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7

  br/>   可是宋义还是在哭,朱小伟无奈,只得向秦秀月解释:“我们是来找朋友家的,可是找很久也没找到,估计他是因为这个伤心呢!”
  都这么大的人了,为了这么点事情哭,至于吗?
  朱小伟翻着白眼。
  “这样啊,看来你们也累了,要不到我家休息一下吧,我家就在那里,很近的。你看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大了还哭鼻子,别人看了会笑话的。”
  秦秀月去拉宋义,看着近在咫尺的母亲,宋义猛地抱住了妈妈,又是一顿嚎嚎大哭。
  只有失去后才知道妈妈的重要,只有失去后,才知道家已经不叫家了,爸爸的病,哥哥的累,年幼妹妹的无人呵护,还有自己的无所依靠,只是因为少了个重要的人----妈妈。
  宋义哭得撕心裂肺,哭的肝肠寸断。
  自从妈死后,他几乎没有哭过,只把痛放在心里,现在,他只想痛痛快快地哭。
  这下好了,朱小伟和秦秀月都彻底愣住了。
  这孩子到底受了多大的委屈啊!
  惊心动魄的哭声引来了周围不少的人,这大过年的,哪有人哭的这么伤心的,纷纷过来询问秦秀月这是哪家的孩子。
  秦秀月也是一头雾水啊。
  不久,宋义的哭声也引来了张家的老大------张如山。
  张如山盯着正抱着自己妈妈哭的稀里糊涂的宋义看了会,突然叫了声:
  “如清?”
  宋义瞬间呆住了。
  ☆、15  一家人的初次团聚
  2015年10月的一天,张如山在杭州市区,他是被厂里派来办业务的,想着只一天就回去,就不告诉如清了,傍晚时候,上了301路公交车准备去车站坐大巴。世纪广场站的时候,很多人上车,突然,有人喊有炸弹,然后就爆炸了,爆炸的瞬间,张如山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弟弟。醒来后,自己就回到了13岁的时候,只是,他发现,家里少了如清的身影,问爸妈和小妹,竟然都不知道有他的存在,张如山懵了。
  宋义本来还在他妈妈的怀里嚎嚎大哭,却突然听见有人叫了声:
  “如清。”
  他呆住了,立刻抬起头来寻找,现在应该没有人知道他是张如清才对。
  他看到了站在远处的哥哥,他前世的哥哥,只是现在的他才只有14岁。张如山看他发愣,又叫了声:
  “如清!”带着小心翼翼。他怕弟弟真的消失了,再也没有人记得他的存在。
  宋义哽咽着叫了声“哥哥”,刚止住的泪又涌了出来。
  如山跑过来一把抱住宋义,那力道差点勒死宋义,有种失而复得的后怕与喜悦。
  兄弟俩激动着,可是却把周围的人给看懵了,秦秀月走过:
  “如山,你认识……这孩子?”
  兄弟俩这才清醒过来,周围这么多人看着呢。俩人虽然都有很多疑问,但却知道现在不是时候。
  “妈,等下跟你解释,我们先回家去吧。”说着率先牵着宋义的手往家走。
  秦秀月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自家儿子认识,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留下了一脸懵懂的朱小伟在风中凌乱了。
  谁能跟他解释一下啊?
  回去的路上,俩兄弟也搞清楚了心中的疑惑,拜那次的公交车爆炸的福,张如清和张如山都回到了1990年,只是,不知什么原因,张如清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刚刚才死的宋义的身体,而张如山则还是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家。
  搞清楚原因,宋义则又郁闷了:凭什么除了哥哥以外,大家都不记得他了啊。
  张如山安慰:既然人都能回来了,还怕以后不认识吗?看开些,总比死在那场爆炸里要好啊。
  想想也是,看着熟悉的房间,宋义舒坦了不少。
  中午,饭桌上,张如清的父亲张建国和小妹张如心都在,他们也听说了上午的事情,对宋义 感到很好奇。期间,张如山和宋义向大家说了自己以前做了个很多年的梦,梦到他们俩上一世是兄弟,都是张家的一份子,接着,讲了很多前世的事情,回忆起往事,总能发现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快乐。
  他们不打算说出那个爆炸,或许,比起穿越,还是做梦这种方式更能让别人信服。俩人轮流说着以前的事,默契十足,惊呆了一桌子的人:
  怎么还有这么神奇的梦,或许真是上一世的缘分也说不定。
  听到这些,大家才理解了宋义今天的莫名其妙,连张家父母也都模糊感觉对宋义真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家里还和以前差不多,三件瓦房,堂屋中横梁上的燕子窝,深红色的大衣橱,只除了以前自己的那张书桌没有了,其他的摆设还基本没变,摸着这些东西,宋义感慨良多啊。
  兄弟俩约定,以后要常联系,现在还没有手机就写信,他们都知道,很多事情要靠他们去改变,比如母亲的病。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要是回去晚了,朱小伟的姑姑该担心了,宋义他们准备回镇上,临走时,宋义说出了自己预想了很久的打算:
  “什么,认干亲,孩子,这事是大事,我们也觉得不错,只是你得回家跟你父母商量一下吧,毕竟你还太小,这事做不了主啊!”
  秦秀月和张建国有些担忧,虽说跟这孩子很有缘,但是认干亲得找人批八字,看属相,很正式的,人家大人会同意么?
  “没事,回去,我和阿姨说下宋义和张哥哥那个神奇的梦,我敢打包票,他们一定会同意的。”朱小伟拍着胸脯保证。
  “是啊,张叔叔张阿姨,这么大的缘分,我想我爸妈会同意的。”宋义有着自己的打算。
  “那好吧,要是定下来了就来个信,俩家人总得摆桌饭菜的。”
  “嗯,那我们就先走了,叔叔阿姨你们回去吧。”
  刚要走,衣服被扯住了,回头一看,是如心,怯怯地躲在张如山身后,诺诺地来句:
  “哥哥以后一定要来!”宋义今天带来了不少东西,花光了过年的压岁钱。他知道,小如心很喜欢吃零食的。这样的哥哥,如心也愿意亲近。
  “嗯,哥哥一定会再来的,如心要乖乖听话哟。”照顾了那么多年的妹妹,他也有些不舍。
  夕阳下,张家一家目送着宋义他们,思绪万千。
  等再回来时,他们就是自己真正的父母,哥哥和妹妹了。宋义坚信。
  ☆、16  正值青春
  “好了,今天的课就先到这里,预留的作业希望各位同学好好完成,初一正是英语打基础的时候,现在不努力,以后有你们哭的时候。尤其是个别同学,别让老师失望啊。”
  眼神瞟了下班级的后几排,意有所指。朱小伟和他的几个党羽们的头爬得都快看不见了。
  “哦哦哦,终于放假了,这英语老师也真是的,管得也太宽了吧。”
  朱辰一脸的不以为然,他也是党羽之一。
  “就是,我又不是替她学的,她着什么急啊!”党羽之二嗤之以鼻。
  “你们想多了,到考试的时候,你们拖了班级的后腿,她可是要扣奖金的。”朱小伟觉得这才是老师这么关心他们的真正“内幕”。
  “如果你们能在10年后还是觉得刘老师是在害你们的话,那时再发表这些言论吧。小伟,回去了。”
  宋义从前面走过来,听到这些话,真心为刘老师感到不值。
  他是来拎朱小伟回家的,最近,朱小伟迷上了电子游戏厅,宋义奉他妈妈的命令盯着朱小伟。
  看着宋义过来,党羽们都闭了嘴,对于校长和老师面前的红人,他们可不敢得罪,况且,宋义人还不错,至少从来没有因为学习差而歧视过他们。
  “宋义……我今天就玩一下下就跟你回去好不好?”
  宋义不理他,作势要走。朱阿姨应该还在三楼办公室没下班。
  “宋义,宋义,你先等等,你听我说,上次还差一点就通关了,今天一定可以的,宋义求求你了,通关了一定不玩了,我保证!”
  朱小伟就差声泪俱下了。
  宋义盯着他看了一会,突然说:
  “明天来我家默写单词,20个!”
  “好好好,我一定去,别说20个,就是30……呃,25个都没有问题。”这时候,什么要求他都会答应的。
  堵不如疏,硬要强制他不去玩,恐怕会适得其反,能换他20个单词,也不错了。
  宋义无奈地出了教室。
  看着宋义走远了,其他几人又都兴奋起来了;
  “朱小伟,这宋义怎么管你跟管小孩似的,你什么时候找了个老妈子啊。”朱辰打趣道。
  “不对,我看是找了个媳妇才是…….”说的人一脸奸笑。
  “去去去,这叫朋友间的友情,你们懂什么……到底还去不去打游戏了,要去就快点,我时间有限啊。”
  一群正值十三四岁的青春年少们,勾肩搭背地直奔游戏厅去了,今天周五,得赶紧去抢位子。
  这一阵,街上开了家游戏厅,新生事物总是能吸引这些正值青葱岁月的少年们,拳皇,快打三代,三国志这些热血游戏很快在学校里面流传开来,但凡手头有些零用的,大多都去玩过几把,只是,因着各种原因,有些人跳了出来,而有些人则彻底沉迷了,比如,朱小伟一列。
  宋义去了校长室拿报社寄过来的汇款单,看着与日俱增的数字,宋义眼里笑眯眯的。
  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宋义开始了写文章赚钱,这一写就是三四年,也在业内累计了些名气。一开始是以当时的小学校长张文才的名义寄的稿子,升初中后就以宋义自己的名义写了,报社的负责人知道这些年的文章出自一个10几岁的小学生之手后,对宋义也是越发的重视起来,专门在报纸的一角开辟了专栏,供宋义发挥,当然,宋义也没有让他失望过才是。
  值得一提的是,张文才跟宋义接触的越多,对他也越来越感兴趣,经常借着宋义来他家借书之际,拉着与他闲聊,宋义有时对人生,对时局的言论,常常让张文才震惊,惊喜之余,对宋义的真实性格也越发了解。而宋义也觉得这老校长挺有意思,没有那么古板,对于时局的评判也很大胆,而且俩人都爱喝茶,张校长家里但凡有些个好茶叶,都会拉着宋义一起品尝。
  常常俩人聊着聊着,天就黑了,宋义只得赶紧抱着书回家去,爸妈还在家等着呢。搞的张家师娘是又气又笑:
  “这死老头子是几辈子没说过话了吧,非拉着人家小学生喝茶聊天,耽误了学习你负责啊!”
  “你懂什么,这叫忘年交好吧,跟你个老娘们聊不到一块,还不准我和别人聊啊!我看呐,他说的东西你都不见得会懂。”张校长美滋滋地抱着个茶杯。
  有着这层关系,张文才也跟初中的现任校长高云飞通过气,一个县里当校长的,平时也是有些交情的。爱才之心人皆有之,有才华的学生校长当然不会阻碍他的发展,高运飞了解后,还特批以后宋义的信件都寄到校长室,以免丢失。
  谢了校长,从里面出来,暗想:今天太晚了,邮局关门了,只能明天去取钱。先回家去吧,他也准备和家里说件事了。
  ☆、17  我们开超市吧
  前年,也就是 1992年的1月17日,已然88岁的某位老人家坐上了南行的列车上,开始了他的南方之行。南巡之路,提出了“要加紧有利机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力争国民经济更好地上一个新台阶。这番言论,从而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理奠定了思想基础。
  刚开始听到这番言论时,别人或许还没有反映过来,但宋义却清楚地知道:中国又一轮的改革开放热潮快要来了。他要加快脚步,给自己两年的时间准备,足够了。
  回到家,放好自行车,宋义背着书包进了房间,爸妈还没有回来,先做晚饭吧。
  前几年因为太小了,爸妈总是不让他碰家务活,这些年,慢慢地,也明里暗里帮着做了不少,尤其是做饭,前世里,老早就学会当家,会做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多年下来,手艺早就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