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2
么落后你肯定不超过100年就完蛋了,比如元朝,那么野蛮落后,撑到90年就回草原放羊去了。而你要学我你就变成我了,快马弯刀我干不过你,子曰、诗云我是祖宗,清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两个少数民族王朝正好是两个对立的例子,不学的90年完蛋,学了的旗人都不会说满语。
北魏其实也提供了这么一个例子,彻底汉化,终至消失。
5.江南经济特区
南下大开荒
魏晋南北朝的特点是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就跟春秋战国似的。诸侯割据战争和民族融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民族融合的高潮,因为越乱的时候越容易融合。
第一点,六朝的时候,江南农业的迅速开发。
六朝,指的是三国孙权建立的东吴,他定都于建业,后来东晋又定都在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南京),改名为建康。为了避免晋帝司马邺的讳,所以改名为建康。此后代替东晋的宋、齐、梁、陈,总称六朝,所以南京是六朝故都。唐诗里“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说的就是这个。
六朝时期江南农业的发展从江东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现在只听说有江西的,没有江东,其实当时江东就是江南,又叫江左。要站在长江上游往下游看,往入海口看,那就是东。要是站在长江入海口往上游看,那就是江左,是不同角度的同一个地方。长江的开发从吴越争霸时期就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到了岭南,两广和闽江流域(福建)。
第二点,三吴地区最发达。太湖、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
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原来北方的经济水平比南方高很多,现在开始平衡,但重心还是在黄河流域。江南在这个时候开始发展,有下面这些原因。
第一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汉朝的时候北方人口占全国的81.2%,南方占18.8%,南方根本就没有人,开车上街随便70码。关中地区人口占据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就是五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在陕西。南方生产条件比北方好,气候比北方好,但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就因为没有人。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一次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再有一次是北宋末年“靖康之变”。比如现在为了躲避北方五胡十六国少数民族的战乱,束发右衽的汉族就衣冠南渡了,留在北方的全是披发左衽了。南方劳动力一多,加上北方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您别刀耕火种了,我教你怎么种地,发展自然迅速。
第二是民族融合。南方少数民族原来也会种地,但他的方法太落后,咱们教他与汉族融合,这买卖就好干了。
第三是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的措施。
劝课农桑的课就是考察的意思。考察地方官的政绩,有三条标准: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地开垦得要多,人口要增加,赋税的分量要让老百姓能够承受。当然今天不能用了,田野辟、户口增和退耕还林、计划生育对着干,早撤职了!古代因为是农耕经济,所以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可以实施。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南方就发展起来了。
为什么早不干这事?
环保在北方
中原王朝统治中心是黄河流域,现在是被人打到这儿来的,没辙了才来开发这个地方。梦寐以求的故都洛阳被人抢了,只好南下来建康白手起家。说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假如说今天是中华民国的话,你想台湾能是中国最发达的省份吗?不可能,它的中心在南京,东南沿海和上海肯定是最发达的,台湾就弯着去吧。现在想开发南京开发不了,南京被解放了,他就只能开发台湾去了。那时候的统治者重视江南也一样,因为北方被少数民族占了,成北魏的了,只能开发江南。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持续的开发,经济一直向前发展,北方因为是屡经战乱,经济反而在破坏、恢复,破坏、恢复中循环。这一时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扩展,原因是汉人跑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以畜牧业扩展。这也有好处,使得两汉时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
北方农业总体上是在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新农具新技术的出现。曹魏马钧发明翻车用于灌溉。跟自行车的原理相似,就像自行车的链子,一半在水里,绑了一堆竹筒,人一踩,链条转动,竹筒就把那个水给弄上来。然后竹筒的水挨个倒到一个槽里,那个槽延伸到田地里去,就这样把水引灌翻过去。它的优点是不但可以用于灌溉,还可以用于排涝,假如地被水淹了,倒过来再弄河里去。
另外北方还兴修水利和开发边疆,开发了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河西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肃,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五胡十六国的时候,很多政权在这儿割据。《天龙八部》里写慕容复要复国,慕容氏建的那个国就是在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
6.魏晋风流
魏晋“新浪潮”
魏晋时期的数学很厉害。魏晋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在小数点七位,这个成就是个世界之最。
另外,著有《缀数》。中国古代的数学充其量就是现在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的水平,因为没有发明代数学,代数学是从洋人那学来的。
农学上,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它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重农抑商。“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经商做买卖的事儿我不写,本是农业,末是商业。如果弃农经商,那就是舍本逐末。
第二个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汉族是种地的,怎么能记载牧业生产经验呢?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教的。
第三个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国以农立国,从夏朝就开始种地,不能到这个时候,种了三千年地了,才想起来写一本农书,那不可能,肯定以前就有。所以当然有比《齐民要术》更早的农书,但不完整。比如说东汉的《四民月令》就不完整。
地理学的成就有西晋的裴秀《禹贡地域图》,北魏的郦道元《水经注》。《水经注》文笔优美,内容实用,后来还被历代中国画家当做研究山体脉络的经典论文用,国画大师陆俨少就很喜欢《水经注》,这个相当厉害。
文学方面,有《世说新语》,中国最早的八卦杂志书。但和现在的八卦杂志不一样,那狗仔队除了脸皮和腿脚别的什么都不行,《世说新语》那套书的文采风度可是卓然超拔,文学思想和史料价值特别高。此外还有代表魏晋风骨的“竹林七贤”,最早裸奔的名人。
7.和尚pk道士
舶来者居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成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宗教。
道教原来是民间信仰,多用于给人治病的。老百姓看不起病,教道士给治治,拿一张黄纸画点儿东西,用火一烧,把纸灰兑石灰喝了,包治百病。可能有的时候病是心理暗示,自己觉得好就好了,也有时候确实包治百病,因为喝死了。黄巾起义靠的也是道教,五斗米道。
这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宗教到这时被葛洪一改造,变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了。原本天下名山僧占多,据说中国今天有好几亿佛教徒,而道教徒统计只有60多万,就是说历来中国古代的道士就干不过和尚,最后道教基本上就等于佛教化了。道教的这些清规戒律全都是跟佛教学的,包括它的神仙体系。佛教是宗教,道教则更原始信仰一点,它干不过佛教是有原因的。佛教宣扬人有三世,前世、今生、来世,今生你修行好了,来世能往生极乐,摆脱六道轮回。
而且它容易上手,一个字都不认得没关系,你只要虔诚念佛,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念十万遍,肯定往生极乐。它的教义非常简单,大家都能听懂,什么都不懂,不懂文化,不懂佛教怎么回事,没关系,不用你懂,就念吧!心诚则灵,虔诚念,有前途。
道教则认为,我今生就能成仙,肉身成仙,白日飞升,而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把我家里所有人都带天上去玩儿。它一般通过炼丹来修炼肉身,外炼长生不老的仙丹,内炼人体元丹。外丹是中草药跟水银炼的,你吃了丹就氧化汞中毒,炼内丹绝食已经饿得半死不活,再来一水银球,当然能升天了,多少帝王是吃丹吃死的!秦始皇、汉武帝、雍正,全是吃死的。再说一般老百姓也玩不起炼丹,上哪玩儿水银去,哪那么多钱糟践名贵中草药。明朝嘉靖皇帝炼丹,光炼丹燃料一年就20多万两银子,一般老百姓有这魄力吗?只有贵族才玩儿得起。受众太小,所以道教干不过佛教。
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你这辈子这么苦,是因为你上辈子造孽了!所以你这辈子要修行,修行才能消业,才能摆脱六道轮回。佛是最高级的,佛底下是菩萨,菩萨底下是罗汉,罗汉分成两类罗汉-缘觉罗汉和声闻罗汉。缘觉罗汉,因缘际会才能成罗汉。声闻罗汉,是听佛讲法才有机会能成的罗汉。但甭管声闻还是缘觉,反正做了罗汉就摆脱六道轮回,就可以入涅槃。佛教认为有不生不死的状态,就是涅槃,和咱们认为人除了活着就是死的状态不一样。
有人说自然科学是最渺小的东西,它解决不了的东西太多了。而现在最可怕的就是,凡是解决不了的他就不相信。自然科学虽了解宇宙的东西,但能了解多少?人类望远镜能看到最远的星球距离地球有多远,宇宙相对来说是无限的。只要他没看到的他就不相信,一概称之为伪科学,这个就有点儿太绝对了。自然科学诞生才几百年的事儿,牛顿、哥白尼才多长时间,他们之前时代的人类怎么活着的?就靠宗教。
轮回的六道,指的是天、人、阿修罗、畜生、恶鬼、地狱。玉皇大帝属于天道,但天也是有寿命的,八万四千岁、十万岁,或者两百万岁,这个岁数一满,还是要进入轮回,天都这样,人就更加逃脱不了轮回。天人之后是阿修罗,就是夜叉,哪吒里面拿着钢叉的那个夜叉,这天、人、阿修罗三道还算不错。然后到畜生、恶鬼、地狱,这就惨了,尤其你要一落地狱,那就完蛋了,万劫不复,再别想代言品牌接拍广告了。
信佛的目的,说是为了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指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三宝恩。三途苦就是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引你走路小心,别堕落进去。所以佛教一跟老百姓宣传这个,老百姓豁然开朗,我这辈子苦原来是上辈子造孽了。对,我告诉你,你上辈子是个国王,杀的人太多,所以这辈子苦,成了奴隶!你好好修行,来世你还是国王,少杀点人。
这个事儿太好了!原来我上辈子是国王,我想我上辈子多美,我下辈子多美,这辈子我认了。很好的例子是印度,它贫富分化比中国严重,但是人家没见有砸垃圾桶,也没见偷井盖的,没见把公园护栏给掰走的,就因为笃信宗教。虽然印度人不是信佛教,信的是印度教,但佛教的教义很多是从它那儿吸收来的。所以多宣传点儿这个,对于和谐社会多有好处。如果都无神论,你放心没有地狱,不要相信那个,举头三尺啥都没有,那我该贪污就贪污,无所谓,反正也没有天堂地狱,不贪也不上天堂,贪也不下地狱,这就完了。
所以宗教信仰都是教人行善,像五戒:杀、盗、淫、妄、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说谎,不饮酒,那社会多好,不就和谐了吗?若人人笃信,连法律都派不上用场了。除了乡办企业不高兴,酒卖不出去,别人都挺好。所以宗教一宣传,老百姓得到一条解脱之路。统治者更高兴了,宗教教百姓忍让,忍让好,便于管理。统治者一高兴,宗教就能广泛传播,广泛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修庙卖皇帝
可是什么事儿都不能干过了,一过了就会物极必反。佛教的盛行就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首先,浪费钱财,花钱花得太多了。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400多个帝王,只有七个皇帝活过了70岁,这七个皇帝里有四个活过了80岁。第一个是梁武帝,南朝四百八十寺里面梁朝的皇帝,人称菩萨皇帝。他吃素不吃肉,所以从梁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