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1

  们就总结经验,怎么老成仙呢,最终明白了,硫黄、硝石、木炭千万别搁一块儿炼,一块儿炼就爆炸。这样的话就发明了火药,这个和x射线和青霉素的发明道理是差不多的,意外。火药发展到唐末的时候,开始用于军事。第二,天文历法。唐朝的僧一行制定了《大衍历》,僧一行是一个和尚,是密宗的高僧,也就是今天的西藏密宗。中国古代佛经被翻译成汉语,主要靠四大译经家,除了唐三藏之外,剩下仨全是外国人:金刚智、善无畏和鸠摩罗什。这个一行和尚就是金刚智的弟子,他制订了《大衍历》。他的另一个成就是石阶上第一个用科学方法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的人。子午线,就是经线,他测量这个是为了编历法,编历法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前面我说过,任何研究都要坚持做下去,大和尚如果坚持研究经纬线,说不定就能发现地球是圆的了,那么哥白尼和麦哲伦就歇菜了。中国古代很多科技就因为没有深入研究,最后都为人作嫁衣,成为别人的研究经验。第三,医学进步。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称叫《肘后备急千金方》。意思就是肘子后面备用的紧急千金药方。古人什么东西都往袖子里装,他们不怕袖子一抖把东西都抖出去吗?其实他们后面系着一个口袋,有东西都是装在口袋里的。所以肘后备急,就是把千金方装在这个口袋里,跟那个手机、钱包、ic卡、公交卡搁一块儿。把千金方和那些重要东西搁一块儿是为了救急。中暑了,赶紧翻,吃什么,按着方子说的赶紧买去。别买错了,中暑买黄连素那不管用。孙思邈活了101岁,人称神仙。他从北周一直活到武则天时代,所以魏征写南北朝和隋朝的历史时,就把他叫去问,老孙,当时怎么回事儿?老孙就说,犹如亲睹,他都经历过这事儿,可不犹如亲睹。唐朝人平均寿命29,他101,所以唐朝人都说他是神仙。这也证明了人家的招儿管用,你把《千金方》天天带肘子后面,照他这个做,也能活到101。除此之外,吐蕃的元丹贡布著的《四部医典》也有一定贡献。这是藏医,今天好多的藏药都叫元丹贡布牌,元丹贡布就是著《四部医典》的吐蕃医学祖宗。然后,唐高宗时期朝廷20多个人一起编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唐诗绩优股
  第39节:先进文化的代表
  唐朝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文学上把唐诗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诗坛四大天王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人有孟浩然和王维,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特别有禅意。王维是佛教徒,字摩诘,他取的字出处是一个大菩萨:维摩诘菩萨。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多有描写边疆战场上幽怨苍凉,将士勇武豪气,以及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那个文学成就很高,比现在部队里的军歌歌词写得好太多了。然后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两个传奇人物。俗话说韩柳文,迁光史,苏辛词,李杜诗就是中国文学的象征。作为一个读书人,如果要学习写文章,就看韩愈和柳宗元,学完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如果学历史,就学司马迁的《史记》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学完你可以去当政客;如果学宋词,就跟苏东坡和辛弃疾学,学好了可以干掉方文山和林夕;如果学写古诗,一定是学李白和杜甫。李白和杜甫的创作水平是不一样的,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李白的黄金创作期是国家最强盛的时候,到处莺歌燕舞,他写他看到的东西,大部分就是花、酒、剑、歌、月,洒脱无极限。杜甫最有名的那些诗,创作的时间就惨了,安史之乱八年,一年没差全赶上了,所以就特别忧国忧民。他说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收蓟北管你屁事儿,他心系国家,看这个仗终于打完了,高兴到哭。李白一写诗就特别浪漫,飞流直下三千尺,高兴!杜甫一写就卷我屋上三重茅,郁闷!总的说来,李白的诗虽然也发过牢骚,但基本上都是写自己高兴的,这小子没什么发愁的事儿;而杜甫就是动不动伤感到掉眼泪,见到老同学了,也掉眼泪,见到花瓣落了,也哭。这就好像现在的人喝酒喝醉了,有文醉武醉,李白是一醉就乐,乐了就掀桌子;杜甫一醉就愁,愁了就哭。但是,这两个人厉害的地方并不是个人情绪,而是那种气度。并不是任何掀桌子和掉眼泪的诗人都能写出这些诗来的。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俊逸洒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个胸怀抱负,一般人哪及得上!中唐代表作是白居易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要损人。可是你要损人的话,最起码得让他能听得懂。你损了半天他都不懂,你有什么劲儿?我刚在中学教书的时候,特别的搞笑,那帮孩子特讨厌,我骂他们寡廉鲜耻,底下的孩子一个个睁着眼睛看我,什么意思老师?我说臭不要脸,这下才明白了!老师不能骂脏字,好不容易找个文词来表达心情吧!寡廉鲜耻还听不懂,搞得我特郁闷。所以白居易的诗都是劳动人民语言,但是语言虽俗,意境不俗。白居易去给李白扫墓,六句诗: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第一句能当导游图使,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就这六句,谁敢说我写李白比白居易写得好,你看着都是大白话,把要点都说出来了:别看这破地儿,破坟,埋这么一个伟人。所以白居易的诗意境很高,在日本、韩国广为流传(因为太复杂他们学不会)。
  第40节:先进文化的代表
  晚唐杜牧、李商隐咏史诗。我个人认为,唐诗最高的艺术成就就是小李杜,杜牧和李商隐。他们把律诗发展到了极致,尤其是李商隐。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句子的情感很细腻复杂,没人能说清楚。别相信书上的注解,都是胡说八道的。他感叹自己一生的境遇,不是感叹找对象没找着,小李子都是借事儿来说自己的事儿。唐朝知识分子,感叹自己做不上官,写了一首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暗自伤。就是说一个穷女孩嫁不出去,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懒把双眉斗画长。你把眉毛画长了没有用,没有人娶你,你只能给人缝衣服,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每年辛辛苦苦做的漂亮衣服,都是给别的新娘子穿。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服装行业的,其实就是写他自己,因为他做不上官。古人写诗没有直说我当不了官很痛苦的,都是托物言志。比如说,那姑娘做衣服很痛苦,所以我很痛苦;那哥们儿电脑又蓝屏了,所以我很痛苦,都是这样表达象征意义的。李商隐也是一样。李商隐的咏史诗写得非常好,他写杨贵妃跟唐明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你唐玄宗做了四十年皇帝,国破家亡连媳妇都保不住,你什么玩意儿。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不是损这个皇帝,但是意境在这儿摆着,所以诗歌写得好不好,就看意境。
  第41节:不和谐的大合唱
  第五章你唱「霸」来我登场1不和谐的大合唱大葱同化法开始讲宋元了。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民族融合的高峰期。先秦是第一个民族融合的高峰,第二个是在魏晋南北朝,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的时候,把五胡都给胡进来了。第三个就是在宋元时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脉相承,其他国家很多古老民族都灭亡了,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些民族发展到今天能够薪火相传、子孙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是不断的融合的产物。我们的民族是比较庞杂,比较杂就意味着相互学习的机会和各自文化交换的几率比较高,这样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就都比较聪明,遗传基因越来越优秀。你看印第安人他跟我们同属于蒙古利亚人种,但为什么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他还处于史前文明时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太封闭,没有交流。他一千多个部落有两千多种语言,张村说的李村不懂,李村说的王村不懂,不懂还不去统一语言,各自摸黑发展。缺乏交流的后果就是张村知道螃蟹可以吃,李村还把它当毒虫;李村知道鳄鱼不能惹,王村还老有人去喂鳄鱼。如此一来,繁衍下去总是舅舅外甥女、表哥表妹、姑妈跟侄子这种系,那这不民族就完蛋了嘛。黑人也一样,他的民族这么落后,就因为他没有国家概念,只有部落的概念。中国最大的民族汉族,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经历民族融合的产物,先吸取少数民族更合理的知识和优点,然后再用自己的文化把他们同化。就像南方人来我们小区住仨月,我学习你优秀的地方,学完了之后顺便给你同化了,你以前吃的是米饭,我把你弄得和我一样吃面条烙饼,吃香菜大葱和包子。中国经过前面两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现在迎来了第三次香菜大葱同化法。播乱五十秋[见图5-28,p267]公元907年,李唐王朝被他的藩镇宣武节度使朱温所灭。朱温灭唐之后,建立了梁。17年后,梁被后唐代替。后唐完了是后晋、后汉、后周。等于这黄河流域53年的时间换了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这五个朝代最长的是后梁,17年,最短的是后汉,只有4年,4年还换俩皇帝。[见图5-29,p268]所以后人写诗就说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四帝,播乱五十秋。50年14个皇帝,那你想这些皇帝大多数都是怎么死的?就是非正常死亡,被人做掉了那种。如果是盛世王朝,汉武帝在位就长达54年,比五个朝代加起来还多一年,康熙爷是61年,乾隆爷要算上太上皇63年,辽朝还有好几个皇帝在位四五十年的,西夏也有。一朝的一位太平天子就堪比五朝,可见这五朝有多乱。为什么他能那么乱?就是因为他每一个皇帝都是前一朝的大将、藩镇。他们手握重兵,打仗的货全在手里,干吗不抢位子。比如那个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他就公开讲: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不是说当皇帝的没种,而是说,当皇帝的难道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吗?还不是谁胳膊粗、谁拳头大谁就当老大呗。所以这样一来,国家不像个国家,倒像个帮派,谁能打谁当头儿,当然更替得很快了。天上掉馅饼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在今天的河南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年号建隆,都东京。这个东京不在日本,而是指开封。宋朝有四个首都,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应天(商丘),另一个是北京大名。赵匡胤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时候,中国还在五代十国这种分裂局面下,北宋建立之后,宋太祖削平了南方。宋太祖也是因为他做了禁军大将,手握重兵,才能消平南方,篡权换代。消平南方之后,公元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太祖皇帝驾崩之后,皇位采取兄终弟及,由他的弟弟赵匡义(后改为光义)即位。这个人即位之后就是宋太宗,所以北宋是太祖太宗两代皇帝才算把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结束,但是并没有完成中国的统一。宋朝跟汉唐这样的王朝是没法比的,因为他并没有完成中国的统一。我们可以看到跟北宋并存的政权有北边的辽、西边的西夏、云南的大理,另外还有回纥和吐蕃。这些个政权里边,地盘最大的实际上是辽,辽就是契丹人建立的。今天俄语里边的中国两个字,就是发契丹的音,念不好就听成是你大爷。所以说北宋并没有完成中国统一,他连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部分都没有得到。
  第42节:史上代价最大的一顿酒
  2史上代价最大的一顿酒天才看一半宋太祖陈桥兵变之前是后周禁军的最高统帅,他篡权的时候那叫一个水到渠成。当时正好后周世宗柴荣驾崩,柴荣英年早逝,儿子恭帝柴宗训即位,年仅七岁。所以赵匡胤等于是欺负人家后周孤儿寡妇,这样的话他篡取政权的时候几乎兵不血刃,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当然,他篡权之后得保证自己的政权长久。自己是造反派,当然怕造反的人,所以他就问宰相赵普,之前的政权为什么不能长久。这个赵匡胤本人呢是高干子弟出身,他爸爸和他爷爷都是军区司令一级的干部,然后他的曾祖也是知州、知县,就是那种地委书记或者县长之类的干部,所以他属于军区大院长大的孩子。赵匡胤从小就整天不好好念书,打架,打到进公安局。公安局一看这是军区赵司令的儿子,不敢管,给他放出来。他又是一个比较豪侠的人,精通武艺,今天咱们中华武术里还有太祖长拳这种套路,还有64路盘龙棍,都是当年赵匡胤发明的,他是一个武将。赵匡胤认定了一个谋臣叫赵普,这哥们儿天资聪颖,是一个典型的无师自通型知识分子。怎么个无师自通法?就是赵普这哥们儿不看书,一共就看过半本《论语》,所以人们才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嘛,物尽其用的话,天才看半本就够了。赵匡胤跟赵普聊天,赵匡胤问赵普,他说为何唐季以来,帝王凡易八姓。为什么自从唐朝末年以来,那帝王换了八个姓。吾欲为国家建长久之策,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