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会议(一)

  第119章 会议(一)
  “你总算回来了。”
  在圣莫尔斯修道院两里地外的岔道口,约翰感嘆一声后,和刘易紧紧拥抱在一起。
  待约翰和刘易放开彼此,琼恩上前抚胸行礼道,“老师,欢迎你回来。”
  刘易上下打量了一下琼恩,满意地拍拍他的肩膀说:“精神不错,四肢俱全,很好。
  ?
  琼恩闻言尷尬地一笑:老师,你的要求是不是有点太低了。
  接著,刘易回过头来对约翰饱含歉意地说道:“约翰,不好意思,我本来还打算带著人出去遛遛,给修道院省一些粮食,结果却又带来这么多人,真是给你添麻烦了。”
  约翰扫了一眼刘易身后的队伍,问道:“这些都是难民吗?有多少人?”
  刘易回答:“大概三百多人吧,是我从那些被西境军摧毁的荒村里收罗出来的。一开始我只想护送十几个人去他们领主的城堡寻求庇护,结果他们的领主死活不愿意接收,我就只能自己带著,结果越带越多,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看来像艾德慕·徒利那样愿意用自己的城堡庇护领民的领主还是太少了。修道院的粮食够养活他们吗?”
  约翰心里快速算了算,摇摇头说道:“有点困难。你走之后,我安排了人在地里种满了土豆和南瓜,但是起码要九十天才能收穫。现在多出这么多张嘴要餵饱,要么去河湾地购粮,要么找附近的领主们想想办法借点粮食。”
  刘易皱起了眉头,思考片刻后说道:“先把他们收留下来吧,不管要怎么做,人都是必须的。总不能把他们赶走。”
  约翰认同地点点头,“是呀,总不能把他们赶出去自生自灭吧。不过修道院里已经没有空余的房间了,新来的这些人只能安置在修道院旁边的村庄里。”
  “有住的地方?”
  “当然有,之前『血戏班”来的时候將村庄屠杀殆尽,几乎没留下活口。那些村民死后,还剩下不少完好的房子,修补一下就可以住人。”
  “那行,那就只能麻烦你给他们分配一下了。”
  接著,刘易就將身后难民队伍中的几个头领介绍给了约翰,由约翰带来的修土来负责为他们分配將要居住的村庄和工作。
  见自己的老师和约翰修士商议好了难民们的安置问题,琼恩开口说道,“老师,你离开之后,血戏班又来了一趟。”
  “嗯?”刘易闻言瞪大了眼睛,“这里他们不是已经劫掠过一次了么?难道他们是知道了我们的存在,特意来剿灭我们?”
  琼恩摇摇头,“现在是肯定知道了,但之前应该是不知道的。几天前,血戏班跳过我们这里,直接攻击了隔壁的科斯塔家族庄园。而科斯塔家族之前收受了血戏班的贿赂,倒向了铁王座。血戏班投靠卢斯·安顿伯爵后,就又跑回来掠夺科斯塔庄园。”
  刘易好奇问道:“你知道得挺清楚啊,谁告诉你的?”
  琼恩撇撇嘴:“查尔·科斯塔爵土,科斯塔家族的族长,效忠於赫伦堡的一名守护骑士。血戏班进攻他的庄园时正好被我碰上,我带人赶跑了血戏班,救下了他的庄园。”
  刘易缓缓地点点头,“看来这中间还有很多故事,现在先缓一缓,等回到修道院,我们再细说。”
  琼恩点点头,“好的,老师。”
  由於修道院里已经没有空著的房间,新来的三百多人分两组安置在了临近修道院的村庄,距离都不过两三里地,是为了耕种方便而形成的自然村。
  没有人管理的难民队伍,难免会形成一个践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小社会,为了避免难民们中间形成弱肉强食的可怕秩序,刘易一回到修道院,就將烈日行者们以及普通逐光者中的骨干们召集在一起,由烈日行者们自告奋勇或者推举出新组建的两个村落的负责人。
  如果不算约翰修土对修道院承担的管理工作,那这就是教会治国理念的第一次实践。
  与会的烈日行者们心中怀看志志和嚮往,提出了心中觉得合適的名字一一是的,都是別人的名字,而不是自己。
  最后刘易从烈日行者中挑出了六个人,按照50:1的比例配置给了村民。
  当然卫队是少不了的,罗尔夫修士的悲剧经歷告诉刘易,一名执行任务的烈日行者身边,至少要配置四个战土来保护他,才能將烈日行者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因此刘易又下令从琼恩的普通人小队拆解出一个小队,又从自己的带走散兵中挑了两个人,分配给六名负责新组建村庄事务的烈日行者,让他们可以带著去上任。
  说到罗尔夫修土,在这场小小的中央会议上,参加或者列席的都是刘易的最信任的同伴,可以说就是此时安舍信仰势力的高层。
  除了邓肯·贝克这个倒霉蛋,和另外两个等待举行普升仪式的候补烈日行者,其他人都是真正觉醒了光明之力的烈日行者。
  但是这些烈日行者要么在刘易身边要么在修道院里修行,都还没有接受过生死的考验,不曾遇到像罗尔夫修士遇到过那样的危险,更没有得到殉教的机会。
  於是刘易派人请来了凯登·风暴爵土,並在会议室给他安排了一张凳子请他坐下,为与会者讲述罗尔夫修士的壮举。
  刘易请凯登坐下后,对一脸志芯的凯登说道:“凯登爵土,罗尔夫修土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他践行誓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都是罗尔夫的兄弟,请你將他的故事说给我们听吧。”
  凯登是个勇敢的战土,一个合格的僱佣骑土,拿钱卖命从不退缩。然而,面对十几个目光灼灼、拥有光明之力的烈日行者等候著自己发言,他发现自己喉头乾涩,与面对十几个提刀棍的敌人时截然不同。他下意识地端起面前小桌上兑了一点葡萄酒的水杯,喝了一口,安抚了心中的情绪,才开口说道:“如光明使者所言,我叫凯登·风暴,是来自风暴地黑石镇的一名骑士——”
  接著,凯登一边回忆著与罗尔夫相识的过程,一边讲述著两人一起经歷的事情。隨著记忆的推进,他的讲述也越来越流畅,仿佛又回到了牛角镇那泥泞的泥土路上,耳边儘是孩子的哭声和脚掌踩在泥水路上的啪嗒声。
  说来也奇怪,儘管自已和罗尔夫只认识不过几天,但那些记忆却如此清晰。说到动情处,凯登的喉头变得硬咽起来,声音逐渐沙哑,直到讲完那道蓝色虚影对他的最后嘱託,
  已经难以继续下去。
  刘易见状,为凯登爵土续了些热水,然后对眾位与会的逐光者们说道:“罗尔夫修土,相信大家都认识。可能有些兄弟和他不太熟悉,但这並不妨碍我们记住他的事跡。他是一名真正的烈日行者,一个品德高尚而纯粹的人。为了纪念他,我做如下提议,琼恩你记下来。”
  “好的,老师。”琼恩拿出一张草纸和一支炭笔,平放在身前准备记录刘易的提议。
  “首先,烈日行者为信仰牺牲,是崇高而伟大的事情,不应被遗忘。为了让他们的事跡长久流传,以激励更多的烈日行者践行光明之道,我提议在修道院的广场上立一块巨石碑。所有因坚守信仰而牺牲的烈日行者,他们的姓名都將被鐫刻在石碑上,而来自石堂镇的罗尔夫,就將是这块石碑上的第一个名字。大家觉得如何?”
  人活一世,死亡总是如影隨形,尤其是烈日行者们,在未来必將面临各种危险。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够安享天年。一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被录入这块石碑,被后人纪念,眾人都感到无比荣幸。毕竟,这不过是搬一块石头刻一个名字的事情,因此自然没有人反对。於是,这项决议顺利通过,並交由约翰具体负责实施,石碑被命名为“英灵碑”。
  接著,刘易提出了他的第二项提议:“罗尔夫修士带回来的几个孩子都是孤儿,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才三岁出头。他们的父母亲人都被匪徒杀害,而我们带回的难民中,
  有著类似经歷的人数不胜数失去亲人的孤儿也不止他们几个,並且隨著战爭的持续,这样的孤儿只会越来越多。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绝不允许在光明的照耀之下,还有孩子因为失去父母的庇护而饿死或者走上邪路。因此,我提议成立一个以罗尔夫为名的孤儿院,所有年龄在十三岁以下的失去父母的孩子,都由孤儿院统一抚养。直到他们年满十三岁后,
  再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工作分配。”
  在维斯特洛,小姑娘来了月事就可以被认为是个女人了,而男人则以十五岁作为成年人,承担起男人的责任。刘易也不打算改变这一点。
  关於这一点,眾人也没有反对。毕竟,谁敢说自己的亲戚朋友不会因为战乱或者別的原因意外离世,而留下一两个无人照料的孩子呢?
  难民之中有不少已经生育过的女性,从中选拔一些品行纯良的人出来负责照顾孩子们,其实並非难事。然而,孤儿院院长这样一个负责孩子们日常管理和教育的角色,应该交给谁呢?
  看著正在嘀嘀咕咕交谈的玛莎和贝斯两人,刘易眼前一亮,向她们问道:“玛莎,你和贝斯去负责这个事情怎么样?”
  玛莎听到这个提议后,反应激烈,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说:“不行!我们要上战场!照顾人的事情我已经干够了,別想再忽悠我们!”
  刘易耐心地解释道:“可是女性烈日行者现在还太少,交给普通人,我没有信心·..”
  玛莎打断了他的话,说:“团长,这是你的事情,女性烈日行者少,那你就多多选拔几个普升起来啊,为什么就盯著我和贝斯两个人不放。”
  刘易还想再劝,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光明使者,请允许让我试试这份工作吧。像我这样的老傢伙,上不了战场也干不了重活儿,不如就让我帮著带带孩子,也不算在修道院里白吃饭。”
  说话的是一名叫做莫顿·扎克的修土,他也是大麻雀的其中一个朋友。在成为烈日行者之后,他就留在了修道院,一直协助负责难民安置的工作,是约翰民政班底中的一员。
  他自愿担任孤儿院院长的职务,也算是人尽其才。
  刘易看了一眼约翰,见约翰点点头表示赞同,便不再为难玛莎。他转向莫顿修土,说道:“莫顿兄弟,那么组建孤儿院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你有什么要求,隨时找我或者找约翰提,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儘量满足。”
  莫顿修士表示没有什么特別的要求。现在修道院里的这两百多號人,还过著集体生活,统一餐饮供应,统一的工作分配。只需要单独为孩子们准备一个温暖的房间和一块可以让他们自由玩耍的场地,就不用特意为他们准备別的东西了。
  不过莫顿修士提出了一个要求:“光明使者,这些孩子有大有小,小的可能还没有名字,大一些的则多来自平民家庭,没有姓氏。既然他们有孤儿院收养,那他们就是安舍的孩子,我能不能为他们冠以一个属於安舍的姓氏?”
  刘易有些疑惑:“你是说像河文,或者风暴这样的姓氏么?但这些应该是贵族私生子才能用的吧。”
  莫顿解释道:“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得不到父亲承认的私生子又有什么区別呢?而且我不打算用现有的私生子姓氏。光明使者,我能给这些孩子们冠以“光明”为姓么?”
  在维斯特洛,私生子的姓氏在北境为雪诺,在河间地为河文,在西境为西山,其意义在於,“既然你没有父亲,那这片大地就是你的父亲。”
  这样的姓氏,是对不能得到自己的生父承认的私生子们最起码的善意,也意味著他们与出生的土地的联繫。
  而为孤儿们起冠以“光明”为姓,也就意味著他们是光明的孩子,受到安舍教团的养育和庇护。
  对於改变本地习俗的事情,刘易总是格外谨慎。儘管他內心非常赞同这个提议,但他还是向与会的其他人员徵求了意见:“关於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
  作为刘易魔下的民事负责人,约翰首先表態道,“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
  按照刘易的要求,未来的孤儿院属於约翰负责的民政范畴,既然约翰都同意了,其他人也就没有意见了。
  於是,刘易对莫顿修士说道:“莫顿兄弟,为孤儿们冠以『光明”之姓没有问题。但请遵循自愿原则,对於那些年纪稍长、拥有並记得自己姓氏的孤儿,不要强迫他们更改姓氏。”
  莫顿修士点头表示赞同:“这是当然。”
  这时候莫尔斯突然举起手来,“团长,我有意见!”
  莫尔斯是刘易在北境俘虏的自由民,当时他腹部受伤,生命垂危,是刘易用光明法术將他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因此,他成为了刘易魔下最为忠诚的部將之一。
  看到莫尔斯竟然在会议上公然质疑自己的决定,刘易虽然感到有些错,但还是给予了他发言的机会,“说吧,你的意见是什么?”
  莫尔斯一脸期盼地问道,“团长,既然孤儿院的孩子可以选择用光明作为姓氏,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光明作为姓氏?”
  此话一出,眾多出身於平民家庭没有姓氏的烈日行者们一下子都精神起来,直直地看向刘易。
  刘易眉头紧锁,“你也不是孤儿啊。”
  莫尔斯反驳道:“谁说我不是孤儿,我和玛莎十岁出头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部族里挣扎求存,这一点贝斯和艾欧里亚都可以作证!”
  贝斯虽然也是烈日行者,但是没有担任领导职务,虽然也在会场里,但只能算是列席会议。不过听到莫尔斯提起这事儿,她立刻点头道:“是的,莫尔斯和玛莎都是孤儿,而且,团长,我也是孤儿。”
  “嗯?”
  刘易见状,为凯登爵土续了些热水,然后对眾位与会的逐光者们说道:“罗尔夫修土,相信大家都认识。可能有些兄弟和他不太熟悉,但这並不妨碍我们记住他的事跡。他是一名真正的烈日行者,一个品德高尚而纯粹的人。为了纪念他,我做如下提议,琼恩你记下来。”
  “好的,老师。”琼恩拿出一张草纸和一支炭笔,平放在身前准备记录刘易的提议。
  “首先,烈日行者为信仰牺牲,是崇高而伟大的事情,不应被遗忘。为了让他们的事跡长久流传,以激励更多的烈日行者践行光明之道,我提议在修道院的广场上立一块巨石碑。所有因坚守信仰而牺牲的烈日行者,他们的姓名都將被鐫刻在石碑上,而来自石堂镇的罗尔夫,就將是这块石碑上的第一个名字。大家觉得如何?”
  人活一世,死亡总是如影隨形,尤其是烈日行者们,在未来必將面临各种危险。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够安享天年。一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被录入这块石碑,被后人纪念,眾人都感到无比荣幸。毕竟,这不过是搬一块石头刻一个名字的事情,因此自然没有人反对。於是,这项决议顺利通过,並交由约翰具体负责实施,石碑被命名为“英灵碑”。
  接著,刘易提出了他的第二项提议:“罗尔夫修士带回来的几个孩子都是孤儿,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才三岁出头。他们的父母亲人都被匪徒杀害,而我们带回的难民中,
  有著类似经歷的人数不胜数失去亲人的孤儿也不止他们几个,並且隨著战爭的持续,这样的孤儿只会越来越多。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绝不允许在光明的照耀之下,还有孩子因为失去父母的庇护而饿死或者走上邪路。因此,我提议成立一个以罗尔夫为名的孤儿院,所有年龄在十三岁以下的失去父母的孩子,都由孤儿院统一抚养。直到他们年满十三岁后,
  再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工作分配。”
  在维斯特洛,小姑娘来了月事就可以被认为是个女人了,而男人则以十五岁作为成年人,承担起男人的责任。刘易也不打算改变这一点。
  关於这一点,眾人也没有反对。毕竟,谁敢说自己的亲戚朋友不会因为战乱或者別的原因意外离世,而留下一两个无人照料的孩子呢?
  难民之中有不少已经生育过的女性,从中选拔一些品行纯良的人出来负责照顾孩子们,其实並非难事。然而,孤儿院院长这样一个负责孩子们日常管理和教育的角色,应该交给谁呢?
  看著正在嘀嘀咕咕交谈的玛莎和贝斯两人,刘易眼前一亮,向她们问道:“玛莎,你和贝斯去负责这个事情怎么样?”
  玛莎听到这个提议后,反应激烈,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说:“不行!我们要上战场!照顾人的事情我已经干够了,別想再忽悠我们!”
  刘易耐心地解释道:“可是女性烈日行者现在还太少,交给普通人,我没有信心·..”
  玛莎打断了他的话,说:“团长,这是你的事情,女性烈日行者少,那你就多多选拔几个普升起来啊,为什么就盯著我和贝斯两个人不放。”
  刘易还想再劝,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光明使者,请允许让我试试这份工作吧。像我这样的老傢伙,上不了战场也干不了重活儿,不如就让我帮著带带孩子,也不算在修道院里白吃饭。”
  说话的是一名叫做莫顿·扎克的修土,他也是大麻雀的其中一个朋友。在成为烈日行者之后,他就留在了修道院,一直协助负责难民安置的工作,是约翰民政班底中的一员。
  他自愿担任孤儿院院长的职务,也算是人尽其才。
  刘易看了一眼约翰,见约翰点点头表示赞同,便不再为难玛莎。他转向莫顿修土,说道:“莫顿兄弟,那么组建孤儿院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你有什么要求,隨时找我或者找约翰提,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儘量满足。”
  莫顿修士表示没有什么特別的要求。现在修道院里的这两百多號人,还过著集体生活,统一餐饮供应,统一的工作分配。只需要单独为孩子们准备一个温暖的房间和一块可以让他们自由玩耍的场地,就不用特意为他们准备別的东西了。
  不过莫顿修士提出了一个要求:“光明使者,这些孩子有大有小,小的可能还没有名字,大一些的则多来自平民家庭,没有姓氏。既然他们有孤儿院收养,那他们就是安舍的孩子,我能不能为他们冠以一个属於安舍的姓氏?”
  刘易有些疑惑:“你是说像河文,或者风暴这样的姓氏么?但这些应该是贵族私生子才能用的吧。”
  莫顿解释道:“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得不到父亲承认的私生子又有什么区別呢?而且我不打算用现有的私生子姓氏。光明使者,我能给这些孩子们冠以“光明”为姓么?”
  在维斯特洛,私生子的姓氏在北境为雪诺,在河间地为河文,在西境为西山,其意义在於,“既然你没有父亲,那这片大地就是你的父亲。”
  这样的姓氏,是对不能得到自己的生父承认的私生子们最起码的善意,也意味著他们与出生的土地的联繫。
  而为孤儿们起冠以“光明”为姓,也就意味著他们是光明的孩子,受到安舍教团的养育和庇护。
  对於改变本地习俗的事情,刘易总是格外谨慎。儘管他內心非常赞同这个提议,但他还是向与会的其他人员徵求了意见:“关於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
  作为刘易魔下的民事负责人,约翰首先表態道,“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
  按照刘易的要求,未来的孤儿院属於约翰负责的民政范畴,既然约翰都同意了,其他人也就没有意见了。
  於是,刘易对莫顿修士说道:“莫顿兄弟,为孤儿们冠以『光明”之姓没有问题。但请遵循自愿原则,对於那些年纪稍长、拥有並记得自己姓氏的孤儿,不要强迫他们更改姓氏。”
  莫顿修士点头表示赞同:“这是当然。”
  这时候莫尔斯突然举起手来,“团长,我有意见!”
  莫尔斯是刘易在北境俘虏的自由民,当时他腹部受伤,生命垂危,是刘易用光明法术將他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因此,他成为了刘易魔下最为忠诚的部將之一。
  看到莫尔斯竟然在会议上公然质疑自己的决定,刘易虽然感到有些错,但还是给予了他发言的机会,“说吧,你的意见是什么?”
  莫尔斯一脸期盼地问道,“团长,既然孤儿院的孩子可以选择用光明作为姓氏,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光明作为姓氏?”
  此话一出,眾多出身於平民家庭没有姓氏的烈日行者们一下子都精神起来,直直地看向刘易。
  刘易眉头紧锁,“你也不是孤儿啊。”
  莫尔斯反驳道:“谁说我不是孤儿,我和玛莎十岁出头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部族里挣扎求存,这一点贝斯和艾欧里亚都可以作证!”
  贝斯虽然也是烈日行者,但是没有担任领导职务,虽然也在会场里,但只能算是列席会议。不过听到莫尔斯提起这事儿,她立刻点头道:“是的,莫尔斯和玛莎都是孤儿,而且,团长,我也是孤儿。”
  “嗯?”
  刘易见状,为凯登爵土续了些热水,然后对眾位与会的逐光者们说道:“罗尔夫修土,相信大家都认识。可能有些兄弟和他不太熟悉,但这並不妨碍我们记住他的事跡。他是一名真正的烈日行者,一个品德高尚而纯粹的人。为了纪念他,我做如下提议,琼恩你记下来。”
  “好的,老师。”琼恩拿出一张草纸和一支炭笔,平放在身前准备记录刘易的提议。
  “首先,烈日行者为信仰牺牲,是崇高而伟大的事情,不应被遗忘。为了让他们的事跡长久流传,以激励更多的烈日行者践行光明之道,我提议在修道院的广场上立一块巨石碑。所有因坚守信仰而牺牲的烈日行者,他们的姓名都將被鐫刻在石碑上,而来自石堂镇的罗尔夫,就將是这块石碑上的第一个名字。大家觉得如何?”
  人活一世,死亡总是如影隨形,尤其是烈日行者们,在未来必將面临各种危险。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够安享天年。一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被录入这块石碑,被后人纪念,眾人都感到无比荣幸。毕竟,这不过是搬一块石头刻一个名字的事情,因此自然没有人反对。於是,这项决议顺利通过,並交由约翰具体负责实施,石碑被命名为“英灵碑”。
  接著,刘易提出了他的第二项提议:“罗尔夫修士带回来的几个孩子都是孤儿,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才三岁出头。他们的父母亲人都被匪徒杀害,而我们带回的难民中,
  有著类似经歷的人数不胜数失去亲人的孤儿也不止他们几个,並且隨著战爭的持续,这样的孤儿只会越来越多。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绝不允许在光明的照耀之下,还有孩子因为失去父母的庇护而饿死或者走上邪路。因此,我提议成立一个以罗尔夫为名的孤儿院,所有年龄在十三岁以下的失去父母的孩子,都由孤儿院统一抚养。直到他们年满十三岁后,
  再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工作分配。”
  在维斯特洛,小姑娘来了月事就可以被认为是个女人了,而男人则以十五岁作为成年人,承担起男人的责任。刘易也不打算改变这一点。
  关於这一点,眾人也没有反对。毕竟,谁敢说自己的亲戚朋友不会因为战乱或者別的原因意外离世,而留下一两个无人照料的孩子呢?
  难民之中有不少已经生育过的女性,从中选拔一些品行纯良的人出来负责照顾孩子们,其实並非难事。然而,孤儿院院长这样一个负责孩子们日常管理和教育的角色,应该交给谁呢?
  看著正在嘀嘀咕咕交谈的玛莎和贝斯两人,刘易眼前一亮,向她们问道:“玛莎,你和贝斯去负责这个事情怎么样?”
  玛莎听到这个提议后,反应激烈,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说:“不行!我们要上战场!照顾人的事情我已经干够了,別想再忽悠我们!”
  刘易耐心地解释道:“可是女性烈日行者现在还太少,交给普通人,我没有信心·..”
  玛莎打断了他的话,说:“团长,这是你的事情,女性烈日行者少,那你就多多选拔几个普升起来啊,为什么就盯著我和贝斯两个人不放。”
  刘易还想再劝,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光明使者,请允许让我试试这份工作吧。像我这样的老傢伙,上不了战场也干不了重活儿,不如就让我帮著带带孩子,也不算在修道院里白吃饭。”
  说话的是一名叫做莫顿·扎克的修土,他也是大麻雀的其中一个朋友。在成为烈日行者之后,他就留在了修道院,一直协助负责难民安置的工作,是约翰民政班底中的一员。
  他自愿担任孤儿院院长的职务,也算是人尽其才。
  刘易看了一眼约翰,见约翰点点头表示赞同,便不再为难玛莎。他转向莫顿修土,说道:“莫顿兄弟,那么组建孤儿院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你有什么要求,隨时找我或者找约翰提,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儘量满足。”
  莫顿修士表示没有什么特別的要求。现在修道院里的这两百多號人,还过著集体生活,统一餐饮供应,统一的工作分配。只需要单独为孩子们准备一个温暖的房间和一块可以让他们自由玩耍的场地,就不用特意为他们准备別的东西了。
  不过莫顿修士提出了一个要求:“光明使者,这些孩子有大有小,小的可能还没有名字,大一些的则多来自平民家庭,没有姓氏。既然他们有孤儿院收养,那他们就是安舍的孩子,我能不能为他们冠以一个属於安舍的姓氏?”
  刘易有些疑惑:“你是说像河文,或者风暴这样的姓氏么?但这些应该是贵族私生子才能用的吧。”
  莫顿解释道:“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得不到父亲承认的私生子又有什么区別呢?而且我不打算用现有的私生子姓氏。光明使者,我能给这些孩子们冠以“光明”为姓么?”
  在维斯特洛,私生子的姓氏在北境为雪诺,在河间地为河文,在西境为西山,其意义在於,“既然你没有父亲,那这片大地就是你的父亲。”
  这样的姓氏,是对不能得到自己的生父承认的私生子们最起码的善意,也意味著他们与出生的土地的联繫。
  而为孤儿们起冠以“光明”为姓,也就意味著他们是光明的孩子,受到安舍教团的养育和庇护。
  对於改变本地习俗的事情,刘易总是格外谨慎。儘管他內心非常赞同这个提议,但他还是向与会的其他人员徵求了意见:“关於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
  作为刘易魔下的民事负责人,约翰首先表態道,“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
  按照刘易的要求,未来的孤儿院属於约翰负责的民政范畴,既然约翰都同意了,其他人也就没有意见了。
  於是,刘易对莫顿修士说道:“莫顿兄弟,为孤儿们冠以『光明”之姓没有问题。但请遵循自愿原则,对於那些年纪稍长、拥有並记得自己姓氏的孤儿,不要强迫他们更改姓氏。”
  莫顿修士点头表示赞同:“这是当然。”
  这时候莫尔斯突然举起手来,“团长,我有意见!”
  莫尔斯是刘易在北境俘虏的自由民,当时他腹部受伤,生命垂危,是刘易用光明法术將他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因此,他成为了刘易魔下最为忠诚的部將之一。
  看到莫尔斯竟然在会议上公然质疑自己的决定,刘易虽然感到有些错,但还是给予了他发言的机会,“说吧,你的意见是什么?”
  莫尔斯一脸期盼地问道,“团长,既然孤儿院的孩子可以选择用光明作为姓氏,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光明作为姓氏?”
  此话一出,眾多出身於平民家庭没有姓氏的烈日行者们一下子都精神起来,直直地看向刘易。
  刘易眉头紧锁,“你也不是孤儿啊。”
  莫尔斯反驳道:“谁说我不是孤儿,我和玛莎十岁出头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部族里挣扎求存,这一点贝斯和艾欧里亚都可以作证!”
  贝斯虽然也是烈日行者,但是没有担任领导职务,虽然也在会场里,但只能算是列席会议。不过听到莫尔斯提起这事儿,她立刻点头道:“是的,莫尔斯和玛莎都是孤儿,而且,团长,我也是孤儿。”
  “嗯?”
  刘易见状,为凯登爵土续了些热水,然后对眾位与会的逐光者们说道:“罗尔夫修土,相信大家都认识。可能有些兄弟和他不太熟悉,但这並不妨碍我们记住他的事跡。他是一名真正的烈日行者,一个品德高尚而纯粹的人。为了纪念他,我做如下提议,琼恩你记下来。”
  “好的,老师。”琼恩拿出一张草纸和一支炭笔,平放在身前准备记录刘易的提议。
  “首先,烈日行者为信仰牺牲,是崇高而伟大的事情,不应被遗忘。为了让他们的事跡长久流传,以激励更多的烈日行者践行光明之道,我提议在修道院的广场上立一块巨石碑。所有因坚守信仰而牺牲的烈日行者,他们的姓名都將被鐫刻在石碑上,而来自石堂镇的罗尔夫,就將是这块石碑上的第一个名字。大家觉得如何?”
  人活一世,死亡总是如影隨形,尤其是烈日行者们,在未来必將面临各种危险。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够安享天年。一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被录入这块石碑,被后人纪念,眾人都感到无比荣幸。毕竟,这不过是搬一块石头刻一个名字的事情,因此自然没有人反对。於是,这项决议顺利通过,並交由约翰具体负责实施,石碑被命名为“英灵碑”。
  接著,刘易提出了他的第二项提议:“罗尔夫修士带回来的几个孩子都是孤儿,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才三岁出头。他们的父母亲人都被匪徒杀害,而我们带回的难民中,
  有著类似经歷的人数不胜数失去亲人的孤儿也不止他们几个,並且隨著战爭的持续,这样的孤儿只会越来越多。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绝不允许在光明的照耀之下,还有孩子因为失去父母的庇护而饿死或者走上邪路。因此,我提议成立一个以罗尔夫为名的孤儿院,所有年龄在十三岁以下的失去父母的孩子,都由孤儿院统一抚养。直到他们年满十三岁后,
  再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工作分配。”
  在维斯特洛,小姑娘来了月事就可以被认为是个女人了,而男人则以十五岁作为成年人,承担起男人的责任。刘易也不打算改变这一点。
  关於这一点,眾人也没有反对。毕竟,谁敢说自己的亲戚朋友不会因为战乱或者別的原因意外离世,而留下一两个无人照料的孩子呢?
  难民之中有不少已经生育过的女性,从中选拔一些品行纯良的人出来负责照顾孩子们,其实並非难事。然而,孤儿院院长这样一个负责孩子们日常管理和教育的角色,应该交给谁呢?
  看著正在嘀嘀咕咕交谈的玛莎和贝斯两人,刘易眼前一亮,向她们问道:“玛莎,你和贝斯去负责这个事情怎么样?”
  玛莎听到这个提议后,反应激烈,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说:“不行!我们要上战场!照顾人的事情我已经干够了,別想再忽悠我们!”
  刘易耐心地解释道:“可是女性烈日行者现在还太少,交给普通人,我没有信心·..”
  玛莎打断了他的话,说:“团长,这是你的事情,女性烈日行者少,那你就多多选拔几个普升起来啊,为什么就盯著我和贝斯两个人不放。”
  刘易还想再劝,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光明使者,请允许让我试试这份工作吧。像我这样的老傢伙,上不了战场也干不了重活儿,不如就让我帮著带带孩子,也不算在修道院里白吃饭。”
  说话的是一名叫做莫顿·扎克的修土,他也是大麻雀的其中一个朋友。在成为烈日行者之后,他就留在了修道院,一直协助负责难民安置的工作,是约翰民政班底中的一员。
  他自愿担任孤儿院院长的职务,也算是人尽其才。
  刘易看了一眼约翰,见约翰点点头表示赞同,便不再为难玛莎。他转向莫顿修土,说道:“莫顿兄弟,那么组建孤儿院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你有什么要求,隨时找我或者找约翰提,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儘量满足。”
  莫顿修士表示没有什么特別的要求。现在修道院里的这两百多號人,还过著集体生活,统一餐饮供应,统一的工作分配。只需要单独为孩子们准备一个温暖的房间和一块可以让他们自由玩耍的场地,就不用特意为他们准备別的东西了。
  不过莫顿修士提出了一个要求:“光明使者,这些孩子有大有小,小的可能还没有名字,大一些的则多来自平民家庭,没有姓氏。既然他们有孤儿院收养,那他们就是安舍的孩子,我能不能为他们冠以一个属於安舍的姓氏?”
  刘易有些疑惑:“你是说像河文,或者风暴这样的姓氏么?但这些应该是贵族私生子才能用的吧。”
  莫顿解释道:“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得不到父亲承认的私生子又有什么区別呢?而且我不打算用现有的私生子姓氏。光明使者,我能给这些孩子们冠以“光明”为姓么?”
  在维斯特洛,私生子的姓氏在北境为雪诺,在河间地为河文,在西境为西山,其意义在於,“既然你没有父亲,那这片大地就是你的父亲。”
  这样的姓氏,是对不能得到自己的生父承认的私生子们最起码的善意,也意味著他们与出生的土地的联繫。
  而为孤儿们起冠以“光明”为姓,也就意味著他们是光明的孩子,受到安舍教团的养育和庇护。
  对於改变本地习俗的事情,刘易总是格外谨慎。儘管他內心非常赞同这个提议,但他还是向与会的其他人员徵求了意见:“关於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
  作为刘易魔下的民事负责人,约翰首先表態道,“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
  按照刘易的要求,未来的孤儿院属於约翰负责的民政范畴,既然约翰都同意了,其他人也就没有意见了。
  於是,刘易对莫顿修士说道:“莫顿兄弟,为孤儿们冠以『光明”之姓没有问题。但请遵循自愿原则,对於那些年纪稍长、拥有並记得自己姓氏的孤儿,不要强迫他们更改姓氏。”
  莫顿修士点头表示赞同:“这是当然。”
  这时候莫尔斯突然举起手来,“团长,我有意见!”
  莫尔斯是刘易在北境俘虏的自由民,当时他腹部受伤,生命垂危,是刘易用光明法术將他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因此,他成为了刘易魔下最为忠诚的部將之一。
  看到莫尔斯竟然在会议上公然质疑自己的决定,刘易虽然感到有些错,但还是给予了他发言的机会,“说吧,你的意见是什么?”
  莫尔斯一脸期盼地问道,“团长,既然孤儿院的孩子可以选择用光明作为姓氏,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光明作为姓氏?”
  此话一出,眾多出身於平民家庭没有姓氏的烈日行者们一下子都精神起来,直直地看向刘易。
  刘易眉头紧锁,“你也不是孤儿啊。”
  莫尔斯反驳道:“谁说我不是孤儿,我和玛莎十岁出头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部族里挣扎求存,这一点贝斯和艾欧里亚都可以作证!”
  贝斯虽然也是烈日行者,但是没有担任领导职务,虽然也在会场里,但只能算是列席会议。不过听到莫尔斯提起这事儿,她立刻点头道:“是的,莫尔斯和玛莎都是孤儿,而且,团长,我也是孤儿。”
  “嗯?”
  刘易见状,为凯登爵土续了些热水,然后对眾位与会的逐光者们说道:“罗尔夫修土,相信大家都认识。可能有些兄弟和他不太熟悉,但这並不妨碍我们记住他的事跡。他是一名真正的烈日行者,一个品德高尚而纯粹的人。为了纪念他,我做如下提议,琼恩你记下来。”
  “好的,老师。”琼恩拿出一张草纸和一支炭笔,平放在身前准备记录刘易的提议。
  “首先,烈日行者为信仰牺牲,是崇高而伟大的事情,不应被遗忘。为了让他们的事跡长久流传,以激励更多的烈日行者践行光明之道,我提议在修道院的广场上立一块巨石碑。所有因坚守信仰而牺牲的烈日行者,他们的姓名都將被鐫刻在石碑上,而来自石堂镇的罗尔夫,就將是这块石碑上的第一个名字。大家觉得如何?”
  人活一世,死亡总是如影隨形,尤其是烈日行者们,在未来必將面临各种危险。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够安享天年。一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被录入这块石碑,被后人纪念,眾人都感到无比荣幸。毕竟,这不过是搬一块石头刻一个名字的事情,因此自然没有人反对。於是,这项决议顺利通过,並交由约翰具体负责实施,石碑被命名为“英灵碑”。
  接著,刘易提出了他的第二项提议:“罗尔夫修士带回来的几个孩子都是孤儿,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才三岁出头。他们的父母亲人都被匪徒杀害,而我们带回的难民中,
  有著类似经歷的人数不胜数失去亲人的孤儿也不止他们几个,並且隨著战爭的持续,这样的孤儿只会越来越多。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绝不允许在光明的照耀之下,还有孩子因为失去父母的庇护而饿死或者走上邪路。因此,我提议成立一个以罗尔夫为名的孤儿院,所有年龄在十三岁以下的失去父母的孩子,都由孤儿院统一抚养。直到他们年满十三岁后,
  再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工作分配。”
  在维斯特洛,小姑娘来了月事就可以被认为是个女人了,而男人则以十五岁作为成年人,承担起男人的责任。刘易也不打算改变这一点。
  关於这一点,眾人也没有反对。毕竟,谁敢说自己的亲戚朋友不会因为战乱或者別的原因意外离世,而留下一两个无人照料的孩子呢?
  难民之中有不少已经生育过的女性,从中选拔一些品行纯良的人出来负责照顾孩子们,其实並非难事。然而,孤儿院院长这样一个负责孩子们日常管理和教育的角色,应该交给谁呢?
  看著正在嘀嘀咕咕交谈的玛莎和贝斯两人,刘易眼前一亮,向她们问道:“玛莎,你和贝斯去负责这个事情怎么样?”
  玛莎听到这个提议后,反应激烈,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说:“不行!我们要上战场!照顾人的事情我已经干够了,別想再忽悠我们!”
  刘易耐心地解释道:“可是女性烈日行者现在还太少,交给普通人,我没有信心·..”
  玛莎打断了他的话,说:“团长,这是你的事情,女性烈日行者少,那你就多多选拔几个普升起来啊,为什么就盯著我和贝斯两个人不放。”
  刘易还想再劝,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光明使者,请允许让我试试这份工作吧。像我这样的老傢伙,上不了战场也干不了重活儿,不如就让我帮著带带孩子,也不算在修道院里白吃饭。”
  说话的是一名叫做莫顿·扎克的修土,他也是大麻雀的其中一个朋友。在成为烈日行者之后,他就留在了修道院,一直协助负责难民安置的工作,是约翰民政班底中的一员。
  他自愿担任孤儿院院长的职务,也算是人尽其才。
  刘易看了一眼约翰,见约翰点点头表示赞同,便不再为难玛莎。他转向莫顿修土,说道:“莫顿兄弟,那么组建孤儿院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你有什么要求,隨时找我或者找约翰提,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儘量满足。”
  莫顿修士表示没有什么特別的要求。现在修道院里的这两百多號人,还过著集体生活,统一餐饮供应,统一的工作分配。只需要单独为孩子们准备一个温暖的房间和一块可以让他们自由玩耍的场地,就不用特意为他们准备別的东西了。
  不过莫顿修士提出了一个要求:“光明使者,这些孩子有大有小,小的可能还没有名字,大一些的则多来自平民家庭,没有姓氏。既然他们有孤儿院收养,那他们就是安舍的孩子,我能不能为他们冠以一个属於安舍的姓氏?”
  刘易有些疑惑:“你是说像河文,或者风暴这样的姓氏么?但这些应该是贵族私生子才能用的吧。”
  莫顿解释道:“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得不到父亲承认的私生子又有什么区別呢?而且我不打算用现有的私生子姓氏。光明使者,我能给这些孩子们冠以“光明”为姓么?”
  在维斯特洛,私生子的姓氏在北境为雪诺,在河间地为河文,在西境为西山,其意义在於,“既然你没有父亲,那这片大地就是你的父亲。”
  这样的姓氏,是对不能得到自己的生父承认的私生子们最起码的善意,也意味著他们与出生的土地的联繫。
  而为孤儿们起冠以“光明”为姓,也就意味著他们是光明的孩子,受到安舍教团的养育和庇护。
  对於改变本地习俗的事情,刘易总是格外谨慎。儘管他內心非常赞同这个提议,但他还是向与会的其他人员徵求了意见:“关於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
  作为刘易魔下的民事负责人,约翰首先表態道,“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
  按照刘易的要求,未来的孤儿院属於约翰负责的民政范畴,既然约翰都同意了,其他人也就没有意见了。
  於是,刘易对莫顿修士说道:“莫顿兄弟,为孤儿们冠以『光明”之姓没有问题。但请遵循自愿原则,对於那些年纪稍长、拥有並记得自己姓氏的孤儿,不要强迫他们更改姓氏。”
  莫顿修士点头表示赞同:“这是当然。”
  这时候莫尔斯突然举起手来,“团长,我有意见!”
  莫尔斯是刘易在北境俘虏的自由民,当时他腹部受伤,生命垂危,是刘易用光明法术將他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因此,他成为了刘易魔下最为忠诚的部將之一。
  看到莫尔斯竟然在会议上公然质疑自己的决定,刘易虽然感到有些错,但还是给予了他发言的机会,“说吧,你的意见是什么?”
  莫尔斯一脸期盼地问道,“团长,既然孤儿院的孩子可以选择用光明作为姓氏,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光明作为姓氏?”
  此话一出,眾多出身於平民家庭没有姓氏的烈日行者们一下子都精神起来,直直地看向刘易。
  刘易眉头紧锁,“你也不是孤儿啊。”
  莫尔斯反驳道:“谁说我不是孤儿,我和玛莎十岁出头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部族里挣扎求存,这一点贝斯和艾欧里亚都可以作证!”
  贝斯虽然也是烈日行者,但是没有担任领导职务,虽然也在会场里,但只能算是列席会议。不过听到莫尔斯提起这事儿,她立刻点头道:“是的,莫尔斯和玛莎都是孤儿,而且,团长,我也是孤儿。”
  “嗯?”
  刘易见状,为凯登爵土续了些热水,然后对眾位与会的逐光者们说道:“罗尔夫修土,相信大家都认识。可能有些兄弟和他不太熟悉,但这並不妨碍我们记住他的事跡。他是一名真正的烈日行者,一个品德高尚而纯粹的人。为了纪念他,我做如下提议,琼恩你记下来。”
  “好的,老师。”琼恩拿出一张草纸和一支炭笔,平放在身前准备记录刘易的提议。
  “首先,烈日行者为信仰牺牲,是崇高而伟大的事情,不应被遗忘。为了让他们的事跡长久流传,以激励更多的烈日行者践行光明之道,我提议在修道院的广场上立一块巨石碑。所有因坚守信仰而牺牲的烈日行者,他们的姓名都將被鐫刻在石碑上,而来自石堂镇的罗尔夫,就將是这块石碑上的第一个名字。大家觉得如何?”
  人活一世,死亡总是如影隨形,尤其是烈日行者们,在未来必將面临各种危险。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够安享天年。一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被录入这块石碑,被后人纪念,眾人都感到无比荣幸。毕竟,这不过是搬一块石头刻一个名字的事情,因此自然没有人反对。於是,这项决议顺利通过,並交由约翰具体负责实施,石碑被命名为“英灵碑”。
  接著,刘易提出了他的第二项提议:“罗尔夫修士带回来的几个孩子都是孤儿,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才三岁出头。他们的父母亲人都被匪徒杀害,而我们带回的难民中,
  有著类似经歷的人数不胜数失去亲人的孤儿也不止他们几个,並且隨著战爭的持续,这样的孤儿只会越来越多。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绝不允许在光明的照耀之下,还有孩子因为失去父母的庇护而饿死或者走上邪路。因此,我提议成立一个以罗尔夫为名的孤儿院,所有年龄在十三岁以下的失去父母的孩子,都由孤儿院统一抚养。直到他们年满十三岁后,
  再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工作分配。”
  在维斯特洛,小姑娘来了月事就可以被认为是个女人了,而男人则以十五岁作为成年人,承担起男人的责任。刘易也不打算改变这一点。
  关於这一点,眾人也没有反对。毕竟,谁敢说自己的亲戚朋友不会因为战乱或者別的原因意外离世,而留下一两个无人照料的孩子呢?
  难民之中有不少已经生育过的女性,从中选拔一些品行纯良的人出来负责照顾孩子们,其实並非难事。然而,孤儿院院长这样一个负责孩子们日常管理和教育的角色,应该交给谁呢?
  看著正在嘀嘀咕咕交谈的玛莎和贝斯两人,刘易眼前一亮,向她们问道:“玛莎,你和贝斯去负责这个事情怎么样?”
  玛莎听到这个提议后,反应激烈,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说:“不行!我们要上战场!照顾人的事情我已经干够了,別想再忽悠我们!”
  刘易耐心地解释道:“可是女性烈日行者现在还太少,交给普通人,我没有信心·..”
  玛莎打断了他的话,说:“团长,这是你的事情,女性烈日行者少,那你就多多选拔几个普升起来啊,为什么就盯著我和贝斯两个人不放。”
  刘易还想再劝,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光明使者,请允许让我试试这份工作吧。像我这样的老傢伙,上不了战场也干不了重活儿,不如就让我帮著带带孩子,也不算在修道院里白吃饭。”
  说话的是一名叫做莫顿·扎克的修土,他也是大麻雀的其中一个朋友。在成为烈日行者之后,他就留在了修道院,一直协助负责难民安置的工作,是约翰民政班底中的一员。
  他自愿担任孤儿院院长的职务,也算是人尽其才。
  刘易看了一眼约翰,见约翰点点头表示赞同,便不再为难玛莎。他转向莫顿修土,说道:“莫顿兄弟,那么组建孤儿院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你有什么要求,隨时找我或者找约翰提,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儘量满足。”
  莫顿修士表示没有什么特別的要求。现在修道院里的这两百多號人,还过著集体生活,统一餐饮供应,统一的工作分配。只需要单独为孩子们准备一个温暖的房间和一块可以让他们自由玩耍的场地,就不用特意为他们准备別的东西了。
  不过莫顿修士提出了一个要求:“光明使者,这些孩子有大有小,小的可能还没有名字,大一些的则多来自平民家庭,没有姓氏。既然他们有孤儿院收养,那他们就是安舍的孩子,我能不能为他们冠以一个属於安舍的姓氏?”
  刘易有些疑惑:“你是说像河文,或者风暴这样的姓氏么?但这些应该是贵族私生子才能用的吧。”
  莫顿解释道:“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得不到父亲承认的私生子又有什么区別呢?而且我不打算用现有的私生子姓氏。光明使者,我能给这些孩子们冠以“光明”为姓么?”
  在维斯特洛,私生子的姓氏在北境为雪诺,在河间地为河文,在西境为西山,其意义在於,“既然你没有父亲,那这片大地就是你的父亲。”
  这样的姓氏,是对不能得到自己的生父承认的私生子们最起码的善意,也意味著他们与出生的土地的联繫。
  而为孤儿们起冠以“光明”为姓,也就意味著他们是光明的孩子,受到安舍教团的养育和庇护。
  对於改变本地习俗的事情,刘易总是格外谨慎。儘管他內心非常赞同这个提议,但他还是向与会的其他人员徵求了意见:“关於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
  作为刘易魔下的民事负责人,约翰首先表態道,“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
  按照刘易的要求,未来的孤儿院属於约翰负责的民政范畴,既然约翰都同意了,其他人也就没有意见了。
  於是,刘易对莫顿修士说道:“莫顿兄弟,为孤儿们冠以『光明”之姓没有问题。但请遵循自愿原则,对於那些年纪稍长、拥有並记得自己姓氏的孤儿,不要强迫他们更改姓氏。”
  莫顿修士点头表示赞同:“这是当然。”
  这时候莫尔斯突然举起手来,“团长,我有意见!”
  莫尔斯是刘易在北境俘虏的自由民,当时他腹部受伤,生命垂危,是刘易用光明法术將他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因此,他成为了刘易魔下最为忠诚的部將之一。
  看到莫尔斯竟然在会议上公然质疑自己的决定,刘易虽然感到有些错,但还是给予了他发言的机会,“说吧,你的意见是什么?”
  莫尔斯一脸期盼地问道,“团长,既然孤儿院的孩子可以选择用光明作为姓氏,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光明作为姓氏?”
  此话一出,眾多出身於平民家庭没有姓氏的烈日行者们一下子都精神起来,直直地看向刘易。
  刘易眉头紧锁,“你也不是孤儿啊。”
  莫尔斯反驳道:“谁说我不是孤儿,我和玛莎十岁出头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部族里挣扎求存,这一点贝斯和艾欧里亚都可以作证!”
  贝斯虽然也是烈日行者,但是没有担任领导职务,虽然也在会场里,但只能算是列席会议。不过听到莫尔斯提起这事儿,她立刻点头道:“是的,莫尔斯和玛莎都是孤儿,而且,团长,我也是孤儿。”
  “嗯?”
  刘易见状,为凯登爵土续了些热水,然后对眾位与会的逐光者们说道:“罗尔夫修土,相信大家都认识。可能有些兄弟和他不太熟悉,但这並不妨碍我们记住他的事跡。他是一名真正的烈日行者,一个品德高尚而纯粹的人。为了纪念他,我做如下提议,琼恩你记下来。”
  “好的,老师。”琼恩拿出一张草纸和一支炭笔,平放在身前准备记录刘易的提议。
  “首先,烈日行者为信仰牺牲,是崇高而伟大的事情,不应被遗忘。为了让他们的事跡长久流传,以激励更多的烈日行者践行光明之道,我提议在修道院的广场上立一块巨石碑。所有因坚守信仰而牺牲的烈日行者,他们的姓名都將被鐫刻在石碑上,而来自石堂镇的罗尔夫,就將是这块石碑上的第一个名字。大家觉得如何?”
  人活一世,死亡总是如影隨形,尤其是烈日行者们,在未来必將面临各种危险。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够安享天年。一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被录入这块石碑,被后人纪念,眾人都感到无比荣幸。毕竟,这不过是搬一块石头刻一个名字的事情,因此自然没有人反对。於是,这项决议顺利通过,並交由约翰具体负责实施,石碑被命名为“英灵碑”。
  接著,刘易提出了他的第二项提议:“罗尔夫修士带回来的几个孩子都是孤儿,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才三岁出头。他们的父母亲人都被匪徒杀害,而我们带回的难民中,
  有著类似经歷的人数不胜数失去亲人的孤儿也不止他们几个,並且隨著战爭的持续,这样的孤儿只会越来越多。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绝不允许在光明的照耀之下,还有孩子因为失去父母的庇护而饿死或者走上邪路。因此,我提议成立一个以罗尔夫为名的孤儿院,所有年龄在十三岁以下的失去父母的孩子,都由孤儿院统一抚养。直到他们年满十三岁后,
  再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工作分配。”
  在维斯特洛,小姑娘来了月事就可以被认为是个女人了,而男人则以十五岁作为成年人,承担起男人的责任。刘易也不打算改变这一点。
  关於这一点,眾人也没有反对。毕竟,谁敢说自己的亲戚朋友不会因为战乱或者別的原因意外离世,而留下一两个无人照料的孩子呢?
  难民之中有不少已经生育过的女性,从中选拔一些品行纯良的人出来负责照顾孩子们,其实並非难事。然而,孤儿院院长这样一个负责孩子们日常管理和教育的角色,应该交给谁呢?
  看著正在嘀嘀咕咕交谈的玛莎和贝斯两人,刘易眼前一亮,向她们问道:“玛莎,你和贝斯去负责这个事情怎么样?”
  玛莎听到这个提议后,反应激烈,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说:“不行!我们要上战场!照顾人的事情我已经干够了,別想再忽悠我们!”
  刘易耐心地解释道:“可是女性烈日行者现在还太少,交给普通人,我没有信心·..”
  玛莎打断了他的话,说:“团长,这是你的事情,女性烈日行者少,那你就多多选拔几个普升起来啊,为什么就盯著我和贝斯两个人不放。”
  刘易还想再劝,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光明使者,请允许让我试试这份工作吧。像我这样的老傢伙,上不了战场也干不了重活儿,不如就让我帮著带带孩子,也不算在修道院里白吃饭。”
  说话的是一名叫做莫顿·扎克的修土,他也是大麻雀的其中一个朋友。在成为烈日行者之后,他就留在了修道院,一直协助负责难民安置的工作,是约翰民政班底中的一员。
  他自愿担任孤儿院院长的职务,也算是人尽其才。
  刘易看了一眼约翰,见约翰点点头表示赞同,便不再为难玛莎。他转向莫顿修土,说道:“莫顿兄弟,那么组建孤儿院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你有什么要求,隨时找我或者找约翰提,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儘量满足。”
  莫顿修士表示没有什么特別的要求。现在修道院里的这两百多號人,还过著集体生活,统一餐饮供应,统一的工作分配。只需要单独为孩子们准备一个温暖的房间和一块可以让他们自由玩耍的场地,就不用特意为他们准备別的东西了。
  不过莫顿修士提出了一个要求:“光明使者,这些孩子有大有小,小的可能还没有名字,大一些的则多来自平民家庭,没有姓氏。既然他们有孤儿院收养,那他们就是安舍的孩子,我能不能为他们冠以一个属於安舍的姓氏?”
  刘易有些疑惑:“你是说像河文,或者风暴这样的姓氏么?但这些应该是贵族私生子才能用的吧。”
  莫顿解释道:“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得不到父亲承认的私生子又有什么区別呢?而且我不打算用现有的私生子姓氏。光明使者,我能给这些孩子们冠以“光明”为姓么?”
  在维斯特洛,私生子的姓氏在北境为雪诺,在河间地为河文,在西境为西山,其意义在於,“既然你没有父亲,那这片大地就是你的父亲。”
  这样的姓氏,是对不能得到自己的生父承认的私生子们最起码的善意,也意味著他们与出生的土地的联繫。
  而为孤儿们起冠以“光明”为姓,也就意味著他们是光明的孩子,受到安舍教团的养育和庇护。
  对於改变本地习俗的事情,刘易总是格外谨慎。儘管他內心非常赞同这个提议,但他还是向与会的其他人员徵求了意见:“关於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
  作为刘易魔下的民事负责人,约翰首先表態道,“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
  按照刘易的要求,未来的孤儿院属於约翰负责的民政范畴,既然约翰都同意了,其他人也就没有意见了。
  於是,刘易对莫顿修士说道:“莫顿兄弟,为孤儿们冠以『光明”之姓没有问题。但请遵循自愿原则,对於那些年纪稍长、拥有並记得自己姓氏的孤儿,不要强迫他们更改姓氏。”
  莫顿修士点头表示赞同:“这是当然。”
  这时候莫尔斯突然举起手来,“团长,我有意见!”
  莫尔斯是刘易在北境俘虏的自由民,当时他腹部受伤,生命垂危,是刘易用光明法术將他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因此,他成为了刘易魔下最为忠诚的部將之一。
  看到莫尔斯竟然在会议上公然质疑自己的决定,刘易虽然感到有些错,但还是给予了他发言的机会,“说吧,你的意见是什么?”
  莫尔斯一脸期盼地问道,“团长,既然孤儿院的孩子可以选择用光明作为姓氏,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光明作为姓氏?”
  此话一出,眾多出身於平民家庭没有姓氏的烈日行者们一下子都精神起来,直直地看向刘易。
  刘易眉头紧锁,“你也不是孤儿啊。”
  莫尔斯反驳道:“谁说我不是孤儿,我和玛莎十岁出头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部族里挣扎求存,这一点贝斯和艾欧里亚都可以作证!”
  贝斯虽然也是烈日行者,但是没有担任领导职务,虽然也在会场里,但只能算是列席会议。不过听到莫尔斯提起这事儿,她立刻点头道:“是的,莫尔斯和玛莎都是孤儿,而且,团长,我也是孤儿。”
  “嗯?”
  刘易见状,为凯登爵土续了些热水,然后对眾位与会的逐光者们说道:“罗尔夫修土,相信大家都认识。可能有些兄弟和他不太熟悉,但这並不妨碍我们记住他的事跡。他是一名真正的烈日行者,一个品德高尚而纯粹的人。为了纪念他,我做如下提议,琼恩你记下来。”
  “好的,老师。”琼恩拿出一张草纸和一支炭笔,平放在身前准备记录刘易的提议。
  “首先,烈日行者为信仰牺牲,是崇高而伟大的事情,不应被遗忘。为了让他们的事跡长久流传,以激励更多的烈日行者践行光明之道,我提议在修道院的广场上立一块巨石碑。所有因坚守信仰而牺牲的烈日行者,他们的姓名都將被鐫刻在石碑上,而来自石堂镇的罗尔夫,就將是这块石碑上的第一个名字。大家觉得如何?”
  人活一世,死亡总是如影隨形,尤其是烈日行者们,在未来必將面临各种危险。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够安享天年。一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被录入这块石碑,被后人纪念,眾人都感到无比荣幸。毕竟,这不过是搬一块石头刻一个名字的事情,因此自然没有人反对。於是,这项决议顺利通过,並交由约翰具体负责实施,石碑被命名为“英灵碑”。
  接著,刘易提出了他的第二项提议:“罗尔夫修士带回来的几个孩子都是孤儿,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才三岁出头。他们的父母亲人都被匪徒杀害,而我们带回的难民中,
  有著类似经歷的人数不胜数失去亲人的孤儿也不止他们几个,並且隨著战爭的持续,这样的孤儿只会越来越多。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绝不允许在光明的照耀之下,还有孩子因为失去父母的庇护而饿死或者走上邪路。因此,我提议成立一个以罗尔夫为名的孤儿院,所有年龄在十三岁以下的失去父母的孩子,都由孤儿院统一抚养。直到他们年满十三岁后,
  再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工作分配。”
  在维斯特洛,小姑娘来了月事就可以被认为是个女人了,而男人则以十五岁作为成年人,承担起男人的责任。刘易也不打算改变这一点。
  关於这一点,眾人也没有反对。毕竟,谁敢说自己的亲戚朋友不会因为战乱或者別的原因意外离世,而留下一两个无人照料的孩子呢?
  难民之中有不少已经生育过的女性,从中选拔一些品行纯良的人出来负责照顾孩子们,其实並非难事。然而,孤儿院院长这样一个负责孩子们日常管理和教育的角色,应该交给谁呢?
  看著正在嘀嘀咕咕交谈的玛莎和贝斯两人,刘易眼前一亮,向她们问道:“玛莎,你和贝斯去负责这个事情怎么样?”
  玛莎听到这个提议后,反应激烈,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说:“不行!我们要上战场!照顾人的事情我已经干够了,別想再忽悠我们!”
  刘易耐心地解释道:“可是女性烈日行者现在还太少,交给普通人,我没有信心·..”
  玛莎打断了他的话,说:“团长,这是你的事情,女性烈日行者少,那你就多多选拔几个普升起来啊,为什么就盯著我和贝斯两个人不放。”
  刘易还想再劝,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光明使者,请允许让我试试这份工作吧。像我这样的老傢伙,上不了战场也干不了重活儿,不如就让我帮著带带孩子,也不算在修道院里白吃饭。”
  说话的是一名叫做莫顿·扎克的修土,他也是大麻雀的其中一个朋友。在成为烈日行者之后,他就留在了修道院,一直协助负责难民安置的工作,是约翰民政班底中的一员。
  他自愿担任孤儿院院长的职务,也算是人尽其才。
  刘易看了一眼约翰,见约翰点点头表示赞同,便不再为难玛莎。他转向莫顿修土,说道:“莫顿兄弟,那么组建孤儿院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你有什么要求,隨时找我或者找约翰提,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儘量满足。”
  莫顿修士表示没有什么特別的要求。现在修道院里的这两百多號人,还过著集体生活,统一餐饮供应,统一的工作分配。只需要单独为孩子们准备一个温暖的房间和一块可以让他们自由玩耍的场地,就不用特意为他们准备別的东西了。
  不过莫顿修士提出了一个要求:“光明使者,这些孩子有大有小,小的可能还没有名字,大一些的则多来自平民家庭,没有姓氏。既然他们有孤儿院收养,那他们就是安舍的孩子,我能不能为他们冠以一个属於安舍的姓氏?”
  刘易有些疑惑:“你是说像河文,或者风暴这样的姓氏么?但这些应该是贵族私生子才能用的吧。”
  莫顿解释道:“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得不到父亲承认的私生子又有什么区別呢?而且我不打算用现有的私生子姓氏。光明使者,我能给这些孩子们冠以“光明”为姓么?”
  在维斯特洛,私生子的姓氏在北境为雪诺,在河间地为河文,在西境为西山,其意义在於,“既然你没有父亲,那这片大地就是你的父亲。”
  这样的姓氏,是对不能得到自己的生父承认的私生子们最起码的善意,也意味著他们与出生的土地的联繫。
  而为孤儿们起冠以“光明”为姓,也就意味著他们是光明的孩子,受到安舍教团的养育和庇护。
  对於改变本地习俗的事情,刘易总是格外谨慎。儘管他內心非常赞同这个提议,但他还是向与会的其他人员徵求了意见:“关於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
  作为刘易魔下的民事负责人,约翰首先表態道,“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
  按照刘易的要求,未来的孤儿院属於约翰负责的民政范畴,既然约翰都同意了,其他人也就没有意见了。
  於是,刘易对莫顿修士说道:“莫顿兄弟,为孤儿们冠以『光明”之姓没有问题。但请遵循自愿原则,对於那些年纪稍长、拥有並记得自己姓氏的孤儿,不要强迫他们更改姓氏。”
  莫顿修士点头表示赞同:“这是当然。”
  这时候莫尔斯突然举起手来,“团长,我有意见!”
  莫尔斯是刘易在北境俘虏的自由民,当时他腹部受伤,生命垂危,是刘易用光明法术將他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因此,他成为了刘易魔下最为忠诚的部將之一。
  看到莫尔斯竟然在会议上公然质疑自己的决定,刘易虽然感到有些错,但还是给予了他发言的机会,“说吧,你的意见是什么?”
  莫尔斯一脸期盼地问道,“团长,既然孤儿院的孩子可以选择用光明作为姓氏,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光明作为姓氏?”
  此话一出,眾多出身於平民家庭没有姓氏的烈日行者们一下子都精神起来,直直地看向刘易。
  刘易眉头紧锁,“你也不是孤儿啊。”
  莫尔斯反驳道:“谁说我不是孤儿,我和玛莎十岁出头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部族里挣扎求存,这一点贝斯和艾欧里亚都可以作证!”
  贝斯虽然也是烈日行者,但是没有担任领导职务,虽然也在会场里,但只能算是列席会议。不过听到莫尔斯提起这事儿,她立刻点头道:“是的,莫尔斯和玛莎都是孤儿,而且,团长,我也是孤儿。”
  “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