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63
之路,现在,他清醒了,所以自然选择作陛下的三皇子,做大唐王朝的吴王殿下,或许将来还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贤王。杨蕊,你该明白什么叫做众叛亲离吧,不过为了你最心爱的儿子,你还可以做出最后的一次牺牲。”
杨蕊眸光一闪,对若水哭喊道,“皇后娘娘,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都不是臣妾所为的,那个逆子自己心存不轨,到头来却栽赃到我的头上,娘娘,请您一定要明察啊。”
若水的声音里似乎很是为难,“如果有罪的不是贤妃,那吴王的下场可就……”
“娘娘,只当我从没生过这个逆子,无论陛下怎样处置他,都不管我的事情。”杨蕊急切地说道。
若水惋惜的声音中夹着一丝残酷,“可惜,贤妃,在儿子和嫔妃之间,陛下选择的永远是儿子呢,本宫也实在是无能为力。”说完,她回头朝郑吉示意了一下。
郑吉手中拿着一个瓷瓶,走到贤妃的身边,跪下,只见杨蕊忽然疯狂地大笑了起来,“你刚刚是故意的那么说的,对么?”
若水走近了两步,看着杨蕊的目光已经宛若她已经死去,漠然道,“今天的一切,你早在贞观九年派人对承乾的马匹做了手脚的时候就应该预料到了吧?”
杨蕊的笑声渐止,“那为什么,李元吉的那桩事,你却丝毫不在意呢?”
若水的声音清冷而淡漠,“因为储君之位乃国之根本,你既然敢动,就要有承受后果的预期,而前者还不足以让我对你出手。”
“长孙若水,你不觉得自己可悲么?”杨蕊忽然笑了,“你究竟有没有真的爱过一个人?你从来就完美的不像一个真正的女人,说实话,我曾经对你恨的咬牙切齿,可现在,我是真的同情你。”
若水面无表情地看着瓷瓶中的液体被灌入了杨蕊的口中,看着她的眼眸在渐渐的涣散,可悲?她微微一笑,如人饮水,人暖自知,他们都只看见了作为皇后的自己。而有一句话,若水刚才并没有说完,为什么要对杨蕊出手,不仅仅因为承乾是大唐的太子,更因为那是她的儿子,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往往是可以付出一切的,不是么?可惜,这一点杨蕊永远都不会明白,因为她在不断滋生的复仇之心中,已经不自觉地把李恪当作了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一条通往终点的捷径。
走出内侍省,凉风阵阵,夕阳满天,鸟雀归巢,若水远远看着前方立着的那道人影,此心安处,即是吾乡,须臾间,她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一步一步地走上前,伸出手,十指交缠间,彼此默默凝视着对方,“二哥,你后悔么?”
“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必须做的事情,似乎从很久以前人生就在这般重复中走来,所以,我只会叹息,不会后悔。”
“那你后悔么?”
沉寂了片刻,她抬起清澈的眼眸,“只是后悔没早一些回来。”
为了我,还是儿子?这句话在嘴边转了几回,还是被咽了下去,重要的是,一个真实的她已经渐渐回来了。
“空出的那个正一品的妃位就让徐惠递补上吧。”
没有再问为什么,他直接点头答应。
远处,遥遥的传来暮鼓的阵响,他们握着彼此的手,慢慢的走向那残阳的深处,或是走向明日晨钟响起的又一个天明……
第十一章 长安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
夜深人静,太子殿下与魏王殿下相携离开了帝王的寝殿,看着已经面前的弟妹,哀伤的摇了摇头,欲言,却又止。
明达扑在长姐的怀中低声啜泣,“爹……爹他会好的,对么?”
明瑶的声音破碎而沙哑,“大哥,青雀哥哥,爹他真的……”
“爹他把你们赶走之后,又昏沉了一阵,方才似乎有些清醒了,恐怕只是……”李泰的话语一涩,“爹他现在只想和娘在一起,别的人统统都不许在场,而遗诏也已经备好,所以……”
末子仿佛不愿意接受地闭起眼,身子不由自主地打着颤,“大哥,那御医怎么说的?”
承乾将末子揽在怀中,“就连孙思邈也说已经药石用尽,也许今夜或明晨爹他就会……”
末子紧紧拽住大哥的衣袖,爹总是说尽管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可是男孩子就应该从小懂得保护自己的母亲和姐姐,将来才能够保护住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所以他一定不能哭。
承乾拍了拍弟弟的后背,“末子,要哭就究哭吧,不要忍着。”
末子抬起红红的眼睛,“大哥,你说要是我哭出来了,爹爹会不会就可能站到我面前,和我说,你是天可汗的儿子,所以一定要坚强。”
承乾的脸上尽是无泪的悲伤,此刻的他不能有任何的软弱,他稍稍仰起头,似乎这样就可以不让泪水流下,“娘,在送我们出来的时候,对我说,如果,爹不在了,那她也许也……她还说,希望我们不要怪她自私。”
空荡荡的大殿内,一片的死寂,突然,一声让人心如刀绞的哀哭声在四壁中回响着,明达从姐姐的怀中挣脱开来,要向内殿奔去,“不要,我要娘,兕子不要做孤儿,不要!”
李泰第一个反应过来,一把拦住妹妹,“兕子,不要这样,爹和娘都会难过得。”
明达哭喊着,“才不会,爹和娘要是真的舍不得我们,那为什么要离开,为什么啊!”
“兕子,不要……不要。”李泰只能钳制住妹妹的手臂,喃喃地重复着相同的话。
“他们不要兕子了……不要我们了啊……”明达无力地朝自己的姐姐,哥哥,还有双生的弟弟哭道。
“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天的,兕子。”明瑶抬起泪眸,劝道。
明达面色苍白,死死地握着双手,“娘曾经答应过我要看着我出嫁,爹答应过我要活得长命百岁,可为什么这些承诺都不算数了呢,既然无法做到,他们又会为么要答应我,为什么要这么晚才把我生出来呢!结果,连我都没长大,他们就要离开……这……青雀哥哥你做什么还要拦着我呢?”
末子静静地从边上走了过来,朝兄长摇了摇头,缓缓地拉开明达的手,“姐姐,其实,我们都应该明白的,不是么?爹和娘,曾经分开过一次,就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了。”
明达猛地抬起头,怒视着那张与自己相似的面庞,良久之后,她颓然的沿着在柱子慢慢地滑下,双手环抱着屈起的膝盖,看着殿外的黑幕,喃喃道,“这天,什么时候才会亮呢?”
内殿被紧锁的门内,李世民握着妻子的手,凝视了许久,“若水,你的心在不在我这里?”
若水的嘴边浅浅地展开一丝笑容,如同黑夜中静放的昙花,她点了点头,如果说爱是纯粹,那自己最纯粹的爱已经给了面前的他。
“那,这些年,你幸福么?”李世民的声音变得更加急促了些。
若水的目光微微地颤了一下,落在那张憔悴的病容上,她伸出另一只手,轻轻地抚着他冰冷的额头,人们总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世间最美好的愿望,而他们似乎已经做到了。
贞观十四年的夏天,侯君集统帅一众将领从高昌凯旋而归,时仅半年收回了三州、五县二十二城,李世民在宴席中喝得酩酊大醉,那个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天子抱着她,兴奋道,“若水,快了,攻下了高昌,接下来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统一整片西域的疆土了。”声音中带着万丈的豪气,仿佛回到了金戈铁马,征战天下的那段岁月,可是,这雄心万丈的百年霸业却被突如其来的一桩桩的祸事接二连三的打断,李世民不是神,他无法预知未来的一切,而即使若水知道历史的走向,却也同样无法令其避开所有的伤痛与打击。
贞观十七年,齐王李佑在其封地起兵谋反,很快李世绩平叛了那次毫无悬念的叛乱。在李佑被诛杀的那一天,李世民将自己关在太极殿的大殿中,独自静立了许久。若水推开门,缓缓地走到他的身后,伸手紧紧得环在丈夫的腰间,他穿着素服,没有转身,只是声音暗哑地开口,“若水,你说这是不是老天给我的报应?”
若水心中明白,他最想问的并不是这一局,而是,这是不是李建成与李元吉给自己留下的毒咒,“二哥。”她低声喃语道,“人总要为他所做出的一切付出代价,只求不愧于心罢了,李佑的事情和过去又有什么关联呢?”
李世民深深地叹了口气,“只要承乾和青雀相安无事,我就不用担心什么报应之说,也不必担心大唐的会重蹈前朝的二世而亡。”
忽然,若水觉得自己的双手是如此的无力,安慰的言语也异常的苍白,即使能够知道未来,可又如何呢,直到那一天,一向极少生病的明达在第二年的时候,令人猝不及防地病倒了。
无法查明的病因,终日里昏昏沉沉的女儿几乎撕裂了若水原本就心怀恐惧的心,贞观十九年,正是晋阳公主早夭的那一年,每时每刻的惊恐,不知道哪一天,也许这个无双的宝贝就会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自己。
整日里的煎熬与泪水让同样悲痛欲绝的李世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政务,整整一个月,他们一同守在明达的榻前,一遍又一遍地唤着兕子,兕子。那是若水第一次完完全全的将自己的所有依靠在身边的那个男人身上,她信任他,依恋他,并且爱着他。
有一天,明达就这么莫名地清醒了过来,慢慢地恢复了进食,恢复了往日的娇憨与生气。看着失而复得的女儿对着漆黑的汤药皱着鼻子,看着父女俩人一同嬉戏的场景,看着李世民抱着大病痊愈的兕子又重新面对着那些有苦难言的朝臣们,若水的心是从未有过的完整与安稳。不错,就连神也无法改变所有,而她所有的的愿望也不过只是身边的亲人能够摆脱厄运的缠绕,承乾和青雀不再为了皇位而争斗,明瑶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未来,哥哥也不会因为对储君的坚持而将自己落到身死族灭的境地,还有称心,还有杜荷,她已经改变了那么多人的命运,人总是应该知足而长乐的吧。
可平静在李世民决议亲征高丽的那一刻被彻底地打破了,若水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沉默了,明知道这是一场被迫撤离的出征,明知道李世民的身体将被彻底的毁在这场艰难的战争中。可自己却无从劝起,面对一个由于皇帝的身分而离开沙场几乎二十年的男人,所有得劝谏都是徒劳的。若水可以有无数的理由将大兴土木的势头给拦住,可却没有办法挡住天子因为即将面对战场而意气风发的脚步,在征服了西北两境后,东部的高丽在几个朝代以来都是无法忽视的隐患,而没有什么能比亲自踏平一片过去鲜有人征服的土地更让人骄傲与激动的了。
李世民不可能没有觉察到若水异常的静默与担忧,他安抚着因为噩梦而惊醒的妻子,一次次的告诉她自己必胜的理由与自信。
只有一次,若水低声问他,“二哥,派别人去不也是一样的么,又何必一定要亲征呢?”
李世民双眼炯炯有神,声音却异常地温柔,“打高丽,不比过去,若是李靖还能披挂上阵,我倒能放心留在长安,可如今他毕竟年事已高,其他人,我实在放心不下。”
看着若水依旧犹豫的神色,他朗声笑道,“放心吧,若水,我在有生之年定要留给我们子孙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唐疆域和盛世王朝!”
贞观十九年元月,若水在大明宫送走了御驾东征的丈夫,一切仿佛完全是历史的走向,二月抵洛阳,三月至定州,幽州,五月渡过辽水,并亲领精兵与李勣围困辽东城,继而破城大胜,六月依然携胜势连破数城,然而,七月,挡在平壤面前的安市却久攻不下,而由于天气日益寒冷,粮食将尽,不宜再攻,李世民不得不于九月下令撤军,结束了这场令人扼腕不已的东征。
从高丽回并州的路上,李世民病倒的消息就已经传入了若水的身边,天子离京,若是此时皇后再离开,前朝后宫便等于再无主人,不免人心惶惶,所幸承乾监国已有一段时日,若水就也放心前往并州。
长别后的相见,却令若水几乎无法自持,那个一向强壮骄傲的天子这就像虚弱而黑瘦的躺在软榻上,神色中带着显而易见的焦躁与颓丧。若水牢牢地抱住丈夫,潸然泪下,“二哥,你说过要我放心的,你记得么?”
李世民丝毫没有预料到若水的出现,可心中的狼狈与郁结始终萦绕在心底,以至于直接说道,“若水,你快回去。”
若水心中蓦得一疼,这个骄傲而霸道的男人,是在害怕自己的软弱被她看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