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风波

  第259章 风波
  第二天一早。
  王信按照约定的日子,前往扬州会馆拜访陆仲恒。
  陆仲恒属于清官。
  清流的清,不是清廉的清。
  地位高,实权低,潜力大,所以在扬州会馆常住,扬州会馆也需要陆仲恒这样的青年才俊坐镇,预示一方势力的兴盛。
  也可以看出,文官的抱团。
  陆仲恒能利用扬州会馆,扬州会馆也能借用陆仲恒,包括远在金陵的林如海。
  这就是官官相护的根。
  不过,今日见到陆仲恒,明显心情不好,笑容很难看。
  王信没有客气,直接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陆仲恒没有隐瞒,虽然语气平静,王信却能从中听出压抑的不满。
  “说起来,倒是与薛家有关。”
  “薛家?”
  王信好奇了起来。
  “你可知道梅翰林此人?”
  梅翰林与陆仲恒一样,都是翰林,也属于清流。
  清流只在官员们之间有名气,外人反而不得知,也没什么机会接触。
  翰林院的翰林,王信大多不认识,也不知道。
  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员有两千多,这些还是在京的,算上不在京的,去地方办差,那就更多了。
  不过梅翰林不同。
  “薛家二房的姻亲?”
  “就是此人。”
  陆仲恒点了点头。
  “他排挤你?”
  王信猜测。
  陆仲恒惊讶的看了眼王信,再次点了点头。
  王信内心了然。
  薛家大房已经去世的大老爷,生前帮衬了梅翰林,犹如当年甄士隐资助还未高中的贾雨村类似,那时候的梅翰林也没有高中。
  后来梅翰林高中,又进入了翰林院,一下子发家了。
  薛家大老爷需要梅翰林的名望,刚刚起家的梅翰林更缺财物和其余支持,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定下了姻缘。
  薛家二房的嫡女薛宝琴和梅翰林儿子的婚约。
  再后来。
  薛家大老爷去世了。
  薛家的实力也一日不如一日。
  按照未来的轨迹,梅翰林会悔婚。
  说明梅翰林是个小人。
  其实梅翰林的年龄很大了,翰林院又不是一定能出头的地方,只是起步最高,并不是结果,越是这样,梅翰林越是着急。
  一个萝卜一个坑。
  机会就那些,梅翰林必然打压新人。
  如陆仲恒这些新翰林。
  双方不和,王信不觉得奇怪。
  不过王信还是想要确认一件事,因此询问道:“那梅翰林的人品怎么样?”
  陆仲恒摇了摇头。
  但是没有多言。
  王信不再追问。
  陆仲恒认为此人的人品不行,如果只是陆仲恒他一个人的看法,自己倒不会偏听偏性,不过想到原文里梅翰林的做派,其实已经证明了。
  此人并不可靠。
  自己得想个办法,让薛家的婚事和此人解除。
  一则薛岩是自己的重要合作伙伴,关乎自己的许多大事,如果梅翰林成为他的姻亲,以梅翰林这样的小人做派,说不定哪天会与自己发生冲突。
  都说利益为重。
  可怎么来看?
  最后还是看人。
  犹如后世大部分的投资机构,投资往往看的不是项目,核心是人。
  亲贤臣,远小人。
  这个道理何时都不为过。
  就像自己。
  身边的人,乃至提拔的人,绝对不会有忘恩负义的小人。
  而梅翰林就是忘恩负义的小人。
  其次是薛宝琴。
  薛宝琴这丫头,自己还是很喜欢。
  之所以最近把她留在自己身边,除了牵制薛岩,还有就是当做自己的妹妹。
  既然如此,明知道是火坑,当然不会视而不见。
  只是自己的想法,薛岩不一定能理解。
  薛岩可不知道梅翰林的人品。
  目前对于薛家而言,特别是二房,与梅翰林一家的婚约,对于二房是有大利的。
  此事还要从长计议。
  陆仲恒不知道王信的想法,不想与王信纠结此事,陆仲恒看来,此事与王信没有关系,王信能与自己同仇敌忾,已经算不错了。
  便笑着问道:“你这趟回京,前方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比较顺利,解决的快,反而朝廷这边。”
  王信也笑了起来。
  没有太过隐瞒,把半年前与张吉甫的约定讲了一遍。
  陆仲恒明白了,内心忍不住感慨。
  有实力的人,在哪里都吃得开。
  张吉甫是未来的阁老,实际上大周朝廷的掌舵人,多少人巴结都没有机会,而王信却能和此人谈条件。
  凭什么?
  能力。
  此人从军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与属下团结一心,就是此人最大的资本。
  哪怕张吉甫也会重视此人。
  陆仲恒忍不住问道:“你真不打算投靠张吉甫?”
  “不是我不想投靠,是他不收我啊。”
  王信苦笑。
  “难道传言是真的?”陆仲恒双眼大睁,一脸的不可思议。
  “什么传言?”
  王信跟着好奇。
  翰林们没有实权,但是最接近中枢,朝堂上的风吹草动,这些清流能最先知道,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越发突出清流们的重要性。
  陆仲恒压低了声音,轻声说道:“传闻是太上皇出手,所以张阁老才放弃把你拉到他身边,成为他的人。”
  “你是说太上皇看重我?”
  王信有些不敢相信。
  “要不然呢。”陆仲恒越发觉得可能,神情凝重了起来,提醒道:“需要知道,当初是张吉甫把你带回京城的,他没道理突然不用你。”
  这下子,屋里陷入了安静。
  王信和陆仲恒都开始沉思起来。
  被太上皇看重,当然是天大的富贵。
  可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上皇太老了。
  皇帝与太上皇关系不和,如果皇帝亲政的那天,太上皇的臣子,恐怕都不会有好下场,就算平安脱身,前途也绝对会受到影响。
  陆仲恒眉头紧皱。
  恩师保持超凡的地位,这才是最好的。
  而自己进入翰林院,虽然没有一官半职,却能在翰林院养望,积攒资历,反而不急着外放,等待最好的时机。
  倒是王信。
  太过惹眼了。
  藏也藏不住,如果被太上皇看重,王信难道还能推诿不成。
  虽然短时间内会受到重用,但不利于未来。
  而且王信负责武,也是恩师重要的人,恐怕会超出恩师的计划,打断部署。
  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呢。
  王信在迟疑之余,倒是没有太大的所谓。
  管他什么日后的风险,先吃到碗里才是正经,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还有一件事。”
  王信开口,看出了陆仲恒的忧虑,因此不再讨论张吉甫的事情,而是问起了大同大户的事。
  这就是陆仲恒的好处。
  背靠中枢,可以打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果然。
  陆仲恒听完王信的解释,回想了片刻,面色轻松了起来,回答说:“兵部侍郎倒是和张阁老提过,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说起来,兵部侍郎李源以前也是周道丰的人。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李源与周道丰关系疏远了不少。
  加上张吉甫兼任兵部尚书,很多人猜测,是因为官位的原因,陆仲恒却不太相信,李源怎么会是眼光如此短浅的人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兵部侍郎李源主动找张吉甫开口,才让不少人多看了一眼,留心了一下。
  “原来李源说的那人,是你的属下?”
  名字已经不记得了,不过是个把总而已,原本没资格让张吉甫听到名字,可是李源出面,当然不会只是升一级。
  “此人大概会升佐击。”
  起点低,好升级。
  连升三级也不过是佐击而已,算不得正经的将军。
  此事李源只要愿意出手,不经过张吉甫都行,何况他郑重其事的去找张吉甫,可见是不想出意外,那么更稳妥了。
  陆仲恒把自己的猜测,以及听到过的消息,仔细的告诉了王信。
  王信松了口气。
  看来大户们在官场上还是讲究吃相的。
  主要是周世明出了力。
  看来李源承了周家很大的人情,所以周家的事情,李源很用心。
  李源可是兵部侍郎。
  这就是大户的厉害了。
  谁也不知道大户背后可以撬动出哪位大佬。
  自己办不到的事,周家却能办到。
  既然汤平没有问题,别的人大概也不会有问题,别到了最后,拖后腿的的反而是自己,王信重视了起来。
  陆仲恒也很好奇。
  等听完王信的解释,陆仲恒满脸无语,提醒道:“我实在不知,你的自信从何而来,难道如此信任自己的属下?”
  “我的人,我一直都很信任。”
  王信淡然一笑。
  陆仲恒不信。
  随后又想到大同张文锦的事,陆仲恒又迟疑了起来。
  别的人不知道,陆仲恒却听说过。
  半年前,王信和冯庸一同归京,趁着这段时间,张文锦不但要收编永兴军,还要趁机把王信的人也给吞了,结果在王信那边碰了个硬骨头,令人怀疑起张文锦的能力问题。
  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原本收拢永兴军就完美了,非要画蛇添足,贪婪王信的人马。
  所以王信说对自己的属下有信心,换成是别人,陆仲恒只会认为对方自大,可要是王信的话,陆仲恒也不敢说了。
  从陆仲恒处打听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王信不再犹豫,打算派人去拜见张吉甫。
  陆仲恒起身相送。
  王信拦住。
  “你送我太过显眼,我还是自个出去吧。”
  陆仲恒被拦回来,也没有强求。
  现在自己就是藏在深渊里等待时机,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这个过程里,也是最危险的时候,不闹出一丝风波才是最稳妥的。
  离开扬州会馆。
  一行穿着丝绸长衫的几人,主动让开道路。
  王信点了点头,笑着拱了拱手。
  其中有两人眼熟,是扬州会馆的商人,王信又向二人打了声招呼,然后告辞离去。
  “他是谁啊?”
  “王信。”
  “他就是王信?”
  “没想到如此年轻。”
  他们一行人都是商人。
  “河西集市就是他出的力吧?”
  “没想到一名武夫,竟然有如此眼光。”
  “可小瞧不得他,此人极为厉害。”
  “不过是游击将军罢了。”
  有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不以为然,反而打听道:“我倒是听说,此人与大同的地头蛇们合作,垄断了关外的生意,你们可了解过?”
  “这事啊,薛家最熟悉。”
  有人了解一二,因此向众人介绍。
  扬州商人比较抱团。
  互通有无。
  “怎么,齐东家有兴趣参与?”
  有人向三十来岁的中年人问道。
  那人摇了摇头。
  “我还是从天成城那边得知的消息,我有个亲戚在天成军里当差。”
  等听完后,众人才醒悟,大同那边的商机有多大。
  “我们要不要参与?”
  齐东家却冷笑了起来,嘲讽道:“此人既然把大同西部打造的固若金汤,一副不容外人插手的样子,你就算想要参与,也是必然参与不了。”
  “难道他不要内地的商道?”
  “此人拉拢薛家,独吞内地的商道。如此丰厚的利益,怎么会轻易让给别人。”
  这倒是。
  大同的商贸不是一两个月的事。
  王信将军既然没有联系扬州会馆,说明就没打算带上扬州商人。
  “看来只能错过了。”有人惋惜。
  “笑话。”
  “没有了张屠夫,难道就要吃带毛猪?大同又不只是一个西部,还有个天成军呢。”齐东家露出自信的笑容。
  众人动了心,明白了齐东家的想法。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一定吃到最大的螃蟹。
  商场如战场。
  谁也别怪谁。
  “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咱们扬州会馆与王将军关系密切,多少还是要留一二分颜面。”有长者劝道。
  不过想到丰厚的利益,很多人蠢蠢欲动。
  以前没有机会则罢,如今口子都打开了,现成的做法,照着做就行了,难道就眼睁睁的放弃?
  有几人看了眼齐东家。
  齐东家点了点头。
  这里不是说话的好地方,回头再商量。
  却说王信没有回贾府,而是亲自去了张府提交拜帖。
  虽然只是游击将军,张府的管家却知道王信,并没有冷落,而是亲自出来接待王信,告诉王信老爷不在家,一定亲自把王信的拜帖递给老爷手上。
  王信也知道,张吉甫日理万机,大概率不在家,所以感谢了管家一番,回去等候消息。
  等张吉甫这边沟通顺利的话,自己就可以回去大同,按照自己的计划,打造大同西军,集结资源和力量,在大同关外大干一番。
  大同西部地区范围其实很大了。
  而且就上大同西部地区人口有限,但是各地之间有没有栅栏挡着,一样可以吸收人口,扩展商机。
  河套地区可没有划分。
  所以自己才极为看重薛家。
  垄断虽然不是好方法,可在自己的手段下,为了利益最大化,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必须要通过薛家垄断内地的商道。
  如此自己才能得到大量的钱财。
  没有钱财的支撑,谁也玩不转,没有回去贾府,而是去了通州。
  一路上。
  王信骑着马,史平等人跟在身边。
  不知不觉就到了河西营。
  (本章完)
  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呢。
  王信在迟疑之余,倒是没有太大的所谓。
  管他什么日后的风险,先吃到碗里才是正经,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还有一件事。”
  王信开口,看出了陆仲恒的忧虑,因此不再讨论张吉甫的事情,而是问起了大同大户的事。
  这就是陆仲恒的好处。
  背靠中枢,可以打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果然。
  陆仲恒听完王信的解释,回想了片刻,面色轻松了起来,回答说:“兵部侍郎倒是和张阁老提过,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说起来,兵部侍郎李源以前也是周道丰的人。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李源与周道丰关系疏远了不少。
  加上张吉甫兼任兵部尚书,很多人猜测,是因为官位的原因,陆仲恒却不太相信,李源怎么会是眼光如此短浅的人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兵部侍郎李源主动找张吉甫开口,才让不少人多看了一眼,留心了一下。
  “原来李源说的那人,是你的属下?”
  名字已经不记得了,不过是个把总而已,原本没资格让张吉甫听到名字,可是李源出面,当然不会只是升一级。
  “此人大概会升佐击。”
  起点低,好升级。
  连升三级也不过是佐击而已,算不得正经的将军。
  此事李源只要愿意出手,不经过张吉甫都行,何况他郑重其事的去找张吉甫,可见是不想出意外,那么更稳妥了。
  陆仲恒把自己的猜测,以及听到过的消息,仔细的告诉了王信。
  王信松了口气。
  看来大户们在官场上还是讲究吃相的。
  主要是周世明出了力。
  看来李源承了周家很大的人情,所以周家的事情,李源很用心。
  李源可是兵部侍郎。
  这就是大户的厉害了。
  谁也不知道大户背后可以撬动出哪位大佬。
  自己办不到的事,周家却能办到。
  既然汤平没有问题,别的人大概也不会有问题,别到了最后,拖后腿的的反而是自己,王信重视了起来。
  陆仲恒也很好奇。
  等听完王信的解释,陆仲恒满脸无语,提醒道:“我实在不知,你的自信从何而来,难道如此信任自己的属下?”
  “我的人,我一直都很信任。”
  王信淡然一笑。
  陆仲恒不信。
  随后又想到大同张文锦的事,陆仲恒又迟疑了起来。
  别的人不知道,陆仲恒却听说过。
  半年前,王信和冯庸一同归京,趁着这段时间,张文锦不但要收编永兴军,还要趁机把王信的人也给吞了,结果在王信那边碰了个硬骨头,令人怀疑起张文锦的能力问题。
  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原本收拢永兴军就完美了,非要画蛇添足,贪婪王信的人马。
  所以王信说对自己的属下有信心,换成是别人,陆仲恒只会认为对方自大,可要是王信的话,陆仲恒也不敢说了。
  从陆仲恒处打听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王信不再犹豫,打算派人去拜见张吉甫。
  陆仲恒起身相送。
  王信拦住。
  “你送我太过显眼,我还是自个出去吧。”
  陆仲恒被拦回来,也没有强求。
  现在自己就是藏在深渊里等待时机,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这个过程里,也是最危险的时候,不闹出一丝风波才是最稳妥的。
  离开扬州会馆。
  一行穿着丝绸长衫的几人,主动让开道路。
  王信点了点头,笑着拱了拱手。
  其中有两人眼熟,是扬州会馆的商人,王信又向二人打了声招呼,然后告辞离去。
  “他是谁啊?”
  “王信。”
  “他就是王信?”
  “没想到如此年轻。”
  他们一行人都是商人。
  “河西集市就是他出的力吧?”
  “没想到一名武夫,竟然有如此眼光。”
  “可小瞧不得他,此人极为厉害。”
  “不过是游击将军罢了。”
  有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不以为然,反而打听道:“我倒是听说,此人与大同的地头蛇们合作,垄断了关外的生意,你们可了解过?”
  “这事啊,薛家最熟悉。”
  有人了解一二,因此向众人介绍。
  扬州商人比较抱团。
  互通有无。
  “怎么,齐东家有兴趣参与?”
  有人向三十来岁的中年人问道。
  那人摇了摇头。
  “我还是从天成城那边得知的消息,我有个亲戚在天成军里当差。”
  等听完后,众人才醒悟,大同那边的商机有多大。
  “我们要不要参与?”
  齐东家却冷笑了起来,嘲讽道:“此人既然把大同西部打造的固若金汤,一副不容外人插手的样子,你就算想要参与,也是必然参与不了。”
  “难道他不要内地的商道?”
  “此人拉拢薛家,独吞内地的商道。如此丰厚的利益,怎么会轻易让给别人。”
  这倒是。
  大同的商贸不是一两个月的事。
  王信将军既然没有联系扬州会馆,说明就没打算带上扬州商人。
  “看来只能错过了。”有人惋惜。
  “笑话。”
  “没有了张屠夫,难道就要吃带毛猪?大同又不只是一个西部,还有个天成军呢。”齐东家露出自信的笑容。
  众人动了心,明白了齐东家的想法。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一定吃到最大的螃蟹。
  商场如战场。
  谁也别怪谁。
  “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咱们扬州会馆与王将军关系密切,多少还是要留一二分颜面。”有长者劝道。
  不过想到丰厚的利益,很多人蠢蠢欲动。
  以前没有机会则罢,如今口子都打开了,现成的做法,照着做就行了,难道就眼睁睁的放弃?
  有几人看了眼齐东家。
  齐东家点了点头。
  这里不是说话的好地方,回头再商量。
  却说王信没有回贾府,而是亲自去了张府提交拜帖。
  虽然只是游击将军,张府的管家却知道王信,并没有冷落,而是亲自出来接待王信,告诉王信老爷不在家,一定亲自把王信的拜帖递给老爷手上。
  王信也知道,张吉甫日理万机,大概率不在家,所以感谢了管家一番,回去等候消息。
  等张吉甫这边沟通顺利的话,自己就可以回去大同,按照自己的计划,打造大同西军,集结资源和力量,在大同关外大干一番。
  大同西部地区范围其实很大了。
  而且就上大同西部地区人口有限,但是各地之间有没有栅栏挡着,一样可以吸收人口,扩展商机。
  河套地区可没有划分。
  所以自己才极为看重薛家。
  垄断虽然不是好方法,可在自己的手段下,为了利益最大化,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必须要通过薛家垄断内地的商道。
  如此自己才能得到大量的钱财。
  没有钱财的支撑,谁也玩不转,没有回去贾府,而是去了通州。
  一路上。
  王信骑着马,史平等人跟在身边。
  不知不觉就到了河西营。
  (本章完)
  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呢。
  王信在迟疑之余,倒是没有太大的所谓。
  管他什么日后的风险,先吃到碗里才是正经,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还有一件事。”
  王信开口,看出了陆仲恒的忧虑,因此不再讨论张吉甫的事情,而是问起了大同大户的事。
  这就是陆仲恒的好处。
  背靠中枢,可以打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果然。
  陆仲恒听完王信的解释,回想了片刻,面色轻松了起来,回答说:“兵部侍郎倒是和张阁老提过,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说起来,兵部侍郎李源以前也是周道丰的人。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李源与周道丰关系疏远了不少。
  加上张吉甫兼任兵部尚书,很多人猜测,是因为官位的原因,陆仲恒却不太相信,李源怎么会是眼光如此短浅的人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兵部侍郎李源主动找张吉甫开口,才让不少人多看了一眼,留心了一下。
  “原来李源说的那人,是你的属下?”
  名字已经不记得了,不过是个把总而已,原本没资格让张吉甫听到名字,可是李源出面,当然不会只是升一级。
  “此人大概会升佐击。”
  起点低,好升级。
  连升三级也不过是佐击而已,算不得正经的将军。
  此事李源只要愿意出手,不经过张吉甫都行,何况他郑重其事的去找张吉甫,可见是不想出意外,那么更稳妥了。
  陆仲恒把自己的猜测,以及听到过的消息,仔细的告诉了王信。
  王信松了口气。
  看来大户们在官场上还是讲究吃相的。
  主要是周世明出了力。
  看来李源承了周家很大的人情,所以周家的事情,李源很用心。
  李源可是兵部侍郎。
  这就是大户的厉害了。
  谁也不知道大户背后可以撬动出哪位大佬。
  自己办不到的事,周家却能办到。
  既然汤平没有问题,别的人大概也不会有问题,别到了最后,拖后腿的的反而是自己,王信重视了起来。
  陆仲恒也很好奇。
  等听完王信的解释,陆仲恒满脸无语,提醒道:“我实在不知,你的自信从何而来,难道如此信任自己的属下?”
  “我的人,我一直都很信任。”
  王信淡然一笑。
  陆仲恒不信。
  随后又想到大同张文锦的事,陆仲恒又迟疑了起来。
  别的人不知道,陆仲恒却听说过。
  半年前,王信和冯庸一同归京,趁着这段时间,张文锦不但要收编永兴军,还要趁机把王信的人也给吞了,结果在王信那边碰了个硬骨头,令人怀疑起张文锦的能力问题。
  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原本收拢永兴军就完美了,非要画蛇添足,贪婪王信的人马。
  所以王信说对自己的属下有信心,换成是别人,陆仲恒只会认为对方自大,可要是王信的话,陆仲恒也不敢说了。
  从陆仲恒处打听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王信不再犹豫,打算派人去拜见张吉甫。
  陆仲恒起身相送。
  王信拦住。
  “你送我太过显眼,我还是自个出去吧。”
  陆仲恒被拦回来,也没有强求。
  现在自己就是藏在深渊里等待时机,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这个过程里,也是最危险的时候,不闹出一丝风波才是最稳妥的。
  离开扬州会馆。
  一行穿着丝绸长衫的几人,主动让开道路。
  王信点了点头,笑着拱了拱手。
  其中有两人眼熟,是扬州会馆的商人,王信又向二人打了声招呼,然后告辞离去。
  “他是谁啊?”
  “王信。”
  “他就是王信?”
  “没想到如此年轻。”
  他们一行人都是商人。
  “河西集市就是他出的力吧?”
  “没想到一名武夫,竟然有如此眼光。”
  “可小瞧不得他,此人极为厉害。”
  “不过是游击将军罢了。”
  有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不以为然,反而打听道:“我倒是听说,此人与大同的地头蛇们合作,垄断了关外的生意,你们可了解过?”
  “这事啊,薛家最熟悉。”
  有人了解一二,因此向众人介绍。
  扬州商人比较抱团。
  互通有无。
  “怎么,齐东家有兴趣参与?”
  有人向三十来岁的中年人问道。
  那人摇了摇头。
  “我还是从天成城那边得知的消息,我有个亲戚在天成军里当差。”
  等听完后,众人才醒悟,大同那边的商机有多大。
  “我们要不要参与?”
  齐东家却冷笑了起来,嘲讽道:“此人既然把大同西部打造的固若金汤,一副不容外人插手的样子,你就算想要参与,也是必然参与不了。”
  “难道他不要内地的商道?”
  “此人拉拢薛家,独吞内地的商道。如此丰厚的利益,怎么会轻易让给别人。”
  这倒是。
  大同的商贸不是一两个月的事。
  王信将军既然没有联系扬州会馆,说明就没打算带上扬州商人。
  “看来只能错过了。”有人惋惜。
  “笑话。”
  “没有了张屠夫,难道就要吃带毛猪?大同又不只是一个西部,还有个天成军呢。”齐东家露出自信的笑容。
  众人动了心,明白了齐东家的想法。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一定吃到最大的螃蟹。
  商场如战场。
  谁也别怪谁。
  “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咱们扬州会馆与王将军关系密切,多少还是要留一二分颜面。”有长者劝道。
  不过想到丰厚的利益,很多人蠢蠢欲动。
  以前没有机会则罢,如今口子都打开了,现成的做法,照着做就行了,难道就眼睁睁的放弃?
  有几人看了眼齐东家。
  齐东家点了点头。
  这里不是说话的好地方,回头再商量。
  却说王信没有回贾府,而是亲自去了张府提交拜帖。
  虽然只是游击将军,张府的管家却知道王信,并没有冷落,而是亲自出来接待王信,告诉王信老爷不在家,一定亲自把王信的拜帖递给老爷手上。
  王信也知道,张吉甫日理万机,大概率不在家,所以感谢了管家一番,回去等候消息。
  等张吉甫这边沟通顺利的话,自己就可以回去大同,按照自己的计划,打造大同西军,集结资源和力量,在大同关外大干一番。
  大同西部地区范围其实很大了。
  而且就上大同西部地区人口有限,但是各地之间有没有栅栏挡着,一样可以吸收人口,扩展商机。
  河套地区可没有划分。
  所以自己才极为看重薛家。
  垄断虽然不是好方法,可在自己的手段下,为了利益最大化,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必须要通过薛家垄断内地的商道。
  如此自己才能得到大量的钱财。
  没有钱财的支撑,谁也玩不转,没有回去贾府,而是去了通州。
  一路上。
  王信骑着马,史平等人跟在身边。
  不知不觉就到了河西营。
  (本章完)
  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呢。
  王信在迟疑之余,倒是没有太大的所谓。
  管他什么日后的风险,先吃到碗里才是正经,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还有一件事。”
  王信开口,看出了陆仲恒的忧虑,因此不再讨论张吉甫的事情,而是问起了大同大户的事。
  这就是陆仲恒的好处。
  背靠中枢,可以打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果然。
  陆仲恒听完王信的解释,回想了片刻,面色轻松了起来,回答说:“兵部侍郎倒是和张阁老提过,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说起来,兵部侍郎李源以前也是周道丰的人。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李源与周道丰关系疏远了不少。
  加上张吉甫兼任兵部尚书,很多人猜测,是因为官位的原因,陆仲恒却不太相信,李源怎么会是眼光如此短浅的人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兵部侍郎李源主动找张吉甫开口,才让不少人多看了一眼,留心了一下。
  “原来李源说的那人,是你的属下?”
  名字已经不记得了,不过是个把总而已,原本没资格让张吉甫听到名字,可是李源出面,当然不会只是升一级。
  “此人大概会升佐击。”
  起点低,好升级。
  连升三级也不过是佐击而已,算不得正经的将军。
  此事李源只要愿意出手,不经过张吉甫都行,何况他郑重其事的去找张吉甫,可见是不想出意外,那么更稳妥了。
  陆仲恒把自己的猜测,以及听到过的消息,仔细的告诉了王信。
  王信松了口气。
  看来大户们在官场上还是讲究吃相的。
  主要是周世明出了力。
  看来李源承了周家很大的人情,所以周家的事情,李源很用心。
  李源可是兵部侍郎。
  这就是大户的厉害了。
  谁也不知道大户背后可以撬动出哪位大佬。
  自己办不到的事,周家却能办到。
  既然汤平没有问题,别的人大概也不会有问题,别到了最后,拖后腿的的反而是自己,王信重视了起来。
  陆仲恒也很好奇。
  等听完王信的解释,陆仲恒满脸无语,提醒道:“我实在不知,你的自信从何而来,难道如此信任自己的属下?”
  “我的人,我一直都很信任。”
  王信淡然一笑。
  陆仲恒不信。
  随后又想到大同张文锦的事,陆仲恒又迟疑了起来。
  别的人不知道,陆仲恒却听说过。
  半年前,王信和冯庸一同归京,趁着这段时间,张文锦不但要收编永兴军,还要趁机把王信的人也给吞了,结果在王信那边碰了个硬骨头,令人怀疑起张文锦的能力问题。
  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原本收拢永兴军就完美了,非要画蛇添足,贪婪王信的人马。
  所以王信说对自己的属下有信心,换成是别人,陆仲恒只会认为对方自大,可要是王信的话,陆仲恒也不敢说了。
  从陆仲恒处打听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王信不再犹豫,打算派人去拜见张吉甫。
  陆仲恒起身相送。
  王信拦住。
  “你送我太过显眼,我还是自个出去吧。”
  陆仲恒被拦回来,也没有强求。
  现在自己就是藏在深渊里等待时机,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这个过程里,也是最危险的时候,不闹出一丝风波才是最稳妥的。
  离开扬州会馆。
  一行穿着丝绸长衫的几人,主动让开道路。
  王信点了点头,笑着拱了拱手。
  其中有两人眼熟,是扬州会馆的商人,王信又向二人打了声招呼,然后告辞离去。
  “他是谁啊?”
  “王信。”
  “他就是王信?”
  “没想到如此年轻。”
  他们一行人都是商人。
  “河西集市就是他出的力吧?”
  “没想到一名武夫,竟然有如此眼光。”
  “可小瞧不得他,此人极为厉害。”
  “不过是游击将军罢了。”
  有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不以为然,反而打听道:“我倒是听说,此人与大同的地头蛇们合作,垄断了关外的生意,你们可了解过?”
  “这事啊,薛家最熟悉。”
  有人了解一二,因此向众人介绍。
  扬州商人比较抱团。
  互通有无。
  “怎么,齐东家有兴趣参与?”
  有人向三十来岁的中年人问道。
  那人摇了摇头。
  “我还是从天成城那边得知的消息,我有个亲戚在天成军里当差。”
  等听完后,众人才醒悟,大同那边的商机有多大。
  “我们要不要参与?”
  齐东家却冷笑了起来,嘲讽道:“此人既然把大同西部打造的固若金汤,一副不容外人插手的样子,你就算想要参与,也是必然参与不了。”
  “难道他不要内地的商道?”
  “此人拉拢薛家,独吞内地的商道。如此丰厚的利益,怎么会轻易让给别人。”
  这倒是。
  大同的商贸不是一两个月的事。
  王信将军既然没有联系扬州会馆,说明就没打算带上扬州商人。
  “看来只能错过了。”有人惋惜。
  “笑话。”
  “没有了张屠夫,难道就要吃带毛猪?大同又不只是一个西部,还有个天成军呢。”齐东家露出自信的笑容。
  众人动了心,明白了齐东家的想法。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一定吃到最大的螃蟹。
  商场如战场。
  谁也别怪谁。
  “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咱们扬州会馆与王将军关系密切,多少还是要留一二分颜面。”有长者劝道。
  不过想到丰厚的利益,很多人蠢蠢欲动。
  以前没有机会则罢,如今口子都打开了,现成的做法,照着做就行了,难道就眼睁睁的放弃?
  有几人看了眼齐东家。
  齐东家点了点头。
  这里不是说话的好地方,回头再商量。
  却说王信没有回贾府,而是亲自去了张府提交拜帖。
  虽然只是游击将军,张府的管家却知道王信,并没有冷落,而是亲自出来接待王信,告诉王信老爷不在家,一定亲自把王信的拜帖递给老爷手上。
  王信也知道,张吉甫日理万机,大概率不在家,所以感谢了管家一番,回去等候消息。
  等张吉甫这边沟通顺利的话,自己就可以回去大同,按照自己的计划,打造大同西军,集结资源和力量,在大同关外大干一番。
  大同西部地区范围其实很大了。
  而且就上大同西部地区人口有限,但是各地之间有没有栅栏挡着,一样可以吸收人口,扩展商机。
  河套地区可没有划分。
  所以自己才极为看重薛家。
  垄断虽然不是好方法,可在自己的手段下,为了利益最大化,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必须要通过薛家垄断内地的商道。
  如此自己才能得到大量的钱财。
  没有钱财的支撑,谁也玩不转,没有回去贾府,而是去了通州。
  一路上。
  王信骑着马,史平等人跟在身边。
  不知不觉就到了河西营。
  (本章完)
  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呢。
  王信在迟疑之余,倒是没有太大的所谓。
  管他什么日后的风险,先吃到碗里才是正经,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还有一件事。”
  王信开口,看出了陆仲恒的忧虑,因此不再讨论张吉甫的事情,而是问起了大同大户的事。
  这就是陆仲恒的好处。
  背靠中枢,可以打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果然。
  陆仲恒听完王信的解释,回想了片刻,面色轻松了起来,回答说:“兵部侍郎倒是和张阁老提过,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说起来,兵部侍郎李源以前也是周道丰的人。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李源与周道丰关系疏远了不少。
  加上张吉甫兼任兵部尚书,很多人猜测,是因为官位的原因,陆仲恒却不太相信,李源怎么会是眼光如此短浅的人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兵部侍郎李源主动找张吉甫开口,才让不少人多看了一眼,留心了一下。
  “原来李源说的那人,是你的属下?”
  名字已经不记得了,不过是个把总而已,原本没资格让张吉甫听到名字,可是李源出面,当然不会只是升一级。
  “此人大概会升佐击。”
  起点低,好升级。
  连升三级也不过是佐击而已,算不得正经的将军。
  此事李源只要愿意出手,不经过张吉甫都行,何况他郑重其事的去找张吉甫,可见是不想出意外,那么更稳妥了。
  陆仲恒把自己的猜测,以及听到过的消息,仔细的告诉了王信。
  王信松了口气。
  看来大户们在官场上还是讲究吃相的。
  主要是周世明出了力。
  看来李源承了周家很大的人情,所以周家的事情,李源很用心。
  李源可是兵部侍郎。
  这就是大户的厉害了。
  谁也不知道大户背后可以撬动出哪位大佬。
  自己办不到的事,周家却能办到。
  既然汤平没有问题,别的人大概也不会有问题,别到了最后,拖后腿的的反而是自己,王信重视了起来。
  陆仲恒也很好奇。
  等听完王信的解释,陆仲恒满脸无语,提醒道:“我实在不知,你的自信从何而来,难道如此信任自己的属下?”
  “我的人,我一直都很信任。”
  王信淡然一笑。
  陆仲恒不信。
  随后又想到大同张文锦的事,陆仲恒又迟疑了起来。
  别的人不知道,陆仲恒却听说过。
  半年前,王信和冯庸一同归京,趁着这段时间,张文锦不但要收编永兴军,还要趁机把王信的人也给吞了,结果在王信那边碰了个硬骨头,令人怀疑起张文锦的能力问题。
  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原本收拢永兴军就完美了,非要画蛇添足,贪婪王信的人马。
  所以王信说对自己的属下有信心,换成是别人,陆仲恒只会认为对方自大,可要是王信的话,陆仲恒也不敢说了。
  从陆仲恒处打听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王信不再犹豫,打算派人去拜见张吉甫。
  陆仲恒起身相送。
  王信拦住。
  “你送我太过显眼,我还是自个出去吧。”
  陆仲恒被拦回来,也没有强求。
  现在自己就是藏在深渊里等待时机,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这个过程里,也是最危险的时候,不闹出一丝风波才是最稳妥的。
  离开扬州会馆。
  一行穿着丝绸长衫的几人,主动让开道路。
  王信点了点头,笑着拱了拱手。
  其中有两人眼熟,是扬州会馆的商人,王信又向二人打了声招呼,然后告辞离去。
  “他是谁啊?”
  “王信。”
  “他就是王信?”
  “没想到如此年轻。”
  他们一行人都是商人。
  “河西集市就是他出的力吧?”
  “没想到一名武夫,竟然有如此眼光。”
  “可小瞧不得他,此人极为厉害。”
  “不过是游击将军罢了。”
  有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不以为然,反而打听道:“我倒是听说,此人与大同的地头蛇们合作,垄断了关外的生意,你们可了解过?”
  “这事啊,薛家最熟悉。”
  有人了解一二,因此向众人介绍。
  扬州商人比较抱团。
  互通有无。
  “怎么,齐东家有兴趣参与?”
  有人向三十来岁的中年人问道。
  那人摇了摇头。
  “我还是从天成城那边得知的消息,我有个亲戚在天成军里当差。”
  等听完后,众人才醒悟,大同那边的商机有多大。
  “我们要不要参与?”
  齐东家却冷笑了起来,嘲讽道:“此人既然把大同西部打造的固若金汤,一副不容外人插手的样子,你就算想要参与,也是必然参与不了。”
  “难道他不要内地的商道?”
  “此人拉拢薛家,独吞内地的商道。如此丰厚的利益,怎么会轻易让给别人。”
  这倒是。
  大同的商贸不是一两个月的事。
  王信将军既然没有联系扬州会馆,说明就没打算带上扬州商人。
  “看来只能错过了。”有人惋惜。
  “笑话。”
  “没有了张屠夫,难道就要吃带毛猪?大同又不只是一个西部,还有个天成军呢。”齐东家露出自信的笑容。
  众人动了心,明白了齐东家的想法。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一定吃到最大的螃蟹。
  商场如战场。
  谁也别怪谁。
  “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咱们扬州会馆与王将军关系密切,多少还是要留一二分颜面。”有长者劝道。
  不过想到丰厚的利益,很多人蠢蠢欲动。
  以前没有机会则罢,如今口子都打开了,现成的做法,照着做就行了,难道就眼睁睁的放弃?
  有几人看了眼齐东家。
  齐东家点了点头。
  这里不是说话的好地方,回头再商量。
  却说王信没有回贾府,而是亲自去了张府提交拜帖。
  虽然只是游击将军,张府的管家却知道王信,并没有冷落,而是亲自出来接待王信,告诉王信老爷不在家,一定亲自把王信的拜帖递给老爷手上。
  王信也知道,张吉甫日理万机,大概率不在家,所以感谢了管家一番,回去等候消息。
  等张吉甫这边沟通顺利的话,自己就可以回去大同,按照自己的计划,打造大同西军,集结资源和力量,在大同关外大干一番。
  大同西部地区范围其实很大了。
  而且就上大同西部地区人口有限,但是各地之间有没有栅栏挡着,一样可以吸收人口,扩展商机。
  河套地区可没有划分。
  所以自己才极为看重薛家。
  垄断虽然不是好方法,可在自己的手段下,为了利益最大化,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必须要通过薛家垄断内地的商道。
  如此自己才能得到大量的钱财。
  没有钱财的支撑,谁也玩不转,没有回去贾府,而是去了通州。
  一路上。
  王信骑着马,史平等人跟在身边。
  不知不觉就到了河西营。
  (本章完)
  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呢。
  王信在迟疑之余,倒是没有太大的所谓。
  管他什么日后的风险,先吃到碗里才是正经,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还有一件事。”
  王信开口,看出了陆仲恒的忧虑,因此不再讨论张吉甫的事情,而是问起了大同大户的事。
  这就是陆仲恒的好处。
  背靠中枢,可以打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果然。
  陆仲恒听完王信的解释,回想了片刻,面色轻松了起来,回答说:“兵部侍郎倒是和张阁老提过,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说起来,兵部侍郎李源以前也是周道丰的人。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李源与周道丰关系疏远了不少。
  加上张吉甫兼任兵部尚书,很多人猜测,是因为官位的原因,陆仲恒却不太相信,李源怎么会是眼光如此短浅的人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兵部侍郎李源主动找张吉甫开口,才让不少人多看了一眼,留心了一下。
  “原来李源说的那人,是你的属下?”
  名字已经不记得了,不过是个把总而已,原本没资格让张吉甫听到名字,可是李源出面,当然不会只是升一级。
  “此人大概会升佐击。”
  起点低,好升级。
  连升三级也不过是佐击而已,算不得正经的将军。
  此事李源只要愿意出手,不经过张吉甫都行,何况他郑重其事的去找张吉甫,可见是不想出意外,那么更稳妥了。
  陆仲恒把自己的猜测,以及听到过的消息,仔细的告诉了王信。
  王信松了口气。
  看来大户们在官场上还是讲究吃相的。
  主要是周世明出了力。
  看来李源承了周家很大的人情,所以周家的事情,李源很用心。
  李源可是兵部侍郎。
  这就是大户的厉害了。
  谁也不知道大户背后可以撬动出哪位大佬。
  自己办不到的事,周家却能办到。
  既然汤平没有问题,别的人大概也不会有问题,别到了最后,拖后腿的的反而是自己,王信重视了起来。
  陆仲恒也很好奇。
  等听完王信的解释,陆仲恒满脸无语,提醒道:“我实在不知,你的自信从何而来,难道如此信任自己的属下?”
  “我的人,我一直都很信任。”
  王信淡然一笑。
  陆仲恒不信。
  随后又想到大同张文锦的事,陆仲恒又迟疑了起来。
  别的人不知道,陆仲恒却听说过。
  半年前,王信和冯庸一同归京,趁着这段时间,张文锦不但要收编永兴军,还要趁机把王信的人也给吞了,结果在王信那边碰了个硬骨头,令人怀疑起张文锦的能力问题。
  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原本收拢永兴军就完美了,非要画蛇添足,贪婪王信的人马。
  所以王信说对自己的属下有信心,换成是别人,陆仲恒只会认为对方自大,可要是王信的话,陆仲恒也不敢说了。
  从陆仲恒处打听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王信不再犹豫,打算派人去拜见张吉甫。
  陆仲恒起身相送。
  王信拦住。
  “你送我太过显眼,我还是自个出去吧。”
  陆仲恒被拦回来,也没有强求。
  现在自己就是藏在深渊里等待时机,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这个过程里,也是最危险的时候,不闹出一丝风波才是最稳妥的。
  离开扬州会馆。
  一行穿着丝绸长衫的几人,主动让开道路。
  王信点了点头,笑着拱了拱手。
  其中有两人眼熟,是扬州会馆的商人,王信又向二人打了声招呼,然后告辞离去。
  “他是谁啊?”
  “王信。”
  “他就是王信?”
  “没想到如此年轻。”
  他们一行人都是商人。
  “河西集市就是他出的力吧?”
  “没想到一名武夫,竟然有如此眼光。”
  “可小瞧不得他,此人极为厉害。”
  “不过是游击将军罢了。”
  有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不以为然,反而打听道:“我倒是听说,此人与大同的地头蛇们合作,垄断了关外的生意,你们可了解过?”
  “这事啊,薛家最熟悉。”
  有人了解一二,因此向众人介绍。
  扬州商人比较抱团。
  互通有无。
  “怎么,齐东家有兴趣参与?”
  有人向三十来岁的中年人问道。
  那人摇了摇头。
  “我还是从天成城那边得知的消息,我有个亲戚在天成军里当差。”
  等听完后,众人才醒悟,大同那边的商机有多大。
  “我们要不要参与?”
  齐东家却冷笑了起来,嘲讽道:“此人既然把大同西部打造的固若金汤,一副不容外人插手的样子,你就算想要参与,也是必然参与不了。”
  “难道他不要内地的商道?”
  “此人拉拢薛家,独吞内地的商道。如此丰厚的利益,怎么会轻易让给别人。”
  这倒是。
  大同的商贸不是一两个月的事。
  王信将军既然没有联系扬州会馆,说明就没打算带上扬州商人。
  “看来只能错过了。”有人惋惜。
  “笑话。”
  “没有了张屠夫,难道就要吃带毛猪?大同又不只是一个西部,还有个天成军呢。”齐东家露出自信的笑容。
  众人动了心,明白了齐东家的想法。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一定吃到最大的螃蟹。
  商场如战场。
  谁也别怪谁。
  “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咱们扬州会馆与王将军关系密切,多少还是要留一二分颜面。”有长者劝道。
  不过想到丰厚的利益,很多人蠢蠢欲动。
  以前没有机会则罢,如今口子都打开了,现成的做法,照着做就行了,难道就眼睁睁的放弃?
  有几人看了眼齐东家。
  齐东家点了点头。
  这里不是说话的好地方,回头再商量。
  却说王信没有回贾府,而是亲自去了张府提交拜帖。
  虽然只是游击将军,张府的管家却知道王信,并没有冷落,而是亲自出来接待王信,告诉王信老爷不在家,一定亲自把王信的拜帖递给老爷手上。
  王信也知道,张吉甫日理万机,大概率不在家,所以感谢了管家一番,回去等候消息。
  等张吉甫这边沟通顺利的话,自己就可以回去大同,按照自己的计划,打造大同西军,集结资源和力量,在大同关外大干一番。
  大同西部地区范围其实很大了。
  而且就上大同西部地区人口有限,但是各地之间有没有栅栏挡着,一样可以吸收人口,扩展商机。
  河套地区可没有划分。
  所以自己才极为看重薛家。
  垄断虽然不是好方法,可在自己的手段下,为了利益最大化,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必须要通过薛家垄断内地的商道。
  如此自己才能得到大量的钱财。
  没有钱财的支撑,谁也玩不转,没有回去贾府,而是去了通州。
  一路上。
  王信骑着马,史平等人跟在身边。
  不知不觉就到了河西营。
  (本章完)
  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呢。
  王信在迟疑之余,倒是没有太大的所谓。
  管他什么日后的风险,先吃到碗里才是正经,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还有一件事。”
  王信开口,看出了陆仲恒的忧虑,因此不再讨论张吉甫的事情,而是问起了大同大户的事。
  这就是陆仲恒的好处。
  背靠中枢,可以打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果然。
  陆仲恒听完王信的解释,回想了片刻,面色轻松了起来,回答说:“兵部侍郎倒是和张阁老提过,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说起来,兵部侍郎李源以前也是周道丰的人。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李源与周道丰关系疏远了不少。
  加上张吉甫兼任兵部尚书,很多人猜测,是因为官位的原因,陆仲恒却不太相信,李源怎么会是眼光如此短浅的人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兵部侍郎李源主动找张吉甫开口,才让不少人多看了一眼,留心了一下。
  “原来李源说的那人,是你的属下?”
  名字已经不记得了,不过是个把总而已,原本没资格让张吉甫听到名字,可是李源出面,当然不会只是升一级。
  “此人大概会升佐击。”
  起点低,好升级。
  连升三级也不过是佐击而已,算不得正经的将军。
  此事李源只要愿意出手,不经过张吉甫都行,何况他郑重其事的去找张吉甫,可见是不想出意外,那么更稳妥了。
  陆仲恒把自己的猜测,以及听到过的消息,仔细的告诉了王信。
  王信松了口气。
  看来大户们在官场上还是讲究吃相的。
  主要是周世明出了力。
  看来李源承了周家很大的人情,所以周家的事情,李源很用心。
  李源可是兵部侍郎。
  这就是大户的厉害了。
  谁也不知道大户背后可以撬动出哪位大佬。
  自己办不到的事,周家却能办到。
  既然汤平没有问题,别的人大概也不会有问题,别到了最后,拖后腿的的反而是自己,王信重视了起来。
  陆仲恒也很好奇。
  等听完王信的解释,陆仲恒满脸无语,提醒道:“我实在不知,你的自信从何而来,难道如此信任自己的属下?”
  “我的人,我一直都很信任。”
  王信淡然一笑。
  陆仲恒不信。
  随后又想到大同张文锦的事,陆仲恒又迟疑了起来。
  别的人不知道,陆仲恒却听说过。
  半年前,王信和冯庸一同归京,趁着这段时间,张文锦不但要收编永兴军,还要趁机把王信的人也给吞了,结果在王信那边碰了个硬骨头,令人怀疑起张文锦的能力问题。
  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原本收拢永兴军就完美了,非要画蛇添足,贪婪王信的人马。
  所以王信说对自己的属下有信心,换成是别人,陆仲恒只会认为对方自大,可要是王信的话,陆仲恒也不敢说了。
  从陆仲恒处打听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王信不再犹豫,打算派人去拜见张吉甫。
  陆仲恒起身相送。
  王信拦住。
  “你送我太过显眼,我还是自个出去吧。”
  陆仲恒被拦回来,也没有强求。
  现在自己就是藏在深渊里等待时机,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这个过程里,也是最危险的时候,不闹出一丝风波才是最稳妥的。
  离开扬州会馆。
  一行穿着丝绸长衫的几人,主动让开道路。
  王信点了点头,笑着拱了拱手。
  其中有两人眼熟,是扬州会馆的商人,王信又向二人打了声招呼,然后告辞离去。
  “他是谁啊?”
  “王信。”
  “他就是王信?”
  “没想到如此年轻。”
  他们一行人都是商人。
  “河西集市就是他出的力吧?”
  “没想到一名武夫,竟然有如此眼光。”
  “可小瞧不得他,此人极为厉害。”
  “不过是游击将军罢了。”
  有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不以为然,反而打听道:“我倒是听说,此人与大同的地头蛇们合作,垄断了关外的生意,你们可了解过?”
  “这事啊,薛家最熟悉。”
  有人了解一二,因此向众人介绍。
  扬州商人比较抱团。
  互通有无。
  “怎么,齐东家有兴趣参与?”
  有人向三十来岁的中年人问道。
  那人摇了摇头。
  “我还是从天成城那边得知的消息,我有个亲戚在天成军里当差。”
  等听完后,众人才醒悟,大同那边的商机有多大。
  “我们要不要参与?”
  齐东家却冷笑了起来,嘲讽道:“此人既然把大同西部打造的固若金汤,一副不容外人插手的样子,你就算想要参与,也是必然参与不了。”
  “难道他不要内地的商道?”
  “此人拉拢薛家,独吞内地的商道。如此丰厚的利益,怎么会轻易让给别人。”
  这倒是。
  大同的商贸不是一两个月的事。
  王信将军既然没有联系扬州会馆,说明就没打算带上扬州商人。
  “看来只能错过了。”有人惋惜。
  “笑话。”
  “没有了张屠夫,难道就要吃带毛猪?大同又不只是一个西部,还有个天成军呢。”齐东家露出自信的笑容。
  众人动了心,明白了齐东家的想法。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一定吃到最大的螃蟹。
  商场如战场。
  谁也别怪谁。
  “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咱们扬州会馆与王将军关系密切,多少还是要留一二分颜面。”有长者劝道。
  不过想到丰厚的利益,很多人蠢蠢欲动。
  以前没有机会则罢,如今口子都打开了,现成的做法,照着做就行了,难道就眼睁睁的放弃?
  有几人看了眼齐东家。
  齐东家点了点头。
  这里不是说话的好地方,回头再商量。
  却说王信没有回贾府,而是亲自去了张府提交拜帖。
  虽然只是游击将军,张府的管家却知道王信,并没有冷落,而是亲自出来接待王信,告诉王信老爷不在家,一定亲自把王信的拜帖递给老爷手上。
  王信也知道,张吉甫日理万机,大概率不在家,所以感谢了管家一番,回去等候消息。
  等张吉甫这边沟通顺利的话,自己就可以回去大同,按照自己的计划,打造大同西军,集结资源和力量,在大同关外大干一番。
  大同西部地区范围其实很大了。
  而且就上大同西部地区人口有限,但是各地之间有没有栅栏挡着,一样可以吸收人口,扩展商机。
  河套地区可没有划分。
  所以自己才极为看重薛家。
  垄断虽然不是好方法,可在自己的手段下,为了利益最大化,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必须要通过薛家垄断内地的商道。
  如此自己才能得到大量的钱财。
  没有钱财的支撑,谁也玩不转,没有回去贾府,而是去了通州。
  一路上。
  王信骑着马,史平等人跟在身边。
  不知不觉就到了河西营。
  (本章完)
  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呢。
  王信在迟疑之余,倒是没有太大的所谓。
  管他什么日后的风险,先吃到碗里才是正经,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还有一件事。”
  王信开口,看出了陆仲恒的忧虑,因此不再讨论张吉甫的事情,而是问起了大同大户的事。
  这就是陆仲恒的好处。
  背靠中枢,可以打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果然。
  陆仲恒听完王信的解释,回想了片刻,面色轻松了起来,回答说:“兵部侍郎倒是和张阁老提过,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说起来,兵部侍郎李源以前也是周道丰的人。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李源与周道丰关系疏远了不少。
  加上张吉甫兼任兵部尚书,很多人猜测,是因为官位的原因,陆仲恒却不太相信,李源怎么会是眼光如此短浅的人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兵部侍郎李源主动找张吉甫开口,才让不少人多看了一眼,留心了一下。
  “原来李源说的那人,是你的属下?”
  名字已经不记得了,不过是个把总而已,原本没资格让张吉甫听到名字,可是李源出面,当然不会只是升一级。
  “此人大概会升佐击。”
  起点低,好升级。
  连升三级也不过是佐击而已,算不得正经的将军。
  此事李源只要愿意出手,不经过张吉甫都行,何况他郑重其事的去找张吉甫,可见是不想出意外,那么更稳妥了。
  陆仲恒把自己的猜测,以及听到过的消息,仔细的告诉了王信。
  王信松了口气。
  看来大户们在官场上还是讲究吃相的。
  主要是周世明出了力。
  看来李源承了周家很大的人情,所以周家的事情,李源很用心。
  李源可是兵部侍郎。
  这就是大户的厉害了。
  谁也不知道大户背后可以撬动出哪位大佬。
  自己办不到的事,周家却能办到。
  既然汤平没有问题,别的人大概也不会有问题,别到了最后,拖后腿的的反而是自己,王信重视了起来。
  陆仲恒也很好奇。
  等听完王信的解释,陆仲恒满脸无语,提醒道:“我实在不知,你的自信从何而来,难道如此信任自己的属下?”
  “我的人,我一直都很信任。”
  王信淡然一笑。
  陆仲恒不信。
  随后又想到大同张文锦的事,陆仲恒又迟疑了起来。
  别的人不知道,陆仲恒却听说过。
  半年前,王信和冯庸一同归京,趁着这段时间,张文锦不但要收编永兴军,还要趁机把王信的人也给吞了,结果在王信那边碰了个硬骨头,令人怀疑起张文锦的能力问题。
  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原本收拢永兴军就完美了,非要画蛇添足,贪婪王信的人马。
  所以王信说对自己的属下有信心,换成是别人,陆仲恒只会认为对方自大,可要是王信的话,陆仲恒也不敢说了。
  从陆仲恒处打听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王信不再犹豫,打算派人去拜见张吉甫。
  陆仲恒起身相送。
  王信拦住。
  “你送我太过显眼,我还是自个出去吧。”
  陆仲恒被拦回来,也没有强求。
  现在自己就是藏在深渊里等待时机,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这个过程里,也是最危险的时候,不闹出一丝风波才是最稳妥的。
  离开扬州会馆。
  一行穿着丝绸长衫的几人,主动让开道路。
  王信点了点头,笑着拱了拱手。
  其中有两人眼熟,是扬州会馆的商人,王信又向二人打了声招呼,然后告辞离去。
  “他是谁啊?”
  “王信。”
  “他就是王信?”
  “没想到如此年轻。”
  他们一行人都是商人。
  “河西集市就是他出的力吧?”
  “没想到一名武夫,竟然有如此眼光。”
  “可小瞧不得他,此人极为厉害。”
  “不过是游击将军罢了。”
  有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不以为然,反而打听道:“我倒是听说,此人与大同的地头蛇们合作,垄断了关外的生意,你们可了解过?”
  “这事啊,薛家最熟悉。”
  有人了解一二,因此向众人介绍。
  扬州商人比较抱团。
  互通有无。
  “怎么,齐东家有兴趣参与?”
  有人向三十来岁的中年人问道。
  那人摇了摇头。
  “我还是从天成城那边得知的消息,我有个亲戚在天成军里当差。”
  等听完后,众人才醒悟,大同那边的商机有多大。
  “我们要不要参与?”
  齐东家却冷笑了起来,嘲讽道:“此人既然把大同西部打造的固若金汤,一副不容外人插手的样子,你就算想要参与,也是必然参与不了。”
  “难道他不要内地的商道?”
  “此人拉拢薛家,独吞内地的商道。如此丰厚的利益,怎么会轻易让给别人。”
  这倒是。
  大同的商贸不是一两个月的事。
  王信将军既然没有联系扬州会馆,说明就没打算带上扬州商人。
  “看来只能错过了。”有人惋惜。
  “笑话。”
  “没有了张屠夫,难道就要吃带毛猪?大同又不只是一个西部,还有个天成军呢。”齐东家露出自信的笑容。
  众人动了心,明白了齐东家的想法。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一定吃到最大的螃蟹。
  商场如战场。
  谁也别怪谁。
  “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咱们扬州会馆与王将军关系密切,多少还是要留一二分颜面。”有长者劝道。
  不过想到丰厚的利益,很多人蠢蠢欲动。
  以前没有机会则罢,如今口子都打开了,现成的做法,照着做就行了,难道就眼睁睁的放弃?
  有几人看了眼齐东家。
  齐东家点了点头。
  这里不是说话的好地方,回头再商量。
  却说王信没有回贾府,而是亲自去了张府提交拜帖。
  虽然只是游击将军,张府的管家却知道王信,并没有冷落,而是亲自出来接待王信,告诉王信老爷不在家,一定亲自把王信的拜帖递给老爷手上。
  王信也知道,张吉甫日理万机,大概率不在家,所以感谢了管家一番,回去等候消息。
  等张吉甫这边沟通顺利的话,自己就可以回去大同,按照自己的计划,打造大同西军,集结资源和力量,在大同关外大干一番。
  大同西部地区范围其实很大了。
  而且就上大同西部地区人口有限,但是各地之间有没有栅栏挡着,一样可以吸收人口,扩展商机。
  河套地区可没有划分。
  所以自己才极为看重薛家。
  垄断虽然不是好方法,可在自己的手段下,为了利益最大化,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必须要通过薛家垄断内地的商道。
  如此自己才能得到大量的钱财。
  没有钱财的支撑,谁也玩不转,没有回去贾府,而是去了通州。
  一路上。
  王信骑着马,史平等人跟在身边。
  不知不觉就到了河西营。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