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快读小说书城>书库>>全球通史> 分节阅读_167

分节阅读_167

  几十年。联合国的一个委员会曾企图在分别以金日成和李承晚为首的两个政权之间进行调解,但没有成功。这两位领导人互相极力反感,因此,1949年9月,这个委员会警告说,朝鲜有爆发内战的危险。
  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几小时之内,联合国的那个委员会报告说。南朝鲜已成为侵略的牺牲品。第二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美国提出的要求立即停火、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的提案。同天下午和第二天,杜鲁门总统与他的顾问们协商,决定给南朝鲜以全面的军事援助。6月27日,安理会要求联合国会员国”向大韩民国提供击退武装进攻、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必需的援助。”于是,联合国在其短暂的历史上第一次决定使用武力。安理会的决定之所以能获得通过,仅仅是因为苏联为了抗议安理会不准共产党中国取代民族主义中国加入联合国而暂时拒绝参加安理会会议。
  联合国有40个会员国响应安理会的呼吁,提供了粮食、运输工具和医疗队,有些会员国还提供了作战部队。但是,作出主要贡献的,除南朝鲜之外,便是美国了,麦克阿瑟将军担任了总司令。朝鲜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中国介入前为第一阶段,中国介入后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开始时,北朝鲜军队迅猛地长驱直入到离半岛南端的釜山港不到50哩的地方。此后,1950年9月14日,一支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远远地向三八线附近的海岸推进,并在12天内夺回了南朝鲜首都汉城。北朝鲜军队因其交通线被切断,仓卒地向后撤退,正如他们先前轻率地向前推进一样。到9月底时,联合国军队已到达三八线。
  这时的问题是要不要越过三八线。由于拥有否决权的苏联已回到安理会,这一问题被转交给联合国大会。1950年10月7日,大会决定”……为在朝鲜这一主权国家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民主政府而采取一切有组织的行动”。第二天,美军越过三八线,迅速地占领了北朝鲜首都平壤。到11月22日时,他们已到达朝鲜和中国满洲之间的分界线鸭绿江。
  此时,随着中国”志愿军”在苏联制造的喷气式飞机的支持下发起大规模进攻,朝鲜战争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中国军队迅速地向南推进,看上去就象在重复战争的第一阶段。1951年1月初,他们重新占领了汉城,但联合国军队这时恢复并坚守阵地。3月,汉城再次易主,到6月时,战线大体上固定在三八线一带。战争第二阶段最重要的特点是:尽管中国和美国都卷入了战争,但战争还是被严格地限制在局部地区。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美国和中国都不认为朝鲜的未来是真正关系到重大的民族利益的问题。因此,美国没有使用原子弹,苏联也没有出兵。战争保持在一个”小事件”的水平上,尽管战争的规模很大。
  到1951年年中时,很明显,整个战线已处于僵持状态。大规模的战斗逐渐停止了,停战谈判开始进行。经过两年激烈的、时常中断的谈判之后,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缔结了一个停战协定。协定的条款反映了军事上的僵持状态。南、北朝鲜之间的分界线大体上仍与战前相同。西方列强成功地遏制了朝鲜的共产主义,维护了联合国的权威。中国人保卫了北朝鲜,使它成为满洲和西方势力范围之间的一个由共产党统治的缓冲国。当时,朝鲜的大部分农村已遭破坏,大约10%的朝鲜人已被打死。
  第二十七章诸帝国的终止(上)
  第二十七章诸帝国的终止(上)
  今后,那些[海外]国家的土著也许会越来越强大,欧洲的当地人也许会越来越软弱,因此,世界各地居民的勇气和力量也许会达到相等的程度;勇气和力量的相等引起相互间的惧怕,从而能使独立国家因惧怕而放弃他们的不公正行为,使他们的不公正行为变成对相互权利的某种尊重。但是,所有国家之间的广泛交往自然会——或者更确切地说,必然会——带来知识和各种进步的相互交流,而世界上似乎及有什么东西能比这种交流更有可能造成以上所说的力量的相等。
  亚丹?斯密
  我们宁要带有危险的自治,也不要平静的奴役。
  克瓦米?恩克鲁玛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的结局。欧洲对殖民地帝国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削弱,但还没有遭到彻底的破坏;实际上,欧洲因获得作为托管地的阿拉伯地区而扩大了它的殖民地范围。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i93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利比里亚和南非是独立的国家,它们的独立全靠其非典型的历史背景。其中一个国家在19世纪初期已由解放了的奴隶居住,另一个国家为居住那里的少数欧洲人所控制。25年以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殖民地只剩下葡属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及南非的几块属地:南罗得西亚、西南非洲、贝专纳、斯威士兰和巴苏陀兰。正如欧洲在19世纪最后的20年中迅速地获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样,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1944年至1970年间,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这些国家拥有10亿多人,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见表1)。欧洲人在海外取得那么多非凡的胜利和成就之后,到20世纪中叶似乎又在退回到500年前他们曾从那里向外扩张的小小的欧亚半岛上去。
  表1亚非独立的进程
  所摆脱的国家
  年份
  叙利亚
  法国
  1944
  黎巴嫩
  法国
  1944
  约旦
  英国
  1946
  菲律宾
  美国
  1946
  印度
  英国
  1947
  巴基斯坦
  英国
  1947
  缅甸
  英国
  1948
  北朝鲜
  日本
  1948
  南朝鲜
  日本
  1948
  以色列
  英国
  1948
  锡兰
  英国
  1948
  印度尼西亚
  荷兰
  1949
  利比亚
  意大利
  1952
  柬埔寨
  法国
  1954
  老挝
  法国
  1954
  北越
  法国
  1954
  南越
  法国
  1954
  苏丹
  英国
  1956
  摩洛哥
  法国
  1956
  突尼斯
  法国
  1956
  加纳
  英国
  1957
  马来亚
  英国
  1957
  几内亚
  法国
  1958
  刚果共和国
  比利时
  1960
  索马里
  意大利
  1960
  尼日利亚
  英国
  1960
  喀麦隆
  法国
  1960
  马里
  法国
  1960
  塞内加尔
  法国
  1960
  马达加斯加
  法国
  1960
  多哥
  法国
  1960
  塞浦路斯
  英国
  1960
  象牙海岸
  法国
  1960
  上沃尔特
  法国
  1960
  尼日尔
  法国
  1960
  达荷美
  法国
  1960
  刚果民主共和国
  法国
  1960
  内非共和国
  法国
  1960
  乍得
  法国
  1960
  加蓬
  法国
  1960
  毛里塔尼亚
  法国
  1960
  塞拉利昂
  英国
  1961
  坦噶尼喀
  英国
  1961
  阿尔及利亚
  法国
  1962
  布隆迪
  比利时
  1962
  布隆迪
  比利时
  1962
  卢旺达
  比利时
  1962
  乌干达
  英国
  1963
  肯尼亚
  英国
  1963
  桑给巴尔
  英国
  1964
  马耳他
  英国
  1964
  马拉维
  英国
  1964
  赞比亚
  英国
  1965
  冈比亚
  英国
  1965
  马尔代夫群岛
  英国
  1965
  新加坡
  英国
  1966
  圭亚那
  英国
  1966
  搏茨瓦纳
  英国
  1966
  莱索托
  英国
  1966
  巴巴多斯
  英国
  1967
  南也门
  英国
  1968
  毛里求斯
  英国
  1968
  斯威士兰
  英国
  1968
  赤道几内亚
  西班牙
  1968
  一、冷战和殖民地革命
  殖民地臣民和帝国当局之间的斗争与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冷战是同时进行的。这两种运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苏联,尤其是共产党中国,支持殖民地革命,将殖民地革命看作是破坏西方的威望、削弱西方的力量的一种手段。相反,西方国家由于冷战方面的原因而在殖民地问题上互相支持,尽管他们这样做时是很有保留的——因此,美国在塞浦路斯问题上支持英国,在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问题上支持法国。同样,由于冷战中的迫切需要,东方和西方在争取殖民地民族和前殖民地民族方面展开了奇特的竞争。殖民地民族和前殖民地民族迅速地利用这种形势,设法不仅从华盛顿、伦敦和巴黎,而且还从莫斯科和北京获取最大的援助。
  尽管有这种相互联系,但殖民地革命并不是冷战的副产品。殖民地的觉醒远远先于冷战,它至少可以追溯到1905年的俄国革命和日俄战争(见第十九章第五节)。此外,尽管冷战在某些情况下的确影响了殖民地起义的速度和形式,但即使没有冷战,殖民地革命无疑也会发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