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长风万里,后会有期
几天后,余海风带着罗小飞离开洪江,风云商号随即关门歇业。刘巧巧带着余涵秋,过着普通的日子。四个月后,乌孙贾被革职,押解进京。洪江的鸦片烟馆,已经开了一百多家,相反,以前兴旺的正行生意却越来越差,一家家商行就此衰落,洪江也开始衰败。
清早,余海风起床,坐在床上准备拿衣服穿,一低头,发现罗小飞睁着一双大眼睛望着他。余海风问了句:“你醒了?”
罗小飞有些忧郁:“我半夜醒了,一直没睡,我在想一件事!”
余海风一怔:“什么事?”
罗小飞坐起来,双手抱住余海风的脖子,低声说:“弟妹!”
余海风心中微微一沉:“弟妹怎么了?”
罗小飞认真地道:“弟弟去了,弟妹带着孩子,很不容易,你把她也娶了……她当大,我当小也行,你们本应该是一对,是我拆散了你们,我觉得对不起她!”
余海风震惊了,望着罗小飞,久久没开口。在前朝,立法严禁收继婚姻,本朝也有类似的法律。但在民间,娶寡兄嫂或者弟媳很常见,尤其是这种少数民族地区,此类事更多。年轻男人死去,若是留有后人还好说,若是一脉未留,就成了绝户。家人因此安排哥哥或者弟弟娶了寡媳,生下儿子,便可立起这一户。
罗小飞见余海风不语,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你不愿意,还是她不愿意?”
余海风轻轻叹息了一声,苦笑了一下:“这个事情,你不要再对任何人说。”
罗小飞疑惑地道:“难道不是好事情?”
余海风知道无法向她解释清楚,只是道:“我回洪江,还有重要事情要办,办完之后,我们会离开洪江,不能再害了她,你懂吗?”
罗小飞似懂非懂。
余海风拍了拍她的肩膀,柔声安慰她:“在我的心中,你就是我的妻子,唯一的妻子!”
罗小飞点了点头:“我起床打扫庭院。”
余海风,罗小飞两人下楼,刘巧巧已经起来了,正把客厅的炉火烧得旺旺的。天气并不太冷,烧炉子主要是为了待客泡茶。
罗小飞对刘巧巧说:“弟妹,一大早就起来了,你带孩子呢,多睡一会儿吧!”
刘巧巧笑了笑:“嫂子,我熬点粥去。”
余海风打开大门,刚刚收拾停当,一个人出现在门口,拄着一根拐杖,头发胡须全白了,红鼻子,蓝眼睛,穿着黑色的衣服,胸前挂着一个用木头削成的十字架。
“老布爷爷。”余海风猛然想起,自己好久没有见到约翰布鲁尼了。这几天回到洪江,各种事情忙得团团转。“快请里面坐。”余海风迎出去,搀扶着他。
老布苍老了许多,脸上还是笑呵呵的:“孩子,这半年到哪里去了?”一眼就看到余海风胸前挂着的银十字架,眉微微一动,吃了一惊。
余海风也注意到了他的这个细微变化,把他搀扶进客厅,在茶几前坐下,才问:“老布爷爷,这个银十字架是一个人送给我的。”
老布神色有些古怪:“可以拿来我看看吗?”
余海风把银十字架取下来,双手递给他,老布一双手颤抖着,神色激动:“没错,正是它!”
余海风惊讶地道:“难道是您以前佩戴的银十字架吗?”
老布点了点头,指着上面一排字母:“这就是我的名字,这个银十字架我两岁的时候就戴着,是我的爷爷给我打铸的,一直佩戴至六十岁。那年在云南被一个土匪抢走了……如今已经八年了……”
余海风恭恭敬敬地说:“老布爷爷,这个银十字架也是一个土匪送给我的,我估计已经在几个土匪之中转过,今天能回来,也算物归原主,您收下吧!”
老布慈祥一笑:“孩子,你是主的信徒,他与你有缘,你戴着吧!主会庇佑你!”说完庄严地把十字架戴在余海风脖子上。
余海风想说什么,老布摆了摆手:“孩子,半年多没有看到你,我很想你呀!”
余海风笑了笑:“老布爷爷,我也很想你,我泡茶。”
罗小飞笑眯眯地走了过来,余海风指着罗小飞给老布介绍:“这是我的妻子罗小飞。”
老布点了点头:“好啊!孩子,做人要信主。”
罗小飞疑惑地看了看老布,又看了看余海风:“什么是信主?”
老布严肃地道:“主就是我们心中的神,他能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罗小飞问余海风:“海风哥,你信吗?”
老布替余海风回答:“他信,你看,他的胸前和我的胸前都挂了一个十字架。”
罗小飞干脆利落地回答道:“他信我就信!”
老布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感谢主,阿门!”
罗小飞惊异地问:“什么门?”
余海风微微一笑:“其实就是一种信仰!”一边说,一边泡茶,在给老布送上茶之后,余海风问道:“老布爷爷,您现在还住在洪江大酒楼的义房里吗?”
老布道:“是的。”
余海风想了想:“如果您愿意,搬到我们家来住吧,人多热闹些。”
老布摇头道:“孩子,心中有主,无论住在什么地方都一样!以前听说你受伤了?”
余海风点了点头:“已经好了。”
老布感叹说:“既然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
罗小飞听不懂,余海风却听懂了,他了解老布的心是善良的,但是老布永远不懂得余海风心中真实的想法。
余海风若有所思地问了句:“老布爷爷,主既然造了人类,为什么又要毁灭人类?”
老布拿出《圣经》,端正地放在面前,翻开之后,读给余海风听:“主见人在地上罪恶太大,终日所思想的尽是恶,主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主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
余海风说:“主就是要我们行善?”
老布意味深长地道:“是啊!”
余海风又问了一句:“除恶是不是行善?”
老布想了想,很久,才慎重地回答道:“主所憎恶,高傲的眼,撒谎的舌头,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兄弟中布散纷争的人。灾难必忽然降临到他身,他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
罗小飞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的手。
余海风只是淡淡一笑,把话岔开。
老布在风云商号喝了粥才告辞离开。余海风送他出门,刚刚出门,洪江汛把总署把总王顺清和两个士兵来了。
余海风双手抱拳道:“顺清叔,您这么早就起来了?”
王顺清望着老布的背影,骂了一句:“信个狗屁主,扯淡。”王顺清从不信主,也不信神,他就信自己,所以,他对老布没好脸色。以前父亲在,因为父亲对老布客气,王顺清不好对老布发作。而现在,父亲过世,王顺清一看到老布,就会骂几句。老布也习惯了,从不和他生气。
余海风忙招呼王顺清:“顺清叔,请进屋喝茶。”
王顺清说:“不了。我来是要告诉你一件事,府衙贴出了布告,要进行秋决。”
“秋决?”余海风一愣,“这次秋决,都有哪些人?”
中国有一个惯例,对于那些罪大恶极者,由皇上定性,可斩立决,也就是即时处死。处死的方法有很多,斩立决只是其中一种。对于更多的死刑犯,则关押到秋天,统一处决,也就是杀头。中国人认为,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日子,不宜处决犯人。夏天属于阳气正旺的时候,属于一年中最鼎盛时期,处决人犯,也不利。只有到了秋天,属于一年中开始衰败的日子,最宜处决生命,因此形成了秋决的惯例。
“头一个是古立德。”王顺清说。
余海风又是一愣,古立德罪不至死吧,怎么就判了秋决?
王顺清说:“还有两个人,那个采花大盗林癞子,和张祖仁的儿子张金宝,也一起秋决。”
余海风突然觉得,这简直是一大讽刺。林癞子徐正林,是一个无恶不作的采花大盗,不知害过多少良家妇女。这种人死不足惜,而且,抓住他的是马智琛,也可以说是古立德,却让他和古立德一起被问斩。那个张金宝就更是对古立德的讽刺。张金宝的父亲曾是洪江最大的烟商,朝廷禁烟时,被古立德所杀,张金宝因此怀恨在心,却又无力报复古立德,只好报复社会,在洪江杀了不少人。同样是古立德领导马智琛破获此案,将张金宝擒获,而现在,却和古立德一起秋决。
余海风看了王顺清一眼,道:“这是官府的事,顺清叔为什么特意前来告诉侄儿?”
王顺清左右看了看,小声地说:“胡师爷让我来和你打声招呼。”
余海风故意装糊涂:“胡师爷,跟我打招呼?”
“你还不明白吗?”王顺清说,“胡师爷,或者说乌孙大人,怕你去劫法场。”
余海风立即笑了:“顺清叔,你可能搞错了吧。古立德抓过我爹,害得我们风云商号,到今天一蹶不振,我巴不得他被杀头。”
“那就好。”王顺清说,“你记得这个就好。”
余海风肯定地说:“这个,我肯定不会忘的。”
王顺清于是向余海风告别:“海风你忙,我先去了。等哪天闲了,我们叔侄俩在一起好好喝几杯。”
余海风送走王顺清,便去了回香茶楼。
二楼的雅间里,艾伦西伯来早已经等候在此。华生和杰克,在隔壁的雅间,余海风进来时,早已经看到。余海风想,这个老西,看来不会相信任何中国人。这种人难怪可以在中国赚大钱,最大的本事,大概就是将所有生意伙伴当成敌人,时刻提防。
艾伦西伯来站在窗边,手里拿着怀表,微微一笑:“余先生,你很准时。”
余海风回答道:“应该的。”
艾伦西伯来对他招了招手:“余先生,请过来。”余海风走到艾伦西伯来身边,余海风知道他在窗户边往下可以观察附近几家烟馆客人进出的情况。
余海风站在窗口,往下看了看,几家烟馆门并没有大开,只开了一条缝隙,能容一个人进出。余海风说:“现在,洪江的鸦片生意越来越红火,西先生发大财了啊。”
艾伦西伯来摆了摆头:“余先生看到的只是洪江,没有看到整个湖南,乃至整个中国。”
余海风坐下来,端起茶,喝了一口:“西先生话中有话。最近半年多来,我一直在养伤,对于外面的情况,确实知道很少。”
艾伦西伯来说:“是啊,这半年多来,发生了很多事。最大的事,当然是我们大英帝国的对华贸易战,你们称为鸦片战争。好在这场该死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我们和清政府签署了友好的《江宁条约》,从此,我们大英帝国,就可以和大清朝公开合法地做生意了。这个条约签下这几个月,我们向中国输出的鸦片,就多了几倍。”
余海风暗暗心惊:“多了几倍?”
“是啊。”艾伦西伯来说,“你也看到了,战争之前,洪江只有十几家鸦片烟馆,现在有三十多家了。现在,我们只恨手中没货,只要有货,不愁卖不出去。”
余海风说:“西先生怎么会没有货?我听说,你们在缅甸有大量的种植园,货源很充足啊。”
“两个原因。”艾伦西伯来竖起两个指头,“第一,我们估计不足,没想到中国会全面接受英国的条件,也没估计到中国市场这么大,鸦片需求增长这么快。我们在缅甸的种植,产量虽然是最大的,但还是供不应求。第二,以前,除了我们自己运输之外,还依靠你们中国人的运输队。可这次,白马镖局的运输队被野狼帮灭了,我们少了一支运输力量。”
余海风说:“西先生有没有想过让野狼帮来替你们运输?”
艾伦西伯来吃了一惊:“野狼帮?你是说那些土匪?”
余海风说:“土匪也是人,也需要活命。而且,他们有实力,可以保证运输安全。只要能替你赚钱,什么人运输,难道不都一样?”
“可是,我从没和土匪打过交道。”艾伦西伯来说。
余海风说:“如果西先生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出面联系一下。当然,成与不成,我现在不敢肯定。”
艾伦西伯来看了看余海风:“我想知道,余先生希望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我当然需要好处。我是商人,在商言商。我们余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故,现在风云商号早就不如从前了。我想振兴风云商号。”
艾伦西伯来兴奋地伸出手来,握住余海风的手,说:“我没有看错,我果然没有看错,你一定可以振兴你们余家,振兴风云商号。”
余海风说:“另外,我手上还有一批货,想委托西先生帮我卖出去,不知行不行?”
“这个没有一点问题。”艾伦西伯来说,“现在只要有货,随时都可以出手,货越好,价钱越高。”
“那就这样说定了。明天,我就让人送样货过来。”余海风站起来,准备离去。
艾伦西伯来再次握住余海风的手:“合作成功。”
余海风说:“合作成功。”
艾伦西伯来又说:“我郑重邀请余先生到缅甸走一趟,到我们家族的种植园作客。”
余海风说:“好哇。只是我刚刚接手生意,千头万绪,现在还走不开。不知西先生这次在洪江,还要停留多长时间?如果时间抽得过来,我一定去。”
“冬天到来之前,我们一定要走,湖南太冷了。”艾伦西伯来说。
余海风说:“那就一言为定,到时候,只要我这边闲一点,就跟西先生去缅甸跑一趟。我虽然在和顺住了几年,还没有去过缅甸呢。”
※※※※※※※※※
秋决犯共有十人,每名犯人一辆枷车。犯人站在枷车上,身上五花大绑,身后插着标牌。两边街道,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人们纷纷向秋决犯扔各种垃圾。
押送古立德的囚车走在最前面,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张金宝和徐正林。这两个人,自从犯案的那一天,就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对于死刑,倒也不太畏惧。此刻,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古立德竟然和自己一同处斩。
一路上,张金宝和徐正林对古立德破口大骂,什么语言难听,就使用什么语言。
古立德倒显得很平静,一直紧闭着双眼。
乌孙贾乘一顶四人轿,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对于张金宝、徐正林等刑事犯,他一点都不担心,但对于古立德,他还是心中有鬼的。他原想把古立德交给巡抚吴其浚,最好是在长沙处决,那样一来,就没自己什么事了。没想到吴其浚是个大滑头,无论如何不肯接手,全部交给乌孙贾。
知道要在宝庆府处决古立德,乌孙贾头都大了。古立德治理黔阳两年多,剿匪禁烟等事,很得民心,相反,乌孙贾主持处决古立德,哪怕没有别的意外,他也会失去很多民心。此等事,他实在不愿插手,只想安心上岸,顺利升迁。
处决犯人,有特定的时间,必须在午时三刻,据说此时太阳当午,阳气最盛,人死之后,阴气不能聚,因而连做鬼的机会都没有。
整个行刑队伍,押解着刑犯,走过宝庆府街,来到野外的刑场。
刑场之外,早已经围了很多人,可谓人山人海。乌孙贾看到这些人时,还是吓了一大跳,连忙把胡不来召到身边,问道:“怎么来了这么多人?你注意看过没有?有没有什么不妥?”
有没有不妥,胡不来也不知道,他只好睁着眼睛瞎说:“我已经让人查过了,没有什么不妥。中国人喜欢看热闹,这里主要是看热闹的人。”
在城里行走,乌孙贾不怕,但到了这里,四周很开阔,几千人在此摆开战场,都不会觉得挤。若是真有人胆大包天,要劫法场的话,乌孙贾是无能为力的。当然,乌孙贾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他调了一营绿营兵在这里警戒,又让知府衙门的巡检等,全部上阵。总之,只要他能用的兵,全都用到这里来了,只愿午时三刻一过,自己顺利交差。
按照规定,行刑前,家属可以给犯人送最后一餐饭。其他犯人都有亲人送酒肉过来,待决犯们一边吃一边哭。张金宝的母亲和妹妹来了,她们好不容易才借到一些钱,买了些酒肉过来。当初,张金宝的母亲往娘家送了很多钱,可是,张家出事后,她娘家的哥哥弟弟,竟然不认她,将她母女赶了出来,她们只好流落街头。后来,张金宝杀人抢劫,弄些财物,让她们母女有了一口饱饭。自从张金宝被抓,她们母女失去了生活来源,再一次流落街头。
徐正林的家人不肯认他,根本没有人前来。
马智琛和古静馨赶来了,古静馨身怀六甲,挺着个大肚子。他们走到古立德面前,双双跪下。古立德一直闭着眼睛,根本就没打算睁开,听到马智琛和古静馨一起叫爹,他才不得不睁开眼,看到女儿的大肚子,显得极度惊讶。
古静馨哭着说:“爹,女儿不孝,没有经过您的同意,我就和智琛结婚了。”
“好好好。”古立德终于说话,“你能嫁给智琛,我就放心了。”
马智琛哭着说:“爹,女婿无能,没能力救您。”
古立德说:“智琛,你也不必自责,这一切,都是天意,天意啊。爹谁都不怨,只怨老天不开眼,误国误民。爹为国所生,为国所死。终其一生,没有做过任何一件损害国家的事,没有做过任何一件对不起百姓的事。爹这一生,无怨无悔,”
乌孙贾见时间差不多,下令将送行的亲人拉开。一些衙役立即上前,将人犯的亲属强行拉走,场面顿时有些乱,哭喊的滚作一团。
好不容易刑场被清开了,乌孙贾所坐的桌上摆放的香炉中,一根香眼看要烧完,午时三刻也就快到了。乌孙贾伸出手,抓起面前的斩字令牌,准备下令行刑。围观的人中,突然有人大叫:“刀下留人。”乌孙贾的手一抖,令牌掉到了地上。已经站在秋决犯面前的刽子手,个个手持鬼头刀,茫然地站在那里等候命令。
人群中突然站出一个戴面具的人,向前跨出几步,指着古立德,大声喊道:“这个人,不能杀。”
乌孙贾先是吓得全身发抖,继而一看,出来的只是一个人,心下稍安,稳定了一下情绪,道:“这些人都是朝廷核准的死刑犯,你说不能杀就不能杀?你是什么人?”
面具人说:“对,老子说不能杀,就不能杀。”
乌孙贾只想快点结束,又伸手去抽斩令牌,可抓了个空,他这才发现,令牌已经掉在地上。他不得不弯腰,将令牌捡起来,向前一扔:“刀斧手听令,斩。”说过,将令牌往前一扔。
面具人突然从身上掏出手枪,几步窜到古立德面前,叫道:“谁敢!”
乌孙贾见始终不曾有其他人出现,心气也就壮了起来,大叫:“绿营兵在哪里?”
其中一名绿营军官站出来,大声回应:“在。”
乌孙贾说:“把这个胆敢劫法场的狂徒抓起来,一起斩。”
绿营军官道:“是。”随即转身,一挥手,一堆绿营兵冲过去。
就在此时,背后一排枪响,好几个绿营兵倒地。其他的绿营兵,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迅速扑倒在地。乌孙贾听到枪响,吓得身子一软,溜下了椅子,钻到了桌子下面。
面具人几步跨过去,一把抱起古立德,往肩上一扛,迈步便向外走。
从始至终,古立德一直是闭着眼睛的,直到有人出来劫法场,他才睁开了眼睛,等发现劫的是他时,大吃了一惊,叫道:“好汉留步,古某有话要说。”
面具人背着古立德快步向前走,随后有两排人将面具人保护起来,围成一圈,迅速向前跑。面具人一边跑一边说:“说个屁,再不跑,你吃饭的家伙就没逑了。”
古立德知道无能为力,只好表明态度:“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请好汉成全古某为国捐躯之志。”
面具人愤怒地说:“你他妈的不识好歹。老子和弟兄们冒着生命危险救你,你却说这些屁话。”
乌孙贾在桌子下面安定了自己,发现那些人只是劫走了古立德,并没有动其他秋决犯,意识到此事若是被追究,自己是吃不了兜着走。他不得不鼓足了劲,站起来,大声叫道:“追,快追!”
绿营军官趴在地上,也意识到自己的大麻烦来了,不得不强撑着指挥:“追,快给老子追,一个都不能放跑。”
有几个懵里懵懂的绿营兵爬起来,向前追去。可是,又一排枪响了,所有的绿营兵,不管是中枪死了还是伤了,抑或没死没伤的,又一次趴下来。乌孙贾急得跳脚,大叫:“别趴下,别趴下,快追!”
就在此,又一声枪响,子弹从乌孙贾的耳边忽啸而过。乌孙贾再一次浑身一软,坐到了地上,大小便失禁,拉了一裤子。
最后一个离开的土匪大叫:“老子是野狼帮的土匪,如果要人,你们到鹰嘴界来找老子。”
说过之后,此人离去,后面又有一帮人跟着离去。
古静馨哭得死去活来,要去追赶父亲,被马智琛拉住了。古静馨说:“你拉着我干什么?我要跟他们过去。他们既然肯救我爹,就一定是好人。”
马智琛说:“你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怎么知道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难道你知道?”古静馨问。
马智琛说:“那个戴面具的,应该是余海风。”
古静馨大吃一惊:“余海风?我爹不是抓了他爹吗?而且,他不是杀了你全家吗?他为什么还救我爹?”
“这个人,和别人就是不一样。”马智琛说,“我还真没有看懂他。”
马智琛说得没错,救人的正是余海风,最后喊话的,是麻子狼。为了劫这个法场,野狼帮几乎倾巢而动,鹰嘴界上,仅仅只留了黑狼等二三十人。
跑了几里路后,他们又开始骑马。余海风见古立德并不希望或者乐意被救下,担心路上出现其他状况,便没有解开他身上的绳子,直接提起他,放在自己的马上。好在他的身材瘦小,两个人骑在马上,问题倒也不是太大。
一路上,古立德都在求余海风放下自己。余海风烦了,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我好心好意救下你,你还在这里啰里巴唆。”
古立德说:“你不应该救我,你应该让我死。”
“真是好笑。”余海风说,“人哪有不想活想死的?你以为人死了真能成仙啊?”
古立德说:“人生就是为了两个字:意义。此刻,我的全部意义,就是死。”
余海风说:“你这样说,我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此前,我还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救你,现在我总算知道意义了。我救你的意义,就是要你当土匪。”
古立德差不多是哭着说:“壮士,你毁我一世英名啊。”
余海风是真的怒了:“你好糊涂。你看看这个世道,哪个人还要什么狗屁英名?只有你这样的糊涂蛋,才死抱着所谓的英名。你倒是说说,英名是能吃还是能喝?”
古立德说:“人生终究一死,唯有英名记存。这个,你不会懂的。”
“我是不懂。”余海风说,“国家被这些贪官污吏搞得一团糟,要什么都没用了。像你这种腐儒,还要什么英名。我告诉你,老百姓要什么?他们只要有一口饱饭吃,他们才不要你们这种虚头巴脑的所谓英名。”
一路上,余海风和古立德都在争论,直到鹰嘴界,这场争论,也没有停止。
到了鹰嘴界,余海风自然松开了古立德,也取下了自己的面具。余海风说:“你现在看清楚了,还记得我吗?”
古立德自然认识余海风,来黔阳上任的路上,第一次认识这个年轻人,对他的印象颇佳。古立德说:“你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
“不错,你还没有糊涂。”余海风说,“我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不过,我现在还多了一重身份,我是野狼帮的大当家。”
“你你你你……”古立德目瞪口呆,一连说了许多个你。
余海风说:“你是想问,我如何当了土匪,是不是?”
“你年轻有为,完全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古立德说。
“什么前程?像你一样,被送上刑场砍头的前程?”余海风说,“经历了这么多事,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个世道,早已经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可就算如此,你也不应该自甘堕落当土匪啊。”听说余海风当了土匪,古立德比自己被判死刑还伤心。
“不当土匪当什么?”余海风说,“当官?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的官府,比土匪还坏。我不想害老百姓,所以,我只有一条路,当土匪。”
“你还是杀了我吧。”古立德说,“你看,我杀过你们野狼帮很多人,又关过你的父亲。如若不是意外,你父亲可能被我判刑了。就冲这两条,你也应该杀了我,而不是救我。”
“不明白是吧?那我就跟你说道说道。”
余海风告诉古立德,一开始,他确实非常恨古立德。但经历了一切之后,他想明白了,古立德关押余成长,不是私仇,而是出于公心。风云商号在短短二十年间,能够成为洪江最大的商号之一,除了个人能力,还在于经营者利用社会的腐败。虽说这种堕落是制度所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确实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换句话说,余海风其实也想让古立德换个角度思考,让他通过土匪的眼光,看一看这个社会,已经烂到了何种程度。
这就是余海风救古立德并且一定要古立德当土匪的真正原因。
可古立德怎么肯当土匪?明白了余海风的用心,趁着余海风向他介绍整个中国社会被鸦片涂毒的现状时,猛地冲向旁边的一根柱子,一头撞了上去。好在余海风的反应奇快,迅速出手拉住了他。即使如此,他的头还是撞到了柱子上,顿时鲜血直流。若不是被余海风拉了一下,他很可能头骨碎裂而死。
余海风抱住他,用手按着他的头部,一面大叫郎中,同时,对他说:“你这是何苦?”
古立德虽然发晕,却还清醒着,他对余海风说:“让我去死。”
“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余海风说,“我要你活着,看我怎么收拾那些贪官污吏,收拾那些害人精。”
※※※※※※※※※
余海风说,他之所以救古立德,就是要让古立德当土匪,就是要让古立德看明白,这个政府是靠不住的,若想有一个太平世界,只有靠自己的拳头。这是实话,但又并非全部的实话。
余海风还有一个目的,要把乌孙贾这个贪官搞倒。
乌孙贾从担任黔阳县令时起,便大肆贪污受贿。可这个世界就是奇怪,越是贪腐的人,越是能够升官,从七品升到六品,又升到五品,最后还升到了从四品。乌孙贾在宝庆地区十几年,真的是连地皮都给他刮了三尺。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与他相关的段子,可他就是不倒,反而被朝廷当成好官的典型。
于是,余海风劫了一次法场。
湘西一带土匪横行的事,那些官老爷不是一再隐瞒吗?现在,出现了一次土匪劫法场事件,看你还怎么隐瞒。如果不隐瞒,你会怎么向上报?再找谁当替死鬼?钦犯是从你的手里被劫走的,就算你想推脱责任,更上一级的巡抚,大概也想找替死鬼吧,不把你报上去,又会报谁?
把古立德安顿在鹰嘴界,余海风赶回了洪江。
野狼帮劫法场的事,轰动一时,传得整个宝庆府全都知道了,而恰恰这段时间,余海风又不在,因此,余海风一回到洪江,王顺清就找上门来了。
“大侄子,回来啦?”王顺清问。
“回来啦。”余海风说。
王顺清又问:“这一趟,赚得不少吧?”
余海风说:“没有赚,倒是花了不少。”
王顺清表示不解:“没有赚却花了不少?这不像是做生意啊。”
余海风说:“进山贩了一趟木材,木排还在洪江码头上,等着扎大排。木材没有出手,哪有赚的?”
王顺清进行了一番了解,风云商号真的从山里进了一批木材,刚刚到了洪江。派人沿沅水向上调查,也都证实,这批木材确实是从贵州发过来的。再找排工了解,他们也都证实,余海风一直跟着他们。
这似乎表明,劫法场的事,与余海风无关。
可王顺清不甘心,又一次找余海风。毕竟,乌孙贾自知过不了关,不断向王顺清施加压力。王顺清只好对余海风和盘托出。余海风装着大吃一惊,道:“法场被劫了?谁干的?”
“那伙人离开的时候,说自己是野狼帮的。”王顺清说。
“王八蛋,他们背着老子干了这么大一件事?”余海风拍案而起,显得异常愤怒,“真是匪性不改。顺清叔,你放心,我马上派人进山了解这件事。如果人真是他们劫走的,我向你保证,一定完璧归赵。不仅把人给你找回来,还要把带头闹事的人交给你。”
第二天,艾伦西伯来派人来请余海风去喝茶。
再过几天,西伯来就要启程返回,他希望余海风能够同行。西伯来之所以这么急,有一个原因,自从《江宁条约》签订,清朝政府同意向西方开放通商口岸,大量的外洋轮船,开始停靠在中国沿海,而这些轮船的载重量很大,大量的鸦片通过轮船运往中国。相反,西伯来通过陆运,每次所运的货物,要少得多。但是,艾伦西伯来毕竟无法改变,这是因为他在缅甸开有种植园,其鸦片货源在缅甸。若是从缅甸运往海边,再由海上运往中国沿海的口岸,反倒是折腾。唯一让他急迫的是市场,中国鸦片需求的快速增长,令他大有急迫感,他需要再建一支运输队。
没有比野狼帮更适合的运输队了。
尽管这是一支土匪队伍,可艾伦西伯来并不怕。他们只是做生意,一手钱一手货,路途之中的任何损失,与他无关,他一点风险都没有。
两人在回香楼见了面,西伯来也不绕弯子,道:“我过几天就要回去了,你准备好了没有?”
余海风说:“我正在准备茶叶,不过,数量不够。”
西伯来说:“我在洪江,大概还有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十天,你加紧准备,如果准备好了,我们一起走。”
余海风说:“如果准备好了,我通知你。”
因为要准备去走马帮,也因为要处理王顺清交代的事,余海风便没有去赶排。反正他的手上有几十名土匪,又有忠义镖局保镖,他去不去,意义不大。因为白马镖局垮了,很多镖师,便投到了忠义镖局,所以,忠义镖局一时人强马壮,生意反倒有些不饱和,多派些镖师,也不是大事。
几天之后,余海风请王顺清喝酒,他告诉王顺清,派去鹰嘴界的人回来了,野狼帮根本没有大的行动,更不可能劫了宝庆府的法场。余海风说,劫法场毕竟是一件大事,野狼帮若是行动,出动的,恐怕不止一两百人,这样的事,要想做到绝对保密,尤其是对他余海风保密,根本不可能。所以,他认为,这件事一定是有人假借野狼帮之名干的。
余海风更进一步说,如果真是他野狼帮干的,完全犯不着戴面具。野狼帮从来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开始就会说明是野狼帮,不会安排一个人,最后走时才通报一个名号。这样做,更像是想嫁祸于野狼帮。
王顺清一听,也大感头痛,道:“这可就怪了。整个宝庆府这一带,没听说有那么大势力的土匪啊。”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余海风说,“有两个可能。”
王顺清立即问:“哪两个可能?”
余海风说:“可能之一,这段时间,湘西一带,又出了一股更大势力的土匪,我们还不知道。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如果真的出了这么大一股土匪,那我们这里,真是天无宁日了。另一个可能,你想过古大人训练的那支民团没有?”
王顺清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古立德为了剿匪,曾训练过一支民团,有一千多人。古立德被抓后,这支民团就散了,其中有很少一部分,被王顺清收留,归入了洪江民团,而更多的人,树倒猢狲散,不知所踪。难道真是有人借用了这支民团,替古立德申冤?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时,王顺清也想到,只有将此事往那支民团身上扯,对乌孙贾和自己,才会最有利。
王顺清连夜赶去宝庆府见乌孙贾,将这一猜想告诉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一听,立即意识到,这是个好主意。他因此又写了一道折子,说是已经查明,劫法场者,是古立德训练的民团,这支民团,显然已经成了古立德的私人部队,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无论如何,只有这种说辞,才能稍稍推脱乌孙贾的责任。
至于余海风,在最后时刻,拒绝了艾伦西伯来,他的理由很简单,没有准备好,只好等来年春天,西先生再次来洪江的时候,他们才能同行。
艾伦西伯来之所以力邀余海风,是希望他能多跑一趟,多一趟自己就多赚很多钱。既然他实在不能走,西伯来也无可奈何,只得自己上路。
第一天没事,休息了一晚,接着上路,可走出还不到十里就出事了。
出事的是一匹马,莫名其妙就死了,死得非常突然。马帮通常都会走几百上千里路,而且大多是山路,路上死马这种事并不奇怪。此次出行才一天,就死了一匹马,确实有点怪,但也没有引起注意。毕竟,马帮带有备用马,换上继续前进。可是,才走了两三百米,发现又有几匹马状态不佳,似乎完全走不动路。
艾伦西伯来意识到可能有人为因素,立即命令印度士兵注意警戒。
印度士兵慌慌张张列队的时候,传来一阵枪响。有一名印度士兵中弹,其余的全部找到掩体趴下了。艾伦西伯来也趴下了,趴下之后,向前张望,判断形势。枪声是从前面一处土丘发出的,大概有五六响,这似乎表明,对手的洋枪并不多。他从华生手里接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前面倒能看到一些脑袋,人数有几十个,却没看到几杆枪。
艾伦西伯来说:“是土匪,他们的枪并不多。我们慢慢爬过去,只要他们再放一轮枪,我们就冲锋。”
阿三队长得令,立即命令那些印度士兵分散开来,呈扇形向前匍匐前进。
果然,前面射来一阵子弹,又是五六响。阿三一声命令,所有的印度兵端起枪,向前冲。前面的土匪大概见势不妙,转身就逃。土匪占据的是一座山丘,居高临下,他们逃走时,只是一闪身,便逃到了山丘的另一面,印度兵就算想开枪,也找不到目标,只好拼命向前冲。冲上了山丘,见前面有几十名土匪在狂奔,他们想开枪,可那群土匪钻进了一片小树林。印度兵于是继续向前追击。
就在此时,两边侧翼枪响了,这次响起的,有十几响,顿时有几个印度兵被打翻在地。
印度士兵实战经验很足,他们立即卧倒,就地还击。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山丘的后面,也就是他们刚才冲过来的那一边山坡,迅速冲出了一支马队,将这些印度士兵和后面的艾伦西伯来、华生、杰克隔开。西伯来一见,大叫不好,连忙掏枪射击。
可他们只有三支枪,人家有几十匹马,马奔跑时速度又快,枪很难打中。
前面的印度兵听到身后有枪声响起,便想向后撤,可他们一动,三个方向便有枪声响起。这些印度兵被困在当场,根本不能抬头。
此时,西伯来已经看清楚了,一马当先的,正是余海风。
西伯来知道中计了,调转马头,想逃走。可他才跑了几百米远,便发现前面站了很多土匪,土匪虽然没有拿枪,却拿着长矛大刀弓箭。西伯来虽然有枪,可他的枪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这一发子弹打出之后,还要重新装弹。也就是说,他只要开枪,那些土匪手中的长矛大刀和弓箭,会将他打成筛子。
西伯来无可奈何,只得勒住马头,面对后面追来的余海风和灰狼等人。
艾伦西伯来坐在马上,倒也有几分英国绅士派头,非常傲慢地说:“余先生,你知道这件事的后果吗?”
余海风哈哈一阵大笑:“什么后果?倒希望西先生先告诉我。”
艾伦西伯来说:“我是大英帝国的贵族,我如果死在贵国的土地上,将是一次国际事件,大英帝国一定不会放过中国。到时候追究起来,别说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共同出兵,就算中国政府单方面出兵,也会踏平你们野狼帮。”
余海风说:“你知道,我完全可以跟你去缅甸,然后在缅甸杀死你,那样,不会引起任何国际争端。可是,我并没有那样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艾伦西伯来问:“为什么?”
“因为我需要你死在这里,死在宝庆府之内。”余海风说。
艾伦西伯来说:“我如果死在这里,你们的宝庆知府,就可能人头落地。”
余海风又是一阵大笑:“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艾伦西伯来用英语说:“荒唐的中国人,疯狂的中国人,无法无天的中国人。”
余海风冷淡地说:“你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有今天吗?”
艾伦西伯来点了点头,惊恐的眼神之中,有了一丝求生的欲望:“为什么?”
余海风一字一顿地说:“你不该到东方来,更不该做烟土的生意!”
艾伦西伯来额头上冒出大颗大颗、如珠子一般的冷汗,他说:“做烟土生意,是我们共同发财,还有宝庆的乌孙贾,洪江的王顺清两位大人,他们也跟着一起发财,难道这是他们的意思?”
余海风摇头:“不是他们的意思,是我的意思。你曾经对我说过,罂粟花有很多个名字,我想,罂粟花还应该有一个名字!”
艾伦西伯来绝望地问:“还应该有什么名字?”
余海风说:“魔鬼之花。”
艾伦西伯来张开嘴,用英文念了一句:“魔鬼之花?”
余海风示意大家退后,又说了一句:“你不会孤单,我会让他们下来陪你!”
黑狼扬手一刀,咔嚓,艾伦西伯来的脑袋就飞了出去。
野狼帮的人一片欢呼。
而在他们的身后,战斗还在继续,那些印度兵,仍然在负隅顽抗。相反,马帮的那些脚夫,早已经逃得没了人影,只是留下那些马匹。华生和杰克两人,早已被野狼帮的马队围在中间,那些土匪故意不杀他们,只是骑着马,从他们身边冲来冲去,到了他们身边,就挥起一刀。这些英国人很高大,站在那里是最好的靶子,土匪们若是想杀了他们,一刀就可以砍掉脑袋,可土匪们显然不想立即杀他们,分寸拿捏得很好,每一次出手,只是在他们身上留下一道口子。
山丘那边,洋枪队被四面合围,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队的印度兵完全不能抬头,抬头就可能遭到三四支洋枪的射击,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因为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的作用,也就渐渐失去,阿三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于是命令所有印度兵投降。印度兵于是举起枪,纷纷站起来投降。
可土匪根本不懂投降规则,先是射出一排乱枪,接着,四面的土匪一齐冲上来,挥刀乱砍。此时,枪不再起作用,印度兵除了会使枪,完全没有手上功夫,被砍得七零八落,鬼哭狼嚎。
余海风下令打扫战场,所有外国人一个不漏,再补一刀,然后才由大部分人押着货物回鹰嘴界,余海风则带着几个人返回洪江。
几天后,乌孙贾得到消息,心中虽然害怕,却不得不亲自前去查看现场,到了现场一看,顿时吓昏过去,手下救了半天,才将他救活过来。活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些该死的土匪,害死本官了。”
这案子如果上报,上面就不得不向英国方面通报,英国也一定会因此向中国政府施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引起外交纷战甚至两国再度开战,一定会息事宁人。息事宁人的方法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将地方官抓起来杀头,然后派兵剿匪。
若是以这种处置方法处理,乌孙贾必死无疑。
胡不来很清楚这一点。乌孙贾若死,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搞不好一样会被杀头。就算他能像上次一样侥幸逃脱,自己也可能从此失业,大把捞钱的机会,就失去了。
他眼睛转了转,计上心头,对乌孙贾说:“大人,这件事,一定不能上报。”
“我也知道不能上报啊。”乌孙贾哭着说,“可是,死了这么多洋人,不上报又怎么行?瞒不住啊,万一被哪个别有用心的人报上去了,我会死得更惨。”
胡不来说:“我的意思是,不能上报说死了这么多洋人。”
乌孙贾看了看面前这些尸体:“不说死的是洋人,难道说死的是中国人?”
“对,就说是中国人。”胡不来出主意说,“我们把这些洋人悄悄地埋了,只往上报死伤的数字,不说国别。”
乌孙贾还是不太放心:“万一上面追查起来,怎么办?”
胡不来说:“就算追查起来,这些人也都成了白骨,怎么分辨是中国人还是洋人?我们就说,当时,尸体已经高度腐烂,还被乌鸦啄过,面目全非,根本分不清面貌。宝庆府从未遇到过洋人被杀的事,所以,我们完全不可能想到这是些洋人,以为只是普通的过往客商。”
乌孙贾虽然觉得这样做也并不保险,却又无可奈何,命令手下人将尸体埋了。
回到府衙,乌孙贾的内心极度不安,他有一种预感,自己的路走到头了。而走到头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野狼帮。古立德被从法场劫走,这件事还没完呢,又出了杀死几十名洋人的大案。他让王顺清去找余海风摸情况,余海风一口咬定,此事不是野狼帮所为。乌孙贾却十分肯定,此事和野狼帮脱不了干系。
“野狼帮,该死的野狼帮。”乌孙贾发了一回呆,将野狼帮骂了一千遍,又将余海风骂了一万遍,这才下定决心,大叫,“来人。”
胡不来第一时间跑进来:“大人,有什么事?”
乌孙贾说:“你马上带些人去洪江。”
胡不来说:“好。”转而一想,不对啊,又停下来,问,“去洪江干什么?”
乌孙贾说:“把余海风抓起来,就地处决。”
胡不来一惊:“这恐怕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乌孙贾怒斥,“我堂堂知府,杀一个土匪头子,你说哪里不妥?”
“我指的不是这个。”胡不来说,“余海风既然敢住在洪江城里,就说明他有充分准备。我们现在公开过去,不仅杀不了余海风,反而会惹火烧身。”
乌孙贾说:“我不管,这个余海风,必须死。只要他一死,劫法场案和杀洋人案这两件大案子,就有了交代,我们也就可以向朝廷交差了。否则,朝廷一旦追究下来,我们都得人头落地。这个余海风,到底怎么死法,你去给我想办法。”
胡不来问:“大人的意思,是同意我从容行事?”
“你怎么行事,我不管。”乌孙贾说,“我只要余海风快点死,越快越好。现在已经到了年底,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个余海风活过今年。”
胡不来又说:“我今天就赶去洪江,这没问题。但是,大人不是让我写这次劫杀案的报告吗?这个,还写不写?”
乌孙贾说:“这个啊,这个,你就别写了,我给其他师爷写吧。”
※※※※※※※※※
胡不来并没有公开进入洪江。
他从府衙带来了几名巡检,这些人其实对自己的这次任务,不起丝毫作用,反倒可能连累自己。他让这些人先进了洪江,找地方安扎下来,等他的指令,他自己则拖到天黑,才乘一顶小轿,悄悄地进入洪江。
在洪江姜鱼街的一条小巷里,胡不来置下了一幢窨子屋。这件事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胡不来从洪江捞到第一笔钱后,便置下了这幢屋。当然,屋子不可能空着,他很快给这幢屋子找了个女主人,叫桃云。河南人,家里遭了灾,原本跟着母亲在洪江街头卖艺。
胡不来观察了好几次,看上了这位女子,有一次直接将她们母女叫到面前,说:“让你女儿跟我,干不干?”
母亲自然明白胡不来的意思,可幸福来得太猛了,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马智琛说:“你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怎么知道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难道你知道?”古静馨问。
马智琛说:“那个戴面具的,应该是余海风。”
古静馨大吃一惊:“余海风?我爹不是抓了他爹吗?而且,他不是杀了你全家吗?他为什么还救我爹?”
“这个人,和别人就是不一样。”马智琛说,“我还真没有看懂他。”
马智琛说得没错,救人的正是余海风,最后喊话的,是麻子狼。为了劫这个法场,野狼帮几乎倾巢而动,鹰嘴界上,仅仅只留了黑狼等二三十人。
跑了几里路后,他们又开始骑马。余海风见古立德并不希望或者乐意被救下,担心路上出现其他状况,便没有解开他身上的绳子,直接提起他,放在自己的马上。好在他的身材瘦小,两个人骑在马上,问题倒也不是太大。
一路上,古立德都在求余海风放下自己。余海风烦了,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我好心好意救下你,你还在这里啰里巴唆。”
古立德说:“你不应该救我,你应该让我死。”
“真是好笑。”余海风说,“人哪有不想活想死的?你以为人死了真能成仙啊?”
古立德说:“人生就是为了两个字:意义。此刻,我的全部意义,就是死。”
余海风说:“你这样说,我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此前,我还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救你,现在我总算知道意义了。我救你的意义,就是要你当土匪。”
古立德差不多是哭着说:“壮士,你毁我一世英名啊。”
余海风是真的怒了:“你好糊涂。你看看这个世道,哪个人还要什么狗屁英名?只有你这样的糊涂蛋,才死抱着所谓的英名。你倒是说说,英名是能吃还是能喝?”
古立德说:“人生终究一死,唯有英名记存。这个,你不会懂的。”
“我是不懂。”余海风说,“国家被这些贪官污吏搞得一团糟,要什么都没用了。像你这种腐儒,还要什么英名。我告诉你,老百姓要什么?他们只要有一口饱饭吃,他们才不要你们这种虚头巴脑的所谓英名。”
一路上,余海风和古立德都在争论,直到鹰嘴界,这场争论,也没有停止。
到了鹰嘴界,余海风自然松开了古立德,也取下了自己的面具。余海风说:“你现在看清楚了,还记得我吗?”
古立德自然认识余海风,来黔阳上任的路上,第一次认识这个年轻人,对他的印象颇佳。古立德说:“你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
“不错,你还没有糊涂。”余海风说,“我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不过,我现在还多了一重身份,我是野狼帮的大当家。”
“你你你你……”古立德目瞪口呆,一连说了许多个你。
余海风说:“你是想问,我如何当了土匪,是不是?”
“你年轻有为,完全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古立德说。
“什么前程?像你一样,被送上刑场砍头的前程?”余海风说,“经历了这么多事,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个世道,早已经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可就算如此,你也不应该自甘堕落当土匪啊。”听说余海风当了土匪,古立德比自己被判死刑还伤心。
“不当土匪当什么?”余海风说,“当官?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的官府,比土匪还坏。我不想害老百姓,所以,我只有一条路,当土匪。”
“你还是杀了我吧。”古立德说,“你看,我杀过你们野狼帮很多人,又关过你的父亲。如若不是意外,你父亲可能被我判刑了。就冲这两条,你也应该杀了我,而不是救我。”
“不明白是吧?那我就跟你说道说道。”
余海风告诉古立德,一开始,他确实非常恨古立德。但经历了一切之后,他想明白了,古立德关押余成长,不是私仇,而是出于公心。风云商号在短短二十年间,能够成为洪江最大的商号之一,除了个人能力,还在于经营者利用社会的腐败。虽说这种堕落是制度所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确实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换句话说,余海风其实也想让古立德换个角度思考,让他通过土匪的眼光,看一看这个社会,已经烂到了何种程度。
这就是余海风救古立德并且一定要古立德当土匪的真正原因。
可古立德怎么肯当土匪?明白了余海风的用心,趁着余海风向他介绍整个中国社会被鸦片涂毒的现状时,猛地冲向旁边的一根柱子,一头撞了上去。好在余海风的反应奇快,迅速出手拉住了他。即使如此,他的头还是撞到了柱子上,顿时鲜血直流。若不是被余海风拉了一下,他很可能头骨碎裂而死。
余海风抱住他,用手按着他的头部,一面大叫郎中,同时,对他说:“你这是何苦?”
古立德虽然发晕,却还清醒着,他对余海风说:“让我去死。”
“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余海风说,“我要你活着,看我怎么收拾那些贪官污吏,收拾那些害人精。”
※※※※※※※※※
余海风说,他之所以救古立德,就是要让古立德当土匪,就是要让古立德看明白,这个政府是靠不住的,若想有一个太平世界,只有靠自己的拳头。这是实话,但又并非全部的实话。
余海风还有一个目的,要把乌孙贾这个贪官搞倒。
乌孙贾从担任黔阳县令时起,便大肆贪污受贿。可这个世界就是奇怪,越是贪腐的人,越是能够升官,从七品升到六品,又升到五品,最后还升到了从四品。乌孙贾在宝庆地区十几年,真的是连地皮都给他刮了三尺。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与他相关的段子,可他就是不倒,反而被朝廷当成好官的典型。
于是,余海风劫了一次法场。
湘西一带土匪横行的事,那些官老爷不是一再隐瞒吗?现在,出现了一次土匪劫法场事件,看你还怎么隐瞒。如果不隐瞒,你会怎么向上报?再找谁当替死鬼?钦犯是从你的手里被劫走的,就算你想推脱责任,更上一级的巡抚,大概也想找替死鬼吧,不把你报上去,又会报谁?
把古立德安顿在鹰嘴界,余海风赶回了洪江。
野狼帮劫法场的事,轰动一时,传得整个宝庆府全都知道了,而恰恰这段时间,余海风又不在,因此,余海风一回到洪江,王顺清就找上门来了。
“大侄子,回来啦?”王顺清问。
“回来啦。”余海风说。
王顺清又问:“这一趟,赚得不少吧?”
余海风说:“没有赚,倒是花了不少。”
王顺清表示不解:“没有赚却花了不少?这不像是做生意啊。”
余海风说:“进山贩了一趟木材,木排还在洪江码头上,等着扎大排。木材没有出手,哪有赚的?”
王顺清进行了一番了解,风云商号真的从山里进了一批木材,刚刚到了洪江。派人沿沅水向上调查,也都证实,这批木材确实是从贵州发过来的。再找排工了解,他们也都证实,余海风一直跟着他们。
这似乎表明,劫法场的事,与余海风无关。
可王顺清不甘心,又一次找余海风。毕竟,乌孙贾自知过不了关,不断向王顺清施加压力。王顺清只好对余海风和盘托出。余海风装着大吃一惊,道:“法场被劫了?谁干的?”
“那伙人离开的时候,说自己是野狼帮的。”王顺清说。
“王八蛋,他们背着老子干了这么大一件事?”余海风拍案而起,显得异常愤怒,“真是匪性不改。顺清叔,你放心,我马上派人进山了解这件事。如果人真是他们劫走的,我向你保证,一定完璧归赵。不仅把人给你找回来,还要把带头闹事的人交给你。”
第二天,艾伦西伯来派人来请余海风去喝茶。
再过几天,西伯来就要启程返回,他希望余海风能够同行。西伯来之所以这么急,有一个原因,自从《江宁条约》签订,清朝政府同意向西方开放通商口岸,大量的外洋轮船,开始停靠在中国沿海,而这些轮船的载重量很大,大量的鸦片通过轮船运往中国。相反,西伯来通过陆运,每次所运的货物,要少得多。但是,艾伦西伯来毕竟无法改变,这是因为他在缅甸开有种植园,其鸦片货源在缅甸。若是从缅甸运往海边,再由海上运往中国沿海的口岸,反倒是折腾。唯一让他急迫的是市场,中国鸦片需求的快速增长,令他大有急迫感,他需要再建一支运输队。
没有比野狼帮更适合的运输队了。
尽管这是一支土匪队伍,可艾伦西伯来并不怕。他们只是做生意,一手钱一手货,路途之中的任何损失,与他无关,他一点风险都没有。
两人在回香楼见了面,西伯来也不绕弯子,道:“我过几天就要回去了,你准备好了没有?”
余海风说:“我正在准备茶叶,不过,数量不够。”
西伯来说:“我在洪江,大概还有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十天,你加紧准备,如果准备好了,我们一起走。”
余海风说:“如果准备好了,我通知你。”
因为要准备去走马帮,也因为要处理王顺清交代的事,余海风便没有去赶排。反正他的手上有几十名土匪,又有忠义镖局保镖,他去不去,意义不大。因为白马镖局垮了,很多镖师,便投到了忠义镖局,所以,忠义镖局一时人强马壮,生意反倒有些不饱和,多派些镖师,也不是大事。
几天之后,余海风请王顺清喝酒,他告诉王顺清,派去鹰嘴界的人回来了,野狼帮根本没有大的行动,更不可能劫了宝庆府的法场。余海风说,劫法场毕竟是一件大事,野狼帮若是行动,出动的,恐怕不止一两百人,这样的事,要想做到绝对保密,尤其是对他余海风保密,根本不可能。所以,他认为,这件事一定是有人假借野狼帮之名干的。
余海风更进一步说,如果真是他野狼帮干的,完全犯不着戴面具。野狼帮从来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开始就会说明是野狼帮,不会安排一个人,最后走时才通报一个名号。这样做,更像是想嫁祸于野狼帮。
王顺清一听,也大感头痛,道:“这可就怪了。整个宝庆府这一带,没听说有那么大势力的土匪啊。”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余海风说,“有两个可能。”
王顺清立即问:“哪两个可能?”
余海风说:“可能之一,这段时间,湘西一带,又出了一股更大势力的土匪,我们还不知道。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如果真的出了这么大一股土匪,那我们这里,真是天无宁日了。另一个可能,你想过古大人训练的那支民团没有?”
王顺清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古立德为了剿匪,曾训练过一支民团,有一千多人。古立德被抓后,这支民团就散了,其中有很少一部分,被王顺清收留,归入了洪江民团,而更多的人,树倒猢狲散,不知所踪。难道真是有人借用了这支民团,替古立德申冤?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时,王顺清也想到,只有将此事往那支民团身上扯,对乌孙贾和自己,才会最有利。
王顺清连夜赶去宝庆府见乌孙贾,将这一猜想告诉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一听,立即意识到,这是个好主意。他因此又写了一道折子,说是已经查明,劫法场者,是古立德训练的民团,这支民团,显然已经成了古立德的私人部队,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无论如何,只有这种说辞,才能稍稍推脱乌孙贾的责任。
至于余海风,在最后时刻,拒绝了艾伦西伯来,他的理由很简单,没有准备好,只好等来年春天,西先生再次来洪江的时候,他们才能同行。
艾伦西伯来之所以力邀余海风,是希望他能多跑一趟,多一趟自己就多赚很多钱。既然他实在不能走,西伯来也无可奈何,只得自己上路。
第一天没事,休息了一晚,接着上路,可走出还不到十里就出事了。
出事的是一匹马,莫名其妙就死了,死得非常突然。马帮通常都会走几百上千里路,而且大多是山路,路上死马这种事并不奇怪。此次出行才一天,就死了一匹马,确实有点怪,但也没有引起注意。毕竟,马帮带有备用马,换上继续前进。可是,才走了两三百米,发现又有几匹马状态不佳,似乎完全走不动路。
艾伦西伯来意识到可能有人为因素,立即命令印度士兵注意警戒。
印度士兵慌慌张张列队的时候,传来一阵枪响。有一名印度士兵中弹,其余的全部找到掩体趴下了。艾伦西伯来也趴下了,趴下之后,向前张望,判断形势。枪声是从前面一处土丘发出的,大概有五六响,这似乎表明,对手的洋枪并不多。他从华生手里接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前面倒能看到一些脑袋,人数有几十个,却没看到几杆枪。
艾伦西伯来说:“是土匪,他们的枪并不多。我们慢慢爬过去,只要他们再放一轮枪,我们就冲锋。”
阿三队长得令,立即命令那些印度士兵分散开来,呈扇形向前匍匐前进。
果然,前面射来一阵子弹,又是五六响。阿三一声命令,所有的印度兵端起枪,向前冲。前面的土匪大概见势不妙,转身就逃。土匪占据的是一座山丘,居高临下,他们逃走时,只是一闪身,便逃到了山丘的另一面,印度兵就算想开枪,也找不到目标,只好拼命向前冲。冲上了山丘,见前面有几十名土匪在狂奔,他们想开枪,可那群土匪钻进了一片小树林。印度兵于是继续向前追击。
就在此时,两边侧翼枪响了,这次响起的,有十几响,顿时有几个印度兵被打翻在地。
印度士兵实战经验很足,他们立即卧倒,就地还击。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山丘的后面,也就是他们刚才冲过来的那一边山坡,迅速冲出了一支马队,将这些印度士兵和后面的艾伦西伯来、华生、杰克隔开。西伯来一见,大叫不好,连忙掏枪射击。
可他们只有三支枪,人家有几十匹马,马奔跑时速度又快,枪很难打中。
前面的印度兵听到身后有枪声响起,便想向后撤,可他们一动,三个方向便有枪声响起。这些印度兵被困在当场,根本不能抬头。
此时,西伯来已经看清楚了,一马当先的,正是余海风。
西伯来知道中计了,调转马头,想逃走。可他才跑了几百米远,便发现前面站了很多土匪,土匪虽然没有拿枪,却拿着长矛大刀弓箭。西伯来虽然有枪,可他的枪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这一发子弹打出之后,还要重新装弹。也就是说,他只要开枪,那些土匪手中的长矛大刀和弓箭,会将他打成筛子。
西伯来无可奈何,只得勒住马头,面对后面追来的余海风和灰狼等人。
艾伦西伯来坐在马上,倒也有几分英国绅士派头,非常傲慢地说:“余先生,你知道这件事的后果吗?”
余海风哈哈一阵大笑:“什么后果?倒希望西先生先告诉我。”
艾伦西伯来说:“我是大英帝国的贵族,我如果死在贵国的土地上,将是一次国际事件,大英帝国一定不会放过中国。到时候追究起来,别说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共同出兵,就算中国政府单方面出兵,也会踏平你们野狼帮。”
余海风说:“你知道,我完全可以跟你去缅甸,然后在缅甸杀死你,那样,不会引起任何国际争端。可是,我并没有那样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艾伦西伯来问:“为什么?”
“因为我需要你死在这里,死在宝庆府之内。”余海风说。
艾伦西伯来说:“我如果死在这里,你们的宝庆知府,就可能人头落地。”
余海风又是一阵大笑:“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艾伦西伯来用英语说:“荒唐的中国人,疯狂的中国人,无法无天的中国人。”
余海风冷淡地说:“你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有今天吗?”
艾伦西伯来点了点头,惊恐的眼神之中,有了一丝求生的欲望:“为什么?”
余海风一字一顿地说:“你不该到东方来,更不该做烟土的生意!”
艾伦西伯来额头上冒出大颗大颗、如珠子一般的冷汗,他说:“做烟土生意,是我们共同发财,还有宝庆的乌孙贾,洪江的王顺清两位大人,他们也跟着一起发财,难道这是他们的意思?”
余海风摇头:“不是他们的意思,是我的意思。你曾经对我说过,罂粟花有很多个名字,我想,罂粟花还应该有一个名字!”
艾伦西伯来绝望地问:“还应该有什么名字?”
余海风说:“魔鬼之花。”
艾伦西伯来张开嘴,用英文念了一句:“魔鬼之花?”
余海风示意大家退后,又说了一句:“你不会孤单,我会让他们下来陪你!”
黑狼扬手一刀,咔嚓,艾伦西伯来的脑袋就飞了出去。
野狼帮的人一片欢呼。
而在他们的身后,战斗还在继续,那些印度兵,仍然在负隅顽抗。相反,马帮的那些脚夫,早已经逃得没了人影,只是留下那些马匹。华生和杰克两人,早已被野狼帮的马队围在中间,那些土匪故意不杀他们,只是骑着马,从他们身边冲来冲去,到了他们身边,就挥起一刀。这些英国人很高大,站在那里是最好的靶子,土匪们若是想杀了他们,一刀就可以砍掉脑袋,可土匪们显然不想立即杀他们,分寸拿捏得很好,每一次出手,只是在他们身上留下一道口子。
山丘那边,洋枪队被四面合围,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队的印度兵完全不能抬头,抬头就可能遭到三四支洋枪的射击,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因为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的作用,也就渐渐失去,阿三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于是命令所有印度兵投降。印度兵于是举起枪,纷纷站起来投降。
可土匪根本不懂投降规则,先是射出一排乱枪,接着,四面的土匪一齐冲上来,挥刀乱砍。此时,枪不再起作用,印度兵除了会使枪,完全没有手上功夫,被砍得七零八落,鬼哭狼嚎。
余海风下令打扫战场,所有外国人一个不漏,再补一刀,然后才由大部分人押着货物回鹰嘴界,余海风则带着几个人返回洪江。
几天后,乌孙贾得到消息,心中虽然害怕,却不得不亲自前去查看现场,到了现场一看,顿时吓昏过去,手下救了半天,才将他救活过来。活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些该死的土匪,害死本官了。”
这案子如果上报,上面就不得不向英国方面通报,英国也一定会因此向中国政府施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引起外交纷战甚至两国再度开战,一定会息事宁人。息事宁人的方法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将地方官抓起来杀头,然后派兵剿匪。
若是以这种处置方法处理,乌孙贾必死无疑。
胡不来很清楚这一点。乌孙贾若死,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搞不好一样会被杀头。就算他能像上次一样侥幸逃脱,自己也可能从此失业,大把捞钱的机会,就失去了。
他眼睛转了转,计上心头,对乌孙贾说:“大人,这件事,一定不能上报。”
“我也知道不能上报啊。”乌孙贾哭着说,“可是,死了这么多洋人,不上报又怎么行?瞒不住啊,万一被哪个别有用心的人报上去了,我会死得更惨。”
胡不来说:“我的意思是,不能上报说死了这么多洋人。”
乌孙贾看了看面前这些尸体:“不说死的是洋人,难道说死的是中国人?”
“对,就说是中国人。”胡不来出主意说,“我们把这些洋人悄悄地埋了,只往上报死伤的数字,不说国别。”
乌孙贾还是不太放心:“万一上面追查起来,怎么办?”
胡不来说:“就算追查起来,这些人也都成了白骨,怎么分辨是中国人还是洋人?我们就说,当时,尸体已经高度腐烂,还被乌鸦啄过,面目全非,根本分不清面貌。宝庆府从未遇到过洋人被杀的事,所以,我们完全不可能想到这是些洋人,以为只是普通的过往客商。”
乌孙贾虽然觉得这样做也并不保险,却又无可奈何,命令手下人将尸体埋了。
回到府衙,乌孙贾的内心极度不安,他有一种预感,自己的路走到头了。而走到头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野狼帮。古立德被从法场劫走,这件事还没完呢,又出了杀死几十名洋人的大案。他让王顺清去找余海风摸情况,余海风一口咬定,此事不是野狼帮所为。乌孙贾却十分肯定,此事和野狼帮脱不了干系。
“野狼帮,该死的野狼帮。”乌孙贾发了一回呆,将野狼帮骂了一千遍,又将余海风骂了一万遍,这才下定决心,大叫,“来人。”
胡不来第一时间跑进来:“大人,有什么事?”
乌孙贾说:“你马上带些人去洪江。”
胡不来说:“好。”转而一想,不对啊,又停下来,问,“去洪江干什么?”
乌孙贾说:“把余海风抓起来,就地处决。”
胡不来一惊:“这恐怕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乌孙贾怒斥,“我堂堂知府,杀一个土匪头子,你说哪里不妥?”
“我指的不是这个。”胡不来说,“余海风既然敢住在洪江城里,就说明他有充分准备。我们现在公开过去,不仅杀不了余海风,反而会惹火烧身。”
乌孙贾说:“我不管,这个余海风,必须死。只要他一死,劫法场案和杀洋人案这两件大案子,就有了交代,我们也就可以向朝廷交差了。否则,朝廷一旦追究下来,我们都得人头落地。这个余海风,到底怎么死法,你去给我想办法。”
胡不来问:“大人的意思,是同意我从容行事?”
“你怎么行事,我不管。”乌孙贾说,“我只要余海风快点死,越快越好。现在已经到了年底,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个余海风活过今年。”
胡不来又说:“我今天就赶去洪江,这没问题。但是,大人不是让我写这次劫杀案的报告吗?这个,还写不写?”
乌孙贾说:“这个啊,这个,你就别写了,我给其他师爷写吧。”
※※※※※※※※※
胡不来并没有公开进入洪江。
他从府衙带来了几名巡检,这些人其实对自己的这次任务,不起丝毫作用,反倒可能连累自己。他让这些人先进了洪江,找地方安扎下来,等他的指令,他自己则拖到天黑,才乘一顶小轿,悄悄地进入洪江。
在洪江姜鱼街的一条小巷里,胡不来置下了一幢窨子屋。这件事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胡不来从洪江捞到第一笔钱后,便置下了这幢屋。当然,屋子不可能空着,他很快给这幢屋子找了个女主人,叫桃云。河南人,家里遭了灾,原本跟着母亲在洪江街头卖艺。
胡不来观察了好几次,看上了这位女子,有一次直接将她们母女叫到面前,说:“让你女儿跟我,干不干?”
母亲自然明白胡不来的意思,可幸福来得太猛了,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马智琛说:“你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怎么知道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难道你知道?”古静馨问。
马智琛说:“那个戴面具的,应该是余海风。”
古静馨大吃一惊:“余海风?我爹不是抓了他爹吗?而且,他不是杀了你全家吗?他为什么还救我爹?”
“这个人,和别人就是不一样。”马智琛说,“我还真没有看懂他。”
马智琛说得没错,救人的正是余海风,最后喊话的,是麻子狼。为了劫这个法场,野狼帮几乎倾巢而动,鹰嘴界上,仅仅只留了黑狼等二三十人。
跑了几里路后,他们又开始骑马。余海风见古立德并不希望或者乐意被救下,担心路上出现其他状况,便没有解开他身上的绳子,直接提起他,放在自己的马上。好在他的身材瘦小,两个人骑在马上,问题倒也不是太大。
一路上,古立德都在求余海风放下自己。余海风烦了,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我好心好意救下你,你还在这里啰里巴唆。”
古立德说:“你不应该救我,你应该让我死。”
“真是好笑。”余海风说,“人哪有不想活想死的?你以为人死了真能成仙啊?”
古立德说:“人生就是为了两个字:意义。此刻,我的全部意义,就是死。”
余海风说:“你这样说,我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此前,我还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救你,现在我总算知道意义了。我救你的意义,就是要你当土匪。”
古立德差不多是哭着说:“壮士,你毁我一世英名啊。”
余海风是真的怒了:“你好糊涂。你看看这个世道,哪个人还要什么狗屁英名?只有你这样的糊涂蛋,才死抱着所谓的英名。你倒是说说,英名是能吃还是能喝?”
古立德说:“人生终究一死,唯有英名记存。这个,你不会懂的。”
“我是不懂。”余海风说,“国家被这些贪官污吏搞得一团糟,要什么都没用了。像你这种腐儒,还要什么英名。我告诉你,老百姓要什么?他们只要有一口饱饭吃,他们才不要你们这种虚头巴脑的所谓英名。”
一路上,余海风和古立德都在争论,直到鹰嘴界,这场争论,也没有停止。
到了鹰嘴界,余海风自然松开了古立德,也取下了自己的面具。余海风说:“你现在看清楚了,还记得我吗?”
古立德自然认识余海风,来黔阳上任的路上,第一次认识这个年轻人,对他的印象颇佳。古立德说:“你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
“不错,你还没有糊涂。”余海风说,“我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不过,我现在还多了一重身份,我是野狼帮的大当家。”
“你你你你……”古立德目瞪口呆,一连说了许多个你。
余海风说:“你是想问,我如何当了土匪,是不是?”
“你年轻有为,完全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古立德说。
“什么前程?像你一样,被送上刑场砍头的前程?”余海风说,“经历了这么多事,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个世道,早已经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可就算如此,你也不应该自甘堕落当土匪啊。”听说余海风当了土匪,古立德比自己被判死刑还伤心。
“不当土匪当什么?”余海风说,“当官?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的官府,比土匪还坏。我不想害老百姓,所以,我只有一条路,当土匪。”
“你还是杀了我吧。”古立德说,“你看,我杀过你们野狼帮很多人,又关过你的父亲。如若不是意外,你父亲可能被我判刑了。就冲这两条,你也应该杀了我,而不是救我。”
“不明白是吧?那我就跟你说道说道。”
余海风告诉古立德,一开始,他确实非常恨古立德。但经历了一切之后,他想明白了,古立德关押余成长,不是私仇,而是出于公心。风云商号在短短二十年间,能够成为洪江最大的商号之一,除了个人能力,还在于经营者利用社会的腐败。虽说这种堕落是制度所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确实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换句话说,余海风其实也想让古立德换个角度思考,让他通过土匪的眼光,看一看这个社会,已经烂到了何种程度。
这就是余海风救古立德并且一定要古立德当土匪的真正原因。
可古立德怎么肯当土匪?明白了余海风的用心,趁着余海风向他介绍整个中国社会被鸦片涂毒的现状时,猛地冲向旁边的一根柱子,一头撞了上去。好在余海风的反应奇快,迅速出手拉住了他。即使如此,他的头还是撞到了柱子上,顿时鲜血直流。若不是被余海风拉了一下,他很可能头骨碎裂而死。
余海风抱住他,用手按着他的头部,一面大叫郎中,同时,对他说:“你这是何苦?”
古立德虽然发晕,却还清醒着,他对余海风说:“让我去死。”
“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余海风说,“我要你活着,看我怎么收拾那些贪官污吏,收拾那些害人精。”
※※※※※※※※※
余海风说,他之所以救古立德,就是要让古立德当土匪,就是要让古立德看明白,这个政府是靠不住的,若想有一个太平世界,只有靠自己的拳头。这是实话,但又并非全部的实话。
余海风还有一个目的,要把乌孙贾这个贪官搞倒。
乌孙贾从担任黔阳县令时起,便大肆贪污受贿。可这个世界就是奇怪,越是贪腐的人,越是能够升官,从七品升到六品,又升到五品,最后还升到了从四品。乌孙贾在宝庆地区十几年,真的是连地皮都给他刮了三尺。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与他相关的段子,可他就是不倒,反而被朝廷当成好官的典型。
于是,余海风劫了一次法场。
湘西一带土匪横行的事,那些官老爷不是一再隐瞒吗?现在,出现了一次土匪劫法场事件,看你还怎么隐瞒。如果不隐瞒,你会怎么向上报?再找谁当替死鬼?钦犯是从你的手里被劫走的,就算你想推脱责任,更上一级的巡抚,大概也想找替死鬼吧,不把你报上去,又会报谁?
把古立德安顿在鹰嘴界,余海风赶回了洪江。
野狼帮劫法场的事,轰动一时,传得整个宝庆府全都知道了,而恰恰这段时间,余海风又不在,因此,余海风一回到洪江,王顺清就找上门来了。
“大侄子,回来啦?”王顺清问。
“回来啦。”余海风说。
王顺清又问:“这一趟,赚得不少吧?”
余海风说:“没有赚,倒是花了不少。”
王顺清表示不解:“没有赚却花了不少?这不像是做生意啊。”
余海风说:“进山贩了一趟木材,木排还在洪江码头上,等着扎大排。木材没有出手,哪有赚的?”
王顺清进行了一番了解,风云商号真的从山里进了一批木材,刚刚到了洪江。派人沿沅水向上调查,也都证实,这批木材确实是从贵州发过来的。再找排工了解,他们也都证实,余海风一直跟着他们。
这似乎表明,劫法场的事,与余海风无关。
可王顺清不甘心,又一次找余海风。毕竟,乌孙贾自知过不了关,不断向王顺清施加压力。王顺清只好对余海风和盘托出。余海风装着大吃一惊,道:“法场被劫了?谁干的?”
“那伙人离开的时候,说自己是野狼帮的。”王顺清说。
“王八蛋,他们背着老子干了这么大一件事?”余海风拍案而起,显得异常愤怒,“真是匪性不改。顺清叔,你放心,我马上派人进山了解这件事。如果人真是他们劫走的,我向你保证,一定完璧归赵。不仅把人给你找回来,还要把带头闹事的人交给你。”
第二天,艾伦西伯来派人来请余海风去喝茶。
再过几天,西伯来就要启程返回,他希望余海风能够同行。西伯来之所以这么急,有一个原因,自从《江宁条约》签订,清朝政府同意向西方开放通商口岸,大量的外洋轮船,开始停靠在中国沿海,而这些轮船的载重量很大,大量的鸦片通过轮船运往中国。相反,西伯来通过陆运,每次所运的货物,要少得多。但是,艾伦西伯来毕竟无法改变,这是因为他在缅甸开有种植园,其鸦片货源在缅甸。若是从缅甸运往海边,再由海上运往中国沿海的口岸,反倒是折腾。唯一让他急迫的是市场,中国鸦片需求的快速增长,令他大有急迫感,他需要再建一支运输队。
没有比野狼帮更适合的运输队了。
尽管这是一支土匪队伍,可艾伦西伯来并不怕。他们只是做生意,一手钱一手货,路途之中的任何损失,与他无关,他一点风险都没有。
两人在回香楼见了面,西伯来也不绕弯子,道:“我过几天就要回去了,你准备好了没有?”
余海风说:“我正在准备茶叶,不过,数量不够。”
西伯来说:“我在洪江,大概还有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十天,你加紧准备,如果准备好了,我们一起走。”
余海风说:“如果准备好了,我通知你。”
因为要准备去走马帮,也因为要处理王顺清交代的事,余海风便没有去赶排。反正他的手上有几十名土匪,又有忠义镖局保镖,他去不去,意义不大。因为白马镖局垮了,很多镖师,便投到了忠义镖局,所以,忠义镖局一时人强马壮,生意反倒有些不饱和,多派些镖师,也不是大事。
几天之后,余海风请王顺清喝酒,他告诉王顺清,派去鹰嘴界的人回来了,野狼帮根本没有大的行动,更不可能劫了宝庆府的法场。余海风说,劫法场毕竟是一件大事,野狼帮若是行动,出动的,恐怕不止一两百人,这样的事,要想做到绝对保密,尤其是对他余海风保密,根本不可能。所以,他认为,这件事一定是有人假借野狼帮之名干的。
余海风更进一步说,如果真是他野狼帮干的,完全犯不着戴面具。野狼帮从来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开始就会说明是野狼帮,不会安排一个人,最后走时才通报一个名号。这样做,更像是想嫁祸于野狼帮。
王顺清一听,也大感头痛,道:“这可就怪了。整个宝庆府这一带,没听说有那么大势力的土匪啊。”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余海风说,“有两个可能。”
王顺清立即问:“哪两个可能?”
余海风说:“可能之一,这段时间,湘西一带,又出了一股更大势力的土匪,我们还不知道。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如果真的出了这么大一股土匪,那我们这里,真是天无宁日了。另一个可能,你想过古大人训练的那支民团没有?”
王顺清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古立德为了剿匪,曾训练过一支民团,有一千多人。古立德被抓后,这支民团就散了,其中有很少一部分,被王顺清收留,归入了洪江民团,而更多的人,树倒猢狲散,不知所踪。难道真是有人借用了这支民团,替古立德申冤?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时,王顺清也想到,只有将此事往那支民团身上扯,对乌孙贾和自己,才会最有利。
王顺清连夜赶去宝庆府见乌孙贾,将这一猜想告诉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一听,立即意识到,这是个好主意。他因此又写了一道折子,说是已经查明,劫法场者,是古立德训练的民团,这支民团,显然已经成了古立德的私人部队,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无论如何,只有这种说辞,才能稍稍推脱乌孙贾的责任。
至于余海风,在最后时刻,拒绝了艾伦西伯来,他的理由很简单,没有准备好,只好等来年春天,西先生再次来洪江的时候,他们才能同行。
艾伦西伯来之所以力邀余海风,是希望他能多跑一趟,多一趟自己就多赚很多钱。既然他实在不能走,西伯来也无可奈何,只得自己上路。
第一天没事,休息了一晚,接着上路,可走出还不到十里就出事了。
出事的是一匹马,莫名其妙就死了,死得非常突然。马帮通常都会走几百上千里路,而且大多是山路,路上死马这种事并不奇怪。此次出行才一天,就死了一匹马,确实有点怪,但也没有引起注意。毕竟,马帮带有备用马,换上继续前进。可是,才走了两三百米,发现又有几匹马状态不佳,似乎完全走不动路。
艾伦西伯来意识到可能有人为因素,立即命令印度士兵注意警戒。
印度士兵慌慌张张列队的时候,传来一阵枪响。有一名印度士兵中弹,其余的全部找到掩体趴下了。艾伦西伯来也趴下了,趴下之后,向前张望,判断形势。枪声是从前面一处土丘发出的,大概有五六响,这似乎表明,对手的洋枪并不多。他从华生手里接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前面倒能看到一些脑袋,人数有几十个,却没看到几杆枪。
艾伦西伯来说:“是土匪,他们的枪并不多。我们慢慢爬过去,只要他们再放一轮枪,我们就冲锋。”
阿三队长得令,立即命令那些印度士兵分散开来,呈扇形向前匍匐前进。
果然,前面射来一阵子弹,又是五六响。阿三一声命令,所有的印度兵端起枪,向前冲。前面的土匪大概见势不妙,转身就逃。土匪占据的是一座山丘,居高临下,他们逃走时,只是一闪身,便逃到了山丘的另一面,印度兵就算想开枪,也找不到目标,只好拼命向前冲。冲上了山丘,见前面有几十名土匪在狂奔,他们想开枪,可那群土匪钻进了一片小树林。印度兵于是继续向前追击。
就在此时,两边侧翼枪响了,这次响起的,有十几响,顿时有几个印度兵被打翻在地。
印度士兵实战经验很足,他们立即卧倒,就地还击。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山丘的后面,也就是他们刚才冲过来的那一边山坡,迅速冲出了一支马队,将这些印度士兵和后面的艾伦西伯来、华生、杰克隔开。西伯来一见,大叫不好,连忙掏枪射击。
可他们只有三支枪,人家有几十匹马,马奔跑时速度又快,枪很难打中。
前面的印度兵听到身后有枪声响起,便想向后撤,可他们一动,三个方向便有枪声响起。这些印度兵被困在当场,根本不能抬头。
此时,西伯来已经看清楚了,一马当先的,正是余海风。
西伯来知道中计了,调转马头,想逃走。可他才跑了几百米远,便发现前面站了很多土匪,土匪虽然没有拿枪,却拿着长矛大刀弓箭。西伯来虽然有枪,可他的枪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这一发子弹打出之后,还要重新装弹。也就是说,他只要开枪,那些土匪手中的长矛大刀和弓箭,会将他打成筛子。
西伯来无可奈何,只得勒住马头,面对后面追来的余海风和灰狼等人。
艾伦西伯来坐在马上,倒也有几分英国绅士派头,非常傲慢地说:“余先生,你知道这件事的后果吗?”
余海风哈哈一阵大笑:“什么后果?倒希望西先生先告诉我。”
艾伦西伯来说:“我是大英帝国的贵族,我如果死在贵国的土地上,将是一次国际事件,大英帝国一定不会放过中国。到时候追究起来,别说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共同出兵,就算中国政府单方面出兵,也会踏平你们野狼帮。”
余海风说:“你知道,我完全可以跟你去缅甸,然后在缅甸杀死你,那样,不会引起任何国际争端。可是,我并没有那样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艾伦西伯来问:“为什么?”
“因为我需要你死在这里,死在宝庆府之内。”余海风说。
艾伦西伯来说:“我如果死在这里,你们的宝庆知府,就可能人头落地。”
余海风又是一阵大笑:“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艾伦西伯来用英语说:“荒唐的中国人,疯狂的中国人,无法无天的中国人。”
余海风冷淡地说:“你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有今天吗?”
艾伦西伯来点了点头,惊恐的眼神之中,有了一丝求生的欲望:“为什么?”
余海风一字一顿地说:“你不该到东方来,更不该做烟土的生意!”
艾伦西伯来额头上冒出大颗大颗、如珠子一般的冷汗,他说:“做烟土生意,是我们共同发财,还有宝庆的乌孙贾,洪江的王顺清两位大人,他们也跟着一起发财,难道这是他们的意思?”
余海风摇头:“不是他们的意思,是我的意思。你曾经对我说过,罂粟花有很多个名字,我想,罂粟花还应该有一个名字!”
艾伦西伯来绝望地问:“还应该有什么名字?”
余海风说:“魔鬼之花。”
艾伦西伯来张开嘴,用英文念了一句:“魔鬼之花?”
余海风示意大家退后,又说了一句:“你不会孤单,我会让他们下来陪你!”
黑狼扬手一刀,咔嚓,艾伦西伯来的脑袋就飞了出去。
野狼帮的人一片欢呼。
而在他们的身后,战斗还在继续,那些印度兵,仍然在负隅顽抗。相反,马帮的那些脚夫,早已经逃得没了人影,只是留下那些马匹。华生和杰克两人,早已被野狼帮的马队围在中间,那些土匪故意不杀他们,只是骑着马,从他们身边冲来冲去,到了他们身边,就挥起一刀。这些英国人很高大,站在那里是最好的靶子,土匪们若是想杀了他们,一刀就可以砍掉脑袋,可土匪们显然不想立即杀他们,分寸拿捏得很好,每一次出手,只是在他们身上留下一道口子。
山丘那边,洋枪队被四面合围,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队的印度兵完全不能抬头,抬头就可能遭到三四支洋枪的射击,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因为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的作用,也就渐渐失去,阿三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于是命令所有印度兵投降。印度兵于是举起枪,纷纷站起来投降。
可土匪根本不懂投降规则,先是射出一排乱枪,接着,四面的土匪一齐冲上来,挥刀乱砍。此时,枪不再起作用,印度兵除了会使枪,完全没有手上功夫,被砍得七零八落,鬼哭狼嚎。
余海风下令打扫战场,所有外国人一个不漏,再补一刀,然后才由大部分人押着货物回鹰嘴界,余海风则带着几个人返回洪江。
几天后,乌孙贾得到消息,心中虽然害怕,却不得不亲自前去查看现场,到了现场一看,顿时吓昏过去,手下救了半天,才将他救活过来。活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些该死的土匪,害死本官了。”
这案子如果上报,上面就不得不向英国方面通报,英国也一定会因此向中国政府施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引起外交纷战甚至两国再度开战,一定会息事宁人。息事宁人的方法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将地方官抓起来杀头,然后派兵剿匪。
若是以这种处置方法处理,乌孙贾必死无疑。
胡不来很清楚这一点。乌孙贾若死,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搞不好一样会被杀头。就算他能像上次一样侥幸逃脱,自己也可能从此失业,大把捞钱的机会,就失去了。
他眼睛转了转,计上心头,对乌孙贾说:“大人,这件事,一定不能上报。”
“我也知道不能上报啊。”乌孙贾哭着说,“可是,死了这么多洋人,不上报又怎么行?瞒不住啊,万一被哪个别有用心的人报上去了,我会死得更惨。”
胡不来说:“我的意思是,不能上报说死了这么多洋人。”
乌孙贾看了看面前这些尸体:“不说死的是洋人,难道说死的是中国人?”
“对,就说是中国人。”胡不来出主意说,“我们把这些洋人悄悄地埋了,只往上报死伤的数字,不说国别。”
乌孙贾还是不太放心:“万一上面追查起来,怎么办?”
胡不来说:“就算追查起来,这些人也都成了白骨,怎么分辨是中国人还是洋人?我们就说,当时,尸体已经高度腐烂,还被乌鸦啄过,面目全非,根本分不清面貌。宝庆府从未遇到过洋人被杀的事,所以,我们完全不可能想到这是些洋人,以为只是普通的过往客商。”
乌孙贾虽然觉得这样做也并不保险,却又无可奈何,命令手下人将尸体埋了。
回到府衙,乌孙贾的内心极度不安,他有一种预感,自己的路走到头了。而走到头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野狼帮。古立德被从法场劫走,这件事还没完呢,又出了杀死几十名洋人的大案。他让王顺清去找余海风摸情况,余海风一口咬定,此事不是野狼帮所为。乌孙贾却十分肯定,此事和野狼帮脱不了干系。
“野狼帮,该死的野狼帮。”乌孙贾发了一回呆,将野狼帮骂了一千遍,又将余海风骂了一万遍,这才下定决心,大叫,“来人。”
胡不来第一时间跑进来:“大人,有什么事?”
乌孙贾说:“你马上带些人去洪江。”
胡不来说:“好。”转而一想,不对啊,又停下来,问,“去洪江干什么?”
乌孙贾说:“把余海风抓起来,就地处决。”
胡不来一惊:“这恐怕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乌孙贾怒斥,“我堂堂知府,杀一个土匪头子,你说哪里不妥?”
“我指的不是这个。”胡不来说,“余海风既然敢住在洪江城里,就说明他有充分准备。我们现在公开过去,不仅杀不了余海风,反而会惹火烧身。”
乌孙贾说:“我不管,这个余海风,必须死。只要他一死,劫法场案和杀洋人案这两件大案子,就有了交代,我们也就可以向朝廷交差了。否则,朝廷一旦追究下来,我们都得人头落地。这个余海风,到底怎么死法,你去给我想办法。”
胡不来问:“大人的意思,是同意我从容行事?”
“你怎么行事,我不管。”乌孙贾说,“我只要余海风快点死,越快越好。现在已经到了年底,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个余海风活过今年。”
胡不来又说:“我今天就赶去洪江,这没问题。但是,大人不是让我写这次劫杀案的报告吗?这个,还写不写?”
乌孙贾说:“这个啊,这个,你就别写了,我给其他师爷写吧。”
※※※※※※※※※
胡不来并没有公开进入洪江。
他从府衙带来了几名巡检,这些人其实对自己的这次任务,不起丝毫作用,反倒可能连累自己。他让这些人先进了洪江,找地方安扎下来,等他的指令,他自己则拖到天黑,才乘一顶小轿,悄悄地进入洪江。
在洪江姜鱼街的一条小巷里,胡不来置下了一幢窨子屋。这件事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胡不来从洪江捞到第一笔钱后,便置下了这幢屋。当然,屋子不可能空着,他很快给这幢屋子找了个女主人,叫桃云。河南人,家里遭了灾,原本跟着母亲在洪江街头卖艺。
胡不来观察了好几次,看上了这位女子,有一次直接将她们母女叫到面前,说:“让你女儿跟我,干不干?”
母亲自然明白胡不来的意思,可幸福来得太猛了,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马智琛说:“你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怎么知道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难道你知道?”古静馨问。
马智琛说:“那个戴面具的,应该是余海风。”
古静馨大吃一惊:“余海风?我爹不是抓了他爹吗?而且,他不是杀了你全家吗?他为什么还救我爹?”
“这个人,和别人就是不一样。”马智琛说,“我还真没有看懂他。”
马智琛说得没错,救人的正是余海风,最后喊话的,是麻子狼。为了劫这个法场,野狼帮几乎倾巢而动,鹰嘴界上,仅仅只留了黑狼等二三十人。
跑了几里路后,他们又开始骑马。余海风见古立德并不希望或者乐意被救下,担心路上出现其他状况,便没有解开他身上的绳子,直接提起他,放在自己的马上。好在他的身材瘦小,两个人骑在马上,问题倒也不是太大。
一路上,古立德都在求余海风放下自己。余海风烦了,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我好心好意救下你,你还在这里啰里巴唆。”
古立德说:“你不应该救我,你应该让我死。”
“真是好笑。”余海风说,“人哪有不想活想死的?你以为人死了真能成仙啊?”
古立德说:“人生就是为了两个字:意义。此刻,我的全部意义,就是死。”
余海风说:“你这样说,我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此前,我还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救你,现在我总算知道意义了。我救你的意义,就是要你当土匪。”
古立德差不多是哭着说:“壮士,你毁我一世英名啊。”
余海风是真的怒了:“你好糊涂。你看看这个世道,哪个人还要什么狗屁英名?只有你这样的糊涂蛋,才死抱着所谓的英名。你倒是说说,英名是能吃还是能喝?”
古立德说:“人生终究一死,唯有英名记存。这个,你不会懂的。”
“我是不懂。”余海风说,“国家被这些贪官污吏搞得一团糟,要什么都没用了。像你这种腐儒,还要什么英名。我告诉你,老百姓要什么?他们只要有一口饱饭吃,他们才不要你们这种虚头巴脑的所谓英名。”
一路上,余海风和古立德都在争论,直到鹰嘴界,这场争论,也没有停止。
到了鹰嘴界,余海风自然松开了古立德,也取下了自己的面具。余海风说:“你现在看清楚了,还记得我吗?”
古立德自然认识余海风,来黔阳上任的路上,第一次认识这个年轻人,对他的印象颇佳。古立德说:“你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
“不错,你还没有糊涂。”余海风说,“我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不过,我现在还多了一重身份,我是野狼帮的大当家。”
“你你你你……”古立德目瞪口呆,一连说了许多个你。
余海风说:“你是想问,我如何当了土匪,是不是?”
“你年轻有为,完全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古立德说。
“什么前程?像你一样,被送上刑场砍头的前程?”余海风说,“经历了这么多事,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个世道,早已经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可就算如此,你也不应该自甘堕落当土匪啊。”听说余海风当了土匪,古立德比自己被判死刑还伤心。
“不当土匪当什么?”余海风说,“当官?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的官府,比土匪还坏。我不想害老百姓,所以,我只有一条路,当土匪。”
“你还是杀了我吧。”古立德说,“你看,我杀过你们野狼帮很多人,又关过你的父亲。如若不是意外,你父亲可能被我判刑了。就冲这两条,你也应该杀了我,而不是救我。”
“不明白是吧?那我就跟你说道说道。”
余海风告诉古立德,一开始,他确实非常恨古立德。但经历了一切之后,他想明白了,古立德关押余成长,不是私仇,而是出于公心。风云商号在短短二十年间,能够成为洪江最大的商号之一,除了个人能力,还在于经营者利用社会的腐败。虽说这种堕落是制度所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确实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换句话说,余海风其实也想让古立德换个角度思考,让他通过土匪的眼光,看一看这个社会,已经烂到了何种程度。
这就是余海风救古立德并且一定要古立德当土匪的真正原因。
可古立德怎么肯当土匪?明白了余海风的用心,趁着余海风向他介绍整个中国社会被鸦片涂毒的现状时,猛地冲向旁边的一根柱子,一头撞了上去。好在余海风的反应奇快,迅速出手拉住了他。即使如此,他的头还是撞到了柱子上,顿时鲜血直流。若不是被余海风拉了一下,他很可能头骨碎裂而死。
余海风抱住他,用手按着他的头部,一面大叫郎中,同时,对他说:“你这是何苦?”
古立德虽然发晕,却还清醒着,他对余海风说:“让我去死。”
“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余海风说,“我要你活着,看我怎么收拾那些贪官污吏,收拾那些害人精。”
※※※※※※※※※
余海风说,他之所以救古立德,就是要让古立德当土匪,就是要让古立德看明白,这个政府是靠不住的,若想有一个太平世界,只有靠自己的拳头。这是实话,但又并非全部的实话。
余海风还有一个目的,要把乌孙贾这个贪官搞倒。
乌孙贾从担任黔阳县令时起,便大肆贪污受贿。可这个世界就是奇怪,越是贪腐的人,越是能够升官,从七品升到六品,又升到五品,最后还升到了从四品。乌孙贾在宝庆地区十几年,真的是连地皮都给他刮了三尺。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与他相关的段子,可他就是不倒,反而被朝廷当成好官的典型。
于是,余海风劫了一次法场。
湘西一带土匪横行的事,那些官老爷不是一再隐瞒吗?现在,出现了一次土匪劫法场事件,看你还怎么隐瞒。如果不隐瞒,你会怎么向上报?再找谁当替死鬼?钦犯是从你的手里被劫走的,就算你想推脱责任,更上一级的巡抚,大概也想找替死鬼吧,不把你报上去,又会报谁?
把古立德安顿在鹰嘴界,余海风赶回了洪江。
野狼帮劫法场的事,轰动一时,传得整个宝庆府全都知道了,而恰恰这段时间,余海风又不在,因此,余海风一回到洪江,王顺清就找上门来了。
“大侄子,回来啦?”王顺清问。
“回来啦。”余海风说。
王顺清又问:“这一趟,赚得不少吧?”
余海风说:“没有赚,倒是花了不少。”
王顺清表示不解:“没有赚却花了不少?这不像是做生意啊。”
余海风说:“进山贩了一趟木材,木排还在洪江码头上,等着扎大排。木材没有出手,哪有赚的?”
王顺清进行了一番了解,风云商号真的从山里进了一批木材,刚刚到了洪江。派人沿沅水向上调查,也都证实,这批木材确实是从贵州发过来的。再找排工了解,他们也都证实,余海风一直跟着他们。
这似乎表明,劫法场的事,与余海风无关。
可王顺清不甘心,又一次找余海风。毕竟,乌孙贾自知过不了关,不断向王顺清施加压力。王顺清只好对余海风和盘托出。余海风装着大吃一惊,道:“法场被劫了?谁干的?”
“那伙人离开的时候,说自己是野狼帮的。”王顺清说。
“王八蛋,他们背着老子干了这么大一件事?”余海风拍案而起,显得异常愤怒,“真是匪性不改。顺清叔,你放心,我马上派人进山了解这件事。如果人真是他们劫走的,我向你保证,一定完璧归赵。不仅把人给你找回来,还要把带头闹事的人交给你。”
第二天,艾伦西伯来派人来请余海风去喝茶。
再过几天,西伯来就要启程返回,他希望余海风能够同行。西伯来之所以这么急,有一个原因,自从《江宁条约》签订,清朝政府同意向西方开放通商口岸,大量的外洋轮船,开始停靠在中国沿海,而这些轮船的载重量很大,大量的鸦片通过轮船运往中国。相反,西伯来通过陆运,每次所运的货物,要少得多。但是,艾伦西伯来毕竟无法改变,这是因为他在缅甸开有种植园,其鸦片货源在缅甸。若是从缅甸运往海边,再由海上运往中国沿海的口岸,反倒是折腾。唯一让他急迫的是市场,中国鸦片需求的快速增长,令他大有急迫感,他需要再建一支运输队。
没有比野狼帮更适合的运输队了。
尽管这是一支土匪队伍,可艾伦西伯来并不怕。他们只是做生意,一手钱一手货,路途之中的任何损失,与他无关,他一点风险都没有。
两人在回香楼见了面,西伯来也不绕弯子,道:“我过几天就要回去了,你准备好了没有?”
余海风说:“我正在准备茶叶,不过,数量不够。”
西伯来说:“我在洪江,大概还有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十天,你加紧准备,如果准备好了,我们一起走。”
余海风说:“如果准备好了,我通知你。”
因为要准备去走马帮,也因为要处理王顺清交代的事,余海风便没有去赶排。反正他的手上有几十名土匪,又有忠义镖局保镖,他去不去,意义不大。因为白马镖局垮了,很多镖师,便投到了忠义镖局,所以,忠义镖局一时人强马壮,生意反倒有些不饱和,多派些镖师,也不是大事。
几天之后,余海风请王顺清喝酒,他告诉王顺清,派去鹰嘴界的人回来了,野狼帮根本没有大的行动,更不可能劫了宝庆府的法场。余海风说,劫法场毕竟是一件大事,野狼帮若是行动,出动的,恐怕不止一两百人,这样的事,要想做到绝对保密,尤其是对他余海风保密,根本不可能。所以,他认为,这件事一定是有人假借野狼帮之名干的。
余海风更进一步说,如果真是他野狼帮干的,完全犯不着戴面具。野狼帮从来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开始就会说明是野狼帮,不会安排一个人,最后走时才通报一个名号。这样做,更像是想嫁祸于野狼帮。
王顺清一听,也大感头痛,道:“这可就怪了。整个宝庆府这一带,没听说有那么大势力的土匪啊。”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余海风说,“有两个可能。”
王顺清立即问:“哪两个可能?”
余海风说:“可能之一,这段时间,湘西一带,又出了一股更大势力的土匪,我们还不知道。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如果真的出了这么大一股土匪,那我们这里,真是天无宁日了。另一个可能,你想过古大人训练的那支民团没有?”
王顺清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古立德为了剿匪,曾训练过一支民团,有一千多人。古立德被抓后,这支民团就散了,其中有很少一部分,被王顺清收留,归入了洪江民团,而更多的人,树倒猢狲散,不知所踪。难道真是有人借用了这支民团,替古立德申冤?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时,王顺清也想到,只有将此事往那支民团身上扯,对乌孙贾和自己,才会最有利。
王顺清连夜赶去宝庆府见乌孙贾,将这一猜想告诉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一听,立即意识到,这是个好主意。他因此又写了一道折子,说是已经查明,劫法场者,是古立德训练的民团,这支民团,显然已经成了古立德的私人部队,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无论如何,只有这种说辞,才能稍稍推脱乌孙贾的责任。
至于余海风,在最后时刻,拒绝了艾伦西伯来,他的理由很简单,没有准备好,只好等来年春天,西先生再次来洪江的时候,他们才能同行。
艾伦西伯来之所以力邀余海风,是希望他能多跑一趟,多一趟自己就多赚很多钱。既然他实在不能走,西伯来也无可奈何,只得自己上路。
第一天没事,休息了一晚,接着上路,可走出还不到十里就出事了。
出事的是一匹马,莫名其妙就死了,死得非常突然。马帮通常都会走几百上千里路,而且大多是山路,路上死马这种事并不奇怪。此次出行才一天,就死了一匹马,确实有点怪,但也没有引起注意。毕竟,马帮带有备用马,换上继续前进。可是,才走了两三百米,发现又有几匹马状态不佳,似乎完全走不动路。
艾伦西伯来意识到可能有人为因素,立即命令印度士兵注意警戒。
印度士兵慌慌张张列队的时候,传来一阵枪响。有一名印度士兵中弹,其余的全部找到掩体趴下了。艾伦西伯来也趴下了,趴下之后,向前张望,判断形势。枪声是从前面一处土丘发出的,大概有五六响,这似乎表明,对手的洋枪并不多。他从华生手里接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前面倒能看到一些脑袋,人数有几十个,却没看到几杆枪。
艾伦西伯来说:“是土匪,他们的枪并不多。我们慢慢爬过去,只要他们再放一轮枪,我们就冲锋。”
阿三队长得令,立即命令那些印度士兵分散开来,呈扇形向前匍匐前进。
果然,前面射来一阵子弹,又是五六响。阿三一声命令,所有的印度兵端起枪,向前冲。前面的土匪大概见势不妙,转身就逃。土匪占据的是一座山丘,居高临下,他们逃走时,只是一闪身,便逃到了山丘的另一面,印度兵就算想开枪,也找不到目标,只好拼命向前冲。冲上了山丘,见前面有几十名土匪在狂奔,他们想开枪,可那群土匪钻进了一片小树林。印度兵于是继续向前追击。
就在此时,两边侧翼枪响了,这次响起的,有十几响,顿时有几个印度兵被打翻在地。
印度士兵实战经验很足,他们立即卧倒,就地还击。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山丘的后面,也就是他们刚才冲过来的那一边山坡,迅速冲出了一支马队,将这些印度士兵和后面的艾伦西伯来、华生、杰克隔开。西伯来一见,大叫不好,连忙掏枪射击。
可他们只有三支枪,人家有几十匹马,马奔跑时速度又快,枪很难打中。
前面的印度兵听到身后有枪声响起,便想向后撤,可他们一动,三个方向便有枪声响起。这些印度兵被困在当场,根本不能抬头。
此时,西伯来已经看清楚了,一马当先的,正是余海风。
西伯来知道中计了,调转马头,想逃走。可他才跑了几百米远,便发现前面站了很多土匪,土匪虽然没有拿枪,却拿着长矛大刀弓箭。西伯来虽然有枪,可他的枪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这一发子弹打出之后,还要重新装弹。也就是说,他只要开枪,那些土匪手中的长矛大刀和弓箭,会将他打成筛子。
西伯来无可奈何,只得勒住马头,面对后面追来的余海风和灰狼等人。
艾伦西伯来坐在马上,倒也有几分英国绅士派头,非常傲慢地说:“余先生,你知道这件事的后果吗?”
余海风哈哈一阵大笑:“什么后果?倒希望西先生先告诉我。”
艾伦西伯来说:“我是大英帝国的贵族,我如果死在贵国的土地上,将是一次国际事件,大英帝国一定不会放过中国。到时候追究起来,别说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共同出兵,就算中国政府单方面出兵,也会踏平你们野狼帮。”
余海风说:“你知道,我完全可以跟你去缅甸,然后在缅甸杀死你,那样,不会引起任何国际争端。可是,我并没有那样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艾伦西伯来问:“为什么?”
“因为我需要你死在这里,死在宝庆府之内。”余海风说。
艾伦西伯来说:“我如果死在这里,你们的宝庆知府,就可能人头落地。”
余海风又是一阵大笑:“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艾伦西伯来用英语说:“荒唐的中国人,疯狂的中国人,无法无天的中国人。”
余海风冷淡地说:“你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有今天吗?”
艾伦西伯来点了点头,惊恐的眼神之中,有了一丝求生的欲望:“为什么?”
余海风一字一顿地说:“你不该到东方来,更不该做烟土的生意!”
艾伦西伯来额头上冒出大颗大颗、如珠子一般的冷汗,他说:“做烟土生意,是我们共同发财,还有宝庆的乌孙贾,洪江的王顺清两位大人,他们也跟着一起发财,难道这是他们的意思?”
余海风摇头:“不是他们的意思,是我的意思。你曾经对我说过,罂粟花有很多个名字,我想,罂粟花还应该有一个名字!”
艾伦西伯来绝望地问:“还应该有什么名字?”
余海风说:“魔鬼之花。”
艾伦西伯来张开嘴,用英文念了一句:“魔鬼之花?”
余海风示意大家退后,又说了一句:“你不会孤单,我会让他们下来陪你!”
黑狼扬手一刀,咔嚓,艾伦西伯来的脑袋就飞了出去。
野狼帮的人一片欢呼。
而在他们的身后,战斗还在继续,那些印度兵,仍然在负隅顽抗。相反,马帮的那些脚夫,早已经逃得没了人影,只是留下那些马匹。华生和杰克两人,早已被野狼帮的马队围在中间,那些土匪故意不杀他们,只是骑着马,从他们身边冲来冲去,到了他们身边,就挥起一刀。这些英国人很高大,站在那里是最好的靶子,土匪们若是想杀了他们,一刀就可以砍掉脑袋,可土匪们显然不想立即杀他们,分寸拿捏得很好,每一次出手,只是在他们身上留下一道口子。
山丘那边,洋枪队被四面合围,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队的印度兵完全不能抬头,抬头就可能遭到三四支洋枪的射击,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因为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的作用,也就渐渐失去,阿三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于是命令所有印度兵投降。印度兵于是举起枪,纷纷站起来投降。
可土匪根本不懂投降规则,先是射出一排乱枪,接着,四面的土匪一齐冲上来,挥刀乱砍。此时,枪不再起作用,印度兵除了会使枪,完全没有手上功夫,被砍得七零八落,鬼哭狼嚎。
余海风下令打扫战场,所有外国人一个不漏,再补一刀,然后才由大部分人押着货物回鹰嘴界,余海风则带着几个人返回洪江。
几天后,乌孙贾得到消息,心中虽然害怕,却不得不亲自前去查看现场,到了现场一看,顿时吓昏过去,手下救了半天,才将他救活过来。活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些该死的土匪,害死本官了。”
这案子如果上报,上面就不得不向英国方面通报,英国也一定会因此向中国政府施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引起外交纷战甚至两国再度开战,一定会息事宁人。息事宁人的方法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将地方官抓起来杀头,然后派兵剿匪。
若是以这种处置方法处理,乌孙贾必死无疑。
胡不来很清楚这一点。乌孙贾若死,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搞不好一样会被杀头。就算他能像上次一样侥幸逃脱,自己也可能从此失业,大把捞钱的机会,就失去了。
他眼睛转了转,计上心头,对乌孙贾说:“大人,这件事,一定不能上报。”
“我也知道不能上报啊。”乌孙贾哭着说,“可是,死了这么多洋人,不上报又怎么行?瞒不住啊,万一被哪个别有用心的人报上去了,我会死得更惨。”
胡不来说:“我的意思是,不能上报说死了这么多洋人。”
乌孙贾看了看面前这些尸体:“不说死的是洋人,难道说死的是中国人?”
“对,就说是中国人。”胡不来出主意说,“我们把这些洋人悄悄地埋了,只往上报死伤的数字,不说国别。”
乌孙贾还是不太放心:“万一上面追查起来,怎么办?”
胡不来说:“就算追查起来,这些人也都成了白骨,怎么分辨是中国人还是洋人?我们就说,当时,尸体已经高度腐烂,还被乌鸦啄过,面目全非,根本分不清面貌。宝庆府从未遇到过洋人被杀的事,所以,我们完全不可能想到这是些洋人,以为只是普通的过往客商。”
乌孙贾虽然觉得这样做也并不保险,却又无可奈何,命令手下人将尸体埋了。
回到府衙,乌孙贾的内心极度不安,他有一种预感,自己的路走到头了。而走到头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野狼帮。古立德被从法场劫走,这件事还没完呢,又出了杀死几十名洋人的大案。他让王顺清去找余海风摸情况,余海风一口咬定,此事不是野狼帮所为。乌孙贾却十分肯定,此事和野狼帮脱不了干系。
“野狼帮,该死的野狼帮。”乌孙贾发了一回呆,将野狼帮骂了一千遍,又将余海风骂了一万遍,这才下定决心,大叫,“来人。”
胡不来第一时间跑进来:“大人,有什么事?”
乌孙贾说:“你马上带些人去洪江。”
胡不来说:“好。”转而一想,不对啊,又停下来,问,“去洪江干什么?”
乌孙贾说:“把余海风抓起来,就地处决。”
胡不来一惊:“这恐怕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乌孙贾怒斥,“我堂堂知府,杀一个土匪头子,你说哪里不妥?”
“我指的不是这个。”胡不来说,“余海风既然敢住在洪江城里,就说明他有充分准备。我们现在公开过去,不仅杀不了余海风,反而会惹火烧身。”
乌孙贾说:“我不管,这个余海风,必须死。只要他一死,劫法场案和杀洋人案这两件大案子,就有了交代,我们也就可以向朝廷交差了。否则,朝廷一旦追究下来,我们都得人头落地。这个余海风,到底怎么死法,你去给我想办法。”
胡不来问:“大人的意思,是同意我从容行事?”
“你怎么行事,我不管。”乌孙贾说,“我只要余海风快点死,越快越好。现在已经到了年底,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个余海风活过今年。”
胡不来又说:“我今天就赶去洪江,这没问题。但是,大人不是让我写这次劫杀案的报告吗?这个,还写不写?”
乌孙贾说:“这个啊,这个,你就别写了,我给其他师爷写吧。”
※※※※※※※※※
胡不来并没有公开进入洪江。
他从府衙带来了几名巡检,这些人其实对自己的这次任务,不起丝毫作用,反倒可能连累自己。他让这些人先进了洪江,找地方安扎下来,等他的指令,他自己则拖到天黑,才乘一顶小轿,悄悄地进入洪江。
在洪江姜鱼街的一条小巷里,胡不来置下了一幢窨子屋。这件事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胡不来从洪江捞到第一笔钱后,便置下了这幢屋。当然,屋子不可能空着,他很快给这幢屋子找了个女主人,叫桃云。河南人,家里遭了灾,原本跟着母亲在洪江街头卖艺。
胡不来观察了好几次,看上了这位女子,有一次直接将她们母女叫到面前,说:“让你女儿跟我,干不干?”
母亲自然明白胡不来的意思,可幸福来得太猛了,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马智琛说:“你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怎么知道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难道你知道?”古静馨问。
马智琛说:“那个戴面具的,应该是余海风。”
古静馨大吃一惊:“余海风?我爹不是抓了他爹吗?而且,他不是杀了你全家吗?他为什么还救我爹?”
“这个人,和别人就是不一样。”马智琛说,“我还真没有看懂他。”
马智琛说得没错,救人的正是余海风,最后喊话的,是麻子狼。为了劫这个法场,野狼帮几乎倾巢而动,鹰嘴界上,仅仅只留了黑狼等二三十人。
跑了几里路后,他们又开始骑马。余海风见古立德并不希望或者乐意被救下,担心路上出现其他状况,便没有解开他身上的绳子,直接提起他,放在自己的马上。好在他的身材瘦小,两个人骑在马上,问题倒也不是太大。
一路上,古立德都在求余海风放下自己。余海风烦了,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我好心好意救下你,你还在这里啰里巴唆。”
古立德说:“你不应该救我,你应该让我死。”
“真是好笑。”余海风说,“人哪有不想活想死的?你以为人死了真能成仙啊?”
古立德说:“人生就是为了两个字:意义。此刻,我的全部意义,就是死。”
余海风说:“你这样说,我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此前,我还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救你,现在我总算知道意义了。我救你的意义,就是要你当土匪。”
古立德差不多是哭着说:“壮士,你毁我一世英名啊。”
余海风是真的怒了:“你好糊涂。你看看这个世道,哪个人还要什么狗屁英名?只有你这样的糊涂蛋,才死抱着所谓的英名。你倒是说说,英名是能吃还是能喝?”
古立德说:“人生终究一死,唯有英名记存。这个,你不会懂的。”
“我是不懂。”余海风说,“国家被这些贪官污吏搞得一团糟,要什么都没用了。像你这种腐儒,还要什么英名。我告诉你,老百姓要什么?他们只要有一口饱饭吃,他们才不要你们这种虚头巴脑的所谓英名。”
一路上,余海风和古立德都在争论,直到鹰嘴界,这场争论,也没有停止。
到了鹰嘴界,余海风自然松开了古立德,也取下了自己的面具。余海风说:“你现在看清楚了,还记得我吗?”
古立德自然认识余海风,来黔阳上任的路上,第一次认识这个年轻人,对他的印象颇佳。古立德说:“你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
“不错,你还没有糊涂。”余海风说,“我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不过,我现在还多了一重身份,我是野狼帮的大当家。”
“你你你你……”古立德目瞪口呆,一连说了许多个你。
余海风说:“你是想问,我如何当了土匪,是不是?”
“你年轻有为,完全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古立德说。
“什么前程?像你一样,被送上刑场砍头的前程?”余海风说,“经历了这么多事,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个世道,早已经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可就算如此,你也不应该自甘堕落当土匪啊。”听说余海风当了土匪,古立德比自己被判死刑还伤心。
“不当土匪当什么?”余海风说,“当官?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的官府,比土匪还坏。我不想害老百姓,所以,我只有一条路,当土匪。”
“你还是杀了我吧。”古立德说,“你看,我杀过你们野狼帮很多人,又关过你的父亲。如若不是意外,你父亲可能被我判刑了。就冲这两条,你也应该杀了我,而不是救我。”
“不明白是吧?那我就跟你说道说道。”
余海风告诉古立德,一开始,他确实非常恨古立德。但经历了一切之后,他想明白了,古立德关押余成长,不是私仇,而是出于公心。风云商号在短短二十年间,能够成为洪江最大的商号之一,除了个人能力,还在于经营者利用社会的腐败。虽说这种堕落是制度所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确实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换句话说,余海风其实也想让古立德换个角度思考,让他通过土匪的眼光,看一看这个社会,已经烂到了何种程度。
这就是余海风救古立德并且一定要古立德当土匪的真正原因。
可古立德怎么肯当土匪?明白了余海风的用心,趁着余海风向他介绍整个中国社会被鸦片涂毒的现状时,猛地冲向旁边的一根柱子,一头撞了上去。好在余海风的反应奇快,迅速出手拉住了他。即使如此,他的头还是撞到了柱子上,顿时鲜血直流。若不是被余海风拉了一下,他很可能头骨碎裂而死。
余海风抱住他,用手按着他的头部,一面大叫郎中,同时,对他说:“你这是何苦?”
古立德虽然发晕,却还清醒着,他对余海风说:“让我去死。”
“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余海风说,“我要你活着,看我怎么收拾那些贪官污吏,收拾那些害人精。”
※※※※※※※※※
余海风说,他之所以救古立德,就是要让古立德当土匪,就是要让古立德看明白,这个政府是靠不住的,若想有一个太平世界,只有靠自己的拳头。这是实话,但又并非全部的实话。
余海风还有一个目的,要把乌孙贾这个贪官搞倒。
乌孙贾从担任黔阳县令时起,便大肆贪污受贿。可这个世界就是奇怪,越是贪腐的人,越是能够升官,从七品升到六品,又升到五品,最后还升到了从四品。乌孙贾在宝庆地区十几年,真的是连地皮都给他刮了三尺。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与他相关的段子,可他就是不倒,反而被朝廷当成好官的典型。
于是,余海风劫了一次法场。
湘西一带土匪横行的事,那些官老爷不是一再隐瞒吗?现在,出现了一次土匪劫法场事件,看你还怎么隐瞒。如果不隐瞒,你会怎么向上报?再找谁当替死鬼?钦犯是从你的手里被劫走的,就算你想推脱责任,更上一级的巡抚,大概也想找替死鬼吧,不把你报上去,又会报谁?
把古立德安顿在鹰嘴界,余海风赶回了洪江。
野狼帮劫法场的事,轰动一时,传得整个宝庆府全都知道了,而恰恰这段时间,余海风又不在,因此,余海风一回到洪江,王顺清就找上门来了。
“大侄子,回来啦?”王顺清问。
“回来啦。”余海风说。
王顺清又问:“这一趟,赚得不少吧?”
余海风说:“没有赚,倒是花了不少。”
王顺清表示不解:“没有赚却花了不少?这不像是做生意啊。”
余海风说:“进山贩了一趟木材,木排还在洪江码头上,等着扎大排。木材没有出手,哪有赚的?”
王顺清进行了一番了解,风云商号真的从山里进了一批木材,刚刚到了洪江。派人沿沅水向上调查,也都证实,这批木材确实是从贵州发过来的。再找排工了解,他们也都证实,余海风一直跟着他们。
这似乎表明,劫法场的事,与余海风无关。
可王顺清不甘心,又一次找余海风。毕竟,乌孙贾自知过不了关,不断向王顺清施加压力。王顺清只好对余海风和盘托出。余海风装着大吃一惊,道:“法场被劫了?谁干的?”
“那伙人离开的时候,说自己是野狼帮的。”王顺清说。
“王八蛋,他们背着老子干了这么大一件事?”余海风拍案而起,显得异常愤怒,“真是匪性不改。顺清叔,你放心,我马上派人进山了解这件事。如果人真是他们劫走的,我向你保证,一定完璧归赵。不仅把人给你找回来,还要把带头闹事的人交给你。”
第二天,艾伦西伯来派人来请余海风去喝茶。
再过几天,西伯来就要启程返回,他希望余海风能够同行。西伯来之所以这么急,有一个原因,自从《江宁条约》签订,清朝政府同意向西方开放通商口岸,大量的外洋轮船,开始停靠在中国沿海,而这些轮船的载重量很大,大量的鸦片通过轮船运往中国。相反,西伯来通过陆运,每次所运的货物,要少得多。但是,艾伦西伯来毕竟无法改变,这是因为他在缅甸开有种植园,其鸦片货源在缅甸。若是从缅甸运往海边,再由海上运往中国沿海的口岸,反倒是折腾。唯一让他急迫的是市场,中国鸦片需求的快速增长,令他大有急迫感,他需要再建一支运输队。
没有比野狼帮更适合的运输队了。
尽管这是一支土匪队伍,可艾伦西伯来并不怕。他们只是做生意,一手钱一手货,路途之中的任何损失,与他无关,他一点风险都没有。
两人在回香楼见了面,西伯来也不绕弯子,道:“我过几天就要回去了,你准备好了没有?”
余海风说:“我正在准备茶叶,不过,数量不够。”
西伯来说:“我在洪江,大概还有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十天,你加紧准备,如果准备好了,我们一起走。”
余海风说:“如果准备好了,我通知你。”
因为要准备去走马帮,也因为要处理王顺清交代的事,余海风便没有去赶排。反正他的手上有几十名土匪,又有忠义镖局保镖,他去不去,意义不大。因为白马镖局垮了,很多镖师,便投到了忠义镖局,所以,忠义镖局一时人强马壮,生意反倒有些不饱和,多派些镖师,也不是大事。
几天之后,余海风请王顺清喝酒,他告诉王顺清,派去鹰嘴界的人回来了,野狼帮根本没有大的行动,更不可能劫了宝庆府的法场。余海风说,劫法场毕竟是一件大事,野狼帮若是行动,出动的,恐怕不止一两百人,这样的事,要想做到绝对保密,尤其是对他余海风保密,根本不可能。所以,他认为,这件事一定是有人假借野狼帮之名干的。
余海风更进一步说,如果真是他野狼帮干的,完全犯不着戴面具。野狼帮从来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开始就会说明是野狼帮,不会安排一个人,最后走时才通报一个名号。这样做,更像是想嫁祸于野狼帮。
王顺清一听,也大感头痛,道:“这可就怪了。整个宝庆府这一带,没听说有那么大势力的土匪啊。”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余海风说,“有两个可能。”
王顺清立即问:“哪两个可能?”
余海风说:“可能之一,这段时间,湘西一带,又出了一股更大势力的土匪,我们还不知道。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如果真的出了这么大一股土匪,那我们这里,真是天无宁日了。另一个可能,你想过古大人训练的那支民团没有?”
王顺清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古立德为了剿匪,曾训练过一支民团,有一千多人。古立德被抓后,这支民团就散了,其中有很少一部分,被王顺清收留,归入了洪江民团,而更多的人,树倒猢狲散,不知所踪。难道真是有人借用了这支民团,替古立德申冤?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时,王顺清也想到,只有将此事往那支民团身上扯,对乌孙贾和自己,才会最有利。
王顺清连夜赶去宝庆府见乌孙贾,将这一猜想告诉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一听,立即意识到,这是个好主意。他因此又写了一道折子,说是已经查明,劫法场者,是古立德训练的民团,这支民团,显然已经成了古立德的私人部队,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无论如何,只有这种说辞,才能稍稍推脱乌孙贾的责任。
至于余海风,在最后时刻,拒绝了艾伦西伯来,他的理由很简单,没有准备好,只好等来年春天,西先生再次来洪江的时候,他们才能同行。
艾伦西伯来之所以力邀余海风,是希望他能多跑一趟,多一趟自己就多赚很多钱。既然他实在不能走,西伯来也无可奈何,只得自己上路。
第一天没事,休息了一晚,接着上路,可走出还不到十里就出事了。
出事的是一匹马,莫名其妙就死了,死得非常突然。马帮通常都会走几百上千里路,而且大多是山路,路上死马这种事并不奇怪。此次出行才一天,就死了一匹马,确实有点怪,但也没有引起注意。毕竟,马帮带有备用马,换上继续前进。可是,才走了两三百米,发现又有几匹马状态不佳,似乎完全走不动路。
艾伦西伯来意识到可能有人为因素,立即命令印度士兵注意警戒。
印度士兵慌慌张张列队的时候,传来一阵枪响。有一名印度士兵中弹,其余的全部找到掩体趴下了。艾伦西伯来也趴下了,趴下之后,向前张望,判断形势。枪声是从前面一处土丘发出的,大概有五六响,这似乎表明,对手的洋枪并不多。他从华生手里接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前面倒能看到一些脑袋,人数有几十个,却没看到几杆枪。
艾伦西伯来说:“是土匪,他们的枪并不多。我们慢慢爬过去,只要他们再放一轮枪,我们就冲锋。”
阿三队长得令,立即命令那些印度士兵分散开来,呈扇形向前匍匐前进。
果然,前面射来一阵子弹,又是五六响。阿三一声命令,所有的印度兵端起枪,向前冲。前面的土匪大概见势不妙,转身就逃。土匪占据的是一座山丘,居高临下,他们逃走时,只是一闪身,便逃到了山丘的另一面,印度兵就算想开枪,也找不到目标,只好拼命向前冲。冲上了山丘,见前面有几十名土匪在狂奔,他们想开枪,可那群土匪钻进了一片小树林。印度兵于是继续向前追击。
就在此时,两边侧翼枪响了,这次响起的,有十几响,顿时有几个印度兵被打翻在地。
印度士兵实战经验很足,他们立即卧倒,就地还击。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山丘的后面,也就是他们刚才冲过来的那一边山坡,迅速冲出了一支马队,将这些印度士兵和后面的艾伦西伯来、华生、杰克隔开。西伯来一见,大叫不好,连忙掏枪射击。
可他们只有三支枪,人家有几十匹马,马奔跑时速度又快,枪很难打中。
前面的印度兵听到身后有枪声响起,便想向后撤,可他们一动,三个方向便有枪声响起。这些印度兵被困在当场,根本不能抬头。
此时,西伯来已经看清楚了,一马当先的,正是余海风。
西伯来知道中计了,调转马头,想逃走。可他才跑了几百米远,便发现前面站了很多土匪,土匪虽然没有拿枪,却拿着长矛大刀弓箭。西伯来虽然有枪,可他的枪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这一发子弹打出之后,还要重新装弹。也就是说,他只要开枪,那些土匪手中的长矛大刀和弓箭,会将他打成筛子。
西伯来无可奈何,只得勒住马头,面对后面追来的余海风和灰狼等人。
艾伦西伯来坐在马上,倒也有几分英国绅士派头,非常傲慢地说:“余先生,你知道这件事的后果吗?”
余海风哈哈一阵大笑:“什么后果?倒希望西先生先告诉我。”
艾伦西伯来说:“我是大英帝国的贵族,我如果死在贵国的土地上,将是一次国际事件,大英帝国一定不会放过中国。到时候追究起来,别说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共同出兵,就算中国政府单方面出兵,也会踏平你们野狼帮。”
余海风说:“你知道,我完全可以跟你去缅甸,然后在缅甸杀死你,那样,不会引起任何国际争端。可是,我并没有那样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艾伦西伯来问:“为什么?”
“因为我需要你死在这里,死在宝庆府之内。”余海风说。
艾伦西伯来说:“我如果死在这里,你们的宝庆知府,就可能人头落地。”
余海风又是一阵大笑:“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艾伦西伯来用英语说:“荒唐的中国人,疯狂的中国人,无法无天的中国人。”
余海风冷淡地说:“你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有今天吗?”
艾伦西伯来点了点头,惊恐的眼神之中,有了一丝求生的欲望:“为什么?”
余海风一字一顿地说:“你不该到东方来,更不该做烟土的生意!”
艾伦西伯来额头上冒出大颗大颗、如珠子一般的冷汗,他说:“做烟土生意,是我们共同发财,还有宝庆的乌孙贾,洪江的王顺清两位大人,他们也跟着一起发财,难道这是他们的意思?”
余海风摇头:“不是他们的意思,是我的意思。你曾经对我说过,罂粟花有很多个名字,我想,罂粟花还应该有一个名字!”
艾伦西伯来绝望地问:“还应该有什么名字?”
余海风说:“魔鬼之花。”
艾伦西伯来张开嘴,用英文念了一句:“魔鬼之花?”
余海风示意大家退后,又说了一句:“你不会孤单,我会让他们下来陪你!”
黑狼扬手一刀,咔嚓,艾伦西伯来的脑袋就飞了出去。
野狼帮的人一片欢呼。
而在他们的身后,战斗还在继续,那些印度兵,仍然在负隅顽抗。相反,马帮的那些脚夫,早已经逃得没了人影,只是留下那些马匹。华生和杰克两人,早已被野狼帮的马队围在中间,那些土匪故意不杀他们,只是骑着马,从他们身边冲来冲去,到了他们身边,就挥起一刀。这些英国人很高大,站在那里是最好的靶子,土匪们若是想杀了他们,一刀就可以砍掉脑袋,可土匪们显然不想立即杀他们,分寸拿捏得很好,每一次出手,只是在他们身上留下一道口子。
山丘那边,洋枪队被四面合围,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队的印度兵完全不能抬头,抬头就可能遭到三四支洋枪的射击,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因为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的作用,也就渐渐失去,阿三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于是命令所有印度兵投降。印度兵于是举起枪,纷纷站起来投降。
可土匪根本不懂投降规则,先是射出一排乱枪,接着,四面的土匪一齐冲上来,挥刀乱砍。此时,枪不再起作用,印度兵除了会使枪,完全没有手上功夫,被砍得七零八落,鬼哭狼嚎。
余海风下令打扫战场,所有外国人一个不漏,再补一刀,然后才由大部分人押着货物回鹰嘴界,余海风则带着几个人返回洪江。
几天后,乌孙贾得到消息,心中虽然害怕,却不得不亲自前去查看现场,到了现场一看,顿时吓昏过去,手下救了半天,才将他救活过来。活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些该死的土匪,害死本官了。”
这案子如果上报,上面就不得不向英国方面通报,英国也一定会因此向中国政府施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引起外交纷战甚至两国再度开战,一定会息事宁人。息事宁人的方法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将地方官抓起来杀头,然后派兵剿匪。
若是以这种处置方法处理,乌孙贾必死无疑。
胡不来很清楚这一点。乌孙贾若死,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搞不好一样会被杀头。就算他能像上次一样侥幸逃脱,自己也可能从此失业,大把捞钱的机会,就失去了。
他眼睛转了转,计上心头,对乌孙贾说:“大人,这件事,一定不能上报。”
“我也知道不能上报啊。”乌孙贾哭着说,“可是,死了这么多洋人,不上报又怎么行?瞒不住啊,万一被哪个别有用心的人报上去了,我会死得更惨。”
胡不来说:“我的意思是,不能上报说死了这么多洋人。”
乌孙贾看了看面前这些尸体:“不说死的是洋人,难道说死的是中国人?”
“对,就说是中国人。”胡不来出主意说,“我们把这些洋人悄悄地埋了,只往上报死伤的数字,不说国别。”
乌孙贾还是不太放心:“万一上面追查起来,怎么办?”
胡不来说:“就算追查起来,这些人也都成了白骨,怎么分辨是中国人还是洋人?我们就说,当时,尸体已经高度腐烂,还被乌鸦啄过,面目全非,根本分不清面貌。宝庆府从未遇到过洋人被杀的事,所以,我们完全不可能想到这是些洋人,以为只是普通的过往客商。”
乌孙贾虽然觉得这样做也并不保险,却又无可奈何,命令手下人将尸体埋了。
回到府衙,乌孙贾的内心极度不安,他有一种预感,自己的路走到头了。而走到头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野狼帮。古立德被从法场劫走,这件事还没完呢,又出了杀死几十名洋人的大案。他让王顺清去找余海风摸情况,余海风一口咬定,此事不是野狼帮所为。乌孙贾却十分肯定,此事和野狼帮脱不了干系。
“野狼帮,该死的野狼帮。”乌孙贾发了一回呆,将野狼帮骂了一千遍,又将余海风骂了一万遍,这才下定决心,大叫,“来人。”
胡不来第一时间跑进来:“大人,有什么事?”
乌孙贾说:“你马上带些人去洪江。”
胡不来说:“好。”转而一想,不对啊,又停下来,问,“去洪江干什么?”
乌孙贾说:“把余海风抓起来,就地处决。”
胡不来一惊:“这恐怕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乌孙贾怒斥,“我堂堂知府,杀一个土匪头子,你说哪里不妥?”
“我指的不是这个。”胡不来说,“余海风既然敢住在洪江城里,就说明他有充分准备。我们现在公开过去,不仅杀不了余海风,反而会惹火烧身。”
乌孙贾说:“我不管,这个余海风,必须死。只要他一死,劫法场案和杀洋人案这两件大案子,就有了交代,我们也就可以向朝廷交差了。否则,朝廷一旦追究下来,我们都得人头落地。这个余海风,到底怎么死法,你去给我想办法。”
胡不来问:“大人的意思,是同意我从容行事?”
“你怎么行事,我不管。”乌孙贾说,“我只要余海风快点死,越快越好。现在已经到了年底,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个余海风活过今年。”
胡不来又说:“我今天就赶去洪江,这没问题。但是,大人不是让我写这次劫杀案的报告吗?这个,还写不写?”
乌孙贾说:“这个啊,这个,你就别写了,我给其他师爷写吧。”
※※※※※※※※※
胡不来并没有公开进入洪江。
他从府衙带来了几名巡检,这些人其实对自己的这次任务,不起丝毫作用,反倒可能连累自己。他让这些人先进了洪江,找地方安扎下来,等他的指令,他自己则拖到天黑,才乘一顶小轿,悄悄地进入洪江。
在洪江姜鱼街的一条小巷里,胡不来置下了一幢窨子屋。这件事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胡不来从洪江捞到第一笔钱后,便置下了这幢屋。当然,屋子不可能空着,他很快给这幢屋子找了个女主人,叫桃云。河南人,家里遭了灾,原本跟着母亲在洪江街头卖艺。
胡不来观察了好几次,看上了这位女子,有一次直接将她们母女叫到面前,说:“让你女儿跟我,干不干?”
母亲自然明白胡不来的意思,可幸福来得太猛了,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马智琛说:“你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怎么知道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难道你知道?”古静馨问。
马智琛说:“那个戴面具的,应该是余海风。”
古静馨大吃一惊:“余海风?我爹不是抓了他爹吗?而且,他不是杀了你全家吗?他为什么还救我爹?”
“这个人,和别人就是不一样。”马智琛说,“我还真没有看懂他。”
马智琛说得没错,救人的正是余海风,最后喊话的,是麻子狼。为了劫这个法场,野狼帮几乎倾巢而动,鹰嘴界上,仅仅只留了黑狼等二三十人。
跑了几里路后,他们又开始骑马。余海风见古立德并不希望或者乐意被救下,担心路上出现其他状况,便没有解开他身上的绳子,直接提起他,放在自己的马上。好在他的身材瘦小,两个人骑在马上,问题倒也不是太大。
一路上,古立德都在求余海风放下自己。余海风烦了,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我好心好意救下你,你还在这里啰里巴唆。”
古立德说:“你不应该救我,你应该让我死。”
“真是好笑。”余海风说,“人哪有不想活想死的?你以为人死了真能成仙啊?”
古立德说:“人生就是为了两个字:意义。此刻,我的全部意义,就是死。”
余海风说:“你这样说,我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此前,我还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救你,现在我总算知道意义了。我救你的意义,就是要你当土匪。”
古立德差不多是哭着说:“壮士,你毁我一世英名啊。”
余海风是真的怒了:“你好糊涂。你看看这个世道,哪个人还要什么狗屁英名?只有你这样的糊涂蛋,才死抱着所谓的英名。你倒是说说,英名是能吃还是能喝?”
古立德说:“人生终究一死,唯有英名记存。这个,你不会懂的。”
“我是不懂。”余海风说,“国家被这些贪官污吏搞得一团糟,要什么都没用了。像你这种腐儒,还要什么英名。我告诉你,老百姓要什么?他们只要有一口饱饭吃,他们才不要你们这种虚头巴脑的所谓英名。”
一路上,余海风和古立德都在争论,直到鹰嘴界,这场争论,也没有停止。
到了鹰嘴界,余海风自然松开了古立德,也取下了自己的面具。余海风说:“你现在看清楚了,还记得我吗?”
古立德自然认识余海风,来黔阳上任的路上,第一次认识这个年轻人,对他的印象颇佳。古立德说:“你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
“不错,你还没有糊涂。”余海风说,“我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不过,我现在还多了一重身份,我是野狼帮的大当家。”
“你你你你……”古立德目瞪口呆,一连说了许多个你。
余海风说:“你是想问,我如何当了土匪,是不是?”
“你年轻有为,完全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古立德说。
“什么前程?像你一样,被送上刑场砍头的前程?”余海风说,“经历了这么多事,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个世道,早已经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可就算如此,你也不应该自甘堕落当土匪啊。”听说余海风当了土匪,古立德比自己被判死刑还伤心。
“不当土匪当什么?”余海风说,“当官?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的官府,比土匪还坏。我不想害老百姓,所以,我只有一条路,当土匪。”
“你还是杀了我吧。”古立德说,“你看,我杀过你们野狼帮很多人,又关过你的父亲。如若不是意外,你父亲可能被我判刑了。就冲这两条,你也应该杀了我,而不是救我。”
“不明白是吧?那我就跟你说道说道。”
余海风告诉古立德,一开始,他确实非常恨古立德。但经历了一切之后,他想明白了,古立德关押余成长,不是私仇,而是出于公心。风云商号在短短二十年间,能够成为洪江最大的商号之一,除了个人能力,还在于经营者利用社会的腐败。虽说这种堕落是制度所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确实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换句话说,余海风其实也想让古立德换个角度思考,让他通过土匪的眼光,看一看这个社会,已经烂到了何种程度。
这就是余海风救古立德并且一定要古立德当土匪的真正原因。
可古立德怎么肯当土匪?明白了余海风的用心,趁着余海风向他介绍整个中国社会被鸦片涂毒的现状时,猛地冲向旁边的一根柱子,一头撞了上去。好在余海风的反应奇快,迅速出手拉住了他。即使如此,他的头还是撞到了柱子上,顿时鲜血直流。若不是被余海风拉了一下,他很可能头骨碎裂而死。
余海风抱住他,用手按着他的头部,一面大叫郎中,同时,对他说:“你这是何苦?”
古立德虽然发晕,却还清醒着,他对余海风说:“让我去死。”
“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余海风说,“我要你活着,看我怎么收拾那些贪官污吏,收拾那些害人精。”
※※※※※※※※※
余海风说,他之所以救古立德,就是要让古立德当土匪,就是要让古立德看明白,这个政府是靠不住的,若想有一个太平世界,只有靠自己的拳头。这是实话,但又并非全部的实话。
余海风还有一个目的,要把乌孙贾这个贪官搞倒。
乌孙贾从担任黔阳县令时起,便大肆贪污受贿。可这个世界就是奇怪,越是贪腐的人,越是能够升官,从七品升到六品,又升到五品,最后还升到了从四品。乌孙贾在宝庆地区十几年,真的是连地皮都给他刮了三尺。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与他相关的段子,可他就是不倒,反而被朝廷当成好官的典型。
于是,余海风劫了一次法场。
湘西一带土匪横行的事,那些官老爷不是一再隐瞒吗?现在,出现了一次土匪劫法场事件,看你还怎么隐瞒。如果不隐瞒,你会怎么向上报?再找谁当替死鬼?钦犯是从你的手里被劫走的,就算你想推脱责任,更上一级的巡抚,大概也想找替死鬼吧,不把你报上去,又会报谁?
把古立德安顿在鹰嘴界,余海风赶回了洪江。
野狼帮劫法场的事,轰动一时,传得整个宝庆府全都知道了,而恰恰这段时间,余海风又不在,因此,余海风一回到洪江,王顺清就找上门来了。
“大侄子,回来啦?”王顺清问。
“回来啦。”余海风说。
王顺清又问:“这一趟,赚得不少吧?”
余海风说:“没有赚,倒是花了不少。”
王顺清表示不解:“没有赚却花了不少?这不像是做生意啊。”
余海风说:“进山贩了一趟木材,木排还在洪江码头上,等着扎大排。木材没有出手,哪有赚的?”
王顺清进行了一番了解,风云商号真的从山里进了一批木材,刚刚到了洪江。派人沿沅水向上调查,也都证实,这批木材确实是从贵州发过来的。再找排工了解,他们也都证实,余海风一直跟着他们。
这似乎表明,劫法场的事,与余海风无关。
可王顺清不甘心,又一次找余海风。毕竟,乌孙贾自知过不了关,不断向王顺清施加压力。王顺清只好对余海风和盘托出。余海风装着大吃一惊,道:“法场被劫了?谁干的?”
“那伙人离开的时候,说自己是野狼帮的。”王顺清说。
“王八蛋,他们背着老子干了这么大一件事?”余海风拍案而起,显得异常愤怒,“真是匪性不改。顺清叔,你放心,我马上派人进山了解这件事。如果人真是他们劫走的,我向你保证,一定完璧归赵。不仅把人给你找回来,还要把带头闹事的人交给你。”
第二天,艾伦西伯来派人来请余海风去喝茶。
再过几天,西伯来就要启程返回,他希望余海风能够同行。西伯来之所以这么急,有一个原因,自从《江宁条约》签订,清朝政府同意向西方开放通商口岸,大量的外洋轮船,开始停靠在中国沿海,而这些轮船的载重量很大,大量的鸦片通过轮船运往中国。相反,西伯来通过陆运,每次所运的货物,要少得多。但是,艾伦西伯来毕竟无法改变,这是因为他在缅甸开有种植园,其鸦片货源在缅甸。若是从缅甸运往海边,再由海上运往中国沿海的口岸,反倒是折腾。唯一让他急迫的是市场,中国鸦片需求的快速增长,令他大有急迫感,他需要再建一支运输队。
没有比野狼帮更适合的运输队了。
尽管这是一支土匪队伍,可艾伦西伯来并不怕。他们只是做生意,一手钱一手货,路途之中的任何损失,与他无关,他一点风险都没有。
两人在回香楼见了面,西伯来也不绕弯子,道:“我过几天就要回去了,你准备好了没有?”
余海风说:“我正在准备茶叶,不过,数量不够。”
西伯来说:“我在洪江,大概还有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十天,你加紧准备,如果准备好了,我们一起走。”
余海风说:“如果准备好了,我通知你。”
因为要准备去走马帮,也因为要处理王顺清交代的事,余海风便没有去赶排。反正他的手上有几十名土匪,又有忠义镖局保镖,他去不去,意义不大。因为白马镖局垮了,很多镖师,便投到了忠义镖局,所以,忠义镖局一时人强马壮,生意反倒有些不饱和,多派些镖师,也不是大事。
几天之后,余海风请王顺清喝酒,他告诉王顺清,派去鹰嘴界的人回来了,野狼帮根本没有大的行动,更不可能劫了宝庆府的法场。余海风说,劫法场毕竟是一件大事,野狼帮若是行动,出动的,恐怕不止一两百人,这样的事,要想做到绝对保密,尤其是对他余海风保密,根本不可能。所以,他认为,这件事一定是有人假借野狼帮之名干的。
余海风更进一步说,如果真是他野狼帮干的,完全犯不着戴面具。野狼帮从来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开始就会说明是野狼帮,不会安排一个人,最后走时才通报一个名号。这样做,更像是想嫁祸于野狼帮。
王顺清一听,也大感头痛,道:“这可就怪了。整个宝庆府这一带,没听说有那么大势力的土匪啊。”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余海风说,“有两个可能。”
王顺清立即问:“哪两个可能?”
余海风说:“可能之一,这段时间,湘西一带,又出了一股更大势力的土匪,我们还不知道。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如果真的出了这么大一股土匪,那我们这里,真是天无宁日了。另一个可能,你想过古大人训练的那支民团没有?”
王顺清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古立德为了剿匪,曾训练过一支民团,有一千多人。古立德被抓后,这支民团就散了,其中有很少一部分,被王顺清收留,归入了洪江民团,而更多的人,树倒猢狲散,不知所踪。难道真是有人借用了这支民团,替古立德申冤?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时,王顺清也想到,只有将此事往那支民团身上扯,对乌孙贾和自己,才会最有利。
王顺清连夜赶去宝庆府见乌孙贾,将这一猜想告诉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一听,立即意识到,这是个好主意。他因此又写了一道折子,说是已经查明,劫法场者,是古立德训练的民团,这支民团,显然已经成了古立德的私人部队,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无论如何,只有这种说辞,才能稍稍推脱乌孙贾的责任。
至于余海风,在最后时刻,拒绝了艾伦西伯来,他的理由很简单,没有准备好,只好等来年春天,西先生再次来洪江的时候,他们才能同行。
艾伦西伯来之所以力邀余海风,是希望他能多跑一趟,多一趟自己就多赚很多钱。既然他实在不能走,西伯来也无可奈何,只得自己上路。
第一天没事,休息了一晚,接着上路,可走出还不到十里就出事了。
出事的是一匹马,莫名其妙就死了,死得非常突然。马帮通常都会走几百上千里路,而且大多是山路,路上死马这种事并不奇怪。此次出行才一天,就死了一匹马,确实有点怪,但也没有引起注意。毕竟,马帮带有备用马,换上继续前进。可是,才走了两三百米,发现又有几匹马状态不佳,似乎完全走不动路。
艾伦西伯来意识到可能有人为因素,立即命令印度士兵注意警戒。
印度士兵慌慌张张列队的时候,传来一阵枪响。有一名印度士兵中弹,其余的全部找到掩体趴下了。艾伦西伯来也趴下了,趴下之后,向前张望,判断形势。枪声是从前面一处土丘发出的,大概有五六响,这似乎表明,对手的洋枪并不多。他从华生手里接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前面倒能看到一些脑袋,人数有几十个,却没看到几杆枪。
艾伦西伯来说:“是土匪,他们的枪并不多。我们慢慢爬过去,只要他们再放一轮枪,我们就冲锋。”
阿三队长得令,立即命令那些印度士兵分散开来,呈扇形向前匍匐前进。
果然,前面射来一阵子弹,又是五六响。阿三一声命令,所有的印度兵端起枪,向前冲。前面的土匪大概见势不妙,转身就逃。土匪占据的是一座山丘,居高临下,他们逃走时,只是一闪身,便逃到了山丘的另一面,印度兵就算想开枪,也找不到目标,只好拼命向前冲。冲上了山丘,见前面有几十名土匪在狂奔,他们想开枪,可那群土匪钻进了一片小树林。印度兵于是继续向前追击。
就在此时,两边侧翼枪响了,这次响起的,有十几响,顿时有几个印度兵被打翻在地。
印度士兵实战经验很足,他们立即卧倒,就地还击。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山丘的后面,也就是他们刚才冲过来的那一边山坡,迅速冲出了一支马队,将这些印度士兵和后面的艾伦西伯来、华生、杰克隔开。西伯来一见,大叫不好,连忙掏枪射击。
可他们只有三支枪,人家有几十匹马,马奔跑时速度又快,枪很难打中。
前面的印度兵听到身后有枪声响起,便想向后撤,可他们一动,三个方向便有枪声响起。这些印度兵被困在当场,根本不能抬头。
此时,西伯来已经看清楚了,一马当先的,正是余海风。
西伯来知道中计了,调转马头,想逃走。可他才跑了几百米远,便发现前面站了很多土匪,土匪虽然没有拿枪,却拿着长矛大刀弓箭。西伯来虽然有枪,可他的枪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这一发子弹打出之后,还要重新装弹。也就是说,他只要开枪,那些土匪手中的长矛大刀和弓箭,会将他打成筛子。
西伯来无可奈何,只得勒住马头,面对后面追来的余海风和灰狼等人。
艾伦西伯来坐在马上,倒也有几分英国绅士派头,非常傲慢地说:“余先生,你知道这件事的后果吗?”
余海风哈哈一阵大笑:“什么后果?倒希望西先生先告诉我。”
艾伦西伯来说:“我是大英帝国的贵族,我如果死在贵国的土地上,将是一次国际事件,大英帝国一定不会放过中国。到时候追究起来,别说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共同出兵,就算中国政府单方面出兵,也会踏平你们野狼帮。”
余海风说:“你知道,我完全可以跟你去缅甸,然后在缅甸杀死你,那样,不会引起任何国际争端。可是,我并没有那样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艾伦西伯来问:“为什么?”
“因为我需要你死在这里,死在宝庆府之内。”余海风说。
艾伦西伯来说:“我如果死在这里,你们的宝庆知府,就可能人头落地。”
余海风又是一阵大笑:“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艾伦西伯来用英语说:“荒唐的中国人,疯狂的中国人,无法无天的中国人。”
余海风冷淡地说:“你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有今天吗?”
艾伦西伯来点了点头,惊恐的眼神之中,有了一丝求生的欲望:“为什么?”
余海风一字一顿地说:“你不该到东方来,更不该做烟土的生意!”
艾伦西伯来额头上冒出大颗大颗、如珠子一般的冷汗,他说:“做烟土生意,是我们共同发财,还有宝庆的乌孙贾,洪江的王顺清两位大人,他们也跟着一起发财,难道这是他们的意思?”
余海风摇头:“不是他们的意思,是我的意思。你曾经对我说过,罂粟花有很多个名字,我想,罂粟花还应该有一个名字!”
艾伦西伯来绝望地问:“还应该有什么名字?”
余海风说:“魔鬼之花。”
艾伦西伯来张开嘴,用英文念了一句:“魔鬼之花?”
余海风示意大家退后,又说了一句:“你不会孤单,我会让他们下来陪你!”
黑狼扬手一刀,咔嚓,艾伦西伯来的脑袋就飞了出去。
野狼帮的人一片欢呼。
而在他们的身后,战斗还在继续,那些印度兵,仍然在负隅顽抗。相反,马帮的那些脚夫,早已经逃得没了人影,只是留下那些马匹。华生和杰克两人,早已被野狼帮的马队围在中间,那些土匪故意不杀他们,只是骑着马,从他们身边冲来冲去,到了他们身边,就挥起一刀。这些英国人很高大,站在那里是最好的靶子,土匪们若是想杀了他们,一刀就可以砍掉脑袋,可土匪们显然不想立即杀他们,分寸拿捏得很好,每一次出手,只是在他们身上留下一道口子。
山丘那边,洋枪队被四面合围,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队的印度兵完全不能抬头,抬头就可能遭到三四支洋枪的射击,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因为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的作用,也就渐渐失去,阿三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于是命令所有印度兵投降。印度兵于是举起枪,纷纷站起来投降。
可土匪根本不懂投降规则,先是射出一排乱枪,接着,四面的土匪一齐冲上来,挥刀乱砍。此时,枪不再起作用,印度兵除了会使枪,完全没有手上功夫,被砍得七零八落,鬼哭狼嚎。
余海风下令打扫战场,所有外国人一个不漏,再补一刀,然后才由大部分人押着货物回鹰嘴界,余海风则带着几个人返回洪江。
几天后,乌孙贾得到消息,心中虽然害怕,却不得不亲自前去查看现场,到了现场一看,顿时吓昏过去,手下救了半天,才将他救活过来。活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些该死的土匪,害死本官了。”
这案子如果上报,上面就不得不向英国方面通报,英国也一定会因此向中国政府施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引起外交纷战甚至两国再度开战,一定会息事宁人。息事宁人的方法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将地方官抓起来杀头,然后派兵剿匪。
若是以这种处置方法处理,乌孙贾必死无疑。
胡不来很清楚这一点。乌孙贾若死,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搞不好一样会被杀头。就算他能像上次一样侥幸逃脱,自己也可能从此失业,大把捞钱的机会,就失去了。
他眼睛转了转,计上心头,对乌孙贾说:“大人,这件事,一定不能上报。”
“我也知道不能上报啊。”乌孙贾哭着说,“可是,死了这么多洋人,不上报又怎么行?瞒不住啊,万一被哪个别有用心的人报上去了,我会死得更惨。”
胡不来说:“我的意思是,不能上报说死了这么多洋人。”
乌孙贾看了看面前这些尸体:“不说死的是洋人,难道说死的是中国人?”
“对,就说是中国人。”胡不来出主意说,“我们把这些洋人悄悄地埋了,只往上报死伤的数字,不说国别。”
乌孙贾还是不太放心:“万一上面追查起来,怎么办?”
胡不来说:“就算追查起来,这些人也都成了白骨,怎么分辨是中国人还是洋人?我们就说,当时,尸体已经高度腐烂,还被乌鸦啄过,面目全非,根本分不清面貌。宝庆府从未遇到过洋人被杀的事,所以,我们完全不可能想到这是些洋人,以为只是普通的过往客商。”
乌孙贾虽然觉得这样做也并不保险,却又无可奈何,命令手下人将尸体埋了。
回到府衙,乌孙贾的内心极度不安,他有一种预感,自己的路走到头了。而走到头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野狼帮。古立德被从法场劫走,这件事还没完呢,又出了杀死几十名洋人的大案。他让王顺清去找余海风摸情况,余海风一口咬定,此事不是野狼帮所为。乌孙贾却十分肯定,此事和野狼帮脱不了干系。
“野狼帮,该死的野狼帮。”乌孙贾发了一回呆,将野狼帮骂了一千遍,又将余海风骂了一万遍,这才下定决心,大叫,“来人。”
胡不来第一时间跑进来:“大人,有什么事?”
乌孙贾说:“你马上带些人去洪江。”
胡不来说:“好。”转而一想,不对啊,又停下来,问,“去洪江干什么?”
乌孙贾说:“把余海风抓起来,就地处决。”
胡不来一惊:“这恐怕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乌孙贾怒斥,“我堂堂知府,杀一个土匪头子,你说哪里不妥?”
“我指的不是这个。”胡不来说,“余海风既然敢住在洪江城里,就说明他有充分准备。我们现在公开过去,不仅杀不了余海风,反而会惹火烧身。”
乌孙贾说:“我不管,这个余海风,必须死。只要他一死,劫法场案和杀洋人案这两件大案子,就有了交代,我们也就可以向朝廷交差了。否则,朝廷一旦追究下来,我们都得人头落地。这个余海风,到底怎么死法,你去给我想办法。”
胡不来问:“大人的意思,是同意我从容行事?”
“你怎么行事,我不管。”乌孙贾说,“我只要余海风快点死,越快越好。现在已经到了年底,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个余海风活过今年。”
胡不来又说:“我今天就赶去洪江,这没问题。但是,大人不是让我写这次劫杀案的报告吗?这个,还写不写?”
乌孙贾说:“这个啊,这个,你就别写了,我给其他师爷写吧。”
※※※※※※※※※
胡不来并没有公开进入洪江。
他从府衙带来了几名巡检,这些人其实对自己的这次任务,不起丝毫作用,反倒可能连累自己。他让这些人先进了洪江,找地方安扎下来,等他的指令,他自己则拖到天黑,才乘一顶小轿,悄悄地进入洪江。
在洪江姜鱼街的一条小巷里,胡不来置下了一幢窨子屋。这件事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胡不来从洪江捞到第一笔钱后,便置下了这幢屋。当然,屋子不可能空着,他很快给这幢屋子找了个女主人,叫桃云。河南人,家里遭了灾,原本跟着母亲在洪江街头卖艺。
胡不来观察了好几次,看上了这位女子,有一次直接将她们母女叫到面前,说:“让你女儿跟我,干不干?”
母亲自然明白胡不来的意思,可幸福来得太猛了,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马智琛说:“你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怎么知道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难道你知道?”古静馨问。
马智琛说:“那个戴面具的,应该是余海风。”
古静馨大吃一惊:“余海风?我爹不是抓了他爹吗?而且,他不是杀了你全家吗?他为什么还救我爹?”
“这个人,和别人就是不一样。”马智琛说,“我还真没有看懂他。”
马智琛说得没错,救人的正是余海风,最后喊话的,是麻子狼。为了劫这个法场,野狼帮几乎倾巢而动,鹰嘴界上,仅仅只留了黑狼等二三十人。
跑了几里路后,他们又开始骑马。余海风见古立德并不希望或者乐意被救下,担心路上出现其他状况,便没有解开他身上的绳子,直接提起他,放在自己的马上。好在他的身材瘦小,两个人骑在马上,问题倒也不是太大。
一路上,古立德都在求余海风放下自己。余海风烦了,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我好心好意救下你,你还在这里啰里巴唆。”
古立德说:“你不应该救我,你应该让我死。”
“真是好笑。”余海风说,“人哪有不想活想死的?你以为人死了真能成仙啊?”
古立德说:“人生就是为了两个字:意义。此刻,我的全部意义,就是死。”
余海风说:“你这样说,我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此前,我还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救你,现在我总算知道意义了。我救你的意义,就是要你当土匪。”
古立德差不多是哭着说:“壮士,你毁我一世英名啊。”
余海风是真的怒了:“你好糊涂。你看看这个世道,哪个人还要什么狗屁英名?只有你这样的糊涂蛋,才死抱着所谓的英名。你倒是说说,英名是能吃还是能喝?”
古立德说:“人生终究一死,唯有英名记存。这个,你不会懂的。”
“我是不懂。”余海风说,“国家被这些贪官污吏搞得一团糟,要什么都没用了。像你这种腐儒,还要什么英名。我告诉你,老百姓要什么?他们只要有一口饱饭吃,他们才不要你们这种虚头巴脑的所谓英名。”
一路上,余海风和古立德都在争论,直到鹰嘴界,这场争论,也没有停止。
到了鹰嘴界,余海风自然松开了古立德,也取下了自己的面具。余海风说:“你现在看清楚了,还记得我吗?”
古立德自然认识余海风,来黔阳上任的路上,第一次认识这个年轻人,对他的印象颇佳。古立德说:“你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
“不错,你还没有糊涂。”余海风说,“我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不过,我现在还多了一重身份,我是野狼帮的大当家。”
“你你你你……”古立德目瞪口呆,一连说了许多个你。
余海风说:“你是想问,我如何当了土匪,是不是?”
“你年轻有为,完全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古立德说。
“什么前程?像你一样,被送上刑场砍头的前程?”余海风说,“经历了这么多事,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个世道,早已经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可就算如此,你也不应该自甘堕落当土匪啊。”听说余海风当了土匪,古立德比自己被判死刑还伤心。
“不当土匪当什么?”余海风说,“当官?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的官府,比土匪还坏。我不想害老百姓,所以,我只有一条路,当土匪。”
“你还是杀了我吧。”古立德说,“你看,我杀过你们野狼帮很多人,又关过你的父亲。如若不是意外,你父亲可能被我判刑了。就冲这两条,你也应该杀了我,而不是救我。”
“不明白是吧?那我就跟你说道说道。”
余海风告诉古立德,一开始,他确实非常恨古立德。但经历了一切之后,他想明白了,古立德关押余成长,不是私仇,而是出于公心。风云商号在短短二十年间,能够成为洪江最大的商号之一,除了个人能力,还在于经营者利用社会的腐败。虽说这种堕落是制度所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确实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换句话说,余海风其实也想让古立德换个角度思考,让他通过土匪的眼光,看一看这个社会,已经烂到了何种程度。
这就是余海风救古立德并且一定要古立德当土匪的真正原因。
可古立德怎么肯当土匪?明白了余海风的用心,趁着余海风向他介绍整个中国社会被鸦片涂毒的现状时,猛地冲向旁边的一根柱子,一头撞了上去。好在余海风的反应奇快,迅速出手拉住了他。即使如此,他的头还是撞到了柱子上,顿时鲜血直流。若不是被余海风拉了一下,他很可能头骨碎裂而死。
余海风抱住他,用手按着他的头部,一面大叫郎中,同时,对他说:“你这是何苦?”
古立德虽然发晕,却还清醒着,他对余海风说:“让我去死。”
“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余海风说,“我要你活着,看我怎么收拾那些贪官污吏,收拾那些害人精。”
※※※※※※※※※
余海风说,他之所以救古立德,就是要让古立德当土匪,就是要让古立德看明白,这个政府是靠不住的,若想有一个太平世界,只有靠自己的拳头。这是实话,但又并非全部的实话。
余海风还有一个目的,要把乌孙贾这个贪官搞倒。
乌孙贾从担任黔阳县令时起,便大肆贪污受贿。可这个世界就是奇怪,越是贪腐的人,越是能够升官,从七品升到六品,又升到五品,最后还升到了从四品。乌孙贾在宝庆地区十几年,真的是连地皮都给他刮了三尺。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与他相关的段子,可他就是不倒,反而被朝廷当成好官的典型。
于是,余海风劫了一次法场。
湘西一带土匪横行的事,那些官老爷不是一再隐瞒吗?现在,出现了一次土匪劫法场事件,看你还怎么隐瞒。如果不隐瞒,你会怎么向上报?再找谁当替死鬼?钦犯是从你的手里被劫走的,就算你想推脱责任,更上一级的巡抚,大概也想找替死鬼吧,不把你报上去,又会报谁?
把古立德安顿在鹰嘴界,余海风赶回了洪江。
野狼帮劫法场的事,轰动一时,传得整个宝庆府全都知道了,而恰恰这段时间,余海风又不在,因此,余海风一回到洪江,王顺清就找上门来了。
“大侄子,回来啦?”王顺清问。
“回来啦。”余海风说。
王顺清又问:“这一趟,赚得不少吧?”
余海风说:“没有赚,倒是花了不少。”
王顺清表示不解:“没有赚却花了不少?这不像是做生意啊。”
余海风说:“进山贩了一趟木材,木排还在洪江码头上,等着扎大排。木材没有出手,哪有赚的?”
王顺清进行了一番了解,风云商号真的从山里进了一批木材,刚刚到了洪江。派人沿沅水向上调查,也都证实,这批木材确实是从贵州发过来的。再找排工了解,他们也都证实,余海风一直跟着他们。
这似乎表明,劫法场的事,与余海风无关。
可王顺清不甘心,又一次找余海风。毕竟,乌孙贾自知过不了关,不断向王顺清施加压力。王顺清只好对余海风和盘托出。余海风装着大吃一惊,道:“法场被劫了?谁干的?”
“那伙人离开的时候,说自己是野狼帮的。”王顺清说。
“王八蛋,他们背着老子干了这么大一件事?”余海风拍案而起,显得异常愤怒,“真是匪性不改。顺清叔,你放心,我马上派人进山了解这件事。如果人真是他们劫走的,我向你保证,一定完璧归赵。不仅把人给你找回来,还要把带头闹事的人交给你。”
第二天,艾伦西伯来派人来请余海风去喝茶。
再过几天,西伯来就要启程返回,他希望余海风能够同行。西伯来之所以这么急,有一个原因,自从《江宁条约》签订,清朝政府同意向西方开放通商口岸,大量的外洋轮船,开始停靠在中国沿海,而这些轮船的载重量很大,大量的鸦片通过轮船运往中国。相反,西伯来通过陆运,每次所运的货物,要少得多。但是,艾伦西伯来毕竟无法改变,这是因为他在缅甸开有种植园,其鸦片货源在缅甸。若是从缅甸运往海边,再由海上运往中国沿海的口岸,反倒是折腾。唯一让他急迫的是市场,中国鸦片需求的快速增长,令他大有急迫感,他需要再建一支运输队。
没有比野狼帮更适合的运输队了。
尽管这是一支土匪队伍,可艾伦西伯来并不怕。他们只是做生意,一手钱一手货,路途之中的任何损失,与他无关,他一点风险都没有。
两人在回香楼见了面,西伯来也不绕弯子,道:“我过几天就要回去了,你准备好了没有?”
余海风说:“我正在准备茶叶,不过,数量不够。”
西伯来说:“我在洪江,大概还有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十天,你加紧准备,如果准备好了,我们一起走。”
余海风说:“如果准备好了,我通知你。”
因为要准备去走马帮,也因为要处理王顺清交代的事,余海风便没有去赶排。反正他的手上有几十名土匪,又有忠义镖局保镖,他去不去,意义不大。因为白马镖局垮了,很多镖师,便投到了忠义镖局,所以,忠义镖局一时人强马壮,生意反倒有些不饱和,多派些镖师,也不是大事。
几天之后,余海风请王顺清喝酒,他告诉王顺清,派去鹰嘴界的人回来了,野狼帮根本没有大的行动,更不可能劫了宝庆府的法场。余海风说,劫法场毕竟是一件大事,野狼帮若是行动,出动的,恐怕不止一两百人,这样的事,要想做到绝对保密,尤其是对他余海风保密,根本不可能。所以,他认为,这件事一定是有人假借野狼帮之名干的。
余海风更进一步说,如果真是他野狼帮干的,完全犯不着戴面具。野狼帮从来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开始就会说明是野狼帮,不会安排一个人,最后走时才通报一个名号。这样做,更像是想嫁祸于野狼帮。
王顺清一听,也大感头痛,道:“这可就怪了。整个宝庆府这一带,没听说有那么大势力的土匪啊。”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余海风说,“有两个可能。”
王顺清立即问:“哪两个可能?”
余海风说:“可能之一,这段时间,湘西一带,又出了一股更大势力的土匪,我们还不知道。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如果真的出了这么大一股土匪,那我们这里,真是天无宁日了。另一个可能,你想过古大人训练的那支民团没有?”
王顺清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古立德为了剿匪,曾训练过一支民团,有一千多人。古立德被抓后,这支民团就散了,其中有很少一部分,被王顺清收留,归入了洪江民团,而更多的人,树倒猢狲散,不知所踪。难道真是有人借用了这支民团,替古立德申冤?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时,王顺清也想到,只有将此事往那支民团身上扯,对乌孙贾和自己,才会最有利。
王顺清连夜赶去宝庆府见乌孙贾,将这一猜想告诉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一听,立即意识到,这是个好主意。他因此又写了一道折子,说是已经查明,劫法场者,是古立德训练的民团,这支民团,显然已经成了古立德的私人部队,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无论如何,只有这种说辞,才能稍稍推脱乌孙贾的责任。
至于余海风,在最后时刻,拒绝了艾伦西伯来,他的理由很简单,没有准备好,只好等来年春天,西先生再次来洪江的时候,他们才能同行。
艾伦西伯来之所以力邀余海风,是希望他能多跑一趟,多一趟自己就多赚很多钱。既然他实在不能走,西伯来也无可奈何,只得自己上路。
第一天没事,休息了一晚,接着上路,可走出还不到十里就出事了。
出事的是一匹马,莫名其妙就死了,死得非常突然。马帮通常都会走几百上千里路,而且大多是山路,路上死马这种事并不奇怪。此次出行才一天,就死了一匹马,确实有点怪,但也没有引起注意。毕竟,马帮带有备用马,换上继续前进。可是,才走了两三百米,发现又有几匹马状态不佳,似乎完全走不动路。
艾伦西伯来意识到可能有人为因素,立即命令印度士兵注意警戒。
印度士兵慌慌张张列队的时候,传来一阵枪响。有一名印度士兵中弹,其余的全部找到掩体趴下了。艾伦西伯来也趴下了,趴下之后,向前张望,判断形势。枪声是从前面一处土丘发出的,大概有五六响,这似乎表明,对手的洋枪并不多。他从华生手里接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前面倒能看到一些脑袋,人数有几十个,却没看到几杆枪。
艾伦西伯来说:“是土匪,他们的枪并不多。我们慢慢爬过去,只要他们再放一轮枪,我们就冲锋。”
阿三队长得令,立即命令那些印度士兵分散开来,呈扇形向前匍匐前进。
果然,前面射来一阵子弹,又是五六响。阿三一声命令,所有的印度兵端起枪,向前冲。前面的土匪大概见势不妙,转身就逃。土匪占据的是一座山丘,居高临下,他们逃走时,只是一闪身,便逃到了山丘的另一面,印度兵就算想开枪,也找不到目标,只好拼命向前冲。冲上了山丘,见前面有几十名土匪在狂奔,他们想开枪,可那群土匪钻进了一片小树林。印度兵于是继续向前追击。
就在此时,两边侧翼枪响了,这次响起的,有十几响,顿时有几个印度兵被打翻在地。
印度士兵实战经验很足,他们立即卧倒,就地还击。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山丘的后面,也就是他们刚才冲过来的那一边山坡,迅速冲出了一支马队,将这些印度士兵和后面的艾伦西伯来、华生、杰克隔开。西伯来一见,大叫不好,连忙掏枪射击。
可他们只有三支枪,人家有几十匹马,马奔跑时速度又快,枪很难打中。
前面的印度兵听到身后有枪声响起,便想向后撤,可他们一动,三个方向便有枪声响起。这些印度兵被困在当场,根本不能抬头。
此时,西伯来已经看清楚了,一马当先的,正是余海风。
西伯来知道中计了,调转马头,想逃走。可他才跑了几百米远,便发现前面站了很多土匪,土匪虽然没有拿枪,却拿着长矛大刀弓箭。西伯来虽然有枪,可他的枪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这一发子弹打出之后,还要重新装弹。也就是说,他只要开枪,那些土匪手中的长矛大刀和弓箭,会将他打成筛子。
西伯来无可奈何,只得勒住马头,面对后面追来的余海风和灰狼等人。
艾伦西伯来坐在马上,倒也有几分英国绅士派头,非常傲慢地说:“余先生,你知道这件事的后果吗?”
余海风哈哈一阵大笑:“什么后果?倒希望西先生先告诉我。”
艾伦西伯来说:“我是大英帝国的贵族,我如果死在贵国的土地上,将是一次国际事件,大英帝国一定不会放过中国。到时候追究起来,别说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共同出兵,就算中国政府单方面出兵,也会踏平你们野狼帮。”
余海风说:“你知道,我完全可以跟你去缅甸,然后在缅甸杀死你,那样,不会引起任何国际争端。可是,我并没有那样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艾伦西伯来问:“为什么?”
“因为我需要你死在这里,死在宝庆府之内。”余海风说。
艾伦西伯来说:“我如果死在这里,你们的宝庆知府,就可能人头落地。”
余海风又是一阵大笑:“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艾伦西伯来用英语说:“荒唐的中国人,疯狂的中国人,无法无天的中国人。”
余海风冷淡地说:“你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有今天吗?”
艾伦西伯来点了点头,惊恐的眼神之中,有了一丝求生的欲望:“为什么?”
余海风一字一顿地说:“你不该到东方来,更不该做烟土的生意!”
艾伦西伯来额头上冒出大颗大颗、如珠子一般的冷汗,他说:“做烟土生意,是我们共同发财,还有宝庆的乌孙贾,洪江的王顺清两位大人,他们也跟着一起发财,难道这是他们的意思?”
余海风摇头:“不是他们的意思,是我的意思。你曾经对我说过,罂粟花有很多个名字,我想,罂粟花还应该有一个名字!”
艾伦西伯来绝望地问:“还应该有什么名字?”
余海风说:“魔鬼之花。”
艾伦西伯来张开嘴,用英文念了一句:“魔鬼之花?”
余海风示意大家退后,又说了一句:“你不会孤单,我会让他们下来陪你!”
黑狼扬手一刀,咔嚓,艾伦西伯来的脑袋就飞了出去。
野狼帮的人一片欢呼。
而在他们的身后,战斗还在继续,那些印度兵,仍然在负隅顽抗。相反,马帮的那些脚夫,早已经逃得没了人影,只是留下那些马匹。华生和杰克两人,早已被野狼帮的马队围在中间,那些土匪故意不杀他们,只是骑着马,从他们身边冲来冲去,到了他们身边,就挥起一刀。这些英国人很高大,站在那里是最好的靶子,土匪们若是想杀了他们,一刀就可以砍掉脑袋,可土匪们显然不想立即杀他们,分寸拿捏得很好,每一次出手,只是在他们身上留下一道口子。
山丘那边,洋枪队被四面合围,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队的印度兵完全不能抬头,抬头就可能遭到三四支洋枪的射击,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因为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的作用,也就渐渐失去,阿三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于是命令所有印度兵投降。印度兵于是举起枪,纷纷站起来投降。
可土匪根本不懂投降规则,先是射出一排乱枪,接着,四面的土匪一齐冲上来,挥刀乱砍。此时,枪不再起作用,印度兵除了会使枪,完全没有手上功夫,被砍得七零八落,鬼哭狼嚎。
余海风下令打扫战场,所有外国人一个不漏,再补一刀,然后才由大部分人押着货物回鹰嘴界,余海风则带着几个人返回洪江。
几天后,乌孙贾得到消息,心中虽然害怕,却不得不亲自前去查看现场,到了现场一看,顿时吓昏过去,手下救了半天,才将他救活过来。活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些该死的土匪,害死本官了。”
这案子如果上报,上面就不得不向英国方面通报,英国也一定会因此向中国政府施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引起外交纷战甚至两国再度开战,一定会息事宁人。息事宁人的方法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将地方官抓起来杀头,然后派兵剿匪。
若是以这种处置方法处理,乌孙贾必死无疑。
胡不来很清楚这一点。乌孙贾若死,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搞不好一样会被杀头。就算他能像上次一样侥幸逃脱,自己也可能从此失业,大把捞钱的机会,就失去了。
他眼睛转了转,计上心头,对乌孙贾说:“大人,这件事,一定不能上报。”
“我也知道不能上报啊。”乌孙贾哭着说,“可是,死了这么多洋人,不上报又怎么行?瞒不住啊,万一被哪个别有用心的人报上去了,我会死得更惨。”
胡不来说:“我的意思是,不能上报说死了这么多洋人。”
乌孙贾看了看面前这些尸体:“不说死的是洋人,难道说死的是中国人?”
“对,就说是中国人。”胡不来出主意说,“我们把这些洋人悄悄地埋了,只往上报死伤的数字,不说国别。”
乌孙贾还是不太放心:“万一上面追查起来,怎么办?”
胡不来说:“就算追查起来,这些人也都成了白骨,怎么分辨是中国人还是洋人?我们就说,当时,尸体已经高度腐烂,还被乌鸦啄过,面目全非,根本分不清面貌。宝庆府从未遇到过洋人被杀的事,所以,我们完全不可能想到这是些洋人,以为只是普通的过往客商。”
乌孙贾虽然觉得这样做也并不保险,却又无可奈何,命令手下人将尸体埋了。
回到府衙,乌孙贾的内心极度不安,他有一种预感,自己的路走到头了。而走到头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野狼帮。古立德被从法场劫走,这件事还没完呢,又出了杀死几十名洋人的大案。他让王顺清去找余海风摸情况,余海风一口咬定,此事不是野狼帮所为。乌孙贾却十分肯定,此事和野狼帮脱不了干系。
“野狼帮,该死的野狼帮。”乌孙贾发了一回呆,将野狼帮骂了一千遍,又将余海风骂了一万遍,这才下定决心,大叫,“来人。”
胡不来第一时间跑进来:“大人,有什么事?”
乌孙贾说:“你马上带些人去洪江。”
胡不来说:“好。”转而一想,不对啊,又停下来,问,“去洪江干什么?”
乌孙贾说:“把余海风抓起来,就地处决。”
胡不来一惊:“这恐怕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乌孙贾怒斥,“我堂堂知府,杀一个土匪头子,你说哪里不妥?”
“我指的不是这个。”胡不来说,“余海风既然敢住在洪江城里,就说明他有充分准备。我们现在公开过去,不仅杀不了余海风,反而会惹火烧身。”
乌孙贾说:“我不管,这个余海风,必须死。只要他一死,劫法场案和杀洋人案这两件大案子,就有了交代,我们也就可以向朝廷交差了。否则,朝廷一旦追究下来,我们都得人头落地。这个余海风,到底怎么死法,你去给我想办法。”
胡不来问:“大人的意思,是同意我从容行事?”
“你怎么行事,我不管。”乌孙贾说,“我只要余海风快点死,越快越好。现在已经到了年底,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个余海风活过今年。”
胡不来又说:“我今天就赶去洪江,这没问题。但是,大人不是让我写这次劫杀案的报告吗?这个,还写不写?”
乌孙贾说:“这个啊,这个,你就别写了,我给其他师爷写吧。”
※※※※※※※※※
胡不来并没有公开进入洪江。
他从府衙带来了几名巡检,这些人其实对自己的这次任务,不起丝毫作用,反倒可能连累自己。他让这些人先进了洪江,找地方安扎下来,等他的指令,他自己则拖到天黑,才乘一顶小轿,悄悄地进入洪江。
在洪江姜鱼街的一条小巷里,胡不来置下了一幢窨子屋。这件事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胡不来从洪江捞到第一笔钱后,便置下了这幢屋。当然,屋子不可能空着,他很快给这幢屋子找了个女主人,叫桃云。河南人,家里遭了灾,原本跟着母亲在洪江街头卖艺。
胡不来观察了好几次,看上了这位女子,有一次直接将她们母女叫到面前,说:“让你女儿跟我,干不干?”
母亲自然明白胡不来的意思,可幸福来得太猛了,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马智琛说:“你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怎么知道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难道你知道?”古静馨问。
马智琛说:“那个戴面具的,应该是余海风。”
古静馨大吃一惊:“余海风?我爹不是抓了他爹吗?而且,他不是杀了你全家吗?他为什么还救我爹?”
“这个人,和别人就是不一样。”马智琛说,“我还真没有看懂他。”
马智琛说得没错,救人的正是余海风,最后喊话的,是麻子狼。为了劫这个法场,野狼帮几乎倾巢而动,鹰嘴界上,仅仅只留了黑狼等二三十人。
跑了几里路后,他们又开始骑马。余海风见古立德并不希望或者乐意被救下,担心路上出现其他状况,便没有解开他身上的绳子,直接提起他,放在自己的马上。好在他的身材瘦小,两个人骑在马上,问题倒也不是太大。
一路上,古立德都在求余海风放下自己。余海风烦了,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我好心好意救下你,你还在这里啰里巴唆。”
古立德说:“你不应该救我,你应该让我死。”
“真是好笑。”余海风说,“人哪有不想活想死的?你以为人死了真能成仙啊?”
古立德说:“人生就是为了两个字:意义。此刻,我的全部意义,就是死。”
余海风说:“你这样说,我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此前,我还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救你,现在我总算知道意义了。我救你的意义,就是要你当土匪。”
古立德差不多是哭着说:“壮士,你毁我一世英名啊。”
余海风是真的怒了:“你好糊涂。你看看这个世道,哪个人还要什么狗屁英名?只有你这样的糊涂蛋,才死抱着所谓的英名。你倒是说说,英名是能吃还是能喝?”
古立德说:“人生终究一死,唯有英名记存。这个,你不会懂的。”
“我是不懂。”余海风说,“国家被这些贪官污吏搞得一团糟,要什么都没用了。像你这种腐儒,还要什么英名。我告诉你,老百姓要什么?他们只要有一口饱饭吃,他们才不要你们这种虚头巴脑的所谓英名。”
一路上,余海风和古立德都在争论,直到鹰嘴界,这场争论,也没有停止。
到了鹰嘴界,余海风自然松开了古立德,也取下了自己的面具。余海风说:“你现在看清楚了,还记得我吗?”
古立德自然认识余海风,来黔阳上任的路上,第一次认识这个年轻人,对他的印象颇佳。古立德说:“你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
“不错,你还没有糊涂。”余海风说,“我是余成长的儿子余海风。不过,我现在还多了一重身份,我是野狼帮的大当家。”
“你你你你……”古立德目瞪口呆,一连说了许多个你。
余海风说:“你是想问,我如何当了土匪,是不是?”
“你年轻有为,完全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古立德说。
“什么前程?像你一样,被送上刑场砍头的前程?”余海风说,“经历了这么多事,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个世道,早已经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可就算如此,你也不应该自甘堕落当土匪啊。”听说余海风当了土匪,古立德比自己被判死刑还伤心。
“不当土匪当什么?”余海风说,“当官?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的官府,比土匪还坏。我不想害老百姓,所以,我只有一条路,当土匪。”
“你还是杀了我吧。”古立德说,“你看,我杀过你们野狼帮很多人,又关过你的父亲。如若不是意外,你父亲可能被我判刑了。就冲这两条,你也应该杀了我,而不是救我。”
“不明白是吧?那我就跟你说道说道。”
余海风告诉古立德,一开始,他确实非常恨古立德。但经历了一切之后,他想明白了,古立德关押余成长,不是私仇,而是出于公心。风云商号在短短二十年间,能够成为洪江最大的商号之一,除了个人能力,还在于经营者利用社会的腐败。虽说这种堕落是制度所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确实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换句话说,余海风其实也想让古立德换个角度思考,让他通过土匪的眼光,看一看这个社会,已经烂到了何种程度。
这就是余海风救古立德并且一定要古立德当土匪的真正原因。
可古立德怎么肯当土匪?明白了余海风的用心,趁着余海风向他介绍整个中国社会被鸦片涂毒的现状时,猛地冲向旁边的一根柱子,一头撞了上去。好在余海风的反应奇快,迅速出手拉住了他。即使如此,他的头还是撞到了柱子上,顿时鲜血直流。若不是被余海风拉了一下,他很可能头骨碎裂而死。
余海风抱住他,用手按着他的头部,一面大叫郎中,同时,对他说:“你这是何苦?”
古立德虽然发晕,却还清醒着,他对余海风说:“让我去死。”
“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余海风说,“我要你活着,看我怎么收拾那些贪官污吏,收拾那些害人精。”
※※※※※※※※※
余海风说,他之所以救古立德,就是要让古立德当土匪,就是要让古立德看明白,这个政府是靠不住的,若想有一个太平世界,只有靠自己的拳头。这是实话,但又并非全部的实话。
余海风还有一个目的,要把乌孙贾这个贪官搞倒。
乌孙贾从担任黔阳县令时起,便大肆贪污受贿。可这个世界就是奇怪,越是贪腐的人,越是能够升官,从七品升到六品,又升到五品,最后还升到了从四品。乌孙贾在宝庆地区十几年,真的是连地皮都给他刮了三尺。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与他相关的段子,可他就是不倒,反而被朝廷当成好官的典型。
于是,余海风劫了一次法场。
湘西一带土匪横行的事,那些官老爷不是一再隐瞒吗?现在,出现了一次土匪劫法场事件,看你还怎么隐瞒。如果不隐瞒,你会怎么向上报?再找谁当替死鬼?钦犯是从你的手里被劫走的,就算你想推脱责任,更上一级的巡抚,大概也想找替死鬼吧,不把你报上去,又会报谁?
把古立德安顿在鹰嘴界,余海风赶回了洪江。
野狼帮劫法场的事,轰动一时,传得整个宝庆府全都知道了,而恰恰这段时间,余海风又不在,因此,余海风一回到洪江,王顺清就找上门来了。
“大侄子,回来啦?”王顺清问。
“回来啦。”余海风说。
王顺清又问:“这一趟,赚得不少吧?”
余海风说:“没有赚,倒是花了不少。”
王顺清表示不解:“没有赚却花了不少?这不像是做生意啊。”
余海风说:“进山贩了一趟木材,木排还在洪江码头上,等着扎大排。木材没有出手,哪有赚的?”
王顺清进行了一番了解,风云商号真的从山里进了一批木材,刚刚到了洪江。派人沿沅水向上调查,也都证实,这批木材确实是从贵州发过来的。再找排工了解,他们也都证实,余海风一直跟着他们。
这似乎表明,劫法场的事,与余海风无关。
可王顺清不甘心,又一次找余海风。毕竟,乌孙贾自知过不了关,不断向王顺清施加压力。王顺清只好对余海风和盘托出。余海风装着大吃一惊,道:“法场被劫了?谁干的?”
“那伙人离开的时候,说自己是野狼帮的。”王顺清说。
“王八蛋,他们背着老子干了这么大一件事?”余海风拍案而起,显得异常愤怒,“真是匪性不改。顺清叔,你放心,我马上派人进山了解这件事。如果人真是他们劫走的,我向你保证,一定完璧归赵。不仅把人给你找回来,还要把带头闹事的人交给你。”
第二天,艾伦西伯来派人来请余海风去喝茶。
再过几天,西伯来就要启程返回,他希望余海风能够同行。西伯来之所以这么急,有一个原因,自从《江宁条约》签订,清朝政府同意向西方开放通商口岸,大量的外洋轮船,开始停靠在中国沿海,而这些轮船的载重量很大,大量的鸦片通过轮船运往中国。相反,西伯来通过陆运,每次所运的货物,要少得多。但是,艾伦西伯来毕竟无法改变,这是因为他在缅甸开有种植园,其鸦片货源在缅甸。若是从缅甸运往海边,再由海上运往中国沿海的口岸,反倒是折腾。唯一让他急迫的是市场,中国鸦片需求的快速增长,令他大有急迫感,他需要再建一支运输队。
没有比野狼帮更适合的运输队了。
尽管这是一支土匪队伍,可艾伦西伯来并不怕。他们只是做生意,一手钱一手货,路途之中的任何损失,与他无关,他一点风险都没有。
两人在回香楼见了面,西伯来也不绕弯子,道:“我过几天就要回去了,你准备好了没有?”
余海风说:“我正在准备茶叶,不过,数量不够。”
西伯来说:“我在洪江,大概还有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十天,你加紧准备,如果准备好了,我们一起走。”
余海风说:“如果准备好了,我通知你。”
因为要准备去走马帮,也因为要处理王顺清交代的事,余海风便没有去赶排。反正他的手上有几十名土匪,又有忠义镖局保镖,他去不去,意义不大。因为白马镖局垮了,很多镖师,便投到了忠义镖局,所以,忠义镖局一时人强马壮,生意反倒有些不饱和,多派些镖师,也不是大事。
几天之后,余海风请王顺清喝酒,他告诉王顺清,派去鹰嘴界的人回来了,野狼帮根本没有大的行动,更不可能劫了宝庆府的法场。余海风说,劫法场毕竟是一件大事,野狼帮若是行动,出动的,恐怕不止一两百人,这样的事,要想做到绝对保密,尤其是对他余海风保密,根本不可能。所以,他认为,这件事一定是有人假借野狼帮之名干的。
余海风更进一步说,如果真是他野狼帮干的,完全犯不着戴面具。野狼帮从来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开始就会说明是野狼帮,不会安排一个人,最后走时才通报一个名号。这样做,更像是想嫁祸于野狼帮。
王顺清一听,也大感头痛,道:“这可就怪了。整个宝庆府这一带,没听说有那么大势力的土匪啊。”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余海风说,“有两个可能。”
王顺清立即问:“哪两个可能?”
余海风说:“可能之一,这段时间,湘西一带,又出了一股更大势力的土匪,我们还不知道。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如果真的出了这么大一股土匪,那我们这里,真是天无宁日了。另一个可能,你想过古大人训练的那支民团没有?”
王顺清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古立德为了剿匪,曾训练过一支民团,有一千多人。古立德被抓后,这支民团就散了,其中有很少一部分,被王顺清收留,归入了洪江民团,而更多的人,树倒猢狲散,不知所踪。难道真是有人借用了这支民团,替古立德申冤?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时,王顺清也想到,只有将此事往那支民团身上扯,对乌孙贾和自己,才会最有利。
王顺清连夜赶去宝庆府见乌孙贾,将这一猜想告诉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一听,立即意识到,这是个好主意。他因此又写了一道折子,说是已经查明,劫法场者,是古立德训练的民团,这支民团,显然已经成了古立德的私人部队,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无论如何,只有这种说辞,才能稍稍推脱乌孙贾的责任。
至于余海风,在最后时刻,拒绝了艾伦西伯来,他的理由很简单,没有准备好,只好等来年春天,西先生再次来洪江的时候,他们才能同行。
艾伦西伯来之所以力邀余海风,是希望他能多跑一趟,多一趟自己就多赚很多钱。既然他实在不能走,西伯来也无可奈何,只得自己上路。
第一天没事,休息了一晚,接着上路,可走出还不到十里就出事了。
出事的是一匹马,莫名其妙就死了,死得非常突然。马帮通常都会走几百上千里路,而且大多是山路,路上死马这种事并不奇怪。此次出行才一天,就死了一匹马,确实有点怪,但也没有引起注意。毕竟,马帮带有备用马,换上继续前进。可是,才走了两三百米,发现又有几匹马状态不佳,似乎完全走不动路。
艾伦西伯来意识到可能有人为因素,立即命令印度士兵注意警戒。
印度士兵慌慌张张列队的时候,传来一阵枪响。有一名印度士兵中弹,其余的全部找到掩体趴下了。艾伦西伯来也趴下了,趴下之后,向前张望,判断形势。枪声是从前面一处土丘发出的,大概有五六响,这似乎表明,对手的洋枪并不多。他从华生手里接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前面倒能看到一些脑袋,人数有几十个,却没看到几杆枪。
艾伦西伯来说:“是土匪,他们的枪并不多。我们慢慢爬过去,只要他们再放一轮枪,我们就冲锋。”
阿三队长得令,立即命令那些印度士兵分散开来,呈扇形向前匍匐前进。
果然,前面射来一阵子弹,又是五六响。阿三一声命令,所有的印度兵端起枪,向前冲。前面的土匪大概见势不妙,转身就逃。土匪占据的是一座山丘,居高临下,他们逃走时,只是一闪身,便逃到了山丘的另一面,印度兵就算想开枪,也找不到目标,只好拼命向前冲。冲上了山丘,见前面有几十名土匪在狂奔,他们想开枪,可那群土匪钻进了一片小树林。印度兵于是继续向前追击。
就在此时,两边侧翼枪响了,这次响起的,有十几响,顿时有几个印度兵被打翻在地。
印度士兵实战经验很足,他们立即卧倒,就地还击。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山丘的后面,也就是他们刚才冲过来的那一边山坡,迅速冲出了一支马队,将这些印度士兵和后面的艾伦西伯来、华生、杰克隔开。西伯来一见,大叫不好,连忙掏枪射击。
可他们只有三支枪,人家有几十匹马,马奔跑时速度又快,枪很难打中。
前面的印度兵听到身后有枪声响起,便想向后撤,可他们一动,三个方向便有枪声响起。这些印度兵被困在当场,根本不能抬头。
此时,西伯来已经看清楚了,一马当先的,正是余海风。
西伯来知道中计了,调转马头,想逃走。可他才跑了几百米远,便发现前面站了很多土匪,土匪虽然没有拿枪,却拿着长矛大刀弓箭。西伯来虽然有枪,可他的枪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这一发子弹打出之后,还要重新装弹。也就是说,他只要开枪,那些土匪手中的长矛大刀和弓箭,会将他打成筛子。
西伯来无可奈何,只得勒住马头,面对后面追来的余海风和灰狼等人。
艾伦西伯来坐在马上,倒也有几分英国绅士派头,非常傲慢地说:“余先生,你知道这件事的后果吗?”
余海风哈哈一阵大笑:“什么后果?倒希望西先生先告诉我。”
艾伦西伯来说:“我是大英帝国的贵族,我如果死在贵国的土地上,将是一次国际事件,大英帝国一定不会放过中国。到时候追究起来,别说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共同出兵,就算中国政府单方面出兵,也会踏平你们野狼帮。”
余海风说:“你知道,我完全可以跟你去缅甸,然后在缅甸杀死你,那样,不会引起任何国际争端。可是,我并没有那样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艾伦西伯来问:“为什么?”
“因为我需要你死在这里,死在宝庆府之内。”余海风说。
艾伦西伯来说:“我如果死在这里,你们的宝庆知府,就可能人头落地。”
余海风又是一阵大笑:“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艾伦西伯来用英语说:“荒唐的中国人,疯狂的中国人,无法无天的中国人。”
余海风冷淡地说:“你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有今天吗?”
艾伦西伯来点了点头,惊恐的眼神之中,有了一丝求生的欲望:“为什么?”
余海风一字一顿地说:“你不该到东方来,更不该做烟土的生意!”
艾伦西伯来额头上冒出大颗大颗、如珠子一般的冷汗,他说:“做烟土生意,是我们共同发财,还有宝庆的乌孙贾,洪江的王顺清两位大人,他们也跟着一起发财,难道这是他们的意思?”
余海风摇头:“不是他们的意思,是我的意思。你曾经对我说过,罂粟花有很多个名字,我想,罂粟花还应该有一个名字!”
艾伦西伯来绝望地问:“还应该有什么名字?”
余海风说:“魔鬼之花。”
艾伦西伯来张开嘴,用英文念了一句:“魔鬼之花?”
余海风示意大家退后,又说了一句:“你不会孤单,我会让他们下来陪你!”
黑狼扬手一刀,咔嚓,艾伦西伯来的脑袋就飞了出去。
野狼帮的人一片欢呼。
而在他们的身后,战斗还在继续,那些印度兵,仍然在负隅顽抗。相反,马帮的那些脚夫,早已经逃得没了人影,只是留下那些马匹。华生和杰克两人,早已被野狼帮的马队围在中间,那些土匪故意不杀他们,只是骑着马,从他们身边冲来冲去,到了他们身边,就挥起一刀。这些英国人很高大,站在那里是最好的靶子,土匪们若是想杀了他们,一刀就可以砍掉脑袋,可土匪们显然不想立即杀他们,分寸拿捏得很好,每一次出手,只是在他们身上留下一道口子。
山丘那边,洋枪队被四面合围,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队的印度兵完全不能抬头,抬头就可能遭到三四支洋枪的射击,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因为包围圈越来越小,洋枪的作用,也就渐渐失去,阿三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于是命令所有印度兵投降。印度兵于是举起枪,纷纷站起来投降。
可土匪根本不懂投降规则,先是射出一排乱枪,接着,四面的土匪一齐冲上来,挥刀乱砍。此时,枪不再起作用,印度兵除了会使枪,完全没有手上功夫,被砍得七零八落,鬼哭狼嚎。
余海风下令打扫战场,所有外国人一个不漏,再补一刀,然后才由大部分人押着货物回鹰嘴界,余海风则带着几个人返回洪江。
几天后,乌孙贾得到消息,心中虽然害怕,却不得不亲自前去查看现场,到了现场一看,顿时吓昏过去,手下救了半天,才将他救活过来。活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些该死的土匪,害死本官了。”
这案子如果上报,上面就不得不向英国方面通报,英国也一定会因此向中国政府施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引起外交纷战甚至两国再度开战,一定会息事宁人。息事宁人的方法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将地方官抓起来杀头,然后派兵剿匪。
若是以这种处置方法处理,乌孙贾必死无疑。
胡不来很清楚这一点。乌孙贾若死,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搞不好一样会被杀头。就算他能像上次一样侥幸逃脱,自己也可能从此失业,大把捞钱的机会,就失去了。
他眼睛转了转,计上心头,对乌孙贾说:“大人,这件事,一定不能上报。”
“我也知道不能上报啊。”乌孙贾哭着说,“可是,死了这么多洋人,不上报又怎么行?瞒不住啊,万一被哪个别有用心的人报上去了,我会死得更惨。”
胡不来说:“我的意思是,不能上报说死了这么多洋人。”
乌孙贾看了看面前这些尸体:“不说死的是洋人,难道说死的是中国人?”
“对,就说是中国人。”胡不来出主意说,“我们把这些洋人悄悄地埋了,只往上报死伤的数字,不说国别。”
乌孙贾还是不太放心:“万一上面追查起来,怎么办?”
胡不来说:“就算追查起来,这些人也都成了白骨,怎么分辨是中国人还是洋人?我们就说,当时,尸体已经高度腐烂,还被乌鸦啄过,面目全非,根本分不清面貌。宝庆府从未遇到过洋人被杀的事,所以,我们完全不可能想到这是些洋人,以为只是普通的过往客商。”
乌孙贾虽然觉得这样做也并不保险,却又无可奈何,命令手下人将尸体埋了。
回到府衙,乌孙贾的内心极度不安,他有一种预感,自己的路走到头了。而走到头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野狼帮。古立德被从法场劫走,这件事还没完呢,又出了杀死几十名洋人的大案。他让王顺清去找余海风摸情况,余海风一口咬定,此事不是野狼帮所为。乌孙贾却十分肯定,此事和野狼帮脱不了干系。
“野狼帮,该死的野狼帮。”乌孙贾发了一回呆,将野狼帮骂了一千遍,又将余海风骂了一万遍,这才下定决心,大叫,“来人。”
胡不来第一时间跑进来:“大人,有什么事?”
乌孙贾说:“你马上带些人去洪江。”
胡不来说:“好。”转而一想,不对啊,又停下来,问,“去洪江干什么?”
乌孙贾说:“把余海风抓起来,就地处决。”
胡不来一惊:“这恐怕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乌孙贾怒斥,“我堂堂知府,杀一个土匪头子,你说哪里不妥?”
“我指的不是这个。”胡不来说,“余海风既然敢住在洪江城里,就说明他有充分准备。我们现在公开过去,不仅杀不了余海风,反而会惹火烧身。”
乌孙贾说:“我不管,这个余海风,必须死。只要他一死,劫法场案和杀洋人案这两件大案子,就有了交代,我们也就可以向朝廷交差了。否则,朝廷一旦追究下来,我们都得人头落地。这个余海风,到底怎么死法,你去给我想办法。”
胡不来问:“大人的意思,是同意我从容行事?”
“你怎么行事,我不管。”乌孙贾说,“我只要余海风快点死,越快越好。现在已经到了年底,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个余海风活过今年。”
胡不来又说:“我今天就赶去洪江,这没问题。但是,大人不是让我写这次劫杀案的报告吗?这个,还写不写?”
乌孙贾说:“这个啊,这个,你就别写了,我给其他师爷写吧。”
※※※※※※※※※
胡不来并没有公开进入洪江。
他从府衙带来了几名巡检,这些人其实对自己的这次任务,不起丝毫作用,反倒可能连累自己。他让这些人先进了洪江,找地方安扎下来,等他的指令,他自己则拖到天黑,才乘一顶小轿,悄悄地进入洪江。
在洪江姜鱼街的一条小巷里,胡不来置下了一幢窨子屋。这件事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胡不来从洪江捞到第一笔钱后,便置下了这幢屋。当然,屋子不可能空着,他很快给这幢屋子找了个女主人,叫桃云。河南人,家里遭了灾,原本跟着母亲在洪江街头卖艺。
胡不来观察了好几次,看上了这位女子,有一次直接将她们母女叫到面前,说:“让你女儿跟我,干不干?”
母亲自然明白胡不来的意思,可幸福来得太猛了,一时不知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