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9
度,多会因此大大提高!(当然你也可以用这招去对付别人,但呼唤名字时,请不要叫得太频繁,不然会像在“收惊”。)
做社会运动的高手,在为弱势群组争取权利的时候,有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让冷漠的社会大众,认识这个弱势群中的某一个人:认得他的脸、叫得出他的名,一旦做到这点,大众就比较不会像原来那么冷漠,比较会觉得:“我知道他啊!他受这么大的委屈吗?那我不能接受,我要出点力帮他争取权益!”
这个弱势群组也许是刚出狱的受刑人,也许是住在污染环境里的小孩,也许是走路两小时才能上学的学生,反正,一旦这人群当中,有一个人在你眼中是有面目的、有姓名的,那他的故事就比较容易打动你,他就不再只是面目一片模糊的抽象名词了。
同样,你也不能把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当成是面目糊涂的抽象名词。 同学、同事、朋友,都不想被你当成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应付应付就好的抽象名词。
下次,当你贪图方便,想按一个键就发出一百则罐头简讯,向朋友贺节的时候,想想对方的感受,想想你这么做真的是在巩固友谊吗?还是在增加彼此的冷漠,同时增加电信业者的营收?
36【黑手党为什么还开餐厅,从环境来推测】
古古去意大利玩,朋友带她去一家二十四小时都营业的高级餐厅,不是速食店喔,是高级餐厅喔。 古古他们到餐厅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两点了,餐厅里根本没有客人,但是却灯火通明,要点菜真的也有服务生来服务,点了菜以后,厨房也真的有厨师把菜做出来,只是服务生上菜的态度有点粗鲁,厨房煮出来的菜,味道也普通,跟整个餐厅的高级装潢不太相称。
“看出什么端倪了吗?”古古的朋友问她。
古古摇摇头。 古古的朋友才小声的告诉古古,这个餐厅是当地的黑手党开的。 反正黑手党本来就常常要吃饭聚会,有的对吃也很内行,弄个餐厅也很合理。
但为什么要开二十四小时呢?根本没什么客人,完全不符营业成本啊。
“因为小弟们要随时动员啊,没事时就轮班在餐厅窝着,打打工、玩玩牌,有收入也好管理,有事老大叫一声,马上就可以赶赴现场,很机动啊。何况餐厅的账目,也可以拿来洗黑钱。”
古古听完朋友的解释,很庆幸自己进餐厅后都很乖巧,没有惹服务人员生气。
古古和我们很多人很像,有观察但没有推论,这很正常,她去意大利是去玩的,没有道理还要伤脑筋去推论。
但如果初次跟人相遇,对谈话的方向没什么把握,那不妨来一点观察加推论,应该比较能抓对方向。
开跑车的人,不一定比开小货车的人有钱,但两者比较起来,开跑车的人,总是比较希望别人“认为”他有钱。 不但开跑车,进了咖啡厅,还要特地把跑车的车钥匙放在咖啡桌上,那他就不只是“希望”别人以为他有钱,而是要“确定”别人会以为他有钱了。
这样的人一定很浮夸吗?也不一定,但总是比默默开小货车,或者开跑车但默默把车钥匙放在口袋里的人,要虚荣一点。 你做了这样的观察和推理之后,如果你必须取悦他,那就跟他聊跑车,让他可以炫耀他对跑车的昂贵品位。 如果你不必取悦他,那起码你听他讲话的时候,也会比较懂他的逻辑,会懂他提到营业额多大或者人脉多广,很有可能是比较实际情况“虚荣”一点。 能这样想,你就会接下来对他提议的“大好赚钱机会”有所保留,比较不会太快上当。
37【炒热气氛,需要练习】
古古有个朋友,每次去ktv,每首歌她都要唱出声音。 是她点的歌,当然她要唱,不是她点的歌,她也要分一支麦克风去唱,就算一支麦克风都分不到,她也要用自己的喉咙大声地唱。 她如果生在春秋战国时代,可以用歌声去攻城的话,肯定三个月就能靠战功升上大将军。
大家后来去ktv都不约这个人了,不是她唱歌不好听,只是去ktv的人都想自己唱。 去ktv的人,听别人唱歌是在尽公民应酬之义务,这样才能换取别人乖乖听自己唱歌的权利。 说来伤感,但谁要花钱去坐困一个小房间里,听另外一个老百姓练歌呢? 如果有人是认真要练唱哪首歌,那他一个人在家里跟着音乐练,也练得成,而且便宜又方便。
很明显的,大家愿意为ktv花钱,就是不只自己要唱,还要有人听,如果有人老是自己一个人跑去ktv订包房,连场五小时,虽然唱得过瘾,但一定觉得很凄凉,凄凉到送卤味进包厢的服务人员,转身出来关上门的那一刻也会轻轻发出叹息。
如果没有古古那个一唱就停不下来的讨厌鬼朋友来揽局,大家轮流唱,轮流听,气氛就很理想。
一场气氛理想的聊天,其实追求的是一样的事:大家都有机会讲讲自己的事,也听听别人的事。 更理想的话,快歌跟慢歌适当交错,有好笑的话题,也有透露心事的话题,那就绝对是一次另大家难忘的聚会。
唱ktv时,如果有这么一个人,懂得帮朋友们点歌,懂得有时选些特别搞笑或者有话题的歌给包厢里的人听或看。 这个人也知道谁失恋要唱疗伤的歌,谁一定大吼一首脏话歌来骂她老板,这些八面玲珑的安排,当然会使包厢里的气氛让人很尽兴。
这个人自己能完全放松的玩乐k歌吗?不一定,有的人就算很注意在座所有人的感受,也不会害她自己完全没玩到。 有的人则会压力太大,好像在当尾牙的主持人,整场下来累得半死。
我觉得为自己在乎的朋友们,偶尔创造这样的聚会聊天,会让大家觉得你是很温暖,很够意思的朋友。
至于会不会把自己搞得太操劳呢?我建议可以多练习几次,就像煮菜很有节奏,也大概演练过的人,几次请客之后,就能做到及时上菜,又能坐下来陪朋友吃一阵子的境界了。
但如果练习不来,也没什么,就让比较有天份的人来掌握气氛好了,就像只负责吃的人,只要懂得一直说“好吃”,不唱歌只听歌加吃点心的人,只要每首歌之后都用力拍手,也是很上道了。
38【 招待客人,别只用钱不用心】
小戈投资股票,赚了三十万,于是他请古古还有一些她的朋友吃大餐。 因为要在古古这些朋友面前营造出自己是“投资界新贵”的感觉,小戈选了本城最贵的一家法国餐馆,点了餐厅里第二贵的酒(因为第一贵的酒实在是太贵了),然后吃饭中间小戈就一直提到那些他上网去查来的“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哪一年的葡萄遇到多大的旱灾,所以哪一年的葡萄酒酿出来会有一股什么样的味道……”这些他努力背下来的话。
古古的朋友们都还算上道,在餐桌上都努力附和着小戈滔滔不绝讲的这些事。 可能因为努力就要用力,所以谁都没办法很放松的喝酒吃饭,加上法国菜常常盘子很大食物却很少,散会以后,古古跟朋友们竟然又跑去吃一顿羊肉火锅,边吃边嘻嘻哈哈的,免不了大家就围着火锅,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个小戈真是个啰嗦鬼呀!”
相信我,用钱不用心的招待客人,花再多钱大概就只是六十分。 反过来,用心不用钱的招待客人,就算只是吃饺子或意大利面,也很容易就会创造出一个满分融洽聚会。
我知道“用心”二字被滥用得很厉害,我从看漫画《将太的寿司》开始,就一直很期待吃到师傅“用他的心”捏给我吃的寿司,然后我可以吃一口就露出漫画里那种瞬间飞舞在樱花天雨中陶醉狂喜的表情,嘿嘿,当然我味觉很迟钝实在常常吃不出师傅有没有“用心”,我常常连根本没有师傅动手的泡面都吃得很高兴。 但是,味觉这么迟钝的我,都也能很轻易感受到一个主人有没有“用他的心”待客。
你关心一个人,就会找话跟他聊,让他说话。 我相信“倾诉”是人的本能,是原始人就开始依赖的生存之道。 原始人总是必须告诉伙伴们“天上闪光有时候会让树烧起来”“那种果子吃了会吐,上次我看过”“这小孩不是我的,赶快把他丢到山洞外面去”……这些话。
“倾诉”和“饿了必须吃东西”一样,是我们活下去的生存之道。 当然你关心一个人,你就会给他机会,让他对你倾诉,而不是一味的喂他吃松露喝白酒而已。
所谓“用你的心“待客,无非就是关心你的客人,给他吃喝,但也给他机会倾诉,他要倾诉什么,他会自己找到机会说出来,只要你整晚三不五时给他这样的机会。
当然,不是每次待客都要这么用心啦。 如果是你根本就不关心的人,用酒把他灌醉叫他回家就收工了。 但练习关心别人,而且表现出你的关心,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因为你生命中必须有你最在乎的人,你才会活得有滋味。 而对那些你最在乎的人,你一定会关心,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你的关心表现出来,让他们收到。
39【说话别像网球发射机,只顾发射没感情】
古古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分析股票的老师,或者购物频道的专家,常常忍不住觉得他们讲话有点油。
“你看到没有?连续拉了三支涨停板!老师昨天就告诉你了,要特别注意节能减碳题材的这几只股票……”
或者,购物频道上:“别家的防螨被单,有几家国际机构认证!?你说,有几家!?有一家就很不错!我们这一款防螨被单呢?你看看有几家国际机构的认证?我告诉你,你不要被吓到,有三十六家!三十六家喔!”
这些人不说话很有效果,能打动人心,但不可否认,是有点油。 你如果是股票老师,或者购物专家,倒也不妨这样说话,但容我提醒一句:讲话时,不要使太多“业界”的用语,流露太多“业界”的习性,一般人听起来,都会闻到一股“不够生活”“不够真心”的气味。
婚礼上,老派的上台致词人,爱用的“敝人今日十分荣幸……。”
电视记者在事发现场,对着镜头说:“现在就马上来为您做一个转播的动作……”
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口头禅?“基本上,已经下了两小时的雨……”“死亡人数,基本上已经达三十人这样的数量……”“教室的门基本上是开着的”“火车票基本上是不够的”。 读读这些句子,或者说“进行阅读这一动作”,你会发现你基本上完全可以把这些莫名其妙的“基本上”拿掉,依然能清楚表达意思。
这些人对说话这么“敷衍了事”,有各种原因:职业倦怠、没兴趣回味一下自己一天说的话、太匆忙没空想别的说话方式,都有可能。
但这些都是借口,都改变不了听的人的不良感受。 听的人就是会觉得,你只是把话从嘴里发射出来,就像练习打网球用的网球发射机那样,没感情的,一球接一球的射。
把话用你有感觉的方式讲出来,不要偷懒的依赖你那个行业里所有业界人士讲话的套路,即使不流畅、多费字句,都没关系的。
电视上的主持人,每天都在讲话,如果每个主持人,都只是拷贝其他之前的主持人的讲话的方式,也许很方便,但那样哪里会跑出这么多各式各样的主持风格来?大家都长一个样子,分不出谁是谁了。
你愿意接受你和其他人都没差别这种事吗?如果愿意,那,你怎么会在看这本书啊?基本上应该是拿错书了吧?赶快去进行换本书这样一个动作吧。
40【传达感情不只是会说话 】
古古和小戈,总算试着交往了。 交往了两个月以后,遇上了情人节。
“会收到什么礼物呢?”像所有与交往对象迈向交往以来第一个情人节的女生,古古有一点期待、也有点忐忑。
到了情人节那天,古古拿出她要送给小戈的礼物,是一支表面上细致刻着小戈名字的手表,小戈显然没看过表面竟然可以刻上名字的订制表,露出又惊喜又感动的表情。
轮到小戈拿出礼物了,只见小戈拿出来的,竟然是一个薄薄的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