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感时花溅泪

  第117章 感时溅泪
  涪城郊外某个军营内,石守信正在观摩麾下军队出操。
  那些汉中土豪私兵出身的士卒,勇力和基本的杀人手艺是不缺的,再怎么说,也是从一众部曲中筛选出来的青壮。
  这些人的问题在于听号令的能力还很稚嫩。
  真正打仗的时候,战场都是乱糟糟一片,普通士卒,除了自己身边几个人以外,其他人在哪里都不知道。
  这个时候,正在作战的士卒要怎么办呢?
  答案是:一看旗帜,二听鼓乐。当然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容易了。需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适应情况。
  光旗帜就有很多种,中军传令兵的指挥令旗,掌旗官握着的帅旗等等。旗帜的使用,旗帜出现的场合,都是有讲究的。
  而鼓乐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同命令用不同的乐器,什么鼓点是什么命令,都有明确规定。
  这些不仅要熟悉,甚至要求形成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
  此时此刻,马隆正在给各队的都伯(队长)和屯长讲解号令与旗帜。等一会,这些都伯学会了以后,再去教他那一队的士卒。
  都伯和屯长之类的低级军官在接受军令教学的时候,士卒们正在操练阵型。
  怎么从休整状态集合,怎么从方阵变圆阵,怎么从前队变后队,一遍又一遍的练习。
  “石敢当,你军中士气很旺嘛,我一进军营,就感觉到一种勃勃生机!”
  穿着蓝色锦袍的钟会,带着丘建,进入大营巡视军中操练。一边说一边脸上还堆着笑容。
  钟会对这支军队的状态感觉很满意,石守信麾下的部曲,训练热情高涨,就是一副准备打仗的样子。而不像是其他魏军,现在已经处于磨洋工和出工不出力的状态。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
  其他魏军将领都等着返回洛阳分钱,上行下效,军纪越来越松散,日常出操,也是能简单就简单,反正他们也不想折腾了。
  只有石守信麾下将领明白,真正的大战在成都,弄不好就会死人翻船。
  这个时候不好好练练,难道等大战爆发的时候再练么?
  压根就不需要别人提醒。
  如果现在不练,到时候就会死,就问练还是不练!
  “回大都督,军中操练乃是日常,如同吃饭喝水,怎么能停下来呢?
  大都督谬赞了。”
  石守信对钟会作揖行礼道,态度十分谦逊。
  “很好,将士们训练辛苦了,今天的晚饭加餐,酒就不要了,多点肉吧。”
  钟会哈哈大笑,拍了拍石守信的肩膀,然后带着丘建离开了大营。
  这支军队,多练练好啊。反正他们不会向司马昭效死力,现在练得越熟练越好。
  看着钟会离开的背影,石守信抱起双臂,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石监军,阳光酷烈,还是回军帐休息吧。
  李亮已经回营了,正在您军帐内候着呢。”
  孟观凑过来对石守信禀告道。
  “走,去跟李亮聊一聊。”
  石守信微微点头,带着孟观进入自己的营寨,李亮似乎已经在这里等了有段时间了,正低着头百无聊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说吧,成都那边情况如何?”
  石守信大马金刀的坐下,也不避讳孟观就在这里,直接开口询问道。
  李亮清了清嗓子说道:
  “回石监军,信是让一个乞儿送到营门哨兵那里的,属下以为没有暴露身份。此外,属下还在成都周边村落打探了一下。
  怎么说呢,邓艾在那边名声很好,几乎是财物无所求,妇女无所幸。
  除了他本人居住在皇宫里面被人诟病外,其他的事情做得还不错。
  属下稍稍打探了一下,感觉成都的局势比较平静。”
  李亮不急不缓的禀告道,还说了成都那边的民情,总之一切都好。
  最起码没有出现羊琇带兵劫掠地方搞“三光”的那种鸟事。
  “看来陈寿没有说谎,邓艾在成都实行的是怀柔政策。”
  听李亮所言,石守信已经明白了一个大概。
  邓艾这么做,其实也比较好理解,因为他就是想图一个好名声,其他的东西,不重要。
  邓艾已经六十多了,就算他去贪财,他能贪多少呢,自己能用多少呢?
  他去掳掠美女……还是算了吧,也就能玩玩老头乐而已,没必要折腾了。
  所以说,邓艾希望他灭蜀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方方面面,都能达成一个完美的结局。为此,可以牺牲一些东西。
  “邓艾还住皇宫吗?
  我看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啊。”
  石守信叹了口气,邓艾这个政治智商低下的老将军,现在背上已经插满了旗帜,半身都已经陷进棺材里面了。
  唯独他自己后知后觉,认为一切安好。
  “刘禅,就没有跟他的那些旧臣们联络一下?”
  石守信疑惑问道,他想起这一茬,感觉刘禅的力量其实还是有的,不过抵抗的意志还有没有,那就不好说了。
  “回石监军,这个属下没看出来,也没那个渠道去打听啊。毕竟您的计划还不能暴露,属下问多了,会引人怀疑的。”
  李亮解释道。
  石守信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把前些时日,演武时下暴雨的事情跟李亮说了,又把姜维独领一军,还在本地招兵买马的事情也说了。
  听完这番话,李亮大惊失色道:“石监军,钟会已经在加紧部署了。姜维的兵马,就是专门用来控制魏军中那些不服钟会的部曲。有了姜维的力量,钟会就不再是个任人揉捏的面团了!”
  “谁说不是呢,唉!”
  石守信长叹一声。
  他是想站在钟会这边吗?其实他是不想的,至少一开始不想。
  但自从上次卫瓘让他送信,结果半路上信件被钟会的人拦截后,石守信就改变了主意。
  手里没点“自己人”,那是不行的。
  别看胡烈等人跟自己称兄道弟的,然而一旦陷入非生即死的环境中,这点所谓的“兄弟情”,就只能锦上添,不能雪中送炭了。
  石守信麾下那些人,都是利益深度捆绑的,李亮甚至已经都要当孩子的舅舅了。只有利益深度捆绑的团体,才能在关键时刻如臂使指!
  要搞自己的兵马,就只能借钟会的虎皮,以钟会的名义搞到各种资源。
  站钟会,就意味着钟会一旦失败,自己这边会受到牵连。所以什么时候跳船,甚至是“大义灭亲”,就显得很重要了。
  石守信已经提前跟羊祜写过信,事后可以向司马昭证明自己的“忠诚”。
  他估摸着,事后被清算的可能性不大,问题只在于,在大结局以前,他绝对不能输!
  “你妹妹现在有孕在身,你最近多陪陪她,现在就去吧。”
  石守信对李亮吩咐道。
  李亮是懂得看眼色的人,现在明摆着是石守信要跟孟观面授机宜,他自然不会像个傻子一样杵在这里。
  待李亮离开后,孟观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问道:“石监军,您有什么吩咐?”
  “来,坐下说,不必拘谨。”
  石守信微笑说道。
  他那人畜无害的样子,看得孟观直发毛。别人不知道石守信如何,孟观可太明白了!
  料敌先机,有勇有谋,出手果断!
  他觉得石守信是一个想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去做的人,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绝不会半途而废。
  “石监军,您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让末将上刀山,下油锅,都一样在所不辞!”
  孟观表忠心道。
  石守信摆摆手笑道:“不至于不至于。”
  他看了看孟观脸上紧张的神色,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胳膊,示意孟观不要太紧张了。
  “我现在有一子一女,李秋肚子里那个不算。你返回洛阳后肯定会成婚,不如这样,将来你的正妻第一胎是女儿,那就让我的长子娶她。若是你的正妻第一胎是男儿,那我就把我的女儿嫁给他。你看这样如何?”
  不如何,我好怕啊!
  孟观心中暗暗叫苦。石守信把儿女亲家这件事都提出来了,显然是已经不想再兜圈子了。
  一定是有生死攸关的大事要托付!
  “石监军,要做什么事情,您只管吩咐!末将完不成,提头来见!”
  孟观拍拍胸脯,一脸视死如归。
  “唉,有件事,我不方便去做,因为我去做了,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你去做,出了事我还可以搭救你。
  怎么样,干不干?不干我去找其他人也差不多。”
  石守信收起脸上的笑容问道。
  “干!没什么好说的!”
  孟观点点头道。
  “好,我现在跟你说要怎么做。你先准备,等时机一到,立刻就要出发。
  事先一定要准备好!”
  石守信面色凝重叮嘱道。
  孟观盯着他的眼睛,最后缓缓点头,他大概猜到是什么事情了。
  ……
  成都,后宫寝宫,已经变相成为阶下囚的刘禅,正在唉声叹气。他面前的前任秘书令郤正,正在阅读钟会写来索要蜀国公主的勒索信。
  “令先(郤正表字)啊,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刘禅有些担忧的问道。
  这件事可不能当做无事发生,邓艾只是说这是刘禅自己的私事,可没说他会护着刘禅。
  “刘将军(刘禅现在的官职),为今之计,也只能遂钟会的意了。钟会手握大军十多万,他甚至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只要怂恿他的部下来成都抢人就行了。
  到时候谁也拦不住。”
  郤正说了一大堆,简单概括就五个字:形势比人强!
  “是啊,不同意也要同意。今日请令先来,便是想问问,我那三位女儿,谁去比较好呢?”
  刘禅苦笑道。
  “刘将军,您的长女是诸葛丞相的儿媳,育有三子。您将她送给钟会为妾,只怕蜀地百姓都会在背后数落您。”
  郤正正色说道。
  刘禅点点头,其实他也不想将长女送去。
  “次女和三女,谁更合适?
  次女已经守寡,三女新婚燕尔,都没有生儿育女。
  二人我亦是不知道该选谁。”
  刘禅长叹一声,有种“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力感。手心手背都是肉,挨一刀都疼。
  “刘将军,次女是关将军的儿媳啊。就算她已经守寡,却已经嫁到关家多年,您忍心送她去给钟会做妾吗?”
  郤正反问道。
  刘禅愣住了,转念一想,这才觉得郤正真是脑子灵活又坚守原则。次女已经当了很多年关家的儿媳了。若是强令这位守寡多年的寡妇去给钟会做妾,关家人会怎么想?外人又会怎么想?
  刘氏对跟随自己起家的功勋家族,就是这种态度吗?
  排除了两个可能,那么剩下的那个,即便是再不愿意,也只能牺牲掉了。
  “真要让三女去么?”
  刘禅哀叹道,他觉得三女很年轻,她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原本是打算牺牲次女的。
  “刘将军如果不好意思开口的话,下官愿意走一趟。”
  郤正对刘禅作揖行礼道。
  “不必了,丢人还是我来丢吧,是我对不起她们。”
  刘禅站起身,就往外面走。
  (本章完)
  别看胡烈等人跟自己称兄道弟的,然而一旦陷入非生即死的环境中,这点所谓的“兄弟情”,就只能锦上添,不能雪中送炭了。
  石守信麾下那些人,都是利益深度捆绑的,李亮甚至已经都要当孩子的舅舅了。只有利益深度捆绑的团体,才能在关键时刻如臂使指!
  要搞自己的兵马,就只能借钟会的虎皮,以钟会的名义搞到各种资源。
  站钟会,就意味着钟会一旦失败,自己这边会受到牵连。所以什么时候跳船,甚至是“大义灭亲”,就显得很重要了。
  石守信已经提前跟羊祜写过信,事后可以向司马昭证明自己的“忠诚”。
  他估摸着,事后被清算的可能性不大,问题只在于,在大结局以前,他绝对不能输!
  “你妹妹现在有孕在身,你最近多陪陪她,现在就去吧。”
  石守信对李亮吩咐道。
  李亮是懂得看眼色的人,现在明摆着是石守信要跟孟观面授机宜,他自然不会像个傻子一样杵在这里。
  待李亮离开后,孟观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问道:“石监军,您有什么吩咐?”
  “来,坐下说,不必拘谨。”
  石守信微笑说道。
  他那人畜无害的样子,看得孟观直发毛。别人不知道石守信如何,孟观可太明白了!
  料敌先机,有勇有谋,出手果断!
  他觉得石守信是一个想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去做的人,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绝不会半途而废。
  “石监军,您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让末将上刀山,下油锅,都一样在所不辞!”
  孟观表忠心道。
  石守信摆摆手笑道:“不至于不至于。”
  他看了看孟观脸上紧张的神色,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胳膊,示意孟观不要太紧张了。
  “我现在有一子一女,李秋肚子里那个不算。你返回洛阳后肯定会成婚,不如这样,将来你的正妻第一胎是女儿,那就让我的长子娶她。若是你的正妻第一胎是男儿,那我就把我的女儿嫁给他。你看这样如何?”
  不如何,我好怕啊!
  孟观心中暗暗叫苦。石守信把儿女亲家这件事都提出来了,显然是已经不想再兜圈子了。
  一定是有生死攸关的大事要托付!
  “石监军,要做什么事情,您只管吩咐!末将完不成,提头来见!”
  孟观拍拍胸脯,一脸视死如归。
  “唉,有件事,我不方便去做,因为我去做了,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你去做,出了事我还可以搭救你。
  怎么样,干不干?不干我去找其他人也差不多。”
  石守信收起脸上的笑容问道。
  “干!没什么好说的!”
  孟观点点头道。
  “好,我现在跟你说要怎么做。你先准备,等时机一到,立刻就要出发。
  事先一定要准备好!”
  石守信面色凝重叮嘱道。
  孟观盯着他的眼睛,最后缓缓点头,他大概猜到是什么事情了。
  ……
  成都,后宫寝宫,已经变相成为阶下囚的刘禅,正在唉声叹气。他面前的前任秘书令郤正,正在阅读钟会写来索要蜀国公主的勒索信。
  “令先(郤正表字)啊,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刘禅有些担忧的问道。
  这件事可不能当做无事发生,邓艾只是说这是刘禅自己的私事,可没说他会护着刘禅。
  “刘将军(刘禅现在的官职),为今之计,也只能遂钟会的意了。钟会手握大军十多万,他甚至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只要怂恿他的部下来成都抢人就行了。
  到时候谁也拦不住。”
  郤正说了一大堆,简单概括就五个字:形势比人强!
  “是啊,不同意也要同意。今日请令先来,便是想问问,我那三位女儿,谁去比较好呢?”
  刘禅苦笑道。
  “刘将军,您的长女是诸葛丞相的儿媳,育有三子。您将她送给钟会为妾,只怕蜀地百姓都会在背后数落您。”
  郤正正色说道。
  刘禅点点头,其实他也不想将长女送去。
  “次女和三女,谁更合适?
  次女已经守寡,三女新婚燕尔,都没有生儿育女。
  二人我亦是不知道该选谁。”
  刘禅长叹一声,有种“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力感。手心手背都是肉,挨一刀都疼。
  “刘将军,次女是关将军的儿媳啊。就算她已经守寡,却已经嫁到关家多年,您忍心送她去给钟会做妾吗?”
  郤正反问道。
  刘禅愣住了,转念一想,这才觉得郤正真是脑子灵活又坚守原则。次女已经当了很多年关家的儿媳了。若是强令这位守寡多年的寡妇去给钟会做妾,关家人会怎么想?外人又会怎么想?
  刘氏对跟随自己起家的功勋家族,就是这种态度吗?
  排除了两个可能,那么剩下的那个,即便是再不愿意,也只能牺牲掉了。
  “真要让三女去么?”
  刘禅哀叹道,他觉得三女很年轻,她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原本是打算牺牲次女的。
  “刘将军如果不好意思开口的话,下官愿意走一趟。”
  郤正对刘禅作揖行礼道。
  “不必了,丢人还是我来丢吧,是我对不起她们。”
  刘禅站起身,就往外面走。
  (本章完)
  别看胡烈等人跟自己称兄道弟的,然而一旦陷入非生即死的环境中,这点所谓的“兄弟情”,就只能锦上添,不能雪中送炭了。
  石守信麾下那些人,都是利益深度捆绑的,李亮甚至已经都要当孩子的舅舅了。只有利益深度捆绑的团体,才能在关键时刻如臂使指!
  要搞自己的兵马,就只能借钟会的虎皮,以钟会的名义搞到各种资源。
  站钟会,就意味着钟会一旦失败,自己这边会受到牵连。所以什么时候跳船,甚至是“大义灭亲”,就显得很重要了。
  石守信已经提前跟羊祜写过信,事后可以向司马昭证明自己的“忠诚”。
  他估摸着,事后被清算的可能性不大,问题只在于,在大结局以前,他绝对不能输!
  “你妹妹现在有孕在身,你最近多陪陪她,现在就去吧。”
  石守信对李亮吩咐道。
  李亮是懂得看眼色的人,现在明摆着是石守信要跟孟观面授机宜,他自然不会像个傻子一样杵在这里。
  待李亮离开后,孟观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问道:“石监军,您有什么吩咐?”
  “来,坐下说,不必拘谨。”
  石守信微笑说道。
  他那人畜无害的样子,看得孟观直发毛。别人不知道石守信如何,孟观可太明白了!
  料敌先机,有勇有谋,出手果断!
  他觉得石守信是一个想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去做的人,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绝不会半途而废。
  “石监军,您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让末将上刀山,下油锅,都一样在所不辞!”
  孟观表忠心道。
  石守信摆摆手笑道:“不至于不至于。”
  他看了看孟观脸上紧张的神色,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胳膊,示意孟观不要太紧张了。
  “我现在有一子一女,李秋肚子里那个不算。你返回洛阳后肯定会成婚,不如这样,将来你的正妻第一胎是女儿,那就让我的长子娶她。若是你的正妻第一胎是男儿,那我就把我的女儿嫁给他。你看这样如何?”
  不如何,我好怕啊!
  孟观心中暗暗叫苦。石守信把儿女亲家这件事都提出来了,显然是已经不想再兜圈子了。
  一定是有生死攸关的大事要托付!
  “石监军,要做什么事情,您只管吩咐!末将完不成,提头来见!”
  孟观拍拍胸脯,一脸视死如归。
  “唉,有件事,我不方便去做,因为我去做了,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你去做,出了事我还可以搭救你。
  怎么样,干不干?不干我去找其他人也差不多。”
  石守信收起脸上的笑容问道。
  “干!没什么好说的!”
  孟观点点头道。
  “好,我现在跟你说要怎么做。你先准备,等时机一到,立刻就要出发。
  事先一定要准备好!”
  石守信面色凝重叮嘱道。
  孟观盯着他的眼睛,最后缓缓点头,他大概猜到是什么事情了。
  ……
  成都,后宫寝宫,已经变相成为阶下囚的刘禅,正在唉声叹气。他面前的前任秘书令郤正,正在阅读钟会写来索要蜀国公主的勒索信。
  “令先(郤正表字)啊,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刘禅有些担忧的问道。
  这件事可不能当做无事发生,邓艾只是说这是刘禅自己的私事,可没说他会护着刘禅。
  “刘将军(刘禅现在的官职),为今之计,也只能遂钟会的意了。钟会手握大军十多万,他甚至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只要怂恿他的部下来成都抢人就行了。
  到时候谁也拦不住。”
  郤正说了一大堆,简单概括就五个字:形势比人强!
  “是啊,不同意也要同意。今日请令先来,便是想问问,我那三位女儿,谁去比较好呢?”
  刘禅苦笑道。
  “刘将军,您的长女是诸葛丞相的儿媳,育有三子。您将她送给钟会为妾,只怕蜀地百姓都会在背后数落您。”
  郤正正色说道。
  刘禅点点头,其实他也不想将长女送去。
  “次女和三女,谁更合适?
  次女已经守寡,三女新婚燕尔,都没有生儿育女。
  二人我亦是不知道该选谁。”
  刘禅长叹一声,有种“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力感。手心手背都是肉,挨一刀都疼。
  “刘将军,次女是关将军的儿媳啊。就算她已经守寡,却已经嫁到关家多年,您忍心送她去给钟会做妾吗?”
  郤正反问道。
  刘禅愣住了,转念一想,这才觉得郤正真是脑子灵活又坚守原则。次女已经当了很多年关家的儿媳了。若是强令这位守寡多年的寡妇去给钟会做妾,关家人会怎么想?外人又会怎么想?
  刘氏对跟随自己起家的功勋家族,就是这种态度吗?
  排除了两个可能,那么剩下的那个,即便是再不愿意,也只能牺牲掉了。
  “真要让三女去么?”
  刘禅哀叹道,他觉得三女很年轻,她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原本是打算牺牲次女的。
  “刘将军如果不好意思开口的话,下官愿意走一趟。”
  郤正对刘禅作揖行礼道。
  “不必了,丢人还是我来丢吧,是我对不起她们。”
  刘禅站起身,就往外面走。
  (本章完)
  别看胡烈等人跟自己称兄道弟的,然而一旦陷入非生即死的环境中,这点所谓的“兄弟情”,就只能锦上添,不能雪中送炭了。
  石守信麾下那些人,都是利益深度捆绑的,李亮甚至已经都要当孩子的舅舅了。只有利益深度捆绑的团体,才能在关键时刻如臂使指!
  要搞自己的兵马,就只能借钟会的虎皮,以钟会的名义搞到各种资源。
  站钟会,就意味着钟会一旦失败,自己这边会受到牵连。所以什么时候跳船,甚至是“大义灭亲”,就显得很重要了。
  石守信已经提前跟羊祜写过信,事后可以向司马昭证明自己的“忠诚”。
  他估摸着,事后被清算的可能性不大,问题只在于,在大结局以前,他绝对不能输!
  “你妹妹现在有孕在身,你最近多陪陪她,现在就去吧。”
  石守信对李亮吩咐道。
  李亮是懂得看眼色的人,现在明摆着是石守信要跟孟观面授机宜,他自然不会像个傻子一样杵在这里。
  待李亮离开后,孟观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问道:“石监军,您有什么吩咐?”
  “来,坐下说,不必拘谨。”
  石守信微笑说道。
  他那人畜无害的样子,看得孟观直发毛。别人不知道石守信如何,孟观可太明白了!
  料敌先机,有勇有谋,出手果断!
  他觉得石守信是一个想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去做的人,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绝不会半途而废。
  “石监军,您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让末将上刀山,下油锅,都一样在所不辞!”
  孟观表忠心道。
  石守信摆摆手笑道:“不至于不至于。”
  他看了看孟观脸上紧张的神色,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胳膊,示意孟观不要太紧张了。
  “我现在有一子一女,李秋肚子里那个不算。你返回洛阳后肯定会成婚,不如这样,将来你的正妻第一胎是女儿,那就让我的长子娶她。若是你的正妻第一胎是男儿,那我就把我的女儿嫁给他。你看这样如何?”
  不如何,我好怕啊!
  孟观心中暗暗叫苦。石守信把儿女亲家这件事都提出来了,显然是已经不想再兜圈子了。
  一定是有生死攸关的大事要托付!
  “石监军,要做什么事情,您只管吩咐!末将完不成,提头来见!”
  孟观拍拍胸脯,一脸视死如归。
  “唉,有件事,我不方便去做,因为我去做了,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你去做,出了事我还可以搭救你。
  怎么样,干不干?不干我去找其他人也差不多。”
  石守信收起脸上的笑容问道。
  “干!没什么好说的!”
  孟观点点头道。
  “好,我现在跟你说要怎么做。你先准备,等时机一到,立刻就要出发。
  事先一定要准备好!”
  石守信面色凝重叮嘱道。
  孟观盯着他的眼睛,最后缓缓点头,他大概猜到是什么事情了。
  ……
  成都,后宫寝宫,已经变相成为阶下囚的刘禅,正在唉声叹气。他面前的前任秘书令郤正,正在阅读钟会写来索要蜀国公主的勒索信。
  “令先(郤正表字)啊,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刘禅有些担忧的问道。
  这件事可不能当做无事发生,邓艾只是说这是刘禅自己的私事,可没说他会护着刘禅。
  “刘将军(刘禅现在的官职),为今之计,也只能遂钟会的意了。钟会手握大军十多万,他甚至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只要怂恿他的部下来成都抢人就行了。
  到时候谁也拦不住。”
  郤正说了一大堆,简单概括就五个字:形势比人强!
  “是啊,不同意也要同意。今日请令先来,便是想问问,我那三位女儿,谁去比较好呢?”
  刘禅苦笑道。
  “刘将军,您的长女是诸葛丞相的儿媳,育有三子。您将她送给钟会为妾,只怕蜀地百姓都会在背后数落您。”
  郤正正色说道。
  刘禅点点头,其实他也不想将长女送去。
  “次女和三女,谁更合适?
  次女已经守寡,三女新婚燕尔,都没有生儿育女。
  二人我亦是不知道该选谁。”
  刘禅长叹一声,有种“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力感。手心手背都是肉,挨一刀都疼。
  “刘将军,次女是关将军的儿媳啊。就算她已经守寡,却已经嫁到关家多年,您忍心送她去给钟会做妾吗?”
  郤正反问道。
  刘禅愣住了,转念一想,这才觉得郤正真是脑子灵活又坚守原则。次女已经当了很多年关家的儿媳了。若是强令这位守寡多年的寡妇去给钟会做妾,关家人会怎么想?外人又会怎么想?
  刘氏对跟随自己起家的功勋家族,就是这种态度吗?
  排除了两个可能,那么剩下的那个,即便是再不愿意,也只能牺牲掉了。
  “真要让三女去么?”
  刘禅哀叹道,他觉得三女很年轻,她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原本是打算牺牲次女的。
  “刘将军如果不好意思开口的话,下官愿意走一趟。”
  郤正对刘禅作揖行礼道。
  “不必了,丢人还是我来丢吧,是我对不起她们。”
  刘禅站起身,就往外面走。
  (本章完)
  别看胡烈等人跟自己称兄道弟的,然而一旦陷入非生即死的环境中,这点所谓的“兄弟情”,就只能锦上添,不能雪中送炭了。
  石守信麾下那些人,都是利益深度捆绑的,李亮甚至已经都要当孩子的舅舅了。只有利益深度捆绑的团体,才能在关键时刻如臂使指!
  要搞自己的兵马,就只能借钟会的虎皮,以钟会的名义搞到各种资源。
  站钟会,就意味着钟会一旦失败,自己这边会受到牵连。所以什么时候跳船,甚至是“大义灭亲”,就显得很重要了。
  石守信已经提前跟羊祜写过信,事后可以向司马昭证明自己的“忠诚”。
  他估摸着,事后被清算的可能性不大,问题只在于,在大结局以前,他绝对不能输!
  “你妹妹现在有孕在身,你最近多陪陪她,现在就去吧。”
  石守信对李亮吩咐道。
  李亮是懂得看眼色的人,现在明摆着是石守信要跟孟观面授机宜,他自然不会像个傻子一样杵在这里。
  待李亮离开后,孟观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问道:“石监军,您有什么吩咐?”
  “来,坐下说,不必拘谨。”
  石守信微笑说道。
  他那人畜无害的样子,看得孟观直发毛。别人不知道石守信如何,孟观可太明白了!
  料敌先机,有勇有谋,出手果断!
  他觉得石守信是一个想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去做的人,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绝不会半途而废。
  “石监军,您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让末将上刀山,下油锅,都一样在所不辞!”
  孟观表忠心道。
  石守信摆摆手笑道:“不至于不至于。”
  他看了看孟观脸上紧张的神色,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胳膊,示意孟观不要太紧张了。
  “我现在有一子一女,李秋肚子里那个不算。你返回洛阳后肯定会成婚,不如这样,将来你的正妻第一胎是女儿,那就让我的长子娶她。若是你的正妻第一胎是男儿,那我就把我的女儿嫁给他。你看这样如何?”
  不如何,我好怕啊!
  孟观心中暗暗叫苦。石守信把儿女亲家这件事都提出来了,显然是已经不想再兜圈子了。
  一定是有生死攸关的大事要托付!
  “石监军,要做什么事情,您只管吩咐!末将完不成,提头来见!”
  孟观拍拍胸脯,一脸视死如归。
  “唉,有件事,我不方便去做,因为我去做了,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你去做,出了事我还可以搭救你。
  怎么样,干不干?不干我去找其他人也差不多。”
  石守信收起脸上的笑容问道。
  “干!没什么好说的!”
  孟观点点头道。
  “好,我现在跟你说要怎么做。你先准备,等时机一到,立刻就要出发。
  事先一定要准备好!”
  石守信面色凝重叮嘱道。
  孟观盯着他的眼睛,最后缓缓点头,他大概猜到是什么事情了。
  ……
  成都,后宫寝宫,已经变相成为阶下囚的刘禅,正在唉声叹气。他面前的前任秘书令郤正,正在阅读钟会写来索要蜀国公主的勒索信。
  “令先(郤正表字)啊,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刘禅有些担忧的问道。
  这件事可不能当做无事发生,邓艾只是说这是刘禅自己的私事,可没说他会护着刘禅。
  “刘将军(刘禅现在的官职),为今之计,也只能遂钟会的意了。钟会手握大军十多万,他甚至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只要怂恿他的部下来成都抢人就行了。
  到时候谁也拦不住。”
  郤正说了一大堆,简单概括就五个字:形势比人强!
  “是啊,不同意也要同意。今日请令先来,便是想问问,我那三位女儿,谁去比较好呢?”
  刘禅苦笑道。
  “刘将军,您的长女是诸葛丞相的儿媳,育有三子。您将她送给钟会为妾,只怕蜀地百姓都会在背后数落您。”
  郤正正色说道。
  刘禅点点头,其实他也不想将长女送去。
  “次女和三女,谁更合适?
  次女已经守寡,三女新婚燕尔,都没有生儿育女。
  二人我亦是不知道该选谁。”
  刘禅长叹一声,有种“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力感。手心手背都是肉,挨一刀都疼。
  “刘将军,次女是关将军的儿媳啊。就算她已经守寡,却已经嫁到关家多年,您忍心送她去给钟会做妾吗?”
  郤正反问道。
  刘禅愣住了,转念一想,这才觉得郤正真是脑子灵活又坚守原则。次女已经当了很多年关家的儿媳了。若是强令这位守寡多年的寡妇去给钟会做妾,关家人会怎么想?外人又会怎么想?
  刘氏对跟随自己起家的功勋家族,就是这种态度吗?
  排除了两个可能,那么剩下的那个,即便是再不愿意,也只能牺牲掉了。
  “真要让三女去么?”
  刘禅哀叹道,他觉得三女很年轻,她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原本是打算牺牲次女的。
  “刘将军如果不好意思开口的话,下官愿意走一趟。”
  郤正对刘禅作揖行礼道。
  “不必了,丢人还是我来丢吧,是我对不起她们。”
  刘禅站起身,就往外面走。
  (本章完)
  别看胡烈等人跟自己称兄道弟的,然而一旦陷入非生即死的环境中,这点所谓的“兄弟情”,就只能锦上添,不能雪中送炭了。
  石守信麾下那些人,都是利益深度捆绑的,李亮甚至已经都要当孩子的舅舅了。只有利益深度捆绑的团体,才能在关键时刻如臂使指!
  要搞自己的兵马,就只能借钟会的虎皮,以钟会的名义搞到各种资源。
  站钟会,就意味着钟会一旦失败,自己这边会受到牵连。所以什么时候跳船,甚至是“大义灭亲”,就显得很重要了。
  石守信已经提前跟羊祜写过信,事后可以向司马昭证明自己的“忠诚”。
  他估摸着,事后被清算的可能性不大,问题只在于,在大结局以前,他绝对不能输!
  “你妹妹现在有孕在身,你最近多陪陪她,现在就去吧。”
  石守信对李亮吩咐道。
  李亮是懂得看眼色的人,现在明摆着是石守信要跟孟观面授机宜,他自然不会像个傻子一样杵在这里。
  待李亮离开后,孟观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问道:“石监军,您有什么吩咐?”
  “来,坐下说,不必拘谨。”
  石守信微笑说道。
  他那人畜无害的样子,看得孟观直发毛。别人不知道石守信如何,孟观可太明白了!
  料敌先机,有勇有谋,出手果断!
  他觉得石守信是一个想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去做的人,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绝不会半途而废。
  “石监军,您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让末将上刀山,下油锅,都一样在所不辞!”
  孟观表忠心道。
  石守信摆摆手笑道:“不至于不至于。”
  他看了看孟观脸上紧张的神色,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胳膊,示意孟观不要太紧张了。
  “我现在有一子一女,李秋肚子里那个不算。你返回洛阳后肯定会成婚,不如这样,将来你的正妻第一胎是女儿,那就让我的长子娶她。若是你的正妻第一胎是男儿,那我就把我的女儿嫁给他。你看这样如何?”
  不如何,我好怕啊!
  孟观心中暗暗叫苦。石守信把儿女亲家这件事都提出来了,显然是已经不想再兜圈子了。
  一定是有生死攸关的大事要托付!
  “石监军,要做什么事情,您只管吩咐!末将完不成,提头来见!”
  孟观拍拍胸脯,一脸视死如归。
  “唉,有件事,我不方便去做,因为我去做了,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你去做,出了事我还可以搭救你。
  怎么样,干不干?不干我去找其他人也差不多。”
  石守信收起脸上的笑容问道。
  “干!没什么好说的!”
  孟观点点头道。
  “好,我现在跟你说要怎么做。你先准备,等时机一到,立刻就要出发。
  事先一定要准备好!”
  石守信面色凝重叮嘱道。
  孟观盯着他的眼睛,最后缓缓点头,他大概猜到是什么事情了。
  ……
  成都,后宫寝宫,已经变相成为阶下囚的刘禅,正在唉声叹气。他面前的前任秘书令郤正,正在阅读钟会写来索要蜀国公主的勒索信。
  “令先(郤正表字)啊,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刘禅有些担忧的问道。
  这件事可不能当做无事发生,邓艾只是说这是刘禅自己的私事,可没说他会护着刘禅。
  “刘将军(刘禅现在的官职),为今之计,也只能遂钟会的意了。钟会手握大军十多万,他甚至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只要怂恿他的部下来成都抢人就行了。
  到时候谁也拦不住。”
  郤正说了一大堆,简单概括就五个字:形势比人强!
  “是啊,不同意也要同意。今日请令先来,便是想问问,我那三位女儿,谁去比较好呢?”
  刘禅苦笑道。
  “刘将军,您的长女是诸葛丞相的儿媳,育有三子。您将她送给钟会为妾,只怕蜀地百姓都会在背后数落您。”
  郤正正色说道。
  刘禅点点头,其实他也不想将长女送去。
  “次女和三女,谁更合适?
  次女已经守寡,三女新婚燕尔,都没有生儿育女。
  二人我亦是不知道该选谁。”
  刘禅长叹一声,有种“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力感。手心手背都是肉,挨一刀都疼。
  “刘将军,次女是关将军的儿媳啊。就算她已经守寡,却已经嫁到关家多年,您忍心送她去给钟会做妾吗?”
  郤正反问道。
  刘禅愣住了,转念一想,这才觉得郤正真是脑子灵活又坚守原则。次女已经当了很多年关家的儿媳了。若是强令这位守寡多年的寡妇去给钟会做妾,关家人会怎么想?外人又会怎么想?
  刘氏对跟随自己起家的功勋家族,就是这种态度吗?
  排除了两个可能,那么剩下的那个,即便是再不愿意,也只能牺牲掉了。
  “真要让三女去么?”
  刘禅哀叹道,他觉得三女很年轻,她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原本是打算牺牲次女的。
  “刘将军如果不好意思开口的话,下官愿意走一趟。”
  郤正对刘禅作揖行礼道。
  “不必了,丢人还是我来丢吧,是我对不起她们。”
  刘禅站起身,就往外面走。
  (本章完)
  别看胡烈等人跟自己称兄道弟的,然而一旦陷入非生即死的环境中,这点所谓的“兄弟情”,就只能锦上添,不能雪中送炭了。
  石守信麾下那些人,都是利益深度捆绑的,李亮甚至已经都要当孩子的舅舅了。只有利益深度捆绑的团体,才能在关键时刻如臂使指!
  要搞自己的兵马,就只能借钟会的虎皮,以钟会的名义搞到各种资源。
  站钟会,就意味着钟会一旦失败,自己这边会受到牵连。所以什么时候跳船,甚至是“大义灭亲”,就显得很重要了。
  石守信已经提前跟羊祜写过信,事后可以向司马昭证明自己的“忠诚”。
  他估摸着,事后被清算的可能性不大,问题只在于,在大结局以前,他绝对不能输!
  “你妹妹现在有孕在身,你最近多陪陪她,现在就去吧。”
  石守信对李亮吩咐道。
  李亮是懂得看眼色的人,现在明摆着是石守信要跟孟观面授机宜,他自然不会像个傻子一样杵在这里。
  待李亮离开后,孟观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问道:“石监军,您有什么吩咐?”
  “来,坐下说,不必拘谨。”
  石守信微笑说道。
  他那人畜无害的样子,看得孟观直发毛。别人不知道石守信如何,孟观可太明白了!
  料敌先机,有勇有谋,出手果断!
  他觉得石守信是一个想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去做的人,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绝不会半途而废。
  “石监军,您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让末将上刀山,下油锅,都一样在所不辞!”
  孟观表忠心道。
  石守信摆摆手笑道:“不至于不至于。”
  他看了看孟观脸上紧张的神色,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胳膊,示意孟观不要太紧张了。
  “我现在有一子一女,李秋肚子里那个不算。你返回洛阳后肯定会成婚,不如这样,将来你的正妻第一胎是女儿,那就让我的长子娶她。若是你的正妻第一胎是男儿,那我就把我的女儿嫁给他。你看这样如何?”
  不如何,我好怕啊!
  孟观心中暗暗叫苦。石守信把儿女亲家这件事都提出来了,显然是已经不想再兜圈子了。
  一定是有生死攸关的大事要托付!
  “石监军,要做什么事情,您只管吩咐!末将完不成,提头来见!”
  孟观拍拍胸脯,一脸视死如归。
  “唉,有件事,我不方便去做,因为我去做了,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你去做,出了事我还可以搭救你。
  怎么样,干不干?不干我去找其他人也差不多。”
  石守信收起脸上的笑容问道。
  “干!没什么好说的!”
  孟观点点头道。
  “好,我现在跟你说要怎么做。你先准备,等时机一到,立刻就要出发。
  事先一定要准备好!”
  石守信面色凝重叮嘱道。
  孟观盯着他的眼睛,最后缓缓点头,他大概猜到是什么事情了。
  ……
  成都,后宫寝宫,已经变相成为阶下囚的刘禅,正在唉声叹气。他面前的前任秘书令郤正,正在阅读钟会写来索要蜀国公主的勒索信。
  “令先(郤正表字)啊,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刘禅有些担忧的问道。
  这件事可不能当做无事发生,邓艾只是说这是刘禅自己的私事,可没说他会护着刘禅。
  “刘将军(刘禅现在的官职),为今之计,也只能遂钟会的意了。钟会手握大军十多万,他甚至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只要怂恿他的部下来成都抢人就行了。
  到时候谁也拦不住。”
  郤正说了一大堆,简单概括就五个字:形势比人强!
  “是啊,不同意也要同意。今日请令先来,便是想问问,我那三位女儿,谁去比较好呢?”
  刘禅苦笑道。
  “刘将军,您的长女是诸葛丞相的儿媳,育有三子。您将她送给钟会为妾,只怕蜀地百姓都会在背后数落您。”
  郤正正色说道。
  刘禅点点头,其实他也不想将长女送去。
  “次女和三女,谁更合适?
  次女已经守寡,三女新婚燕尔,都没有生儿育女。
  二人我亦是不知道该选谁。”
  刘禅长叹一声,有种“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力感。手心手背都是肉,挨一刀都疼。
  “刘将军,次女是关将军的儿媳啊。就算她已经守寡,却已经嫁到关家多年,您忍心送她去给钟会做妾吗?”
  郤正反问道。
  刘禅愣住了,转念一想,这才觉得郤正真是脑子灵活又坚守原则。次女已经当了很多年关家的儿媳了。若是强令这位守寡多年的寡妇去给钟会做妾,关家人会怎么想?外人又会怎么想?
  刘氏对跟随自己起家的功勋家族,就是这种态度吗?
  排除了两个可能,那么剩下的那个,即便是再不愿意,也只能牺牲掉了。
  “真要让三女去么?”
  刘禅哀叹道,他觉得三女很年轻,她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原本是打算牺牲次女的。
  “刘将军如果不好意思开口的话,下官愿意走一趟。”
  郤正对刘禅作揖行礼道。
  “不必了,丢人还是我来丢吧,是我对不起她们。”
  刘禅站起身,就往外面走。
  (本章完)
  别看胡烈等人跟自己称兄道弟的,然而一旦陷入非生即死的环境中,这点所谓的“兄弟情”,就只能锦上添,不能雪中送炭了。
  石守信麾下那些人,都是利益深度捆绑的,李亮甚至已经都要当孩子的舅舅了。只有利益深度捆绑的团体,才能在关键时刻如臂使指!
  要搞自己的兵马,就只能借钟会的虎皮,以钟会的名义搞到各种资源。
  站钟会,就意味着钟会一旦失败,自己这边会受到牵连。所以什么时候跳船,甚至是“大义灭亲”,就显得很重要了。
  石守信已经提前跟羊祜写过信,事后可以向司马昭证明自己的“忠诚”。
  他估摸着,事后被清算的可能性不大,问题只在于,在大结局以前,他绝对不能输!
  “你妹妹现在有孕在身,你最近多陪陪她,现在就去吧。”
  石守信对李亮吩咐道。
  李亮是懂得看眼色的人,现在明摆着是石守信要跟孟观面授机宜,他自然不会像个傻子一样杵在这里。
  待李亮离开后,孟观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问道:“石监军,您有什么吩咐?”
  “来,坐下说,不必拘谨。”
  石守信微笑说道。
  他那人畜无害的样子,看得孟观直发毛。别人不知道石守信如何,孟观可太明白了!
  料敌先机,有勇有谋,出手果断!
  他觉得石守信是一个想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去做的人,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绝不会半途而废。
  “石监军,您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让末将上刀山,下油锅,都一样在所不辞!”
  孟观表忠心道。
  石守信摆摆手笑道:“不至于不至于。”
  他看了看孟观脸上紧张的神色,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胳膊,示意孟观不要太紧张了。
  “我现在有一子一女,李秋肚子里那个不算。你返回洛阳后肯定会成婚,不如这样,将来你的正妻第一胎是女儿,那就让我的长子娶她。若是你的正妻第一胎是男儿,那我就把我的女儿嫁给他。你看这样如何?”
  不如何,我好怕啊!
  孟观心中暗暗叫苦。石守信把儿女亲家这件事都提出来了,显然是已经不想再兜圈子了。
  一定是有生死攸关的大事要托付!
  “石监军,要做什么事情,您只管吩咐!末将完不成,提头来见!”
  孟观拍拍胸脯,一脸视死如归。
  “唉,有件事,我不方便去做,因为我去做了,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你去做,出了事我还可以搭救你。
  怎么样,干不干?不干我去找其他人也差不多。”
  石守信收起脸上的笑容问道。
  “干!没什么好说的!”
  孟观点点头道。
  “好,我现在跟你说要怎么做。你先准备,等时机一到,立刻就要出发。
  事先一定要准备好!”
  石守信面色凝重叮嘱道。
  孟观盯着他的眼睛,最后缓缓点头,他大概猜到是什么事情了。
  ……
  成都,后宫寝宫,已经变相成为阶下囚的刘禅,正在唉声叹气。他面前的前任秘书令郤正,正在阅读钟会写来索要蜀国公主的勒索信。
  “令先(郤正表字)啊,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刘禅有些担忧的问道。
  这件事可不能当做无事发生,邓艾只是说这是刘禅自己的私事,可没说他会护着刘禅。
  “刘将军(刘禅现在的官职),为今之计,也只能遂钟会的意了。钟会手握大军十多万,他甚至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只要怂恿他的部下来成都抢人就行了。
  到时候谁也拦不住。”
  郤正说了一大堆,简单概括就五个字:形势比人强!
  “是啊,不同意也要同意。今日请令先来,便是想问问,我那三位女儿,谁去比较好呢?”
  刘禅苦笑道。
  “刘将军,您的长女是诸葛丞相的儿媳,育有三子。您将她送给钟会为妾,只怕蜀地百姓都会在背后数落您。”
  郤正正色说道。
  刘禅点点头,其实他也不想将长女送去。
  “次女和三女,谁更合适?
  次女已经守寡,三女新婚燕尔,都没有生儿育女。
  二人我亦是不知道该选谁。”
  刘禅长叹一声,有种“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力感。手心手背都是肉,挨一刀都疼。
  “刘将军,次女是关将军的儿媳啊。就算她已经守寡,却已经嫁到关家多年,您忍心送她去给钟会做妾吗?”
  郤正反问道。
  刘禅愣住了,转念一想,这才觉得郤正真是脑子灵活又坚守原则。次女已经当了很多年关家的儿媳了。若是强令这位守寡多年的寡妇去给钟会做妾,关家人会怎么想?外人又会怎么想?
  刘氏对跟随自己起家的功勋家族,就是这种态度吗?
  排除了两个可能,那么剩下的那个,即便是再不愿意,也只能牺牲掉了。
  “真要让三女去么?”
  刘禅哀叹道,他觉得三女很年轻,她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原本是打算牺牲次女的。
  “刘将军如果不好意思开口的话,下官愿意走一趟。”
  郤正对刘禅作揖行礼道。
  “不必了,丢人还是我来丢吧,是我对不起她们。”
  刘禅站起身,就往外面走。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