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68

  是乐开了花。打从一开始,贾瑚打的主意就是从中插一脚,破坏贾宝玉留给林黛玉的第一印象,从而把他们的感情扼杀在摇篮之中,岂料贾宝玉被史太君宠过了头,说话做事根本不会看人眼色,见到林黛玉的第一面,就把人给惹哭了不说,还在心里留了个大疙瘩。
  张氏见贾宝玉又是砸玉又是要给林黛玉取字的,闹得实在不像,就跟史太君说,外甥女远道而来,路上辛苦了,还是早些回房歇着,有什么话明日再说,反正她是要在贾家常住的。
  王氏平时最爱跟张氏唱反调,就是后来底气不足了,遇事也是保持沉默,绝不会跟张氏站在同一立场。但是今天,看到儿子对贾敏的女儿大献殷勤,王氏心头很不爽,此刻见张氏要把人领走,更是求之不得,还跟着帮了几句腔。史太君最疼宝玉,然后才是黛玉,此时见他们一个被贾瑚骂得瑟瑟发抖,不敢开口,一个拿帕子抹着眼泪哭得两眼通红,也是心疼得紧,就挥了挥手。
  张氏领着黛玉去了早就给她备好的院子,迎春也跟了去,一边给她介绍哪些摆设是自己命人布置的,一边劝她不要把刚才的事放在心上,以后她们一处作伴,有空还能去东府找大妹妹玩。
  原本,迎春和探春都是西府的女孩儿,年纪也相当,应该能玩到一起才对,但是史太君养探春跟当年的元春并不是一回事,不过是多个逗趣的女孩子在身边,并没有用上太多的心思。她老人家年纪大了,平时就不爱出门,探春跟着她,自然没有机会。至于王氏,她一向看不惯贾政长期宠爱赵姨娘,不拿探春和贾环使阀子就是好的,哪里会带她出门,不是自讨苦吃是什么。
  张氏对迎春就不同了,迎春的生母佟姨娘,一向是亲近她多于贾赦,她人老实,在内院从不生事,张氏自己又没女儿,可不就把迎春当亲生的养了。虽说贾赦是个没有实职的侯爷,但张氏生了贾瑚这么个能干儿子,娘家子侄又多有出仕的,平时的交际应酬还是颇多的。王氏身份不够,两人关系也不睦,张氏但凡出门,最爱跟李氏和小张氏结伴,迎春和惜春的关系,因此很是亲密。
  黛玉生性聪敏,她一走进院子,看到各处的摆设布置和井然有序的小丫鬟,就知道张氏和迎春是用了心的,不仅口头说着感激的话,心里的委屈之情也少了几分。二舅母不待见自己,宝二哥哥也对自己无礼,好在大舅母一家对自己很好,瑚大哥哥和琏二哥哥是早就见过的,自不用说,大舅母也跟母亲先前说过的完全一样,是个慈爱可亲的人,还有迎春姐姐,待她更像是亲姐姐。
  从此,林黛玉就在荣国府住了下来,每天跟迎春一起,上午学诗书文章,下午学针线女红。张氏还说了,她们这个年纪,管家理事也是该学了的,不过眼下她忙着贾琏的婚事,实在脱不开身,只得缓一缓,等卓婉言进了门,她跟儿媳妇交接中馈的时候,让她们两个也跟着,好生学一学。不是张氏故意漏掉探春,而是她祖母、嫡母都有,她们一言不发,她总不能自己上门去问。
  林黛玉在贾家的生活上了正轨,她跟贾宝玉的关系在贾瑚的严防死守之下也是不咸不淡,这让贾瑚放松不少,只要好生把林妹妹养大,再给她找户门当户对的人家嫁过去,红楼的主线他就算是破坏成功了。至于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因为贾瑚搞不清楚四大家族到底是指哪四家,就只能从自家做起,再多多关照亲戚。据贾瑚猜测,能称为世家的,应该都是勋贵,除了他们贾家,老太太的娘家史家,王氏的娘家王家都是有可能的,倒是他的外祖张家,因是清贵,很有可能不在其中。
  贾家不用多说,目前形势正好,东府的贾敬是礼部正三品的侍郎,贾珍谋了个六品的外放,也是混得有模有样。西府的贾赦和贾政在家歇着,虽然没出息,好歹不会闯祸,贾琏已经中了举人,不管明年春闱的结果如何,前途都是光明的。史家和王家别看出了史太君和王氏这样脑子不清醒的,男人却都还蛮厉害,史太君的两个侄儿史鼎和史鼐,已经是一门双侯,王氏的胞兄王子腾,更是升了九省统制。贾瑚历来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说话做事一点不累,比起拖后腿的猪队友,要强上无数倍。
  转眼就到了贾琏娶媳妇的日子,张氏在高兴之余不免有点心酸,要不是贾瑚婚姻不顺,她孙子孙女都不知道有几个了,何至于现在才喝上媳妇茶。贾瑚倒是无所谓,乐呵呵地上下忙碌着,亏得他有个亲弟弟,不然在这个重视香火传承的年代,他再想对司徒景忠贞不渝,可能都要娶房媳妇回家了。毕竟,过继贾琏的儿子贾瑚心甘情愿,可要是换成贾宝玉的儿子,他就不乐意了。
  司徒景深知贾瑚的心意,还是忍不住在贾琏婚后问他,看着弟弟娇妻在怀,有没有一点羡慕。
  贾瑚摇头笑道:“我有什么好羡慕的,别人只能抱老婆,我抱的可是未来的皇帝。”说着把司徒景往怀里一带,顺势在他脸上亲了口。贾琏成亲,张氏怕他触景伤怀,却不知贾瑚比谁都高兴,等卓婉言给贾琏生了儿子女儿,贾赦和张氏有了孙子孙女,他们对他的不婚,才不会那么介怀。
  司徒景没想到贾瑚会突然来这么一下,吓了一跳,他侧目睨了他一眼,唇角勾起一抹笑意。
  嫁入贾家的第二年,卓婉言生了个儿子,洗三那日贾瑚见到了孩子,长得白胖白胖的,看上去还满机灵的。卓婉言过门之前,张氏就跟卓云和卓夫人说过,白马寺的高僧说了,贾瑚命格奇特,不宜婚娶,所以卓婉言嫁给贾琏以后,生下的长子是要过继给贾瑚的,以便将来继承荣国公的位置。因为贾瑚不会娶妻,所以孩子就是过继了,也是卓婉言亲自抚养,只是称呼得改了。
  而且过继长子,不是说生下来就要过继,而是要等到贾琏和卓婉言有了次子以后,才能正式开宗祠、上族谱,若是他们只得一子,自然是不能过继的,只需成年后兼祧两房即可。
  到底是自家亲戚,又是知根知底的,卓云和卓夫人见张氏说得恳切,而且孩子无论过继与否,都是卓婉言抚养,就没怎么犹豫,便同意了这个请求,就是卓婉言本人,也没有意见。
  因为孩子将来是要过继给贾瑚的,贾琏和卓婉言就只给取了个小名,唤作招弟,家里的下人一律称呼大哥儿或者招哥儿。贾瑚第一次听说这个小名,嘴角不由抽了抽,他只知道有女孩子的小名叫做招娣的,却不知道男孩子也能这么叫。招弟的大名是要贾瑚取的,可把他给愁坏了,他们家姓什么不好,非要姓贾,再好的名字配上这个姓,好意境也没有了,真是让人发愁。
  于是,从招弟出生开始,贾瑚一直想到他满周岁,也没给他想出个合适的大名来。贾瑚终于明白,司徒景当年给双胞胎取名字有多痛苦了,但是他家的姓没有司徒家的好听,他更痛苦啊。
  司徒景见贾瑚纠结得很,曾经给过两个建议,堂堂太子殿下赐名,绝对是荣耀中的荣耀,可惜都被贾瑚给否决了。贾茂,这个名字看着不错吧,就是读音太糟糕,他儿子又不是假冒伪劣商品,还有贾芡,这个就更别扭了,不就是假钱吗,不行,这个名字绝对不行。然后司徒景就不管了,他死活想不通,为什么他给人取名字永远没人愿意要,龙凤胎如此,招弟又是如此。
  招弟满了周岁不久,卓婉言怀上了第二胎,张氏逢人就夸大孙子厉害,真把弟弟给招来了。一旦卓婉言再生个儿子,招弟就要正式过继了,还没大名怎么行呢,张氏赶紧去催贾瑚。
  贾瑚赶鸭子上架,好容易想到了葳蕤两个字,意思都不错,也没有不好听的谐音,就是贾葳还是贾蕤好呢。正在贾瑚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贾琏说了,这有什么好想的,招弟叫贾葳,他家小儿子就叫贾蕤,省得他再想名字了。就这样,在贾琏的分担下,两个孩子的名字定了下来。三个月后,贾蕤出生,四个月后,贾瑚在族谱上多了个儿子,也就是下任的荣国公。
  对贾瑚来说,有个儿子管自己叫爹是件很奇妙的事情。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个称呼,小孩子嘛,还是亲爹亲娘养着比较好,要不是风俗如此,他连过继的程序都不想走,爵位直接给侄儿就行。
  不想其他人都很慎重,卓婉言最开始教贾葳说话,就是叫贾琏和自己二叔、二婶,要见到贾瑚,才能叫父亲。贾葳不懂自己和弟弟为什么不一样,不过二婶这么说,他听着就是了。
  司徒景对贾瑚的儿子也很在意,他说要不是贾葳实在太小,而且太祖皇帝又有驸马不能议政的规矩,他都打算把司徒涟漪许配给他了,吓得贾瑚连连摆手,表示皇恩浩荡,无福消受。
  第071章 薛家
  贾葳三岁那年,司徒景问过贾瑚,要不要让他到宫学念书,他仅有司徒睿一子,目前的宫学里,主要是他的堂弟堂妹们——郡主县主进宫学念书的风潮拜锦绣郡主所赐——有司徒睿和司徒涟漪罩着,想必不会有人敢欺负贾葳。贾瑚想了想,婉言谢绝了,他说贾葳年纪还小,每天早起进宫太过辛苦,不过是启蒙而已,就在家学即可,等几年大些了,再到宫里念书也行。
  司徒景见贾瑚言辞恳切,说得有理就没有坚持,反正就是不到宫里念书,他也经常见到贾葳,而龙凤胎没有弟妹,更是把贾葳当成了亲弟弟来疼,若是到了宫学读书,反而要拘束很多。
  张氏不是那种权欲熏心抓着管家大权不放的婆婆,恰恰相反,她是早就希望有儿媳妇可以分担中馈重任的。因此卓婉言一进门,她就开始把家里的事情慢慢移交给她,顺便还捎带着迎春和黛玉两个。他们家的女孩儿,注定不会嫁入普通人家,就是不是当家主母,自己院子里的事情,总要料理得来。卓婉言是抚顺侯的嫡长女,在家就跟母亲学过不少,因而上手的速度很快。
  若不是卓婉言进门三年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张氏的账本移交工作还能进行地更顺利。贾葳和贾蕤出生后,张氏彻底卸下了管家的重任,所有事情全部交给儿媳妇,每天过起了含饴弄孙的日子。
  贾赦也是一样,以前他是一家之主,贾瑚和贾琏年纪小,再是不喜欢家里的产业也要亲自管着,不然都被史太君搬去二房了怎么办。后来贾瑚长大了,能干是很能干,就是太忙,家里的事根本顾不上,贾赦也指望不上他。还好有贾琏,他读书不如哥哥,进士考了两回也没考上,干脆就不考了,去参加了户部的专科考试,结果一举就过关了,在户部的清算司谋了个职位。
  贾琏对数字很敏感,户部那些繁杂的账务旁人看了心烦意乱,他却是如鱼得水,算得清清楚楚,因此很得上司赏识。公事尚且如此,家事更不用说,贾家的产业自从改由贾琏经手,每年的利润起码上升了三成,让贾赦后悔不迭。早知如此,他就该早点放手的,自己轻松,家里也能多些进项。
  贾葳满过三周岁就进了家学念书,他对这件事很感兴趣,每天认真听讲不说,回家还教弟弟,教得贾蕤都会背他的功课了。后来张氏见两个孙子黏黏糊糊,干脆把贾蕤送去给贾葳作伴了。
  贾蕤进了家学不久,王氏嫁到金陵薛家的三妹遇到了件麻烦事,给她写了封求助信来。
  要是以前,王氏遇到这样的事根本不会担心,直接把府里的名帖拿出去,跟人打个招呼就可以了,并不值当什么。但是现在不行,自从她用官中的银子出去私放利钱的事被人发现了,她在贾家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不仅如此,就连一向疼爱她的兄长王子腾,也在这件事过后跟她疏远了往来。
  如今,贾家在外人看来是很不错的,贾赦因为贾瑚的缘故升了国公,贾瑚、贾琏兄弟分别在詹事府和户部任职,虽然品级还不算高,却都很得重用,前途不可限量。可惜这一切,都是长房的,跟二房关系不大,王氏偶尔出门去,人家看在荣国府的面子上不会冷落她,可也不会太过亲近。个中的原因很简单,贾瑚和贾琏都是长房的孩子,二房就一个不成器的贾宝玉,差别太悬殊了。
  偏偏薛家这个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司徒衍登基后,大力鼓励海外贸易,商人的地位较之原来有所上升,而王氏的妹妹嫁的薛家还是皇商,地位就更不同了。薛家原就富庶,太、祖皇帝打天下那会儿,他们还赞助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