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鸿门宴(下)

  第129章 鸿门宴(下)
  “给我打!”
  成都皇宫的太极殿内,田续被人按在地上,两个亲兵正抡着木棒,朝他屁股上砸去。
  十军棍下来,田续疼得龇牙咧嘴,然而嘴里却依旧在大喊冤枉。
  “说,刘禅去哪里了!”
  邓艾瞪圆了眼睛,指着田续怒吼道。
  “邓将军,田某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啊……”
  田续狡辩道,他已经隐约猜到了事情的真相,可是,不能说出来,宁可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父亲,田将军可能只是与那支队伍碰到了,与之接战不敌,以至于刘禅被接走。”
  邓忠在邓艾耳边小声说道。
  “带下去,先看管起来。”
  邓艾冷冷说道,声音里面都带着寒冰的气息。
  他是在生田续的气吗?
  不不不,他只是对已经跑路的刘禅无能狂怒罢了。
  田续被邓艾的亲兵带下去了,他始终都没有承认跟刘禅有勾结,只是说那天子时在成都城外巡夜的时候,跟一只没有番号的骑兵接战,寡不敌众。
  至于刘禅去哪里了,他什么都不知道。
  田续这般嘴硬,邓艾亦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还是这个人送来的信!”
  邓艾猛的将一张纸拍在面前的桌案上,这封信是以刘禅的口吻,告发邓艾企图拥立他这个亡国之君复国,他不愿意,故而向钟会举报邓艾!
  这封信极为恶毒,不仅是对邓艾极尽污蔑之能,而且还让他陷于不义,给钟会递了一把刀子!
  更可怕的是,有个人在背后兴风作浪。
  刘禅的这封“举报信”,怎么可能到自己手里呢?送这封信的人,究竟是什么目的呢?
  还是过往找乞丐送信的套路,还是藏头露尾的!
  “你觉得事到如今,刘禅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置?”
  邓艾看向邓忠问道。
  “父亲,钟会那边,应该已经准备动手了。”
  邓忠想都没想,直接答道。此刻他面色异常凝重,甚至还带着几分畏惧。
  钟会手里还捏着十多万人马呢!
  邓艾不答,他不明白为什么刘禅要出卖他。
  事实上,邓艾带兵入蜀之后,对本地秋毫无犯,严格约束军纪,这在魏军之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存在!
  刘禅为什么要恩将仇报?
  “刘禅,邓某不曾负你,你为什么要负邓某?”
  邓艾忍不住长叹一声。
  邓忠看到邓艾在那自我感动,简直无言以对。邓艾老了,观念也顽固,压根听不进劝。
  邓忠忍不住在心中叹息:
  要不是他父亲邓艾在坚持,就不可能有偷渡阴平。
  没有偷渡阴平,就不可能有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真要那样,刘禅此刻还在成都皇宫里面潇洒快活呢!邓艾现在居然认为他没有负刘禅,刘禅不该恨他。
  当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父亲,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为今之计,便是要想办法对付钟会!”
  邓忠提醒邓艾道。
  “你说得对。”
  邓艾点点头,此刻他的脑子有些混乱,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反倒是长子邓忠有些急智,内心涌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父亲。”
  邓忠凑到邓艾耳边,低声建议道:“不如,我们拥立刘禅长子刘璿,割据蜀地称王。”
  他这个主意真的很大胆,只是有没有实行的可能性就不好说了。
  邓艾一听就觉得不是个事。
  他是力主灭蜀的人,偷渡阴平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和诸葛瞻血战麾下士卒也是一茬一茬的死。
  现在忽然说要拥立刘禅的长子登基立国了!
  以什么名义呢,还要脸不要?
  “荒谬,如此怎么对得起披荆斩棘的三军将士?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会作何感想?”
  邓艾呵斥邓忠道。
  “你容我想想,想想。”
  邓艾疲惫的摆摆手,脑子里一团乱麻,千头万绪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想。
  邓忠悄然退下,心中的那种不安,更加强烈了。他决定找另外一个人商量一下,应该怎么办。
  ……
  夏秋之交的夜晚,依旧是蝉鸣不断。
  闷热的天气,让军帐内略显憋闷。
  在户外摆上简陋的桌案,好酒好菜端上来,现做现吃,比在军帐内闷头吃菜要惬意得多。
  清风徐来,四周空旷,也能减轻宴会中各军主将的防备之心。
  石守信安排的晚宴很妥帖,各军主将副将,全都被叫了过来。此刻正彼此间攀谈着,气氛很是欢乐。
  宴会周围都没有栅栏,头顶上没有帐篷,就在空地上举行,四周点着火把,军中的厨子在空地中间煮酒、烤肉、蒸饼、造饭,一切都是现场烹饪。
  也杜绝了下毒的可能。
  总之,作为“班师回朝”前的宴会,档次是绝对够的,气氛也烘托起来了。
  主要是营造了一种“安全”的氛围。
  宴会的一角,钟会背着手默默观察着众将交投接耳的模样,他们丝毫都没有意识到即将有大事发生。丘建的缺席,更是让原本心存疑虑的胡烈等人放下了戒心。
  “事情办得不错。”
  钟会看向石守信说道,脸上带着笑意。现场是石守信亲自部署的,外紧内松。
  别看众将在这里吃得开心惬意,但没有钟会的允许,没有任何人可以走出大营,外面的亲兵,也进不来。
  在中军大营外面,石守信给这些将领的亲兵们安排了另外一场宴席,虽然没有什么精致菜肴,但是吃喝管够。总之,就是把参会将领,与他们的亲兵分隔开来。
  让外面的人意识不到大营内发生了什么事,大营内参会的将领也无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每一个小细节,他都已经考虑到了。
  宴会虽然是不设栅栏,看起来很空旷,但伏兵都是在周边的军帐内。真要打起来,参会将领哪怕是吕布出身,也杀不出去。
  “大都督,请先入席,待酒过三巡后,再请刘禅入席。
  这样就不会太突兀。”
  石守信对钟会小声说道。
  “甚好,那就按你安排的来。”
  钟会点点头,然后转身便走,自顾自来到主座坐下,随即拍了拍手。
  早就在一旁等待的乐师和舞女,走进宴会场地中央,奏乐的奏乐,跳舞的跳舞。
  鼓乐舞蹈一上,气氛就来了。
  在一旁吃席的魏军将领们,好色的就盯着舞女的屁股和腰肢看,不好色的就听着带劲的乐曲,众人都是各得其乐。
  钟会只是面带微笑坐在主座,什么话都没说。
  “大都督,今日军中盛宴,为何不见石监军?”
  坐在钟会座位不远处的卫瓘,一脸微笑问道,虽然他的语气很是随意,但脸上的笑容却意味深长。
  “今日宴会便是石监军一手安排的,他现在正忙着呢。”
  钟会随口说道,不以为意。
  哪知道卫瓘对此不依不饶,继续追问道:
  “中军有专门执掌每日火灶之人,大都督的亲兵也可以去传达军令。
  何以让石监军越俎代庖?
  他是监军,又不是大都督的佣人奴仆,何以要操持宴会?”
  卫瓘的语气渐渐严厉起来。
  钟会目光一凝,看了卫瓘一眼,若有所思。
  卫瓘的话其实不无道理,石守信是军中掌管军纪,监督将士日常行为的官员。他平日里走走看看,什么都不做才是应该的。
  现在负责操持军中宴会,这合适吗?
  这就好比说,军队的某个司令需要用车,自然有专职的司机。派个团长之类的军官给司令开车,无论是因为什么事情,终究还是有些不合适。
  听到这话,众将也渐渐回过味来了。
  是啊,石守信去哪里了呢?
  “来人啊,把石监军叫来吃酒。”
  钟会对身边的亲兵吩咐道。随即他看向卫瓘,语气不阴不阳的反问道:“石监军非常有能力,所谓能者多劳,他自告奋勇要操持今夜的宴会,有何不可呢?还是说,卫监军觉得,石监军是有什么图谋,去干坏事去了?”
  “没有没有,卫某仅仅的好奇,故而有此一问。
  这样,我自罚三杯,希望大都督不要见怪!”
  卫瓘像个没事人一样哈哈大笑,脸皮比城墙还厚。随后他果然自罚三杯,非常爽快。
  钟会也没有揪住这件事不放。
  很快,石守信便来到宴会场地,看到钟会给他使眼色,石守信连忙点了点头。
  “诸位,都安静一下,钟某有话要说。”
  钟会忽然站起身,拍了拍巴掌。
  鼓乐声立刻停了下来,舞女们识趣的鱼贯而出。
  正在吃喝不停的将军们,也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桌案上。
  露天的宴会会场变得异常安静,众人都把目光投向钟会。
  “石监军,快去把贵客请来。”
  钟会对石守信笑道。
  “得令!”
  石守信领命而去,众将的目光,都在他身上。
  卫瓘盯着石守信离去的背影,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和司马昭,是单线联系的,并且吸取了信件被钟会截取的教训。司马昭提醒他说,钟会与邓艾的矛盾已经激化,让卫瓘“见机行事”!
  也就是不介意采取“断然措施”。
  司马家就是这样,想吃鱼又怕鱼腥,每次都不把话说明白。
  钟会与邓艾的矛盾激化以后,自己身为监军,并且还是持节的监军,应该如何应对呢?
  站邓艾这边?
  站钟会这边?
  卫瓘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应该站司马昭这边,不过问题就在于司马昭总是不把话说明白!
  让卫瓘找不到站的地方!
  正在沉思之间,石守信已经带着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头到了宴会会场。那人坐在钟会身边,只是神情有些拘谨。
  “诸位,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刘禅,当年的蜀国皇帝。”
  蜀国的国号是汉,但钟会故意说是蜀国,又蔑视其政权,不承认是正统的意思。
  刘禅!居然是刘禅!
  卫瓘立刻瞪圆了眼睛!
  钟会居然悄咪咪的把刘禅抓来了,他到底想做什么?
  “刘将军啊,你来告诉在场诸位将军一下,你为什么要来找本都督。”
  钟会似笑非笑的问道,看着刘禅,眼神中满含深意。
  刘禅无奈的看向石守信,发现对方不动声色的在点头,刘禅便壮着胆子说道:“邓艾欲反,想扶持我为傀儡。我不愿意跟他同流合污,便书信给大都督,大都督派人接我来此,有书信为证。”
  说完这些话,刘禅感觉像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瘫坐在垫子上动也动不了一下。
  他明白,自己上了贼船,再也下不去了。
  (本章完)
  钟会看向石守信说道,脸上带着笑意。现场是石守信亲自部署的,外紧内松。
  别看众将在这里吃得开心惬意,但没有钟会的允许,没有任何人可以走出大营,外面的亲兵,也进不来。
  在中军大营外面,石守信给这些将领的亲兵们安排了另外一场宴席,虽然没有什么精致菜肴,但是吃喝管够。总之,就是把参会将领,与他们的亲兵分隔开来。
  让外面的人意识不到大营内发生了什么事,大营内参会的将领也无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每一个小细节,他都已经考虑到了。
  宴会虽然是不设栅栏,看起来很空旷,但伏兵都是在周边的军帐内。真要打起来,参会将领哪怕是吕布出身,也杀不出去。
  “大都督,请先入席,待酒过三巡后,再请刘禅入席。
  这样就不会太突兀。”
  石守信对钟会小声说道。
  “甚好,那就按你安排的来。”
  钟会点点头,然后转身便走,自顾自来到主座坐下,随即拍了拍手。
  早就在一旁等待的乐师和舞女,走进宴会场地中央,奏乐的奏乐,跳舞的跳舞。
  鼓乐舞蹈一上,气氛就来了。
  在一旁吃席的魏军将领们,好色的就盯着舞女的屁股和腰肢看,不好色的就听着带劲的乐曲,众人都是各得其乐。
  钟会只是面带微笑坐在主座,什么话都没说。
  “大都督,今日军中盛宴,为何不见石监军?”
  坐在钟会座位不远处的卫瓘,一脸微笑问道,虽然他的语气很是随意,但脸上的笑容却意味深长。
  “今日宴会便是石监军一手安排的,他现在正忙着呢。”
  钟会随口说道,不以为意。
  哪知道卫瓘对此不依不饶,继续追问道:
  “中军有专门执掌每日火灶之人,大都督的亲兵也可以去传达军令。
  何以让石监军越俎代庖?
  他是监军,又不是大都督的佣人奴仆,何以要操持宴会?”
  卫瓘的语气渐渐严厉起来。
  钟会目光一凝,看了卫瓘一眼,若有所思。
  卫瓘的话其实不无道理,石守信是军中掌管军纪,监督将士日常行为的官员。他平日里走走看看,什么都不做才是应该的。
  现在负责操持军中宴会,这合适吗?
  这就好比说,军队的某个司令需要用车,自然有专职的司机。派个团长之类的军官给司令开车,无论是因为什么事情,终究还是有些不合适。
  听到这话,众将也渐渐回过味来了。
  是啊,石守信去哪里了呢?
  “来人啊,把石监军叫来吃酒。”
  钟会对身边的亲兵吩咐道。随即他看向卫瓘,语气不阴不阳的反问道:“石监军非常有能力,所谓能者多劳,他自告奋勇要操持今夜的宴会,有何不可呢?还是说,卫监军觉得,石监军是有什么图谋,去干坏事去了?”
  “没有没有,卫某仅仅的好奇,故而有此一问。
  这样,我自罚三杯,希望大都督不要见怪!”
  卫瓘像个没事人一样哈哈大笑,脸皮比城墙还厚。随后他果然自罚三杯,非常爽快。
  钟会也没有揪住这件事不放。
  很快,石守信便来到宴会场地,看到钟会给他使眼色,石守信连忙点了点头。
  “诸位,都安静一下,钟某有话要说。”
  钟会忽然站起身,拍了拍巴掌。
  鼓乐声立刻停了下来,舞女们识趣的鱼贯而出。
  正在吃喝不停的将军们,也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桌案上。
  露天的宴会会场变得异常安静,众人都把目光投向钟会。
  “石监军,快去把贵客请来。”
  钟会对石守信笑道。
  “得令!”
  石守信领命而去,众将的目光,都在他身上。
  卫瓘盯着石守信离去的背影,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和司马昭,是单线联系的,并且吸取了信件被钟会截取的教训。司马昭提醒他说,钟会与邓艾的矛盾已经激化,让卫瓘“见机行事”!
  也就是不介意采取“断然措施”。
  司马家就是这样,想吃鱼又怕鱼腥,每次都不把话说明白。
  钟会与邓艾的矛盾激化以后,自己身为监军,并且还是持节的监军,应该如何应对呢?
  站邓艾这边?
  站钟会这边?
  卫瓘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应该站司马昭这边,不过问题就在于司马昭总是不把话说明白!
  让卫瓘找不到站的地方!
  正在沉思之间,石守信已经带着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头到了宴会会场。那人坐在钟会身边,只是神情有些拘谨。
  “诸位,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刘禅,当年的蜀国皇帝。”
  蜀国的国号是汉,但钟会故意说是蜀国,又蔑视其政权,不承认是正统的意思。
  刘禅!居然是刘禅!
  卫瓘立刻瞪圆了眼睛!
  钟会居然悄咪咪的把刘禅抓来了,他到底想做什么?
  “刘将军啊,你来告诉在场诸位将军一下,你为什么要来找本都督。”
  钟会似笑非笑的问道,看着刘禅,眼神中满含深意。
  刘禅无奈的看向石守信,发现对方不动声色的在点头,刘禅便壮着胆子说道:“邓艾欲反,想扶持我为傀儡。我不愿意跟他同流合污,便书信给大都督,大都督派人接我来此,有书信为证。”
  说完这些话,刘禅感觉像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瘫坐在垫子上动也动不了一下。
  他明白,自己上了贼船,再也下不去了。
  (本章完)
  钟会看向石守信说道,脸上带着笑意。现场是石守信亲自部署的,外紧内松。
  别看众将在这里吃得开心惬意,但没有钟会的允许,没有任何人可以走出大营,外面的亲兵,也进不来。
  在中军大营外面,石守信给这些将领的亲兵们安排了另外一场宴席,虽然没有什么精致菜肴,但是吃喝管够。总之,就是把参会将领,与他们的亲兵分隔开来。
  让外面的人意识不到大营内发生了什么事,大营内参会的将领也无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每一个小细节,他都已经考虑到了。
  宴会虽然是不设栅栏,看起来很空旷,但伏兵都是在周边的军帐内。真要打起来,参会将领哪怕是吕布出身,也杀不出去。
  “大都督,请先入席,待酒过三巡后,再请刘禅入席。
  这样就不会太突兀。”
  石守信对钟会小声说道。
  “甚好,那就按你安排的来。”
  钟会点点头,然后转身便走,自顾自来到主座坐下,随即拍了拍手。
  早就在一旁等待的乐师和舞女,走进宴会场地中央,奏乐的奏乐,跳舞的跳舞。
  鼓乐舞蹈一上,气氛就来了。
  在一旁吃席的魏军将领们,好色的就盯着舞女的屁股和腰肢看,不好色的就听着带劲的乐曲,众人都是各得其乐。
  钟会只是面带微笑坐在主座,什么话都没说。
  “大都督,今日军中盛宴,为何不见石监军?”
  坐在钟会座位不远处的卫瓘,一脸微笑问道,虽然他的语气很是随意,但脸上的笑容却意味深长。
  “今日宴会便是石监军一手安排的,他现在正忙着呢。”
  钟会随口说道,不以为意。
  哪知道卫瓘对此不依不饶,继续追问道:
  “中军有专门执掌每日火灶之人,大都督的亲兵也可以去传达军令。
  何以让石监军越俎代庖?
  他是监军,又不是大都督的佣人奴仆,何以要操持宴会?”
  卫瓘的语气渐渐严厉起来。
  钟会目光一凝,看了卫瓘一眼,若有所思。
  卫瓘的话其实不无道理,石守信是军中掌管军纪,监督将士日常行为的官员。他平日里走走看看,什么都不做才是应该的。
  现在负责操持军中宴会,这合适吗?
  这就好比说,军队的某个司令需要用车,自然有专职的司机。派个团长之类的军官给司令开车,无论是因为什么事情,终究还是有些不合适。
  听到这话,众将也渐渐回过味来了。
  是啊,石守信去哪里了呢?
  “来人啊,把石监军叫来吃酒。”
  钟会对身边的亲兵吩咐道。随即他看向卫瓘,语气不阴不阳的反问道:“石监军非常有能力,所谓能者多劳,他自告奋勇要操持今夜的宴会,有何不可呢?还是说,卫监军觉得,石监军是有什么图谋,去干坏事去了?”
  “没有没有,卫某仅仅的好奇,故而有此一问。
  这样,我自罚三杯,希望大都督不要见怪!”
  卫瓘像个没事人一样哈哈大笑,脸皮比城墙还厚。随后他果然自罚三杯,非常爽快。
  钟会也没有揪住这件事不放。
  很快,石守信便来到宴会场地,看到钟会给他使眼色,石守信连忙点了点头。
  “诸位,都安静一下,钟某有话要说。”
  钟会忽然站起身,拍了拍巴掌。
  鼓乐声立刻停了下来,舞女们识趣的鱼贯而出。
  正在吃喝不停的将军们,也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桌案上。
  露天的宴会会场变得异常安静,众人都把目光投向钟会。
  “石监军,快去把贵客请来。”
  钟会对石守信笑道。
  “得令!”
  石守信领命而去,众将的目光,都在他身上。
  卫瓘盯着石守信离去的背影,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和司马昭,是单线联系的,并且吸取了信件被钟会截取的教训。司马昭提醒他说,钟会与邓艾的矛盾已经激化,让卫瓘“见机行事”!
  也就是不介意采取“断然措施”。
  司马家就是这样,想吃鱼又怕鱼腥,每次都不把话说明白。
  钟会与邓艾的矛盾激化以后,自己身为监军,并且还是持节的监军,应该如何应对呢?
  站邓艾这边?
  站钟会这边?
  卫瓘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应该站司马昭这边,不过问题就在于司马昭总是不把话说明白!
  让卫瓘找不到站的地方!
  正在沉思之间,石守信已经带着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头到了宴会会场。那人坐在钟会身边,只是神情有些拘谨。
  “诸位,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刘禅,当年的蜀国皇帝。”
  蜀国的国号是汉,但钟会故意说是蜀国,又蔑视其政权,不承认是正统的意思。
  刘禅!居然是刘禅!
  卫瓘立刻瞪圆了眼睛!
  钟会居然悄咪咪的把刘禅抓来了,他到底想做什么?
  “刘将军啊,你来告诉在场诸位将军一下,你为什么要来找本都督。”
  钟会似笑非笑的问道,看着刘禅,眼神中满含深意。
  刘禅无奈的看向石守信,发现对方不动声色的在点头,刘禅便壮着胆子说道:“邓艾欲反,想扶持我为傀儡。我不愿意跟他同流合污,便书信给大都督,大都督派人接我来此,有书信为证。”
  说完这些话,刘禅感觉像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瘫坐在垫子上动也动不了一下。
  他明白,自己上了贼船,再也下不去了。
  (本章完)
  钟会看向石守信说道,脸上带着笑意。现场是石守信亲自部署的,外紧内松。
  别看众将在这里吃得开心惬意,但没有钟会的允许,没有任何人可以走出大营,外面的亲兵,也进不来。
  在中军大营外面,石守信给这些将领的亲兵们安排了另外一场宴席,虽然没有什么精致菜肴,但是吃喝管够。总之,就是把参会将领,与他们的亲兵分隔开来。
  让外面的人意识不到大营内发生了什么事,大营内参会的将领也无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每一个小细节,他都已经考虑到了。
  宴会虽然是不设栅栏,看起来很空旷,但伏兵都是在周边的军帐内。真要打起来,参会将领哪怕是吕布出身,也杀不出去。
  “大都督,请先入席,待酒过三巡后,再请刘禅入席。
  这样就不会太突兀。”
  石守信对钟会小声说道。
  “甚好,那就按你安排的来。”
  钟会点点头,然后转身便走,自顾自来到主座坐下,随即拍了拍手。
  早就在一旁等待的乐师和舞女,走进宴会场地中央,奏乐的奏乐,跳舞的跳舞。
  鼓乐舞蹈一上,气氛就来了。
  在一旁吃席的魏军将领们,好色的就盯着舞女的屁股和腰肢看,不好色的就听着带劲的乐曲,众人都是各得其乐。
  钟会只是面带微笑坐在主座,什么话都没说。
  “大都督,今日军中盛宴,为何不见石监军?”
  坐在钟会座位不远处的卫瓘,一脸微笑问道,虽然他的语气很是随意,但脸上的笑容却意味深长。
  “今日宴会便是石监军一手安排的,他现在正忙着呢。”
  钟会随口说道,不以为意。
  哪知道卫瓘对此不依不饶,继续追问道:
  “中军有专门执掌每日火灶之人,大都督的亲兵也可以去传达军令。
  何以让石监军越俎代庖?
  他是监军,又不是大都督的佣人奴仆,何以要操持宴会?”
  卫瓘的语气渐渐严厉起来。
  钟会目光一凝,看了卫瓘一眼,若有所思。
  卫瓘的话其实不无道理,石守信是军中掌管军纪,监督将士日常行为的官员。他平日里走走看看,什么都不做才是应该的。
  现在负责操持军中宴会,这合适吗?
  这就好比说,军队的某个司令需要用车,自然有专职的司机。派个团长之类的军官给司令开车,无论是因为什么事情,终究还是有些不合适。
  听到这话,众将也渐渐回过味来了。
  是啊,石守信去哪里了呢?
  “来人啊,把石监军叫来吃酒。”
  钟会对身边的亲兵吩咐道。随即他看向卫瓘,语气不阴不阳的反问道:“石监军非常有能力,所谓能者多劳,他自告奋勇要操持今夜的宴会,有何不可呢?还是说,卫监军觉得,石监军是有什么图谋,去干坏事去了?”
  “没有没有,卫某仅仅的好奇,故而有此一问。
  这样,我自罚三杯,希望大都督不要见怪!”
  卫瓘像个没事人一样哈哈大笑,脸皮比城墙还厚。随后他果然自罚三杯,非常爽快。
  钟会也没有揪住这件事不放。
  很快,石守信便来到宴会场地,看到钟会给他使眼色,石守信连忙点了点头。
  “诸位,都安静一下,钟某有话要说。”
  钟会忽然站起身,拍了拍巴掌。
  鼓乐声立刻停了下来,舞女们识趣的鱼贯而出。
  正在吃喝不停的将军们,也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桌案上。
  露天的宴会会场变得异常安静,众人都把目光投向钟会。
  “石监军,快去把贵客请来。”
  钟会对石守信笑道。
  “得令!”
  石守信领命而去,众将的目光,都在他身上。
  卫瓘盯着石守信离去的背影,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和司马昭,是单线联系的,并且吸取了信件被钟会截取的教训。司马昭提醒他说,钟会与邓艾的矛盾已经激化,让卫瓘“见机行事”!
  也就是不介意采取“断然措施”。
  司马家就是这样,想吃鱼又怕鱼腥,每次都不把话说明白。
  钟会与邓艾的矛盾激化以后,自己身为监军,并且还是持节的监军,应该如何应对呢?
  站邓艾这边?
  站钟会这边?
  卫瓘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应该站司马昭这边,不过问题就在于司马昭总是不把话说明白!
  让卫瓘找不到站的地方!
  正在沉思之间,石守信已经带着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头到了宴会会场。那人坐在钟会身边,只是神情有些拘谨。
  “诸位,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刘禅,当年的蜀国皇帝。”
  蜀国的国号是汉,但钟会故意说是蜀国,又蔑视其政权,不承认是正统的意思。
  刘禅!居然是刘禅!
  卫瓘立刻瞪圆了眼睛!
  钟会居然悄咪咪的把刘禅抓来了,他到底想做什么?
  “刘将军啊,你来告诉在场诸位将军一下,你为什么要来找本都督。”
  钟会似笑非笑的问道,看着刘禅,眼神中满含深意。
  刘禅无奈的看向石守信,发现对方不动声色的在点头,刘禅便壮着胆子说道:“邓艾欲反,想扶持我为傀儡。我不愿意跟他同流合污,便书信给大都督,大都督派人接我来此,有书信为证。”
  说完这些话,刘禅感觉像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瘫坐在垫子上动也动不了一下。
  他明白,自己上了贼船,再也下不去了。
  (本章完)
  钟会看向石守信说道,脸上带着笑意。现场是石守信亲自部署的,外紧内松。
  别看众将在这里吃得开心惬意,但没有钟会的允许,没有任何人可以走出大营,外面的亲兵,也进不来。
  在中军大营外面,石守信给这些将领的亲兵们安排了另外一场宴席,虽然没有什么精致菜肴,但是吃喝管够。总之,就是把参会将领,与他们的亲兵分隔开来。
  让外面的人意识不到大营内发生了什么事,大营内参会的将领也无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每一个小细节,他都已经考虑到了。
  宴会虽然是不设栅栏,看起来很空旷,但伏兵都是在周边的军帐内。真要打起来,参会将领哪怕是吕布出身,也杀不出去。
  “大都督,请先入席,待酒过三巡后,再请刘禅入席。
  这样就不会太突兀。”
  石守信对钟会小声说道。
  “甚好,那就按你安排的来。”
  钟会点点头,然后转身便走,自顾自来到主座坐下,随即拍了拍手。
  早就在一旁等待的乐师和舞女,走进宴会场地中央,奏乐的奏乐,跳舞的跳舞。
  鼓乐舞蹈一上,气氛就来了。
  在一旁吃席的魏军将领们,好色的就盯着舞女的屁股和腰肢看,不好色的就听着带劲的乐曲,众人都是各得其乐。
  钟会只是面带微笑坐在主座,什么话都没说。
  “大都督,今日军中盛宴,为何不见石监军?”
  坐在钟会座位不远处的卫瓘,一脸微笑问道,虽然他的语气很是随意,但脸上的笑容却意味深长。
  “今日宴会便是石监军一手安排的,他现在正忙着呢。”
  钟会随口说道,不以为意。
  哪知道卫瓘对此不依不饶,继续追问道:
  “中军有专门执掌每日火灶之人,大都督的亲兵也可以去传达军令。
  何以让石监军越俎代庖?
  他是监军,又不是大都督的佣人奴仆,何以要操持宴会?”
  卫瓘的语气渐渐严厉起来。
  钟会目光一凝,看了卫瓘一眼,若有所思。
  卫瓘的话其实不无道理,石守信是军中掌管军纪,监督将士日常行为的官员。他平日里走走看看,什么都不做才是应该的。
  现在负责操持军中宴会,这合适吗?
  这就好比说,军队的某个司令需要用车,自然有专职的司机。派个团长之类的军官给司令开车,无论是因为什么事情,终究还是有些不合适。
  听到这话,众将也渐渐回过味来了。
  是啊,石守信去哪里了呢?
  “来人啊,把石监军叫来吃酒。”
  钟会对身边的亲兵吩咐道。随即他看向卫瓘,语气不阴不阳的反问道:“石监军非常有能力,所谓能者多劳,他自告奋勇要操持今夜的宴会,有何不可呢?还是说,卫监军觉得,石监军是有什么图谋,去干坏事去了?”
  “没有没有,卫某仅仅的好奇,故而有此一问。
  这样,我自罚三杯,希望大都督不要见怪!”
  卫瓘像个没事人一样哈哈大笑,脸皮比城墙还厚。随后他果然自罚三杯,非常爽快。
  钟会也没有揪住这件事不放。
  很快,石守信便来到宴会场地,看到钟会给他使眼色,石守信连忙点了点头。
  “诸位,都安静一下,钟某有话要说。”
  钟会忽然站起身,拍了拍巴掌。
  鼓乐声立刻停了下来,舞女们识趣的鱼贯而出。
  正在吃喝不停的将军们,也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桌案上。
  露天的宴会会场变得异常安静,众人都把目光投向钟会。
  “石监军,快去把贵客请来。”
  钟会对石守信笑道。
  “得令!”
  石守信领命而去,众将的目光,都在他身上。
  卫瓘盯着石守信离去的背影,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和司马昭,是单线联系的,并且吸取了信件被钟会截取的教训。司马昭提醒他说,钟会与邓艾的矛盾已经激化,让卫瓘“见机行事”!
  也就是不介意采取“断然措施”。
  司马家就是这样,想吃鱼又怕鱼腥,每次都不把话说明白。
  钟会与邓艾的矛盾激化以后,自己身为监军,并且还是持节的监军,应该如何应对呢?
  站邓艾这边?
  站钟会这边?
  卫瓘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应该站司马昭这边,不过问题就在于司马昭总是不把话说明白!
  让卫瓘找不到站的地方!
  正在沉思之间,石守信已经带着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头到了宴会会场。那人坐在钟会身边,只是神情有些拘谨。
  “诸位,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刘禅,当年的蜀国皇帝。”
  蜀国的国号是汉,但钟会故意说是蜀国,又蔑视其政权,不承认是正统的意思。
  刘禅!居然是刘禅!
  卫瓘立刻瞪圆了眼睛!
  钟会居然悄咪咪的把刘禅抓来了,他到底想做什么?
  “刘将军啊,你来告诉在场诸位将军一下,你为什么要来找本都督。”
  钟会似笑非笑的问道,看着刘禅,眼神中满含深意。
  刘禅无奈的看向石守信,发现对方不动声色的在点头,刘禅便壮着胆子说道:“邓艾欲反,想扶持我为傀儡。我不愿意跟他同流合污,便书信给大都督,大都督派人接我来此,有书信为证。”
  说完这些话,刘禅感觉像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瘫坐在垫子上动也动不了一下。
  他明白,自己上了贼船,再也下不去了。
  (本章完)
  钟会看向石守信说道,脸上带着笑意。现场是石守信亲自部署的,外紧内松。
  别看众将在这里吃得开心惬意,但没有钟会的允许,没有任何人可以走出大营,外面的亲兵,也进不来。
  在中军大营外面,石守信给这些将领的亲兵们安排了另外一场宴席,虽然没有什么精致菜肴,但是吃喝管够。总之,就是把参会将领,与他们的亲兵分隔开来。
  让外面的人意识不到大营内发生了什么事,大营内参会的将领也无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每一个小细节,他都已经考虑到了。
  宴会虽然是不设栅栏,看起来很空旷,但伏兵都是在周边的军帐内。真要打起来,参会将领哪怕是吕布出身,也杀不出去。
  “大都督,请先入席,待酒过三巡后,再请刘禅入席。
  这样就不会太突兀。”
  石守信对钟会小声说道。
  “甚好,那就按你安排的来。”
  钟会点点头,然后转身便走,自顾自来到主座坐下,随即拍了拍手。
  早就在一旁等待的乐师和舞女,走进宴会场地中央,奏乐的奏乐,跳舞的跳舞。
  鼓乐舞蹈一上,气氛就来了。
  在一旁吃席的魏军将领们,好色的就盯着舞女的屁股和腰肢看,不好色的就听着带劲的乐曲,众人都是各得其乐。
  钟会只是面带微笑坐在主座,什么话都没说。
  “大都督,今日军中盛宴,为何不见石监军?”
  坐在钟会座位不远处的卫瓘,一脸微笑问道,虽然他的语气很是随意,但脸上的笑容却意味深长。
  “今日宴会便是石监军一手安排的,他现在正忙着呢。”
  钟会随口说道,不以为意。
  哪知道卫瓘对此不依不饶,继续追问道:
  “中军有专门执掌每日火灶之人,大都督的亲兵也可以去传达军令。
  何以让石监军越俎代庖?
  他是监军,又不是大都督的佣人奴仆,何以要操持宴会?”
  卫瓘的语气渐渐严厉起来。
  钟会目光一凝,看了卫瓘一眼,若有所思。
  卫瓘的话其实不无道理,石守信是军中掌管军纪,监督将士日常行为的官员。他平日里走走看看,什么都不做才是应该的。
  现在负责操持军中宴会,这合适吗?
  这就好比说,军队的某个司令需要用车,自然有专职的司机。派个团长之类的军官给司令开车,无论是因为什么事情,终究还是有些不合适。
  听到这话,众将也渐渐回过味来了。
  是啊,石守信去哪里了呢?
  “来人啊,把石监军叫来吃酒。”
  钟会对身边的亲兵吩咐道。随即他看向卫瓘,语气不阴不阳的反问道:“石监军非常有能力,所谓能者多劳,他自告奋勇要操持今夜的宴会,有何不可呢?还是说,卫监军觉得,石监军是有什么图谋,去干坏事去了?”
  “没有没有,卫某仅仅的好奇,故而有此一问。
  这样,我自罚三杯,希望大都督不要见怪!”
  卫瓘像个没事人一样哈哈大笑,脸皮比城墙还厚。随后他果然自罚三杯,非常爽快。
  钟会也没有揪住这件事不放。
  很快,石守信便来到宴会场地,看到钟会给他使眼色,石守信连忙点了点头。
  “诸位,都安静一下,钟某有话要说。”
  钟会忽然站起身,拍了拍巴掌。
  鼓乐声立刻停了下来,舞女们识趣的鱼贯而出。
  正在吃喝不停的将军们,也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桌案上。
  露天的宴会会场变得异常安静,众人都把目光投向钟会。
  “石监军,快去把贵客请来。”
  钟会对石守信笑道。
  “得令!”
  石守信领命而去,众将的目光,都在他身上。
  卫瓘盯着石守信离去的背影,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和司马昭,是单线联系的,并且吸取了信件被钟会截取的教训。司马昭提醒他说,钟会与邓艾的矛盾已经激化,让卫瓘“见机行事”!
  也就是不介意采取“断然措施”。
  司马家就是这样,想吃鱼又怕鱼腥,每次都不把话说明白。
  钟会与邓艾的矛盾激化以后,自己身为监军,并且还是持节的监军,应该如何应对呢?
  站邓艾这边?
  站钟会这边?
  卫瓘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应该站司马昭这边,不过问题就在于司马昭总是不把话说明白!
  让卫瓘找不到站的地方!
  正在沉思之间,石守信已经带着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头到了宴会会场。那人坐在钟会身边,只是神情有些拘谨。
  “诸位,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刘禅,当年的蜀国皇帝。”
  蜀国的国号是汉,但钟会故意说是蜀国,又蔑视其政权,不承认是正统的意思。
  刘禅!居然是刘禅!
  卫瓘立刻瞪圆了眼睛!
  钟会居然悄咪咪的把刘禅抓来了,他到底想做什么?
  “刘将军啊,你来告诉在场诸位将军一下,你为什么要来找本都督。”
  钟会似笑非笑的问道,看着刘禅,眼神中满含深意。
  刘禅无奈的看向石守信,发现对方不动声色的在点头,刘禅便壮着胆子说道:“邓艾欲反,想扶持我为傀儡。我不愿意跟他同流合污,便书信给大都督,大都督派人接我来此,有书信为证。”
  说完这些话,刘禅感觉像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瘫坐在垫子上动也动不了一下。
  他明白,自己上了贼船,再也下不去了。
  (本章完)
  钟会看向石守信说道,脸上带着笑意。现场是石守信亲自部署的,外紧内松。
  别看众将在这里吃得开心惬意,但没有钟会的允许,没有任何人可以走出大营,外面的亲兵,也进不来。
  在中军大营外面,石守信给这些将领的亲兵们安排了另外一场宴席,虽然没有什么精致菜肴,但是吃喝管够。总之,就是把参会将领,与他们的亲兵分隔开来。
  让外面的人意识不到大营内发生了什么事,大营内参会的将领也无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每一个小细节,他都已经考虑到了。
  宴会虽然是不设栅栏,看起来很空旷,但伏兵都是在周边的军帐内。真要打起来,参会将领哪怕是吕布出身,也杀不出去。
  “大都督,请先入席,待酒过三巡后,再请刘禅入席。
  这样就不会太突兀。”
  石守信对钟会小声说道。
  “甚好,那就按你安排的来。”
  钟会点点头,然后转身便走,自顾自来到主座坐下,随即拍了拍手。
  早就在一旁等待的乐师和舞女,走进宴会场地中央,奏乐的奏乐,跳舞的跳舞。
  鼓乐舞蹈一上,气氛就来了。
  在一旁吃席的魏军将领们,好色的就盯着舞女的屁股和腰肢看,不好色的就听着带劲的乐曲,众人都是各得其乐。
  钟会只是面带微笑坐在主座,什么话都没说。
  “大都督,今日军中盛宴,为何不见石监军?”
  坐在钟会座位不远处的卫瓘,一脸微笑问道,虽然他的语气很是随意,但脸上的笑容却意味深长。
  “今日宴会便是石监军一手安排的,他现在正忙着呢。”
  钟会随口说道,不以为意。
  哪知道卫瓘对此不依不饶,继续追问道:
  “中军有专门执掌每日火灶之人,大都督的亲兵也可以去传达军令。
  何以让石监军越俎代庖?
  他是监军,又不是大都督的佣人奴仆,何以要操持宴会?”
  卫瓘的语气渐渐严厉起来。
  钟会目光一凝,看了卫瓘一眼,若有所思。
  卫瓘的话其实不无道理,石守信是军中掌管军纪,监督将士日常行为的官员。他平日里走走看看,什么都不做才是应该的。
  现在负责操持军中宴会,这合适吗?
  这就好比说,军队的某个司令需要用车,自然有专职的司机。派个团长之类的军官给司令开车,无论是因为什么事情,终究还是有些不合适。
  听到这话,众将也渐渐回过味来了。
  是啊,石守信去哪里了呢?
  “来人啊,把石监军叫来吃酒。”
  钟会对身边的亲兵吩咐道。随即他看向卫瓘,语气不阴不阳的反问道:“石监军非常有能力,所谓能者多劳,他自告奋勇要操持今夜的宴会,有何不可呢?还是说,卫监军觉得,石监军是有什么图谋,去干坏事去了?”
  “没有没有,卫某仅仅的好奇,故而有此一问。
  这样,我自罚三杯,希望大都督不要见怪!”
  卫瓘像个没事人一样哈哈大笑,脸皮比城墙还厚。随后他果然自罚三杯,非常爽快。
  钟会也没有揪住这件事不放。
  很快,石守信便来到宴会场地,看到钟会给他使眼色,石守信连忙点了点头。
  “诸位,都安静一下,钟某有话要说。”
  钟会忽然站起身,拍了拍巴掌。
  鼓乐声立刻停了下来,舞女们识趣的鱼贯而出。
  正在吃喝不停的将军们,也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桌案上。
  露天的宴会会场变得异常安静,众人都把目光投向钟会。
  “石监军,快去把贵客请来。”
  钟会对石守信笑道。
  “得令!”
  石守信领命而去,众将的目光,都在他身上。
  卫瓘盯着石守信离去的背影,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和司马昭,是单线联系的,并且吸取了信件被钟会截取的教训。司马昭提醒他说,钟会与邓艾的矛盾已经激化,让卫瓘“见机行事”!
  也就是不介意采取“断然措施”。
  司马家就是这样,想吃鱼又怕鱼腥,每次都不把话说明白。
  钟会与邓艾的矛盾激化以后,自己身为监军,并且还是持节的监军,应该如何应对呢?
  站邓艾这边?
  站钟会这边?
  卫瓘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应该站司马昭这边,不过问题就在于司马昭总是不把话说明白!
  让卫瓘找不到站的地方!
  正在沉思之间,石守信已经带着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头到了宴会会场。那人坐在钟会身边,只是神情有些拘谨。
  “诸位,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刘禅,当年的蜀国皇帝。”
  蜀国的国号是汉,但钟会故意说是蜀国,又蔑视其政权,不承认是正统的意思。
  刘禅!居然是刘禅!
  卫瓘立刻瞪圆了眼睛!
  钟会居然悄咪咪的把刘禅抓来了,他到底想做什么?
  “刘将军啊,你来告诉在场诸位将军一下,你为什么要来找本都督。”
  钟会似笑非笑的问道,看着刘禅,眼神中满含深意。
  刘禅无奈的看向石守信,发现对方不动声色的在点头,刘禅便壮着胆子说道:“邓艾欲反,想扶持我为傀儡。我不愿意跟他同流合污,便书信给大都督,大都督派人接我来此,有书信为证。”
  说完这些话,刘禅感觉像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瘫坐在垫子上动也动不了一下。
  他明白,自己上了贼船,再也下不去了。
  (本章完)
  钟会看向石守信说道,脸上带着笑意。现场是石守信亲自部署的,外紧内松。
  别看众将在这里吃得开心惬意,但没有钟会的允许,没有任何人可以走出大营,外面的亲兵,也进不来。
  在中军大营外面,石守信给这些将领的亲兵们安排了另外一场宴席,虽然没有什么精致菜肴,但是吃喝管够。总之,就是把参会将领,与他们的亲兵分隔开来。
  让外面的人意识不到大营内发生了什么事,大营内参会的将领也无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每一个小细节,他都已经考虑到了。
  宴会虽然是不设栅栏,看起来很空旷,但伏兵都是在周边的军帐内。真要打起来,参会将领哪怕是吕布出身,也杀不出去。
  “大都督,请先入席,待酒过三巡后,再请刘禅入席。
  这样就不会太突兀。”
  石守信对钟会小声说道。
  “甚好,那就按你安排的来。”
  钟会点点头,然后转身便走,自顾自来到主座坐下,随即拍了拍手。
  早就在一旁等待的乐师和舞女,走进宴会场地中央,奏乐的奏乐,跳舞的跳舞。
  鼓乐舞蹈一上,气氛就来了。
  在一旁吃席的魏军将领们,好色的就盯着舞女的屁股和腰肢看,不好色的就听着带劲的乐曲,众人都是各得其乐。
  钟会只是面带微笑坐在主座,什么话都没说。
  “大都督,今日军中盛宴,为何不见石监军?”
  坐在钟会座位不远处的卫瓘,一脸微笑问道,虽然他的语气很是随意,但脸上的笑容却意味深长。
  “今日宴会便是石监军一手安排的,他现在正忙着呢。”
  钟会随口说道,不以为意。
  哪知道卫瓘对此不依不饶,继续追问道:
  “中军有专门执掌每日火灶之人,大都督的亲兵也可以去传达军令。
  何以让石监军越俎代庖?
  他是监军,又不是大都督的佣人奴仆,何以要操持宴会?”
  卫瓘的语气渐渐严厉起来。
  钟会目光一凝,看了卫瓘一眼,若有所思。
  卫瓘的话其实不无道理,石守信是军中掌管军纪,监督将士日常行为的官员。他平日里走走看看,什么都不做才是应该的。
  现在负责操持军中宴会,这合适吗?
  这就好比说,军队的某个司令需要用车,自然有专职的司机。派个团长之类的军官给司令开车,无论是因为什么事情,终究还是有些不合适。
  听到这话,众将也渐渐回过味来了。
  是啊,石守信去哪里了呢?
  “来人啊,把石监军叫来吃酒。”
  钟会对身边的亲兵吩咐道。随即他看向卫瓘,语气不阴不阳的反问道:“石监军非常有能力,所谓能者多劳,他自告奋勇要操持今夜的宴会,有何不可呢?还是说,卫监军觉得,石监军是有什么图谋,去干坏事去了?”
  “没有没有,卫某仅仅的好奇,故而有此一问。
  这样,我自罚三杯,希望大都督不要见怪!”
  卫瓘像个没事人一样哈哈大笑,脸皮比城墙还厚。随后他果然自罚三杯,非常爽快。
  钟会也没有揪住这件事不放。
  很快,石守信便来到宴会场地,看到钟会给他使眼色,石守信连忙点了点头。
  “诸位,都安静一下,钟某有话要说。”
  钟会忽然站起身,拍了拍巴掌。
  鼓乐声立刻停了下来,舞女们识趣的鱼贯而出。
  正在吃喝不停的将军们,也将手中的酒杯放在桌案上。
  露天的宴会会场变得异常安静,众人都把目光投向钟会。
  “石监军,快去把贵客请来。”
  钟会对石守信笑道。
  “得令!”
  石守信领命而去,众将的目光,都在他身上。
  卫瓘盯着石守信离去的背影,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和司马昭,是单线联系的,并且吸取了信件被钟会截取的教训。司马昭提醒他说,钟会与邓艾的矛盾已经激化,让卫瓘“见机行事”!
  也就是不介意采取“断然措施”。
  司马家就是这样,想吃鱼又怕鱼腥,每次都不把话说明白。
  钟会与邓艾的矛盾激化以后,自己身为监军,并且还是持节的监军,应该如何应对呢?
  站邓艾这边?
  站钟会这边?
  卫瓘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应该站司马昭这边,不过问题就在于司马昭总是不把话说明白!
  让卫瓘找不到站的地方!
  正在沉思之间,石守信已经带着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头到了宴会会场。那人坐在钟会身边,只是神情有些拘谨。
  “诸位,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刘禅,当年的蜀国皇帝。”
  蜀国的国号是汉,但钟会故意说是蜀国,又蔑视其政权,不承认是正统的意思。
  刘禅!居然是刘禅!
  卫瓘立刻瞪圆了眼睛!
  钟会居然悄咪咪的把刘禅抓来了,他到底想做什么?
  “刘将军啊,你来告诉在场诸位将军一下,你为什么要来找本都督。”
  钟会似笑非笑的问道,看着刘禅,眼神中满含深意。
  刘禅无奈的看向石守信,发现对方不动声色的在点头,刘禅便壮着胆子说道:“邓艾欲反,想扶持我为傀儡。我不愿意跟他同流合污,便书信给大都督,大都督派人接我来此,有书信为证。”
  说完这些话,刘禅感觉像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瘫坐在垫子上动也动不了一下。
  他明白,自己上了贼船,再也下不去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