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华群女士
陆锋在紫金山一举轰下膏药上百架战机,膏药的步兵果然更加疯狂。
在天亮之后,陆锋命令坦克队和休息了一夜的士兵再次出击,但面对遍布全城的膏药兵,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黄昏,国际安全区,金陵女子大学,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委员魏特琳女士疲惫的靠在校门口,年已五十的她一副慈祥的模样,此时脸上却满是悲伤与愤怒。
魏特琳女士全名明妮·魏特琳,米国传教士,1886年9月27日出生在米国伊利诺伊州的西科尔小镇,家境不裕,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勇敢的个性,花费了大量时间用于打工挣取上大学的学费。
1912年,魏特琳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伊利诺大学毕业,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同时加入外国基督教传教士会,决定到天朝去传播基督福音。同年秋,她来到天朝,被派往安徽庐州府。经实地考察、探访民情,魏特琳发现一般民众知识水平很低,女子多不识字,整个社会仍停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愚昧阶段。她对这种现状极为震惊,决意要尽力去改变,并抱定以推动天朝女子教育为己任。魏特琳所在的三育女子中学创办于1909年,虽已初具规模,但学生人数甚少。在她的执掌之下,校务蒸蒸日上,成绩优良,一时备受外界赞誉。为了使自己更接地气,魏特琳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华qun,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华小姐”。
1919年10月,魏特琳来到南京,受聘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务主任,并代理校长一职,开始了她与南京、与金女大长达20多年的不解情缘。
七七事变后,膏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首都南京虽然远离战场,但已充满了浓厚的战争气氛,时任金女大校长的吴贻芳,因担任宋美龄筹组的天朝妇女战时救济联合会的行政工作,事务缠身,所以校中之事多由魏特琳主掌。
魏特琳带领校工在校园里做战时防备工作,把3幢校舍的地下室清理干净,以供员工及学生躲避日机空袭及贮藏贵重仪器等物,同时还请天朝及dé国军事专家来校指点,挖建了4条防空壕,以备空袭时大楼地下室容纳不下的人使用。
作为一个基督徒,她天天都为天朝祈祷,希望中日两国能避免战争,能有一个安定的时空,以便继续发展教育事业。然而,魏特琳的希望破灭了,8月13日,膏药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两日后,膏药战机开始轰炸首都南京。当晚,魏特琳带领6个校工在女生宿舍北面的走廊用沙袋垒起了一条防空壕,以备学生夜间就近躲避空袭而不必到远处的地下室藏身。次日,她又把校工分成三组,分配救火任务,一旦遇到火情可立即施行扑灭。
8月16日晚,米国大使馆下令米国妇女及儿童撤离南京,魏特琳与另外两位女士以职责为由,提出必须留在南京。8月27日,十几架膏药战机同时空袭南京,倾泻的炸弹殃及民居、学校和医院,许多无辜百姓、病人和医护人员不幸罹难,伤亡惨重。同日晚,米国大使馆再次下令撤退所有留在南京的米国侨民及使馆的妇女。大使馆给魏特琳送来一封措辞强硬的信,表示如果她不撤离南京,今后发生的一切事情,大使馆概不负责。魏特琳很感谢他们的好意,但认为自己责任重大,此时此刻绝不能离开南京。
9月19日下午,膏药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中将在上海向各国驻沪领事馆发出通知,声称膏药军将于两日后对南京发动大规模空袭,以期尽快结束战事。次日,米国大使馆官员帕克斯顿来到金女大,向魏特琳通报了这一消息,力劝她暂时离开几天,以免发生意外。魏特琳不便当面拒绝,婉言待她与另一位决定留下的凯瑟琳夫人商议后再做决定。可几个小时后,她们分别致函米国使馆,直言在“这个非常时期”,留在南京可能多有助益,决定与天朝同仁一道驻守金女大。
尽管国际社会对ri本野蛮轰炸天朝首都等城市进行了严厉谴责,但膏药早就把国际公法置之脑后,他们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对南京实施不间断的轮番轰炸。
到了10月底,留守金女大的人除了魏特琳以外,只剩下11个职员和3个教员,而凯瑟琳则于月初赴武汉金女大分部教书。眼见南京情势日益危急,魏特琳力劝吴贻芳校长去金女大在武汉及成都的分部视察,以及探询未来在大后方复校的可能性。吴贻芳不忍离去,经她三番五次的劝说,于12月1日乘船去武汉,留下魏特琳一人主事。
为了面对无法预料的局势,魏特琳与学校总舍监程瑞芳和总务主任陈斐然组成了一个三人紧急时期委员会负责校务,魏特琳又独自跑到米国大使馆去请教如何保护金女大的校舍及财物,他们建议在校门口悬挂米国国旗,并制作告示让她张贴在学校重要的出入口处的建筑上,以示金女大系米国人所有。
11月15日,由16位欧美人士组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12月初正式设立安全区,“安全区”内共设立20几个难民收容所,由国际委员会的16位委员协同刚成立的国际红十字南京分会的会员负责安排,魏特琳出任红十字会会员,金女大被指派为专门收容妇孺的避难所。
魏特琳在受命专门收容妇孺的难民之后,立刻与程瑞芳、陈斐然商议,决定腾出8幢校舍,按照每名难民占地16平方英尺计算,可收容2750名妇女和儿童。她亲自带领员工将校舍腾空清洗,注明每栋的容量,并把每间房间编号。她还在校门外张贴公告,明示难民们出入校园规则及能携带的物品等事项,又在校园西北角空地上安排设立了一个红十字粥站,以供应难民米粥。
12月8日晚,金女大开始收容第一批女难民。9日,膏药军向南京城发起猛攻,天朝守军奋勇抵抗。膏药战机连续轰炸扫射,城内多处起火。大批难民涌入“安全区”避难,栖身金女大的妇孺有300人左右。至12日也就是城破当日,在金女大避难的妇孺已多达4000余人,超过了容留预期。
昨日,南京沦陷,侵华膏药军由谷寿夫所率的第六师团从中华门、雨花台和光华门入城,南京陷入敌手。
陆锋收拢溃兵阻截了光华门、中华门一带的膏药兵,但被攻破的并不仅仅是这两门,还有水西门以及下关,下关大部分膏药兵在屠杀拥挤在那里的天朝人,还有两个联队膏药兵从西南入城,疯狂地烧、杀、奸、掠。
南京面目全非,城里城外全是尸体,到处断壁残垣,原本繁华的街道多已化为焦土,夜间火光冲天,白日黑烟迷漫,再加上时刻听闻的枪声和哭嚎声,一片恐怖凄凉的气氛。
当日膏药兵就入侵至安全区西面,完全不顾国际惯例和先前约定,肆无忌惮的闯入金大安全区内,搜查隐匿其中的军人和警察,抓到后便押走,反抗的则被当场刺死或开枪打死。
妇女则时无刻不在面临被QiangJian侮辱的危险。金陵女子学院的难民营则主要收留妇女和儿童,魏特琳女士为保护这些难民,叫校工在校园四周升挂8面米国国旗,校内则铺上30英尺大的米国国旗;还将米国大使馆出示的公告四处张贴,明示该校是米国人的财产,以期膏药军见而止步。
但让她失望和无奈的是,尽管金女大校园门口挂着米国国旗与ri本大使馆的公告,但对凶暴发狂的日军官兵已不起作用。
昨日便有成批的膏药军或从校门口强行入校,或爬过围墙入校。
为了保护这些避难的天朝女人,魏特琳毫不畏惧,ting身而出,许多到金女大行凶的膏药兵见其身影或闻其斥责就拔腿离开,但也有因没能得逞而恼羞成怒的,他们拿出刺刀相威胁,魏特琳毫不退缩。一会儿守在大门口,拦阻喝斥企图强行入校的膏药军,一会儿又赶到校内其他地方赶走偷爬进墙的膏药军。
她发现对付这些野蛮的膏药兵,绝非米国国旗或大使馆告示能使他们望而却步,但有着白种人面孔的外籍人士在场,多少还可以起到一点震慑作用。于是他连夜请求安全委员会每晚都派一位外籍男士,轮流到金女大守夜。
魏特琳本人则从早到晚不是守护在学校大门口,就是随时准备应对员工的叫喊,以便尽快赶到有膏药兵出现的地方,阻止他们施暴。
昨夜她都是和衣而睡,以便能随时起来去应对突发事件,今日起来眼里满是血丝,脸上满是疲惫,却依旧紧守大门口。
但她发现,今日的情况更严重了。
她在校门口亲眼看到一辆载有8—10名女子的汽车经过,车上的女人高喊“救命,救命”,她想冲出去拔腿去追,却又怕膏药兵趁她离开冲入金女大,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车天朝女人被膏药兵带走,她知道她们的下场,却无能为力,只感心中无比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