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快读小说书城>书库>>流水迢迢> 分节阅读_87

分节阅读_87

  于营帐一角的灯下,低头看书。
  细细看来,她有许多地方不明,现在也不方便一一去问崔亮,索性从头开始,用心背诵。她记性甚好,在心中默诵两三遍便能基本记住。
  待将《素问》前半部背下,那三人发出一阵轻笑,似是已商议妥当,都站了起来。
  崔亮伸展了一下双臂,转头间看见江慈仍坐于灯下看书,忙步了过来:“小慈,很晚了,睡去吧。”
  江慈将书收入囊中:“我睡哪里?”
  “和我一个帐,我让他们搭了个内帐,你睡内帐便是。”崔亮笑道。
  裴琰却走了过来,微笑道:“子明,今晚你还得给我讲一讲那阵法,咱们得抵足夜谈才行。”
  崔亮有些为难:“相爷,明日边行边讲吧,让小慈单独一帐,我有些不放心,这些云骑营的士兵如狼似虎的,再说,我还得替她手臂行针―――”
  裴琰含笑看着江慈:“小慈若是不介意,就睡在我这主帐,我让他们也搭个内帐,小慈睡外间便是。行针在这里也可以的。”
  崔亮想了下,点头道:“也好。”
  卫昭目光掠过江慈,停了一瞬,飘然出帐。帐帘轻掀,涌进来一股初夏的夜风,带着几分沉闷之气。
  崔亮洗净双手,取过针囊,替江慈将左袖轻轻挽起,找准经脉穴位之处,一一扎针。江慈正待言谢,抬头却见裴琰负手立于一旁,她再看看自己裸露的左臂,忽想起草庐之夜,慢慢转过身去。
  裴琰醒觉,转身步入内帐,取过本兵书在地毡上坐下,听着外间崔亮与江慈低声交谈,听着她偶尔发出的轻笑声,手中用力,书册被攥得有些变形。
  外间,崔亮收起银针,微笑道:“你不要再看书了,早些睡吧。再有几日,你的左臂便可以活动,那时我再教你行针认药。”
  江慈感激的话堵在了喉间,崔亮似是知她所想,拍了拍她的头,江慈和衣躺到地毡上,合上了双眸。
  崔亮将外间的烛火吹灭,步入内帐,见裴琰手中握着兵书,不由笑道:“相爷精神真好。”
  裴琰抬头微笑:“想到要和宇文景伦交手,便有些兴奋。”
  “相爷以前没有和他直接交过锋吗?”
  “当年成郡一战,与我交手的是桓朝大将步道源,我将他斩杀之后,宇文景伦才一手掌控了桓国的军权,说来,也算是我帮了他一把。现在要和他交手,总要讨点利息才行。”
  崔亮大笑:“就是不知这桓国的宣王是否小器,他欠了相爷的人情债,若是不愿还,可怎么办?”
  裴琰嘴角含笑:“他若不还,我便打得他还!”
  夜露渐重,初夏的夜半时分,即使是睡在地毡上,也仍有些凉意。风自帐帘处鼓进来,江慈怎么也无法入睡,听得内帐中二人话语渐低,终至消失,知二人已入睡,便轻轻坐了起来。
  黑暗之中,江慈默默坐着,风阵阵涌入,带进来一缕若有若无的箫声,她心中一惊,猛然站起,箫声又消失不闻,她再听片刻,慢慢躺回毡上。
  荒鸡时分,裴琰悄然出帐,值守的长风卫过来,他挥挥手,步入草丛之中。
  片刻后,他回转帐门处,长风卫童敏靠近,低声道:“他在林子里站了半个时辰,没见与人接触,子时回的帐。”
  裴琰点点头,转身入了帐中。外间的地毡上,江慈向右侧卧,呼吸细细,和衣而眠。裴琰立于她身前,听着她均匀的呼吸声,终慢悠悠地除下外衫,蹲了下来,将外衫盖于她的身上。
  纵是帐内没有烛火,仍可见她秀气的双眉微微蹙起,他迟疑片刻,右手缓缓伸出。
  帘幕后,崔亮似是翻了下身,裴琰猛然收回右手,起身入了内帐。
  破晓时分,军号便响起,云骑营士兵们迅速拔帐起营,不到一刻钟便都收拾妥当,大军继续北行。
  江慈右手策马,与崔亮并骑而行,想起背诵的前半部《素问》,默念数遍,又就不懂的地方向崔亮细问。这样晨起赶路,晚上仍是歇在裴琰大帐的外间,不知不觉中,三日的路程便悄然过去。
  这日夜间,扎营的地方是一处山谷,谷内有一条溪涧,这日天气又十分沉闷,云骑营的将领来请示裴琰,裴琰见将士们面上都有热切之色,便点了点头。
  将士们一阵欢呼,有那等性急之人便跳入溪涧之中,许多人索性将衣物除去,泡于溪中,洗去一日的尘土和疲劳,还有人大呼小叫摸上大鱼,交予伙夫。
  江慈何曾见过这等场景,弯腰钻入帐中,再也不敢出去。崔亮进帐,见她手中捧着《素问》,笑道:“我看你学得挺快的,比我当年差不了多少。”
  江慈面上微红,腼腆道:“我哪能和崔大哥比,只盼肩伤快好,眼见要到前线,我也不能老做累赘,想来,只能做做药童,给军医打打下手什么的。”
  崔亮想了想,道:“也行,听说相爷长风骑中有几名老军医,都是极富经验的,而且一向随主帅行动,你到时跟着他们学学救治伤员,晚上我再给你讲讲,这样学起来会快很多。”
  裴琰掀帘进来,崔亮回头道:“相爷,小慈今晚得和我们一起走。”
  裴琰点点头:“那是自然。”
  江慈心中奇怪,却也不多问,捧着书远远坐开。
  至亥时,黄豆大的雨点砸落下来,越下越大,仿似天上开了个大口子,雨水倾盆而下。
  崔亮过来替江慈披上雨蓑,江慈也不多话,跟着他和裴琰于暴雨中悄然出了营帐,黑暗中走出一段,安澄早带着数百名长风卫牵着骏马守于坡下。
  裴琰接过马缰,道:“卫大人呢?”
  安澄指了指前方,暴雨中,那个挺拔的身影端坐于马鞍上,雨点打在他的雨蓑上,他身形岿然不动,似乎亘古以来,便是那个姿势,不曾移挪半分。
  裴琰一笑,转向安澄道:“该怎么做,你都明白了?”
  “好,云骑营就交给你了。”
  安澄有些兴奋,笑道:“相爷就放心吧,安澄的手早痒得不行,前年和田将军打的赌总要赢下才好。”
  裴琰笑骂了一句,又正容道:“不可大意,到了河西,将我的命令传下去后,你还是得听田策的指挥,统一行事。”
  安澄忙行了个军礼:“是!”
  崔亮牵过马匹,江慈翻身上马,二人跟在裴琰身后,带着数百名长风卫纵马前驰。卫昭身边仅有数人,不疾不缓,跟在后面。
  雨越下越大,纵是打前的十余人提着气死风灯,江慈仍看不清路途,仅凭本能策着坐骑。一阵急风吹来,将她的雨蓑高高扬起,她身形后仰,右手死死勒住马缰,方没有跌下马去。
  崔亮侧头间看见,知她于这黑夜的暴雨中单手策马,有些吃力,便大声道:“撑不撑得住?!”
  江慈有些狼狈,雨点斜打在脸上,睁不开眼,却仍大声道:“行,不用管我!”
  “唏律”声响,裴琰拨转马头,在江慈马边停下,看了看她,忽然伸手,拦腰将她从马上抱起,放至自己身前,再喝一声,骏马踏破雨幕,向前疾行。
  江慈纵是浑身不自在,也知多说无益,只得将身子稍稍往前挪了些。裴琰揽着她腰间的左手却逐渐收紧,江慈挣了两下,裴琰手上用力,钳得她不能动弹。
  大雨滂沱,马蹄声暴烈如雨。他的声音极轻,但极清晰地传入她耳中:“你再动,我就把你丢下马!”
  八十、白袍银枪
  暴雨中,数百人策马急行,铁蹄踏起泥水,溅得江慈裤脚尽湿。劲风扑面,让她睁不开眼,腰间,裴琰的手却未有丝毫放松。她索性默诵记忆《素问》中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终慢慢静下心来。
  裴琰疾驰间忽于风雨蹄声中听到江慈若有若无的声音,运起内力细听,竟是一段《素问》中的脉要经微论,不禁失笑,低头在她耳边轻声道:“要不要哪天我替你摆个拜师宴,正式拜子明为师?”
  江慈欲待不理,可他的嘴唇紧贴着自己的耳垂,只得向旁偏头,低声道:“不敢劳烦相爷,崔大哥若愿意收我为徒,我自会行敬师之礼,与相爷无干。”
  裴琰微皱了下眉,马上又舒展开来,连着几下喝马之声,格外清亮,一骑当先,带着众人疾驰。
  驰出上百里,大雨渐歇,一行人也到了一处三岔路口,崔亮辨认了一番,将马鞭向右指了指,裴琰笑了笑,力夹马肚,踏上向右的山路
  这段山路极为难行,不能象先前一般纵马而驰,幸得众人身下骏马均为良驹,方没有跌下山谷,但也险象环生。江慈被裴琰揽在怀中,借着一点点灯光隐见山路左方是幽深黑暗的山谷,右边却是如黑色屏风般的山峰。许是山路泥泞,座骑有些蹶蹄,若不是裴琰运力勒紧马缰,便要马失前蹄。这样在山路中行了半夜,待天露晨光,水流声哗哗传来,众人终穿过狭长的山谷,到了一处溪涧边。
  崔亮打马过来笑道:“行了,过了‘太旦峡’,咱们依这‘游龙溪’北行,便能绕过晶州,到达‘牛鼻山’。”
  裴琰见行了大半夜,人马皆乏,道:“都歇歇吧。”说着翻身下马,顺手将江慈抱落马鞍。江慈脚一落地,便急挣脱裴琰的手,走到崔亮身后。
  长风卫们早对自家相爷的任何行为做到目不斜视,但卫昭身后的数名光明司卫却大感稀奇,裴琰以左相之尊,竟会这般照顾一名军中小卒,便均细看了江慈几眼。卫昭神色淡淡,翻身下马,在溪边的大石旁坐落,闭目养神。
  崔亮从行囊中拿出干粮,江慈取下马鞍上的水囊,到溪涧里盛满水,想起这一路上默诵的《素问》,飞快跑回崔亮身边,拖着他坐于一边,细细请教。
  崔亮见她嘴里咬着干粮,右手翻着《素问》,笑道:“先吃东西吧,有些道理,你得见到真正的病人,学会望闻问切,才能融会贯通。”
  江慈欲张口说话,嘴中干粮往下掉落,她右手还捧着《素问》,本能下左手一伸,将干粮接住。一瞬过后,崔亮与她同时喜道:“好了!”
  崔亮再将她的左臂轻轻抬了抬,江慈只觉有些微的呆滞,肩头却无痛感,与崔亮相视而笑。江慈轻声道:“多谢崔大哥!”
  崔亮用手指弹了弹她的额头,却不说话。江慈赧然一笑,兴奋下站了起来,再将左臂轻轻活动,侧身间,见溪边大石旁,卫昭似正看向自己,定睛细看,他又望着哗哗的水流。
  此时天已大亮,大雨后的清晨,丽阳早早透出云层,由溪涧的东边照过来,投在卫昭的身上,他的身影象被蒙上了一层光。江慈忽想起落凤滩一役,月落族人吟唱凤凰之歌,他白衣染血,持剑而立;又忽想起那日清晨,魏五婶鄙夷的话语和神色。
  一名光明司卫轻步走至卫昭身边,躬身递上水粮,卫昭接过,转头间,目光掠过江慈这边,江慈忽然微笑,轻轻扬了扬左臂。卫昭神情漠然,又转过头去。
  崔亮站起,走向裴琰,笑道:“素闻宁将军白袍银枪,名震边关,为相爷手下第一干将,今日也不知能不能一睹其风采!”
  裴琰目光自江慈身上收回,含笑道:“剑瑜现正在‘牛鼻山’力守关塞,他智勇双全,性情豪爽,定能与子明成为莫逆之交。”
  娄山山脉是一条贯纵华朝北部疆土、包括万千峰峦的大山脉,南北长达数百里,其山势雄伟、层峦叠嶂,一直以来,是陇北平原与河西平原的自然分割线。
  由于娄山山脉山险峰奇,不宜行军作战,桓军攻下成郡、郁州等地后,便与薄军各据娄山山脉东西,以娄山为界,并无冲突。
  薄云山起兵于陇州,一路攻下娄山山脉以东的郑郡等六州府,直至在小镜河受阻,便将主要兵力西攻,意图突破娄山南端,直取寒州、晶州。这样不用再越过雁鸣山脉,可以拿下河西,再据河西,南下潇水平原。
  宁剑瑜率部与薄军在小镜河沿线激斗数十场,主力步步西退,直至高成率河西五万人马赶来支援,方略得喘息之机。但高成冒进,中薄云山之计,损兵折将,宁剑瑜率长风骑浴血沙场,拼死力守,方借“牛鼻山”的天险将薄军阻于娄山以东,小镜河以北。
  酉时,裴琰一行终站在“游龙溪”北端的谷口,看到了前方半里处的“牛鼻山”关塞,也看到了关塞西面接天的营帐。
  裴琰笑得极为开心,转头看见长风卫们兴奋的表情,微微点了点头。童敏抢身而出:“我去!”轻喝声中,骏马奔下谷口,直奔军营。
  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