面,这让我非常兴奋。
  那种兴奋会盖过所有好奇心。
  我搭四点多的火车,到台北时还不到九点。
  补习班在火车站附近,走路过去应该不用10分钟。
  走出火车站,看到路边花店立了一张牌子:七夕鲜花大特价。
  我才知道今天是七夕。
  老板怂恿我买花,我心动了,甚至觉得不买花会对不起国家民族。
  花被包成一束束,但只有两种:三朵红玫瑰和五朵粉红玫瑰。
  本来想买三朵红玫瑰,但三朵红玫瑰150,五朵粉红玫瑰200,
  以单价而言,粉红玫瑰较便宜,
  所以我改买五朵粉红玫瑰。
  到了补习班,还不到9点20。
  在门口拿着花等人很怪,便走到三间房子外,双手拿花藏在背后,
  背部斜斜靠在柱子上呈现完美的15度角。
  眼睛注视着从补习班走出的人,静静等她出现。
  9点40,她走出补习班,在墙边停下脚步。
  我立刻走向她,双手还是把花藏在背后。
  “小姐,”我走近她右手边,“等人吗?”
  “不是。”她回答,“我等猴子。”
  我愣了愣,来不及回话。
  “我等猴子来抓住我。”她说。
  我完全愣住,不知道怎么回应。
  “你的手在干吗?”她问。
  “噢。”我回过神,双手把花递向她,“情人节快乐。”
  她先是一愣,然后伸手接过花束。
  “买花实在没必要。”她面无表情,语气还是低温。
  我觉得很沮丧,刚刚应该买三朵红玫瑰才对。
  以总价而言,红玫瑰较便宜,损失较少。
  我们一起等公交车,再一起坐公交车。
  经过六站左右,最后一起下车。
  “累不累?”下车后,她问。
  “坐公交车不会累。”
  “我问的是火车。”
  “我坐火车时都在睡觉,所以不知道火车累不累。”
  “神经病。”但她笑了。
  我们并肩走着,天空好像飘了一些雨丝,
  但雨太小了,几乎没人打伞。
  “你吃晚餐了吗?”她问。
  “在火车上有吃便当。”
  “哦。”她说,“本想如果你还没吃,可以一起吃点东西。”
  “啊?”我大吃一惊,“竟然可以一起吃饭?”
  “你很讶异吗?”
  “那你当我没吃吧。”我说。
  “神经病。吃了就是吃了。”她说。
  我很扼腕,早知道就不在火车上吃便当了。
  但我真的很讶异,为什么她已经可以跟我一起吃饭了?
  我们接下来都没开口,只是并肩走着。
  雨丝还在飘着,这样也好,让原本盛夏的夜晚不再酷热。
  走到一盏水银灯照射下的巷口,她停下脚步。
  “我就住这巷子里。”她说。
  “下了公交车后还要走二十几分钟耶。”我看了看表,“你每天这样走不会累吗?”
  “我刚刚提早两站下车。”她说,“平时只要走三分钟。”
  “为什么提早下车?”
  “想陪你多走走。”
  我看了看她,水银灯映照着她,她整个人变得很明亮。
  “剩下的路,我一个人走吧。”她说。
  “为什么?”
  “我怕讲出不该讲、不会讲也不想讲却忍不住讲出口的事。”
  “你补英文补过头了。”我笑了笑,“讲中文好吗?”
  “总之,我自己走。”
  “是什么事?”我问。
  “刚说了,不该讲、不能讲,也不想讲。”
  “透露一点就好。”
  “再过两个礼拜课程就结束了,到时候我会回去。”她犹豫一下,“或许回去后,再看看吧。”
  “你的再看看,通常看不到任何东西。”我说。
  她看着我,欲言又止。
  “总之,那件事跟我的决定有关。”她说。
  “什么决定?”
  “这决定跟你无关。”
  “噢。”
  “你只会说‘噢’。”
  “那是因为你只会不说。”我说。
  “你回嘴了。”
  “是啊。”我笑了起来,“胆子突然变大了。”
  她也笑了起来,很灿烂的笑容。
  “很晚了,你赶快坐车回去。”她说。
  “可是……”
  “不要担心我的决定,那决定不是坏事。”
  “到底是什么决定?”
  “你只要记得,那决定跟你无关,你不要有压力。”
  “压力?”
  “我走了。”
  她说完后,转身低头默默往前走,没有回头。
  虽然有股冲动想追上去,但我一直待在原地,注视着她的背影,
  直到她的背影越来越暗、越来越淡,最终消失不见。
  我始终不知道她的决定是什么,
  但我相信她所说的,那决定不是坏事。
  小苹,你有你的决定,我也有我的决定。
  我决定要尽一切力量,克服10000公里的离别。
  那是今年七夕这晚,她所说的倒数第二句话。
  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大约在凌晨一点:“该走了。”
  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嗯。”
  我们各自开车回家。
  开车时,整个脑子都是并肩坐在海堤上一起看星星的定格画面。
  脑海里也回荡着她的声音,很清晰,像她在耳边说话。
  回到家,准备躺下睡觉时,手机传来响声,是line。
  “晚安。16周年快乐。”
  是一个叫smalldragongirl的人,传给yangguo。
  “虽然风雨的路还很长,但我的心满满的,因为你结结实实地住在我心里。或许我们始终无法在一起,但不管路有多长、风雨多大,都只是将来我们一起看夕阳时谈笑的话题而已。而且只有风雨过后,天空才会出现美丽的彩虹。”我说,“小苹,风雨的路会停,然后我们一起看雨后的彩虹。”
  夏天才刚到,我们便相隔300公里。
  五月底毕业考考完,没等六月初的毕业典礼结束,她就上台北了。
  而我,因为考上本校的研究所,便开始放暑假等九月中旬开学。
  她告诉我,认识我之前就打算出国念书,平时也积极准备考托福。
  上台北是去补托福,三个月加强班的那种。
  她借住亲戚家,于是又给了我第三组数字,是亲戚家的电话号码。
  在亲戚家不方便深夜讲电话,也不能讲太久,我也不好意思常打。
  她偶尔会在两座城市之间移动,而且移动的时间未必是假日。
  如果回台南,也未必回家,可能待在住宿的地方。
  每当我很想找她说话时,只能循环拨打三组数字——
  家里的、住宿地方的、亲戚家的,但通常找不到她。
  她已经很少使用msn,所以在msn留讯息给她的意义也不大了。
  往往她看到讯息时,都已经过了好几天。
  因此我买了部手机,让她可以随时找到我。
  我很希望她也买手机,但她觉得没必要。
  “用不了多久。”她说。
  她在台北补托福期间,如果我们有通电话,通常是她打我手机,
  但她却很少打。
  而且手机电话费太贵,根本不敢讲太久。
  我曾要她拨通我手机后,马上挂断,我再打那三组号码其中之一。
  “不用了。”她说,“我们得为不久的将来的离别,先做热身。”
  这个说法也有道理,不然如果习惯通电话,将来她到美国后怎么办?
  趁现在慢慢习惯很久讲一次电话,以后相隔万里才不会太难受。
  好,就把这300公里的离别当热身,准备应付10000公里的离别。
  然而思念无法先做热身准备。
  你可以试着养成很少讲电话的习惯,以应付将来很难讲电话的状况,
  但无法养成不思念的习惯去适应将来的离别。
  相反,越是比以前更少互通音信,越是想念。
  尤其在深夜,思念的浪潮排山倒海而来,只能被吞噬。
  在第一次因为思念她而失眠的深夜,我下床写了封e-mail给她。
  曾经跟你说过,我特别喜欢在深夜想念你。
  但从没想过,会因为想念你而失眠。
  思念是需要排遣的,也需要找个出口,
  或许在深夜写信是个好方法。
  有些东西是假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帅。
  有些东西可能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是浑蛋。
  有些东西应该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花心。
  但总有些东西是真的,而且是如同太阳般闪闪发亮的真,
  比方现在坐在计算机前写信的我,正毫无保留地想着你。
  谢谢你让我在每一个深夜,都可以因为你而不寂寞。
  如果可以,请你允许,允许我保留在深夜里思念你的习惯,
  直到太阳不再闪闪发亮为止。
  脑中的思绪既多又杂,敲打键盘打出的文字却简单而寥寥。
  虽然e-mail可以立刻送达,但这封e-mail恐怕跟手写信一样。
  如果是手写信贴邮票寄出后,对方可能要过几天才收到,
  而这封e-mail虽然一按键就马上送到她的信箱,
  但她过几天再开计算机读取,也同样是要过几天才能读到信。
  白天也常会突然想起她,然后就会出神。
  比方吃饭时会忘了咀嚼;
  喝咖啡时会忘了烫而一口喝下;
  走路时会突然冻结,然后被后面的人撞上;
  骑机车时经过路口会一直向前,忘了右转回家。
  她在台北的日子我常抬起头看看天空,寻找爱尔普兰星。
  只可惜很难发现飞机的踪影,我抬头看了三个多月,
  才抓到三颗爱尔普兰星。平均一个月抓一颗。
  如果是战时,那大概一个月就可抓完100颗,
  如果侥幸不被炸死的话。
  8月初一个炎热的日子,正打算睡午觉时,她打电话给我。
  “15分钟后,可以到我家巷口吗?”
  “没问题。”我说。
  当然没问题,我10分钟就到了。
  算了算,她到台北两个半月了,这次才第三次见她。
  把很少见面也当热身好了,因为以后她在美国,恐怕是难得一见了。
  我等了10分钟后她才下楼,抱着一盆绿色植物。
  照理说我应该对她抱着一盆植物感到好奇或惊讶,
  但我的视线完全集中在她身上,没看那盆植物第二眼。
  即使她抱着一颗炸弹,我大概也不在乎。
  “我们先找个地方再说。”她说。
  “噢。”
  我跟她并肩走着,心里很纳闷她要找什么地方。
  只走了五分钟,她在附近中学围墙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
  我也坐下,在她身旁,我们中间是那盆植物。
  “这叫舞草,也叫跳舞草、情人草等。日本人叫它舞萩。”她说,
  “我喜欢舞萩这名字。”
  “那就叫舞萩。”我说。
  这植物约40公分高,叶子是由三片长椭圆形的叶子组成的复叶。
  顶端有一些两侧对生的细长小叶,但比长椭圆形的叶子小得多。
  所有叶子的颜色都很青翠。
  “舞萩是世界上唯一会随音乐舞动的植物。”她说,“只要光照够、声音振动够强,舞萩就会跳舞。”
  “真的吗?”我开始好奇了,“你试过?”
  “我试过。”
  “你怎么试?”
  “唱歌。”她说,“但好像没怎么动。”
  “那我知道了。”我说。
  “你知道什么了?”
  “你声音较低沉,声音的温度也很低,难怪舞萩不想跳舞。”
  “最好是。”
  “不然你再试一次。”我说,“这次改用尖叫。”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你是唱哪首歌试的?”我问。
  “晏几道的《临江仙》。”
  “宋词太深奥了。”我笑了笑,“难怪舞萩听不懂。”“不然你来试。”
  “我?”
  “嗯。”她说,“而且也要唱晏几道的《临江仙》。”
  “好。”
  “你会唱?”她似乎很惊讶。
  “会。”
  “你真的会唱?”她更惊讶了。
  “你很讶异吗?”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光天化日之下,在公共场合唱歌其实是件尴尬的事。
  还好这里算僻静,现在四周也没什么人走动。
  我清了清喉咙,准备开口唱……
  “你真的会唱?”她又问。
  “会。”突然被打断,我差点岔了气。
  “那你唱吧。”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舞萩动了,顶端两片对生的侧小叶不停地摆动。
  也许应该说,舞萩开始跳舞了。
  它舞动时有如蝴蝶振翅,也像体操中婀娜多姿的优美动作。
  时而一片小叶向上,另一片向下,时而左右轻轻扭动,
  好像随着我的歌声婆娑起舞。
  尤其唱到“小苹”时,可能是我的错觉,我发现舞萩跳得更快。
  我突然想到,我不曾用专有名词叫过她。
  她叫林秋苹,熟一点的人或许叫她小苹,
  但别说小苹了,连秋苹、林秋苹等,我都不曾叫过。
  只有打电话时,基于礼貌,电话一接通便问:“请问林秋苹在吗?”
  除此之外,完全没有。
  正纳闷为什么我从未用专有名词叫她时,我发现她似乎很激动。
  “舞萩……”她有些哽咽,“真的会跳舞。”
  “你应该早就知道了,不是吗?”
  “可我是第一次看到。”
  她突然流眼泪,泪如泉涌,
  仿佛眼睛里有碎片,眼泪必须一直流一直流才能让碎片流出来。
  “怎么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我有点惊慌失措。
  “没事。”她右手朝我挥挥手,左手掏出面纸擦拭眼泪。
  我静静地看着她,想等她哭完,不再流泪为止。
  而她只是专心流眼泪,要让眼睛里的碎片流出来才会停。
  “在我们不知道的领域里,植物有自己的感官。”她终于止住泪。
  “嗯。”
  “或许我也像舞萩一样,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感官。这感官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那是第六感吗?”
  “或许是,或许不是。”她说,“我不清楚,而且也不重要。”
  “噢。”
  “你今天为什么带舞萩给我看?”我问。
  “没有为什么。”
  “那你刚刚为什么哭?”
  “我不想说。”
  “噢。”
  “总之,我决定了。”她说。
  “你决定了什么?”
  “我不想说。”
  “噢。”
  “你只会说‘噢’。”
  “我也决定了。”我说。
  “你决定了什么?”
  “以后我可以叫你小苹吗?”
  “你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
  “噢。”
  “你只会说‘噢’。”她瞪我一眼。
  “我明天上台北。”她说,“你后天有空吗?”
  “有空。”
  “后天晚上我九点半下课,你可以在补习班门口等我吗?”
  “好。”
  “不好。”她摇摇头。
  “啊?”
  “你还要搭车回来,太晚了。”
  “你可以留我过夜啊。”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反正隔天没事,我搭夜车回来就好。”我笑了笑。
  虽然很好奇她为什么抱着舞萩出现,
  更好奇当她看到舞萩舞动时,为什么突然泪流不止,
  但她既然不想说,我再问也是白搭。
  何况能到台北跟她见面,这让我非常兴奋。
  那种兴奋会盖过所有好奇心。
  我搭四点多的火车,到台北时还不到九点。
  补习班在火车站附近,走路过去应该不用10分钟。
  走出火车站,看到路边花店立了一张牌子:七夕鲜花大特价。
  我才知道今天是七夕。
  老板怂恿我买花,我心动了,甚至觉得不买花会对不起国家民族。
  花被包成一束束,但只有两种:三朵红玫瑰和五朵粉红玫瑰。
  本来想买三朵红玫瑰,但三朵红玫瑰150,五朵粉红玫瑰200,
  以单价而言,粉红玫瑰较便宜,
  所以我改买五朵粉红玫瑰。
  到了补习班,还不到9点20。
  在门口拿着花等人很怪,便走到三间房子外,双手拿花藏在背后,
  背部斜斜靠在柱子上呈现完美的15度角。
  眼睛注视着从补习班走出的人,静静等她出现。
  9点40,她走出补习班,在墙边停下脚步。
  我立刻走向她,双手还是把花藏在背后。
  “小姐,”我走近她右手边,“等人吗?”
  “不是。”她回答,“我等猴子。”
  我愣了愣,来不及回话。
  “我等猴子来抓住我。”她说。
  我完全愣住,不知道怎么回应。
  “你的手在干吗?”她问。
  “噢。”我回过神,双手把花递向她,“情人节快乐。”
  她先是一愣,然后伸手接过花束。
  “买花实在没必要。”她面无表情,语气还是低温。
  我觉得很沮丧,刚刚应该买三朵红玫瑰才对。
  以总价而言,红玫瑰较便宜,损失较少。
  我们一起等公交车,再一起坐公交车。
  经过六站左右,最后一起下车。
  “累不累?”下车后,她问。
  “坐公交车不会累。”
  “我问的是火车。”
  “我坐火车时都在睡觉,所以不知道火车累不累。”
  “神经病。”但她笑了。
  我们并肩走着,天空好像飘了一些雨丝,
  但雨太小了,几乎没人打伞。
  “你吃晚餐了吗?”她问。
  “在火车上有吃便当。”
  “哦。”她说,“本想如果你还没吃,可以一起吃点东西。”
  “啊?”我大吃一惊,“竟然可以一起吃饭?”
  “你很讶异吗?”
  “那你当我没吃吧。”我说。
  “神经病。吃了就是吃了。”她说。
  我很扼腕,早知道就不在火车上吃便当了。
  但我真的很讶异,为什么她已经可以跟我一起吃饭了?
  我们接下来都没开口,只是并肩走着。
  雨丝还在飘着,这样也好,让原本盛夏的夜晚不再酷热。
  走到一盏水银灯照射下的巷口,她停下脚步。
  “我就住这巷子里。”她说。
  “下了公交车后还要走二十几分钟耶。”我看了看表,“你每天这样走不会累吗?”
  “我刚刚提早两站下车。”她说,“平时只要走三分钟。”
  “为什么提早下车?”
  “想陪你多走走。”
  我看了看她,水银灯映照着她,她整个人变得很明亮。
  “剩下的路,我一个人走吧。”她说。
  “为什么?”
  “我怕讲出不该讲、不会讲也不想讲却忍不住讲出口的事。”
  “你补英文补过头了。”我笑了笑,“讲中文好吗?”
  “总之,我自己走。”
  “是什么事?”我问。
  “刚说了,不该讲、不能讲,也不想讲。”
  “透露一点就好。”
  “再过两个礼拜课程就结束了,到时候我会回去。”她犹豫一下,“或许回去后,再看看吧。”
  “你的再看看,通常看不到任何东西。”我说。
  她看着我,欲言又止。
  “总之,那件事跟我的决定有关。”她说。
  “什么决定?”
  “这决定跟你无关。”
  “噢。”
  “你只会说‘噢’。”
  “那是因为你只会不说。”我说。
  “你回嘴了。”
  “是啊。”我笑了起来,“胆子突然变大了。”
  她也笑了起来,很灿烂的笑容。
  “很晚了,你赶快坐车回去。”她说。
  “可是……”
  “不要担心我的决定,那决定不是坏事。”
  “到底是什么决定?”
  “你只要记得,那决定跟你无关,你不要有压力。”
  “压力?”
  “我走了。”
  她说完后,转身低头默默往前走,没有回头。
  虽然有股冲动想追上去,但我一直待在原地,注视着她的背影,
  直到她的背影越来越暗、越来越淡,最终消失不见。
  我始终不知道她的决定是什么,
  但我相信她所说的,那决定不是坏事。
  小苹,你有你的决定,我也有我的决定。
  我决定要尽一切力量,克服10000公里的离别。
  那是今年七夕这晚,她所说的倒数第二句话。
  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大约在凌晨一点:“该走了。”
  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嗯。”
  我们各自开车回家。
  开车时,整个脑子都是并肩坐在海堤上一起看星星的定格画面。
  脑海里也回荡着她的声音,很清晰,像她在耳边说话。
  回到家,准备躺下睡觉时,手机传来响声,是line。
  “晚安。16周年快乐。”
  是一个叫smalldragongirl的人,传给yangguo。
  “虽然风雨的路还很长,但我的心满满的,因为你结结实实地住在我心里。或许我们始终无法在一起,但不管路有多长、风雨多大,都只是将来我们一起看夕阳时谈笑的话题而已。而且只有风雨过后,天空才会出现美丽的彩虹。”我说,“小苹,风雨的路会停,然后我们一起看雨后的彩虹。”
  夏天才刚到,我们便相隔300公里。
  五月底毕业考考完,没等六月初的毕业典礼结束,她就上台北了。
  而我,因为考上本校的研究所,便开始放暑假等九月中旬开学。
  她告诉我,认识我之前就打算出国念书,平时也积极准备考托福。
  上台北是去补托福,三个月加强班的那种。
  她借住亲戚家,于是又给了我第三组数字,是亲戚家的电话号码。
  在亲戚家不方便深夜讲电话,也不能讲太久,我也不好意思常打。
  她偶尔会在两座城市之间移动,而且移动的时间未必是假日。
  如果回台南,也未必回家,可能待在住宿的地方。
  每当我很想找她说话时,只能循环拨打三组数字——
  家里的、住宿地方的、亲戚家的,但通常找不到她。
  她已经很少使用msn,所以在msn留讯息给她的意义也不大了。
  往往她看到讯息时,都已经过了好几天。
  因此我买了部手机,让她可以随时找到我。
  我很希望她也买手机,但她觉得没必要。
  “用不了多久。”她说。
  她在台北补托福期间,如果我们有通电话,通常是她打我手机,
  但她却很少打。
  而且手机电话费太贵,根本不敢讲太久。
  我曾要她拨通我手机后,马上挂断,我再打那三组号码其中之一。
  “不用了。”她说,“我们得为不久的将来的离别,先做热身。”
  这个说法也有道理,不然如果习惯通电话,将来她到美国后怎么办?
  趁现在慢慢习惯很久讲一次电话,以后相隔万里才不会太难受。
  好,就把这300公里的离别当热身,准备应付10000公里的离别。
  然而思念无法先做热身准备。
  你可以试着养成很少讲电话的习惯,以应付将来很难讲电话的状况,
  但无法养成不思念的习惯去适应将来的离别。
  相反,越是比以前更少互通音信,越是想念。
  尤其在深夜,思念的浪潮排山倒海而来,只能被吞噬。
  在第一次因为思念她而失眠的深夜,我下床写了封e-mail给她。
  曾经跟你说过,我特别喜欢在深夜想念你。
  但从没想过,会因为想念你而失眠。
  思念是需要排遣的,也需要找个出口,
  或许在深夜写信是个好方法。
  有些东西是假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帅。
  有些东西可能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是浑蛋。
  有些东西应该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花心。
  但总有些东西是真的,而且是如同太阳般闪闪发亮的真,
  比方现在坐在计算机前写信的我,正毫无保留地想着你。
  谢谢你让我在每一个深夜,都可以因为你而不寂寞。
  如果可以,请你允许,允许我保留在深夜里思念你的习惯,
  直到太阳不再闪闪发亮为止。
  脑中的思绪既多又杂,敲打键盘打出的文字却简单而寥寥。
  虽然e-mail可以立刻送达,但这封e-mail恐怕跟手写信一样。
  如果是手写信贴邮票寄出后,对方可能要过几天才收到,
  而这封e-mail虽然一按键就马上送到她的信箱,
  但她过几天再开计算机读取,也同样是要过几天才能读到信。
  白天也常会突然想起她,然后就会出神。
  比方吃饭时会忘了咀嚼;
  喝咖啡时会忘了烫而一口喝下;
  走路时会突然冻结,然后被后面的人撞上;
  骑机车时经过路口会一直向前,忘了右转回家。
  她在台北的日子我常抬起头看看天空,寻找爱尔普兰星。
  只可惜很难发现飞机的踪影,我抬头看了三个多月,
  才抓到三颗爱尔普兰星。平均一个月抓一颗。
  如果是战时,那大概一个月就可抓完100颗,
  如果侥幸不被炸死的话。
  8月初一个炎热的日子,正打算睡午觉时,她打电话给我。
  “15分钟后,可以到我家巷口吗?”
  “没问题。”我说。
  当然没问题,我10分钟就到了。
  算了算,她到台北两个半月了,这次才第三次见她。
  把很少见面也当热身好了,因为以后她在美国,恐怕是难得一见了。
  我等了10分钟后她才下楼,抱着一盆绿色植物。
  照理说我应该对她抱着一盆植物感到好奇或惊讶,
  但我的视线完全集中在她身上,没看那盆植物第二眼。
  即使她抱着一颗炸弹,我大概也不在乎。
  “我们先找个地方再说。”她说。
  “噢。”
  我跟她并肩走着,心里很纳闷她要找什么地方。
  只走了五分钟,她在附近中学围墙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
  我也坐下,在她身旁,我们中间是那盆植物。
  “这叫舞草,也叫跳舞草、情人草等。日本人叫它舞萩。”她说,
  “我喜欢舞萩这名字。”
  “那就叫舞萩。”我说。
  这植物约40公分高,叶子是由三片长椭圆形的叶子组成的复叶。
  顶端有一些两侧对生的细长小叶,但比长椭圆形的叶子小得多。
  所有叶子的颜色都很青翠。
  “舞萩是世界上唯一会随音乐舞动的植物。”她说,“只要光照够、声音振动够强,舞萩就会跳舞。”
  “真的吗?”我开始好奇了,“你试过?”
  “我试过。”
  “你怎么试?”
  “唱歌。”她说,“但好像没怎么动。”
  “那我知道了。”我说。
  “你知道什么了?”
  “你声音较低沉,声音的温度也很低,难怪舞萩不想跳舞。”
  “最好是。”
  “不然你再试一次。”我说,“这次改用尖叫。”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你是唱哪首歌试的?”我问。
  “晏几道的《临江仙》。”
  “宋词太深奥了。”我笑了笑,“难怪舞萩听不懂。”“不然你来试。”
  “我?”
  “嗯。”她说,“而且也要唱晏几道的《临江仙》。”
  “好。”
  “你会唱?”她似乎很惊讶。
  “会。”
  “你真的会唱?”她更惊讶了。
  “你很讶异吗?”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光天化日之下,在公共场合唱歌其实是件尴尬的事。
  还好这里算僻静,现在四周也没什么人走动。
  我清了清喉咙,准备开口唱……
  “你真的会唱?”她又问。
  “会。”突然被打断,我差点岔了气。
  “那你唱吧。”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舞萩动了,顶端两片对生的侧小叶不停地摆动。
  也许应该说,舞萩开始跳舞了。
  它舞动时有如蝴蝶振翅,也像体操中婀娜多姿的优美动作。
  时而一片小叶向上,另一片向下,时而左右轻轻扭动,
  好像随着我的歌声婆娑起舞。
  尤其唱到“小苹”时,可能是我的错觉,我发现舞萩跳得更快。
  我突然想到,我不曾用专有名词叫过她。
  她叫林秋苹,熟一点的人或许叫她小苹,
  但别说小苹了,连秋苹、林秋苹等,我都不曾叫过。
  只有打电话时,基于礼貌,电话一接通便问:“请问林秋苹在吗?”
  除此之外,完全没有。
  正纳闷为什么我从未用专有名词叫她时,我发现她似乎很激动。
  “舞萩……”她有些哽咽,“真的会跳舞。”
  “你应该早就知道了,不是吗?”
  “可我是第一次看到。”
  她突然流眼泪,泪如泉涌,
  仿佛眼睛里有碎片,眼泪必须一直流一直流才能让碎片流出来。
  “怎么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我有点惊慌失措。
  “没事。”她右手朝我挥挥手,左手掏出面纸擦拭眼泪。
  我静静地看着她,想等她哭完,不再流泪为止。
  而她只是专心流眼泪,要让眼睛里的碎片流出来才会停。
  “在我们不知道的领域里,植物有自己的感官。”她终于止住泪。
  “嗯。”
  “或许我也像舞萩一样,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感官。这感官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那是第六感吗?”
  “或许是,或许不是。”她说,“我不清楚,而且也不重要。”
  “噢。”
  “你今天为什么带舞萩给我看?”我问。
  “没有为什么。”
  “那你刚刚为什么哭?”
  “我不想说。”
  “噢。”
  “总之,我决定了。”她说。
  “你决定了什么?”
  “我不想说。”
  “噢。”
  “你只会说‘噢’。”
  “我也决定了。”我说。
  “你决定了什么?”
  “以后我可以叫你小苹吗?”
  “你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
  “噢。”
  “你只会说‘噢’。”她瞪我一眼。
  “我明天上台北。”她说,“你后天有空吗?”
  “有空。”
  “后天晚上我九点半下课,你可以在补习班门口等我吗?”
  “好。”
  “不好。”她摇摇头。
  “啊?”
  “你还要搭车回来,太晚了。”
  “你可以留我过夜啊。”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反正隔天没事,我搭夜车回来就好。”我笑了笑。
  虽然很好奇她为什么抱着舞萩出现,
  更好奇当她看到舞萩舞动时,为什么突然泪流不止,
  但她既然不想说,我再问也是白搭。
  何况能到台北跟她见面,这让我非常兴奋。
  那种兴奋会盖过所有好奇心。
  我搭四点多的火车,到台北时还不到九点。
  补习班在火车站附近,走路过去应该不用10分钟。
  走出火车站,看到路边花店立了一张牌子:七夕鲜花大特价。
  我才知道今天是七夕。
  老板怂恿我买花,我心动了,甚至觉得不买花会对不起国家民族。
  花被包成一束束,但只有两种:三朵红玫瑰和五朵粉红玫瑰。
  本来想买三朵红玫瑰,但三朵红玫瑰150,五朵粉红玫瑰200,
  以单价而言,粉红玫瑰较便宜,
  所以我改买五朵粉红玫瑰。
  到了补习班,还不到9点20。
  在门口拿着花等人很怪,便走到三间房子外,双手拿花藏在背后,
  背部斜斜靠在柱子上呈现完美的15度角。
  眼睛注视着从补习班走出的人,静静等她出现。
  9点40,她走出补习班,在墙边停下脚步。
  我立刻走向她,双手还是把花藏在背后。
  “小姐,”我走近她右手边,“等人吗?”
  “不是。”她回答,“我等猴子。”
  我愣了愣,来不及回话。
  “我等猴子来抓住我。”她说。
  我完全愣住,不知道怎么回应。
  “你的手在干吗?”她问。
  “噢。”我回过神,双手把花递向她,“情人节快乐。”
  她先是一愣,然后伸手接过花束。
  “买花实在没必要。”她面无表情,语气还是低温。
  我觉得很沮丧,刚刚应该买三朵红玫瑰才对。
  以总价而言,红玫瑰较便宜,损失较少。
  我们一起等公交车,再一起坐公交车。
  经过六站左右,最后一起下车。
  “累不累?”下车后,她问。
  “坐公交车不会累。”
  “我问的是火车。”
  “我坐火车时都在睡觉,所以不知道火车累不累。”
  “神经病。”但她笑了。
  我们并肩走着,天空好像飘了一些雨丝,
  但雨太小了,几乎没人打伞。
  “你吃晚餐了吗?”她问。
  “在火车上有吃便当。”
  “哦。”她说,“本想如果你还没吃,可以一起吃点东西。”
  “啊?”我大吃一惊,“竟然可以一起吃饭?”
  “你很讶异吗?”
  “那你当我没吃吧。”我说。
  “神经病。吃了就是吃了。”她说。
  我很扼腕,早知道就不在火车上吃便当了。
  但我真的很讶异,为什么她已经可以跟我一起吃饭了?
  我们接下来都没开口,只是并肩走着。
  雨丝还在飘着,这样也好,让原本盛夏的夜晚不再酷热。
  走到一盏水银灯照射下的巷口,她停下脚步。
  “我就住这巷子里。”她说。
  “下了公交车后还要走二十几分钟耶。”我看了看表,“你每天这样走不会累吗?”
  “我刚刚提早两站下车。”她说,“平时只要走三分钟。”
  “为什么提早下车?”
  “想陪你多走走。”
  我看了看她,水银灯映照着她,她整个人变得很明亮。
  “剩下的路,我一个人走吧。”她说。
  “为什么?”
  “我怕讲出不该讲、不会讲也不想讲却忍不住讲出口的事。”
  “你补英文补过头了。”我笑了笑,“讲中文好吗?”
  “总之,我自己走。”
  “是什么事?”我问。
  “刚说了,不该讲、不能讲,也不想讲。”
  “透露一点就好。”
  “再过两个礼拜课程就结束了,到时候我会回去。”她犹豫一下,“或许回去后,再看看吧。”
  “你的再看看,通常看不到任何东西。”我说。
  她看着我,欲言又止。
  “总之,那件事跟我的决定有关。”她说。
  “什么决定?”
  “这决定跟你无关。”
  “噢。”
  “你只会说‘噢’。”
  “那是因为你只会不说。”我说。
  “你回嘴了。”
  “是啊。”我笑了起来,“胆子突然变大了。”
  她也笑了起来,很灿烂的笑容。
  “很晚了,你赶快坐车回去。”她说。
  “可是……”
  “不要担心我的决定,那决定不是坏事。”
  “到底是什么决定?”
  “你只要记得,那决定跟你无关,你不要有压力。”
  “压力?”
  “我走了。”
  她说完后,转身低头默默往前走,没有回头。
  虽然有股冲动想追上去,但我一直待在原地,注视着她的背影,
  直到她的背影越来越暗、越来越淡,最终消失不见。
  我始终不知道她的决定是什么,
  但我相信她所说的,那决定不是坏事。
  小苹,你有你的决定,我也有我的决定。
  我决定要尽一切力量,克服10000公里的离别。
  那是今年七夕这晚,她所说的倒数第二句话。
  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大约在凌晨一点:“该走了。”
  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嗯。”
  我们各自开车回家。
  开车时,整个脑子都是并肩坐在海堤上一起看星星的定格画面。
  脑海里也回荡着她的声音,很清晰,像她在耳边说话。
  回到家,准备躺下睡觉时,手机传来响声,是line。
  “晚安。16周年快乐。”
  是一个叫smalldragongirl的人,传给yangguo。
  “虽然风雨的路还很长,但我的心满满的,因为你结结实实地住在我心里。或许我们始终无法在一起,但不管路有多长、风雨多大,都只是将来我们一起看夕阳时谈笑的话题而已。而且只有风雨过后,天空才会出现美丽的彩虹。”我说,“小苹,风雨的路会停,然后我们一起看雨后的彩虹。”
  夏天才刚到,我们便相隔300公里。
  五月底毕业考考完,没等六月初的毕业典礼结束,她就上台北了。
  而我,因为考上本校的研究所,便开始放暑假等九月中旬开学。
  她告诉我,认识我之前就打算出国念书,平时也积极准备考托福。
  上台北是去补托福,三个月加强班的那种。
  她借住亲戚家,于是又给了我第三组数字,是亲戚家的电话号码。
  在亲戚家不方便深夜讲电话,也不能讲太久,我也不好意思常打。
  她偶尔会在两座城市之间移动,而且移动的时间未必是假日。
  如果回台南,也未必回家,可能待在住宿的地方。
  每当我很想找她说话时,只能循环拨打三组数字——
  家里的、住宿地方的、亲戚家的,但通常找不到她。
  她已经很少使用msn,所以在msn留讯息给她的意义也不大了。
  往往她看到讯息时,都已经过了好几天。
  因此我买了部手机,让她可以随时找到我。
  我很希望她也买手机,但她觉得没必要。
  “用不了多久。”她说。
  她在台北补托福期间,如果我们有通电话,通常是她打我手机,
  但她却很少打。
  而且手机电话费太贵,根本不敢讲太久。
  我曾要她拨通我手机后,马上挂断,我再打那三组号码其中之一。
  “不用了。”她说,“我们得为不久的将来的离别,先做热身。”
  这个说法也有道理,不然如果习惯通电话,将来她到美国后怎么办?
  趁现在慢慢习惯很久讲一次电话,以后相隔万里才不会太难受。
  好,就把这300公里的离别当热身,准备应付10000公里的离别。
  然而思念无法先做热身准备。
  你可以试着养成很少讲电话的习惯,以应付将来很难讲电话的状况,
  但无法养成不思念的习惯去适应将来的离别。
  相反,越是比以前更少互通音信,越是想念。
  尤其在深夜,思念的浪潮排山倒海而来,只能被吞噬。
  在第一次因为思念她而失眠的深夜,我下床写了封e-mail给她。
  曾经跟你说过,我特别喜欢在深夜想念你。
  但从没想过,会因为想念你而失眠。
  思念是需要排遣的,也需要找个出口,
  或许在深夜写信是个好方法。
  有些东西是假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帅。
  有些东西可能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是浑蛋。
  有些东西应该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花心。
  但总有些东西是真的,而且是如同太阳般闪闪发亮的真,
  比方现在坐在计算机前写信的我,正毫无保留地想着你。
  谢谢你让我在每一个深夜,都可以因为你而不寂寞。
  如果可以,请你允许,允许我保留在深夜里思念你的习惯,
  直到太阳不再闪闪发亮为止。
  脑中的思绪既多又杂,敲打键盘打出的文字却简单而寥寥。
  虽然e-mail可以立刻送达,但这封e-mail恐怕跟手写信一样。
  如果是手写信贴邮票寄出后,对方可能要过几天才收到,
  而这封e-mail虽然一按键就马上送到她的信箱,
  但她过几天再开计算机读取,也同样是要过几天才能读到信。
  白天也常会突然想起她,然后就会出神。
  比方吃饭时会忘了咀嚼;
  喝咖啡时会忘了烫而一口喝下;
  走路时会突然冻结,然后被后面的人撞上;
  骑机车时经过路口会一直向前,忘了右转回家。
  她在台北的日子我常抬起头看看天空,寻找爱尔普兰星。
  只可惜很难发现飞机的踪影,我抬头看了三个多月,
  才抓到三颗爱尔普兰星。平均一个月抓一颗。
  如果是战时,那大概一个月就可抓完100颗,
  如果侥幸不被炸死的话。
  8月初一个炎热的日子,正打算睡午觉时,她打电话给我。
  “15分钟后,可以到我家巷口吗?”
  “没问题。”我说。
  当然没问题,我10分钟就到了。
  算了算,她到台北两个半月了,这次才第三次见她。
  把很少见面也当热身好了,因为以后她在美国,恐怕是难得一见了。
  我等了10分钟后她才下楼,抱着一盆绿色植物。
  照理说我应该对她抱着一盆植物感到好奇或惊讶,
  但我的视线完全集中在她身上,没看那盆植物第二眼。
  即使她抱着一颗炸弹,我大概也不在乎。
  “我们先找个地方再说。”她说。
  “噢。”
  我跟她并肩走着,心里很纳闷她要找什么地方。
  只走了五分钟,她在附近中学围墙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
  我也坐下,在她身旁,我们中间是那盆植物。
  “这叫舞草,也叫跳舞草、情人草等。日本人叫它舞萩。”她说,
  “我喜欢舞萩这名字。”
  “那就叫舞萩。”我说。
  这植物约40公分高,叶子是由三片长椭圆形的叶子组成的复叶。
  顶端有一些两侧对生的细长小叶,但比长椭圆形的叶子小得多。
  所有叶子的颜色都很青翠。
  “舞萩是世界上唯一会随音乐舞动的植物。”她说,“只要光照够、声音振动够强,舞萩就会跳舞。”
  “真的吗?”我开始好奇了,“你试过?”
  “我试过。”
  “你怎么试?”
  “唱歌。”她说,“但好像没怎么动。”
  “那我知道了。”我说。
  “你知道什么了?”
  “你声音较低沉,声音的温度也很低,难怪舞萩不想跳舞。”
  “最好是。”
  “不然你再试一次。”我说,“这次改用尖叫。”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你是唱哪首歌试的?”我问。
  “晏几道的《临江仙》。”
  “宋词太深奥了。”我笑了笑,“难怪舞萩听不懂。”“不然你来试。”
  “我?”
  “嗯。”她说,“而且也要唱晏几道的《临江仙》。”
  “好。”
  “你会唱?”她似乎很惊讶。
  “会。”
  “你真的会唱?”她更惊讶了。
  “你很讶异吗?”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光天化日之下,在公共场合唱歌其实是件尴尬的事。
  还好这里算僻静,现在四周也没什么人走动。
  我清了清喉咙,准备开口唱……
  “你真的会唱?”她又问。
  “会。”突然被打断,我差点岔了气。
  “那你唱吧。”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舞萩动了,顶端两片对生的侧小叶不停地摆动。
  也许应该说,舞萩开始跳舞了。
  它舞动时有如蝴蝶振翅,也像体操中婀娜多姿的优美动作。
  时而一片小叶向上,另一片向下,时而左右轻轻扭动,
  好像随着我的歌声婆娑起舞。
  尤其唱到“小苹”时,可能是我的错觉,我发现舞萩跳得更快。
  我突然想到,我不曾用专有名词叫过她。
  她叫林秋苹,熟一点的人或许叫她小苹,
  但别说小苹了,连秋苹、林秋苹等,我都不曾叫过。
  只有打电话时,基于礼貌,电话一接通便问:“请问林秋苹在吗?”
  除此之外,完全没有。
  正纳闷为什么我从未用专有名词叫她时,我发现她似乎很激动。
  “舞萩……”她有些哽咽,“真的会跳舞。”
  “你应该早就知道了,不是吗?”
  “可我是第一次看到。”
  她突然流眼泪,泪如泉涌,
  仿佛眼睛里有碎片,眼泪必须一直流一直流才能让碎片流出来。
  “怎么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我有点惊慌失措。
  “没事。”她右手朝我挥挥手,左手掏出面纸擦拭眼泪。
  我静静地看着她,想等她哭完,不再流泪为止。
  而她只是专心流眼泪,要让眼睛里的碎片流出来才会停。
  “在我们不知道的领域里,植物有自己的感官。”她终于止住泪。
  “嗯。”
  “或许我也像舞萩一样,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感官。这感官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那是第六感吗?”
  “或许是,或许不是。”她说,“我不清楚,而且也不重要。”
  “噢。”
  “你今天为什么带舞萩给我看?”我问。
  “没有为什么。”
  “那你刚刚为什么哭?”
  “我不想说。”
  “噢。”
  “总之,我决定了。”她说。
  “你决定了什么?”
  “我不想说。”
  “噢。”
  “你只会说‘噢’。”
  “我也决定了。”我说。
  “你决定了什么?”
  “以后我可以叫你小苹吗?”
  “你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
  “噢。”
  “你只会说‘噢’。”她瞪我一眼。
  “我明天上台北。”她说,“你后天有空吗?”
  “有空。”
  “后天晚上我九点半下课,你可以在补习班门口等我吗?”
  “好。”
  “不好。”她摇摇头。
  “啊?”
  “你还要搭车回来,太晚了。”
  “你可以留我过夜啊。”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反正隔天没事,我搭夜车回来就好。”我笑了笑。
  虽然很好奇她为什么抱着舞萩出现,
  更好奇当她看到舞萩舞动时,为什么突然泪流不止,
  但她既然不想说,我再问也是白搭。
  何况能到台北跟她见面,这让我非常兴奋。
  那种兴奋会盖过所有好奇心。
  我搭四点多的火车,到台北时还不到九点。
  补习班在火车站附近,走路过去应该不用10分钟。
  走出火车站,看到路边花店立了一张牌子:七夕鲜花大特价。
  我才知道今天是七夕。
  老板怂恿我买花,我心动了,甚至觉得不买花会对不起国家民族。
  花被包成一束束,但只有两种:三朵红玫瑰和五朵粉红玫瑰。
  本来想买三朵红玫瑰,但三朵红玫瑰150,五朵粉红玫瑰200,
  以单价而言,粉红玫瑰较便宜,
  所以我改买五朵粉红玫瑰。
  到了补习班,还不到9点20。
  在门口拿着花等人很怪,便走到三间房子外,双手拿花藏在背后,
  背部斜斜靠在柱子上呈现完美的15度角。
  眼睛注视着从补习班走出的人,静静等她出现。
  9点40,她走出补习班,在墙边停下脚步。
  我立刻走向她,双手还是把花藏在背后。
  “小姐,”我走近她右手边,“等人吗?”
  “不是。”她回答,“我等猴子。”
  我愣了愣,来不及回话。
  “我等猴子来抓住我。”她说。
  我完全愣住,不知道怎么回应。
  “你的手在干吗?”她问。
  “噢。”我回过神,双手把花递向她,“情人节快乐。”
  她先是一愣,然后伸手接过花束。
  “买花实在没必要。”她面无表情,语气还是低温。
  我觉得很沮丧,刚刚应该买三朵红玫瑰才对。
  以总价而言,红玫瑰较便宜,损失较少。
  我们一起等公交车,再一起坐公交车。
  经过六站左右,最后一起下车。
  “累不累?”下车后,她问。
  “坐公交车不会累。”
  “我问的是火车。”
  “我坐火车时都在睡觉,所以不知道火车累不累。”
  “神经病。”但她笑了。
  我们并肩走着,天空好像飘了一些雨丝,
  但雨太小了,几乎没人打伞。
  “你吃晚餐了吗?”她问。
  “在火车上有吃便当。”
  “哦。”她说,“本想如果你还没吃,可以一起吃点东西。”
  “啊?”我大吃一惊,“竟然可以一起吃饭?”
  “你很讶异吗?”
  “那你当我没吃吧。”我说。
  “神经病。吃了就是吃了。”她说。
  我很扼腕,早知道就不在火车上吃便当了。
  但我真的很讶异,为什么她已经可以跟我一起吃饭了?
  我们接下来都没开口,只是并肩走着。
  雨丝还在飘着,这样也好,让原本盛夏的夜晚不再酷热。
  走到一盏水银灯照射下的巷口,她停下脚步。
  “我就住这巷子里。”她说。
  “下了公交车后还要走二十几分钟耶。”我看了看表,“你每天这样走不会累吗?”
  “我刚刚提早两站下车。”她说,“平时只要走三分钟。”
  “为什么提早下车?”
  “想陪你多走走。”
  我看了看她,水银灯映照着她,她整个人变得很明亮。
  “剩下的路,我一个人走吧。”她说。
  “为什么?”
  “我怕讲出不该讲、不会讲也不想讲却忍不住讲出口的事。”
  “你补英文补过头了。”我笑了笑,“讲中文好吗?”
  “总之,我自己走。”
  “是什么事?”我问。
  “刚说了,不该讲、不能讲,也不想讲。”
  “透露一点就好。”
  “再过两个礼拜课程就结束了,到时候我会回去。”她犹豫一下,“或许回去后,再看看吧。”
  “你的再看看,通常看不到任何东西。”我说。
  她看着我,欲言又止。
  “总之,那件事跟我的决定有关。”她说。
  “什么决定?”
  “这决定跟你无关。”
  “噢。”
  “你只会说‘噢’。”
  “那是因为你只会不说。”我说。
  “你回嘴了。”
  “是啊。”我笑了起来,“胆子突然变大了。”
  她也笑了起来,很灿烂的笑容。
  “很晚了,你赶快坐车回去。”她说。
  “可是……”
  “不要担心我的决定,那决定不是坏事。”
  “到底是什么决定?”
  “你只要记得,那决定跟你无关,你不要有压力。”
  “压力?”
  “我走了。”
  她说完后,转身低头默默往前走,没有回头。
  虽然有股冲动想追上去,但我一直待在原地,注视着她的背影,
  直到她的背影越来越暗、越来越淡,最终消失不见。
  我始终不知道她的决定是什么,
  但我相信她所说的,那决定不是坏事。
  小苹,你有你的决定,我也有我的决定。
  我决定要尽一切力量,克服10000公里的离别。
  那是今年七夕这晚,她所说的倒数第二句话。
  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大约在凌晨一点:“该走了。”
  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嗯。”
  我们各自开车回家。
  开车时,整个脑子都是并肩坐在海堤上一起看星星的定格画面。
  脑海里也回荡着她的声音,很清晰,像她在耳边说话。
  回到家,准备躺下睡觉时,手机传来响声,是line。
  “晚安。16周年快乐。”
  是一个叫smalldragongirl的人,传给yangguo。
  “虽然风雨的路还很长,但我的心满满的,因为你结结实实地住在我心里。或许我们始终无法在一起,但不管路有多长、风雨多大,都只是将来我们一起看夕阳时谈笑的话题而已。而且只有风雨过后,天空才会出现美丽的彩虹。”我说,“小苹,风雨的路会停,然后我们一起看雨后的彩虹。”
  夏天才刚到,我们便相隔300公里。
  五月底毕业考考完,没等六月初的毕业典礼结束,她就上台北了。
  而我,因为考上本校的研究所,便开始放暑假等九月中旬开学。
  她告诉我,认识我之前就打算出国念书,平时也积极准备考托福。
  上台北是去补托福,三个月加强班的那种。
  她借住亲戚家,于是又给了我第三组数字,是亲戚家的电话号码。
  在亲戚家不方便深夜讲电话,也不能讲太久,我也不好意思常打。
  她偶尔会在两座城市之间移动,而且移动的时间未必是假日。
  如果回台南,也未必回家,可能待在住宿的地方。
  每当我很想找她说话时,只能循环拨打三组数字——
  家里的、住宿地方的、亲戚家的,但通常找不到她。
  她已经很少使用msn,所以在msn留讯息给她的意义也不大了。
  往往她看到讯息时,都已经过了好几天。
  因此我买了部手机,让她可以随时找到我。
  我很希望她也买手机,但她觉得没必要。
  “用不了多久。”她说。
  她在台北补托福期间,如果我们有通电话,通常是她打我手机,
  但她却很少打。
  而且手机电话费太贵,根本不敢讲太久。
  我曾要她拨通我手机后,马上挂断,我再打那三组号码其中之一。
  “不用了。”她说,“我们得为不久的将来的离别,先做热身。”
  这个说法也有道理,不然如果习惯通电话,将来她到美国后怎么办?
  趁现在慢慢习惯很久讲一次电话,以后相隔万里才不会太难受。
  好,就把这300公里的离别当热身,准备应付10000公里的离别。
  然而思念无法先做热身准备。
  你可以试着养成很少讲电话的习惯,以应付将来很难讲电话的状况,
  但无法养成不思念的习惯去适应将来的离别。
  相反,越是比以前更少互通音信,越是想念。
  尤其在深夜,思念的浪潮排山倒海而来,只能被吞噬。
  在第一次因为思念她而失眠的深夜,我下床写了封e-mail给她。
  曾经跟你说过,我特别喜欢在深夜想念你。
  但从没想过,会因为想念你而失眠。
  思念是需要排遣的,也需要找个出口,
  或许在深夜写信是个好方法。
  有些东西是假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帅。
  有些东西可能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是浑蛋。
  有些东西应该是真的,比方吴宗宪说他很花心。
  但总有些东西是真的,而且是如同太阳般闪闪发亮的真,
  比方现在坐在计算机前写信的我,正毫无保留地想着你。
  谢谢你让我在每一个深夜,都可以因为你而不寂寞。
  如果可以,请你允许,允许我保留在深夜里思念你的习惯,
  直到太阳不再闪闪发亮为止。
  脑中的思绪既多又杂,敲打键盘打出的文字却简单而寥寥。
  虽然e-mail可以立刻送达,但这封e-mail恐怕跟手写信一样。
  如果是手写信贴邮票寄出后,对方可能要过几天才收到,
  而这封e-mail虽然一按键就马上送到她的信箱,
  但她过几天再开计算机读取,也同样是要过几天才能读到信。
  白天也常会突然想起她,然后就会出神。
  比方吃饭时会忘了咀嚼;
  喝咖啡时会忘了烫而一口喝下;
  走路时会突然冻结,然后被后面的人撞上;
  骑机车时经过路口会一直向前,忘了右转回家。
  她在台北的日子我常抬起头看看天空,寻找爱尔普兰星。
  只可惜很难发现飞机的踪影,我抬头看了三个多月,
  才抓到三颗爱尔普兰星。平均一个月抓一颗。
  如果是战时,那大概一个月就可抓完100颗,
  如果侥幸不被炸死的话。
  8月初一个炎热的日子,正打算睡午觉时,她打电话给我。
  “15分钟后,可以到我家巷口吗?”
  “没问题。”我说。
  当然没问题,我10分钟就到了。
  算了算,她到台北两个半月了,这次才第三次见她。
  把很少见面也当热身好了,因为以后她在美国,恐怕是难得一见了。
  我等了10分钟后她才下楼,抱着一盆绿色植物。
  照理说我应该对她抱着一盆植物感到好奇或惊讶,
  但我的视线完全集中在她身上,没看那盆植物第二眼。
  即使她抱着一颗炸弹,我大概也不在乎。
  “我们先找个地方再说。”她说。
  “噢。”
  我跟她并肩走着,心里很纳闷她要找什么地方。
  只走了五分钟,她在附近中学围墙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
  我也坐下,在她身旁,我们中间是那盆植物。
  “这叫舞草,也叫跳舞草、情人草等。日本人叫它舞萩。”她说,
  “我喜欢舞萩这名字。”
  “那就叫舞萩。”我说。
  这植物约40公分高,叶子是由三片长椭圆形的叶子组成的复叶。
  顶端有一些两侧对生的细长小叶,但比长椭圆形的叶子小得多。
  所有叶子的颜色都很青翠。
  “舞萩是世界上唯一会随音乐舞动的植物。”她说,“只要光照够、声音振动够强,舞萩就会跳舞。”
  “真的吗?”我开始好奇了,“你试过?”
  “我试过。”
  “你怎么试?”
  “唱歌。”她说,“但好像没怎么动。”
  “那我知道了。”我说。
  “你知道什么了?”
  “你声音较低沉,声音的温度也很低,难怪舞萩不想跳舞。”
  “最好是。”
  “不然你再试一次。”我说,“这次改用尖叫。”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你是唱哪首歌试的?”我问。
  “晏几道的《临江仙》。”
  “宋词太深奥了。”我笑了笑,“难怪舞萩听不懂。”“不然你来试。”
  “我?”
  “嗯。”她说,“而且也要唱晏几道的《临江仙》。”
  “好。”
  “你会唱?”她似乎很惊讶。
  “会。”
  “你真的会唱?”她更惊讶了。
  “你很讶异吗?”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光天化日之下,在公共场合唱歌其实是件尴尬的事。
  还好这里算僻静,现在四周也没什么人走动。
  我清了清喉咙,准备开口唱……
  “你真的会唱?”她又问。
  “会。”突然被打断,我差点岔了气。
  “那你唱吧。”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舞萩动了,顶端两片对生的侧小叶不停地摆动。
  也许应该说,舞萩开始跳舞了。
  它舞动时有如蝴蝶振翅,也像体操中婀娜多姿的优美动作。
  时而一片小叶向上,另一片向下,时而左右轻轻扭动,
  好像随着我的歌声婆娑起舞。
  尤其唱到“小苹”时,可能是我的错觉,我发现舞萩跳得更快。
  我突然想到,我不曾用专有名词叫过她。
  她叫林秋苹,熟一点的人或许叫她小苹,
  但别说小苹了,连秋苹、林秋苹等,我都不曾叫过。
  只有打电话时,基于礼貌,电话一接通便问:“请问林秋苹在吗?”
  除此之外,完全没有。
  正纳闷为什么我从未用专有名词叫她时,我发现她似乎很激动。
  “舞萩……”她有些哽咽,“真的会跳舞。”
  “你应该早就知道了,不是吗?”
  “可我是第一次看到。”
  她突然流眼泪,泪如泉涌,
  仿佛眼睛里有碎片,眼泪必须一直流一直流才能让碎片流出来。
  “怎么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我有点惊慌失措。
  “没事。”她右手朝我挥挥手,左手掏出面纸擦拭眼泪。
  我静静地看着她,想等她哭完,不再流泪为止。
  而她只是专心流眼泪,要让眼睛里的碎片流出来才会停。
  “在我们不知道的领域里,植物有自己的感官。”她终于止住泪。
  “嗯。”
  “或许我也像舞萩一样,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感官。这感官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那是第六感吗?”
  “或许是,或许不是。”她说,“我不清楚,而且也不重要。”
  “噢。”
  “你今天为什么带舞萩给我看?”我问。
  “没有为什么。”
  “那你刚刚为什么哭?”
  “我不想说。”
  “噢。”
  “总之,我决定了。”她说。
  “你决定了什么?”
  “我不想说。”
  “噢。”
  “你只会说‘噢’。”
  “我也决定了。”我说。
  “你决定了什么?”
  “以后我可以叫你小苹吗?”
  “你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
  “噢。”
  “你只会说‘噢’。”她瞪我一眼。
  “我明天上台北。”她说,“你后天有空吗?”
  “有空。”
  “后天晚上我九点半下课,你可以在补习班门口等我吗?”
  “好。”
  “不好。”她摇摇头。
  “啊?”
  “你还要搭车回来,太晚了。”
  “你可以留我过夜啊。”
  “神经病。”她瞪我一眼。
  “反正隔天没事,我搭夜车回来就好。”我笑了笑。
  虽然很好奇她为什么抱着舞萩出现,
  更好奇当她看到舞萩舞动时,为什么突然泪流不止,
  但她既然不想说,我再问也是白搭。
  何况能到台北跟她见面,这让我非常兴奋。
  那种兴奋会盖过所有好奇心。
  我搭四点多的火车,到台北时还不到九点。
  补习班在火车站附近,走路过去应该不用10分钟。
  走出火车站,看到路边花店立了一张牌子:七夕鲜花大特价。
  我才知道今天是七夕。
  老板怂恿我买花,我心动了,甚至觉得不买花会对不起国家民族。
  花被包成一束束,但只有两种:三朵红玫瑰和五朵粉红玫瑰。
  本来想买三朵红玫瑰,但三朵红玫瑰150,五朵粉红玫瑰200,
  以单价而言,粉红玫瑰较便宜,
  所以我改买五朵粉红玫瑰。
  到了补习班,还不到9点20。
  在门口拿着花等人很怪,便走到三间房子外,双手拿花藏在背后,
  背部斜斜靠在柱子上呈现完美的15度角。
  眼睛注视着从补习班走出的人,静静等她出现。
  9点40,她走出补习班,在墙边停下脚步。
  我立刻走向她,双手还是把花藏在背后。
  “小姐,”我走近她右手边,“等人吗?”
  “不是。”她回答,“我等猴子。”
  我愣了愣,来不及回话。
  “我等猴子来抓住我。”她说。
  我完全愣住,不知道怎么回应。
  “你的手在干吗?”她问。
  “噢。”我回过神,双手把花递向她,“情人节快乐。”
  她先是一愣,然后伸手接过花束。
  “买花实在没必要。”她面无表情,语气还是低温。
  我觉得很沮丧,刚刚应该买三朵红玫瑰才对。
  以总价而言,红玫瑰较便宜,损失较少。
  我们一起等公交车,再一起坐公交车。
  经过六站左右,最后一起下车。
  “累不累?”下车后,她问。
  “坐公交车不会累。”
  “我问的是火车。”
  “我坐火车时都在睡觉,所以不知道火车累不累。”
  “神经病。”但她笑了。
  我们并肩走着,天空好像飘了一些雨丝,
  但雨太小了,几乎没人打伞。
  “你吃晚餐了吗?”她问。
  “在火车上有吃便当。”
  “哦。”她说,“本想如果你还没吃,可以一起吃点东西。”
  “啊?”我大吃一惊,“竟然可以一起吃饭?”
  “你很讶异吗?”
  “那你当我没吃吧。”我说。
  “神经病。吃了就是吃了。”她说。
  我很扼腕,早知道就不在火车上吃便当了。
  但我真的很讶异,为什么她已经可以跟我一起吃饭了?
  我们接下来都没开口,只是并肩走着。
  雨丝还在飘着,这样也好,让原本盛夏的夜晚不再酷热。
  走到一盏水银灯照射下的巷口,她停下脚步。
  “我就住这巷子里。”她说。
  “下了公交车后还要走二十几分钟耶。”我看了看表,“你每天这样走不会累吗?”
  “我刚刚提早两站下车。”她说,“平时只要走三分钟。”
  “为什么提早下车?”
  “想陪你多走走。”
  我看了看她,水银灯映照着她,她整个人变得很明亮。
  “剩下的路,我一个人走吧。”她说。
  “为什么?”
  “我怕讲出不该讲、不会讲也不想讲却忍不住讲出口的事。”
  “你补英文补过头了。”我笑了笑,“讲中文好吗?”
  “总之,我自己走。”
  “是什么事?”我问。
  “刚说了,不该讲、不能讲,也不想讲。”
  “透露一点就好。”
  “再过两个礼拜课程就结束了,到时候我会回去。”她犹豫一下,“或许回去后,再看看吧。”
  “你的再看看,通常看不到任何东西。”我说。
  她看着我,欲言又止。
  “总之,那件事跟我的决定有关。”她说。
  “什么决定?”
  “这决定跟你无关。”
  “噢。”
  “你只会说‘噢’。”
  “那是因为你只会不说。”我说。
  “你回嘴了。”
  “是啊。”我笑了起来,“胆子突然变大了。”
  她也笑了起来,很灿烂的笑容。
  “很晚了,你赶快坐车回去。”她说。
  “可是……”
  “不要担心我的决定,那决定不是坏事。”
  “到底是什么决定?”
  “你只要记得,那决定跟你无关,你不要有压力。”
  “压力?”
  “我走了。”
  她说完后,转身低头默默往前走,没有回头。
  虽然有股冲动想追上去,但我一直待在原地,注视着她的背影,
  直到她的背影越来越暗、越来越淡,最终消失不见。
  我始终不知道她的决定是什么,
  但我相信她所说的,那决定不是坏事。
  小苹,你有你的决定,我也有我的决定。
  我决定要尽一切力量,克服10000公里的离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