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龙城

  第210章 龙城
  士卒赶忙轻着声音道“原来是将军故吏,将军三弟高司马正在卢龙塞任职,你即然是高司马的朋友,方才多有得罪,还请不要怪罪。*杂■志■虫*”
  士卒的这般姿态让关羽非常满意,心头也越发的有种想要成为受人尊敬和敬仰的人上人的念头。
  “无事,不知者不怪!”关羽面带微笑,傲然道。
  不过这些士卒也不是傻子,边塞可不是随便人进出的,而且关羽虽然自称为高将军故吏,身上却没有传,没有任何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
  重要的是关羽河西口音明显,不远千里,跑来边塞投奔,有些令人起疑心,毕竟高将军的治下临戎距离河西可是要近一些。
  有士卒提议道“高司马,眼下正在塞外巡视,汝若是不急的话,可以在这边我们休息的地方等候一下,等司马回塞可行?”
  关羽点点头,想到高宠赠马之恩,必然不会轻慢于他。称“善!”
  随后牵着马跟从士卒来到这边的一个凉棚里,凉棚下有一草席,可以凑合坐着。
  关羽扶着关母,胡氏下马坐在草席之170后,自己也在一旁坐下等候,举止自然,还能与士卒闲聊几句,并没有任何不轨的地方。
  守卫们也就放下新来,毕竟他也只是一个人,还带着妻儿老母,威胁不大。
  高宠自那一战之后,又破了乌桓几个部落,不过这次没有再惹出波澜,听命而行,而且也没有完全屠杀,搅和了不少俘虏,回头可以徭役用来修筑城墙。
  自此高宠威名更甚,而且乌桓人和鲜卑人意图南下的消息已经传了出来,已经升任为军司马的高宠还是在塞里待不住,经常带兵马巡逻塞外,防备敌军突袭。
  早前鲜卑人几次寇边,那些乌桓人抵抗就很动作迟缓,甚至龟缩着,只保护自己!恐怕早就和鲜卑人勾结在一起了,眼下高宠挑了乌桓几个山寨,只不过挑明了汉与乌桓敌视的关系罢了。
  高家堡出生的杨继业与高宠,自然是不像其他边塞守将那样胆小怕事,不敢触怒异族人。
  另外募兵所需的银钱一部分由世家了,杨继业提拔了几个当地豪强的人为官,有出身于马城豪强的田氏,田猛被杨继业任命为公平吏,有豪强易度被任命为令史。
  马城也就是高哲在草原最东边的据守,当初被占据改名成龙城的地方。
  此地乃是政治军事重镇,水陆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城居滦河西岸,北通燕山山脉,依托长城关塞,南通渤海,位居重要,城小但很坚固。
  鲜卑也曾多次入侵马城,其居要冲之地,粮草丰足,马城虽然如今落魄,但是城中大族也有不少。
  虽然多数都被高哲强迫迁徙到了临戎,草原未平之前,高哲的重心还是并州,幽州只能需要掌握俩个门户点就可以。
  卢龙塞与马城,马城也就是龙城。
  龙城未有朝廷任命的县令,因为长时间没有官员,军队镇守,所以此处比较混乱。高哲击溃鲜卑后顺手拿下,改造成据点。
  随后安排张振领兵三千代县令之职位驻守此处,这一次高哲自己也是计划亲自率领东来龙城,清理清理那些阻碍自己大业的障碍,无论是胡虏还是世家豪强。
  田氏乃是幽州大姓,分散州郡之间,多有人投军,比如还未长大的田豫,田畴。
  一般地方长官上任为了换取地方豪强支持都会提拔哪些世bjde家为官吏,这是东汉官场潜~规则,最明显得就是书生入荆州的刘表了。
  郡守、县令、县长任免属吏,一方面培养亲信吏员,建立亲属关系,这些下属视他们如父母、国君,十分忠诚可靠。
  一般前任县令升官去往它地,其原本的亲信毫不犹豫辞去令史一职跟随一样,另一方面拉拢地方豪强,维持地方安定。
  平黄巾三大中郎将之一的朱儁,出身寒门,就是千里救以前的上司而出名,被人赞叹。
  朱儁旧恩主,尹端征剿许昭失利,被州刺史举奏,应问斩刑。朱儁悄悄到京师,花费数百金,买通主持章奏的官员,把刺史的奏章加以改动,于是尹端才得输作左校。
  这也是东汉比西汉世家更强大,地方豪强崛起影响朝廷政令的原因之一。
  自西汉中期以来,当时朝廷为了提高郡、县长官的行政效率逐渐下发了一些吏员的任免权利。
  到了两汉之交,新朝建立,西汉后期原本的迁陵制度被破坏,使得地方豪强地主坐大,又更加下放任免官吏权利,以维持地方稳定。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迁陵制度的破坏!
  所谓迁陵制度,是指西汉政府知道只靠地方官,并不能做到完全抑制和限制豪强的势力。
  所以索性釜底抽薪,以帝陵工程和建邑帝陵的名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不断的利用帝陵建邑,充实陵邑的名义,将地方难以处理豪族大贾,迁徙到关中,帝陵之旁居住。
  美名其曰为皇帝守陵,为天子奉祀,有效的防止地方豪强坐大,这也是西汉不需要依靠豪强的原因。
  这也是关东世家被压制的原因,很简单,你在地方很强大,就把你全家搬到雒阳京都附近,慢慢的地方的老虎在这里也变成了猫了。
  根本没机会成为世家,威胁朝廷统治。
  等到了,光武刘秀立国,天下豪强并起,土地兼并严重,已无法限制,而且其得天下更是多依靠豪强,是以直接不再限制豪强。
  同时为了安抚他们,更加下放了地方郡守、县令和县长的任免官吏的权利。
  加之东汉罢免郡国兵后,这些地方大员军政一手抓,使得他们名为汉臣,但实际上在自己任地与一国之主无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