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48

  br/>
  “不要脸——”虽然隐约猜到最近这几次的擦枪走火丈夫只怕都是靠着男人最原始的自我纾解法灭火,但是听他竟然毫无羞意在自己面前说出来,和荣终是忍不住红了脸斥道。不过斥责归斥责,和荣心里还是有个不小的疑问,自己这第一次真的有做得很好?似乎——不是似乎,事实上自己应该没有让丈夫得到□吧?握了握只是布满细汗的掌心,又羞又臊的和荣干脆闭上眼睛假寐。
  “福儿,没有为夫的不要脸,咱们的孩子从哪里来?”低笑一声之后,诺顿布阿穆尔也不再打趣妻子:“好了,福儿,你也该休息了,先睡一会儿,时间到了我叫你。”
  见妻子没有开口反对,诺布阿穆尔也开始沉声唱起一支蒙古民歌,在妻子怀孕的这大半年里,在无数个夜晚,他就是用这样简单纯朴的吟唱安抚躁怒的妻子,伴着妻子入睡——
  洁白的哈达是吉祥的彩云,千山万水伴你好运,浓香的奶酒是草原的甘霖哎呼,溶在你心田常滋润。
  我亲爱的姑娘请你留下,草原就是你温馨的家,我亲爱的姑娘请你留下,草原就是你温馨的家。
  马头琴啊为你歌唱,圣洁的奶食请你品尝,蒙古包是你温暖的毡房哎呼,犹如你在自己的故乡……
  寂静的午后,诺布阿穆尔低醇的歌声由内室传出,接着又若隐若现传至周围的后殿。低沉轻柔的声音与其说是在歌唱,还不如说是在诉说心声。屋外,公主府内所有婢女侍卫,不管能不能听懂男主人的歌声,也不管是听到过多少遍,此刻他们仍是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幸福的味道——
  作者有话要说:史上还有比我更悲惨的男主吗?根本就是打酱油的——
  额驸开始抗议罢工了,所以有了这一章——
  大家凑和着看啊!
  萌姝指婚
  随着渥巴锡的进京,在全国各地报纸的大肆宣传下,国人对土尔扈特部蒙古回归祖国的欢迎热潮达到顶点,不提酒楼茶馆之内客人们开口闭口之间的议论,家家户户百姓们茶余饭后对十八岁的东归英雄进京的期盼,只看渥巴锡进京当日,北京城外上万青年和学子的热烈迎接,城内几十万百姓的夹道欢迎,随处可见的红底黑字大幅条横——“欢迎土尔扈特部人民回家”、“欢迎渥巴锡汗王进京”……你便知道中国朝廷和百姓对于游子们的回家表现得多么热情。
  虽然土尔扈特部九人的使臣团夹在准噶尔和喀尔喀两部蒙古新年朝贺的使团中毫不显眼,但是你只要看到他们脸上的神情,你便能立即区分哪些是刚回家的游子,虽然感动自他们踏上哈萨克草原那一刻便时时出现,但是京城百姓的热情还是让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朝廷方面,荣亲王及礼部理藩院官员并京中蒙古王公子弟至城外六里处亲迎,皇城朝阳门外,乾隆亲率文武百官接见大清的东归英雄。当着百官和众人的面,他亲自扶起年轻的渥巴锡汗王及其族人,接着对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言谈间不但表达了大清对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热烈欢迎,更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高度赞扬了土尔扈特部万里跋涉回归祖国的这一壮举。
  正是在这次谈话中,乾隆第一次提出“满蒙汉藏回,共存共荣辱”的民族政策,《北京日报》次日将帝王的欢迎词全篇投放到头版头条,并重点解析了帝王所提到的民族政策,将中国的五个主要民族比喻为人的五个手指,骨肉相连缺一不可,文章又以当今国际大局势为背景,号召全民族团结一心,一众志成城,让中国永立世界强国之列。之后,全国报纸纷纷转载此文,各地的名儒士绅和各院校学子们也纷纷就此展开讨论,虽然仍有消极的声音,但大部分国人已经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洗礼,和平年代也许还不能看出什么,但在来年与俄国的战争中,百姓却能很快凝聚起来抱成一团,成为朝廷最紧固的大后方。
  另外,这一次朝廷民族政策的公布,以及对土尔扈特部的热情接待,让那些漂流海外的汉人也生出好感,特别是当他们在异国他乡受到排挤受到欺侮的时候,他们对祖国故土的思念便越来越深,最终行成了东南亚华侨回家返乡的第一次□——
  对了,除了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最近大清各报纸上出现最多的另一个主题便是皇家科技研究院的成立,以及的颁发。这其中的焦点不是研究院的成立,也不是高额的奖金,而是获得奖金和皇家荣誉勋章的人。
  皇家特级荣誉勋章金奖获得者:武汉蒸汽动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瓦特先生。好吧,一个外国人,我们也不熟悉,就不多做评论了。
  皇家高级荣誉勋章金质奖章获得者:朱刚,汉阳兵工厂技师,获奖理由:在工作中改进枪枝瞄准射击性能。
  皇家高级荣誉勋章银质奖章获得者:刘桐,天津造船厂技师;获奖理由:于舰船动力设计中做出杰出贡献。
  ……
  皇家荣誉勋章铜质奖章获得者:李柱子,大治铁厂工人;获奖理由:提出建议改进治炼工序,大大提高了铁质韧度。
  皇家荣誉勋章铜质奖章获得者:牛二,苏州锦绣丝织厂工人;获奖理由:改进织机提高工作效率。
  这一数可了不得,二十八个皇家荣誉勋章获得者,其中二十二个都是在工厂做工的工人。士农工商——什么时候他们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贱民也可以得到朝廷如此的重视?高额的奖金,代表永久荣誉的皇家荣誉勋章——报纸上的报导更是让他们得到世人的羡慕和尊敬——这一个月来,不只是所有获得荣誉的人热泪盈眶夜不能寐,而是所有在工厂做工的劳动者为工友和自己而激动欢呼,有什么事能比自己的工作得到国家和百姓认可更值得高兴?
  皇家荣誉勋章的颁发让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彻底被调动起来,一时间能进工厂做工也成了比较热门的选择。接着,全国各地的报纸又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题,对朝廷的新告示进行了宣传,指出来年国家还要在全部各行各业评选出行业劳动模范和在工作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进行表彰,号召大家努力做工的同时,也要开动脑筋用心做事,争取获得荣誉,于是,许多人的发明革新和进取精神开始焕发。
  至此,几千年来工人在社会中受到的岐视压迫开始散去,中国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为此,在皇家科研院成立之后,朝廷也在第一时间着手建立起一个公开公平以及大众化的评选机制。
  乾隆最终还是将和亲王府的新格格封为和硕和宁公主指给了新册封的卓里克图汗渥巴锡,因十八岁的渥巴锡还有父丧在身,大婚定于两年后举行。
  得到消息,和荣只能再一次感叹乾隆的小心眼和偏心眼!
  萌姝虽然被封为和宁公主,却因乾隆体恤和亲王夫妇刚寻回女儿让她仍是住在和亲王府。接到和荣的邀请,和亲王福晋吴扎库氏亲自偕同女儿登门。
  “婶子当真是一刻也离不开妹妹!”看到来人,和荣一边让婢女扶了吴扎库氏起来,一边打趣道:“还是说婶子怕妹妹在我这里受欺负?”
  “是婶子想见见福儿了成不成?”吴扎库氏也笑着打量眼前的和荣:“看着气色还不错,小家伙没怎么折腾你吧?”
  “还好,一天也就折腾那么三四次——”沉吟间和荣也极为满足地笑道。
  “是胎动吧,你第一次做母亲,必定会有许多复杂的感觉。不过只要一想到腹中的孩子,所有的一切都会变成了幸福和满足——”
  “是啊,不过也确实很辛苦——做母亲真不容易!”和荣半是感慨半是满足说道:“怀胎十月——这个时间好漫长,对我的耐性可真是一次大考验。”
  “净说些孩子气的话。”嗔笑一声,吴扎库氏接着道:“将来等到孩子出生了,看着他由一个小婴儿一天天慢慢长大,再一步步离开你的怀抱,直到离你越来越远——到时候你一定会失落难过,一定会再想生一个能让你抱在怀中的孩子,哪怕他将来也会长大,也会离开你——福儿,做母亲是一个女人最幸福的事——”
  “婶子一定是天下最好的额娘。萌儿,你知不知道姐姐都要忌妒起你了!”笑望着旁边温柔端坐的萌姝,和荣笑得极为亲切。
  “额娘真的是天下最好的额娘,不过姐姐也有皇上老佛爷和皇后娘娘的疼爱,姐姐也很幸福。”在这样的暖暖气氛下,萌姝明显已经没有第一次的那种紧张和僵硬了。
  “是啊,我有老佛爷和皇额娘,还有皇阿玛——”似乎想到什么,和荣突然半是无奈半是好笑:“我前几天还对额驸抱怨说皇阿玛的偏心呢,亲疏远近在他心里可分得清楚了。婶子,这次你和五叔刚寻回妹妹,便被皇阿玛指婚蒙古了,你们必定是极为不舍吧!”
  “谁说不是呢?不过女大不中留,只要萌儿嫁得好,以后过得好,我和你五叔也就欣慰了。”闻言吴扎库氏也一脸不舍地叹道。
  “萌儿,到姐姐这边来。”笑着冲旁边的萌姝招了招手,和荣拉过少女的手又道:“不像你姐夫当年提亲时,宗室中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这次朝廷要和亲蒙古,宗室可有不少王府想将格格嫁过去,萌儿知道是为什么?不用不好意思,都已经指婚的人了,又是在婶子和姐姐面前,没有什么好遮掩的!”
  “姐姐,想必是因为——卓里克图汗王是有实权的大扎萨克——”想了想,萌姝有些窘迫地开口。土尔扈特部十万余人被分为五个旗,汗王渥巴锡同时又是掌管盟旗的大扎萨克,与喀尔喀蒙古和准噶尔蒙古汗王一样都是掌握了治理部族旗务实权的。
  “好萌儿,你明白就好,”拍着少女的手,和荣又笑道:“将来萌儿嫁过去,不止是卓里克图汗王福晋,同时亦是那十几万土尔扈特牧民的王后娘娘。所以我才会说皇阿玛偏心眼呢,而且他不止是偏心妹妹,更是打心底相信妹妹——皇阿玛治理着偌大的大清国,身上的担子不知有多重,真正能帮他分担能让他信任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妹妹是冰雪聪明的人,一定能想明白的是不是?只是将来就是苦了妹妹了——”
  “二姐姐,萌儿明白的。”睑去眼中的黯然,萌姝又静静道:“萌儿不苦——”不是才发誓要做皇家骄傲的格格,做阿玛额娘孝顺的女儿么?边疆再苦,也必定苦不过当年进京走途无路的境地——不想那些了,当年进京认父的孤女紫薇早就死了,自己现在是萌姝格格,大清的和宁公主——既做了这公主格格,便也要担起相应的责任——娘,你让女儿进京,到底是对是错?以后等待女儿的又会是什么?虽然极力让自己表现得坚强勇敢,到底还只是一个年轻的姑娘,一想到将来未知的生活,陌生的环境,萌姝还是紧张了。
  “萌儿——”低叹一声,和荣又怎么会看不到这个妹妹佯装的坚强?萌儿,你放心,无论如何,姐姐都不会忘记你的,也不会让皇阿玛忘记你,萌儿,姐姐真没有认错你这个妹妹!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看了央视记录片《敦煌》,有感于那些默默无闻的画师巨匠们伟大的天赋和凄苦的生活,所以有了前面那一段。
  东归英雄
  就在和荣与吴扎库氏闲聊间,下完早朝的诺布阿穆尔也回到府上。
  待三人打过招呼,看到丈夫冲自己微微颔首,和荣便让婢女带着吴扎库氏母女到左边的偏房歇息。一切安排妥当,她才让婢女请客人进殿。
  “济伦/渥巴锡给公主请安,公主吉祥。”准噶尔部虽然进京的使臣亲贵有十几个,但是能让和荣以现今这种状况破格召见的也只有眼前这两人,不过别以为济伦是诺布阿穆尔的胞弟便是主角,和荣今日的主要目的是却是十七岁的东归英雄。
  “都起来吧,赐座。”待两人谢过,和荣一边打量着小叔子一边笑着开口:“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