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9

  是司徒景弹琴贾瑚听,司徒景赢棋贾瑚输,倒也颇有意趣。不过若是写字作画,两个人就能共同合作了,贾瑚的那手字,是司徒衍多年前就赞扬过的,尽管最开始的时候,他认为他的人和字一样张狂,不适合进宫。
  司徒律时不时会过来串门,褚为也跟着他来,由于简明不在,双方没有交手的可能,倒是比赛了好几次钓鱼,胜负各占一半,却是蒸鱼、煮鱼、烧鱼、烤鱼,样样吃了个遍。
  在旅行的途中,贾瑚很惊讶地发现,司徒律出门散心的理由和司徒景差不多,都是婚事定了下来,心里有点不爽,想要出门透透气,贾瑚甚至猜测过,他们这是不是婚前恐惧症。
  直到有一天,司徒景没让人通报,径直闯进了贾瑚的房间,他的原意只不过是想吓吓贾瑚,不想却让贾瑚意外地看到了他的心思。那一刻,贾瑚紧张地差点都要窒息了,怎么会是这样。
  一直以来,贾瑚都觉得自己只有单恋加暗恋的命,喜欢女神那会儿,没有自知之明,就去告白了,结果被人发了好人卡。后来喜欢男神,犹豫了好久不敢去告白,好容易鼓足勇气,人家已经有女朋友了,幸好他没开口,不然朋友都没得做。最惨的是第三次,什么都不用想,他们完全没可能的,贾瑚连告白的想法都没有过,只觉得自己能默默待在司徒景身边就很好了。
  然而今天,他却突然发现,司徒景对他,并不是一点意思也没有,只是他不知道自己对他的想法而已。于是贾瑚吓坏了,怎么可能,司徒景怎么可能回应他的感情,是他理解错误吗。
  “贾瑚,你怎么了?叫你好几声也没听到。”司徒景皱眉,他这是吓人成功了吗。
  贾瑚醒过神来,迅速收拾好自己的表情,拱手道:“不知殿下驾到,小民有失远迎。”
  司徒景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屋里就我们两个,你别这么拘束。”自从当了太子,司徒景就很郁闷地发现,包括贾瑚在内,所有人对他的态度都有所疏远,不由有些不满。
  “殿下,礼不可废。”贾瑚小声提醒道。其实,他也不习惯对司徒景这么客气,可是对方已经是储君了,他们对他就不能再像从前一样放肆,而且司徒景对他,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的心思,他就更不能恃宠而骄,既不能惹了司徒景不快,更不能让他发现自己对他的感情,否则他们两个就真的完了。
  “你好无聊。”司徒景嗔了贾瑚一句,倒也没有生气,脸上仍是笑嘻嘻的。
  贾瑚见他有话要说,就问道:“殿下,你这么早就来找我,可是有什么事?”
  司徒景含笑道:“当然有事了,而且还是好事,你要不要猜猜看,猜对了有赏。”
  “嗯?!”贾瑚眨了眨眼,突然灵光一闪道:“是乡试的成绩出来了吗?”
  司徒景颔首道:“你猜对了,父皇送来的书信里说,小怡中了直隶的解元。”
  “这么厉害!”贾瑚惊叹道:“苏怡这是第四元了吧,他该不会真的来个连中六元。”
  “谁说不可能呢。”司徒景挑眉笑道:“不过你是没有可能了,哈哈哈!”
  有好几次,贾瑚都在心里期盼着,他们坐的船永远不要到江南,这样他和司徒景就能单独相处更长的时间。那天之后,贾瑚留神观察了司徒景很久,证实了他对自己的心意,不过司徒景本人,似乎还没发现这些。所以贾瑚在司徒景的面前,把自己的感情掩饰地特别好,他不能露出任何端倪,只有保持普通的君臣关系,他和司徒景才有可能长期稳定地相处下去。
  从江南回京,司徒景估计就要娶苏悦为太子妃了。到时候,张氏也会为他说亲,贾瑚暗自下定决心,不管张氏为他选了哪家的女子为妻,他都要对自己婚姻负责,也对自己的妻子负责。
  他和司徒景,只是两根不同平面的直线,连相交的可能都没有,就要渐行渐远。
  经过一个月的航行,司徒景等人终于到了他们此行的终点,扬州。
  第039章 甄贾
  话说司徒景一行人到了扬州,如何游玩暂且不提,只说贾瑚,由于姑父林如海年前来了扬州上任,担任巡盐御史一职,特地向司徒景告假一日,带着贾琏上门拜访林如海和贾敏。
  贾敏出阁之时,贾瑚年纪尚幼,不过林如海中了探花以后,还在翰林院待了三年,林家没有长辈,贾敏尚在京中之日,回娘家颇为频繁,因而此时见了,互相倒也认得出来。
  贾琏比贾瑚小了六岁,贾敏跟随林如海离京之时,尚且还在襁褓之中,但是他的长相随了张氏,贾敏甫一见面,就把贾琏认了出来,还亲热地把他搂在怀里,一个劲儿话着家长里短。
  贾敏嫁到林家十几年,至今膝下空虚,纵然林家有着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规矩,她也等不及了,早在几年前就给林如海纳了两房妾室放在屋里,可惜还是没有音讯。
  贾敏越是没有孩子,就越是喜欢孩子,她在闺中之时,与长嫂张氏的关系就很亲密,此时见了两个侄儿,哪有不喜欢的,尤其是贾琏,年纪不大嘴却很甜,叫她爱地不得了。
  太子殿下和英亲王驾临扬州,林如海虽不是地方官,却也是当地品级最高的官员,自然忙得不可开交,贾瑚和贾琏在林家等了一天,也没能见到他,可见是忙得脱不开身。
  告辞之时,贾敏知道贾瑚是跟随太子而来,并不留他,可听说太子一行要在扬州逗留数日,就提出要把贾琏留下住几日,说是跟在太子身边,难免拘束了,自己家里,总归自在些。
  贾琏本来就不是正式的随行人员,不用像贾瑚那样,天天必须在司徒景面前出现,听了贾敏的说法,也就有些动心,便眼巴巴地看着贾瑚,希望他能同意自己留下来玩几日。
  贾瑚不假思索就同意了,贾敏是他们的嫡亲姑母,贾琏在她家住几日,没什么不好的,他和韩奇毕竟是有公务在身,不能经常陪着贾琏玩,他一个人留在驿站,也没什么意思。
  眼见时辰已经不早,贾瑚叮嘱了贾琏几句要听贾敏的话,不得调皮任性,就匆匆向她告辞了。贾瑚回到驿站,见司徒律呆在司徒景的屋子,两人不知在商讨什么,说得还很激烈。
  “见过太子殿下,见过英亲王。”贾瑚上前问安,打断了两人的谈话。
  “免礼,你快过来。”司徒景说着向贾瑚招招手,“你来看看这个东西,认得是什么吗?”
  贾瑚皱了皱眉,有些不确定地道:“是织布机吗?看着有点像,可又有点不像。”
  司徒景颔首道:“没错,就是织布机,不过它不用脚踏,而是借助水力来运行的。”
  什么?这是水力织布机!贾瑚惊愕地张大了嘴,看着眼前怪模怪样的玩意儿半天说不出话,半晌方道:“殿下,你从哪里发现这个东西的,比起手工的织布机,它是不是能快很多倍?”
  贾瑚上辈子是理科生,历史学得不是很好,可他看过不少走强国之路的升级小说,里面好像有提到过,水力织布机和水力纺纱机都是英国人在十八世纪发明出来的,没想到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就有类似的玩意儿出现了,也不知道水平如何,织布的效率能不能赶上英国人发明的那个。
  “据说能快五倍,不过要在水力充沛的时候。”对于这个效率,司徒景已经很满意了。
  “才五倍啊!”贾瑚却是有点嫌少,他记得英国的水力织布机,可是比手工织布机的效率要高出几十倍。他们这个只能提高五倍,还是有条件限制的,可见技术还不到家,还有上升的空间。
  “怎么?你嫌不够?”贾瑚嫌弃的表情太过明显,被司徒景和司徒律同时看了出来,两人异口同声地问他。他们都有些不能理解,能提高五倍效率的织布机,贾瑚怎么还会觉得不够。
  贾瑚点了点头,解释道:“殿下刚才说了,水力织布机要在水力充沛的时候才能使用,枯水期就不行,全年折算下来,未必能提高五倍。”估计是某些技术环节没有吃透,还得继续改良才行。
  司徒景不甚在意地笑了笑,展望道:“就算没有五倍,织布的效率能提高两倍、三倍也是很可观了,若是全国的织布机都换了,一年就能多产出至少两倍的布匹。”
  司徒律有些不赞同司徒景的观点,反驳道:“太子,账不能这么算的,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用水力织布机,即便是都能用,多生产出这么些布匹来,谁来买呢,普通人家可用不上这么多。”
  听到这里,贾瑚总算是明白了,司徒景和司徒律在争论什么。司徒景想着水力织布机能提高效率,想要大力推广,司徒律却在担心,布匹产出太多,未必就能消费得出去。
  贾瑚随即笑道:“英王殿下,销路的问题你不必担心,国内卖不出去,不是还有西洋人吗?别说是两倍了,就是我们的产量增加十倍、二十倍,这些东西也是有人买的,说不定还有人抢呢。”其实,贾瑚就连国内市场都不担心,经过几十年的繁衍生息,大夏的人口已经过亿,且还在迅速增加,购买力的基础是什么,就是人口啊,只要有了人,不愁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
  “会是这样吗?”司徒律狐疑道:“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是他们不要,又该如何?”
  贾瑚轻笑道:“西洋人是否欢迎我们的货品,明年船队归来,殿下不就知道了。”
  司徒景闻言愣了愣,也跟着笑起来,“五倍都还做不到呢,你们就在想着十倍、二十倍了,是不是想得远了点。”司徒律说得没错,水力织布机在南方能用,可到了北方,估计就不好用了。
  贾瑚敛起笑容,正色道:“请问殿下,这水力织布机是何人发明的?”
  司徒景回想道:“是个姓胡的木匠,他平时帮人做些农具,他的妻子在家织布。他见妻子终日操劳,织出来的布匹却不多,问其原因,方知是力气不足。胡木匠就想起自己平时帮人做的筒车,因为运用了水力省了不少力气,他就想着,要是织布机也能用水力,岂不也要省力许多,于是就发明了这个水力织布机出来,他家娘子用着,倒是比以往轻松不少。”
  听了司徒景的回答,贾瑚遂继续道:“俗语有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胡木匠独自一人发明了水力织布机,就能将织布的效率提高五倍,可他只是一个人,总会有想不到的地方,要是有精通机械和木器活的人帮着参详,只怕还有进益也未可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
  司徒景迟疑道:“你这话很有道理,可东西是胡木匠发明的,我们就这么拿走,还让别人研究,是不是不太好。”他们今天从胡家娘子手头借走织布机,也是付了银两的。
  堂堂东宫太子,未来的一国之君,竟然还能关注到这些细节,贾瑚的表情,不自觉就变得柔和了些,沉吟道:“此事倒也好办,殿下可以建议圣人,在工部下面设个部门,专门收集民间发明的这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器具,让人统一进行试验再加以改进,等到新器具的性能稳定了,再向民间进行推广。至于最先发明之人,则是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这个水力织布机,以后就可以叫胡氏织布机,倘若能推广开来,前五年或者前十年之内,每生产多少台,就付给胡木匠一定的银两。如此一来,不止织布机,只怕好些农具和工具,生产效率都能大大提高。”
  贾瑚以前学的专业,距离这个时代太过遥远,根本派不上用场,他也不会自己制造什么,不过若能说服司徒景,对民间的匠人们加以鼓励,并集中众人之才,估计也能推动生产力进步不少。
  贾瑚的话刚一出口,司徒景和司徒律的眉头就同时皱了起来,不等司徒景开口,司徒律率先问道:“不过是些匠人,如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