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5
是说让他干这事,恐怕是拴住日头也说不好,可现在只用三言两语,他就顺竿子上来了。还有不少从不关心村里大事的人,好像长年不醒的木头人,突然一下子热心了。郭文志干了这么多年的村干部,很少看到过这种喜人的景象,这是人心所向啊!古人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只要村里的人都来关心村里的事,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因此,郭文志突然觉得自己一下子年轻了,觉得猛添了一身用不完的劲儿。他手下的几件急办的事情落实后,便匆匆地赶到了县林业局,找到了县里有名的高级园艺师段书义,咨询了一大堆桃子市场的信息和关于种桃树的问题,接着又和段书义草拟了一份供苗和技术承包的合同,然后在县城没多停,便把草拟的合同带回了村。村委会上,大家又对合同进行了认真地讨论,直到大家都认为比较合适后,郭文志又把修改后的合同套上复写纸抄了一遍,今早上又返回了县林业局。但郭文志再也没想到,今天刚到县林业局,就获得了一个几乎使他欣喜若狂的信息,要不是当着人家的面,他简直不知道自己会高兴成啥样子。
说起来这事也真凑巧。郭文志一进林业局的门,便迎头碰上了段书义。段书义让郭文志坐在办公室里先喝茶,待他接待完北京果品公司的人员后,就办理和桃花沟的合同书。也许是干啥说啥,干啥就操啥心的缘故,郭文志一听说是北京果品公司来的人,就有意打听来干啥。段书义笑眯眯地说:“谈合同啊,他们早看中了咱县里出名的山果,不仅想让咱们大批地供应北京的市场,还想和咱县里联合办一个果脯厂。县里对这事很重视,专意邀请他们来考察。他们这次来,就是和我们一块研究发展的品种和规模,并签订联合办厂的合同。”这事,郭文志咋不高兴呢?说心里话,专家们建议桃花沟种桃树,村委会开会讨论时,郭文志心里也像关老五那样嘀咕过。要说修路、办矿泉水厂和疗养院,这些郭文志都赞成。但要是满山都种桃树,就是桃花山的桃子再好吃,可毕竟不能当饭吃,一旦销路有问题,耽搁了出售的好时机,桃子可不像其他水果耐储藏,成熟的时候,七八天就会腐烂掉,那可是多大的损失啊!可要是不种桃树的话,还称什么桃花山,咋见得桃花山的好风水和好景致?咋吸引城里那些有钱人到桃花沟来疗养啊?再说,既然有学问又见过大世面的桃花恁坚定,说明她一定有出人意料的高招儿,或者获得了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因此,在村委会上表决时,郭文志是勉强同意的。不过,郭文志有个很大的长处,就是不论自己是咋想的,但只要是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定的,他都会大力支持和响应,从不在背后议论和搞小动作,所以他才成了“不倒翁”。今天一听段书义的话,他心里揣的一块大石头,才扑通一下子落了地,他怎能不高兴异常呢?他又怕段书义笑话他,便压抑着内心的激动,问:“这么说,我们桃花沟发展桃树是对头了,不用发愁桃子卖不出去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桃花沟的女人之青杏杨花卷》第十一章(2)
段书义笑笑说:“我说老郭同志啊,咱们可是老熟人,没想到你还有这种担心哪。三年前,我去你们村搞调查时,就对海栓子说起过,桃花沟要想有出路,最好是改田种桃子。因为你们桃花山的土壤很特殊,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产的桃子又大又甜,在咱们县里,你们桃花沟可是块风水宝地呀。就是把山上都种桃,那也是供不应求,村民们的收入也将会增长好几倍。可不知道是啥原因,海栓子只是笑了笑,连个啥态度都没有,这事就这样搁了下来。唉,要是当初你们就着手,现在就能见效益了。不过,现在发展也不算晚。至于销路问题,你就别再操心了,就你们桃花沟那点人见人爱的桃子,恐怕运不到北京去,在咱县里市里就抢光了。”
这下子郭文志放心了,他马上往村里打电话,想把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让村干部和村民们都知道,可是打了几次都没人接。郭文志不由暗抱怨,都是因为村里穷,连个通信员都养不起。这时候村干部们都在忙,谁还能在村部里呆着呢?还是抓紧把事办完,回到村里再说吧。再说明天就要开工修路了,村干部们都要上工地,也容不得自己在县城里享清闲,今天必须得赶回去。
郭文志一直等到中午十二点,段书义才让人来告诉他,说是合同到下午才能办,现在让他和北京来的客人一块上宾馆去吃饭。郭文志谢绝了段书义的好意,一是不知北京来的是啥人物,自己这个土里吧唧的农民,咋好意思去掺和呢?二是村里有规定,凡是到县里办公事,可以报五块钱的伙食费。只是村里的经济紧,好长时间都不兑现,只有自己先掏腰包。为了节约,郭文志来时就在挎包里装了俩馒头,打算中午到王家胡同买上两碗胡辣汤,然后泡馍将就一顿。再说那人本来也是礼节性的来请他,见他推辞也不勉强,由他出门而去了。不过,郭文志也许是过分高兴的缘故,改变了来时的打算。来到王家胡同后,破例地要了半斤刚卤好的猪杂碎,又打了三两老烧酒,慢慢地一边吃一边喝。直到县林业局的人员快上班时,郭文志才把馒头泡在胡辣汤里吃下去,然后晕乎乎地去了县林业局。
段书义中午陪客也喝了酒,正好刚回到办公室,跟郭文志寒暄了几句后,把合同草草地审查了一遍,见没有较大的改动,也就没再说什么,便在合同上签了字。郭文志心里有事,急着要往村里赶,段书义酒后想休息,俩人这就分了手。
郭文志晕乎乎地赶到车站后,见离发车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就在候车室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谁知这时候酒性发作了,郭文志不知不觉地躺在椅子上睡着了,同时做了个稀奇的梦。他梦见自己正站在桃花山上望风景哩,忽然间天上响了声雷,接着飘过来一片云,云端上坐着一位小仙女,怀抱着一个清香四溢的花瓶,花瓶上插着一个桃枝子。待飘到桃花山的山顶时,小仙女用桃枝在花瓶里沾了一下子,然后轻轻地往下弹了弹。不料眨眼之间,山坡上便钻出了成行成行的桃树,由小到大,由开花到结果,几乎是闪电般那样快,紧跟着是遍山成熟的桃子。桃花沟的老老少少,大人在笑,小孩在跳,丰收的锣鼓在欢闹,一辆辆的运桃车在争道,那种醉人的景象,让人心里比喝了蜜糖还要甜。人们把树上又红又大的桃子往下摘,把一筐一筐的桃子往车上装,你追我赶地比贡献,生怕落在人后边。可是再也没想到,当分配丰收果实时,竟然出现问题了。有人在争,有人在抢,还有人出手要厮打。正当人们争吵得不可开交时,云端上的小仙女又出现了,只见她一脸的怨意,用长袖往下扇了一下,天空中忽然下起核桃恁大的冰雹。眨眼之间,成熟的桃子被砸坏了,茂密的桃林被砸毁了,如花似锦的桃花山,一下子变成秃山恶岭了。人们的笑脸变成了哭泣,欢跳变成了跪求,但是已经无济于事,小仙女再也不出现了。郭文志难过得好像身上有无数条鞭子在抽打,他一下子从梦中醒了过来,揉揉惺忪的眼睛,才发现原来是车站的服务员在拍打他,让他快起来去上车。郭文志再也顾不得梦中的事,爬起来就去赶汽车。他是最后一个上车的,车上已没有座位了,他只好站在车门口,幸亏司机心肠好,见他岁数比较大,便让他坐在汽车发动机的盖子上。郭文志坐下后心里说:这个位置可真好,往前看什么景致都在眼下,可说是近水楼台了。但是,随着汽车的奔驰,郭文志却没有看眼前的风景,他的心思仍然在刚才的梦境里,只是上车时一紧张,梦中大部分的情节,已经回忆不起了,无论怎么去追忆,也只能想起一些残缺不全的片段。后来也容不得郭文志多想了,原因是汽车出城没多远,桃花沟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上了车,打乱了郭文志的思绪。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桃花沟的女人之青杏杨花卷》第十一章(3)
上车的人叫陈春发。不过在桃花沟,叫他这个名字的人很少,说白了也只是在村里开会点名时才这样叫,平时人们都叫他老春,而背地里却叫他陈老倔,或者叫他老镢头。陈老倔今年也是七十出头的人,但身子骨结实得好像还不到六十岁。桃花沟人送外号,也算是有点讲究的,要么是取你身上发生的一件事,要么是取你说的一句惊人的话,要么就是取你特殊的性格。要是对号入座的话,陈老倔算是取性格的那一种。说起陈老倔,他还真有点倔故事。当年“放卫星”时,到处都在吹牛皮。桃源镇也流传着几首打油诗:“谁说长城长?我把长城当麦垛墙。谁说泰山高?我把泰山当麦垛腰。站在麦垛上摸着天,拿着太阳吸袋烟。撕块白云擦把汗,要和月里嫦娥见见面。”还有几句更加豪迈的:“一个麦叶盖间房,一根麦秆做盘梁。一个麦穗撑一船,一个麦籽吃一年。”陈老倔正值年轻的时候,因做得一手好农活,大伙儿便选他当了生产队的副队长。他这个副队长仅仅干了十三天,便被区里来的干部给撤了。原因是区里召开生产总结大会时,因队长生病不能参加,便让陈老倔去顶替。会上有人介绍说,小麦亩产两千斤,有人说苞谷亩产三千斤……都吹得云天雾地的。陈老倔越听越生气,恨不得站起来骂几声娘,但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区里的会,才耐住性子没发作。可在分小组讨论时,强压在陈老倔心里的无名火,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导火索是那位年轻的包队区干部,他见别人发言都很热烈,唯独陈老倔坐在角落里,低着头一言也不发。他便点着陈老倔的名字说:“陈春发,你可是种庄稼的好手啊,你咋一句话不说哩?你有啥子好经验,也该介绍一下嘛。”
陈老倔瞅了瞅大家,说:“大会上有人说,红薯亩产一万斤,我看这经验不惊奇。我种的红薯,一个就能长百十斤,不知你们信不信!”
区干部赶忙问:“那你这是咋种的?”
大家都愣了。
陈老倔瞪着眼睛说:“咋种的,在人的屁股上种的呗。”
趁大家哄笑的当儿,陈老倔站起来就要走。
年轻区干部勃然大怒,对着陈老倔厉声说:“陈春发,你给我站住。”
“我没空儿在这儿放闲屁。”陈老倔头也不回,离开会场回家了。
年轻区干部岂能罢休,后来逼着陈老倔作检查。陈老倔又是瞪着眼睛说:“要我检查啥子呀,是不是要我承认小麦亩产两千斤,苞谷亩产三千斤?也学他们日哄人,说屁话,连自己的良心都不要了吗?球,你要是逼我作检查,那你就把我吃饭的家伙给割了吧。”陈老倔说着把头伸了过来,弄得区干部下不了台,没办法只好给陈老倔定了个顶撞上级的错误,在干部会上把他批斗了一场,然后宣布把他的副队长职务撤消了。实际上撤不撤都没有意义了,因为陈老倔自从离开会场后,就已经下决心不干了。后来,不管上边安排啥,陈老倔都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从不积极地响应。那时候,干部们到群众家里吃派饭,每顿饭交四两粮票二毛钱。其他人家都人之常情地做些较好的饭菜,但陈老倔从不优待干部们,而是自己平常吃啥就做啥。那年秋里,公社妇联主任到陈老倔家里吃派饭。因为连日下大雨,地里的红薯都被雨水浸僵了,吃起来又脆又硬连啃生萝卜都不如。陈老倔心里说:干部们不是说要和群众同甘共苦么,我就让你们知道知道眼下群众的苦处吧。中午,陈老倔让老婆煮了一锅僵红薯,稀稀的搅了些苞谷糁,又腌了一碗生萝卜丝。要说这也不算过分,当时群众的生活,有几句人人都会说的顺口溜: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红薯干、红薯面,离了红薯不吃饭……红薯是群众的主粮,一年四季都要靠红薯来支撑。饭做好后,陈老倔让老婆给公社妇联主任盛了一小碗僵红薯,又拿了一个窝窝头。自己盛了尖尖的一海碗僵红薯,连窝窝头也没得吃,当着公社妇联主任的面,头也不抬地硬是将一海碗僵红薯吃了下去。公社妇联主任心里想吃又吃不下,不吃又怕脱离群众影响不好,看着碗里的僵红薯直犯愁。要不是陈老倔的老婆心肠软,把她碗里的僵红薯拣了出来,真不知道她会怎么办?饭后,公社妇联主任并没有急着离开陈老倔的家,而是和他老婆拉了很大一会儿的家常。让陈老倔没有想到的,是三天后,公社给桃花沟返还了一批统销粮,公社妇联主任还亲自来到陈老倔家,把一百斤以粗换细的指标,交到了陈老倔的手上。还带着阶级感情说:“老陈啊,以后家里有啥困难,就到公社去找我。”陈老倔这个在桃花沟有名的硬汉子,结果被感动得掉泪了,他惭愧地望着公社妇联主任,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陈老倔买了几十个鲜鸡蛋,专门去公社看望她,谁知说什么人家也不收。这事对陈老倔教育太大了,再也不对上边的干部们抱成见了。特别是农村实行责任制后,陈老倔靠一手好农活,第一年就收获了成囤的粮食,一年四季都吃白面。他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感谢上级领导地好,无论是交税或交提留,他比谁都积极。但是后来又不行了,原因是部分干部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