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延边杀手的“钱”途末路

  第220章 延边杀手的“钱”途末路
  化好那身颇具荒诞感的“延边”妆容后,姜在勋便安静地在一旁候场。
  很快。
  他从副导演那里了解到自己这个所谓的客串镜头,更像是出现在电影结局高潮之后的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彩蛋。
  剧情的最终章。
  黄政民饰演的朴成裴市长终究没能逃过“反派死于话多”的经典宿命。
  “嘭!”
  一声震耳欲聋的枪响撕裂了空气。
  朴市长唾沫星子飞溅的话语戛然而止。
  子弹精准地贯穿了他的眉心。
  脸上的表情凝固在极致的错愕和不甘。
  身体晃了晃,沉重地向后栽倒。
  那双曾经野心勃勃、充满算计的眼睛,终究无法瞑目地大睁着,空洞地倒映着天板。
  死了。
  这位搅动风云、让无数人甘为犬马或下地狱的朴市长。
  最终以一种最暴烈、也最突然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被主角郑雨盛饰演的刑警韩度京,在濒死反击中一枪爆头。
  一片死寂。
  唯有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
  郑雨盛饰演的韩度京身上的鲜血早已染透了大片衣裤。
  他痛得脸孔扭曲,强撑着最后的力气,靠着身后布满弹孔和血迹的墙面,无比艰难地想要站起来。
  成功了。
  韩度京看着眼前朴市长的尸体,眼中是复杂到极点的情绪:
  有复仇成功的快意,有解脱般的茫然,有对这场无休止争斗的疲惫,甚至还有一丝对朴成裴扭曲人生的悲哀。
  他觉得自己终于从这无尽的地狱中挣脱了出来。
  甚至看到了“曙光”——
  一个活下来并且除掉了最大毒瘤的他,似乎有机会……向上爬?
  就在这时!
  变故陡生!
  一道穿着极不合身衬衫的身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侧后方阴影扑了上来!
  “噗!噗噗噗噗——!”
  郑雨盛在这一瞬间贡献了极其惊艳的反应:
  眼睛猛地瞪圆,瞳孔在剧痛和不可置信中急剧收缩!
  那里面有猝不及防的震惊;有对这卑劣偷袭的暴怒;有仿佛在质问老天“为什么?!”的强烈不甘。
  层次分明。
  情感转换极其流畅自然。
  最后。
  所有情绪汇集成绝望。
  他张着嘴,却因为肺部被刺穿而无法发出完整的声音,只能发出“嗬……嗬……”的漏气声。
  韩度京试图扭头去看偷袭者。
  但身体的力气和生机正随着喷涌的鲜血被迅速抽干。
  终是撑不住,沿着冰冷的墙壁缓缓下滑,最终瘫软在地上,眼睛也失去了最后的神采。
  死了。
  这位挣扎求存、在各方势力中艰难周旋、甚至在最后关头完成反杀的“主角”。
  最终没有死在阴谋诡计之下,没有被法律审判,而是极其窝囊地死在了一个不知名的小瘪三手里。
  荒诞!
  黑色幽默!
  宿命感拉满!
  不得不说。
  郑雨盛在这部《阿修罗》里,绝对贡献了他职业生涯中堪称巅峰的表演。
  以往或许会被诟病的某些演技模式化缺陷,在此片中几乎被磨平。
  尤其是在黄政民那强大到令人窒息的气场压迫和带动下,以及金成洙导演对黑色暴戾美学的极致追求中,郑雨盛被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表演潜能。
  男主死后。
  镜头开始调度。
  一个缓慢拉开的大全景——尸横遍野,墙上、地上溅满了各种喷溅状的血迹,如同一个血腥的屠宰场,渲染出极致的惨烈和悲凉。
  然后。
  镜头推近。
  给到姜在勋一个越肩视角。
  他饰演的延边杀手面无表情地踏过血泊,走到死不瞑目的朴市长身前。
  蹲下身。
  看着这位前一刻还不可一世的雇主,脸上露出一种极其复杂的愁绪。
  他伸手拂过黄政民的眼皮,让其合上眼睛,然后用带着延边口音自顾自地嘀咕了一句:
  “……雇主死了,那………尾款上哪儿要切啊?”
  这句台词是姜在勋即兴加的。
  他当时完全沉浸在角色那种“白干活了”的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烦恼里,脱口而出。
  没想到。
  监视器后的金成洙导演眼睛却猛地一亮!
  这句看似无厘头的嘀咕,却意外地完美契合金成洙导演想要在这部黑暗到底的电影结局里,注入的那一丝荒诞、讽刺和虚无感。
  它瞬间解构了之前所有惨烈搏杀的意义——
  无论你们争得你死我活,权力、正义、仇恨……在更底层的生存和金钱问题面前,都可能变得虚无可笑。
  这比任何刻意拔高的主题都要来得有力且意味深长。
  金成洙导演盯着监视器里的回放,反复看了两遍姜在勋那一段即兴表演和台词,终于拿起对讲机:
  “过!”
  “不愧是名师出高徒啊!”
  姜在勋正弯腰伸手,准备扶还躺在地上“装死”的黄政民起来。
  听到导演的夸奖。
  他手上用力将老师拉起来的同时,嘴里的话却说得滴水不漏:
  “导演您过奖了。主要是老师这‘死’得太有感染力了。再加上郑雨盛前辈前面那场戏演得那么炸,情绪层层递进跟过山车似的,把我这后辈的戏瘾也给勾出来了,就……忍不住瞎琢磨了一下。”
  果然。
  一番话听得旁边的黄政民和刚走过来的郑雨盛都露出了受用的笑容。
  电影的主要剧情算是拍完了。
  但还需要补拍几个用于闪回的零碎镜头,因此黄政民暂时还不能算彻底杀青。
  他一边任由化妆师上前小心翼翼地擦拭他额头那个逼真的“弹孔”和“血迹”,一边享受着徒弟力度恰到好处的捶肩,舒服地眯起眼:
  “臭小子,手法见长啊,在希腊剧组没少给人献殷勤吧?”
  “哪儿能啊。”
  姜在勋手下没停,笑嘻嘻地回:“我这手艺可是独家秘方,专供您老人家的。别人想体验?得加钱!”
  两人插科打诨了几句。
  姜在勋看准时机,状似随意地将话题引向了更深处:
  “老师,说起来……您跟师娘当年决定自己出来单干成立sem的时候……应该挺难的吧?”
  “难?何止是难。”
  黄政民轻轻哼了一声,像是自嘲,又像是怀念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
  “你小子现在看到的都是风光,没见着当年你老师我当年连剧组门都进不去的窘迫。”
  “……”
  黄政民的成名之路自然不是一片坦途。
  早年刚毕业时。
  他揣着梦想和一身演技,面试了无数剧组,却屡屡被以“颜值不过关”、“形象不够主流”这样直白又伤人的理由拒之门外。
  年轻的黄政民没有沉沦。
  而是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颇为“迂回”,事后却被证明是极其明智的决定:进话剧社。
  那里舞台虽小,却是淬炼演技、远离浮躁的净土。
  他一边在舞台上疯狂打磨自己,一边韬光养晦,静待属于他的时机。
  也就是在话剧社那段清苦却充实的日子里。
  黄政民遇到了他后来的发妻,也是他事业上最重要的合伙人——金美惠。
  两人的爱情没有什么没有偶像剧里动人心魄的邂逅。
  没有海誓山盟的惊天动地。
  有的只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涓涓细流般的平淡日常。
  两个怀揣着对舞台热爱的年轻人,在排练场的汗水与欢笑中,在后台拥挤空间里的盒饭分享中,在一次次简单交谈的默契里,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
  金美惠更偏向那种传统观念里的女性。
  认定黄政民后,便逐渐淡出了自己也有天赋的话剧舞台。
  觉得男人要搞事业,家里总得有个人牺牲,把后方照顾好。
  金美惠的“退后”并非放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支持和托举。
  就这样。
  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妻子的默默支持下,转机在2001年悄然来临。
  在金美惠无数次鼓励甚至“央求”他再去尝试下,黄政民接下了那部后来成为他人生转折点的电影——《公路电影》。
  他在这部电影里奉献出了颠覆性的表演。
  为了贴近角色。
  黄政民与真正的流浪汉同吃同住,观察、模仿、沉浸,将自身完全打碎,融入了那个边缘人物的灵魂深处。
  影片中他所诠释的与另一位男主角之间那种超越世俗、违背伦理却又充满绝望挣扎的复杂情感,震撼了当时的影坛。
  凭借这部电影。
  黄政民一举拿下了次年青龙、大钟、釜山电影节的最佳新人男演员奖。
  自此。
  他才真正开始在忠武路崭露头角,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追忆往昔。
  黄政民脸上浮现出复杂的感慨:
  “其实后来你师娘下定决心要成立我的个人工作室,去学习艺人管理、财税法务那些枯燥的东西,都是被逼出来的。”
  当时黄政民的经纪团队缺乏系统化的资源推广意识,沟通效率也低。
  凭借《你是我的命运》拿到青龙影帝的光环后,并没有立刻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剧本和顶级资源。
  相反。
  随着上升期的到来,如何在市场中精准定位、如何高效对接复杂项目、如何处理舆论和商业合作等等问题变得空前重要。
  关键时刻。
  金美惠站了出来。
  “正是因为有你师娘在后面帮我处理了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后顾之忧,帮我筛选剧本、谈判合约、打理财务、维系人脉……我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到每一个角色里,一部接一部地拍,最终……才有了今天这点成绩。”
  “所以……”
  姜在勋仔细咀嚼着老师话里透出的辛酸与智慧:
  “只有当演员真正开始亲手管理自己的命运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被外部力量裹挟着走,才能真正有底气、有空间成为角色的主人?”
  这句话像是点睛之笔,道出了黄政民半生跌宕的核心。
  “没错!”
  黄政民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对徒弟能如此精准地抓住重点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已经超出了单纯演技的范畴。
  是在思考一个演员的“生存法则”和“自主权”。
  然而。
  这份欣慰只维持了不到两秒。
  甚至脸上的笑容还没完全展开就凝固了——
  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小子……话里有话啊!
  黄政民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
  他跟自家公司sem签的经纪合约满打满算还剩四个月到期。
  按照师徒间的情分,这种续约问题通常是在更私密、更随意的场合谈的——比如春节期间姜在勋拎着礼物登门拜年,大家酒足饭饱之余,顺着家常话题就自然而然聊开了。
  可他现在……
  在这个片场化妆间里,跟自己探讨“演员掌握命运”?
  这指向性……
  这么看来这小子是想单飞?
  念头电转间。
  黄政民脸上重新堆起了温和的笑容,礼貌地朝旁边还在小心调整他脸上血迹的化妆师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老师 nim,辛苦您稍微歇一下喝口水?”
  化妆师是圈内人,极有眼色,立刻放下手中的粉刷和海绵:
  “内内,您二位慢慢聊,我正好出去透口气。”
  说完便轻手轻脚地起身离开,还非常体贴地带上了化妆间的门。
  “这里没外人了。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吧。”
  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普通的师徒和老板艺人,更像是家人,不需要像在名利场上那般说话留三分、互相试探。
  姜在勋知道这个话题的敏感性。
  但事已至此。
  必须全盘托出自己的困境和选择。
  他相信以黄政民的阅历和人脉,对徒弟混乱的私生活状态虽不鼓励但至少清楚大概。
  黄政民自然是或多或少清楚他身边这些桃债。
  只是没想到。
  这些看似麻烦的情感纠葛,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促使姜在勋思考未来、想要变得更有担当的“催化剂”。
  “所以……”
  黄政民微微挑眉,语气听不出喜怒:
  “你想自立门户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女人?”
  “是的,老师。”
  姜在勋回答得没有丝毫犹豫。
  既然他选择了“都要”这条看似不归的路,那么尽己所能地保护好她们,为她们遮蔽风雨是他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
  姜在勋继续详细解释自己的构想:
  他并非要完全脱离sem,而是希望在sem公司旗下成立一个独立的个人工作室,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的运作空间。
  同时。
  他愿意让出新工作室30%的股份给师父师娘,以感谢他们多年的栽培、再造之恩,并将这视为一种长期的“孝敬”。
  黄政民听完沉吟片刻。
  这事关重大,涉及到公司架构、利益分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非他一人能立刻拍板。
  “这事……等过两天,你来家里,跟你师娘坐下来边吃边聊吧。”
  事关到具体的经济问题和合约细节,黄政民一贯是交由精明的妻子金美惠来处理。
  毕竟这个家乃至sem公司,都是金美惠既主内又主外,一手打理得井井有条,他都习惯了当甩手掌柜。
  “好的,老师。”
  姜在勋恭敬地应道。
  他心里明白。
  老师没有当场反对或否定,甚至没有提出过多的质问,反而指示他去找掌握经济大权的师娘商量——这本身就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理解乃至原则性同意!
  剩下的。
  就是如何说服那位精明强干、深谙商业运作之道的师母大人了。
  至于如何有效提高师娘金美惠的同意率,将这个初步意向转化为白纸黑字的合约……
  姜在勋脑海里几乎瞬间就浮现出了一个绝佳的“秘密武器”——李圣经。
  在金美惠眼中。
  李圣经模样周正又不失体贴,更重要的是——
  踏实、不浮躁,带着一股子过日子的实在劲儿。
  这种特质深得师娘这种传统女性的欢心。
  相比之下。
  自家那个桃债满天飞的徒弟姜在勋,在金美惠心里的靠谱程度恐怕得排到李圣经后面去。
  师娘看李圣经顺眼,连带着对姜在勋胡闹的容忍度和对他“想要安定下来、负起责任”的鬼话信任度,或许都能提高几个百分点。
  这时。
  副导演在对讲机里通知准备开拍下一个闪回镜头。
  黄政民顺手拿起旁边的剧本卷成筒,“咚”地一下不轻不重敲在姜在勋的脑门上:
  “赶紧滚蛋,别在这儿耽误我拍戏。”
  “老师您慢忙!”
  姜在勋一边揉着根本不疼的额头,一边笑嘻嘻地躬身退出化妆间。
  临走前还朝门外等候的化妆师挥手致意:
  “辛苦您了老师 nim!”
  门再次关上。
  黄政民收敛笑容,看着镜子里那个气势逼人的朴市长形象,眼神深邃。
  对于徒弟的未来。
  他内心其实也充满期待。
  或许,这小子真能闯出一片不同于自己的天地?
  至于那堆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债……
  唉。
  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ps:今天有点累,字数少更点,明天补。
  (本章完)
  觉得男人要搞事业,家里总得有个人牺牲,把后方照顾好。
  金美惠的“退后”并非放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支持和托举。
  就这样。
  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妻子的默默支持下,转机在2001年悄然来临。
  在金美惠无数次鼓励甚至“央求”他再去尝试下,黄政民接下了那部后来成为他人生转折点的电影——《公路电影》。
  他在这部电影里奉献出了颠覆性的表演。
  为了贴近角色。
  黄政民与真正的流浪汉同吃同住,观察、模仿、沉浸,将自身完全打碎,融入了那个边缘人物的灵魂深处。
  影片中他所诠释的与另一位男主角之间那种超越世俗、违背伦理却又充满绝望挣扎的复杂情感,震撼了当时的影坛。
  凭借这部电影。
  黄政民一举拿下了次年青龙、大钟、釜山电影节的最佳新人男演员奖。
  自此。
  他才真正开始在忠武路崭露头角,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追忆往昔。
  黄政民脸上浮现出复杂的感慨:
  “其实后来你师娘下定决心要成立我的个人工作室,去学习艺人管理、财税法务那些枯燥的东西,都是被逼出来的。”
  当时黄政民的经纪团队缺乏系统化的资源推广意识,沟通效率也低。
  凭借《你是我的命运》拿到青龙影帝的光环后,并没有立刻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剧本和顶级资源。
  相反。
  随着上升期的到来,如何在市场中精准定位、如何高效对接复杂项目、如何处理舆论和商业合作等等问题变得空前重要。
  关键时刻。
  金美惠站了出来。
  “正是因为有你师娘在后面帮我处理了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后顾之忧,帮我筛选剧本、谈判合约、打理财务、维系人脉……我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到每一个角色里,一部接一部地拍,最终……才有了今天这点成绩。”
  “所以……”
  姜在勋仔细咀嚼着老师话里透出的辛酸与智慧:
  “只有当演员真正开始亲手管理自己的命运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被外部力量裹挟着走,才能真正有底气、有空间成为角色的主人?”
  这句话像是点睛之笔,道出了黄政民半生跌宕的核心。
  “没错!”
  黄政民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对徒弟能如此精准地抓住重点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已经超出了单纯演技的范畴。
  是在思考一个演员的“生存法则”和“自主权”。
  然而。
  这份欣慰只维持了不到两秒。
  甚至脸上的笑容还没完全展开就凝固了——
  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小子……话里有话啊!
  黄政民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
  他跟自家公司sem签的经纪合约满打满算还剩四个月到期。
  按照师徒间的情分,这种续约问题通常是在更私密、更随意的场合谈的——比如春节期间姜在勋拎着礼物登门拜年,大家酒足饭饱之余,顺着家常话题就自然而然聊开了。
  可他现在……
  在这个片场化妆间里,跟自己探讨“演员掌握命运”?
  这指向性……
  这么看来这小子是想单飞?
  念头电转间。
  黄政民脸上重新堆起了温和的笑容,礼貌地朝旁边还在小心调整他脸上血迹的化妆师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老师 nim,辛苦您稍微歇一下喝口水?”
  化妆师是圈内人,极有眼色,立刻放下手中的粉刷和海绵:
  “内内,您二位慢慢聊,我正好出去透口气。”
  说完便轻手轻脚地起身离开,还非常体贴地带上了化妆间的门。
  “这里没外人了。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吧。”
  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普通的师徒和老板艺人,更像是家人,不需要像在名利场上那般说话留三分、互相试探。
  姜在勋知道这个话题的敏感性。
  但事已至此。
  必须全盘托出自己的困境和选择。
  他相信以黄政民的阅历和人脉,对徒弟混乱的私生活状态虽不鼓励但至少清楚大概。
  黄政民自然是或多或少清楚他身边这些桃债。
  只是没想到。
  这些看似麻烦的情感纠葛,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促使姜在勋思考未来、想要变得更有担当的“催化剂”。
  “所以……”
  黄政民微微挑眉,语气听不出喜怒:
  “你想自立门户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女人?”
  “是的,老师。”
  姜在勋回答得没有丝毫犹豫。
  既然他选择了“都要”这条看似不归的路,那么尽己所能地保护好她们,为她们遮蔽风雨是他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
  姜在勋继续详细解释自己的构想:
  他并非要完全脱离sem,而是希望在sem公司旗下成立一个独立的个人工作室,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的运作空间。
  同时。
  他愿意让出新工作室30%的股份给师父师娘,以感谢他们多年的栽培、再造之恩,并将这视为一种长期的“孝敬”。
  黄政民听完沉吟片刻。
  这事关重大,涉及到公司架构、利益分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非他一人能立刻拍板。
  “这事……等过两天,你来家里,跟你师娘坐下来边吃边聊吧。”
  事关到具体的经济问题和合约细节,黄政民一贯是交由精明的妻子金美惠来处理。
  毕竟这个家乃至sem公司,都是金美惠既主内又主外,一手打理得井井有条,他都习惯了当甩手掌柜。
  “好的,老师。”
  姜在勋恭敬地应道。
  他心里明白。
  老师没有当场反对或否定,甚至没有提出过多的质问,反而指示他去找掌握经济大权的师娘商量——这本身就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理解乃至原则性同意!
  剩下的。
  就是如何说服那位精明强干、深谙商业运作之道的师母大人了。
  至于如何有效提高师娘金美惠的同意率,将这个初步意向转化为白纸黑字的合约……
  姜在勋脑海里几乎瞬间就浮现出了一个绝佳的“秘密武器”——李圣经。
  在金美惠眼中。
  李圣经模样周正又不失体贴,更重要的是——
  踏实、不浮躁,带着一股子过日子的实在劲儿。
  这种特质深得师娘这种传统女性的欢心。
  相比之下。
  自家那个桃债满天飞的徒弟姜在勋,在金美惠心里的靠谱程度恐怕得排到李圣经后面去。
  师娘看李圣经顺眼,连带着对姜在勋胡闹的容忍度和对他“想要安定下来、负起责任”的鬼话信任度,或许都能提高几个百分点。
  这时。
  副导演在对讲机里通知准备开拍下一个闪回镜头。
  黄政民顺手拿起旁边的剧本卷成筒,“咚”地一下不轻不重敲在姜在勋的脑门上:
  “赶紧滚蛋,别在这儿耽误我拍戏。”
  “老师您慢忙!”
  姜在勋一边揉着根本不疼的额头,一边笑嘻嘻地躬身退出化妆间。
  临走前还朝门外等候的化妆师挥手致意:
  “辛苦您了老师 nim!”
  门再次关上。
  黄政民收敛笑容,看着镜子里那个气势逼人的朴市长形象,眼神深邃。
  对于徒弟的未来。
  他内心其实也充满期待。
  或许,这小子真能闯出一片不同于自己的天地?
  至于那堆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债……
  唉。
  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ps:今天有点累,字数少更点,明天补。
  (本章完)
  觉得男人要搞事业,家里总得有个人牺牲,把后方照顾好。
  金美惠的“退后”并非放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支持和托举。
  就这样。
  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妻子的默默支持下,转机在2001年悄然来临。
  在金美惠无数次鼓励甚至“央求”他再去尝试下,黄政民接下了那部后来成为他人生转折点的电影——《公路电影》。
  他在这部电影里奉献出了颠覆性的表演。
  为了贴近角色。
  黄政民与真正的流浪汉同吃同住,观察、模仿、沉浸,将自身完全打碎,融入了那个边缘人物的灵魂深处。
  影片中他所诠释的与另一位男主角之间那种超越世俗、违背伦理却又充满绝望挣扎的复杂情感,震撼了当时的影坛。
  凭借这部电影。
  黄政民一举拿下了次年青龙、大钟、釜山电影节的最佳新人男演员奖。
  自此。
  他才真正开始在忠武路崭露头角,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追忆往昔。
  黄政民脸上浮现出复杂的感慨:
  “其实后来你师娘下定决心要成立我的个人工作室,去学习艺人管理、财税法务那些枯燥的东西,都是被逼出来的。”
  当时黄政民的经纪团队缺乏系统化的资源推广意识,沟通效率也低。
  凭借《你是我的命运》拿到青龙影帝的光环后,并没有立刻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剧本和顶级资源。
  相反。
  随着上升期的到来,如何在市场中精准定位、如何高效对接复杂项目、如何处理舆论和商业合作等等问题变得空前重要。
  关键时刻。
  金美惠站了出来。
  “正是因为有你师娘在后面帮我处理了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后顾之忧,帮我筛选剧本、谈判合约、打理财务、维系人脉……我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到每一个角色里,一部接一部地拍,最终……才有了今天这点成绩。”
  “所以……”
  姜在勋仔细咀嚼着老师话里透出的辛酸与智慧:
  “只有当演员真正开始亲手管理自己的命运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被外部力量裹挟着走,才能真正有底气、有空间成为角色的主人?”
  这句话像是点睛之笔,道出了黄政民半生跌宕的核心。
  “没错!”
  黄政民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对徒弟能如此精准地抓住重点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已经超出了单纯演技的范畴。
  是在思考一个演员的“生存法则”和“自主权”。
  然而。
  这份欣慰只维持了不到两秒。
  甚至脸上的笑容还没完全展开就凝固了——
  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小子……话里有话啊!
  黄政民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
  他跟自家公司sem签的经纪合约满打满算还剩四个月到期。
  按照师徒间的情分,这种续约问题通常是在更私密、更随意的场合谈的——比如春节期间姜在勋拎着礼物登门拜年,大家酒足饭饱之余,顺着家常话题就自然而然聊开了。
  可他现在……
  在这个片场化妆间里,跟自己探讨“演员掌握命运”?
  这指向性……
  这么看来这小子是想单飞?
  念头电转间。
  黄政民脸上重新堆起了温和的笑容,礼貌地朝旁边还在小心调整他脸上血迹的化妆师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老师 nim,辛苦您稍微歇一下喝口水?”
  化妆师是圈内人,极有眼色,立刻放下手中的粉刷和海绵:
  “内内,您二位慢慢聊,我正好出去透口气。”
  说完便轻手轻脚地起身离开,还非常体贴地带上了化妆间的门。
  “这里没外人了。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吧。”
  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普通的师徒和老板艺人,更像是家人,不需要像在名利场上那般说话留三分、互相试探。
  姜在勋知道这个话题的敏感性。
  但事已至此。
  必须全盘托出自己的困境和选择。
  他相信以黄政民的阅历和人脉,对徒弟混乱的私生活状态虽不鼓励但至少清楚大概。
  黄政民自然是或多或少清楚他身边这些桃债。
  只是没想到。
  这些看似麻烦的情感纠葛,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促使姜在勋思考未来、想要变得更有担当的“催化剂”。
  “所以……”
  黄政民微微挑眉,语气听不出喜怒:
  “你想自立门户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女人?”
  “是的,老师。”
  姜在勋回答得没有丝毫犹豫。
  既然他选择了“都要”这条看似不归的路,那么尽己所能地保护好她们,为她们遮蔽风雨是他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
  姜在勋继续详细解释自己的构想:
  他并非要完全脱离sem,而是希望在sem公司旗下成立一个独立的个人工作室,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的运作空间。
  同时。
  他愿意让出新工作室30%的股份给师父师娘,以感谢他们多年的栽培、再造之恩,并将这视为一种长期的“孝敬”。
  黄政民听完沉吟片刻。
  这事关重大,涉及到公司架构、利益分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非他一人能立刻拍板。
  “这事……等过两天,你来家里,跟你师娘坐下来边吃边聊吧。”
  事关到具体的经济问题和合约细节,黄政民一贯是交由精明的妻子金美惠来处理。
  毕竟这个家乃至sem公司,都是金美惠既主内又主外,一手打理得井井有条,他都习惯了当甩手掌柜。
  “好的,老师。”
  姜在勋恭敬地应道。
  他心里明白。
  老师没有当场反对或否定,甚至没有提出过多的质问,反而指示他去找掌握经济大权的师娘商量——这本身就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理解乃至原则性同意!
  剩下的。
  就是如何说服那位精明强干、深谙商业运作之道的师母大人了。
  至于如何有效提高师娘金美惠的同意率,将这个初步意向转化为白纸黑字的合约……
  姜在勋脑海里几乎瞬间就浮现出了一个绝佳的“秘密武器”——李圣经。
  在金美惠眼中。
  李圣经模样周正又不失体贴,更重要的是——
  踏实、不浮躁,带着一股子过日子的实在劲儿。
  这种特质深得师娘这种传统女性的欢心。
  相比之下。
  自家那个桃债满天飞的徒弟姜在勋,在金美惠心里的靠谱程度恐怕得排到李圣经后面去。
  师娘看李圣经顺眼,连带着对姜在勋胡闹的容忍度和对他“想要安定下来、负起责任”的鬼话信任度,或许都能提高几个百分点。
  这时。
  副导演在对讲机里通知准备开拍下一个闪回镜头。
  黄政民顺手拿起旁边的剧本卷成筒,“咚”地一下不轻不重敲在姜在勋的脑门上:
  “赶紧滚蛋,别在这儿耽误我拍戏。”
  “老师您慢忙!”
  姜在勋一边揉着根本不疼的额头,一边笑嘻嘻地躬身退出化妆间。
  临走前还朝门外等候的化妆师挥手致意:
  “辛苦您了老师 nim!”
  门再次关上。
  黄政民收敛笑容,看着镜子里那个气势逼人的朴市长形象,眼神深邃。
  对于徒弟的未来。
  他内心其实也充满期待。
  或许,这小子真能闯出一片不同于自己的天地?
  至于那堆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债……
  唉。
  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ps:今天有点累,字数少更点,明天补。
  (本章完)
  觉得男人要搞事业,家里总得有个人牺牲,把后方照顾好。
  金美惠的“退后”并非放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支持和托举。
  就这样。
  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妻子的默默支持下,转机在2001年悄然来临。
  在金美惠无数次鼓励甚至“央求”他再去尝试下,黄政民接下了那部后来成为他人生转折点的电影——《公路电影》。
  他在这部电影里奉献出了颠覆性的表演。
  为了贴近角色。
  黄政民与真正的流浪汉同吃同住,观察、模仿、沉浸,将自身完全打碎,融入了那个边缘人物的灵魂深处。
  影片中他所诠释的与另一位男主角之间那种超越世俗、违背伦理却又充满绝望挣扎的复杂情感,震撼了当时的影坛。
  凭借这部电影。
  黄政民一举拿下了次年青龙、大钟、釜山电影节的最佳新人男演员奖。
  自此。
  他才真正开始在忠武路崭露头角,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追忆往昔。
  黄政民脸上浮现出复杂的感慨:
  “其实后来你师娘下定决心要成立我的个人工作室,去学习艺人管理、财税法务那些枯燥的东西,都是被逼出来的。”
  当时黄政民的经纪团队缺乏系统化的资源推广意识,沟通效率也低。
  凭借《你是我的命运》拿到青龙影帝的光环后,并没有立刻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剧本和顶级资源。
  相反。
  随着上升期的到来,如何在市场中精准定位、如何高效对接复杂项目、如何处理舆论和商业合作等等问题变得空前重要。
  关键时刻。
  金美惠站了出来。
  “正是因为有你师娘在后面帮我处理了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后顾之忧,帮我筛选剧本、谈判合约、打理财务、维系人脉……我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到每一个角色里,一部接一部地拍,最终……才有了今天这点成绩。”
  “所以……”
  姜在勋仔细咀嚼着老师话里透出的辛酸与智慧:
  “只有当演员真正开始亲手管理自己的命运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被外部力量裹挟着走,才能真正有底气、有空间成为角色的主人?”
  这句话像是点睛之笔,道出了黄政民半生跌宕的核心。
  “没错!”
  黄政民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对徒弟能如此精准地抓住重点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已经超出了单纯演技的范畴。
  是在思考一个演员的“生存法则”和“自主权”。
  然而。
  这份欣慰只维持了不到两秒。
  甚至脸上的笑容还没完全展开就凝固了——
  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小子……话里有话啊!
  黄政民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
  他跟自家公司sem签的经纪合约满打满算还剩四个月到期。
  按照师徒间的情分,这种续约问题通常是在更私密、更随意的场合谈的——比如春节期间姜在勋拎着礼物登门拜年,大家酒足饭饱之余,顺着家常话题就自然而然聊开了。
  可他现在……
  在这个片场化妆间里,跟自己探讨“演员掌握命运”?
  这指向性……
  这么看来这小子是想单飞?
  念头电转间。
  黄政民脸上重新堆起了温和的笑容,礼貌地朝旁边还在小心调整他脸上血迹的化妆师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老师 nim,辛苦您稍微歇一下喝口水?”
  化妆师是圈内人,极有眼色,立刻放下手中的粉刷和海绵:
  “内内,您二位慢慢聊,我正好出去透口气。”
  说完便轻手轻脚地起身离开,还非常体贴地带上了化妆间的门。
  “这里没外人了。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吧。”
  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普通的师徒和老板艺人,更像是家人,不需要像在名利场上那般说话留三分、互相试探。
  姜在勋知道这个话题的敏感性。
  但事已至此。
  必须全盘托出自己的困境和选择。
  他相信以黄政民的阅历和人脉,对徒弟混乱的私生活状态虽不鼓励但至少清楚大概。
  黄政民自然是或多或少清楚他身边这些桃债。
  只是没想到。
  这些看似麻烦的情感纠葛,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促使姜在勋思考未来、想要变得更有担当的“催化剂”。
  “所以……”
  黄政民微微挑眉,语气听不出喜怒:
  “你想自立门户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女人?”
  “是的,老师。”
  姜在勋回答得没有丝毫犹豫。
  既然他选择了“都要”这条看似不归的路,那么尽己所能地保护好她们,为她们遮蔽风雨是他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
  姜在勋继续详细解释自己的构想:
  他并非要完全脱离sem,而是希望在sem公司旗下成立一个独立的个人工作室,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的运作空间。
  同时。
  他愿意让出新工作室30%的股份给师父师娘,以感谢他们多年的栽培、再造之恩,并将这视为一种长期的“孝敬”。
  黄政民听完沉吟片刻。
  这事关重大,涉及到公司架构、利益分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非他一人能立刻拍板。
  “这事……等过两天,你来家里,跟你师娘坐下来边吃边聊吧。”
  事关到具体的经济问题和合约细节,黄政民一贯是交由精明的妻子金美惠来处理。
  毕竟这个家乃至sem公司,都是金美惠既主内又主外,一手打理得井井有条,他都习惯了当甩手掌柜。
  “好的,老师。”
  姜在勋恭敬地应道。
  他心里明白。
  老师没有当场反对或否定,甚至没有提出过多的质问,反而指示他去找掌握经济大权的师娘商量——这本身就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理解乃至原则性同意!
  剩下的。
  就是如何说服那位精明强干、深谙商业运作之道的师母大人了。
  至于如何有效提高师娘金美惠的同意率,将这个初步意向转化为白纸黑字的合约……
  姜在勋脑海里几乎瞬间就浮现出了一个绝佳的“秘密武器”——李圣经。
  在金美惠眼中。
  李圣经模样周正又不失体贴,更重要的是——
  踏实、不浮躁,带着一股子过日子的实在劲儿。
  这种特质深得师娘这种传统女性的欢心。
  相比之下。
  自家那个桃债满天飞的徒弟姜在勋,在金美惠心里的靠谱程度恐怕得排到李圣经后面去。
  师娘看李圣经顺眼,连带着对姜在勋胡闹的容忍度和对他“想要安定下来、负起责任”的鬼话信任度,或许都能提高几个百分点。
  这时。
  副导演在对讲机里通知准备开拍下一个闪回镜头。
  黄政民顺手拿起旁边的剧本卷成筒,“咚”地一下不轻不重敲在姜在勋的脑门上:
  “赶紧滚蛋,别在这儿耽误我拍戏。”
  “老师您慢忙!”
  姜在勋一边揉着根本不疼的额头,一边笑嘻嘻地躬身退出化妆间。
  临走前还朝门外等候的化妆师挥手致意:
  “辛苦您了老师 nim!”
  门再次关上。
  黄政民收敛笑容,看着镜子里那个气势逼人的朴市长形象,眼神深邃。
  对于徒弟的未来。
  他内心其实也充满期待。
  或许,这小子真能闯出一片不同于自己的天地?
  至于那堆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债……
  唉。
  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ps:今天有点累,字数少更点,明天补。
  (本章完)
  觉得男人要搞事业,家里总得有个人牺牲,把后方照顾好。
  金美惠的“退后”并非放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支持和托举。
  就这样。
  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妻子的默默支持下,转机在2001年悄然来临。
  在金美惠无数次鼓励甚至“央求”他再去尝试下,黄政民接下了那部后来成为他人生转折点的电影——《公路电影》。
  他在这部电影里奉献出了颠覆性的表演。
  为了贴近角色。
  黄政民与真正的流浪汉同吃同住,观察、模仿、沉浸,将自身完全打碎,融入了那个边缘人物的灵魂深处。
  影片中他所诠释的与另一位男主角之间那种超越世俗、违背伦理却又充满绝望挣扎的复杂情感,震撼了当时的影坛。
  凭借这部电影。
  黄政民一举拿下了次年青龙、大钟、釜山电影节的最佳新人男演员奖。
  自此。
  他才真正开始在忠武路崭露头角,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追忆往昔。
  黄政民脸上浮现出复杂的感慨:
  “其实后来你师娘下定决心要成立我的个人工作室,去学习艺人管理、财税法务那些枯燥的东西,都是被逼出来的。”
  当时黄政民的经纪团队缺乏系统化的资源推广意识,沟通效率也低。
  凭借《你是我的命运》拿到青龙影帝的光环后,并没有立刻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剧本和顶级资源。
  相反。
  随着上升期的到来,如何在市场中精准定位、如何高效对接复杂项目、如何处理舆论和商业合作等等问题变得空前重要。
  关键时刻。
  金美惠站了出来。
  “正是因为有你师娘在后面帮我处理了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后顾之忧,帮我筛选剧本、谈判合约、打理财务、维系人脉……我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到每一个角色里,一部接一部地拍,最终……才有了今天这点成绩。”
  “所以……”
  姜在勋仔细咀嚼着老师话里透出的辛酸与智慧:
  “只有当演员真正开始亲手管理自己的命运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被外部力量裹挟着走,才能真正有底气、有空间成为角色的主人?”
  这句话像是点睛之笔,道出了黄政民半生跌宕的核心。
  “没错!”
  黄政民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对徒弟能如此精准地抓住重点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已经超出了单纯演技的范畴。
  是在思考一个演员的“生存法则”和“自主权”。
  然而。
  这份欣慰只维持了不到两秒。
  甚至脸上的笑容还没完全展开就凝固了——
  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小子……话里有话啊!
  黄政民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
  他跟自家公司sem签的经纪合约满打满算还剩四个月到期。
  按照师徒间的情分,这种续约问题通常是在更私密、更随意的场合谈的——比如春节期间姜在勋拎着礼物登门拜年,大家酒足饭饱之余,顺着家常话题就自然而然聊开了。
  可他现在……
  在这个片场化妆间里,跟自己探讨“演员掌握命运”?
  这指向性……
  这么看来这小子是想单飞?
  念头电转间。
  黄政民脸上重新堆起了温和的笑容,礼貌地朝旁边还在小心调整他脸上血迹的化妆师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老师 nim,辛苦您稍微歇一下喝口水?”
  化妆师是圈内人,极有眼色,立刻放下手中的粉刷和海绵:
  “内内,您二位慢慢聊,我正好出去透口气。”
  说完便轻手轻脚地起身离开,还非常体贴地带上了化妆间的门。
  “这里没外人了。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吧。”
  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普通的师徒和老板艺人,更像是家人,不需要像在名利场上那般说话留三分、互相试探。
  姜在勋知道这个话题的敏感性。
  但事已至此。
  必须全盘托出自己的困境和选择。
  他相信以黄政民的阅历和人脉,对徒弟混乱的私生活状态虽不鼓励但至少清楚大概。
  黄政民自然是或多或少清楚他身边这些桃债。
  只是没想到。
  这些看似麻烦的情感纠葛,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促使姜在勋思考未来、想要变得更有担当的“催化剂”。
  “所以……”
  黄政民微微挑眉,语气听不出喜怒:
  “你想自立门户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女人?”
  “是的,老师。”
  姜在勋回答得没有丝毫犹豫。
  既然他选择了“都要”这条看似不归的路,那么尽己所能地保护好她们,为她们遮蔽风雨是他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
  姜在勋继续详细解释自己的构想:
  他并非要完全脱离sem,而是希望在sem公司旗下成立一个独立的个人工作室,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的运作空间。
  同时。
  他愿意让出新工作室30%的股份给师父师娘,以感谢他们多年的栽培、再造之恩,并将这视为一种长期的“孝敬”。
  黄政民听完沉吟片刻。
  这事关重大,涉及到公司架构、利益分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非他一人能立刻拍板。
  “这事……等过两天,你来家里,跟你师娘坐下来边吃边聊吧。”
  事关到具体的经济问题和合约细节,黄政民一贯是交由精明的妻子金美惠来处理。
  毕竟这个家乃至sem公司,都是金美惠既主内又主外,一手打理得井井有条,他都习惯了当甩手掌柜。
  “好的,老师。”
  姜在勋恭敬地应道。
  他心里明白。
  老师没有当场反对或否定,甚至没有提出过多的质问,反而指示他去找掌握经济大权的师娘商量——这本身就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理解乃至原则性同意!
  剩下的。
  就是如何说服那位精明强干、深谙商业运作之道的师母大人了。
  至于如何有效提高师娘金美惠的同意率,将这个初步意向转化为白纸黑字的合约……
  姜在勋脑海里几乎瞬间就浮现出了一个绝佳的“秘密武器”——李圣经。
  在金美惠眼中。
  李圣经模样周正又不失体贴,更重要的是——
  踏实、不浮躁,带着一股子过日子的实在劲儿。
  这种特质深得师娘这种传统女性的欢心。
  相比之下。
  自家那个桃债满天飞的徒弟姜在勋,在金美惠心里的靠谱程度恐怕得排到李圣经后面去。
  师娘看李圣经顺眼,连带着对姜在勋胡闹的容忍度和对他“想要安定下来、负起责任”的鬼话信任度,或许都能提高几个百分点。
  这时。
  副导演在对讲机里通知准备开拍下一个闪回镜头。
  黄政民顺手拿起旁边的剧本卷成筒,“咚”地一下不轻不重敲在姜在勋的脑门上:
  “赶紧滚蛋,别在这儿耽误我拍戏。”
  “老师您慢忙!”
  姜在勋一边揉着根本不疼的额头,一边笑嘻嘻地躬身退出化妆间。
  临走前还朝门外等候的化妆师挥手致意:
  “辛苦您了老师 nim!”
  门再次关上。
  黄政民收敛笑容,看着镜子里那个气势逼人的朴市长形象,眼神深邃。
  对于徒弟的未来。
  他内心其实也充满期待。
  或许,这小子真能闯出一片不同于自己的天地?
  至于那堆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债……
  唉。
  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ps:今天有点累,字数少更点,明天补。
  (本章完)
  觉得男人要搞事业,家里总得有个人牺牲,把后方照顾好。
  金美惠的“退后”并非放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支持和托举。
  就这样。
  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妻子的默默支持下,转机在2001年悄然来临。
  在金美惠无数次鼓励甚至“央求”他再去尝试下,黄政民接下了那部后来成为他人生转折点的电影——《公路电影》。
  他在这部电影里奉献出了颠覆性的表演。
  为了贴近角色。
  黄政民与真正的流浪汉同吃同住,观察、模仿、沉浸,将自身完全打碎,融入了那个边缘人物的灵魂深处。
  影片中他所诠释的与另一位男主角之间那种超越世俗、违背伦理却又充满绝望挣扎的复杂情感,震撼了当时的影坛。
  凭借这部电影。
  黄政民一举拿下了次年青龙、大钟、釜山电影节的最佳新人男演员奖。
  自此。
  他才真正开始在忠武路崭露头角,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追忆往昔。
  黄政民脸上浮现出复杂的感慨:
  “其实后来你师娘下定决心要成立我的个人工作室,去学习艺人管理、财税法务那些枯燥的东西,都是被逼出来的。”
  当时黄政民的经纪团队缺乏系统化的资源推广意识,沟通效率也低。
  凭借《你是我的命运》拿到青龙影帝的光环后,并没有立刻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剧本和顶级资源。
  相反。
  随着上升期的到来,如何在市场中精准定位、如何高效对接复杂项目、如何处理舆论和商业合作等等问题变得空前重要。
  关键时刻。
  金美惠站了出来。
  “正是因为有你师娘在后面帮我处理了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后顾之忧,帮我筛选剧本、谈判合约、打理财务、维系人脉……我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到每一个角色里,一部接一部地拍,最终……才有了今天这点成绩。”
  “所以……”
  姜在勋仔细咀嚼着老师话里透出的辛酸与智慧:
  “只有当演员真正开始亲手管理自己的命运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被外部力量裹挟着走,才能真正有底气、有空间成为角色的主人?”
  这句话像是点睛之笔,道出了黄政民半生跌宕的核心。
  “没错!”
  黄政民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对徒弟能如此精准地抓住重点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已经超出了单纯演技的范畴。
  是在思考一个演员的“生存法则”和“自主权”。
  然而。
  这份欣慰只维持了不到两秒。
  甚至脸上的笑容还没完全展开就凝固了——
  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小子……话里有话啊!
  黄政民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
  他跟自家公司sem签的经纪合约满打满算还剩四个月到期。
  按照师徒间的情分,这种续约问题通常是在更私密、更随意的场合谈的——比如春节期间姜在勋拎着礼物登门拜年,大家酒足饭饱之余,顺着家常话题就自然而然聊开了。
  可他现在……
  在这个片场化妆间里,跟自己探讨“演员掌握命运”?
  这指向性……
  这么看来这小子是想单飞?
  念头电转间。
  黄政民脸上重新堆起了温和的笑容,礼貌地朝旁边还在小心调整他脸上血迹的化妆师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老师 nim,辛苦您稍微歇一下喝口水?”
  化妆师是圈内人,极有眼色,立刻放下手中的粉刷和海绵:
  “内内,您二位慢慢聊,我正好出去透口气。”
  说完便轻手轻脚地起身离开,还非常体贴地带上了化妆间的门。
  “这里没外人了。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吧。”
  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普通的师徒和老板艺人,更像是家人,不需要像在名利场上那般说话留三分、互相试探。
  姜在勋知道这个话题的敏感性。
  但事已至此。
  必须全盘托出自己的困境和选择。
  他相信以黄政民的阅历和人脉,对徒弟混乱的私生活状态虽不鼓励但至少清楚大概。
  黄政民自然是或多或少清楚他身边这些桃债。
  只是没想到。
  这些看似麻烦的情感纠葛,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促使姜在勋思考未来、想要变得更有担当的“催化剂”。
  “所以……”
  黄政民微微挑眉,语气听不出喜怒:
  “你想自立门户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女人?”
  “是的,老师。”
  姜在勋回答得没有丝毫犹豫。
  既然他选择了“都要”这条看似不归的路,那么尽己所能地保护好她们,为她们遮蔽风雨是他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
  姜在勋继续详细解释自己的构想:
  他并非要完全脱离sem,而是希望在sem公司旗下成立一个独立的个人工作室,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的运作空间。
  同时。
  他愿意让出新工作室30%的股份给师父师娘,以感谢他们多年的栽培、再造之恩,并将这视为一种长期的“孝敬”。
  黄政民听完沉吟片刻。
  这事关重大,涉及到公司架构、利益分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非他一人能立刻拍板。
  “这事……等过两天,你来家里,跟你师娘坐下来边吃边聊吧。”
  事关到具体的经济问题和合约细节,黄政民一贯是交由精明的妻子金美惠来处理。
  毕竟这个家乃至sem公司,都是金美惠既主内又主外,一手打理得井井有条,他都习惯了当甩手掌柜。
  “好的,老师。”
  姜在勋恭敬地应道。
  他心里明白。
  老师没有当场反对或否定,甚至没有提出过多的质问,反而指示他去找掌握经济大权的师娘商量——这本身就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理解乃至原则性同意!
  剩下的。
  就是如何说服那位精明强干、深谙商业运作之道的师母大人了。
  至于如何有效提高师娘金美惠的同意率,将这个初步意向转化为白纸黑字的合约……
  姜在勋脑海里几乎瞬间就浮现出了一个绝佳的“秘密武器”——李圣经。
  在金美惠眼中。
  李圣经模样周正又不失体贴,更重要的是——
  踏实、不浮躁,带着一股子过日子的实在劲儿。
  这种特质深得师娘这种传统女性的欢心。
  相比之下。
  自家那个桃债满天飞的徒弟姜在勋,在金美惠心里的靠谱程度恐怕得排到李圣经后面去。
  师娘看李圣经顺眼,连带着对姜在勋胡闹的容忍度和对他“想要安定下来、负起责任”的鬼话信任度,或许都能提高几个百分点。
  这时。
  副导演在对讲机里通知准备开拍下一个闪回镜头。
  黄政民顺手拿起旁边的剧本卷成筒,“咚”地一下不轻不重敲在姜在勋的脑门上:
  “赶紧滚蛋,别在这儿耽误我拍戏。”
  “老师您慢忙!”
  姜在勋一边揉着根本不疼的额头,一边笑嘻嘻地躬身退出化妆间。
  临走前还朝门外等候的化妆师挥手致意:
  “辛苦您了老师 nim!”
  门再次关上。
  黄政民收敛笑容,看着镜子里那个气势逼人的朴市长形象,眼神深邃。
  对于徒弟的未来。
  他内心其实也充满期待。
  或许,这小子真能闯出一片不同于自己的天地?
  至于那堆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债……
  唉。
  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ps:今天有点累,字数少更点,明天补。
  (本章完)
  觉得男人要搞事业,家里总得有个人牺牲,把后方照顾好。
  金美惠的“退后”并非放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支持和托举。
  就这样。
  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妻子的默默支持下,转机在2001年悄然来临。
  在金美惠无数次鼓励甚至“央求”他再去尝试下,黄政民接下了那部后来成为他人生转折点的电影——《公路电影》。
  他在这部电影里奉献出了颠覆性的表演。
  为了贴近角色。
  黄政民与真正的流浪汉同吃同住,观察、模仿、沉浸,将自身完全打碎,融入了那个边缘人物的灵魂深处。
  影片中他所诠释的与另一位男主角之间那种超越世俗、违背伦理却又充满绝望挣扎的复杂情感,震撼了当时的影坛。
  凭借这部电影。
  黄政民一举拿下了次年青龙、大钟、釜山电影节的最佳新人男演员奖。
  自此。
  他才真正开始在忠武路崭露头角,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追忆往昔。
  黄政民脸上浮现出复杂的感慨:
  “其实后来你师娘下定决心要成立我的个人工作室,去学习艺人管理、财税法务那些枯燥的东西,都是被逼出来的。”
  当时黄政民的经纪团队缺乏系统化的资源推广意识,沟通效率也低。
  凭借《你是我的命运》拿到青龙影帝的光环后,并没有立刻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剧本和顶级资源。
  相反。
  随着上升期的到来,如何在市场中精准定位、如何高效对接复杂项目、如何处理舆论和商业合作等等问题变得空前重要。
  关键时刻。
  金美惠站了出来。
  “正是因为有你师娘在后面帮我处理了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后顾之忧,帮我筛选剧本、谈判合约、打理财务、维系人脉……我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到每一个角色里,一部接一部地拍,最终……才有了今天这点成绩。”
  “所以……”
  姜在勋仔细咀嚼着老师话里透出的辛酸与智慧:
  “只有当演员真正开始亲手管理自己的命运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被外部力量裹挟着走,才能真正有底气、有空间成为角色的主人?”
  这句话像是点睛之笔,道出了黄政民半生跌宕的核心。
  “没错!”
  黄政民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对徒弟能如此精准地抓住重点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已经超出了单纯演技的范畴。
  是在思考一个演员的“生存法则”和“自主权”。
  然而。
  这份欣慰只维持了不到两秒。
  甚至脸上的笑容还没完全展开就凝固了——
  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小子……话里有话啊!
  黄政民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
  他跟自家公司sem签的经纪合约满打满算还剩四个月到期。
  按照师徒间的情分,这种续约问题通常是在更私密、更随意的场合谈的——比如春节期间姜在勋拎着礼物登门拜年,大家酒足饭饱之余,顺着家常话题就自然而然聊开了。
  可他现在……
  在这个片场化妆间里,跟自己探讨“演员掌握命运”?
  这指向性……
  这么看来这小子是想单飞?
  念头电转间。
  黄政民脸上重新堆起了温和的笑容,礼貌地朝旁边还在小心调整他脸上血迹的化妆师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老师 nim,辛苦您稍微歇一下喝口水?”
  化妆师是圈内人,极有眼色,立刻放下手中的粉刷和海绵:
  “内内,您二位慢慢聊,我正好出去透口气。”
  说完便轻手轻脚地起身离开,还非常体贴地带上了化妆间的门。
  “这里没外人了。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吧。”
  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普通的师徒和老板艺人,更像是家人,不需要像在名利场上那般说话留三分、互相试探。
  姜在勋知道这个话题的敏感性。
  但事已至此。
  必须全盘托出自己的困境和选择。
  他相信以黄政民的阅历和人脉,对徒弟混乱的私生活状态虽不鼓励但至少清楚大概。
  黄政民自然是或多或少清楚他身边这些桃债。
  只是没想到。
  这些看似麻烦的情感纠葛,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促使姜在勋思考未来、想要变得更有担当的“催化剂”。
  “所以……”
  黄政民微微挑眉,语气听不出喜怒:
  “你想自立门户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女人?”
  “是的,老师。”
  姜在勋回答得没有丝毫犹豫。
  既然他选择了“都要”这条看似不归的路,那么尽己所能地保护好她们,为她们遮蔽风雨是他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
  姜在勋继续详细解释自己的构想:
  他并非要完全脱离sem,而是希望在sem公司旗下成立一个独立的个人工作室,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的运作空间。
  同时。
  他愿意让出新工作室30%的股份给师父师娘,以感谢他们多年的栽培、再造之恩,并将这视为一种长期的“孝敬”。
  黄政民听完沉吟片刻。
  这事关重大,涉及到公司架构、利益分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非他一人能立刻拍板。
  “这事……等过两天,你来家里,跟你师娘坐下来边吃边聊吧。”
  事关到具体的经济问题和合约细节,黄政民一贯是交由精明的妻子金美惠来处理。
  毕竟这个家乃至sem公司,都是金美惠既主内又主外,一手打理得井井有条,他都习惯了当甩手掌柜。
  “好的,老师。”
  姜在勋恭敬地应道。
  他心里明白。
  老师没有当场反对或否定,甚至没有提出过多的质问,反而指示他去找掌握经济大权的师娘商量——这本身就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理解乃至原则性同意!
  剩下的。
  就是如何说服那位精明强干、深谙商业运作之道的师母大人了。
  至于如何有效提高师娘金美惠的同意率,将这个初步意向转化为白纸黑字的合约……
  姜在勋脑海里几乎瞬间就浮现出了一个绝佳的“秘密武器”——李圣经。
  在金美惠眼中。
  李圣经模样周正又不失体贴,更重要的是——
  踏实、不浮躁,带着一股子过日子的实在劲儿。
  这种特质深得师娘这种传统女性的欢心。
  相比之下。
  自家那个桃债满天飞的徒弟姜在勋,在金美惠心里的靠谱程度恐怕得排到李圣经后面去。
  师娘看李圣经顺眼,连带着对姜在勋胡闹的容忍度和对他“想要安定下来、负起责任”的鬼话信任度,或许都能提高几个百分点。
  这时。
  副导演在对讲机里通知准备开拍下一个闪回镜头。
  黄政民顺手拿起旁边的剧本卷成筒,“咚”地一下不轻不重敲在姜在勋的脑门上:
  “赶紧滚蛋,别在这儿耽误我拍戏。”
  “老师您慢忙!”
  姜在勋一边揉着根本不疼的额头,一边笑嘻嘻地躬身退出化妆间。
  临走前还朝门外等候的化妆师挥手致意:
  “辛苦您了老师 nim!”
  门再次关上。
  黄政民收敛笑容,看着镜子里那个气势逼人的朴市长形象,眼神深邃。
  对于徒弟的未来。
  他内心其实也充满期待。
  或许,这小子真能闯出一片不同于自己的天地?
  至于那堆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债……
  唉。
  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ps:今天有点累,字数少更点,明天补。
  (本章完)
  觉得男人要搞事业,家里总得有个人牺牲,把后方照顾好。
  金美惠的“退后”并非放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支持和托举。
  就这样。
  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妻子的默默支持下,转机在2001年悄然来临。
  在金美惠无数次鼓励甚至“央求”他再去尝试下,黄政民接下了那部后来成为他人生转折点的电影——《公路电影》。
  他在这部电影里奉献出了颠覆性的表演。
  为了贴近角色。
  黄政民与真正的流浪汉同吃同住,观察、模仿、沉浸,将自身完全打碎,融入了那个边缘人物的灵魂深处。
  影片中他所诠释的与另一位男主角之间那种超越世俗、违背伦理却又充满绝望挣扎的复杂情感,震撼了当时的影坛。
  凭借这部电影。
  黄政民一举拿下了次年青龙、大钟、釜山电影节的最佳新人男演员奖。
  自此。
  他才真正开始在忠武路崭露头角,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追忆往昔。
  黄政民脸上浮现出复杂的感慨:
  “其实后来你师娘下定决心要成立我的个人工作室,去学习艺人管理、财税法务那些枯燥的东西,都是被逼出来的。”
  当时黄政民的经纪团队缺乏系统化的资源推广意识,沟通效率也低。
  凭借《你是我的命运》拿到青龙影帝的光环后,并没有立刻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剧本和顶级资源。
  相反。
  随着上升期的到来,如何在市场中精准定位、如何高效对接复杂项目、如何处理舆论和商业合作等等问题变得空前重要。
  关键时刻。
  金美惠站了出来。
  “正是因为有你师娘在后面帮我处理了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后顾之忧,帮我筛选剧本、谈判合约、打理财务、维系人脉……我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到每一个角色里,一部接一部地拍,最终……才有了今天这点成绩。”
  “所以……”
  姜在勋仔细咀嚼着老师话里透出的辛酸与智慧:
  “只有当演员真正开始亲手管理自己的命运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被外部力量裹挟着走,才能真正有底气、有空间成为角色的主人?”
  这句话像是点睛之笔,道出了黄政民半生跌宕的核心。
  “没错!”
  黄政民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对徒弟能如此精准地抓住重点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已经超出了单纯演技的范畴。
  是在思考一个演员的“生存法则”和“自主权”。
  然而。
  这份欣慰只维持了不到两秒。
  甚至脸上的笑容还没完全展开就凝固了——
  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小子……话里有话啊!
  黄政民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
  他跟自家公司sem签的经纪合约满打满算还剩四个月到期。
  按照师徒间的情分,这种续约问题通常是在更私密、更随意的场合谈的——比如春节期间姜在勋拎着礼物登门拜年,大家酒足饭饱之余,顺着家常话题就自然而然聊开了。
  可他现在……
  在这个片场化妆间里,跟自己探讨“演员掌握命运”?
  这指向性……
  这么看来这小子是想单飞?
  念头电转间。
  黄政民脸上重新堆起了温和的笑容,礼貌地朝旁边还在小心调整他脸上血迹的化妆师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老师 nim,辛苦您稍微歇一下喝口水?”
  化妆师是圈内人,极有眼色,立刻放下手中的粉刷和海绵:
  “内内,您二位慢慢聊,我正好出去透口气。”
  说完便轻手轻脚地起身离开,还非常体贴地带上了化妆间的门。
  “这里没外人了。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吧。”
  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普通的师徒和老板艺人,更像是家人,不需要像在名利场上那般说话留三分、互相试探。
  姜在勋知道这个话题的敏感性。
  但事已至此。
  必须全盘托出自己的困境和选择。
  他相信以黄政民的阅历和人脉,对徒弟混乱的私生活状态虽不鼓励但至少清楚大概。
  黄政民自然是或多或少清楚他身边这些桃债。
  只是没想到。
  这些看似麻烦的情感纠葛,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促使姜在勋思考未来、想要变得更有担当的“催化剂”。
  “所以……”
  黄政民微微挑眉,语气听不出喜怒:
  “你想自立门户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女人?”
  “是的,老师。”
  姜在勋回答得没有丝毫犹豫。
  既然他选择了“都要”这条看似不归的路,那么尽己所能地保护好她们,为她们遮蔽风雨是他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
  姜在勋继续详细解释自己的构想:
  他并非要完全脱离sem,而是希望在sem公司旗下成立一个独立的个人工作室,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的运作空间。
  同时。
  他愿意让出新工作室30%的股份给师父师娘,以感谢他们多年的栽培、再造之恩,并将这视为一种长期的“孝敬”。
  黄政民听完沉吟片刻。
  这事关重大,涉及到公司架构、利益分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非他一人能立刻拍板。
  “这事……等过两天,你来家里,跟你师娘坐下来边吃边聊吧。”
  事关到具体的经济问题和合约细节,黄政民一贯是交由精明的妻子金美惠来处理。
  毕竟这个家乃至sem公司,都是金美惠既主内又主外,一手打理得井井有条,他都习惯了当甩手掌柜。
  “好的,老师。”
  姜在勋恭敬地应道。
  他心里明白。
  老师没有当场反对或否定,甚至没有提出过多的质问,反而指示他去找掌握经济大权的师娘商量——这本身就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理解乃至原则性同意!
  剩下的。
  就是如何说服那位精明强干、深谙商业运作之道的师母大人了。
  至于如何有效提高师娘金美惠的同意率,将这个初步意向转化为白纸黑字的合约……
  姜在勋脑海里几乎瞬间就浮现出了一个绝佳的“秘密武器”——李圣经。
  在金美惠眼中。
  李圣经模样周正又不失体贴,更重要的是——
  踏实、不浮躁,带着一股子过日子的实在劲儿。
  这种特质深得师娘这种传统女性的欢心。
  相比之下。
  自家那个桃债满天飞的徒弟姜在勋,在金美惠心里的靠谱程度恐怕得排到李圣经后面去。
  师娘看李圣经顺眼,连带着对姜在勋胡闹的容忍度和对他“想要安定下来、负起责任”的鬼话信任度,或许都能提高几个百分点。
  这时。
  副导演在对讲机里通知准备开拍下一个闪回镜头。
  黄政民顺手拿起旁边的剧本卷成筒,“咚”地一下不轻不重敲在姜在勋的脑门上:
  “赶紧滚蛋,别在这儿耽误我拍戏。”
  “老师您慢忙!”
  姜在勋一边揉着根本不疼的额头,一边笑嘻嘻地躬身退出化妆间。
  临走前还朝门外等候的化妆师挥手致意:
  “辛苦您了老师 nim!”
  门再次关上。
  黄政民收敛笑容,看着镜子里那个气势逼人的朴市长形象,眼神深邃。
  对于徒弟的未来。
  他内心其实也充满期待。
  或许,这小子真能闯出一片不同于自己的天地?
  至于那堆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债……
  唉。
  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ps:今天有点累,字数少更点,明天补。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