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她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捐款

  第191章 她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捐款
  很有可能啊。
  刘琪和曲脱脱处于同一阶层,经历也差不多,她自然也不会为了衣食住行发愁。
  刘正阳留下来的资产,别说分给她三成了,就算是一成也够她用上几辈子了。
  而且刘琪现在还是单身,没有所谓的家庭负担。
  所以钱对于她来说,貌似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曲脱脱等于间接帮着于大章分析出了刘琪的价值观。
  有了答案后,于大章觉得浑身轻松。
  他左手叉右手刀,一边切牛排,一边看似随意地说道:
  “上次你爸给我了一张银行卡,我没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
  “应该是张副卡。”曲脱脱也没当回事,随口答道:
  “消费有额度限制的,不要就对了,回头我给你办一张我的副卡。”
  原来是副卡啊……于大章本来还挺好奇那张卡里面的金额,现在听曲脱脱一说,顿时没了兴趣。
  估计就是张信用卡,还是被曲万年限制额度的。
  还好没要,不然就丢人了。
  “别办了,我不需要什么副卡。”
  于大章挥了一下手,然后继续用手里的餐刀切割牛排:
  “对了,你爸给我的那张副卡额度是多少。”
  这就纯是闲聊了,在他的认知里,一张副卡的额度最多也就是几万块。
  他刚得到的奖金就四万,几万块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大钱了。
  “要是按照我爸主卡额度来算的话,副卡的额度是主卡的五分之一。”
  曲脱脱一副思考模样,水灵灵的大眼睛转了转:
  “他给你那张卡的额度应该是两百万。”
  此话过后,她发现对面的胖子僵住了。
  就像是被人施了定身咒一样,整个人一动不动,连表情都定格了。
  “咔”的一声。
  于大章用力过猛,手里的餐刀将装牛排的餐盘切成了两半。
  次日。
  于大章刚到支队就见到了刘淼。
  “查得怎么样了?”他看着刘淼问道。
  肯定是查得不顺利,于大章对此早有猜测。
  要是顺利的话,他早就该回来了。
  刘淼这次负责调查刘琪的社会关系,算算日子,他整整查了五天。
  “换个地方说吧。”刘淼提议道。
  于大章点点头:
  “去会议室。”
  回头得找李队申请个单独的办公地点了……于大章在心里合计着。
  一有事就去会议室商量,实在是不方便。
  哪怕给积案小组分个小仓房也好,起码是属于自己的办公点。
  来到会议室。
  刘淼将一份文件放到于大章跟前。
  “这是我这几天的调查结果,昨晚我给整理成文档了,你先看看。”
  于大章打开资料夹,开始翻阅起来。
  够详细的。
  刚看了两页,他就发现这份文档上面的内容是经过认真调查和推敲之后,才记录下来的。
  不得不说,刘淼这个人做事很严谨,也非常细致。
  十分钟后。
  于大章将文档翻阅了大半,他停下来,抬头看向刘淼:
  “怎么全是工作上的人和事?”
  整个文档都快翻完了,他也没看到刘琪和谁有私交,甚至都没看到一件她处理私事的记录。
  这是个机器人吗?
  文档上面记录的全是刘琪工作上的同事,还有生意上经常打交道的同行和客户。
  所做的事,除了工作就是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怪不得她一直单身,哪个男人也受不了这样冷冰冰的女人吧。
  “我所能查到的就只有这些。”
  刘淼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更多的是无奈:
  “刘琪出差的次数很频繁,光是我调查的这五天,她就出差了两次。”
  “有一次出差回来,她还和你见了一面。”
  他连这个都知道……于大章有点佩服刘淼的侦查能力了。
  那次去茶室和刘琪见面,居然没发现有人盯着。
  但话又说回来,让你去调查,没让你跟踪啊。
  “她一个朋友都没有?”于大章不甘心地问道:
  “邻居、同学、小时候的玩伴,就没有一个和她保持长期联系的?”
  “没有。”刘淼摇摇头,脸上闪过一丝失落:
  “就是为了查她的私生活,我才耽误这么多天,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她这岁数不应该啊……于大章在心里念叨着。
  按照正常逻辑,人只有在上了岁数之后,才会喜欢清净。
  刘琪才28岁,这个年纪正是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
  能一直保持单身就够奇葩了,居然还一个朋友都没有。
  上次他和刘琪见面的时候,没看出对方有什么精神方面的疾病。
  更不像是有抑郁症的人。
  工作狂?
  大概也只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
  这样的人有个特征:急需向别人证明自己。
  既是性格,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他们通常在工作中出现强迫症状,如果未拼命工作,会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
  于大章接下来又将文档后面的内容看完。
  后面记录的是刘琪国外留学的经历。
  在他看来,即使是在国外,她的生活依然枯燥乏味。
  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刘琪的成绩非常优秀。
  这个案子太磨人了……于大章烦躁地捏了捏眉心,随即看向刘淼:
  “她所接触的人和事就没有一点异常吗?”
  “异常嘛……”刘淼沉吟着,思考了片刻后,才说道:
  “她曾给一所大学捐过款,准确地说,是捐给那所大学下属的一个实验室。”
  “虽然她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也都是以公司名义参加。”
  “以个人名义捐款就这一次。”
  “对了,听说后来她还给那个实验室捐过一次设备,也是以个人名义捐的。”
  实验室?于大章立刻重视起来。
  正常人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精神病除外。
  比如恋爱,是为了满足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
  上学是为了学知识。
  上班是为了赚钱。
  一个所做出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有目的。
  像刘琪这种理智孤僻的工作狂,做事情的目的性会更强。
  指望她因为善心捐款,想都不要想。
  贫困男孩获70万捐助,到他手只剩五百块……谁看到这样的新闻还敢捐款,太吓人了。
  说句难听的,刘琪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会相信慈善组织。
  “刘琪捐款的时间知道吗?”于大章问道。
  “这个我也查了。”刘淼立刻答道:
  “捐款时间是2013年5月5日,后来捐设备的时间没查到,但肯定是在捐款之后。”
  去年的5月5号……于大章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日期。
  随即他又回忆起刘正阳的死亡时间。
  案宗记录,刘正阳是在2013年5月14日那天死亡。
  也就是说,刘琪捐款那天,恰好是在刘正阳死亡前的第九天。
  “那是间什么实验室?”于大章追问道。
  (本章完)
  “我所能查到的就只有这些。”
  刘淼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更多的是无奈:
  “刘琪出差的次数很频繁,光是我调查的这五天,她就出差了两次。”
  “有一次出差回来,她还和你见了一面。”
  他连这个都知道……于大章有点佩服刘淼的侦查能力了。
  那次去茶室和刘琪见面,居然没发现有人盯着。
  但话又说回来,让你去调查,没让你跟踪啊。
  “她一个朋友都没有?”于大章不甘心地问道:
  “邻居、同学、小时候的玩伴,就没有一个和她保持长期联系的?”
  “没有。”刘淼摇摇头,脸上闪过一丝失落:
  “就是为了查她的私生活,我才耽误这么多天,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她这岁数不应该啊……于大章在心里念叨着。
  按照正常逻辑,人只有在上了岁数之后,才会喜欢清净。
  刘琪才28岁,这个年纪正是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
  能一直保持单身就够奇葩了,居然还一个朋友都没有。
  上次他和刘琪见面的时候,没看出对方有什么精神方面的疾病。
  更不像是有抑郁症的人。
  工作狂?
  大概也只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
  这样的人有个特征:急需向别人证明自己。
  既是性格,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他们通常在工作中出现强迫症状,如果未拼命工作,会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
  于大章接下来又将文档后面的内容看完。
  后面记录的是刘琪国外留学的经历。
  在他看来,即使是在国外,她的生活依然枯燥乏味。
  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刘琪的成绩非常优秀。
  这个案子太磨人了……于大章烦躁地捏了捏眉心,随即看向刘淼:
  “她所接触的人和事就没有一点异常吗?”
  “异常嘛……”刘淼沉吟着,思考了片刻后,才说道:
  “她曾给一所大学捐过款,准确地说,是捐给那所大学下属的一个实验室。”
  “虽然她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也都是以公司名义参加。”
  “以个人名义捐款就这一次。”
  “对了,听说后来她还给那个实验室捐过一次设备,也是以个人名义捐的。”
  实验室?于大章立刻重视起来。
  正常人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精神病除外。
  比如恋爱,是为了满足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
  上学是为了学知识。
  上班是为了赚钱。
  一个所做出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有目的。
  像刘琪这种理智孤僻的工作狂,做事情的目的性会更强。
  指望她因为善心捐款,想都不要想。
  贫困男孩获70万捐助,到他手只剩五百块……谁看到这样的新闻还敢捐款,太吓人了。
  说句难听的,刘琪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会相信慈善组织。
  “刘琪捐款的时间知道吗?”于大章问道。
  “这个我也查了。”刘淼立刻答道:
  “捐款时间是2013年5月5日,后来捐设备的时间没查到,但肯定是在捐款之后。”
  去年的5月5号……于大章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日期。
  随即他又回忆起刘正阳的死亡时间。
  案宗记录,刘正阳是在2013年5月14日那天死亡。
  也就是说,刘琪捐款那天,恰好是在刘正阳死亡前的第九天。
  “那是间什么实验室?”于大章追问道。
  (本章完)
  “我所能查到的就只有这些。”
  刘淼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更多的是无奈:
  “刘琪出差的次数很频繁,光是我调查的这五天,她就出差了两次。”
  “有一次出差回来,她还和你见了一面。”
  他连这个都知道……于大章有点佩服刘淼的侦查能力了。
  那次去茶室和刘琪见面,居然没发现有人盯着。
  但话又说回来,让你去调查,没让你跟踪啊。
  “她一个朋友都没有?”于大章不甘心地问道:
  “邻居、同学、小时候的玩伴,就没有一个和她保持长期联系的?”
  “没有。”刘淼摇摇头,脸上闪过一丝失落:
  “就是为了查她的私生活,我才耽误这么多天,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她这岁数不应该啊……于大章在心里念叨着。
  按照正常逻辑,人只有在上了岁数之后,才会喜欢清净。
  刘琪才28岁,这个年纪正是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
  能一直保持单身就够奇葩了,居然还一个朋友都没有。
  上次他和刘琪见面的时候,没看出对方有什么精神方面的疾病。
  更不像是有抑郁症的人。
  工作狂?
  大概也只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
  这样的人有个特征:急需向别人证明自己。
  既是性格,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他们通常在工作中出现强迫症状,如果未拼命工作,会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
  于大章接下来又将文档后面的内容看完。
  后面记录的是刘琪国外留学的经历。
  在他看来,即使是在国外,她的生活依然枯燥乏味。
  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刘琪的成绩非常优秀。
  这个案子太磨人了……于大章烦躁地捏了捏眉心,随即看向刘淼:
  “她所接触的人和事就没有一点异常吗?”
  “异常嘛……”刘淼沉吟着,思考了片刻后,才说道:
  “她曾给一所大学捐过款,准确地说,是捐给那所大学下属的一个实验室。”
  “虽然她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也都是以公司名义参加。”
  “以个人名义捐款就这一次。”
  “对了,听说后来她还给那个实验室捐过一次设备,也是以个人名义捐的。”
  实验室?于大章立刻重视起来。
  正常人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精神病除外。
  比如恋爱,是为了满足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
  上学是为了学知识。
  上班是为了赚钱。
  一个所做出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有目的。
  像刘琪这种理智孤僻的工作狂,做事情的目的性会更强。
  指望她因为善心捐款,想都不要想。
  贫困男孩获70万捐助,到他手只剩五百块……谁看到这样的新闻还敢捐款,太吓人了。
  说句难听的,刘琪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会相信慈善组织。
  “刘琪捐款的时间知道吗?”于大章问道。
  “这个我也查了。”刘淼立刻答道:
  “捐款时间是2013年5月5日,后来捐设备的时间没查到,但肯定是在捐款之后。”
  去年的5月5号……于大章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日期。
  随即他又回忆起刘正阳的死亡时间。
  案宗记录,刘正阳是在2013年5月14日那天死亡。
  也就是说,刘琪捐款那天,恰好是在刘正阳死亡前的第九天。
  “那是间什么实验室?”于大章追问道。
  (本章完)
  “我所能查到的就只有这些。”
  刘淼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更多的是无奈:
  “刘琪出差的次数很频繁,光是我调查的这五天,她就出差了两次。”
  “有一次出差回来,她还和你见了一面。”
  他连这个都知道……于大章有点佩服刘淼的侦查能力了。
  那次去茶室和刘琪见面,居然没发现有人盯着。
  但话又说回来,让你去调查,没让你跟踪啊。
  “她一个朋友都没有?”于大章不甘心地问道:
  “邻居、同学、小时候的玩伴,就没有一个和她保持长期联系的?”
  “没有。”刘淼摇摇头,脸上闪过一丝失落:
  “就是为了查她的私生活,我才耽误这么多天,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她这岁数不应该啊……于大章在心里念叨着。
  按照正常逻辑,人只有在上了岁数之后,才会喜欢清净。
  刘琪才28岁,这个年纪正是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
  能一直保持单身就够奇葩了,居然还一个朋友都没有。
  上次他和刘琪见面的时候,没看出对方有什么精神方面的疾病。
  更不像是有抑郁症的人。
  工作狂?
  大概也只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
  这样的人有个特征:急需向别人证明自己。
  既是性格,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他们通常在工作中出现强迫症状,如果未拼命工作,会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
  于大章接下来又将文档后面的内容看完。
  后面记录的是刘琪国外留学的经历。
  在他看来,即使是在国外,她的生活依然枯燥乏味。
  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刘琪的成绩非常优秀。
  这个案子太磨人了……于大章烦躁地捏了捏眉心,随即看向刘淼:
  “她所接触的人和事就没有一点异常吗?”
  “异常嘛……”刘淼沉吟着,思考了片刻后,才说道:
  “她曾给一所大学捐过款,准确地说,是捐给那所大学下属的一个实验室。”
  “虽然她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也都是以公司名义参加。”
  “以个人名义捐款就这一次。”
  “对了,听说后来她还给那个实验室捐过一次设备,也是以个人名义捐的。”
  实验室?于大章立刻重视起来。
  正常人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精神病除外。
  比如恋爱,是为了满足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
  上学是为了学知识。
  上班是为了赚钱。
  一个所做出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有目的。
  像刘琪这种理智孤僻的工作狂,做事情的目的性会更强。
  指望她因为善心捐款,想都不要想。
  贫困男孩获70万捐助,到他手只剩五百块……谁看到这样的新闻还敢捐款,太吓人了。
  说句难听的,刘琪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会相信慈善组织。
  “刘琪捐款的时间知道吗?”于大章问道。
  “这个我也查了。”刘淼立刻答道:
  “捐款时间是2013年5月5日,后来捐设备的时间没查到,但肯定是在捐款之后。”
  去年的5月5号……于大章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日期。
  随即他又回忆起刘正阳的死亡时间。
  案宗记录,刘正阳是在2013年5月14日那天死亡。
  也就是说,刘琪捐款那天,恰好是在刘正阳死亡前的第九天。
  “那是间什么实验室?”于大章追问道。
  (本章完)
  “我所能查到的就只有这些。”
  刘淼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更多的是无奈:
  “刘琪出差的次数很频繁,光是我调查的这五天,她就出差了两次。”
  “有一次出差回来,她还和你见了一面。”
  他连这个都知道……于大章有点佩服刘淼的侦查能力了。
  那次去茶室和刘琪见面,居然没发现有人盯着。
  但话又说回来,让你去调查,没让你跟踪啊。
  “她一个朋友都没有?”于大章不甘心地问道:
  “邻居、同学、小时候的玩伴,就没有一个和她保持长期联系的?”
  “没有。”刘淼摇摇头,脸上闪过一丝失落:
  “就是为了查她的私生活,我才耽误这么多天,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她这岁数不应该啊……于大章在心里念叨着。
  按照正常逻辑,人只有在上了岁数之后,才会喜欢清净。
  刘琪才28岁,这个年纪正是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
  能一直保持单身就够奇葩了,居然还一个朋友都没有。
  上次他和刘琪见面的时候,没看出对方有什么精神方面的疾病。
  更不像是有抑郁症的人。
  工作狂?
  大概也只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
  这样的人有个特征:急需向别人证明自己。
  既是性格,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他们通常在工作中出现强迫症状,如果未拼命工作,会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
  于大章接下来又将文档后面的内容看完。
  后面记录的是刘琪国外留学的经历。
  在他看来,即使是在国外,她的生活依然枯燥乏味。
  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刘琪的成绩非常优秀。
  这个案子太磨人了……于大章烦躁地捏了捏眉心,随即看向刘淼:
  “她所接触的人和事就没有一点异常吗?”
  “异常嘛……”刘淼沉吟着,思考了片刻后,才说道:
  “她曾给一所大学捐过款,准确地说,是捐给那所大学下属的一个实验室。”
  “虽然她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也都是以公司名义参加。”
  “以个人名义捐款就这一次。”
  “对了,听说后来她还给那个实验室捐过一次设备,也是以个人名义捐的。”
  实验室?于大章立刻重视起来。
  正常人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精神病除外。
  比如恋爱,是为了满足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
  上学是为了学知识。
  上班是为了赚钱。
  一个所做出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有目的。
  像刘琪这种理智孤僻的工作狂,做事情的目的性会更强。
  指望她因为善心捐款,想都不要想。
  贫困男孩获70万捐助,到他手只剩五百块……谁看到这样的新闻还敢捐款,太吓人了。
  说句难听的,刘琪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会相信慈善组织。
  “刘琪捐款的时间知道吗?”于大章问道。
  “这个我也查了。”刘淼立刻答道:
  “捐款时间是2013年5月5日,后来捐设备的时间没查到,但肯定是在捐款之后。”
  去年的5月5号……于大章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日期。
  随即他又回忆起刘正阳的死亡时间。
  案宗记录,刘正阳是在2013年5月14日那天死亡。
  也就是说,刘琪捐款那天,恰好是在刘正阳死亡前的第九天。
  “那是间什么实验室?”于大章追问道。
  (本章完)
  “我所能查到的就只有这些。”
  刘淼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更多的是无奈:
  “刘琪出差的次数很频繁,光是我调查的这五天,她就出差了两次。”
  “有一次出差回来,她还和你见了一面。”
  他连这个都知道……于大章有点佩服刘淼的侦查能力了。
  那次去茶室和刘琪见面,居然没发现有人盯着。
  但话又说回来,让你去调查,没让你跟踪啊。
  “她一个朋友都没有?”于大章不甘心地问道:
  “邻居、同学、小时候的玩伴,就没有一个和她保持长期联系的?”
  “没有。”刘淼摇摇头,脸上闪过一丝失落:
  “就是为了查她的私生活,我才耽误这么多天,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她这岁数不应该啊……于大章在心里念叨着。
  按照正常逻辑,人只有在上了岁数之后,才会喜欢清净。
  刘琪才28岁,这个年纪正是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
  能一直保持单身就够奇葩了,居然还一个朋友都没有。
  上次他和刘琪见面的时候,没看出对方有什么精神方面的疾病。
  更不像是有抑郁症的人。
  工作狂?
  大概也只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
  这样的人有个特征:急需向别人证明自己。
  既是性格,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他们通常在工作中出现强迫症状,如果未拼命工作,会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
  于大章接下来又将文档后面的内容看完。
  后面记录的是刘琪国外留学的经历。
  在他看来,即使是在国外,她的生活依然枯燥乏味。
  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刘琪的成绩非常优秀。
  这个案子太磨人了……于大章烦躁地捏了捏眉心,随即看向刘淼:
  “她所接触的人和事就没有一点异常吗?”
  “异常嘛……”刘淼沉吟着,思考了片刻后,才说道:
  “她曾给一所大学捐过款,准确地说,是捐给那所大学下属的一个实验室。”
  “虽然她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也都是以公司名义参加。”
  “以个人名义捐款就这一次。”
  “对了,听说后来她还给那个实验室捐过一次设备,也是以个人名义捐的。”
  实验室?于大章立刻重视起来。
  正常人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精神病除外。
  比如恋爱,是为了满足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
  上学是为了学知识。
  上班是为了赚钱。
  一个所做出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有目的。
  像刘琪这种理智孤僻的工作狂,做事情的目的性会更强。
  指望她因为善心捐款,想都不要想。
  贫困男孩获70万捐助,到他手只剩五百块……谁看到这样的新闻还敢捐款,太吓人了。
  说句难听的,刘琪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会相信慈善组织。
  “刘琪捐款的时间知道吗?”于大章问道。
  “这个我也查了。”刘淼立刻答道:
  “捐款时间是2013年5月5日,后来捐设备的时间没查到,但肯定是在捐款之后。”
  去年的5月5号……于大章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日期。
  随即他又回忆起刘正阳的死亡时间。
  案宗记录,刘正阳是在2013年5月14日那天死亡。
  也就是说,刘琪捐款那天,恰好是在刘正阳死亡前的第九天。
  “那是间什么实验室?”于大章追问道。
  (本章完)
  “我所能查到的就只有这些。”
  刘淼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更多的是无奈:
  “刘琪出差的次数很频繁,光是我调查的这五天,她就出差了两次。”
  “有一次出差回来,她还和你见了一面。”
  他连这个都知道……于大章有点佩服刘淼的侦查能力了。
  那次去茶室和刘琪见面,居然没发现有人盯着。
  但话又说回来,让你去调查,没让你跟踪啊。
  “她一个朋友都没有?”于大章不甘心地问道:
  “邻居、同学、小时候的玩伴,就没有一个和她保持长期联系的?”
  “没有。”刘淼摇摇头,脸上闪过一丝失落:
  “就是为了查她的私生活,我才耽误这么多天,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她这岁数不应该啊……于大章在心里念叨着。
  按照正常逻辑,人只有在上了岁数之后,才会喜欢清净。
  刘琪才28岁,这个年纪正是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
  能一直保持单身就够奇葩了,居然还一个朋友都没有。
  上次他和刘琪见面的时候,没看出对方有什么精神方面的疾病。
  更不像是有抑郁症的人。
  工作狂?
  大概也只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
  这样的人有个特征:急需向别人证明自己。
  既是性格,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他们通常在工作中出现强迫症状,如果未拼命工作,会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
  于大章接下来又将文档后面的内容看完。
  后面记录的是刘琪国外留学的经历。
  在他看来,即使是在国外,她的生活依然枯燥乏味。
  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刘琪的成绩非常优秀。
  这个案子太磨人了……于大章烦躁地捏了捏眉心,随即看向刘淼:
  “她所接触的人和事就没有一点异常吗?”
  “异常嘛……”刘淼沉吟着,思考了片刻后,才说道:
  “她曾给一所大学捐过款,准确地说,是捐给那所大学下属的一个实验室。”
  “虽然她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也都是以公司名义参加。”
  “以个人名义捐款就这一次。”
  “对了,听说后来她还给那个实验室捐过一次设备,也是以个人名义捐的。”
  实验室?于大章立刻重视起来。
  正常人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精神病除外。
  比如恋爱,是为了满足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
  上学是为了学知识。
  上班是为了赚钱。
  一个所做出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有目的。
  像刘琪这种理智孤僻的工作狂,做事情的目的性会更强。
  指望她因为善心捐款,想都不要想。
  贫困男孩获70万捐助,到他手只剩五百块……谁看到这样的新闻还敢捐款,太吓人了。
  说句难听的,刘琪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会相信慈善组织。
  “刘琪捐款的时间知道吗?”于大章问道。
  “这个我也查了。”刘淼立刻答道:
  “捐款时间是2013年5月5日,后来捐设备的时间没查到,但肯定是在捐款之后。”
  去年的5月5号……于大章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日期。
  随即他又回忆起刘正阳的死亡时间。
  案宗记录,刘正阳是在2013年5月14日那天死亡。
  也就是说,刘琪捐款那天,恰好是在刘正阳死亡前的第九天。
  “那是间什么实验室?”于大章追问道。
  (本章完)
  “我所能查到的就只有这些。”
  刘淼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更多的是无奈:
  “刘琪出差的次数很频繁,光是我调查的这五天,她就出差了两次。”
  “有一次出差回来,她还和你见了一面。”
  他连这个都知道……于大章有点佩服刘淼的侦查能力了。
  那次去茶室和刘琪见面,居然没发现有人盯着。
  但话又说回来,让你去调查,没让你跟踪啊。
  “她一个朋友都没有?”于大章不甘心地问道:
  “邻居、同学、小时候的玩伴,就没有一个和她保持长期联系的?”
  “没有。”刘淼摇摇头,脸上闪过一丝失落:
  “就是为了查她的私生活,我才耽误这么多天,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她这岁数不应该啊……于大章在心里念叨着。
  按照正常逻辑,人只有在上了岁数之后,才会喜欢清净。
  刘琪才28岁,这个年纪正是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
  能一直保持单身就够奇葩了,居然还一个朋友都没有。
  上次他和刘琪见面的时候,没看出对方有什么精神方面的疾病。
  更不像是有抑郁症的人。
  工作狂?
  大概也只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
  这样的人有个特征:急需向别人证明自己。
  既是性格,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他们通常在工作中出现强迫症状,如果未拼命工作,会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
  于大章接下来又将文档后面的内容看完。
  后面记录的是刘琪国外留学的经历。
  在他看来,即使是在国外,她的生活依然枯燥乏味。
  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刘琪的成绩非常优秀。
  这个案子太磨人了……于大章烦躁地捏了捏眉心,随即看向刘淼:
  “她所接触的人和事就没有一点异常吗?”
  “异常嘛……”刘淼沉吟着,思考了片刻后,才说道:
  “她曾给一所大学捐过款,准确地说,是捐给那所大学下属的一个实验室。”
  “虽然她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也都是以公司名义参加。”
  “以个人名义捐款就这一次。”
  “对了,听说后来她还给那个实验室捐过一次设备,也是以个人名义捐的。”
  实验室?于大章立刻重视起来。
  正常人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精神病除外。
  比如恋爱,是为了满足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
  上学是为了学知识。
  上班是为了赚钱。
  一个所做出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有目的。
  像刘琪这种理智孤僻的工作狂,做事情的目的性会更强。
  指望她因为善心捐款,想都不要想。
  贫困男孩获70万捐助,到他手只剩五百块……谁看到这样的新闻还敢捐款,太吓人了。
  说句难听的,刘琪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会相信慈善组织。
  “刘琪捐款的时间知道吗?”于大章问道。
  “这个我也查了。”刘淼立刻答道:
  “捐款时间是2013年5月5日,后来捐设备的时间没查到,但肯定是在捐款之后。”
  去年的5月5号……于大章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日期。
  随即他又回忆起刘正阳的死亡时间。
  案宗记录,刘正阳是在2013年5月14日那天死亡。
  也就是说,刘琪捐款那天,恰好是在刘正阳死亡前的第九天。
  “那是间什么实验室?”于大章追问道。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