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44
急。而阿勋你在太子之位,却能做的更多。义仓废弛多年,平籴仓与官仓被地方官倒卖,若是能监察有方,自不会到今日的地步。再者,所谓门第出身,不过是自魏晋以来的旧习,你于危乱倾覆中拯救天下,八柱倾而复正,四维弛而更张,如何坐不起这太子之位?况且士族在朝中独大,才是朝廷最大的弊政,阿勋你今后剪除士族,无身份所缚,便不用有所顾忌。如此看来,我们兄弟几人,只有你最适合这太子之位。”
李承期自幼便能落笔成章,这一番话说得句句在理,李承勋竟然无从反驳。
“身居高位虽然艰难,但若尽心尽力,有所作为。便能安抚社稷,慈爱外民,让后世不受今日兵戈饥寒之苦。阿勋你向来仁厚,既然是力所能及,为何不去做?”
是啊,哀民生艰辛,只是愧疚没有用。既然灾祸已经发生,就应当尽力弥补,防微杜渐,革陈除弊。
“大哥,我明白你的话。”
在其位者,自当尽力以其身而谋其政。
“虽然现在还不甚喜欢这个身份,但我不会消极无为。”李承勋认真的对李承期说道。
李承期点头,满意的笑了笑:“我相信,多年之后,你必然会庆幸自己今日的选择。”
李承勋默不作声,片刻之后,又道:“大哥虽不能再做太子,但也可以随我一同回长安。见见父皇母后,还有兄弟姐妹……”
听到这句话,李承期脸上的笑容忽然收起,神色黯淡的回道:“阿勋,我不会回长安。”
“只是去见见大家,也不可以吗?”李承勋问道。
李承期摇摇头:“我此生都不会再回长安。而我尚在人世的消息,你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小熙,云阳,都不要告诉。”
“为什么相王和云阳也不可以?”李承勋不明白,相王李承熙是李承期最疼爱的弟弟,而云阳是他的至交好友。
李承期笑道:“昭文太子,早已经不在人世。”
“可是相王他……他真的……”很可怜。
李承勋没有把最后那三个字说出来。
相王的母妃萧丽妃这些年身体不适,鲜少有机会照顾他。而相王自李承期走后,性格阴郁冷漠,每次李承勋见到他,总是孤身一人,寡言少语。
从前相王虽然脾气不好,但也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知道的人多了,会生出太多麻烦。”李承期淡淡的说道,“今后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可以来徐州找敬之。我能做到的,自当尽力助你。”
“此生都不再回长安……”李承勋重复李承期刚刚所说的话,“是……”
“那我们兄弟二人今日一别,怕是此生都再难相见。”
李承期沉默不语。
“我已见到了大哥你,可是大哥恐怕还不知道我现在的样子。”李承勋忽然话锋一转,不再求李承期回长安,“大哥,你摸摸我的脸吧,看看阿勋这些年,有没有什么变化……”
李承期没有料到李承勋竟然会提出这般要求,但这时李承勋已经拿起李承期的一只手,放到自己脸颊:“既是此生再难相见,大哥就摸一摸我的脸吧!将来到了黄泉咱们兄弟重逢,大哥你,你还能认出我……”
李承勋说道此处,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泪水很快落到李承期的指尖,他神情未动,另一只手凭着感觉,触碰到李承勋的发梢:“阿勋,长高了许多……”
“比大哥你……还……矮一点。”李承勋声音颤抖的说到。
李承期的手往下,先是碰到李承勋的眉梢,接着是已经被泪水浸湿的的双眼,微微停顿之后,又触碰到了李承勋的鼻梁。
“阿勋现在,一定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郎。想必,很得女孩子喜欢吧!”李承期努力的笑着,可是这时的笑容如此的不真实,这是李承勋第一次见到李承期勉强的笑容。
“齐王现在比大哥还要高,身强体健,能徒手与老虎肉搏。相王与我差不多高,身体比我康健,眉目越来越像萧丽妃,只是不太爱笑。还有义城姐姐,她又添了一个男孩,那孩子聪敏又机智……大哥,你真的不想再见见大家吗?”
李承期的手放下来,叹了口气,却没有回应……
“你说成为兄弟不易,不知是多少世的缘分才能修为手足至亲。那大哥你,为何今天却要亲手舍弃这个缘分?”李承勋继续声音颤抖的问道。
“阿勋,对不起……”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家室,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诗经·小雅·棠棣》
章五十六
云家的祖坟在洛阳城外的邙山,经此战乱被破坏惨重。简单的修整之后,云昇夫妇便被葬在了此处。
云家的人要么征战在外,要么是在南方还未回来,李承勋便陪着霓裳把丧事办了。
葬礼结束后,霓裳暂时住在宫中。
李承勋离开洛阳数日,一些小事太子舍人郭兴和东宫左庶子吕成平还能帮忙做一些,但是还是有许多军国要事还是暂时放在那里等候李承勋处置,因此还是积攒了许多事。
东都洛阳的皇宫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因炀帝好奢侈而工匠有巧思,洛阳宫重楼曲阁,连达洞房,绮绣瑰宝,穷巧极丽。太宗皇帝平定洛阳后,因洛阳宫奢侈,曾令拆毁一部分。到了高宗与武后时,却又以诸道军资钱四十万贯,对洛阳宫修补。此后一直到睿宗朝,因为皇帝经常巡幸东都,对洛阳的修补亦愈发的频繁与奢侈。
皇城在洛阳西北隅,宫城在皇城北,长一千六百二十步,广八百有五步,周四千九百二十一步,其崇四丈八尺,以象北辰藩卫,曰紫微城,武太后时又号太初宫。
因为天气炎热,李承勋便在积翠池旁的临波阁处理政事。
等快到傍晚,李承勋看今日的任务完成的差不多,便站起身,伸了个揽腰,到凭栏处看看风景。
吕成平自集贤殿书院来,向李承勋汇报今日所做的事情。李承勋一边听着,一边欣赏阁外积翠池的风景,池面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给水面笼罩上一层金色。
不远处,霓裳正从东面跑来,不一会儿就到了临波阁外。
李承勋在高处,听不到她在说什么,但看她的样子恐怕有事,便下了楼,吕成平亦紧随其后,跟在身边。
内侍奎福刚要来通禀,未上楼便遇到了李承勋,于是说道:“殿下,云家的小姐求见。”
“我知道了。”李承勋点点头便走了出去。
“阿勋哥哥。”霓裳一见到李承勋,立刻扑上来,侍卫也没有阻拦她,“阿勋哥哥,我都三天没有见到你了!”
霓裳跑上前搂着李承勋的腰说道。
李承勋被她撞得没站稳,向后退了一点,而后说道:“我最近太忙了,霓裳最近有好好读书吗……”
“知道知道……”霓裳一听读书就不耐烦,“不要总跟我说读书,听烦了……”
“到不是我总跟你提起,而是你总是偷懒。”李承勋无奈地笑道,“你七叔把你交给我照顾,我若不好好提点你,到时候怎么跟他交待?”
“你跟他交待什么?”霓裳任性的说道,“你干嘛要跟他一个鼻孔出气,不跟我一个鼻孔出气?”
霓裳说的不过是撒娇的话,李承勋听了却感觉挺尴尬,忙转而问道:“霓裳,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霓裳这时才想起自己是有重要的事来找李承勋,“阿勋哥哥,你帮我救一个人好不好?”
……
霓裳把李承勋拉扯到积翠池东边的流杯殿,那里有一大批人正在修葺破损的。
见李承勋来了,都停下手中的活,跪在了地上。
李承勋正不明白霓裳是什么意思,霓裳已经放开了李承勋的手,跑到那一堆跪着的人中间,拉起一个跪着的女孩,走到李承勋面前。
“阿勋哥哥,她是十三姐姐,是我以前的朋友。”
女孩低着头不敢看李承勋,她身形瘦弱,约略十三四岁的样子,穿着破旧的麻衣,头发散乱,还沾着泥土,手不安的想从霓裳手里挣脱,却被霓裳紧紧握住。
“她在这里搬石头。我想带她走,但是那个人……”霓裳转头指着跪在地上的监工,“那个人说十三姐姐是奴婢,不能放。阿勋哥哥,你是太子,你一定有办法救她对不对。”
李承勋看着跪在地上的那些人,大多是女子,最小的和霓裳差不多大,年长的差不多四十多岁。他心中疑惑,便转身问身后的吕成平:“这是怎么回事?”
“回殿下,修葺洛阳宫人手不够,就只好用女奴。”
李承勋双眉微皱,又问道:“洛阳新复,从哪来的奴婢?”
“这些都是逆贼的婢妾,依律应押解回长安没官为官奴,配于司农寺。如今,先暂留洛阳宫中。一些留作伺候,一些就来修葺宫殿。”吕成平恭恭敬敬的答道。
李承勋便又转而问那个女孩:“你姓什么?”
“奴婢……奴婢姓崔……”女孩小心翼翼的答道。
“崔?”李承勋略加思索,又问道:“是博陵崔氏吗?”
“是……”
李承勋猜想能与霓裳认识,必定是大唐的世家子女,果然没有猜错。
“阿勋哥哥,十三姐姐不是奴婢?她的家就在洛阳,在云家南边。”霓裳在一旁插嘴道。
“是因为与家人走散,才被叛军俘获?”
“……是……”
李承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对吕成平说道:“这些人原本都是被叛贼掳来的良民,若是再将他们没入官府,我们与贼军又有差别?”
“可是殿下,这依律却是该这么做……”
“律法是死的,人却是活的。非常时期,怎能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李承勋声音沉静,却不怒自威。“河南道本来亡死者甚多,你再将这些人编为官奴,那万顷荒田,吕卿家一个人耕种吗?”
吕成平听到此处,忙说道:“殿下教训的是,臣有罪。”
李承勋并没有要治他罪的意思,接着说道:“除去他们的奴籍,有所归者送还本家,无所归者给予资财遣散。”
“殿下,这样洛阳宫怕是不能及时修复了……”吕成平为难的说道。
“宫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