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节

  珅上门,自是先递了消息的。
  毕竟他又不是上门来与贾政算账,自该规矩十足。
  这头小厮未说上几句话,便有贾政携王夫人出来了。
  贾政将和珅、和琳引了进去。
  那头王夫人却是迎向了那顶软轿,和珅心底立刻有了数。
  那软轿从旁门而入,她自然连撞上和珅的机会也没有,和珅也就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贾政想做个好官,奈何总不得机遇,如今听了和珅在两淮的事迹,心中更觉将和珅视为知己。
  于是便滔滔不绝起来,欲与和珅聊政务上的事。
  和珅哪里耐听他说这些废话,便淡淡出声,问:“黛玉近日可好?”
  贾政不得不就此打住。他哪里知晓黛玉好不好?荣国府上的姑娘,他就从未留心过半分。
  贾政心下略有遗憾,但他还是极为上道地道:“你若是要寻黛玉,我这便让人引你过去。”
  大有为和珅开方便之门的意思。
  和珅犹豫了一瞬。
  在这个时代,随意出入女方闺阁,并不会显得如何疼宠女方。只会显得过于轻佻,不尊重女方。
  想了想,他还是道:“许久不曾去道观里吃茶,今日你我同去,如何?”
  贾政一愣,随即点头:“自然好!自然好!”
  刘全懂得和珅的心思,他便一步上前,笑道:“近来道观周围的风景较从前更好了,员外郎不若让府中的姑娘,也上山走一走,再拜拜道祖……”
  贾政心领神会:“提议甚好。”
  不在府中相见也好,免去不少闲话。
  贾政最听不得的,便是这些闲话。
  于是贾政与和珅先行,顺便还带上了和琳。和琳虽然年少,但见识却不短,胸中才学更是同龄人难以相比的。
  贾政也不敢看轻他,只与和琳随意交谈几句,他便觉得心中沉沉。
  和琳年纪较宝玉更小,却不知比宝玉高出多少。
  贾政叹了口气,道:“如今只盼我那不成器的儿子,成亲后能有所收敛。”
  和珅淡淡道:“必然会的。”
  灵月善妒,心眼极小,又手段顽劣,一张嘴不肯饶人,谁都不畏惧。
  贾宝玉若与她作了夫婿,端看谁耍浑耍得更厉害了。
  不过宝玉是个见了女孩儿便心生怜惜的性子,恐怕还是灵月更胜一筹。
  如此正合了和珅的心意。
  荣国府上下待黛玉没有一丝真情,宝玉却是他们捧在掌心的宝贝。若宝玉得了这么个妻子。
  那时心肝肺都跟着疼的,便是荣国府上下一干人了。
  说话间,马车停住了。
  他们下了马车,宣通道长已在门口等候。
  宣通道长许久不见和珅,这会儿乍见和珅,两行热泪都快要流下来了。
  “和侍郎,二老爷。”宣通道长将他们引了进去。
  待布好茶水瓜果。
  宣通道长便陪坐在了一旁。
  和珅这会儿倒是耐心些了,他陪着人说了小半个时辰的话。终于听见小道童进门来,道:“道长,外头来了荣国府的女客。”
  宣通道长便忙起身迎接去了。
  过了会儿,便听见一阵脚步声近了。
  女眷自然不会往这边来。
  和珅心下没什么期待,便端起杯盏饮茶。
  “父亲。”门外一声响起。
  和珅转头扫了一眼,就见宝玉站在那里,身边还带了个唇红齿白的少年。
  和琳趴在和珅耳边道:“兄长,那人是秦钟。说是宁国府的什么亲戚,整日与贾宝玉厮混。”他声音压得极低。
  但和珅还是推开他,道:“坐直了说话,像什么样子。”
  和琳便忙坐直了。
  贾政见状,更觉羡慕。
  心中暗道,这和珅教训幼弟,实在有一手。
  贾政再转头看宝玉。
  便见宝玉那张略显憔悴的面孔上,露出了惊慌之色。贾政心下更恼。
  实在难与人相较!
  宝玉朝着和珅这边躬身道:“和侍郎。”
  宝玉畏惧和珅,又难过于和珅竟与他的林妹妹定了亲。
  此时见了和珅,宝玉便觉心头疼痛难当,眼睛一酸,几乎落下泪来。
  秦钟也上前与众人见了。
  和珅并不大喜欢他,扫了一眼便皱了下眉。
  秦钟乃是秦可卿的弟弟。
  宝玉与秦钟厮混,有个源头便是他在梦境中,和警幻仙子的妹妹巫山云雨一番,而秦可卿恰巧与警幻之妹生得一模一样。
  宝玉心中对秦可卿怀有不可说的心思,见了秦钟,便也爱屋及乌。
  可这秦可卿,官名兼美。
  和珅曾听过一个说法,说秦可卿为何有这样的官名,乃是暗指她兼宝黛二人之美。
  如何有人,能兼并得了黛玉的美呢?
  和珅早先知晓这一点时,心中便有些不大痛快。
  宝玉因秦可卿的缘故,爱护秦钟。
  但他却因秦可卿的缘故,实在不喜秦钟。
  和珅收敛起冷淡的目光,起身道:“屋中人多,气不通,我在道观中走一走。”
  贾政知晓他要去做什么,便起身送他。
  和琳忙道:“兄长等我!”
  和珅只淡淡看了他一眼,和琳便讪讪道:“我且后头再转转。兄长先行。”
  说罢,便只得目送着和珅远去。
  上次只得远远瞧了一眼,哪有这次这样近?
  和琳实在抓心挠肺得紧,只想能再见一面未来嫂嫂,究竟生得何等模样。
  要知晓,府上本有不少前来说亲的人家,都一一被兄长推拒了……
  待和珅走后不久,和琳便也告辞了。
  如此,宝玉才松了口气,带着秦钟坐了起来。
  如今比较起来,宝玉觉得那位和侍郎比他父亲还要可怕些。
  因而,陪着父亲坐一坐,倒也不是以往那样难熬了。
  且说这头。
  黛玉、惜春连同宝钗三人,正在道观的后院儿中瞧那满院子的花儿。
  王夫人便携了灵月,远远的在一旁低声说着话。
  灵月不断朝这边扫来,但她在黛玉这里吃了两回亏,如今倒是没那样傻了。她将情绪藏得严严实实。
  这会儿,院子里的宁静却突地被打破了。
  宣通道长与谁说着话,仿佛不经意地闯了进来。
  众人不自觉地朝那头看去,便见宣通道长身旁站了个年轻公子,着白袍,实在浊世翩翩佳公子的风采!
  黛玉侧着头,听惜春说:“这道观瞧着还有趣些……”
  她正要回应,一回头,视线里已经猛地撞入一道身影。
  黛玉心底一跳,双眼微微瞪大。
  “他怎么来了?”
  惜春歪头一笑:“想是来寻姐姐的。”
  宝钗也旋即领会到了他们为何会来这山上,便笑道:“为了妹妹,和侍郎倒也是用心良苦。”
  不过意外撞见,总叫人说不出闲话的。
  黛玉只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都烫了起来。
  她抿了下唇,转头瞥了一眼不远处的二舅母,还有灵月。
  二舅母已经面带笑容,主动上前,只是挨得并不近。灵月的目光也怔怔落在了和珅的身上。
  这厢和珅却目不斜视,与那王夫人说了三两句话,便行到了黛玉的跟前。
  他开口,嗓音低沉:“两淮无趣。”
  黛玉心中一紧,又莫名有些欢喜。
  他不至当着这么多人,说思念她的话罢?
  和珅目光灼灼地看着她,不知为何,黛玉觉得自己像是被他深深的目光包裹在了其中,连挣扎也懒得挣扎了。
  和珅低声又道:“但幸而盛产天香枣,我便带了些许回来。”
  说罢,他便转身从仆从手中取过一个匣子。
  他将匣子面朝她,打开来。
  只见这么个精巧的盒子里头真放着一些枣。
  这些天香枣,个头大而圆,晶莹剔透,色面极好。
  枣上头还挂了点儿水迹。
  像是刚仔细洗过了,只要捻起来便可入口。
  黛玉想笑。
  情绪在刹那间飞扬得,按也按不下去了。
  身后一干人也都没了声音,他们都盯着那匣子天香枣。
  没有谁会出声说,这样的玩意儿太过寒酸。
  不寒酸。
  半点也不寒酸。
  灵月看着那匣子,嫉妒得眼底几乎都要流下泪来。
  去两淮公干,却还不忘携一匣子盛产的天香枣回来,眼巴巴地送到了黛玉的跟前。
  这林姑娘,她究竟有什么好?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怕也不过如此了。
  第五十三章
  雪雁忙笑了笑, 上前接过那匣子, 转而递到黛玉的手边, 道:“姑娘尝一尝?”
  院中人不少。
  有丫鬟婆子跟着,还有几个小道童。
  他们都在悄悄打量黛玉。
  有小道童打了盆水来。
  黛玉净了手,盯着目光, 大大方方地捻起一颗圆滚滚的枣, 放入口中。
  甜又脆。
  而且那股甜意似乎直直地往心底钻。
  “很好吃。”黛玉低声道。
  和珅这才露出些许笑意。
  此时宣通道长走上前, 笑问黛玉:“女善人可要求道符?”
  黛玉惊讶,视线落到他身上的:“这符有什么稀奇吗?”
  “灾厄不得近身, 心想必定事成。”
  “世上哪里有这样的东西?你这道士倒会唬人。”灵月插声嘲讽道。
  宣通道长如今在京中也是个人物了,哪里会因为灵月的嘲讽便方寸大乱。
  他淡淡道:“自也是分人的。有人求得来可保富贵的符。有人求得来除恶鬼的符。有人什么都求得到手,有人却什么也得不到。”
  倒像是在讽刺灵月。
  灵月面上一红, 但目光触及到一旁的和珅, 她还是闭了嘴。
  她心中有爱慕。
  但也有畏惧。
  这个男人有毫不留情的一面,灵月并不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 自讨没趣。
  黛玉笑道:“你这符有趣,上哪里求去?要往前头去拜三清?”
  宣通道长点头:“且随贫道来。”
  惜春也跟了上去。
  和珅在院儿中多停留了一会儿,方才也转身离去。
  待他一走, 院儿里便又恢复了热闹。
  只是灵月再同王夫人说话时, 便觉得胸中好一阵压抑了。
  黛玉跨进门。
  正殿中供奉着的正是三清的塑像。
  黛玉并不大信佛道, 但却心有敬畏。她弯腰拜过,此时宣通道长便伸手从那三清座下抽出一管竹节,转身递到了黛玉的手中。
  “这便是那符了?”黛玉问。
  “正是。”宣通道长微微颔首,但他的目光却并没有看黛玉, 而是看向了站在门外的人。
  和珅站在那里。
  也许是因为进了道观,他瞧上去都多了丝方外之人的仙气。
  宣通道长望着和珅,压下心中的感慨,随即又笑着对黛玉道:“女善人切记,不得轻易将之打开,不然便失了效了。”
  黛玉笑着将那竹节在掌心翻来覆去:“还有这样的讲究?”
  宣通道长点头。
  “那我便依道长所言。”说罢,黛玉将那竹节放入了随身的香囊中。
  那竹节中心是掏空的,里头塞了符纸。形状小巧,便于随身携带。
  宣通道长的目光在那竹节上打了个转儿,随后便看向了门外的和珅:“和侍郎也要求个符吗?”
  黛玉这才知道和珅也跟上来了。
  她转头去看。
  便见和珅唇微动:“求。”
  说罢,和珅走进门来,在黛玉身边站定,也拜了拜三清。
  惜春躲在黛玉身边,小心地打量着和珅。
  大约是有些畏惧,惜春此刻看上去身量更小了。
  宣通道长等到和珅拜完,便也抽出来一个竹节,递给和珅。
  和珅随手放入香囊,瞧上去半点也不好奇。
  黛玉的目光随他的动作而动,突地一滞。
  那香囊瞧上去,怎么有些……怎么有些眼熟呢?
  黛玉思绪一动。
  这才想起来,是了!这不正是之前交换信物时,她给出去的那个香囊吗?
  针线还略见粗糙。
  上面的花纹更是实在简单。
  并且也不大像是男子佩的,咋一看,还像是女子佩的。
  黛玉先是微瞪大眼,随后更忍不住红了下脸。
  早知晓他竟然这样随身佩戴,便该做个更好些的才是。
  此时宣通道长看向惜春,问:“女善人也要求一道符吗?”
  惜春摇摇头,但不知又想到了什么,她抿了下唇,道:“我也能求么?”
  宣通道长点头。
  惜春这才也拜了三清,得了个竹节。
  她没有那样小心,只随手交给丫头入画收了起来。
  宣通道长不再出声,他朝和珅躬了躬身,然后便出了大殿。
  今日殿中有些冷清。
  待他一走,便立时安静了下来。
  惜春转头瞧了瞧,殿中青烟袅袅。
  除外便是那位和侍郎同林姐姐了。
  惜春咬了下唇,还是没有走出门去。她怕,她怕跨出门,万一哪天有谁在背后说了林姐姐的坏话。若她在,自然便叫旁人无话好说。
  正在惜春犹豫纠结的时候,她便听见那头和侍郎开口了。
  他在对林姐姐说话。
  “灵月可还有欺你?”
  “她哪里欺得了我。”
  和珅淡淡道:“你也不必瞧临安伯府的面子,她若行事张狂,你只管叫李嬷嬷代劳教训她便是。待她嫁到荣国府,临安伯府便也该要走上末路了。无身家作依仗,便也掀不起什么水花了。”
  黛玉掩唇一笑:“可她心悦你……”
  和珅摇头:“她眼中所见,不过权势地位,与旁人的恭维称赞。更勿论……”
  “什么?”
  “她在我眼中,不过如脚边尘土,丛中蝼蚁。”
  黛玉有些好奇:“那……”
  那我呢。
  还不待黛玉说出口,和珅便已经又开了口:“你自是天边星辰,水中花。”
  黛玉笑出了声,早先灵月留下的那点儿芥蒂,已然消失干净。
  等到笑意微敛,黛玉又想起了另一桩事。
  “这些话也能同我说么?”她指的乃是,临安伯府的事。
  “这有何妨?”和珅摇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这几日,临安伯便该要惶恐了。临安伯夫人若聪明些,便该知道,早些将灵月嫁进荣国府。恐怕,王夫人便不肯要她这个女儿了。”
  黛玉暗暗心惊。
  一面更忍不住感叹,和珅在京中的地位,果然如旁人传的那样厉害。
  连这些事,他也知晓得一清二楚,并且丝毫没有将之当做一桩大事来看。
  一个伯府的覆灭,从他口中说出来,倒也这样云淡风轻。
  那头惜春也听得睁大了眼。
  心底犹如狂风过境。
  和侍郎这样利害,日后若他待林姐姐不好,那岂不是也会受更大的罪?
  容不得惜春这样想,只她身边常来往之人,不过都是些狼心狗肺的人物……自然便头一个,将人先往坏了想。
  别说惜春,她身边的丫鬟也吓得缩紧了肩膀,心中暗道,难怪旁人都说,和侍郎是个不大好惹的。
  什么君子风度,不过表象罢了。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了脚步声。
  “兄长可在?”一道清越的少年声在门外响起。
  说罢,便有个同样身着白袍,只模样瞧着更见富贵气的少年郎,跨进门来了。
  他手里还倒拎着一把折扇。
  端的王公贵族公子哥儿的姿态。
  但这人又与宝玉大不同。
  他身上不见半分脂粉气,反而眉目间略见清朗。
  惜春更有些无所适从了,她面上白了白,又将神色做得更冷漠些,这才觉得心安。
  “兄长!”那少年又唤了一声。
  来人正是和琳,他先是疾步走进门来,随后见了和珅跟前,站了个身段纤瘦的姑娘,和琳心底一惊,忙顿了顿脚步,低下头,躬身,抬手:“见过林姑娘。”
  姿态不可谓不恭敬。
  和珅见状,被打搅了的不快这才从面上褪去。
  他伸手将和琳拉直,道:“这是我那弟弟,和琳。”
  黛玉并不是胆怯的性子,她当即便微微探出头,仔细瞧了瞧和琳,随即笑道:“瞧不出幼时的模样了……”
  和琳抬头一笑:“都好几年不曾见过了,自然变化大些。”
  黛玉如今见了和琳,便立时勾起了姑苏时的回忆,再见他面带笑容,神情真挚,便觉得亲近许多。
  再一想,若是将来真入了侍郎府,该是比在荣国府的生活要轻松快活得多。
  那头惜春略有些紧张,她低声问:“林姐姐,咱们出来的时辰是不是太长了?”
  黛玉回头瞧她,见她脸色都有些白了。
  她知道惜春行事小心,最怕闹出不好的事来,便道:“走吧。”
  和琳面露可惜,道:“才与林姑娘没说上几句话……”
  和珅打了下他的头。
  和琳便忙收住了话,转而笑道:“两位姑娘先请。”
  惜春松了口气,上来挽住了黛玉的胳膊,同她一并走了出去。
  只是走到门边时,黛玉忍不住回了头。
  恰巧和珅也正在看她,两人视线相接,黛玉也不知为何,明明是才说上没几句话,便要分别,心中的愉悦却还是不可抑制地往上攀爬着。
  “去吧。”和珅低声道。
  “嗯。”黛玉应了声,这才迈动步子走得更远了些。
  待走得远了,黛玉从雪雁捧着的匣子里,取了颗枣给惜春:“尝尝?”
  惜春摇头:“这是给姐姐的。”
  黛玉塞到她的唇边,低声道:“四妹妹不必如此小心。”
  惜春将那枣咬进嘴里,细细咀嚼并不说话。
  甜意入口。
  好半晌,黛玉才听见她故作轻松地笑道:“若我不生在宁国府便好了,哪怕随意落在一户人家,也都要好。”
  黛玉眨了下眼。
  她原以为荣国府上的姑娘,该是过得更要好的。
  可如今,她竟成了最好的那个。
  ……
  黛玉等人走后,宣通道长便也回来了。
  他先拜过了和琳,然后才与和珅道:“恭贺小公子。”既不在人前,宣通道长便也唤回了从前的称呼。
  他这声恭贺,既是恭贺和珅刚升了官儿,又是恭贺和珅定了亲。
  功名利禄,所慕女子,都已经是他唾手可得的了。
  宣通道长都忍不住感慨,当年幸而他看准了人,看准了和珅将来必是个有大造化的。
  “东西放好了?”和珅突然问。
  宣通道长忙点头:“是是,正是您给我的那张,我塞进了竹节里,才递给了林姑娘。”
  “嗯。”和珅低低地应了一声。
  哪里有什么诸事灵验的符?
  不过是借符,传和珅的话罢了。
  何况……
  宣通道长笑了笑。
  哪有比和珅更好的护身符呢?
  第五十四章
  临安伯府大抵真要迎来末路, 灵月已经有好几日不曾上门来了。
  黛玉自然不在意她, 倒是王夫人平时还要念上两句, 像是极为中意这个媳妇。
  打从王夫人那里出来,远远的,便见鸳鸯走了过来, 朝她福身道:“林姑娘, 老太太让我来传个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