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51
姐,我是你弟弟!”
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她父亲陆可学还有母亲刘慧如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就是自己和哥哥身上也完全没有混血的迹象。不用问,陆家祖上也没有和外国人有过姻亲关系。难道是汉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的后代?
“老板,这个玩笑一点也不好笑。”
“我说的都是真的!”
列昂尼德的中国名字叫辛旭。辛姓乃清朝满族望家大族,世代居住辽海省锦州境内。在伪满洲国时期,辛家被侵华关东军羁押胁迫。
族内年富力强的男性,特别是曾经游学海外精通英语、俄语或日语的族人均被强制要求到伪政府内任职。任职部门涉及民政、文教、实业、外交、财政、交通等。
虽然伪满洲国内实际上由关东军主导,但由于辛家的满族身份,以及与爱新觉罗皇室的亲密关系,还是在任职期间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很多机密事宜。
在1945年8月15日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前,关东军就秘密组织人员撤离。辛家世代定居锦州,哪里肯随关东军越洋前往岛国。何况还要舍弃家族中妻儿老弱,只有一些政府要害部门雇员才能随军撤退。
当时辛旭的爷爷辛渊德、父亲辛永焕同全体族人一样拒绝离开。他们也担心共/产/党政府来到后清算他们的罪行,可是他们坚决不答应远离故土。恼羞成怒的关东军秘密围剿辛家族人。
借着当时局势的混乱,爷爷辛渊德带着父亲辛永焕及家人一路向北,越过中苏边境,到了图拉罗斯夫尔市定居。
辛旭的父亲辛永焕年轻时曾被派遣岛国留学,回国后被安排在伪满洲国政府军政部门担任技术翻译。因此在强撤名单中,辛永焕的名字甚至排在了辛渊德之前。
为了控制辛永焕,关东军安排他与岛国女性成婚,但是遭到辛永焕的严辞拒绝。辛渊德害怕关东军采取过激行动,就劝儿子找个满族或其他民族的中国籍女子成婚。
辛永焕当时说:“内忧外患,哪里还有心思结婚。这个时候成家,不仅害了那女子,就是有了子女也是不得安宁。”
听到这番话,辛渊德摇头叹气再也没有劝过。
等在苏国图拉罗斯夫尔市定居快三年,传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辛渊德想举家回迁,可是因为年老体弱,在北上途中落下了严重的疾病。
此刻弥留在床,是没办法动身的。最后经过商量,决定让大哥辛永康带着家人先行回国。小儿子辛永焕就留在苏境照顾卧床的老父。
辛永康回国以后一直没有传回消息。而辛家自定居苏国用的都是从家里带来的祖产,这几年购屋买地已经用的七七八八,又因为辛爷爷病重和大哥一家回国更是花费了大笔钱财。
为了遏制这种入不敷出的情况,辛永焕一边照顾老父,一边留意国内的消息,同时在图拉罗斯夫尔市开始做起生意。
中国人在苏国境内做生意,想起来就觉得不容易。辛永焕在遭到当地同行的排挤,以及无赖流氓的勒索骚扰后,意外遇上了马克西姆。
马克西姆父母双亡,只有个双胞胎妹妹。当时在图拉罗斯夫尔市最大的地下势力团伙中担任小头目。一次与别的势力团伙械斗当中受重伤,被辛永焕救下。
马克西姆感激辛永焕的救命之恩,拍胸脯保证以后辛家的生意他来保护。
马克西姆的话让辛永焕有了想法,他拿出大笔钱财帮助对方购买/枪/械、召集手下,通过不断蚕食临近势力的地盘,马克西姆在团伙当中的地位水涨船高。
为了报答辛永焕,马克西姆牵线为辛家找来政府官员,成功拿下大片森林的所有权。依靠这片土地,辛家伐木、开采矿石、石油和天然气,为马克西姆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援助。
后来两人结拜,马克西姆认辛渊德为义父。
等辛永康传来消息,说在西海省找到了辛家族人。辛渊德已经故去,临死前嘱咐儿子将他的骨灰葬在国内。
而辛永焕为了不让辛家香火断绝,以及与马克西姆保持更密切的利益关系,他就娶了马克西姆的双胞胎妹妹狄安娜。
知道辛永焕要回国,狄安娜不顾身怀有孕,坚持要跟随。
辛永焕也知道此去前途未卜,劝阻无效后就将生意全部托给马克西姆,毅然带着狄安娜和父亲的骨灰辗转回到国内。
当时国内正掀起“大跃/进”、“大炼钢”、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国际上中苏牢不可破的友谊出现裂痕,两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很多政治问题上出现不同意见。
辛永焕本身身份敏感,娶的妻子又是苏国人。在如此敏感时刻回国,受到的审查和限制特别严厉。
他们两夫妻先是到了辽海省锦州祖居地,发现老宅已经收归国家。没办法,辛永焕只得找到原家族祖坟,让父亲辛渊德入土为安。
然后继续带着身怀六甲的妻子狄安娜前往西海省。因为去西海省需要经过京都,等他们在海宁市下车时,引起公安部的高度警惕。
当辛永焕和狄安娜到达兴隆县,就被守株待兔的警察与安全人员控制起来。
原来辛永康的信件,就是一个诱饵。自从建国以后,国家就严查一切企图破坏革命成果的反动势力,例如国民党残余、清廷遗老、外国间谍等。
辛家是满族遗民,又与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家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量族人曾经在伪满洲国政府任职。后来族人逃散,有被绑去岛国的,有南下去港岛、南海诸国的,还有就是向北逃散越过边境进入苏国的。
而辛渊德弟弟及堂兄弟等较大一批族人滞留西海省兴隆县境内,在划分成分时被发觉并监视起来。
辛永康的信是在政府授意下书写的,如果作为普通人隔着国境,这封信可能永远都到不了辛永焕手中。
可是在安全人员的帮助下,辛永焕顺利拿到信并做出回国决定。
其实从辛永焕入境开始,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便衣警察的监视当中。明面上的严格,只是为了不让两人生疑而已。
幸运的是,辛永焕并没有做出任何危险举动,因此在关于他的监视报告上的最终结论为“排除间谍嫌疑,可以作为发展对象。”
虽然建议被作为发展对象,但是辛永焕的背景实在太复杂。羁押审问期间,辛永焕交代了他在岛国留学、伪满洲国任职以及如今苏国的涉黑生意。
在他的供词当中,安全人员敏感察觉到极高的发展价值。经过层层请示,终于公安部政治保卫局副局长邓子荣亲自出马,前来考察辛永焕。
“辛永焕,你在岛国留学期间,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岛国人野心勃勃,对我们的领土资源势在必得。中国人在那里,饱受折辱。”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果不是政府无能,列强哪敢欺我!”
“听说你在帝都大学攻读机械制造专业,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
“是的。我不想被岛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的聪明好学是谁也比不上的!”
“回国以后,你在伪满政府里担任什么职务?”
“当时在军政部翻译科,专门为军工厂和机械制造厂的岛国专家当技术翻译。”
“国家正处于建设时期,非常需要像你这样的机械专业的人才,为什么不回国发展?”
“49年我父亲就提出举家回国,可是因为他病重,我留下照顾,大哥一家才先行回来。当然这次回来,我是准备找到族人然后定居的。”
“你舍得在苏国的产业?那也不是轻松得来的。”
“当初经商是为了生计。既然决定回国,那一切都与我无关。没有什么不舍得!”
“呵呵。你和夫人的感情好吗?”
辛永焕一直认真的回答着对面长官的询问,只是没想到他会突然问出这个问题,就诧异的抬头。
“还好。狄安娜为辛家生儿育女,又为了我远离祖国来到这么遥远的地方。我很感激她,她是我永远的家人和责任!”
邓子荣觉得辛永焕说话很有一种滴水不漏的感觉,如果培养出来为国效力一定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中国和苏国是最好的朋友,当然你的妻子狄安娜也是我们欢迎的客人。不过她可能被我们的不礼貌吓坏了,请你带上我的歉意。”
邓子荣起身准备离开。
“请等一下,我可以走了吗?”
“暂时不行。不过请辛永焕先生安心,等我们下一次见面,我会给你确切答案。”
作者有话要说:会不会很狗血?会不会很俗套?好吧,作者承认,本文就是狗血俗套大集合!
59、身世
“你叫辛旭,辛永焕是你父亲。可是这些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陆新月听着辛旭也就是列昂尼德讲述的故事,感觉是那么的曲折离奇。但是她忍不住打断列昂尼德的回忆,开口自己的疑问。
“姐,你就没有一点耐心吗?我讲的可是我们家族的历史,每次父亲给我讲的时候,我都是非常虔诚的倾听,从来就没有不耐烦。再说,打断别人说话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好吧!”这个自称是自己弟弟的人,还是费娅小屋的老板,身边还坐着几个人高马大的保镖。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她都没有底气反对。
话说,辛永焕获得准许和自己的妻子狄安娜见面。可是当见到妻子的时候,她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因为路途颠簸以及受到惊吓,腹中的胎儿早产了。
幸好狄安娜身体底子好,苏国女性又是非常伟大的母亲。在被警察及时送到医院,她就已经冷静下来没有大喊大叫。
特别是进了产房,在医生的帮助下,不到两小时狄安娜就顺利产下两个婴儿。
因为是双胞胎,一般也不会足月生产。所以当这一男一女出生时,体重虽然比普通婴儿小,但是身体却非常健康。
“男的是弟弟,女的是姐姐。”狄安娜为病床边的丈夫辛永焕介绍。
辛永焕当了爹,而且儿子女儿都有了,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但是让他担忧的是,政府会如何处置一家人。
无论自己是枪毙还是坐牢,他都无所谓,可是妻子没有错,还有刚刚出生的一双可爱儿女都是无辜的。
躺在床上的婴儿突然同时睁开双眼,仿佛感应到父亲的到来。
“呀,姐姐的眼睛是黑色的。”狄安娜发现女儿五官遗传了父亲的中国血统,头发也是黑色的,这会就连眼睛都是黑色的。
如果不是孩子出生就没有离开自己的视线,狄安娜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