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快读小说书城>书库>>魔鬼搭讪学> 分节阅读_6

分节阅读_6

  员,插队时女知青看上农民兄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佳芝了,女杀手爱上男靶心,天天瞄着他,不爱上都难。
  女人可能因为金钱接受一个男人,也可能因为权势委身一个男人,但真正喜欢一个男人,还是需要感性的扰动,而这个过程就是在一个个细节中完成的。
  整齐的鬓角、灿烂的微笑、修长的手指、洁白的牙齿,甚至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举动……就是诸如此类的细节让女人在一瞬间对一个男人的态度从平常变成好感。
  那些大道理都是事后自圆其说的。
  我对女人最大的了解就是明白她们是不可了解的,所以从来都觉得那些技巧和手段真的很扯淡很扯淡。
  我所能做的就是走到她们面前,老老实实地表现真实的自己。因为真实的自己包含着最丰富的细节,说不定哪个细节就被哪个姑娘看上了。这才是最美妙的体验。
  如果非说存在什么恋爱技巧的话,我觉得就是那种让你忘掉一切技巧的技巧,让你回到自我的技巧。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地方,都有一些细节会打动世界上的某一类对象。关键是去寻找、筛选,而不是征服、搞定。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坦然面对自己,保持良好心态
  心态源自观念。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 偏执狂才能生存”,因此,首先你要意识到这点:异于常人的心态往往来自与众不同的观念。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这样的情景:一个平时也算有魅力的男子,一旦面对自己特别中意的女孩,立刻又变得像个木瓜。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虽然他具备不错的自然条件,但在骨子里的观念上,却跟大家是一样的。
  记忆深处,有这样一件经历可能对我影响很大。那是五岁那年,在得知人会死亡这件事情之后,我体验到了一望无际的黑暗和恐惧,并且有长达几个月的时间茶不思饭不想。
  长大后跟朋友交流这段童年时期的死亡意识体验,他们的情况大多却是:虽然也害怕过,但被大人哄一哄马上就好了。
  所以,成年的我很自然地就接受了这样一种略带灰暗的观念:任何事物都终将失去,除了回忆。——可能这也是本人记性超强的原因。
  不曾预料的后果是,在与女*往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一悲剧性格竟然导致了刀枪不入的心态。因此,我很少“打压”,更不把她们作为“对手”,因为我知道即使追到了其实也留不住多久,我只是做一个男人在年轻时该做的事情,真正让我恐慌的不是眼前的美女而是流逝的时间。回忆是我对付时间的唯一武器,而女人的美丽则是让回忆保持鲜活的防腐剂。
  用最好的方式延续自己的基因,大概这是多数人在中意对象前患得患失的生物学根源。认清这点之后,也许你可以试试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什么许多花花公子最终会选择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而你,也不必为苛求泡妞时的良好心态而继续耿耿于怀了。
  因为,大家全都差不多,只有承载正常人的包袱才会享受正常人的快乐。
  而作为普通人的一种常见误区就是:为了达到不可能的完美,反而把正常的问题放大了数倍,这才是需要避免并且也是可以避免的。
  坦然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缺点,才是让你把错误降到最低的捷径。错误最少的人就是最后的胜者,你的对手不是她,而是那些跟你一样追求她的男人,以及你自己。
  如何应对紧张
  克服紧张心理是许多拓展训练的内容之一,下面就讲讲搭讪班的经验。
  对于那些畏缩不前的学员,我发现最有效的措施不是讲道理,而是刺激他。用尖刻的语言刺激他,也用其他学员的成功刺激他,当紧张转化为愤怒和嫉妒时,行动往往就开始了。
  最经典的场景是这样的:五六个搭讪犯站在一起,一个火辣的mm从面前经过,我问谁上,众人却纷纷推脱。眼看目标就要走远,终于有个搭讪犯冲了上去(这就是人多的好处)。三言两语之后,一对陌生男女竟翩然而去。此时,剩下的搭讪犯们都会眼冒金星口干舌燥,接下来,今天的训练就会迎来一个小高潮。
  这样的体验比看一百本把妹书和励志书都管用,因为你亲眼看到一个跟你99%都一样的人成功了,而你和他那1%的差别就是行动。
  有行动的人最终跟美女在一起,没行动的人只能跟魔鬼在一起,这就是搭讪班的残酷*。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用放松来应对紧张其实是个误区。紧张是人在应激时候的一种表现形式,面对自己向往的目标,你的内心是不可能也是不应该平静的。即便在某些时候,表面上需要显得镇定,但也仅仅是策略而已。
  本质上,能够高度紧张,说明你对成功有高度渴望,只不过心中另外一个束缚自己的对手也相当强大,两者的激烈冲突让客观世界中的你无所作为。
  根据我上一节的分析,紧张不是冲突的结果,而是解决冲突的“功能”,这种功能的目的是让你“保持现状”。因为未来尽管美好,但毕竟未被经历;现实虽不如意,但基本上已能忍受。
  本质上,人是直接经验的动物,而道理却是关于过去和未来的一系列因果关系,所以一种有效的刺激方法就是把未来变得更真实——亲眼看到美女被同伴搭走了;同时把现实变得更残酷——让自己体会极度的后悔和失落。当“眼前”变得不可忍受之时,怯懦的搭讪犯就有可能采取行动了。此刻,“紧张的感觉”往往被“愤怒的感觉”所取代。因为愤怒是指向当下的,所以比讲道理更有效。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我在东方新天地的百米冲刺搭讪。行动之前由于某些原因我陷入了犹豫,但是激烈地奔跑之后,生理上的亢奋覆盖了心理上的软弱,那一刻的我虽然气喘吁吁却更想表达,而平静状态的我则是在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紧张是人在内心冲突之时要保持现状以及回到过去的一种趋向,所以应对的关键不是平息冲突而是改变这种趋向,也就是说应该转化紧张而不是消除紧张。
  愤怒或者亢奋通常都是不错的出口,甚至适度的嫉妒有时也可以被利用。关于行动之后的“儿童化”问题目前只能通过认知来解决。比如,多数人都会觉得一个成年男子说话“娘娘腔”是很恶心的,同样,“娃娃腔”其实也是个坏习惯,反正我一旦意识到之后很容易就克服了。这跟别人的认可无关,这是你和你自己的事情。
  最后强调一句,因为人的适应性,所以任何没有及时转化为行动的不安会重新被习惯,这样的你就越来越难以改变了。
  如何让她建立安全感
  理性地分析搭讪,首当其冲的是安全感的建立。站在被搭讪的mm角度,当陌生男人过来讲话时,第一考虑的是自己是否安全而不是对方是否出色。
  我们来归纳一下公共场合跟mm主动讲话的男人有几种可能:
  一、劫财劫色,变态(花痴、暴露狂)
  二、骗财骗色,马路求爱者(轻度不正常,想不开的人)
  三、正常搭讪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四、社会工作者(推销、调查、培训),求助者(问路、问时间、借手机等等)
  以上排序,安全级别由低到高。
  对于目前的社会,第三类正常搭讪者其实已经属于安全范围。
  而多数搭讪者不能建立安全感的原因在于被误认为第二类甚至第一类人。
  衣着、形象、场合、时机的选择不当都可以成为被误解的原因,但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这里要强调的:欲盖弥彰反而弄巧成拙。
  一种情况是想通过扮演第四类人先接近对方,然后再转换角色达到目的。还有一种情况属于潜意识里残存的对搭讪的罪恶感,只敢以第四类的理由跟异性开始说话。
  但毕竟最后都要把话题归结到要结识对方,结果就是反而让mm怀疑你的人品、动机、心理有问题,把你从第四类直接打入第一、二类。
  搭讪者的这些错误都是主观上在掩饰自己,客观效果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装得太假,让mm一眼识破;另一种是装得太像,反而把自己套牢。
  举个例子,一次搭讪班在新华书店训练,一位学员看上一个在数学类书架旁边的mm,他在mm左右逡巡了十几分钟,突然问出了个很深奥的数学问题,魔鬼老师听到当时两腿就
  软了。还好mm比我坚强,像刘胡兰一样回答了三个字“不知道”,这次搭讪就夭折了。
  陌生人交往的不安全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方身份本身,另一种是对方身份的不确定性。所以,尽早诚实地表明自己的目的,是建立安全感最有效的途径。
  我自己的习惯通常就是直接告诉mm我是搭讪的,反而不会让她有更多猜想,有了安全感之后,mm才会有可能进一步观察你值不值得被接受。
  如果万不得已要以第四类身份开头,我也会把问题和要求尽量简化,而且故意带点儿夸张的假,绝对不能太真。主动让mm看出我就是在找借口说话,然后在最短的时间恢复搭讪的本来面目。相反,转换真实意图的时间越往后,mm对我的信任感也越低。
  当然,还有一部分保守的或者神经质的mm,即使面对正常的搭讪,也会横眉冷对甚至落荒而逃。遇到这样的挫折会促使一部分搭讪者不敢再表明自己的真实目的,但这绝对是个错误。人应该为自己存在,为能理解自己的人存在,而不是为误解自己的人存在。毕竟,通情达理的mm越来越多。我们为她们而搭讪,我们的搭讪方式也为她们而准备。
  书包网 bookbao8. 想看书来书包网
  搭讪时该怎么聊
  我的总结是四个字——“少问多说”。
  任何事情的结果都可以分成好中差三种,搭讪也不例外。
  我们遇到的搭讪目标大致分三类,态度特别友好的,你怎么问都可以;态度特别恶劣的,你怎么说也没用;还有就是中间这部分,也就是搭讪犯最需要去争取的mm。她们从道德上并不排斥搭讪,但要留给你电话,却一定要有足够的理由。这种情况下,你的谈吐将决定她对你的评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好”之后接下来这5-10分钟的交谈就如同一次面试,她是考官而你是应聘者,通过测试之后,你才会有更多机会,在此之前,你们的关系和地位并不平等,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绝对是有讲究的。
  所以,搭讪看起来像聊天,其实并不是。
  说到这里,大家不妨看看一些搭讪实例或者自己的搭讪经历,是不是发现有如下共同点,就是在感觉无话可说的时候,特别爱向mm发问,比如:
  “你做什么的?”
  “你哪里人?”
  “你经常来这里吗?”
  “你平时喜欢什么?”
  “你是自己一个人吗?”
  等等等等,不胜枚举,表面上看起来一问一答不亦乐乎,其实呢?如果用面试来解释搭讪,大家立刻就明白这样的谈话是多么错误了吧——应聘者怎么可以向考官不停地发问?是人家在选择你还是你在选择人家?
  这是一个很简单明显的道理,却一直为大家所忽视,根源还是因为对陌生mm的经验太少,所以会被对方表面的礼貌和客气所迷惑。结果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进入了无聊男人的黑名单。
  套用理论也可以这样解释:向对方提问代表的是对她有兴趣(ioi:indicator of i,指兴趣指标,大多数是非口语迹象,表示女人被你吸引了。),所以当对方没有兴趣回应,而你却依然不停发问时,就变成了自己的低价值展示了(dlv:demonstration of lower value,展示低价值)。
  当然,“知易行难”,真正在搭讪时,即使是老手也很难克制住自己不向对方发问。
  我现在给研究生班的学员提出的要求是,完美的搭讪只提两次问题:开始一个,比如“我想认识你”或者“你是一个人吗”;结尾一个,比如“你的电话”或者“认识一下”。中间过程要求全部是对话或者她问我答。
  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可一旦做到之后,你就会发现搭讪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同时要到的也多为有效号码。
  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