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早做准备
第99章 早做准备
杨广跟赵元淑询问了许多关于荥阳的事情,赵元淑说的倒是很认真,可杨广的心思明显就不在那什么荥阳郡之上,他听的颇为恍惚,赵元淑却又不敢停下来,说的口干舌燥。
杨广忽打断了他,开口问道:“这地方上农桑的事情,真如那些奸贼所说的那么不堪嘛?”
赵元淑赶忙挺直了身子,认真的说道:“并没有,天下富裕,百姓安居乐业,家家都感念圣人恩德”
“朕不是问这个。”
杨广再次打断他,“依你看,今年能收多少粮食?他们说徭役伤农,今年秋收的粮食,不会出问题吧?”
赵元淑咽了咽口水,“应当不会.”
“应当?”
杨广的眼神又变得冷冽起来。
若是寻常大臣,他就不只是这样了,只是赵元淑颇受他的宠爱,没有直接翻脸。
赵元淑赶忙说道:“绝对不会!今年的粮食,一定会比上年要多!”
杨广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他又问道:“那你凑粮的时候,需要多少天凑齐呢?”
“臣只需要十天!!”
“百姓家里都是粮食,只是有些刁民不愿意缴纳而已,只要派人征收,十天之内,就能收清天下的粮食!!”
听到这句话,杨广的脸上终于出现了最真挚的笑容,他非常的开心。
他忍不住拉起赵元淑的手,“满朝文武,若是都能如赵卿这般,能为朕分忧解难,朕又何必如此劳累呢?”
“朕有心操办大事,可这满朝的奸贼,竟没有一人能为王佐!要办大事,就需要粮食,需要钱,需要很多东西,可这些人,自私自利,朕操办这些大事,难道只为了朕自己享受嘛?”
“朕还不是为了这个天下?”
“可这些人,只想着自己,没有人愿意跟随朕一同为天下事啊!”
“朕每次想起,都是痛心疾首!古代有萧何,诸葛亮,王猛那样一心为公的大臣,何以到如今就见不到了呢?”
赵元淑偷偷看了他一眼,被人誉为‘贤相’的不是已经被你杀了嘛?
可这话是说不出口的,他也只能跟着流泪,感慨自家圣人身边再无贤臣可用。
杨广释放了些情绪,又很快收了回来,算得上是收放自如了。
说起了贤臣,杨广忽又想起了什么,他问道:“那李渊在奏表里还提到了他那个三子,你知道这件事嘛?”
赵元淑清了清嗓子,“臣在荥阳也听说了这件事,听闻唐国公那第三个儿子,是最先发现了郑家的私矿,并最先击破了贼人”
“击破?”
杨广一脸狐疑,“他才多大?”
“十岁左右.”
“听闻他这个儿子也颇为奇异,出生的时候身体很不好,最是孱弱,后来开始习武,这身体竟也开始痊愈,如今更是远胜同龄人,实不相瞒,臣前来的时候,李渊还有心让臣在陛下面前为他那儿子美言几句,说是想讨个千牛之职”
听到这句话,杨广更是开心,哈哈大笑。
“说起来,那三小子还是朕的亲人呢,李渊也是心急,孩子这么小,就想着让他当官?”
赵元淑跟着假笑起来。
赵元淑自然是不愿意长期留在这里的,杨广看起来也有些累了,便让赵元淑回去,当然,没有给予任何的赏赐。
在陛下这里,想要赏赐是相当的不容易。
他上位之后,夺走的东西远比赏赐的东西要多,功臣们都被折腾了一遍。
送走了赵元淑,杨广独自坐在殿内,又随意的翻看了几篇奏表。
这些奏表里,那些重要大臣所递交的,往往会放在最上头,而一些无关痛痒的,则是放在下面。
杨广颇为随意,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忽然间,他注意到了什么,他的脸色顿时就变得不同。
“臣奉命往齐郡,见沿路乡兵之祸”
杨广在诸多表功颂德的文书里,竟是发现了一份劝谏的文书!!
杨广脸色大变,他皱起眉头,反复的看了好几遍,而后又查看了上奏者的身份,看到这上奏者的身份,杨广都想笑。
一个从四品的郡丞??
杨广正要喊人进来,可忽又想起了方才与赵元淑的交谈。
他皱起眉头,想了片刻。
“朝中这些狗贼,都觉得朕是听不得直言的人,都说些假话,不能像赵元淑那般直白.这个人虽是小官,却敢直言,是个有忠心的.”
这么一想,杨广的脸色顿时好了许多,他笑呵呵的又看了几遍,时不时的点头。
看来,也该进行一些赏赐了。
与此同时,荥阳郡却是变得格外热闹。
李渊自从送走了赵元淑之后,便没有了多少顾虑,许多事一直都让他看不过去,先前他想治又不太敢治,可现在就没有什么忌惮了,就是要狠狠的收拾。
李渊最先便开始整顿全郡的乡兵,他派人前往各地搜查,若是有劣迹斑斑的乡兵,就下令捉拿其组织者,又遣散其余家众,又是直接在对方户籍里刻上不良之字,不许他们再组织乡兵自保。
而对于各县乡的官府乡兵,李渊则是派自己的心腹前往操练,剔除了那些占着名额的假兵,重新登记他们的人数和装备,用粮等等,警告各地的官员们不可纵兵劫掠,残害百姓。
李玄霸等人先前的行为,在李渊这里确实就属于小打小闹了,李渊这么一整顿,全郡肃然。
原先组织乡兵四处横行的乡野豪强,在面对国公怒火时,毫无还手之力。
文皇帝时的爵位有些泛滥,获爵的人不少,可如今不同,圣人上位之后,砍掉了许多的爵位,直接收回,当下还能保留爵位的,没一个是好惹的,都是些家世滔天的主,何况还是个国公,便是没有爵位,就只是一个寻常太守,也不是什么野豪强能抵抗的。
加上此时本地的最大力量,郑氏,已经被完全制服,李渊早就派人将他们看押,就等着庙堂的诏令,是杀还是放。
本地已经失去了抵抗,任由李渊拿捏。
荥阳的情况大有改观,曾经无法无天,比盗贼更甚的乡兵们没了踪影,而先前的盗贼也多被消灭,一时间,地方上两害皆除,百姓们很喜欢当今的这位太守,民心所向。
不过,在民间,也有了‘李三郎劝谏其父’的版本,又在各地传播。
当下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间,因为先前佛教大兴,许多高僧为了宣扬佛法,将佛经里的故事变得更通俗,方便百姓们明白其中道理,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俗讲,这个便是后来说书的发展过程之一。
而民间的许多艺人戏子,就喜欢传唱这些故事,换些吃的,讨些小钱,李玄霸的几个故事,此刻就已经开始被荥阳的许多艺人传唱,这东西如今是给底层人看的,荥阳的底层百姓还挺喜欢这些故事的。
在李渊大展身手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也颇为忙碌。
李玄霸,此刻就是在干一件大事。
他正在秘密的在野牛山,哦,不,现在民间是叫伏牛山,他正在伏牛山一带活动。
他在这里修建营寨,暗中囤积了不少物资。
这也是给以后做准备,如今的荥阳看起来一切都很好,不过,这是因为还没到秋收,等到秋收,官府开始征收粮食的时候,李玄霸料定如今的太平会瞬间崩溃,再次会涌现出大量的盗贼,亡人,而为了抑制这些,乡兵的数量会再次增加,而后再次产生两害。
他要提前做好准备,让青枣寨在这连绵不绝的大山里,多修建几个能定居的地方,多收容一些可怜人,让他们能继续活下去,等待世道变更的那一天。
(本章完)
他上位之后,夺走的东西远比赏赐的东西要多,功臣们都被折腾了一遍。
送走了赵元淑,杨广独自坐在殿内,又随意的翻看了几篇奏表。
这些奏表里,那些重要大臣所递交的,往往会放在最上头,而一些无关痛痒的,则是放在下面。
杨广颇为随意,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忽然间,他注意到了什么,他的脸色顿时就变得不同。
“臣奉命往齐郡,见沿路乡兵之祸”
杨广在诸多表功颂德的文书里,竟是发现了一份劝谏的文书!!
杨广脸色大变,他皱起眉头,反复的看了好几遍,而后又查看了上奏者的身份,看到这上奏者的身份,杨广都想笑。
一个从四品的郡丞??
杨广正要喊人进来,可忽又想起了方才与赵元淑的交谈。
他皱起眉头,想了片刻。
“朝中这些狗贼,都觉得朕是听不得直言的人,都说些假话,不能像赵元淑那般直白.这个人虽是小官,却敢直言,是个有忠心的.”
这么一想,杨广的脸色顿时好了许多,他笑呵呵的又看了几遍,时不时的点头。
看来,也该进行一些赏赐了。
与此同时,荥阳郡却是变得格外热闹。
李渊自从送走了赵元淑之后,便没有了多少顾虑,许多事一直都让他看不过去,先前他想治又不太敢治,可现在就没有什么忌惮了,就是要狠狠的收拾。
李渊最先便开始整顿全郡的乡兵,他派人前往各地搜查,若是有劣迹斑斑的乡兵,就下令捉拿其组织者,又遣散其余家众,又是直接在对方户籍里刻上不良之字,不许他们再组织乡兵自保。
而对于各县乡的官府乡兵,李渊则是派自己的心腹前往操练,剔除了那些占着名额的假兵,重新登记他们的人数和装备,用粮等等,警告各地的官员们不可纵兵劫掠,残害百姓。
李玄霸等人先前的行为,在李渊这里确实就属于小打小闹了,李渊这么一整顿,全郡肃然。
原先组织乡兵四处横行的乡野豪强,在面对国公怒火时,毫无还手之力。
文皇帝时的爵位有些泛滥,获爵的人不少,可如今不同,圣人上位之后,砍掉了许多的爵位,直接收回,当下还能保留爵位的,没一个是好惹的,都是些家世滔天的主,何况还是个国公,便是没有爵位,就只是一个寻常太守,也不是什么野豪强能抵抗的。
加上此时本地的最大力量,郑氏,已经被完全制服,李渊早就派人将他们看押,就等着庙堂的诏令,是杀还是放。
本地已经失去了抵抗,任由李渊拿捏。
荥阳的情况大有改观,曾经无法无天,比盗贼更甚的乡兵们没了踪影,而先前的盗贼也多被消灭,一时间,地方上两害皆除,百姓们很喜欢当今的这位太守,民心所向。
不过,在民间,也有了‘李三郎劝谏其父’的版本,又在各地传播。
当下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间,因为先前佛教大兴,许多高僧为了宣扬佛法,将佛经里的故事变得更通俗,方便百姓们明白其中道理,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俗讲,这个便是后来说书的发展过程之一。
而民间的许多艺人戏子,就喜欢传唱这些故事,换些吃的,讨些小钱,李玄霸的几个故事,此刻就已经开始被荥阳的许多艺人传唱,这东西如今是给底层人看的,荥阳的底层百姓还挺喜欢这些故事的。
在李渊大展身手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也颇为忙碌。
李玄霸,此刻就是在干一件大事。
他正在秘密的在野牛山,哦,不,现在民间是叫伏牛山,他正在伏牛山一带活动。
他在这里修建营寨,暗中囤积了不少物资。
这也是给以后做准备,如今的荥阳看起来一切都很好,不过,这是因为还没到秋收,等到秋收,官府开始征收粮食的时候,李玄霸料定如今的太平会瞬间崩溃,再次会涌现出大量的盗贼,亡人,而为了抑制这些,乡兵的数量会再次增加,而后再次产生两害。
他要提前做好准备,让青枣寨在这连绵不绝的大山里,多修建几个能定居的地方,多收容一些可怜人,让他们能继续活下去,等待世道变更的那一天。
(本章完)
他上位之后,夺走的东西远比赏赐的东西要多,功臣们都被折腾了一遍。
送走了赵元淑,杨广独自坐在殿内,又随意的翻看了几篇奏表。
这些奏表里,那些重要大臣所递交的,往往会放在最上头,而一些无关痛痒的,则是放在下面。
杨广颇为随意,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忽然间,他注意到了什么,他的脸色顿时就变得不同。
“臣奉命往齐郡,见沿路乡兵之祸”
杨广在诸多表功颂德的文书里,竟是发现了一份劝谏的文书!!
杨广脸色大变,他皱起眉头,反复的看了好几遍,而后又查看了上奏者的身份,看到这上奏者的身份,杨广都想笑。
一个从四品的郡丞??
杨广正要喊人进来,可忽又想起了方才与赵元淑的交谈。
他皱起眉头,想了片刻。
“朝中这些狗贼,都觉得朕是听不得直言的人,都说些假话,不能像赵元淑那般直白.这个人虽是小官,却敢直言,是个有忠心的.”
这么一想,杨广的脸色顿时好了许多,他笑呵呵的又看了几遍,时不时的点头。
看来,也该进行一些赏赐了。
与此同时,荥阳郡却是变得格外热闹。
李渊自从送走了赵元淑之后,便没有了多少顾虑,许多事一直都让他看不过去,先前他想治又不太敢治,可现在就没有什么忌惮了,就是要狠狠的收拾。
李渊最先便开始整顿全郡的乡兵,他派人前往各地搜查,若是有劣迹斑斑的乡兵,就下令捉拿其组织者,又遣散其余家众,又是直接在对方户籍里刻上不良之字,不许他们再组织乡兵自保。
而对于各县乡的官府乡兵,李渊则是派自己的心腹前往操练,剔除了那些占着名额的假兵,重新登记他们的人数和装备,用粮等等,警告各地的官员们不可纵兵劫掠,残害百姓。
李玄霸等人先前的行为,在李渊这里确实就属于小打小闹了,李渊这么一整顿,全郡肃然。
原先组织乡兵四处横行的乡野豪强,在面对国公怒火时,毫无还手之力。
文皇帝时的爵位有些泛滥,获爵的人不少,可如今不同,圣人上位之后,砍掉了许多的爵位,直接收回,当下还能保留爵位的,没一个是好惹的,都是些家世滔天的主,何况还是个国公,便是没有爵位,就只是一个寻常太守,也不是什么野豪强能抵抗的。
加上此时本地的最大力量,郑氏,已经被完全制服,李渊早就派人将他们看押,就等着庙堂的诏令,是杀还是放。
本地已经失去了抵抗,任由李渊拿捏。
荥阳的情况大有改观,曾经无法无天,比盗贼更甚的乡兵们没了踪影,而先前的盗贼也多被消灭,一时间,地方上两害皆除,百姓们很喜欢当今的这位太守,民心所向。
不过,在民间,也有了‘李三郎劝谏其父’的版本,又在各地传播。
当下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间,因为先前佛教大兴,许多高僧为了宣扬佛法,将佛经里的故事变得更通俗,方便百姓们明白其中道理,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俗讲,这个便是后来说书的发展过程之一。
而民间的许多艺人戏子,就喜欢传唱这些故事,换些吃的,讨些小钱,李玄霸的几个故事,此刻就已经开始被荥阳的许多艺人传唱,这东西如今是给底层人看的,荥阳的底层百姓还挺喜欢这些故事的。
在李渊大展身手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也颇为忙碌。
李玄霸,此刻就是在干一件大事。
他正在秘密的在野牛山,哦,不,现在民间是叫伏牛山,他正在伏牛山一带活动。
他在这里修建营寨,暗中囤积了不少物资。
这也是给以后做准备,如今的荥阳看起来一切都很好,不过,这是因为还没到秋收,等到秋收,官府开始征收粮食的时候,李玄霸料定如今的太平会瞬间崩溃,再次会涌现出大量的盗贼,亡人,而为了抑制这些,乡兵的数量会再次增加,而后再次产生两害。
他要提前做好准备,让青枣寨在这连绵不绝的大山里,多修建几个能定居的地方,多收容一些可怜人,让他们能继续活下去,等待世道变更的那一天。
(本章完)
他上位之后,夺走的东西远比赏赐的东西要多,功臣们都被折腾了一遍。
送走了赵元淑,杨广独自坐在殿内,又随意的翻看了几篇奏表。
这些奏表里,那些重要大臣所递交的,往往会放在最上头,而一些无关痛痒的,则是放在下面。
杨广颇为随意,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忽然间,他注意到了什么,他的脸色顿时就变得不同。
“臣奉命往齐郡,见沿路乡兵之祸”
杨广在诸多表功颂德的文书里,竟是发现了一份劝谏的文书!!
杨广脸色大变,他皱起眉头,反复的看了好几遍,而后又查看了上奏者的身份,看到这上奏者的身份,杨广都想笑。
一个从四品的郡丞??
杨广正要喊人进来,可忽又想起了方才与赵元淑的交谈。
他皱起眉头,想了片刻。
“朝中这些狗贼,都觉得朕是听不得直言的人,都说些假话,不能像赵元淑那般直白.这个人虽是小官,却敢直言,是个有忠心的.”
这么一想,杨广的脸色顿时好了许多,他笑呵呵的又看了几遍,时不时的点头。
看来,也该进行一些赏赐了。
与此同时,荥阳郡却是变得格外热闹。
李渊自从送走了赵元淑之后,便没有了多少顾虑,许多事一直都让他看不过去,先前他想治又不太敢治,可现在就没有什么忌惮了,就是要狠狠的收拾。
李渊最先便开始整顿全郡的乡兵,他派人前往各地搜查,若是有劣迹斑斑的乡兵,就下令捉拿其组织者,又遣散其余家众,又是直接在对方户籍里刻上不良之字,不许他们再组织乡兵自保。
而对于各县乡的官府乡兵,李渊则是派自己的心腹前往操练,剔除了那些占着名额的假兵,重新登记他们的人数和装备,用粮等等,警告各地的官员们不可纵兵劫掠,残害百姓。
李玄霸等人先前的行为,在李渊这里确实就属于小打小闹了,李渊这么一整顿,全郡肃然。
原先组织乡兵四处横行的乡野豪强,在面对国公怒火时,毫无还手之力。
文皇帝时的爵位有些泛滥,获爵的人不少,可如今不同,圣人上位之后,砍掉了许多的爵位,直接收回,当下还能保留爵位的,没一个是好惹的,都是些家世滔天的主,何况还是个国公,便是没有爵位,就只是一个寻常太守,也不是什么野豪强能抵抗的。
加上此时本地的最大力量,郑氏,已经被完全制服,李渊早就派人将他们看押,就等着庙堂的诏令,是杀还是放。
本地已经失去了抵抗,任由李渊拿捏。
荥阳的情况大有改观,曾经无法无天,比盗贼更甚的乡兵们没了踪影,而先前的盗贼也多被消灭,一时间,地方上两害皆除,百姓们很喜欢当今的这位太守,民心所向。
不过,在民间,也有了‘李三郎劝谏其父’的版本,又在各地传播。
当下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间,因为先前佛教大兴,许多高僧为了宣扬佛法,将佛经里的故事变得更通俗,方便百姓们明白其中道理,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俗讲,这个便是后来说书的发展过程之一。
而民间的许多艺人戏子,就喜欢传唱这些故事,换些吃的,讨些小钱,李玄霸的几个故事,此刻就已经开始被荥阳的许多艺人传唱,这东西如今是给底层人看的,荥阳的底层百姓还挺喜欢这些故事的。
在李渊大展身手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也颇为忙碌。
李玄霸,此刻就是在干一件大事。
他正在秘密的在野牛山,哦,不,现在民间是叫伏牛山,他正在伏牛山一带活动。
他在这里修建营寨,暗中囤积了不少物资。
这也是给以后做准备,如今的荥阳看起来一切都很好,不过,这是因为还没到秋收,等到秋收,官府开始征收粮食的时候,李玄霸料定如今的太平会瞬间崩溃,再次会涌现出大量的盗贼,亡人,而为了抑制这些,乡兵的数量会再次增加,而后再次产生两害。
他要提前做好准备,让青枣寨在这连绵不绝的大山里,多修建几个能定居的地方,多收容一些可怜人,让他们能继续活下去,等待世道变更的那一天。
(本章完)
他上位之后,夺走的东西远比赏赐的东西要多,功臣们都被折腾了一遍。
送走了赵元淑,杨广独自坐在殿内,又随意的翻看了几篇奏表。
这些奏表里,那些重要大臣所递交的,往往会放在最上头,而一些无关痛痒的,则是放在下面。
杨广颇为随意,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忽然间,他注意到了什么,他的脸色顿时就变得不同。
“臣奉命往齐郡,见沿路乡兵之祸”
杨广在诸多表功颂德的文书里,竟是发现了一份劝谏的文书!!
杨广脸色大变,他皱起眉头,反复的看了好几遍,而后又查看了上奏者的身份,看到这上奏者的身份,杨广都想笑。
一个从四品的郡丞??
杨广正要喊人进来,可忽又想起了方才与赵元淑的交谈。
他皱起眉头,想了片刻。
“朝中这些狗贼,都觉得朕是听不得直言的人,都说些假话,不能像赵元淑那般直白.这个人虽是小官,却敢直言,是个有忠心的.”
这么一想,杨广的脸色顿时好了许多,他笑呵呵的又看了几遍,时不时的点头。
看来,也该进行一些赏赐了。
与此同时,荥阳郡却是变得格外热闹。
李渊自从送走了赵元淑之后,便没有了多少顾虑,许多事一直都让他看不过去,先前他想治又不太敢治,可现在就没有什么忌惮了,就是要狠狠的收拾。
李渊最先便开始整顿全郡的乡兵,他派人前往各地搜查,若是有劣迹斑斑的乡兵,就下令捉拿其组织者,又遣散其余家众,又是直接在对方户籍里刻上不良之字,不许他们再组织乡兵自保。
而对于各县乡的官府乡兵,李渊则是派自己的心腹前往操练,剔除了那些占着名额的假兵,重新登记他们的人数和装备,用粮等等,警告各地的官员们不可纵兵劫掠,残害百姓。
李玄霸等人先前的行为,在李渊这里确实就属于小打小闹了,李渊这么一整顿,全郡肃然。
原先组织乡兵四处横行的乡野豪强,在面对国公怒火时,毫无还手之力。
文皇帝时的爵位有些泛滥,获爵的人不少,可如今不同,圣人上位之后,砍掉了许多的爵位,直接收回,当下还能保留爵位的,没一个是好惹的,都是些家世滔天的主,何况还是个国公,便是没有爵位,就只是一个寻常太守,也不是什么野豪强能抵抗的。
加上此时本地的最大力量,郑氏,已经被完全制服,李渊早就派人将他们看押,就等着庙堂的诏令,是杀还是放。
本地已经失去了抵抗,任由李渊拿捏。
荥阳的情况大有改观,曾经无法无天,比盗贼更甚的乡兵们没了踪影,而先前的盗贼也多被消灭,一时间,地方上两害皆除,百姓们很喜欢当今的这位太守,民心所向。
不过,在民间,也有了‘李三郎劝谏其父’的版本,又在各地传播。
当下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间,因为先前佛教大兴,许多高僧为了宣扬佛法,将佛经里的故事变得更通俗,方便百姓们明白其中道理,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俗讲,这个便是后来说书的发展过程之一。
而民间的许多艺人戏子,就喜欢传唱这些故事,换些吃的,讨些小钱,李玄霸的几个故事,此刻就已经开始被荥阳的许多艺人传唱,这东西如今是给底层人看的,荥阳的底层百姓还挺喜欢这些故事的。
在李渊大展身手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也颇为忙碌。
李玄霸,此刻就是在干一件大事。
他正在秘密的在野牛山,哦,不,现在民间是叫伏牛山,他正在伏牛山一带活动。
他在这里修建营寨,暗中囤积了不少物资。
这也是给以后做准备,如今的荥阳看起来一切都很好,不过,这是因为还没到秋收,等到秋收,官府开始征收粮食的时候,李玄霸料定如今的太平会瞬间崩溃,再次会涌现出大量的盗贼,亡人,而为了抑制这些,乡兵的数量会再次增加,而后再次产生两害。
他要提前做好准备,让青枣寨在这连绵不绝的大山里,多修建几个能定居的地方,多收容一些可怜人,让他们能继续活下去,等待世道变更的那一天。
(本章完)
他上位之后,夺走的东西远比赏赐的东西要多,功臣们都被折腾了一遍。
送走了赵元淑,杨广独自坐在殿内,又随意的翻看了几篇奏表。
这些奏表里,那些重要大臣所递交的,往往会放在最上头,而一些无关痛痒的,则是放在下面。
杨广颇为随意,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忽然间,他注意到了什么,他的脸色顿时就变得不同。
“臣奉命往齐郡,见沿路乡兵之祸”
杨广在诸多表功颂德的文书里,竟是发现了一份劝谏的文书!!
杨广脸色大变,他皱起眉头,反复的看了好几遍,而后又查看了上奏者的身份,看到这上奏者的身份,杨广都想笑。
一个从四品的郡丞??
杨广正要喊人进来,可忽又想起了方才与赵元淑的交谈。
他皱起眉头,想了片刻。
“朝中这些狗贼,都觉得朕是听不得直言的人,都说些假话,不能像赵元淑那般直白.这个人虽是小官,却敢直言,是个有忠心的.”
这么一想,杨广的脸色顿时好了许多,他笑呵呵的又看了几遍,时不时的点头。
看来,也该进行一些赏赐了。
与此同时,荥阳郡却是变得格外热闹。
李渊自从送走了赵元淑之后,便没有了多少顾虑,许多事一直都让他看不过去,先前他想治又不太敢治,可现在就没有什么忌惮了,就是要狠狠的收拾。
李渊最先便开始整顿全郡的乡兵,他派人前往各地搜查,若是有劣迹斑斑的乡兵,就下令捉拿其组织者,又遣散其余家众,又是直接在对方户籍里刻上不良之字,不许他们再组织乡兵自保。
而对于各县乡的官府乡兵,李渊则是派自己的心腹前往操练,剔除了那些占着名额的假兵,重新登记他们的人数和装备,用粮等等,警告各地的官员们不可纵兵劫掠,残害百姓。
李玄霸等人先前的行为,在李渊这里确实就属于小打小闹了,李渊这么一整顿,全郡肃然。
原先组织乡兵四处横行的乡野豪强,在面对国公怒火时,毫无还手之力。
文皇帝时的爵位有些泛滥,获爵的人不少,可如今不同,圣人上位之后,砍掉了许多的爵位,直接收回,当下还能保留爵位的,没一个是好惹的,都是些家世滔天的主,何况还是个国公,便是没有爵位,就只是一个寻常太守,也不是什么野豪强能抵抗的。
加上此时本地的最大力量,郑氏,已经被完全制服,李渊早就派人将他们看押,就等着庙堂的诏令,是杀还是放。
本地已经失去了抵抗,任由李渊拿捏。
荥阳的情况大有改观,曾经无法无天,比盗贼更甚的乡兵们没了踪影,而先前的盗贼也多被消灭,一时间,地方上两害皆除,百姓们很喜欢当今的这位太守,民心所向。
不过,在民间,也有了‘李三郎劝谏其父’的版本,又在各地传播。
当下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间,因为先前佛教大兴,许多高僧为了宣扬佛法,将佛经里的故事变得更通俗,方便百姓们明白其中道理,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俗讲,这个便是后来说书的发展过程之一。
而民间的许多艺人戏子,就喜欢传唱这些故事,换些吃的,讨些小钱,李玄霸的几个故事,此刻就已经开始被荥阳的许多艺人传唱,这东西如今是给底层人看的,荥阳的底层百姓还挺喜欢这些故事的。
在李渊大展身手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也颇为忙碌。
李玄霸,此刻就是在干一件大事。
他正在秘密的在野牛山,哦,不,现在民间是叫伏牛山,他正在伏牛山一带活动。
他在这里修建营寨,暗中囤积了不少物资。
这也是给以后做准备,如今的荥阳看起来一切都很好,不过,这是因为还没到秋收,等到秋收,官府开始征收粮食的时候,李玄霸料定如今的太平会瞬间崩溃,再次会涌现出大量的盗贼,亡人,而为了抑制这些,乡兵的数量会再次增加,而后再次产生两害。
他要提前做好准备,让青枣寨在这连绵不绝的大山里,多修建几个能定居的地方,多收容一些可怜人,让他们能继续活下去,等待世道变更的那一天。
(本章完)
他上位之后,夺走的东西远比赏赐的东西要多,功臣们都被折腾了一遍。
送走了赵元淑,杨广独自坐在殿内,又随意的翻看了几篇奏表。
这些奏表里,那些重要大臣所递交的,往往会放在最上头,而一些无关痛痒的,则是放在下面。
杨广颇为随意,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忽然间,他注意到了什么,他的脸色顿时就变得不同。
“臣奉命往齐郡,见沿路乡兵之祸”
杨广在诸多表功颂德的文书里,竟是发现了一份劝谏的文书!!
杨广脸色大变,他皱起眉头,反复的看了好几遍,而后又查看了上奏者的身份,看到这上奏者的身份,杨广都想笑。
一个从四品的郡丞??
杨广正要喊人进来,可忽又想起了方才与赵元淑的交谈。
他皱起眉头,想了片刻。
“朝中这些狗贼,都觉得朕是听不得直言的人,都说些假话,不能像赵元淑那般直白.这个人虽是小官,却敢直言,是个有忠心的.”
这么一想,杨广的脸色顿时好了许多,他笑呵呵的又看了几遍,时不时的点头。
看来,也该进行一些赏赐了。
与此同时,荥阳郡却是变得格外热闹。
李渊自从送走了赵元淑之后,便没有了多少顾虑,许多事一直都让他看不过去,先前他想治又不太敢治,可现在就没有什么忌惮了,就是要狠狠的收拾。
李渊最先便开始整顿全郡的乡兵,他派人前往各地搜查,若是有劣迹斑斑的乡兵,就下令捉拿其组织者,又遣散其余家众,又是直接在对方户籍里刻上不良之字,不许他们再组织乡兵自保。
而对于各县乡的官府乡兵,李渊则是派自己的心腹前往操练,剔除了那些占着名额的假兵,重新登记他们的人数和装备,用粮等等,警告各地的官员们不可纵兵劫掠,残害百姓。
李玄霸等人先前的行为,在李渊这里确实就属于小打小闹了,李渊这么一整顿,全郡肃然。
原先组织乡兵四处横行的乡野豪强,在面对国公怒火时,毫无还手之力。
文皇帝时的爵位有些泛滥,获爵的人不少,可如今不同,圣人上位之后,砍掉了许多的爵位,直接收回,当下还能保留爵位的,没一个是好惹的,都是些家世滔天的主,何况还是个国公,便是没有爵位,就只是一个寻常太守,也不是什么野豪强能抵抗的。
加上此时本地的最大力量,郑氏,已经被完全制服,李渊早就派人将他们看押,就等着庙堂的诏令,是杀还是放。
本地已经失去了抵抗,任由李渊拿捏。
荥阳的情况大有改观,曾经无法无天,比盗贼更甚的乡兵们没了踪影,而先前的盗贼也多被消灭,一时间,地方上两害皆除,百姓们很喜欢当今的这位太守,民心所向。
不过,在民间,也有了‘李三郎劝谏其父’的版本,又在各地传播。
当下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间,因为先前佛教大兴,许多高僧为了宣扬佛法,将佛经里的故事变得更通俗,方便百姓们明白其中道理,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俗讲,这个便是后来说书的发展过程之一。
而民间的许多艺人戏子,就喜欢传唱这些故事,换些吃的,讨些小钱,李玄霸的几个故事,此刻就已经开始被荥阳的许多艺人传唱,这东西如今是给底层人看的,荥阳的底层百姓还挺喜欢这些故事的。
在李渊大展身手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也颇为忙碌。
李玄霸,此刻就是在干一件大事。
他正在秘密的在野牛山,哦,不,现在民间是叫伏牛山,他正在伏牛山一带活动。
他在这里修建营寨,暗中囤积了不少物资。
这也是给以后做准备,如今的荥阳看起来一切都很好,不过,这是因为还没到秋收,等到秋收,官府开始征收粮食的时候,李玄霸料定如今的太平会瞬间崩溃,再次会涌现出大量的盗贼,亡人,而为了抑制这些,乡兵的数量会再次增加,而后再次产生两害。
他要提前做好准备,让青枣寨在这连绵不绝的大山里,多修建几个能定居的地方,多收容一些可怜人,让他们能继续活下去,等待世道变更的那一天。
(本章完)
他上位之后,夺走的东西远比赏赐的东西要多,功臣们都被折腾了一遍。
送走了赵元淑,杨广独自坐在殿内,又随意的翻看了几篇奏表。
这些奏表里,那些重要大臣所递交的,往往会放在最上头,而一些无关痛痒的,则是放在下面。
杨广颇为随意,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忽然间,他注意到了什么,他的脸色顿时就变得不同。
“臣奉命往齐郡,见沿路乡兵之祸”
杨广在诸多表功颂德的文书里,竟是发现了一份劝谏的文书!!
杨广脸色大变,他皱起眉头,反复的看了好几遍,而后又查看了上奏者的身份,看到这上奏者的身份,杨广都想笑。
一个从四品的郡丞??
杨广正要喊人进来,可忽又想起了方才与赵元淑的交谈。
他皱起眉头,想了片刻。
“朝中这些狗贼,都觉得朕是听不得直言的人,都说些假话,不能像赵元淑那般直白.这个人虽是小官,却敢直言,是个有忠心的.”
这么一想,杨广的脸色顿时好了许多,他笑呵呵的又看了几遍,时不时的点头。
看来,也该进行一些赏赐了。
与此同时,荥阳郡却是变得格外热闹。
李渊自从送走了赵元淑之后,便没有了多少顾虑,许多事一直都让他看不过去,先前他想治又不太敢治,可现在就没有什么忌惮了,就是要狠狠的收拾。
李渊最先便开始整顿全郡的乡兵,他派人前往各地搜查,若是有劣迹斑斑的乡兵,就下令捉拿其组织者,又遣散其余家众,又是直接在对方户籍里刻上不良之字,不许他们再组织乡兵自保。
而对于各县乡的官府乡兵,李渊则是派自己的心腹前往操练,剔除了那些占着名额的假兵,重新登记他们的人数和装备,用粮等等,警告各地的官员们不可纵兵劫掠,残害百姓。
李玄霸等人先前的行为,在李渊这里确实就属于小打小闹了,李渊这么一整顿,全郡肃然。
原先组织乡兵四处横行的乡野豪强,在面对国公怒火时,毫无还手之力。
文皇帝时的爵位有些泛滥,获爵的人不少,可如今不同,圣人上位之后,砍掉了许多的爵位,直接收回,当下还能保留爵位的,没一个是好惹的,都是些家世滔天的主,何况还是个国公,便是没有爵位,就只是一个寻常太守,也不是什么野豪强能抵抗的。
加上此时本地的最大力量,郑氏,已经被完全制服,李渊早就派人将他们看押,就等着庙堂的诏令,是杀还是放。
本地已经失去了抵抗,任由李渊拿捏。
荥阳的情况大有改观,曾经无法无天,比盗贼更甚的乡兵们没了踪影,而先前的盗贼也多被消灭,一时间,地方上两害皆除,百姓们很喜欢当今的这位太守,民心所向。
不过,在民间,也有了‘李三郎劝谏其父’的版本,又在各地传播。
当下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间,因为先前佛教大兴,许多高僧为了宣扬佛法,将佛经里的故事变得更通俗,方便百姓们明白其中道理,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俗讲,这个便是后来说书的发展过程之一。
而民间的许多艺人戏子,就喜欢传唱这些故事,换些吃的,讨些小钱,李玄霸的几个故事,此刻就已经开始被荥阳的许多艺人传唱,这东西如今是给底层人看的,荥阳的底层百姓还挺喜欢这些故事的。
在李渊大展身手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也颇为忙碌。
李玄霸,此刻就是在干一件大事。
他正在秘密的在野牛山,哦,不,现在民间是叫伏牛山,他正在伏牛山一带活动。
他在这里修建营寨,暗中囤积了不少物资。
这也是给以后做准备,如今的荥阳看起来一切都很好,不过,这是因为还没到秋收,等到秋收,官府开始征收粮食的时候,李玄霸料定如今的太平会瞬间崩溃,再次会涌现出大量的盗贼,亡人,而为了抑制这些,乡兵的数量会再次增加,而后再次产生两害。
他要提前做好准备,让青枣寨在这连绵不绝的大山里,多修建几个能定居的地方,多收容一些可怜人,让他们能继续活下去,等待世道变更的那一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