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楚国公的爱好

  第97章 楚国公的爱好
  在乡兵面前不可一世的李世民,此刻被阿姊拽到了一个小角落里,乖巧无比,脸上还带着谄媚的笑容。
  “阿姊怎么来我这里了,正好,我先前骑射遇到了些麻烦,正想要跟阿姊请教一二.”
  李世民笑呵呵的说着,他看得出大姐的脸色不对劲,像是来问罪的,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可他还是下意识的用出了转移话题的办法,这办法过去是很管用的。
  果然,听到弟弟要请教,李秀宁的脸色就缓和了些,可很快又反应过来。
  “你休想要糊弄我!”
  “我知道你的射术已经超过了我!”
  “阿姊才是神射,我才学到了些皮毛而已,还有许多要学的”
  李秀宁强行打断了李世民,她看了看周围,忽问道:“先前那山里的贼寇,是不是你的人?”
  “啊??”
  李世民瞪圆了双眼,“我堂堂国公之子,乡兵统率,怎么就成了贼酋.阿姊何出此言?”
  “是不是你通风报信,让贼人有了逃脱的机会?”
  李世民气的都要跳起来了,怎么什么事都要赖在我头上呢?
  “阿姊竟怀疑是我??你怀疑我,我还怀疑是”
  “你怀疑什么?”
  李世民抿了抿嘴,忽泄了气,“没什么。”
  “我认了,就是我干的,都是我干的,盗贼是我组织的,徭役是我劝圣人发动的,对了,之前关中那粮灾也是我放火烧了农田.”
  李世民这么一说,李秀宁倒是被他给逗乐了。
  她拍了下弟弟的额头,认真的说道:“我不是来找你问罪的,我只是想说,无论你想做什么,都要小心些,很多事情,还不到时候,不能不警惕,若是有要我帮助的事情,尽管开口,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你是我的亲弟弟,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护着你。”
  李世民忽沉默了片刻,而后重重的点着头,“我也会的。”
  赵元淑领着众人晃晃悠悠的走在官道上。
  他们已过了新丰,距离都城已经非常近了。
  他坐在车内,愁眉苦脸的望着远处,有许多心事,却又不能对外人说起。
  看着天色一点点的泛黑,他召来左右,要求在最近的驿舍内休息。
  仆从心里也是暗自叫苦,实际上,若是他们全速奔赴,现在就已经能进都城了,可不知为何,赵元淑像是在故意拖延时日,今日几次要求停车休息,走的很慢,愣是又给拖了一天的路。
  可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听从,便跟着赵元淑到达最近一处的驿舍,赵元淑让他们做好准备,明日进城。
  在众人各自去休息的时候,赵元淑却坐在了屋内,安静的等待了起来。
  在面见圣人之前,他需要先见过另外一个人,跟他商谈好觐见时的说辞,不然,有些事情对不上,难免会出错。
  赵元淑如此等候了许久,终于,有人轻轻叩门。
  赵元淑起身,整了整身上的衣冠,而后快步走向了门口,急忙开门。
  就有几个人迅速进了屋,他们都穿着的厚实,低着头,头和脸都挡住了,进门之后,带头的两人抬起头来,为首的那位,长得实在是高大,又高又壮,实在显眼。
  他留着浓密的大胡须,眯着双眼,神色孤傲,正是大隋忠臣杨玄感。
  杨玄感是楚国公杨素的嫡长子,杨玄感一副武夫的模样,当然,他本身也确实能打,有着小项羽的美称。
  但是,他并非是纯粹的关陇武夫,他爱重文学,四海知名之士,都成为了他的宾客,加上父亲的遗泽,朝中大臣多与他亲善,名气一天比一天大。
  可以说,权势和名声都是无人能比的。
  圣人刚上位的时候还好,可还没几年,就变得极爱猜忌,对谁都很忌惮,感觉天下人都要谋害他一般,就是那些负责保护他的千牛备身,他也是各种找茬,稍觉得不对,就将对方罢免或辞退。
  杨玄感很担心被圣人盯上,加上圣人这些年里做的事情实在有些太过,就有了废掉杨广,另立新君的想法。
  此刻,赵元淑看到是杨玄感亲自前来,也是大吃一惊,赶忙行礼拜见。
  杨玄感赶忙换上了笑容,将对方扶起来。
  “赵公何必如此呢?”
  “国公不该亲自前来的此处多鹰犬.”
  赵元淑有些担心,杨玄感却笑了起来,“赵公为我办成了大事,我岂能不亲自来迎接呢?”
  他跟赵元淑几个人便坐在了屋内。
  杨玄感坐在上位,赵元淑坐在右手边,而坐在左侧的那位,竟是李密。
  赵元淑也是才发现李密已经回来了。
  不过,此时的李密看起来有些虚弱,没有平日里那种精明能干的模样。
  两人点头示意。
  杨玄感摸了摸自己那好看且茂密的大胡须,“荥阳的事情,李密与我说过了。”
  他侧着头看向赵元淑,“唐国公的儿子当真有那么出色吗?”
  赵元淑一愣,回答道:“确实不凡。”
  杨玄感说起这件事,颇为感慨。
  李密回来之后,将荥阳所发生的事情一一告知,重点讲述了国公那两个极为厉害的儿子,一个是三子李玄霸,一个是次子李世民,他差点就死在这两个家伙的手里了。
  杨玄感对这两个小子的表现格外惊诧,甚至感慨:“教育孩子就该像唐国公这样啊!看他的几个孩子,便已看出他本人的才干了。”
  赵元淑对那几个小子可没有什么好说的,他重点说起了李渊邀请自己前往宴会的事情。
  “李渊这个人,急功近利,他设宴款待我,只是说想在天子面前求个官,甚至还想给他儿子求个功!他那儿子不过十岁,可以看出他心里是多么的急切,要我说,这个人不值得您拉拢,更不必耗费心思去对付”
  赵元淑对李渊的看法很一般,他觉得这个人往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就是命好,继承了一个国公的爵位而已。
  听到赵元淑说完了这些,杨玄感沉思了片刻。
  “这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他想升官,那就帮他一把,让他去别的地方当他的官吧,荥阳险要之地,谁人坐镇,我心里已经有了想法赵公,你就按着他的想法去做就是了。”
  赵元淑低头称是。
  两人又谈了些荥阳的事情,谈妥了见到圣人之后该怎么去说。
  杨玄感本来还想要跟赵元淑喝点酒,李密再三劝阻,他认为越是关键的时候,就越是要小心警惕,绝不能给人把柄,杨玄感无奈,告别了赵元淑,匆匆离去。
  杨玄感领着众人走在路上,他再次看向一旁的李密。
  “玄邃,你说,若是我去给唐国公那个儿子请个功,让他来京城当差,如何?”
  李密大吃一惊,“万万不可!”
  李密知道,自家国公有个坏毛病。
  他特别喜欢拉拢那些年少的勋贵家子弟,李密实在看不懂这个操作,李密每次提议去拉拢一些地位尊贵的人,杨玄感就去拉拢他们的儿子,按着杨玄感的说法,他们的儿子都愿意跟随我,若我成了大事,便对他们有利,他们还会反对我吗?将来是能得到他们支持的!
  这个说法,只是听起来有道理,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李密觉得,国公有些时候就是太过自信了,拉拢勋贵不是为了减少勋贵那边的阻力,是为了增加自己这边的助力啊!
  当下国公的声势看起来很大,可真正愿意拿起刀子造反的人有多少呢?联络这些小娃娃们做什么啊,就是拉拢再多,也没有用!可那些真正把握实权的人,只要能拉拢一个,那就是天大的助力。
  国公这是又准备拉拢一个娃娃??
  (本章完)
  圣人刚上位的时候还好,可还没几年,就变得极爱猜忌,对谁都很忌惮,感觉天下人都要谋害他一般,就是那些负责保护他的千牛备身,他也是各种找茬,稍觉得不对,就将对方罢免或辞退。
  杨玄感很担心被圣人盯上,加上圣人这些年里做的事情实在有些太过,就有了废掉杨广,另立新君的想法。
  此刻,赵元淑看到是杨玄感亲自前来,也是大吃一惊,赶忙行礼拜见。
  杨玄感赶忙换上了笑容,将对方扶起来。
  “赵公何必如此呢?”
  “国公不该亲自前来的此处多鹰犬.”
  赵元淑有些担心,杨玄感却笑了起来,“赵公为我办成了大事,我岂能不亲自来迎接呢?”
  他跟赵元淑几个人便坐在了屋内。
  杨玄感坐在上位,赵元淑坐在右手边,而坐在左侧的那位,竟是李密。
  赵元淑也是才发现李密已经回来了。
  不过,此时的李密看起来有些虚弱,没有平日里那种精明能干的模样。
  两人点头示意。
  杨玄感摸了摸自己那好看且茂密的大胡须,“荥阳的事情,李密与我说过了。”
  他侧着头看向赵元淑,“唐国公的儿子当真有那么出色吗?”
  赵元淑一愣,回答道:“确实不凡。”
  杨玄感说起这件事,颇为感慨。
  李密回来之后,将荥阳所发生的事情一一告知,重点讲述了国公那两个极为厉害的儿子,一个是三子李玄霸,一个是次子李世民,他差点就死在这两个家伙的手里了。
  杨玄感对这两个小子的表现格外惊诧,甚至感慨:“教育孩子就该像唐国公这样啊!看他的几个孩子,便已看出他本人的才干了。”
  赵元淑对那几个小子可没有什么好说的,他重点说起了李渊邀请自己前往宴会的事情。
  “李渊这个人,急功近利,他设宴款待我,只是说想在天子面前求个官,甚至还想给他儿子求个功!他那儿子不过十岁,可以看出他心里是多么的急切,要我说,这个人不值得您拉拢,更不必耗费心思去对付”
  赵元淑对李渊的看法很一般,他觉得这个人往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就是命好,继承了一个国公的爵位而已。
  听到赵元淑说完了这些,杨玄感沉思了片刻。
  “这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他想升官,那就帮他一把,让他去别的地方当他的官吧,荥阳险要之地,谁人坐镇,我心里已经有了想法赵公,你就按着他的想法去做就是了。”
  赵元淑低头称是。
  两人又谈了些荥阳的事情,谈妥了见到圣人之后该怎么去说。
  杨玄感本来还想要跟赵元淑喝点酒,李密再三劝阻,他认为越是关键的时候,就越是要小心警惕,绝不能给人把柄,杨玄感无奈,告别了赵元淑,匆匆离去。
  杨玄感领着众人走在路上,他再次看向一旁的李密。
  “玄邃,你说,若是我去给唐国公那个儿子请个功,让他来京城当差,如何?”
  李密大吃一惊,“万万不可!”
  李密知道,自家国公有个坏毛病。
  他特别喜欢拉拢那些年少的勋贵家子弟,李密实在看不懂这个操作,李密每次提议去拉拢一些地位尊贵的人,杨玄感就去拉拢他们的儿子,按着杨玄感的说法,他们的儿子都愿意跟随我,若我成了大事,便对他们有利,他们还会反对我吗?将来是能得到他们支持的!
  这个说法,只是听起来有道理,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李密觉得,国公有些时候就是太过自信了,拉拢勋贵不是为了减少勋贵那边的阻力,是为了增加自己这边的助力啊!
  当下国公的声势看起来很大,可真正愿意拿起刀子造反的人有多少呢?联络这些小娃娃们做什么啊,就是拉拢再多,也没有用!可那些真正把握实权的人,只要能拉拢一个,那就是天大的助力。
  国公这是又准备拉拢一个娃娃??
  (本章完)
  圣人刚上位的时候还好,可还没几年,就变得极爱猜忌,对谁都很忌惮,感觉天下人都要谋害他一般,就是那些负责保护他的千牛备身,他也是各种找茬,稍觉得不对,就将对方罢免或辞退。
  杨玄感很担心被圣人盯上,加上圣人这些年里做的事情实在有些太过,就有了废掉杨广,另立新君的想法。
  此刻,赵元淑看到是杨玄感亲自前来,也是大吃一惊,赶忙行礼拜见。
  杨玄感赶忙换上了笑容,将对方扶起来。
  “赵公何必如此呢?”
  “国公不该亲自前来的此处多鹰犬.”
  赵元淑有些担心,杨玄感却笑了起来,“赵公为我办成了大事,我岂能不亲自来迎接呢?”
  他跟赵元淑几个人便坐在了屋内。
  杨玄感坐在上位,赵元淑坐在右手边,而坐在左侧的那位,竟是李密。
  赵元淑也是才发现李密已经回来了。
  不过,此时的李密看起来有些虚弱,没有平日里那种精明能干的模样。
  两人点头示意。
  杨玄感摸了摸自己那好看且茂密的大胡须,“荥阳的事情,李密与我说过了。”
  他侧着头看向赵元淑,“唐国公的儿子当真有那么出色吗?”
  赵元淑一愣,回答道:“确实不凡。”
  杨玄感说起这件事,颇为感慨。
  李密回来之后,将荥阳所发生的事情一一告知,重点讲述了国公那两个极为厉害的儿子,一个是三子李玄霸,一个是次子李世民,他差点就死在这两个家伙的手里了。
  杨玄感对这两个小子的表现格外惊诧,甚至感慨:“教育孩子就该像唐国公这样啊!看他的几个孩子,便已看出他本人的才干了。”
  赵元淑对那几个小子可没有什么好说的,他重点说起了李渊邀请自己前往宴会的事情。
  “李渊这个人,急功近利,他设宴款待我,只是说想在天子面前求个官,甚至还想给他儿子求个功!他那儿子不过十岁,可以看出他心里是多么的急切,要我说,这个人不值得您拉拢,更不必耗费心思去对付”
  赵元淑对李渊的看法很一般,他觉得这个人往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就是命好,继承了一个国公的爵位而已。
  听到赵元淑说完了这些,杨玄感沉思了片刻。
  “这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他想升官,那就帮他一把,让他去别的地方当他的官吧,荥阳险要之地,谁人坐镇,我心里已经有了想法赵公,你就按着他的想法去做就是了。”
  赵元淑低头称是。
  两人又谈了些荥阳的事情,谈妥了见到圣人之后该怎么去说。
  杨玄感本来还想要跟赵元淑喝点酒,李密再三劝阻,他认为越是关键的时候,就越是要小心警惕,绝不能给人把柄,杨玄感无奈,告别了赵元淑,匆匆离去。
  杨玄感领着众人走在路上,他再次看向一旁的李密。
  “玄邃,你说,若是我去给唐国公那个儿子请个功,让他来京城当差,如何?”
  李密大吃一惊,“万万不可!”
  李密知道,自家国公有个坏毛病。
  他特别喜欢拉拢那些年少的勋贵家子弟,李密实在看不懂这个操作,李密每次提议去拉拢一些地位尊贵的人,杨玄感就去拉拢他们的儿子,按着杨玄感的说法,他们的儿子都愿意跟随我,若我成了大事,便对他们有利,他们还会反对我吗?将来是能得到他们支持的!
  这个说法,只是听起来有道理,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李密觉得,国公有些时候就是太过自信了,拉拢勋贵不是为了减少勋贵那边的阻力,是为了增加自己这边的助力啊!
  当下国公的声势看起来很大,可真正愿意拿起刀子造反的人有多少呢?联络这些小娃娃们做什么啊,就是拉拢再多,也没有用!可那些真正把握实权的人,只要能拉拢一个,那就是天大的助力。
  国公这是又准备拉拢一个娃娃??
  (本章完)
  圣人刚上位的时候还好,可还没几年,就变得极爱猜忌,对谁都很忌惮,感觉天下人都要谋害他一般,就是那些负责保护他的千牛备身,他也是各种找茬,稍觉得不对,就将对方罢免或辞退。
  杨玄感很担心被圣人盯上,加上圣人这些年里做的事情实在有些太过,就有了废掉杨广,另立新君的想法。
  此刻,赵元淑看到是杨玄感亲自前来,也是大吃一惊,赶忙行礼拜见。
  杨玄感赶忙换上了笑容,将对方扶起来。
  “赵公何必如此呢?”
  “国公不该亲自前来的此处多鹰犬.”
  赵元淑有些担心,杨玄感却笑了起来,“赵公为我办成了大事,我岂能不亲自来迎接呢?”
  他跟赵元淑几个人便坐在了屋内。
  杨玄感坐在上位,赵元淑坐在右手边,而坐在左侧的那位,竟是李密。
  赵元淑也是才发现李密已经回来了。
  不过,此时的李密看起来有些虚弱,没有平日里那种精明能干的模样。
  两人点头示意。
  杨玄感摸了摸自己那好看且茂密的大胡须,“荥阳的事情,李密与我说过了。”
  他侧着头看向赵元淑,“唐国公的儿子当真有那么出色吗?”
  赵元淑一愣,回答道:“确实不凡。”
  杨玄感说起这件事,颇为感慨。
  李密回来之后,将荥阳所发生的事情一一告知,重点讲述了国公那两个极为厉害的儿子,一个是三子李玄霸,一个是次子李世民,他差点就死在这两个家伙的手里了。
  杨玄感对这两个小子的表现格外惊诧,甚至感慨:“教育孩子就该像唐国公这样啊!看他的几个孩子,便已看出他本人的才干了。”
  赵元淑对那几个小子可没有什么好说的,他重点说起了李渊邀请自己前往宴会的事情。
  “李渊这个人,急功近利,他设宴款待我,只是说想在天子面前求个官,甚至还想给他儿子求个功!他那儿子不过十岁,可以看出他心里是多么的急切,要我说,这个人不值得您拉拢,更不必耗费心思去对付”
  赵元淑对李渊的看法很一般,他觉得这个人往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就是命好,继承了一个国公的爵位而已。
  听到赵元淑说完了这些,杨玄感沉思了片刻。
  “这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他想升官,那就帮他一把,让他去别的地方当他的官吧,荥阳险要之地,谁人坐镇,我心里已经有了想法赵公,你就按着他的想法去做就是了。”
  赵元淑低头称是。
  两人又谈了些荥阳的事情,谈妥了见到圣人之后该怎么去说。
  杨玄感本来还想要跟赵元淑喝点酒,李密再三劝阻,他认为越是关键的时候,就越是要小心警惕,绝不能给人把柄,杨玄感无奈,告别了赵元淑,匆匆离去。
  杨玄感领着众人走在路上,他再次看向一旁的李密。
  “玄邃,你说,若是我去给唐国公那个儿子请个功,让他来京城当差,如何?”
  李密大吃一惊,“万万不可!”
  李密知道,自家国公有个坏毛病。
  他特别喜欢拉拢那些年少的勋贵家子弟,李密实在看不懂这个操作,李密每次提议去拉拢一些地位尊贵的人,杨玄感就去拉拢他们的儿子,按着杨玄感的说法,他们的儿子都愿意跟随我,若我成了大事,便对他们有利,他们还会反对我吗?将来是能得到他们支持的!
  这个说法,只是听起来有道理,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李密觉得,国公有些时候就是太过自信了,拉拢勋贵不是为了减少勋贵那边的阻力,是为了增加自己这边的助力啊!
  当下国公的声势看起来很大,可真正愿意拿起刀子造反的人有多少呢?联络这些小娃娃们做什么啊,就是拉拢再多,也没有用!可那些真正把握实权的人,只要能拉拢一个,那就是天大的助力。
  国公这是又准备拉拢一个娃娃??
  (本章完)
  圣人刚上位的时候还好,可还没几年,就变得极爱猜忌,对谁都很忌惮,感觉天下人都要谋害他一般,就是那些负责保护他的千牛备身,他也是各种找茬,稍觉得不对,就将对方罢免或辞退。
  杨玄感很担心被圣人盯上,加上圣人这些年里做的事情实在有些太过,就有了废掉杨广,另立新君的想法。
  此刻,赵元淑看到是杨玄感亲自前来,也是大吃一惊,赶忙行礼拜见。
  杨玄感赶忙换上了笑容,将对方扶起来。
  “赵公何必如此呢?”
  “国公不该亲自前来的此处多鹰犬.”
  赵元淑有些担心,杨玄感却笑了起来,“赵公为我办成了大事,我岂能不亲自来迎接呢?”
  他跟赵元淑几个人便坐在了屋内。
  杨玄感坐在上位,赵元淑坐在右手边,而坐在左侧的那位,竟是李密。
  赵元淑也是才发现李密已经回来了。
  不过,此时的李密看起来有些虚弱,没有平日里那种精明能干的模样。
  两人点头示意。
  杨玄感摸了摸自己那好看且茂密的大胡须,“荥阳的事情,李密与我说过了。”
  他侧着头看向赵元淑,“唐国公的儿子当真有那么出色吗?”
  赵元淑一愣,回答道:“确实不凡。”
  杨玄感说起这件事,颇为感慨。
  李密回来之后,将荥阳所发生的事情一一告知,重点讲述了国公那两个极为厉害的儿子,一个是三子李玄霸,一个是次子李世民,他差点就死在这两个家伙的手里了。
  杨玄感对这两个小子的表现格外惊诧,甚至感慨:“教育孩子就该像唐国公这样啊!看他的几个孩子,便已看出他本人的才干了。”
  赵元淑对那几个小子可没有什么好说的,他重点说起了李渊邀请自己前往宴会的事情。
  “李渊这个人,急功近利,他设宴款待我,只是说想在天子面前求个官,甚至还想给他儿子求个功!他那儿子不过十岁,可以看出他心里是多么的急切,要我说,这个人不值得您拉拢,更不必耗费心思去对付”
  赵元淑对李渊的看法很一般,他觉得这个人往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就是命好,继承了一个国公的爵位而已。
  听到赵元淑说完了这些,杨玄感沉思了片刻。
  “这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他想升官,那就帮他一把,让他去别的地方当他的官吧,荥阳险要之地,谁人坐镇,我心里已经有了想法赵公,你就按着他的想法去做就是了。”
  赵元淑低头称是。
  两人又谈了些荥阳的事情,谈妥了见到圣人之后该怎么去说。
  杨玄感本来还想要跟赵元淑喝点酒,李密再三劝阻,他认为越是关键的时候,就越是要小心警惕,绝不能给人把柄,杨玄感无奈,告别了赵元淑,匆匆离去。
  杨玄感领着众人走在路上,他再次看向一旁的李密。
  “玄邃,你说,若是我去给唐国公那个儿子请个功,让他来京城当差,如何?”
  李密大吃一惊,“万万不可!”
  李密知道,自家国公有个坏毛病。
  他特别喜欢拉拢那些年少的勋贵家子弟,李密实在看不懂这个操作,李密每次提议去拉拢一些地位尊贵的人,杨玄感就去拉拢他们的儿子,按着杨玄感的说法,他们的儿子都愿意跟随我,若我成了大事,便对他们有利,他们还会反对我吗?将来是能得到他们支持的!
  这个说法,只是听起来有道理,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李密觉得,国公有些时候就是太过自信了,拉拢勋贵不是为了减少勋贵那边的阻力,是为了增加自己这边的助力啊!
  当下国公的声势看起来很大,可真正愿意拿起刀子造反的人有多少呢?联络这些小娃娃们做什么啊,就是拉拢再多,也没有用!可那些真正把握实权的人,只要能拉拢一个,那就是天大的助力。
  国公这是又准备拉拢一个娃娃??
  (本章完)
  圣人刚上位的时候还好,可还没几年,就变得极爱猜忌,对谁都很忌惮,感觉天下人都要谋害他一般,就是那些负责保护他的千牛备身,他也是各种找茬,稍觉得不对,就将对方罢免或辞退。
  杨玄感很担心被圣人盯上,加上圣人这些年里做的事情实在有些太过,就有了废掉杨广,另立新君的想法。
  此刻,赵元淑看到是杨玄感亲自前来,也是大吃一惊,赶忙行礼拜见。
  杨玄感赶忙换上了笑容,将对方扶起来。
  “赵公何必如此呢?”
  “国公不该亲自前来的此处多鹰犬.”
  赵元淑有些担心,杨玄感却笑了起来,“赵公为我办成了大事,我岂能不亲自来迎接呢?”
  他跟赵元淑几个人便坐在了屋内。
  杨玄感坐在上位,赵元淑坐在右手边,而坐在左侧的那位,竟是李密。
  赵元淑也是才发现李密已经回来了。
  不过,此时的李密看起来有些虚弱,没有平日里那种精明能干的模样。
  两人点头示意。
  杨玄感摸了摸自己那好看且茂密的大胡须,“荥阳的事情,李密与我说过了。”
  他侧着头看向赵元淑,“唐国公的儿子当真有那么出色吗?”
  赵元淑一愣,回答道:“确实不凡。”
  杨玄感说起这件事,颇为感慨。
  李密回来之后,将荥阳所发生的事情一一告知,重点讲述了国公那两个极为厉害的儿子,一个是三子李玄霸,一个是次子李世民,他差点就死在这两个家伙的手里了。
  杨玄感对这两个小子的表现格外惊诧,甚至感慨:“教育孩子就该像唐国公这样啊!看他的几个孩子,便已看出他本人的才干了。”
  赵元淑对那几个小子可没有什么好说的,他重点说起了李渊邀请自己前往宴会的事情。
  “李渊这个人,急功近利,他设宴款待我,只是说想在天子面前求个官,甚至还想给他儿子求个功!他那儿子不过十岁,可以看出他心里是多么的急切,要我说,这个人不值得您拉拢,更不必耗费心思去对付”
  赵元淑对李渊的看法很一般,他觉得这个人往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就是命好,继承了一个国公的爵位而已。
  听到赵元淑说完了这些,杨玄感沉思了片刻。
  “这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他想升官,那就帮他一把,让他去别的地方当他的官吧,荥阳险要之地,谁人坐镇,我心里已经有了想法赵公,你就按着他的想法去做就是了。”
  赵元淑低头称是。
  两人又谈了些荥阳的事情,谈妥了见到圣人之后该怎么去说。
  杨玄感本来还想要跟赵元淑喝点酒,李密再三劝阻,他认为越是关键的时候,就越是要小心警惕,绝不能给人把柄,杨玄感无奈,告别了赵元淑,匆匆离去。
  杨玄感领着众人走在路上,他再次看向一旁的李密。
  “玄邃,你说,若是我去给唐国公那个儿子请个功,让他来京城当差,如何?”
  李密大吃一惊,“万万不可!”
  李密知道,自家国公有个坏毛病。
  他特别喜欢拉拢那些年少的勋贵家子弟,李密实在看不懂这个操作,李密每次提议去拉拢一些地位尊贵的人,杨玄感就去拉拢他们的儿子,按着杨玄感的说法,他们的儿子都愿意跟随我,若我成了大事,便对他们有利,他们还会反对我吗?将来是能得到他们支持的!
  这个说法,只是听起来有道理,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李密觉得,国公有些时候就是太过自信了,拉拢勋贵不是为了减少勋贵那边的阻力,是为了增加自己这边的助力啊!
  当下国公的声势看起来很大,可真正愿意拿起刀子造反的人有多少呢?联络这些小娃娃们做什么啊,就是拉拢再多,也没有用!可那些真正把握实权的人,只要能拉拢一个,那就是天大的助力。
  国公这是又准备拉拢一个娃娃??
  (本章完)
  圣人刚上位的时候还好,可还没几年,就变得极爱猜忌,对谁都很忌惮,感觉天下人都要谋害他一般,就是那些负责保护他的千牛备身,他也是各种找茬,稍觉得不对,就将对方罢免或辞退。
  杨玄感很担心被圣人盯上,加上圣人这些年里做的事情实在有些太过,就有了废掉杨广,另立新君的想法。
  此刻,赵元淑看到是杨玄感亲自前来,也是大吃一惊,赶忙行礼拜见。
  杨玄感赶忙换上了笑容,将对方扶起来。
  “赵公何必如此呢?”
  “国公不该亲自前来的此处多鹰犬.”
  赵元淑有些担心,杨玄感却笑了起来,“赵公为我办成了大事,我岂能不亲自来迎接呢?”
  他跟赵元淑几个人便坐在了屋内。
  杨玄感坐在上位,赵元淑坐在右手边,而坐在左侧的那位,竟是李密。
  赵元淑也是才发现李密已经回来了。
  不过,此时的李密看起来有些虚弱,没有平日里那种精明能干的模样。
  两人点头示意。
  杨玄感摸了摸自己那好看且茂密的大胡须,“荥阳的事情,李密与我说过了。”
  他侧着头看向赵元淑,“唐国公的儿子当真有那么出色吗?”
  赵元淑一愣,回答道:“确实不凡。”
  杨玄感说起这件事,颇为感慨。
  李密回来之后,将荥阳所发生的事情一一告知,重点讲述了国公那两个极为厉害的儿子,一个是三子李玄霸,一个是次子李世民,他差点就死在这两个家伙的手里了。
  杨玄感对这两个小子的表现格外惊诧,甚至感慨:“教育孩子就该像唐国公这样啊!看他的几个孩子,便已看出他本人的才干了。”
  赵元淑对那几个小子可没有什么好说的,他重点说起了李渊邀请自己前往宴会的事情。
  “李渊这个人,急功近利,他设宴款待我,只是说想在天子面前求个官,甚至还想给他儿子求个功!他那儿子不过十岁,可以看出他心里是多么的急切,要我说,这个人不值得您拉拢,更不必耗费心思去对付”
  赵元淑对李渊的看法很一般,他觉得这个人往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就是命好,继承了一个国公的爵位而已。
  听到赵元淑说完了这些,杨玄感沉思了片刻。
  “这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他想升官,那就帮他一把,让他去别的地方当他的官吧,荥阳险要之地,谁人坐镇,我心里已经有了想法赵公,你就按着他的想法去做就是了。”
  赵元淑低头称是。
  两人又谈了些荥阳的事情,谈妥了见到圣人之后该怎么去说。
  杨玄感本来还想要跟赵元淑喝点酒,李密再三劝阻,他认为越是关键的时候,就越是要小心警惕,绝不能给人把柄,杨玄感无奈,告别了赵元淑,匆匆离去。
  杨玄感领着众人走在路上,他再次看向一旁的李密。
  “玄邃,你说,若是我去给唐国公那个儿子请个功,让他来京城当差,如何?”
  李密大吃一惊,“万万不可!”
  李密知道,自家国公有个坏毛病。
  他特别喜欢拉拢那些年少的勋贵家子弟,李密实在看不懂这个操作,李密每次提议去拉拢一些地位尊贵的人,杨玄感就去拉拢他们的儿子,按着杨玄感的说法,他们的儿子都愿意跟随我,若我成了大事,便对他们有利,他们还会反对我吗?将来是能得到他们支持的!
  这个说法,只是听起来有道理,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李密觉得,国公有些时候就是太过自信了,拉拢勋贵不是为了减少勋贵那边的阻力,是为了增加自己这边的助力啊!
  当下国公的声势看起来很大,可真正愿意拿起刀子造反的人有多少呢?联络这些小娃娃们做什么啊,就是拉拢再多,也没有用!可那些真正把握实权的人,只要能拉拢一个,那就是天大的助力。
  国公这是又准备拉拢一个娃娃??
  (本章完)
  圣人刚上位的时候还好,可还没几年,就变得极爱猜忌,对谁都很忌惮,感觉天下人都要谋害他一般,就是那些负责保护他的千牛备身,他也是各种找茬,稍觉得不对,就将对方罢免或辞退。
  杨玄感很担心被圣人盯上,加上圣人这些年里做的事情实在有些太过,就有了废掉杨广,另立新君的想法。
  此刻,赵元淑看到是杨玄感亲自前来,也是大吃一惊,赶忙行礼拜见。
  杨玄感赶忙换上了笑容,将对方扶起来。
  “赵公何必如此呢?”
  “国公不该亲自前来的此处多鹰犬.”
  赵元淑有些担心,杨玄感却笑了起来,“赵公为我办成了大事,我岂能不亲自来迎接呢?”
  他跟赵元淑几个人便坐在了屋内。
  杨玄感坐在上位,赵元淑坐在右手边,而坐在左侧的那位,竟是李密。
  赵元淑也是才发现李密已经回来了。
  不过,此时的李密看起来有些虚弱,没有平日里那种精明能干的模样。
  两人点头示意。
  杨玄感摸了摸自己那好看且茂密的大胡须,“荥阳的事情,李密与我说过了。”
  他侧着头看向赵元淑,“唐国公的儿子当真有那么出色吗?”
  赵元淑一愣,回答道:“确实不凡。”
  杨玄感说起这件事,颇为感慨。
  李密回来之后,将荥阳所发生的事情一一告知,重点讲述了国公那两个极为厉害的儿子,一个是三子李玄霸,一个是次子李世民,他差点就死在这两个家伙的手里了。
  杨玄感对这两个小子的表现格外惊诧,甚至感慨:“教育孩子就该像唐国公这样啊!看他的几个孩子,便已看出他本人的才干了。”
  赵元淑对那几个小子可没有什么好说的,他重点说起了李渊邀请自己前往宴会的事情。
  “李渊这个人,急功近利,他设宴款待我,只是说想在天子面前求个官,甚至还想给他儿子求个功!他那儿子不过十岁,可以看出他心里是多么的急切,要我说,这个人不值得您拉拢,更不必耗费心思去对付”
  赵元淑对李渊的看法很一般,他觉得这个人往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就是命好,继承了一个国公的爵位而已。
  听到赵元淑说完了这些,杨玄感沉思了片刻。
  “这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他想升官,那就帮他一把,让他去别的地方当他的官吧,荥阳险要之地,谁人坐镇,我心里已经有了想法赵公,你就按着他的想法去做就是了。”
  赵元淑低头称是。
  两人又谈了些荥阳的事情,谈妥了见到圣人之后该怎么去说。
  杨玄感本来还想要跟赵元淑喝点酒,李密再三劝阻,他认为越是关键的时候,就越是要小心警惕,绝不能给人把柄,杨玄感无奈,告别了赵元淑,匆匆离去。
  杨玄感领着众人走在路上,他再次看向一旁的李密。
  “玄邃,你说,若是我去给唐国公那个儿子请个功,让他来京城当差,如何?”
  李密大吃一惊,“万万不可!”
  李密知道,自家国公有个坏毛病。
  他特别喜欢拉拢那些年少的勋贵家子弟,李密实在看不懂这个操作,李密每次提议去拉拢一些地位尊贵的人,杨玄感就去拉拢他们的儿子,按着杨玄感的说法,他们的儿子都愿意跟随我,若我成了大事,便对他们有利,他们还会反对我吗?将来是能得到他们支持的!
  这个说法,只是听起来有道理,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李密觉得,国公有些时候就是太过自信了,拉拢勋贵不是为了减少勋贵那边的阻力,是为了增加自己这边的助力啊!
  当下国公的声势看起来很大,可真正愿意拿起刀子造反的人有多少呢?联络这些小娃娃们做什么啊,就是拉拢再多,也没有用!可那些真正把握实权的人,只要能拉拢一个,那就是天大的助力。
  国公这是又准备拉拢一个娃娃??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