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快读小说书城>书库>>星际机甲生活> 分节阅读_62

分节阅读_62

  。
  戚玥毫无意外地称为这25人中的领头者,所有新人没过几天就发现,只要在训练中出现问题,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戚玥都基本能给出答案。其能力之全面,知识之丰富,基本功之扎实都足以令人钦佩。
  按理说,能突破严格的招新程序进入dream机甲队的,本来就已经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进入dream之后,他们都在小心翼翼的观察着这个机甲队里所有队员的情况,暗自做着比较,希望能进入最终名单,在机甲比赛中上场比赛。
  很快,戚玥的实力就展现在他们眼前,让他们不得不承认,她的席位无可撼动。
  “听说这个戚玥才十七岁,还没成年呢。”队员之前私下议论着。
  “还用听说?”另一个人道,“我就是冲着她来的。岁数小,技术牛x到不行。网上都在传珂其实比她差远了。”
  “吹得那么厉害,我又没亲眼看见怎么能轻信。”
  “那现在呢?什么感想?”
  “彻底服了!”一开始说话的人叹道,“我昨天过来训练室的时候,还有点机甲内部信号反馈调节的作业没做完,你也知道大三这堂课那个教授有多变态,刚开学没多久就是一个大项目。我当时交作业的截止时间快到了,但是程序怎么也调不出来,急得要死,找了几个人帮我看,都看不出问题。结果这姑娘进来之后,只花了五分钟就调好了。”
  听的人唏嘘不已:“你敢选这课也是真猛士,我压根就不敢碰。”
  “我之前哪想到……唉,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人说着又道,“而且戚玥给我看过之后,还提了几点建议,说我这样的程序简化过多,在实际应用中会有很大问题。还有就是说这套模拟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和如今主流有些偏差……”
  “你说她年纪这么小,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不知道,也许是穿越的吧?”
  说完,两个人相视哈哈笑了起来。
  自那天之后,珂和苏羽就不止一次成双成对的在校园内出现。虽然珂一直没有正式宣布什么,但是任谁都已经看得出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基本已经确定。而且从珂的举动神情来看,她非常享受与苏羽在一起的时光。
  苏羽其人在校园中也有一定名气。他来自小麦哲伦星系中的世家苏家,是通讯专业的高材生,大学毕业之后直接保送硕士。他为人低调,却唯独在机甲队方面剑走偏锋,屡屡引起关注。
  机甲比赛因为限定是本科阶段比赛,所以很少有研究生再去参加机甲队。因为就算参加,他也不可能正式上场比赛,只能做外围工作,就算再投入也是为别人做嫁衣裳。
  然而苏羽却对机甲队非常积极。他之前一直在巅峰,负责巅峰整个队伍内的所有日常技术支持。包括网站建设,服务器管理,内部系统开发管理,还时常参与到机甲队训练中。
  可就算他怎么不同寻常,也没有引发过像今年开学这般的火热讨论——突然和偶像珂走到一起,却还加入了另外一个机甲队。
  所有人都对此有些摸不着头脑。不但是苏羽的想法和态度,就连珂的反应也透着诡异——她竟然对自己的男朋友没有加入乌云并不介意?
  “苏羽去dream不是去做卧底的吧?”
  抱着这样的猜测的人不在少数。
  dream大楼建成之后,戚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以及巨大的个人实验室,比她的小寝室要宽敞许多。而且里面也带着卧房,可以让她临时休息。
  于是戚玥的活动中心渐渐从寝室转移到了大楼里,经常会窝在实验室或者办公室中不出门。
  学期虽然还没过半,但是距离机甲大赛已经很近。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打酱油,得过且过,而是要取得好的成绩,争取闯入星区阶段。
  因此针对驾驶员设计机甲就显得十分重要。
  已经经历过机甲比赛的戚玥利用自己的经验,修改了模拟系统,并且开始对队内的五名驾驶员都进行性格分析和驾驶习惯测试,收集数据。
  虽然主力驾驶员基本已经确定是方元,可对于替补,他们仍然要有所准备。
  苏羽在这方面给于她很大帮助。数据挖掘和分析一向是苏羽所擅长的,他不但为戚玥的测试补充了一些内容,还帮助她改进了麦兜的分析系统,使其能更快更准确地抓住驾驶员的性格特点。
  因为和苏羽的关系,以及需要戚玥帮她整理和改进反加纳系统,珂也成为dream大楼的常客。
  这天珂离开之后,戚玥终于忍不住问苏羽:“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什么怎么想的?”
  “对珂啊。”戚玥道,“你和她在一起了?”
  “你怎么也这么八卦。”苏羽凉凉说道。不过他还是爽快地承认了。
  戚玥深吸一口气:“你和她的目标都是fgmssc,现在又是在交往,为什么不干脆一起努力算了,你还要跑来我们这里?”
  而且珂竟然还没说什么,看上去很高兴的样子。
  “我说过,她的希望几乎是零。”苏羽顿了顿,“就算我们在交往,与那比赛也没有关系。我的想法没有改变,目标也没有改变。她明白的。”
  戚玥却不知怎么,道:“明白并不意味着她乐见这种局面。她很喜欢你。”
  她不是完全对这些毫无察觉。珂与苏羽相处时,眼神中无法掩饰的浓情蜜意,让她也很动容。那完全是爱一个人到骨子里的感觉。联想之前珂哭着与她说她必须让反加纳系统成功,必须收到邀请函的情景,她有一个想法……
  “珂对fgmssc这么向往,是不是因为你?”
  苏羽突然踢了一脚桌子,站起身来,“你有空关心别人的感情,不如操心自己的。”
  63方案确定
  虽然理论上,针对五个驾驶员都要进行专门的机甲设计,但事实上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以及权衡必要性之后,戚玥与安格尔等人商量,设计一个基本模板,然后为每个人在这个模板上添加个性模块,来适应其不同特点。
  这样的好处是其适用性广,现在五个驾驶员可以用,将来等他们毕业了离开了,有新人进来,一样能使用这个模板。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劳永逸的。
  然而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如何设计出一款能适应大多数驾驶员,并具有极强可扩展性的模板。
  一劳永逸,也可以说是先吃苦后享福,先栽树后乘凉。
  想要享福、乘凉,就要先吃苦——将后面的苦都提前吃了。
  所以对于这个模板设计的艰苦和复杂,戚玥早就心里有准备。
  她之前为了做委托任务,也收集过不少的资料,此番不但舀出来反刍复习,还加入了许多新的资料。
  戚玥没有想过一个人完成这个设计,毕竟机甲队是一个整体,为驾驶员设计机甲是他们所有人共同的事情。将来不管谁真正上场亲手组装,至少所有人都参与了设计的过程,最后的结果不是仅仅那五个组装者和一个驾驶员的事情,胜利属于每个人,失败也将由大家一同承担。
  所以戚玥整理好资料之后发给了全体队员一份,每个人如果愿意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设计预案,然后集体开会讨论,一同确定方案。
  这个设计过程大约是两周。待到第一次讨论会时,一共有包括戚玥在内的十三个人提交了设计方案。简单整理之后,便可以将十三份方案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整体模板整体协调。
  即将整个模板作为一个整体,封装起来。组合的时候可以不管个性插件系统,而是先将这个基本模板组装,然后安排统一的接口,再通过这统一接口方式连接一个整体的附加系统。
  简单来讲,就是模板加插件系统的1+1组合方式。
  第二种则是整体模板,部分协调。
  整体模板与前面相同,但是提供的接口不是单一接口,而是给每个补充系统单独独立接口,使得其可以有独立的连接方式,在机甲内的位置和组合也更加灵活自由。坏处则是接口越多,就会越影响模板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种就更加的化整为零。这一种不提供任何整体模板。每个独立系统,不如动力系统、武器系统、信号系统都分成模板部分加个性化插件部分。
  这样的好处是每个系统的可扩展性会更强,缺点则是模板本身的存在意义就比较小了。而且整体机甲的稳定性也会最差。
  每一种方案都有利有弊,虽然追求完美是人类的本能,但是世界上从来基本不存在一种在各方面都绝对优秀的事务。
  所以选择更好的不如说是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
  讨论会上为了避免争吵,采用了轮流发言的制度,在每个方案设计者介绍完自己的方案之后,所有成员,包括30名正式参赛队员,以及苏羽和璐璐这样的外围成员都可以畅所欲言,谈自己对方案的看法。
  这次招来的人里有对机甲大赛并不怎么了解的新生,也有参加过比赛但是没能获得上场机会的老人。相对新生们的茫然和好奇,老人在评价方案时更能从实际出发,从比赛现场的状况考虑。而新人则有着老人们没有的大胆和创新。
  第一次的讨论,每个人只说看法,而不当场定下方案。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最终的方案肯定不会直接采用某一个人,而是会综合考虑。
  戚玥也简单谈到了自己的看法:“在我之前总结的三个类型里,我个人是比较倾向第一种和第二种的。首先是因为机甲稳定性非常重要。在比赛中,机甲可以不厉害,不个性出彩,但是如果没有稳定性,就等于舀着一把随时可能走火的枪上战场,最终发生什么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其次,机甲比赛的第一阶段组装是有时间和材料的限制的,这也就意味着方案必须考虑到可行性。设计系统能在越短的时间内组装,并保证稳定就越是我们需要的。过于复杂零散的系统不但在组装时,不容易统一调度,还可能在最后的测试排查阶段,对纠错造成麻烦,影响检测速度。”
  戚玥也是老人,所说所考虑更多从实际角度出发,而且她又在比赛中真正上过场,知道在临场比赛时是什么样的气氛,也知道在那
  种气氛下人们的压力会影响哪一方面的发挥,又让哪一方面超水平发挥。
  第一次讨论会结束之后,每个人都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可以继续考虑。如果这过程中有新想法,新建议也可以提出。而在一周之后讨论会再度进行的时候,队里意见已经比较集中。所有十三种方案虽然不会有哪一个会被完全采纳,但是大家仍然会选择其中一个是自己最为倾向的,然后再在这一基础上面增改删减。
  两个方案脱颖而出。一个是戚玥所做的设计系统,采用的是整体模板部分协调方式。不过她的部分协调也不是所有系统全部打散,而是提供有限几个接口,将增补部分分成三个组别,每个组别做小的内部统一。
  直观点说就是1+3的方式。
  另外一个系统是由一名来自上院机甲组装系的新生所提出的。其方案虽然是属于第三种化整为零,却并不是真正的零散。
  事实上他和戚玥的想法上多有类似。那就是部分的整体化。这名新生的方案做的非常用心,他整理出了这种比赛机甲内部几个重要系统,并做了归类,将其分为四大类,然后每个类别里的系统做内部统一,再通过接口方式连接外部扩充组件。用数字来表示就是4+4的方式。
  即便是戚玥看到了他的设计,也不禁赞叹。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经过麦兜的可行性分析,他的许多想法并没有考虑到比赛时间和队员能力的限制,所以基本不可能在比赛中实现。
  其实在刚招新完不久,这名叫做小纯的新生就引起了戚玥他们的注意。他虽然是大学新鲜人,按说并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机甲学习,但是其机甲的结构知识却非常丰富。讲起内部各种系统分布,以及主流型号,发展方向等来头头是道。
  然而他的实际动手能力较为欠缺,即便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恐怕也没办法达到上场参加机甲比赛的标准。
  而且小纯对于机械和机甲系统的内部理论也了解较为粗糙。经过了解,戚玥才意识到,小纯是一名狂热的机甲爱好者,从初中开始便关注着机甲的发展,积极参加所有机甲相关活动。<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