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1
,心念间没来由地翻转了一下。
倩茹妈妈并没有能把苏豫妈请到自家里去。母子媳妇三人还是一如既往地一天一天过下去。就只在倩茹妈来过的第二天,跟倩茹独处的时候,苏豫妈说:”小何啊,以后,我若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你尽管跟我说就好。回去跟妈妈说,没得叫她担心,原本也没什么大事你说是不是?”
她的话淡淡的,倩茹却听得心头一麻,喏喏地应了。
又过了一个月,苏豫带回一个消息,南大正在招在职的mba,他说他想去读。
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母亲与倩茹的大力支持。
苏豫妈尤其高兴,特特地在饭店里叫了一桌子菜来,说是好好庆贺一下。
苏豫说:”还得考呢,考得上才算,面捞到碗里才算是粮食。”
苏豫妈接口:”我的儿子,只要想考,哪有考不上的?”
谈到要读mba,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费用的问题。
倩茹说:”你不必担心。这点钱我们家还是可以拿得出来的。”
苏豫正色说:”结婚时已叫你们家破费了许多,这回,我不想再拿你们家的钱。”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55节:糟糠之妻(55)
倩茹有点儿动了气的样子:”你就跟我算得这么清!”
苏豫伸过头来:”生气了?”
倩茹不理他。
苏豫搂住她的腰,倩茹挣了几挣也没挣出来。苏豫跟她贴一贴脸:”我要真是那种没皮没脸的人,你也不会高兴的是不是?也不会这么爱我了。”
倩茹睇他一眼:”我哪们爱你?”
苏豫欺身上来:”你不爱我吗?”
倩茹让开了。回头又说:”那就随你。我的钱你总可以用吧。”
苏豫微笑:”那是自然。”
结婚以后,苏豫的工资都是交给倩茹的,以前总是交给妈管理。他们结婚的头一个月,苏豫妈就交出了经济权,坚决不肯再管苏豫的钱。
苏豫妈私底下叫了苏豫去她房间,交给他一只陈色老旧的金镯子。
苏豫吓一跳:”你要做什么呀妈?”
”你外婆留下的。听说还是个古董,年代不太久,但还值两个钱。拿去念书,替妈妈争一口气。”
苏豫又把东西塞回到母亲手里:”用了这个去读书我会愧疚一辈子,别让我心上有愧妈。”
在这个时候,倩茹却发现,自己怀孕了。
魏之芸站在公告栏前看着那一则布告。
上面列着这一次通过高级职称的人员名单。
上面没有她的名字。
这几个月来她一直在准备着评职称用的各种资料。获奖证书,厚厚一叠,论文复印件,还考了电脑证书,普通话级别证是早两年就通过了的,乙等一级,她是教数学的,这个级别完全合格,还有两大本详细的教案,有完备的教学设计和教后反思。这几年她也上过不少公开课。教学年限也够了,模看竖看,左思右想,她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通过职评的,会是自己。
直到有一天听见陈老师私下跟人传:”谁说现在作风问题不重要了?表面上不再是个条件,可是一个人名声坏了,在别的方面多少是会受一点影响的。现在不是早两年,到生日吃面,谁都能上高级。现在是僧多粥少,总要有个取舍。”
之芸这才想明白。
同时她还想明白了,为什么这段时间以来,不再要她参加区里的任何竞赛,也不再让她上公开课。
她魏之芸好像突然成了类思这个躯体上的一个疤痕,即便不在脸面上,到底也是块疤,会有人时时地把身上的疤露出来叫人看的吗?
这学期,学校里有一个下乡支持的名额。听说是去苏北,在那儿教一学期的书。教育局会给补贴,而且今后评职称也会优先考虑。
那些结了婚有了孩子的老师大多打定了主意不去的,有人扬言说,若是要去连孩子也一定要一并带了去,请求给孩子安排好幼儿园。
之芸报了名。
她的决定两个好友都竭力反对。
倩茹说:”你一个没结婚的姑娘家一个人去那里太不安全了。”
之芸笑笑说:”你当还是文革时期哪?”
宁颜说:”之芸你不能走。你不是说走了就等于说自己错了吗?”
之芸说:”不走不也还是错了吗?再说,我又不走一辈子。我回去换换环境,心里头也轻快些。再说,每个月都能回来呢,还给报交通费。有什么不好!”
新学期到来的时候,魏之芸真的下乡支教去了。
这一去就是整一学期。
21
虽然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之芸到了乡下以后还是被当地的条件给吓了一跳。
其实之芸去的这所学校还是当地的实验小学,算是条件最好的了,可是,习惯了类思良好的教学硬件设备的之芸还是觉得,她简直要不会上课了。
住的地方也十分地简陋,是学校后面的一座很旧的小楼的二楼。楼下是杂物间,楼上是一排老师的宿舍,给学校里单身家又远在下面几个村子的老师住的。
◇欢◇迎◇访◇问◇.hqdoor.◇
第56节:糟糠之妻(56)
校长把之芸领到其中的一间里,之芸一进去就意识到这应该是最好的一间屋子了。居然自带了一间卫生间,洗漱台是水泥的,一望可知是新砌的,没有抽水马桶,但是有一个蹲坑,显然也是刚刚改造过的。蹲坑旁还有一个水龙头。校长是个身材矮壮的男子,长得颇有些老相,看不出年纪来。多日以后之芸才惊讶地知道,原来他只比自己大四岁。
校长略有些羞惭惭地搓着手说:”小魏老师,你看啊,我们这里条件是没有办法跟南京比的,真是委屈了你,这间屋呢,你来前我们改造了一下,但是还差得很远,这个水龙头,只出冷水的,洗澡的话还要自己烧了热水用盆端进来。不过我已经跟火房打过招呼了,以后,晚上也多烧一桶热水给你留着。你尽管去打来用,叫上几个住校的高年级学生帮你抬来就行。”
之芸说:”那怎么行?哪能叫小孩子抬热水,多不安全。我自己能行。”
校长咧开嘴笑了:”乡下孩子哪有那么娇气,在家哪天不抬热水干这干那的。他们能干着呢,有事尽管吩咐他们。”
宿舍有一股阴湿的气味,之芸在校长走后就开了窗透气,乡间的晚风吹进来,混和着草叶与庄稼的清气,从吊窗里望出去,可以看见满天的星星,天空比城里清透了许多,巨大的蓝水晶一般。之芸坐在硬而窄的木板床上,有一阵子很是茫茫,不知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的恐慌在心里弥漫。
但是之芸从来也不是一个对月伤怀的性子,很快地跳下床来着手扫地,四处擦洗,打开行李整理起来。
接下来正巧是周末,之芸去校工那里寻了一些砖头与水泥,自己动手在屋里砌了一个衣橱,还从楼下的杂物间里捡了一个很旧的竹制书架,要来桐油刷了两道,放在阳光里晾干。
有孩子远远地看着她忙碌,那样子想过来帮忙却又不敢。之芸对他们招手,叫他们过来,拿了带来的糖果与果冻分给他们,问他们为什么周末也不回家。
孩子们操着浓重的乡音告诉她,家离得实在远,回去一趟要好久,所以只要咸菜还有,一般一学期他们只回去两三趟。
之芸问谁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有个领头的大个子黑皮肤的男孩说:”自己会做。”
周一开始之芸正式上课,她担任了五年级三个班的数学课教学。她发现,那几个孩子正巧在自己的班上。
乡里的孩子,比之城里的学生,纯朴得多了,安静得简直让之芸诧异,这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中心校,一个班足足坐了六十来个人,可是上起课来却鸦雀无声。学生的座位从讲台前一直排到教室的最后,黑板掉了漆,斑斑驳驳,后面的板报只是一块用厚纸糊成的板,上面贴着孩子们的作业和绘画手工。
之芸在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就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祸。
她把学校里唯一的一台投影仪的灯泡给烧了。
之芸非常惭愧,校长憨憨地笑着摆手:”没事没事,反正也没有人去用,烧了就烧了吧。”
之芸还是趁着休息日跑了趟县城,想自掏腰包给配上,可是跑遍县城大大小小的店铺,大多数人竟然不认得这是做什么用的灯泡。
没有电教设备,之芸开始自制教学用的卡片与教具,孩子们大多没有课外练习册,之芸就找来一卷发了黄的大字报纸,做成一个大大的可翻页的活页本,用油画笔把题目抄上去,供孩子们课后练习。那些住校的孩子也主动地来帮她抄写。之芸还把小组讨论式学习法教给孩子们,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之芸发现,孩子们的智商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甚至还更好一些,他们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一个月下来,孩子们的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57节:糟糠之妻(57)
让之芸觉得有些吃力的就是每天要批的那近二百本的练习本,但是很快她发现,交上来的本子,那些计算题都被批改过了,用的是那种城里已不多见的红蓝两色笔的红色一头。
她这才知道,是班干部们主动替她批了一部分作业,之芸只需批一下应用题与思考题就行了。
这里只有教务处有一台旧旧的十八寸电视,校长早就把钥匙交给了之芸,请她任意使用。可是电视也只能收两三个频道,画面也不清晰,之芸很少看,到认真地把在城里没有空看的书都看了。
天渐渐地热起来,有一天,有县里的干部送过来一个八成新的电风扇,自我介绍说,是县教育局的,姓刘,是个主任。
刘主任很热情地说,自己的爱人也是南京人,一定请小魏老师星期天去吃饭。
之芸推却不过,就去了。
一见之下,之芸就发现自己与刘主任的爱人十分投缘,那也一个快人快语的女子,姓杨。两个用家乡话聊得不亦乐乎,小杨在县里的一所中学做会计,她自己腌了只鸭子,还说:”咱们南京人,到哪里都忘不了盐水鸭的味道。你尝尝,不如韩复兴的好,但是,鸭子是本地鸭,瘦肉型的,没有喂过饲料。”之芸一尝,居然清香非常。
熟了以后,她对之芸说起当年自己非要嫁小刘,跟着他回到家乡来,家里气得恨不得跟她断绝关系,有了孩子以后,关系马上就缓和了,现在儿子给婆婆带到南京上学去了,她跟之芸约好,暑假一块儿回南京。
之芸问她,有没有后悔过。
小杨笑:”怎么没有,两个人吵嘴的时候,悔得想撞墙,我还跑回家过一次。吵完了,也就想不起来悔了。挺好,乡下空气好,东西新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