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6
她发现苏豫的神色很萎顿。
老太太睡着了,倩茹把苏豫拉到走廊上,坐着说话。
倩茹安慰道:”别担心,医生不是说了不要紧吗,慢慢养着就好。”
苏豫久久不语,倩茹看见他的手不停地在抖,忍不住拍一拍他的手背:”不怕的,苏豫。”
苏豫转过脸来对她笑了一下,把额头贴在交握起支在膝盖的双手上。
倩茹觉得不对劲,伸手一摸,才发现苏豫的头上一片火烫。
”你在发烧。”
苏豫说:”一点点,前两天陪床着凉了。”
倩茹拉他起来:”趁着你妈妈在睡,你得去看医生苏豫。”
苏豫的手心也烫得吓人,顺从地跟着倩茹走。
医生说:”这样的热度,是一定要挂水的。”
倩茹租了一张躺椅,让苏豫躺得舒服些。
苏豫说:”我妈觉浅,一会儿就要醒。”
倩茹说:”放心,我去守着她。”
苏豫突然伸手拉住她:”别告诉她。”
”好。”倩茹答应了要走。
然而苏豫并没有放手,反而磨索着倩茹的手指,好一会儿手松开,说:”多谢。”
老太太醒来的时候发现病房里的倩茹,非常地诧异,开口便问苏豫呢。
倩茹告诉她苏豫公司有点儿急事,老太太哦了一声,又闭上眼,微微跳动的眼皮说明她并没有再睡,但是这是一个太明显的拒绝的姿态,倩茹只好坐在一旁不再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老太太又睁眼:”何小姐,麻烦你打电话,看苏豫什么时候能回来。”
倩茹只得掏出手机,正要打,苏豫推门进来了。
老太太精神立刻好起来,要茶要水,面色活泛起来。
老太太对苏豫说:”太麻烦人家何小姐了,苏豫,送何小姐走,不能总辛苦人家。”
苏豫与倩茹刚走出病房,未及说话,老太太又在房中叫他。
等到苏豫再走出来时,天都黑了,医院走廊里的灯已亮起来。
他发现倩茹还坐在走廊的椅子上没有走。
苏豫在她身边坐下来,望了她好一会儿。
倩茹道:”我问了医生,你的水还没有吊完,等你妈妈睡了,去把吊针打完吧。发高烧不是闹着玩儿的。”
苏豫突然伸手圈住她的肩,这是他第一次用这样亲热的姿势对她。
他的头贴着他的,一连声地低低地叫:”倩茹,倩茹。”
倩茹慢慢地回手抱住他的腰。
7
在何倩茹与周苏豫感情尚未完全明朗化的时候,方宁颜也认识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李立平。
这一年宁颜二十六了,李立平大她四岁,正好三十。
比起倩茹来,他们俩认识的过程全无浪漫,倒有点特异。
那个时候的宁颜,清秀细巧,看起来就像是少女,外校来访的老师或是学生的家长初见她时,莫不奇怪,学校里怎么会收未成年人做教师。
宁颜是一个有点奇怪的女孩子,在二十岁以前,她没有跟任何一个男孩子深交过,甚至连话都没怎么说过。
宁颜中学的时候,男女生是不讲话的,心里再蠢蠢欲动,表面上也跟仇人似的,开班干部会议时,几个班级精英商议起班级计划时也是纸条来纸条去的。那个年代,男生与女生的交往还十分隐蔽,是一件有点羞耻的事情,只有那些完全不想学习的被老师认定注定很快要成为社会人的女生才会与男生搭腔,而且,成绩好的男生也是不屑答理她们的。
宁颜是晓庄师范最后一界的中师生,此后晓师就升为大专院校,后来又升格为晓庄学院,培养师范类本科生。当年中考,是母亲帮宁颜填的志愿,因为她虽文科十分出色,数学却不太理想,母亲断言她是不可能考到好的大学的。
←虹←桥书←吧←.hqdoor.
第15节:糟糠之妻(15)
更重要的是,她不愿意宁颜离开家到外地去读书,她并不希望女儿有太大的出息。
上了师范,一个班上,二十五名学生,二十四个是女生,唯一的那个男孩子宁颜在参加口试的时候还看过一眼,肤白微胖的普通模样,可是报到的时候却不见踪影。原来,那孩子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改嫁,继父待他不是太好,在报到前夕,因为与母亲、继父口角了两句,一个想不开,跳楼死了。
于是,宁颜那个班成了女生班。
那个一面之缘的男生成了一个苍白的影子,很快地消失在大家的记忆里。
在方宁颜的少女时代里没有半个异性的影子,她简直就如中世纪英国的修道院学校走出来的孩子。
宁颜的家教也极严,母亲不许她跟任何异性做朋友,久而久之,宁颜有一点精神上的洁癖,上街闲逛时,有男子无意碰她一下也会觉得很不舒服,会下意识地不停地拍打被碰到的一处。这种奇怪的状态在她身上延续了很久,她不自知,也没有人提点她。
工作之初,她也封闭得很,不大与同事们打招呼,她来校不过一个月,就有人向校长反应,新来的这个小姑娘有一点清高啊,不大理人。
可是谁也不知道她其实微有些近视,又不愿意戴眼镜,看不清同事们的脸,一派单纯全掩在那微仰起无甚表情的面孔下。
直到她配戴了隐形眼镜,她才终于开始与同事们有了比较正常的交往。并且,慢慢地跟何倩茹与魏之芸越走越近了。
在大家的认识中,这个小姑娘有一点子古怪,但是人还不错,工作也很努力。在工作的第二年,宁颜就开始一边工作一边攻读她的专科与本科的文凭。
在这一点上,宁颜颇有一点先见之明,她聪明,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参加江苏省自学考试,一年的功夫,拿下了专科文凭,这两年,她又开始考本科文凭。而这个时候,小教界已开始大面积的学历提升潮流,像类思这个级别的示范学校,开始要求普及大专。而宁颜因为拥有大专文凭且本科在读,教学上又颇有灵气,开始在市小学外语界展露头角。
在这一个过程中,宁颜慢慢地迈进了老姑娘的行列。
二十六岁,算不得太老,但是,按同事们闲聊时的话,到这个年纪还不急着找人,可就要来不及了。
一个比宁颜还小两岁但是已经成了家的女同事有次无意跟宁颜说:你要抓紧啦!
内向而略有些小心眼的宁颜闷气了好多天。
宁颜终于开始相亲了。
其实在这之前,宁颜喜欢过一个人。
宁颜长到二十来岁,居然不会骑自行车。
她学过无数次,无不以失败告终。
有一回,借了同事的车在操场上练习,已骑得相当不错时,同事好心鼓励说:”看,你不是骑的很好吗?这辆车还是二六的呢。”
话音刚落,宁颜就跌下去。
那一跤摔得够狠,宁颜从此绝了学自行车的念头,一般出去玩儿,都是之芸用车带着她。
她每天步行上下班,好在家离单位不远,宁颜很享受这一段过程。
她每天都要经过同一个路口,那里有一个交通岗亭,是这个城市里仅剩的还未拆除的岗亭之一。
岗亭里,有一个值班的小交警。
那个小交警每天看着她从街口路过。
有一天,学校组织青年老师与二大队的交警们搞联欢。
宁颜站在角落里,忽然有一个瘦高个儿的小交警走过来,他好像是刚刚下班,来得晚些,制服都没有来得及脱,他站到宁颜的面前说:”我见过你。天天都能看见。”他把眼睛调开去,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你从来没有注意过我。”
.hqdoor.←虹←桥书←吧←
第16节:糟糠之妻(16)
那个人有着非常俊秀的五官,微黑的脸孔,高大而整洁,制服袖口露出的衬衫是雪白的。从此,宁颜每天下班都无端地快乐起来,步履轻松,心情有一种隐密的雀跃,整个小脸都被照亮了似的。
那个年青交警看到宁颜走过来,会伸出头来向他挥挥手,宁颜发现,他的岗亭多了一盆花。
终于有一天他打电话约她出去。
宁颜总是还记得跟他出去的那一个晚上他的拘谨,还有临分手前他说过的一句话。
那天,他把宁颜送回家,天已经很晚了,这一带很难打到车,宁颜问他怎么回去,他说,走呗。黑暗里他的牙显得特别的白。
宁颜说:那么远。
他说:”不怕的,农村的孩子,走点儿路怕什么。”
他不怕走路,可是,他怕别的。
宁颜的妈妈知道她与这个小交警出去,断然地说:”他不行的。我跟你说,你别犯糊涂。这个人不行。”
母亲的一句话是一个方面,更叫宁颜断了想头的,是那人的态度。他在约她一次之后突然地再也不打来电话了。宁颜等了许久,她也没有打过去,她知道他退缩了,他改了主意。
一段恋情,未及开始就戛然而止。
宁颜常想,如果当时他或者她足够勇敢,也许事情会完全不一样。
他很快就不再找她了,宁颜上下班也换走另一条路。
很快,那个交通岗亭也拆掉了。全市的交通系统改为电子控制。
在以后的许多年里,宁颜常常想起他的话:农村的孩子,走点儿路怕什么。
那个人的名字里头有一个诚字,过了很多年,宁颜一直都记得他。
他的形式虚幻了,她用她的想象丰富了他,塑造了他,他原本不过是她的情感世界里匆忙的过客,但是在岁月里,在她的想象里他成了佛前的一盏长明的灯,给了她晦暗的人生一方小小的永恒的亮。
然后,宁颜开始在母亲的安排下与许多人相亲。大多是她或是母亲没有看上人家,也有人没有看上她。她记得有一个人,在相亲过后托介绍人带来话,这个女孩子不行,她的腿都没有我的胳膊粗。太弱了,我不喜欢。
那些人在宁颜的生活里,来了,又去了。
宁颜疲倦得很。
这一个疲惫冗长而无结果的过程唯一的好处就是,奇迹般地治好了宁颜的精神洁癖。
宁颜觉得自己渐渐地变成了一根老油条。
有一天,母亲与父亲很神秘地跟宁颜说,这次再给她介绍一个男孩子。是个大学讲师。
宁颜随口问,是哪位阿姨介绍的。
父亲含糊其辞,母亲说:”就告诉她也不要紧,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说着,拿出一封信来。
宁颜看见那信封,觉得有点奇怪,上面的地址与收信人姓名是用毛笔写的,真是很少见。字不见得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