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快读小说书城>书库>>千秋素光同> 分节阅读_109

分节阅读_109

  着她,“您是说,他还有个姑姑?”
  老太太错愕,不知她何以反应这样激烈。
  樊教授却将椅子扶手一拍,兴冲冲唤他夫人名字,“哎,不提这桩我倒网了,那次在薛家我还闹出笑话来,玉华,你还记不记得?”
  “怎么不记得,你那时还不知道人家母亲早已过世,看见他姑姑,竟一口薛夫人叫过去。”老太太记起往事仍觉好笑,不禁又叹道,“他父亲风度相貌极好,姑姑更是一位美人,当时她年纪已不轻了,可站在我们几个女孩子跟前,真叫人自惭形秽。”
  “那是真的。”樊教授连连附和,提起那个时代的人物风流,神采也为之飞扬,“他们一家人都十分出众,像他父亲那样的风采,我这辈子还没在别处见过。”
  忆起当年事,历历如在眼前,记忆深处褪色的一幕幕竟又鲜活过来,那江边白墙青瓦的小楼,乌漆雕柱小的回廊,俯临江水,遥对隔案灯火。楼下院子里几树桃花,开得粉的粉,白的白,碧叶嫩芽,柔枝细蕊,花瓣被风吹得到处都是……樊教授眯起眼睛,回想起那江岸庭院里的春夜,那时的自己也还年青,那些人物也真是美丽。
  怎么能怪他错认呢,那桃花树下的一对男女,相映如画,美不胜收。
  玉华当年年少懵懂,怕是瞧不出名堂,他却一眼就觉出不寻常。
  可那高门显贵里,不知隐藏了多少秘而不宣的风花雪月,谁又瞧得明白。
  “您说的那个地方,现在还在吗?”
  樊教授蓦然自遐思里回过神来,听见面前这远道而来探访的女孩子,正在问他话。
  他听出她声音颤抖,看见她的眼睛因激动而泛红。
  “早几年应该还在。”樊教授惋惜摇头,“可惜这两年修什么形象工程,把那一带好多旧房子都拆了,据说只保留几栋相对完好的……对了,薛家公馆好像是大轰炸之后新修的,我记得后来还住过人,说不定还没拆!”
  二十四章(1)
  【一九四一年八月陪都重庆】
  接连不断的空袭已持续到第三天。
  超过七十二小时的紧急状态下,空袭警报频频拉响,尖厉声响回荡在城市上空,刺入耳膜的疼痛感早已麻木。八月的重庆酷热难当,日光毒辣,湿热暑气郁积不散,被炸毁的废墟上浓烟正在散去,横斜零落的电线电杆倒在路中央,沉寂的街头看不到行人,所有店面都关闭,只有医疗救护队抬着担架匆匆来去,军车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赶往各处营救……透过车窗看到的这一幕,令刚刚下了飞机,从长沙赶回重庆参加紧急军事会议的薛晋铭,窒闷得无法呼吸。
  车里热得像蒸笼,路面滚滚热浪与尘灰扑面而来,连风都是烫的。
  坐在前面副驾的女秘书君静兰系着端庄的领扣,热的满身大汗,拿手绢不停扇着,一对盈盈大眼从后视镜里看见长官也汗湿鬓发,额角滚下的汗珠凝在斜飞的眉梢,凝视窗外的目光却纹丝不动,冷漠里透出隐隐沉痛。
  薛晋铭一身便装刚下飞机,吩咐司机先驶回官邸,换上出席会议的军服。
  车子穿过市区,很快驶入官邸的大门。
  下车时,君静兰提醒他,记得会议之后还有约见安排,晚上又要搭机离开,无暇再回官邸来,随身物件不要忘在这里。见他要下车,君静兰迟疑片刻,又问,“要不要安排时间去沈家花园那边?”
  薛晋铭停住了脚步,却没有回头,语声淡然地问,“时间够吗?”
  “如果推掉监察组那边的事,就还有时间……”君静兰察辨着他的脸色,一向知道他对家人之看重,往常再忙也总要抽出时间回家。这一次为了协同部署长沙守卫,长官亲往衡阳,从三月里离开重庆就没回过家了。他是从不把官邸当做家的,但凡回到重庆,总是直接吩咐回那边去……可这次回来,他只到官邸,缄口不提沈家花园。
  看他脸色莫测,如有所思的样子,君静兰低声说,“这些日子轰炸得这么厉害,家家户户都在担惊受怕哩。”
  连日空袭毁坏了市政,阻断交通与水电,除军事与政府设施外,许多民用水电管道都顾不上抢修,酷热的八月时节,城中千家万户都在蒸笼里煎熬。
  那里与军事机场相隔又远,恐怕赶不及过去。
  缄默良久的薛晋铭终于淡淡开口,“那么,推掉监察组的会议吧。”
  推开车门,强烈的日光耀得他微微眯起眼睛,白炽的光刺在眼里有些灼痛,早年受过眼伤,对强光总是格外敏感。薛晋铭低头戴上了墨镜,随手扯下了领带,一言不发走上台阶。
  君静兰跟上来问,“要不要先告知府上一声?”
  薛晋铭答,“不用。”
  君静兰愣了愣,“要是府上恰好出去避轰炸,无人在家怎么办?”
  “那也无妨。”薛晋铭却语声漠然,令她一时错愕,脱口道,“处座,这不好吧……”
  薛晋铭停下脚步,回头看了她一眼,薄唇牵动,似笑非笑,“什么不好?”
  君静兰一惊,心知自己逾越了,忙面红耳赤的低下头。
  房间里深蓝窗帘遮去外面日光,稍觉阴凉。
  薛晋铭走进浴室,脱下汗湿的衬衣,疲惫地靠了浴缸,太阳穴微微跳痛,从昨晚到现在只睡了三个钟头。此刻周身松懈下来,仿佛全身力气也随汗水一起蒸发。
  水管里哗哗流水被晒得有些温热,冲刷在赤裸紧实肌肤,带走闷热暑意。
  薛晋铭沉沉叹息一声,仰头闭上眼,坚毅下巴透出微青,一点水珠凝在颌下,欲坠未坠。
  水流打在脸上,勾勒出英锐轮廓,湿了飞扬眉梢,道道蜿蜒,从颈项淌过胸膛,温暖如情人的指尖,洗去一身风尘疲惫,却洗不去眉间郁然。
  一走近半年,奔忙在外,日夜都在挂念重庆的消息。
  六月以来轰炸频繁加剧,日本急于开拓太平洋战场,为尽快将中国作为其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后方基地,不惜余力投入空中力量,加紧对重庆的狂轰滥炸。这座城市每一天都被血与火冲刷,再从废墟里站起,迎向新的一天。
  当此关头,他亦奔走于另一个战场。
  当日心灰意懒,不辞而别,登机飞赴长沙之时,没想到会拖延至今才得回来。非但未能守护她左右,更让她独自带着幼小的慧行,置身轰炸不绝的重庆……纵然心急如焚,天天盼着重庆的消息,盼着一纸电报带来家人消息,得知她平安,便是他最大的安慰。
  而今真的回来了,却裹足踯躅在咫尺之间。
  拂袖而去,刻意回避,这半年的疏隔,狠下心来不与她见面。
  战火、倾轧与生杀,早将他这颗心淬炼成寒铁精钢一般冷硬,有什么决心是不能下的。
  镜面蒙上水雾,薛晋铭手中剃须刀狠狠一滑,失手割伤了下巴,血珠滴落水中。
  终究不能释然么,想起那些话,仍是心头一揪,手上不觉加力,割伤的地方流着血,却不觉得有多痛,更痛的地方在胸口偏左,那里早已痛了二十年了。
  薛晋铭恍惚而笑。
  到底还是说出了那句话,这半生的牵绊,她只用轻飘飘一句话,就将他生生驱逐。
  万丈鸿沟,也抵不过那一句话的冷绝。
  他和她,各自失去骨肉至亲,愧恨孤独中,唯有彼此可以依赖,唯有那春日桃花的企盼廖可慰藉。原以为多年幻梦,终要成真,谁又想得到——四莲归来,一夜之间,将这一切搅个粉碎。
  若说没有恨,那不是真的。
  当年那样的恩怨,也没有恨过,如今他竟恨她。
  四莲——昔年的霍家少夫人,以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身份,突然归来。
  念卿夜闯官邸,带来这惊人的消息。
  匆匆赶回沈家花园,他见到了负伤被救的四莲——或者应该叫她新的名字——此刻正被他下令缉捕,被他手下亡命追捕的要犯,章秋寒。
  念卿救下她,将她藏匿起来,要他取消逮捕令,并释放已被关押在狱的章秋寒的丈夫,发放通行证让他们逃离重庆——这实在是一个太讽刺的玩笑。
  那算什么丈夫,不过是个蹩脚的幌子。
  他们惯常以假夫妻的身份做掩饰,名为夫妇实则同党。那被捕的男人是通缉已久的要犯,四莲随之潜入重庆,以他秘书监太太的身份秘密活动。若不是四莲负伤出逃,遇上念卿,或许这二人已被双双枪决。
  四莲,这久违的名字,已是世上仅剩的茗谷故人。
  许是缘分未尽,从不涉足风月地的念卿,偏偏就在舞厅遇上四莲。
  四莲于她,并无亲厚情分,如今更成了陌路之敌。
  他的立场,少将处长薛晋铭的立场,沈念卿难道会不明白么。
  她自然是明白的,却只因四莲是霍家故人,便有了不顾一切也要维护的理由——“不管有什么政治分歧,不管章秋寒是什么人,我只知她是四莲,就算子谦不在了,她也还是我的家人。”
  她这样对他说,态度慎重,目光诚恳,“我请求你不要伤害她,请释放她的丈夫,让他们安全离开。”
  他还能怎样拒绝呢。
  纵然念卿不来求情,事实上,他也不会为难四莲,自当签发通行证,让她离去。
  既已踏上另一条路,往后各谋其政,再相逢已是死敌,只盼她能好自为之。
  身在其位,他所能做的不过如此。
  然而章秋寒的丈夫赵任志,是通缉已久的要犯,大费周章才将其抓捕,为此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此人潜伏重庆,已掌握不少重要情报,活生生放了回去,必有极大麻烦。
  念卿从来不是不明轻重之人,他深知她的明理,也深知她对四莲的愧疚,深知她维护章秋寒,是为偿还昔日误杀子谦,令四莲失去丈夫和孩子的愧疚,因此他愿意为她放弃一次立场。
  赵任志不一样,念卿并不欠此人情分,甚至与他素不相识。
  他没有想到,他会不顾他的立场,一味固执,仅仅为了四莲的感受,执意要他释放这个人。
  如今的四莲早已不是昔日霍家少夫人,念卿并不糊涂,她不是看不出四莲的改变,可他是知道的,但凡能与霍氏沾上一丝半分联系,便是她心底不可触犯的禁区。
  他拒绝了她的要求,下令枪决赵任志。
  他亦着恼,负气拿起听筒,当着她的面,便要拨电话到警卫室。
  电话却被她拂袖摔到地上。
  他震惊,全未料到她会发这样大的脾气。
  她问他,“薛晋铭,你知道你在做什么,知道你杀的是什么人?”
  他冷冷答,“我要枪决的是一个犯人。”
  她笑起来,“什么犯人?汉奸还是国贼,他有什么不容于世的恶行?你杀日本人是为护卫国家,可如今杀中国人又是为了什么?”
  他变了脸色,目光转寒,被最亲近之人戳中最不愿触及的隐痛,“政治上的事,霍夫人应当很了解,不必我来解释。”
  她骤然失语,悲哀地望住他,良久哑声道,“既然你要提醒我的身份,也容我提醒你,先夫霍仲亨留有八个字——兵以弭兵,战以止战!这是他毕生的愿望,他弃甲归隐,甘愿将江山拱手,为的又是什么?付出数十年征伐的代价,总算盼来南北一统……倘若他今日尚在,亲眼见到外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