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朋友和敌人

  “好了,这些事情就不用谈那么多了,这次来元帅阁下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么?”
  李晔摆了摆手给自己倒上了宋子文先生亲自送来的茅台,相对于伏特加他更喜欢茅台醇厚的味道。
  对于那种在他看来纯粹是酒精兑上清水的东西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趣。
  “总理阁下是怎么知道的?”图哈切夫斯基明显一愣,他这次来的任务是斯大林亲自安排的。他不清楚鲁道夫是怎么知道的。
  “或许是嗅觉吧!”鲁道夫用手指点了点脑袋笑着说道。
  图哈切夫斯基确实缺少一点政治觉悟,或许这就是他在几年后的大清洗中被处决的原因吧。
  能够把对乌克兰战争失败的原因推到如日中天的斯大林身上,显然是极不明智的,即便是他是军方的一号人物。
  不过李晔并不打算提醒点什么,对手中少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帅,对于dé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斯大林同志希望我们能保持长久的友谊,贵国帮助我们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还要和英法保持密切的关系?”
  “你们这样的话最终的结果就是一旦出问题得不到两边的友谊。”
  “我们两国有着共同的敌人,可以成为真正的盟友。”
  图哈切夫斯基一口喝下一大杯伏特加,大声的说道。
  显然此时的他非常的自信,经济危机带给了苏联前所未有的发展,他们的物资不但大量的卖给dé国,甚至英法都通过不同的渠道从他们国内进口急需品。
  布尔红维克的优越性在资本主义面前似乎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现在的dé国很弱小,经不住任何国家的打击。”鲁道夫只能笑笑巧妙的回避了这个问题。
  苏俄可是想要将红色覆盖世界的人,显然不可能作为真正的盟友。
  其实他理想的盟友是米国,作为同样有着取代老牌殖民地强国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dé国和米国有着共同的目标,而且双方还不接壤。
  很符合古老的华国拥有的远交近攻思想,只不过孤傲的米国来自持优势的地理位置实行孤立主义政策并不希望和任何国家结盟。
  所以鲁道夫不得不在欧罗巴大陆左右逢源,在夹缝中寻求生存。
  至于另一个看上去强大的新兴强国日本,则不在鲁道夫的考虑范围内。
  事实已经证明那个国家很强但是很蠢。
  “那只能希望德意志越来越好了!”
  图哈切腹斯基见不能说服他只能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一眼走出了办公室。
  现在的dé国很弱小?鬼才信!
  “我的朋友祝你好运,我需要苏俄有一个没有军事才能却喜欢干涉军事的领导人,在欧罗巴德意志只有仆从国和对手,充其量再加一些可以随时相互出卖的朋友。”
  鲁道夫望着消失在门口的背影不由喃喃道,其实他很欣赏图哈切夫斯基的军人品质。
  但是他快要死了!而斯大林也将走上他权力的巅峰,在孙,再也没有人能阻止他。
  在图哈切夫斯基走后,在鲁道夫的桌面上,多了一份图纸。
  这是德意志未来的主战坦克,代号为四号坦克的改进型,也就是俗称的豹式坦克。
  这款坦克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德意志人对于工业太自信了,他们高精度的设计和和严谨的作风让每一款坦克和极具特点。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通用性。
  能够标准化流水线化成产,零件相互通用的坦克才是合格的坦克。
  二战中各国的主战坦克无疑dé国的是最强大的,但是他依旧倒在了其他国家的坦克洪流之中,除了资源和石油的缺乏不能大量制造和开动外,大批的坦克因为一些小故障无法及时修理,报废在战场上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而二战通用的坦克,无论是米国的谢尔曼还是苏俄的T-34坦克都是那种流水线生产的代表作。
  和德意志两三个工厂负责一款坦克的制造不同,苏俄和米国的坦克是大量的工厂一起建造出来的。
  米国的工厂只负责生产自己擅长领域的部件,而苏俄的T-34完全是大量劣质零件的组合体。
  但是那又如何T-34的数量庞大整个二战生产超过6万辆,在战场上可以随时从一辆坦克上拆解更换零件。
  反观德意志那就是另一种结局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