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太祖皇帝真天子

  “臣在来的路上已经看到左右府的兵马,估计两日内即可抵达大江北岸,然后渡江,对南京形成包围之势,而且臣听说,ying国公张维贤并没有来见驾的意思……所以微臣斗胆,请太祖陛下圣谕赶赴山海关,调辽东兵马进京除贼,阉贼一除,南京之围自破!”孙承宗再拱手。
  时间紧迫,他也就不能绕弯子了。
  尽管这么办,他心中剧痛不断,因为那将意味着他辛苦经营的关宁防线毁于一旦。
  调辽东精锐入关勤王,努尔哈赤必定乘机来犯,到时候辽东守军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退守山海关,关外全部放弃,根本守不住。
  就连山海关都不一定守得住,辽东精锐对阵京营的确是胜券在握,但京营要是据城死守,也不是一时间能打下来的。
  京城可非一般城池,很难打的!
  但是没办法,张维贤反了,太祖陛下危矣,大明危矣。
  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只能是先护驾,先保住大明。
  听到这话,一旁的徐弘基虽然没接话,但却心中一笑。
  妥了,连孙阁老都这么认为,那太祖陛下应该不会坚持了吧!
  那南京只要守个几天就行了,他的压力就小了。
  “不,你是要去山海关,但不是去调兵,而是坐镇辽东,没朕的旨意,一兵一卒不可入关,关宁防线一寸地也不可丢!”可让徐弘基两眼一瞪的是,叶风再次拒绝了这个方案。
  不光是因为山海关重要,他不会给野猪皮送大礼,又不是搞不定这边,没必要调辽东精锐回来。
  也是正好用这一手来收孙承宗。
  孙承宗眼下不可能知道卢象升和孙传庭有多猛,因此肯定觉得太祖皇帝这么安排,是伟大的,尽显帝王之气。
  自己压力再大,也要坚守国门!
  这个时间点,孙承宗的格局显然是远在卢象升和孙传庭他们之上的。
  首先是心系大明的程度不一样,卢象升和孙传庭眼下的报国之心是很足了,但孙承宗更彻底。
  卢象升和孙传庭都是按部就班入仕报国,而老孙呢,四十多岁了才决定再入仕途。
  年轻的时候考过几次,没中,后来当老师当的不错,日子很好过,也就没再考了,为什么人到中年,家庭事业稳定,反倒决定再考?
  因为他在大同巡抚房守士家当家庭教师,大同,边关重镇。
  亲历了兵荒马乱,百姓疾苦,国将不国。
  而后去接管辽东,更是如此。
  然后就是痛点不一样,卢象升和孙传庭眼下都是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委以重用就会各种放光。
  而孙老头呢,是孤独,曲高和寡的孤独。
  说简单点就是,卢象升和孙传庭眼下是觉得自己一身本事,但是没人看得到。
  孙老头则是呕心沥血定了天下,但却没几个人看得懂。
  或者说,当朝者看不懂。
  看看,他才离开山海关几天,新任蓟辽总督高第就下令关外兵马、百姓全部撤到关内,美其名曰据雄关,轻松御敌。
  脑子呢?
  不过最让孙老头生气的应该不是高第,而是朱由校。
  身为天子,可以昏晕,但要是连大格局都看不懂,那手下能人再多也是徒劳。
  作为通晓全局的穿越者,叶风不难看到这一点,料定孙承宗肯定会来效忠他,因为孙老头已经对朱由校失望了。
  “太祖陛下……”果然,听到这话,速来老谋深算的孙承宗,愣住了。
  第一想法就是,太祖皇帝真天子。
  他还以为太祖皇帝召他过来,肯定是去山海关调兵,毕竟这是眼下最好的破局之法。
  哪知竟是让他去守山海关。
  身陷险境,但还是把守国门当成第一要务,真天子。
  也是看到了关宁防线的价值,一寸地都不能失,太懂他了,没睡比他更明白,那一寸地来的有多难,真明君。
  “既是守国门,也是不让你这些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本想直接命你去山海关的,但都说孙阁老乃国之柱石,朕便想先见上一见,今日得见,果不其然,孙阁老堪当大任!”见状,叶风决定给孙承宗“致命一击”,颇有帝王气的拍了两下孙承宗的肩膀。
  也是解释一下,为什么没让孙老头直接去山海关,而是先来南京见驾。
  明着是说,太祖皇帝要先看看小孙同志是不是真的堪当大用。
  实际上,这可是顶级宝宝,肯定第一时间把经验干到手,反正山海关晚几天去也没事。
  “臣惶恐,只是太祖陛下这边……”孙承宗说话声音都哽咽了。
  “朕戎马一生,区区宵小能奈何?你休整一日,明日就赶赴山海关吧!朕荡平不臣之后,就会亲征建奴!”叶风霸气的笑到。
  “臣遵旨,事不宜迟,臣即刻前往山海关!”孙承宗再拜,然后起身走了,一路小跑。
  见状,叶风很开心,拿下了,顶级经验宝宝拿下了。
  “叮~获得一位九级能臣的臣服,帝王之气+12000!”
  “叮~首获顶级能臣,奖励洗髓丹两颗,见习帝王级宝马一匹,见习帝王级马具一套!”
  “叮~恭喜成为八阶见习帝王,奖励壮体丹两颗,见习帝王枪(霸王枪)一把,见习帝王枪法(霸王枪法)技能书一本!”
  孙承宗果真是顶级能臣,爽!
  拿下他,加上之前收集的帝王之气,直接又升一级。
  而且又得了一票好装备。
  这下算是满装了啊!
  所以魏忠贤的走狗渣渣们竟然还要两天才到,他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太祖陛下容禀,左右府的兵马两日内即可到大江北岸,那前府兵马说不定早已到了城外附近,是不是要召集诸将议事?”叶风是迫不及待,而一旁的徐弘基则是慌的不行了。
  还以为孙阁老到了就妥了,哪知太祖陛下不让孙阁老去山海关调兵就算了,还让孙阁老去坐镇山海关,这可如何是好?
  魏忠贤的人两三天内就能对南京形成合围了,必须尽快部署。
  “有什么好议的,传朕旨意,一切如常!”叶风起身走开了,留下一脸茫然的徐弘基。
  ps:二更到,求收藏鲜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