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以身入局
第112章 以身入局
郪县郊外,两万蜀军将士正在列队离开,场面有些混乱。
有一队人马缓缓向东而去,大部分人停在原地,脸上充满了手足无措,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尔等自去吧,回家看看家中父老妻儿。”
张翼牵着马,对那些停在原地的蜀军士卒喊道。说完,他头也不回的继续向东,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姜维宣布投降钟会,蜀军之中很多人都有非议,认为他背叛了理想。当然了,这也是刘禅的降表所至。一个国家的皇帝都投降了,这个国家的士兵,还有战斗下去的理由吗?
因此这些蜀军士卒虽然不会跟着姜维去见钟会,却也没有怪罪他。
很多人心中对投降魏国感觉不忿,甚至拿着兵戈戳地,以发泄不满。
不过军中将领,似乎都知道姜维别有打算,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愿意跟着姜维走。
这两万人的大军,一下子就走了一万多士卒。
只有军中骨干基本上都留了下来,勉强算是个好消息。
假以时日若是姜维能让日月“幽而复明”。那么凭借这些骨干,再多招募两三万大军,没有任何问题。
姜维走在队伍的最前方,脸上无悲无喜,看起来非常平静。
对于他来说,这场游戏才刚刚拉开序幕。
不一会,张翼骑马赶到了队伍最前面,向姜维复命。
他们现在这支蜀军,都是对蜀国怀有旧情,并且意志坚定效力的死忠。虽然只有数千人,比之前两万人的队伍少了许多,但去粗取精,看似割肉,实则减肥。
不是说上下同欲者胜嘛。
军中上下一心,去掉了意志不坚定的墙头草,其战斗力未必减退了多少。
“大将军,士卒们都很不舍,但是……”
张翼没把后面的话说出来。
“人各有志,随他们去吧。”
姜维毫不介意,对那些脱队的蜀军士卒非常理解。他们毕竟什么都不知道,而知道姜维有自己谋划的蜀军将领,都选择了留下来。
张翼看了看姜维,似乎还有话想说。
姜维对他摆摆手,示意他无须多言。
姜维知道,张翼肯定是想问:你要怎么挑动钟会和邓艾闹起来呢?他们可都是魏军的将领啊!
但这样的计谋,无法对他人言语。姜维也不方便跟张翼说太多细节。
在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以前,一切皆有可能。即便是你现在去解释,外人就算不去告密,也无法理解其中真意。
这正是计谋的奇妙之处。
姜维一生都在征战沙场,阵斩的敌人都不知凡几,纯粹就是一个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纵横捭阖的大将军。
然而,他这一身的武力,几十年来的战阵经验,以及所学的兵法韬略,这一刻都已经用不上了。
姜维不得不使用那些毒士老硬币们常用的计谋,用软刀子杀人。
不得不说,这是蜀国谢幕的悲哀,也是时代谢幕的悲哀。
姜维忍不住长叹一声,收拾好了心情,准备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面孔,去面对钟会。
他已经跟钟会写信了,表示愿意带兵向他投降。这便是启动计谋,向死而生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即便是硬着头皮也要上。
不一会,在郪县收拾残局的老将廖化,也提着长枪赶上了队伍。姜维看到他问道:“廖将军,营地都收拾了吗?郪县情况如何?”
“回大将军,留下了五百士卒守城,免得那些脱队的士卒劫掠乡里。至于其他的,末将无能为力,只求他们兔子不吃窝边草吧。”
廖化大声禀告道,声如洪钟。
“廖将军辛苦了,总是让你殿后扫尾,姜某实在是过意不去。”
姜维感慨说道。
老将廖化几乎是为蜀汉打满了全场,劳苦功高,也见证了蜀国的兴衰。他的人品和能力都无可挑剔,即便是现在年迈了,也依旧是是任劳任怨不讲条件。
“大将军这话就见外了,廖某起于微末,深受国恩。只要大将军不一心降魏,替魏国做事,那廖某就甘愿为大将军鞍前马后侍奉,在所不辞!”
廖化一脸激动说道。
……
大剑关内,操练还在继续。
某个军阵之中,有人因为站了一个时辰有所不满,于是趁着巡视的亲兵队不注意,在那揉捏酸胀的手腕脚踝。
正当他准备恢复站姿的时候,几个亲兵队的人冲进军阵之中,将其拖了出来。
孟观二话不说将这个人按倒在地上,手持木棍的亲兵,对着那人的屁股啪啪啪就打了三下。
“入列,再动就是斩首了!”
孟观对其怒吼道。
那位士卒慌不择路的逃进军阵中的原位站好,哪怕屁股火辣辣的疼痛,他也一声都不敢吭,如同松树那般笔挺的站好。
这一幕,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发声,许多人都看得一清二楚。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跑到孟观耳边低声禀告道:“孟将军,队列训练时间结束了,接下来是吃饭。”
“按序列退场!一炷香时间后吃饭!”
孟观高喊了一声,城楼上的铜锣发出铛铛铛的响声。
校场内的队伍鱼贯而出,亦是整齐有序。
孟观松了口气,感觉这种训练比打仗还累!
之前,哪怕石守信在军中,也是正常管理,不曾主抓部队的训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无论训练多好,那些军队都是司马家的呀!
臭鱼烂虾是司马家的,精兵强将也是司马家的!既然如此,能用就行,我为什么要好好训练他们呢?
但是现在不同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隶属于石守信的世兵,跟着他本人走的部曲。
于是乎,这些兵马能不能打,直接决定了石守信本人的能力有多强,因为部曲就是领兵之人力量的放大和延伸!
那肯定是要往死里操练啊!
孟观也是把这支军队,当成自己家的事情在办,因为他在魏军之中的身份,就仅仅是石守信的亲兵而已,简单概括就是离开了石守信,他什么都不是。
将来伐蜀之战结束,孟观可以选择回归卫瓘监军卫队的序列当一个无官无职的小卒,也可以跟着石守信,成为一个“私军将领”。
是选择吃司马家的饭,还是选择拿石守信给的俸禄,孟观早就想明白了。
不一会,校场上饭食已经准备好了,都是大锅饭但是能吃饱。有麦饼,有酱菜,还有肉汤。
大剑关内有石磨和碓床,可以对军粮进行加工,所以比在野外宿营的时候吃得要好。而且运粮车队里面有些驴子和马,累得走不动的,都被石守信拿来给自己麾下部曲打牙祭了。掌管着粮仓节点,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官兵同吃饭的变化已经有所显现,孟观暗地里观察了一下,吃饭时的氛围比较轻松。
他顿时有些钦佩石守信。
让将领们和士卒一起吃饭,有助于让他们了解手下士卒是怎么想的,军中在流传什么事情。这样有助于主将及时掌控麾下部曲的想法,将可能发生的祸端扑灭在萌芽状态。
孟观来到城头签押房,叫石守信到校场上吃饭,这虽然只是走个形式,但也有助于显示主将的存在感。
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石守信手握书信,眉头不展,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
“石监军,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么?”
孟观面露疑惑之色询问道。
“你自己看吧。”
石守信将手里的帛书递给孟观,后者一看,这才倒吸一口凉气。
钟会让石守信带兵来涪城,参加全军“演武”!以展示军威,震慑姜维和他麾下的蜀军。
既然是军演,那肯定是兵马越多越好啊。
所以石守信麾下的本部人马,也要来两百里以外的涪城,参加演武,立刻动身不得有误!
看起来很是突兀。
“石监军,是不是因为姜维的缘故?”
孟观低声问道。
姜维来了,钟会恐怕要发兵成都了。出发之前,进行军演,展示军威,确实……很合乎正常人的逻辑。
石守信点点头道:
“邓艾那封信,我本来还打算再压一压,给邓艾争取一点时间,没想到钟会的动作这么快。
看来,我今日便要带兵前往涪城,顺便将那封信送去了。”
孟观不说话了,他多么希望剑阁的兵马能够再多训练几天。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变化来得常常很突然,令人猝不及防。
“这样吧,你准备一下,天黑我们就出发。”
石守信拍拍孟观的肩膀,示意他去忙自己的事情。
孟观几次想开口,却又欲言又止。
等孟观走后,石守信铺开大纸,准备给羊祜写一封信。
待钟会带兵进入成都后,那边就已经是龙潭虎穴了,石守信要给自己留一道保险。
羊祜有一万兵马在褒斜道,负责粮草转运和粮道维护。距离剑阁其实并没有很远,真要有事,在剑阁有内应的情况下,很快便能增援。
这也是司马昭事后追责的时候,有理由可以脱罪,甚至成为平叛的“功臣”。
石守信字斟句酌,足足写了一个时辰,才把信写完。他反复的看了几遍,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将信纸折起来放到一个竹筒里面。
这次离开剑阁,再来的话,应该就是谢幕之后,大军返回洛阳的时候了。
石守信心中有种当年参加高考时的忐忑感。
高考不过是拼分数,去成都,那是要去拼命啊,怎么可能不紧张呢?
“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石守信嘟囔了一句,随即让亲兵把孟观叫了过来。他将手中的竹筒递给孟观道:“走一趟褒斜道,将这封信送到羊祜手中,快去快回!”
孟观吃了一惊,看到石守信脸上严肃的神色,不由得点点头。他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本章完)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跑到孟观耳边低声禀告道:“孟将军,队列训练时间结束了,接下来是吃饭。”
“按序列退场!一炷香时间后吃饭!”
孟观高喊了一声,城楼上的铜锣发出铛铛铛的响声。
校场内的队伍鱼贯而出,亦是整齐有序。
孟观松了口气,感觉这种训练比打仗还累!
之前,哪怕石守信在军中,也是正常管理,不曾主抓部队的训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无论训练多好,那些军队都是司马家的呀!
臭鱼烂虾是司马家的,精兵强将也是司马家的!既然如此,能用就行,我为什么要好好训练他们呢?
但是现在不同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隶属于石守信的世兵,跟着他本人走的部曲。
于是乎,这些兵马能不能打,直接决定了石守信本人的能力有多强,因为部曲就是领兵之人力量的放大和延伸!
那肯定是要往死里操练啊!
孟观也是把这支军队,当成自己家的事情在办,因为他在魏军之中的身份,就仅仅是石守信的亲兵而已,简单概括就是离开了石守信,他什么都不是。
将来伐蜀之战结束,孟观可以选择回归卫瓘监军卫队的序列当一个无官无职的小卒,也可以跟着石守信,成为一个“私军将领”。
是选择吃司马家的饭,还是选择拿石守信给的俸禄,孟观早就想明白了。
不一会,校场上饭食已经准备好了,都是大锅饭但是能吃饱。有麦饼,有酱菜,还有肉汤。
大剑关内有石磨和碓床,可以对军粮进行加工,所以比在野外宿营的时候吃得要好。而且运粮车队里面有些驴子和马,累得走不动的,都被石守信拿来给自己麾下部曲打牙祭了。掌管着粮仓节点,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官兵同吃饭的变化已经有所显现,孟观暗地里观察了一下,吃饭时的氛围比较轻松。
他顿时有些钦佩石守信。
让将领们和士卒一起吃饭,有助于让他们了解手下士卒是怎么想的,军中在流传什么事情。这样有助于主将及时掌控麾下部曲的想法,将可能发生的祸端扑灭在萌芽状态。
孟观来到城头签押房,叫石守信到校场上吃饭,这虽然只是走个形式,但也有助于显示主将的存在感。
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石守信手握书信,眉头不展,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
“石监军,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么?”
孟观面露疑惑之色询问道。
“你自己看吧。”
石守信将手里的帛书递给孟观,后者一看,这才倒吸一口凉气。
钟会让石守信带兵来涪城,参加全军“演武”!以展示军威,震慑姜维和他麾下的蜀军。
既然是军演,那肯定是兵马越多越好啊。
所以石守信麾下的本部人马,也要来两百里以外的涪城,参加演武,立刻动身不得有误!
看起来很是突兀。
“石监军,是不是因为姜维的缘故?”
孟观低声问道。
姜维来了,钟会恐怕要发兵成都了。出发之前,进行军演,展示军威,确实……很合乎正常人的逻辑。
石守信点点头道:
“邓艾那封信,我本来还打算再压一压,给邓艾争取一点时间,没想到钟会的动作这么快。
看来,我今日便要带兵前往涪城,顺便将那封信送去了。”
孟观不说话了,他多么希望剑阁的兵马能够再多训练几天。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变化来得常常很突然,令人猝不及防。
“这样吧,你准备一下,天黑我们就出发。”
石守信拍拍孟观的肩膀,示意他去忙自己的事情。
孟观几次想开口,却又欲言又止。
等孟观走后,石守信铺开大纸,准备给羊祜写一封信。
待钟会带兵进入成都后,那边就已经是龙潭虎穴了,石守信要给自己留一道保险。
羊祜有一万兵马在褒斜道,负责粮草转运和粮道维护。距离剑阁其实并没有很远,真要有事,在剑阁有内应的情况下,很快便能增援。
这也是司马昭事后追责的时候,有理由可以脱罪,甚至成为平叛的“功臣”。
石守信字斟句酌,足足写了一个时辰,才把信写完。他反复的看了几遍,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将信纸折起来放到一个竹筒里面。
这次离开剑阁,再来的话,应该就是谢幕之后,大军返回洛阳的时候了。
石守信心中有种当年参加高考时的忐忑感。
高考不过是拼分数,去成都,那是要去拼命啊,怎么可能不紧张呢?
“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石守信嘟囔了一句,随即让亲兵把孟观叫了过来。他将手中的竹筒递给孟观道:“走一趟褒斜道,将这封信送到羊祜手中,快去快回!”
孟观吃了一惊,看到石守信脸上严肃的神色,不由得点点头。他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本章完)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跑到孟观耳边低声禀告道:“孟将军,队列训练时间结束了,接下来是吃饭。”
“按序列退场!一炷香时间后吃饭!”
孟观高喊了一声,城楼上的铜锣发出铛铛铛的响声。
校场内的队伍鱼贯而出,亦是整齐有序。
孟观松了口气,感觉这种训练比打仗还累!
之前,哪怕石守信在军中,也是正常管理,不曾主抓部队的训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无论训练多好,那些军队都是司马家的呀!
臭鱼烂虾是司马家的,精兵强将也是司马家的!既然如此,能用就行,我为什么要好好训练他们呢?
但是现在不同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隶属于石守信的世兵,跟着他本人走的部曲。
于是乎,这些兵马能不能打,直接决定了石守信本人的能力有多强,因为部曲就是领兵之人力量的放大和延伸!
那肯定是要往死里操练啊!
孟观也是把这支军队,当成自己家的事情在办,因为他在魏军之中的身份,就仅仅是石守信的亲兵而已,简单概括就是离开了石守信,他什么都不是。
将来伐蜀之战结束,孟观可以选择回归卫瓘监军卫队的序列当一个无官无职的小卒,也可以跟着石守信,成为一个“私军将领”。
是选择吃司马家的饭,还是选择拿石守信给的俸禄,孟观早就想明白了。
不一会,校场上饭食已经准备好了,都是大锅饭但是能吃饱。有麦饼,有酱菜,还有肉汤。
大剑关内有石磨和碓床,可以对军粮进行加工,所以比在野外宿营的时候吃得要好。而且运粮车队里面有些驴子和马,累得走不动的,都被石守信拿来给自己麾下部曲打牙祭了。掌管着粮仓节点,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官兵同吃饭的变化已经有所显现,孟观暗地里观察了一下,吃饭时的氛围比较轻松。
他顿时有些钦佩石守信。
让将领们和士卒一起吃饭,有助于让他们了解手下士卒是怎么想的,军中在流传什么事情。这样有助于主将及时掌控麾下部曲的想法,将可能发生的祸端扑灭在萌芽状态。
孟观来到城头签押房,叫石守信到校场上吃饭,这虽然只是走个形式,但也有助于显示主将的存在感。
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石守信手握书信,眉头不展,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
“石监军,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么?”
孟观面露疑惑之色询问道。
“你自己看吧。”
石守信将手里的帛书递给孟观,后者一看,这才倒吸一口凉气。
钟会让石守信带兵来涪城,参加全军“演武”!以展示军威,震慑姜维和他麾下的蜀军。
既然是军演,那肯定是兵马越多越好啊。
所以石守信麾下的本部人马,也要来两百里以外的涪城,参加演武,立刻动身不得有误!
看起来很是突兀。
“石监军,是不是因为姜维的缘故?”
孟观低声问道。
姜维来了,钟会恐怕要发兵成都了。出发之前,进行军演,展示军威,确实……很合乎正常人的逻辑。
石守信点点头道:
“邓艾那封信,我本来还打算再压一压,给邓艾争取一点时间,没想到钟会的动作这么快。
看来,我今日便要带兵前往涪城,顺便将那封信送去了。”
孟观不说话了,他多么希望剑阁的兵马能够再多训练几天。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变化来得常常很突然,令人猝不及防。
“这样吧,你准备一下,天黑我们就出发。”
石守信拍拍孟观的肩膀,示意他去忙自己的事情。
孟观几次想开口,却又欲言又止。
等孟观走后,石守信铺开大纸,准备给羊祜写一封信。
待钟会带兵进入成都后,那边就已经是龙潭虎穴了,石守信要给自己留一道保险。
羊祜有一万兵马在褒斜道,负责粮草转运和粮道维护。距离剑阁其实并没有很远,真要有事,在剑阁有内应的情况下,很快便能增援。
这也是司马昭事后追责的时候,有理由可以脱罪,甚至成为平叛的“功臣”。
石守信字斟句酌,足足写了一个时辰,才把信写完。他反复的看了几遍,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将信纸折起来放到一个竹筒里面。
这次离开剑阁,再来的话,应该就是谢幕之后,大军返回洛阳的时候了。
石守信心中有种当年参加高考时的忐忑感。
高考不过是拼分数,去成都,那是要去拼命啊,怎么可能不紧张呢?
“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石守信嘟囔了一句,随即让亲兵把孟观叫了过来。他将手中的竹筒递给孟观道:“走一趟褒斜道,将这封信送到羊祜手中,快去快回!”
孟观吃了一惊,看到石守信脸上严肃的神色,不由得点点头。他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本章完)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跑到孟观耳边低声禀告道:“孟将军,队列训练时间结束了,接下来是吃饭。”
“按序列退场!一炷香时间后吃饭!”
孟观高喊了一声,城楼上的铜锣发出铛铛铛的响声。
校场内的队伍鱼贯而出,亦是整齐有序。
孟观松了口气,感觉这种训练比打仗还累!
之前,哪怕石守信在军中,也是正常管理,不曾主抓部队的训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无论训练多好,那些军队都是司马家的呀!
臭鱼烂虾是司马家的,精兵强将也是司马家的!既然如此,能用就行,我为什么要好好训练他们呢?
但是现在不同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隶属于石守信的世兵,跟着他本人走的部曲。
于是乎,这些兵马能不能打,直接决定了石守信本人的能力有多强,因为部曲就是领兵之人力量的放大和延伸!
那肯定是要往死里操练啊!
孟观也是把这支军队,当成自己家的事情在办,因为他在魏军之中的身份,就仅仅是石守信的亲兵而已,简单概括就是离开了石守信,他什么都不是。
将来伐蜀之战结束,孟观可以选择回归卫瓘监军卫队的序列当一个无官无职的小卒,也可以跟着石守信,成为一个“私军将领”。
是选择吃司马家的饭,还是选择拿石守信给的俸禄,孟观早就想明白了。
不一会,校场上饭食已经准备好了,都是大锅饭但是能吃饱。有麦饼,有酱菜,还有肉汤。
大剑关内有石磨和碓床,可以对军粮进行加工,所以比在野外宿营的时候吃得要好。而且运粮车队里面有些驴子和马,累得走不动的,都被石守信拿来给自己麾下部曲打牙祭了。掌管着粮仓节点,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官兵同吃饭的变化已经有所显现,孟观暗地里观察了一下,吃饭时的氛围比较轻松。
他顿时有些钦佩石守信。
让将领们和士卒一起吃饭,有助于让他们了解手下士卒是怎么想的,军中在流传什么事情。这样有助于主将及时掌控麾下部曲的想法,将可能发生的祸端扑灭在萌芽状态。
孟观来到城头签押房,叫石守信到校场上吃饭,这虽然只是走个形式,但也有助于显示主将的存在感。
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石守信手握书信,眉头不展,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
“石监军,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么?”
孟观面露疑惑之色询问道。
“你自己看吧。”
石守信将手里的帛书递给孟观,后者一看,这才倒吸一口凉气。
钟会让石守信带兵来涪城,参加全军“演武”!以展示军威,震慑姜维和他麾下的蜀军。
既然是军演,那肯定是兵马越多越好啊。
所以石守信麾下的本部人马,也要来两百里以外的涪城,参加演武,立刻动身不得有误!
看起来很是突兀。
“石监军,是不是因为姜维的缘故?”
孟观低声问道。
姜维来了,钟会恐怕要发兵成都了。出发之前,进行军演,展示军威,确实……很合乎正常人的逻辑。
石守信点点头道:
“邓艾那封信,我本来还打算再压一压,给邓艾争取一点时间,没想到钟会的动作这么快。
看来,我今日便要带兵前往涪城,顺便将那封信送去了。”
孟观不说话了,他多么希望剑阁的兵马能够再多训练几天。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变化来得常常很突然,令人猝不及防。
“这样吧,你准备一下,天黑我们就出发。”
石守信拍拍孟观的肩膀,示意他去忙自己的事情。
孟观几次想开口,却又欲言又止。
等孟观走后,石守信铺开大纸,准备给羊祜写一封信。
待钟会带兵进入成都后,那边就已经是龙潭虎穴了,石守信要给自己留一道保险。
羊祜有一万兵马在褒斜道,负责粮草转运和粮道维护。距离剑阁其实并没有很远,真要有事,在剑阁有内应的情况下,很快便能增援。
这也是司马昭事后追责的时候,有理由可以脱罪,甚至成为平叛的“功臣”。
石守信字斟句酌,足足写了一个时辰,才把信写完。他反复的看了几遍,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将信纸折起来放到一个竹筒里面。
这次离开剑阁,再来的话,应该就是谢幕之后,大军返回洛阳的时候了。
石守信心中有种当年参加高考时的忐忑感。
高考不过是拼分数,去成都,那是要去拼命啊,怎么可能不紧张呢?
“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石守信嘟囔了一句,随即让亲兵把孟观叫了过来。他将手中的竹筒递给孟观道:“走一趟褒斜道,将这封信送到羊祜手中,快去快回!”
孟观吃了一惊,看到石守信脸上严肃的神色,不由得点点头。他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本章完)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跑到孟观耳边低声禀告道:“孟将军,队列训练时间结束了,接下来是吃饭。”
“按序列退场!一炷香时间后吃饭!”
孟观高喊了一声,城楼上的铜锣发出铛铛铛的响声。
校场内的队伍鱼贯而出,亦是整齐有序。
孟观松了口气,感觉这种训练比打仗还累!
之前,哪怕石守信在军中,也是正常管理,不曾主抓部队的训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无论训练多好,那些军队都是司马家的呀!
臭鱼烂虾是司马家的,精兵强将也是司马家的!既然如此,能用就行,我为什么要好好训练他们呢?
但是现在不同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隶属于石守信的世兵,跟着他本人走的部曲。
于是乎,这些兵马能不能打,直接决定了石守信本人的能力有多强,因为部曲就是领兵之人力量的放大和延伸!
那肯定是要往死里操练啊!
孟观也是把这支军队,当成自己家的事情在办,因为他在魏军之中的身份,就仅仅是石守信的亲兵而已,简单概括就是离开了石守信,他什么都不是。
将来伐蜀之战结束,孟观可以选择回归卫瓘监军卫队的序列当一个无官无职的小卒,也可以跟着石守信,成为一个“私军将领”。
是选择吃司马家的饭,还是选择拿石守信给的俸禄,孟观早就想明白了。
不一会,校场上饭食已经准备好了,都是大锅饭但是能吃饱。有麦饼,有酱菜,还有肉汤。
大剑关内有石磨和碓床,可以对军粮进行加工,所以比在野外宿营的时候吃得要好。而且运粮车队里面有些驴子和马,累得走不动的,都被石守信拿来给自己麾下部曲打牙祭了。掌管着粮仓节点,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官兵同吃饭的变化已经有所显现,孟观暗地里观察了一下,吃饭时的氛围比较轻松。
他顿时有些钦佩石守信。
让将领们和士卒一起吃饭,有助于让他们了解手下士卒是怎么想的,军中在流传什么事情。这样有助于主将及时掌控麾下部曲的想法,将可能发生的祸端扑灭在萌芽状态。
孟观来到城头签押房,叫石守信到校场上吃饭,这虽然只是走个形式,但也有助于显示主将的存在感。
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石守信手握书信,眉头不展,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
“石监军,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么?”
孟观面露疑惑之色询问道。
“你自己看吧。”
石守信将手里的帛书递给孟观,后者一看,这才倒吸一口凉气。
钟会让石守信带兵来涪城,参加全军“演武”!以展示军威,震慑姜维和他麾下的蜀军。
既然是军演,那肯定是兵马越多越好啊。
所以石守信麾下的本部人马,也要来两百里以外的涪城,参加演武,立刻动身不得有误!
看起来很是突兀。
“石监军,是不是因为姜维的缘故?”
孟观低声问道。
姜维来了,钟会恐怕要发兵成都了。出发之前,进行军演,展示军威,确实……很合乎正常人的逻辑。
石守信点点头道:
“邓艾那封信,我本来还打算再压一压,给邓艾争取一点时间,没想到钟会的动作这么快。
看来,我今日便要带兵前往涪城,顺便将那封信送去了。”
孟观不说话了,他多么希望剑阁的兵马能够再多训练几天。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变化来得常常很突然,令人猝不及防。
“这样吧,你准备一下,天黑我们就出发。”
石守信拍拍孟观的肩膀,示意他去忙自己的事情。
孟观几次想开口,却又欲言又止。
等孟观走后,石守信铺开大纸,准备给羊祜写一封信。
待钟会带兵进入成都后,那边就已经是龙潭虎穴了,石守信要给自己留一道保险。
羊祜有一万兵马在褒斜道,负责粮草转运和粮道维护。距离剑阁其实并没有很远,真要有事,在剑阁有内应的情况下,很快便能增援。
这也是司马昭事后追责的时候,有理由可以脱罪,甚至成为平叛的“功臣”。
石守信字斟句酌,足足写了一个时辰,才把信写完。他反复的看了几遍,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将信纸折起来放到一个竹筒里面。
这次离开剑阁,再来的话,应该就是谢幕之后,大军返回洛阳的时候了。
石守信心中有种当年参加高考时的忐忑感。
高考不过是拼分数,去成都,那是要去拼命啊,怎么可能不紧张呢?
“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石守信嘟囔了一句,随即让亲兵把孟观叫了过来。他将手中的竹筒递给孟观道:“走一趟褒斜道,将这封信送到羊祜手中,快去快回!”
孟观吃了一惊,看到石守信脸上严肃的神色,不由得点点头。他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本章完)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跑到孟观耳边低声禀告道:“孟将军,队列训练时间结束了,接下来是吃饭。”
“按序列退场!一炷香时间后吃饭!”
孟观高喊了一声,城楼上的铜锣发出铛铛铛的响声。
校场内的队伍鱼贯而出,亦是整齐有序。
孟观松了口气,感觉这种训练比打仗还累!
之前,哪怕石守信在军中,也是正常管理,不曾主抓部队的训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无论训练多好,那些军队都是司马家的呀!
臭鱼烂虾是司马家的,精兵强将也是司马家的!既然如此,能用就行,我为什么要好好训练他们呢?
但是现在不同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隶属于石守信的世兵,跟着他本人走的部曲。
于是乎,这些兵马能不能打,直接决定了石守信本人的能力有多强,因为部曲就是领兵之人力量的放大和延伸!
那肯定是要往死里操练啊!
孟观也是把这支军队,当成自己家的事情在办,因为他在魏军之中的身份,就仅仅是石守信的亲兵而已,简单概括就是离开了石守信,他什么都不是。
将来伐蜀之战结束,孟观可以选择回归卫瓘监军卫队的序列当一个无官无职的小卒,也可以跟着石守信,成为一个“私军将领”。
是选择吃司马家的饭,还是选择拿石守信给的俸禄,孟观早就想明白了。
不一会,校场上饭食已经准备好了,都是大锅饭但是能吃饱。有麦饼,有酱菜,还有肉汤。
大剑关内有石磨和碓床,可以对军粮进行加工,所以比在野外宿营的时候吃得要好。而且运粮车队里面有些驴子和马,累得走不动的,都被石守信拿来给自己麾下部曲打牙祭了。掌管着粮仓节点,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官兵同吃饭的变化已经有所显现,孟观暗地里观察了一下,吃饭时的氛围比较轻松。
他顿时有些钦佩石守信。
让将领们和士卒一起吃饭,有助于让他们了解手下士卒是怎么想的,军中在流传什么事情。这样有助于主将及时掌控麾下部曲的想法,将可能发生的祸端扑灭在萌芽状态。
孟观来到城头签押房,叫石守信到校场上吃饭,这虽然只是走个形式,但也有助于显示主将的存在感。
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石守信手握书信,眉头不展,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
“石监军,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么?”
孟观面露疑惑之色询问道。
“你自己看吧。”
石守信将手里的帛书递给孟观,后者一看,这才倒吸一口凉气。
钟会让石守信带兵来涪城,参加全军“演武”!以展示军威,震慑姜维和他麾下的蜀军。
既然是军演,那肯定是兵马越多越好啊。
所以石守信麾下的本部人马,也要来两百里以外的涪城,参加演武,立刻动身不得有误!
看起来很是突兀。
“石监军,是不是因为姜维的缘故?”
孟观低声问道。
姜维来了,钟会恐怕要发兵成都了。出发之前,进行军演,展示军威,确实……很合乎正常人的逻辑。
石守信点点头道:
“邓艾那封信,我本来还打算再压一压,给邓艾争取一点时间,没想到钟会的动作这么快。
看来,我今日便要带兵前往涪城,顺便将那封信送去了。”
孟观不说话了,他多么希望剑阁的兵马能够再多训练几天。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变化来得常常很突然,令人猝不及防。
“这样吧,你准备一下,天黑我们就出发。”
石守信拍拍孟观的肩膀,示意他去忙自己的事情。
孟观几次想开口,却又欲言又止。
等孟观走后,石守信铺开大纸,准备给羊祜写一封信。
待钟会带兵进入成都后,那边就已经是龙潭虎穴了,石守信要给自己留一道保险。
羊祜有一万兵马在褒斜道,负责粮草转运和粮道维护。距离剑阁其实并没有很远,真要有事,在剑阁有内应的情况下,很快便能增援。
这也是司马昭事后追责的时候,有理由可以脱罪,甚至成为平叛的“功臣”。
石守信字斟句酌,足足写了一个时辰,才把信写完。他反复的看了几遍,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将信纸折起来放到一个竹筒里面。
这次离开剑阁,再来的话,应该就是谢幕之后,大军返回洛阳的时候了。
石守信心中有种当年参加高考时的忐忑感。
高考不过是拼分数,去成都,那是要去拼命啊,怎么可能不紧张呢?
“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石守信嘟囔了一句,随即让亲兵把孟观叫了过来。他将手中的竹筒递给孟观道:“走一趟褒斜道,将这封信送到羊祜手中,快去快回!”
孟观吃了一惊,看到石守信脸上严肃的神色,不由得点点头。他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本章完)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跑到孟观耳边低声禀告道:“孟将军,队列训练时间结束了,接下来是吃饭。”
“按序列退场!一炷香时间后吃饭!”
孟观高喊了一声,城楼上的铜锣发出铛铛铛的响声。
校场内的队伍鱼贯而出,亦是整齐有序。
孟观松了口气,感觉这种训练比打仗还累!
之前,哪怕石守信在军中,也是正常管理,不曾主抓部队的训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无论训练多好,那些军队都是司马家的呀!
臭鱼烂虾是司马家的,精兵强将也是司马家的!既然如此,能用就行,我为什么要好好训练他们呢?
但是现在不同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隶属于石守信的世兵,跟着他本人走的部曲。
于是乎,这些兵马能不能打,直接决定了石守信本人的能力有多强,因为部曲就是领兵之人力量的放大和延伸!
那肯定是要往死里操练啊!
孟观也是把这支军队,当成自己家的事情在办,因为他在魏军之中的身份,就仅仅是石守信的亲兵而已,简单概括就是离开了石守信,他什么都不是。
将来伐蜀之战结束,孟观可以选择回归卫瓘监军卫队的序列当一个无官无职的小卒,也可以跟着石守信,成为一个“私军将领”。
是选择吃司马家的饭,还是选择拿石守信给的俸禄,孟观早就想明白了。
不一会,校场上饭食已经准备好了,都是大锅饭但是能吃饱。有麦饼,有酱菜,还有肉汤。
大剑关内有石磨和碓床,可以对军粮进行加工,所以比在野外宿营的时候吃得要好。而且运粮车队里面有些驴子和马,累得走不动的,都被石守信拿来给自己麾下部曲打牙祭了。掌管着粮仓节点,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官兵同吃饭的变化已经有所显现,孟观暗地里观察了一下,吃饭时的氛围比较轻松。
他顿时有些钦佩石守信。
让将领们和士卒一起吃饭,有助于让他们了解手下士卒是怎么想的,军中在流传什么事情。这样有助于主将及时掌控麾下部曲的想法,将可能发生的祸端扑灭在萌芽状态。
孟观来到城头签押房,叫石守信到校场上吃饭,这虽然只是走个形式,但也有助于显示主将的存在感。
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石守信手握书信,眉头不展,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
“石监军,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么?”
孟观面露疑惑之色询问道。
“你自己看吧。”
石守信将手里的帛书递给孟观,后者一看,这才倒吸一口凉气。
钟会让石守信带兵来涪城,参加全军“演武”!以展示军威,震慑姜维和他麾下的蜀军。
既然是军演,那肯定是兵马越多越好啊。
所以石守信麾下的本部人马,也要来两百里以外的涪城,参加演武,立刻动身不得有误!
看起来很是突兀。
“石监军,是不是因为姜维的缘故?”
孟观低声问道。
姜维来了,钟会恐怕要发兵成都了。出发之前,进行军演,展示军威,确实……很合乎正常人的逻辑。
石守信点点头道:
“邓艾那封信,我本来还打算再压一压,给邓艾争取一点时间,没想到钟会的动作这么快。
看来,我今日便要带兵前往涪城,顺便将那封信送去了。”
孟观不说话了,他多么希望剑阁的兵马能够再多训练几天。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变化来得常常很突然,令人猝不及防。
“这样吧,你准备一下,天黑我们就出发。”
石守信拍拍孟观的肩膀,示意他去忙自己的事情。
孟观几次想开口,却又欲言又止。
等孟观走后,石守信铺开大纸,准备给羊祜写一封信。
待钟会带兵进入成都后,那边就已经是龙潭虎穴了,石守信要给自己留一道保险。
羊祜有一万兵马在褒斜道,负责粮草转运和粮道维护。距离剑阁其实并没有很远,真要有事,在剑阁有内应的情况下,很快便能增援。
这也是司马昭事后追责的时候,有理由可以脱罪,甚至成为平叛的“功臣”。
石守信字斟句酌,足足写了一个时辰,才把信写完。他反复的看了几遍,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将信纸折起来放到一个竹筒里面。
这次离开剑阁,再来的话,应该就是谢幕之后,大军返回洛阳的时候了。
石守信心中有种当年参加高考时的忐忑感。
高考不过是拼分数,去成都,那是要去拼命啊,怎么可能不紧张呢?
“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石守信嘟囔了一句,随即让亲兵把孟观叫了过来。他将手中的竹筒递给孟观道:“走一趟褒斜道,将这封信送到羊祜手中,快去快回!”
孟观吃了一惊,看到石守信脸上严肃的神色,不由得点点头。他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本章完)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跑到孟观耳边低声禀告道:“孟将军,队列训练时间结束了,接下来是吃饭。”
“按序列退场!一炷香时间后吃饭!”
孟观高喊了一声,城楼上的铜锣发出铛铛铛的响声。
校场内的队伍鱼贯而出,亦是整齐有序。
孟观松了口气,感觉这种训练比打仗还累!
之前,哪怕石守信在军中,也是正常管理,不曾主抓部队的训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无论训练多好,那些军队都是司马家的呀!
臭鱼烂虾是司马家的,精兵强将也是司马家的!既然如此,能用就行,我为什么要好好训练他们呢?
但是现在不同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隶属于石守信的世兵,跟着他本人走的部曲。
于是乎,这些兵马能不能打,直接决定了石守信本人的能力有多强,因为部曲就是领兵之人力量的放大和延伸!
那肯定是要往死里操练啊!
孟观也是把这支军队,当成自己家的事情在办,因为他在魏军之中的身份,就仅仅是石守信的亲兵而已,简单概括就是离开了石守信,他什么都不是。
将来伐蜀之战结束,孟观可以选择回归卫瓘监军卫队的序列当一个无官无职的小卒,也可以跟着石守信,成为一个“私军将领”。
是选择吃司马家的饭,还是选择拿石守信给的俸禄,孟观早就想明白了。
不一会,校场上饭食已经准备好了,都是大锅饭但是能吃饱。有麦饼,有酱菜,还有肉汤。
大剑关内有石磨和碓床,可以对军粮进行加工,所以比在野外宿营的时候吃得要好。而且运粮车队里面有些驴子和马,累得走不动的,都被石守信拿来给自己麾下部曲打牙祭了。掌管着粮仓节点,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官兵同吃饭的变化已经有所显现,孟观暗地里观察了一下,吃饭时的氛围比较轻松。
他顿时有些钦佩石守信。
让将领们和士卒一起吃饭,有助于让他们了解手下士卒是怎么想的,军中在流传什么事情。这样有助于主将及时掌控麾下部曲的想法,将可能发生的祸端扑灭在萌芽状态。
孟观来到城头签押房,叫石守信到校场上吃饭,这虽然只是走个形式,但也有助于显示主将的存在感。
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石守信手握书信,眉头不展,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
“石监军,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么?”
孟观面露疑惑之色询问道。
“你自己看吧。”
石守信将手里的帛书递给孟观,后者一看,这才倒吸一口凉气。
钟会让石守信带兵来涪城,参加全军“演武”!以展示军威,震慑姜维和他麾下的蜀军。
既然是军演,那肯定是兵马越多越好啊。
所以石守信麾下的本部人马,也要来两百里以外的涪城,参加演武,立刻动身不得有误!
看起来很是突兀。
“石监军,是不是因为姜维的缘故?”
孟观低声问道。
姜维来了,钟会恐怕要发兵成都了。出发之前,进行军演,展示军威,确实……很合乎正常人的逻辑。
石守信点点头道:
“邓艾那封信,我本来还打算再压一压,给邓艾争取一点时间,没想到钟会的动作这么快。
看来,我今日便要带兵前往涪城,顺便将那封信送去了。”
孟观不说话了,他多么希望剑阁的兵马能够再多训练几天。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变化来得常常很突然,令人猝不及防。
“这样吧,你准备一下,天黑我们就出发。”
石守信拍拍孟观的肩膀,示意他去忙自己的事情。
孟观几次想开口,却又欲言又止。
等孟观走后,石守信铺开大纸,准备给羊祜写一封信。
待钟会带兵进入成都后,那边就已经是龙潭虎穴了,石守信要给自己留一道保险。
羊祜有一万兵马在褒斜道,负责粮草转运和粮道维护。距离剑阁其实并没有很远,真要有事,在剑阁有内应的情况下,很快便能增援。
这也是司马昭事后追责的时候,有理由可以脱罪,甚至成为平叛的“功臣”。
石守信字斟句酌,足足写了一个时辰,才把信写完。他反复的看了几遍,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将信纸折起来放到一个竹筒里面。
这次离开剑阁,再来的话,应该就是谢幕之后,大军返回洛阳的时候了。
石守信心中有种当年参加高考时的忐忑感。
高考不过是拼分数,去成都,那是要去拼命啊,怎么可能不紧张呢?
“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石守信嘟囔了一句,随即让亲兵把孟观叫了过来。他将手中的竹筒递给孟观道:“走一趟褒斜道,将这封信送到羊祜手中,快去快回!”
孟观吃了一惊,看到石守信脸上严肃的神色,不由得点点头。他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