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逸读阁小说_免费小说-最新最好看小说完本排行榜>书库>历史军事>关羽> 第十五章 老谋深算曹操率众谢罪(下)

第十五章 老谋深算曹操率众谢罪(下)

  第十五章老谋深算曹操率众谢罪(下)
  第十五章老谋深算曹操率众谢罪(下)
  3
  关羽在书房读书。
  哮天匆匆来报。
  “少爷,丞相派人来,又请去相府赴宴。”
  曹操自得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已成惯例。所以,关羽随便应了一声。
  “知道了。”
  关羽来到相府门口。他里边穿着曹操赐的绛色锦袍,外面罩着旧绿袍。因旧绿袍短,袖口、下摆都露出了一圈绛色。
  夏侯dun在门口怒目而视。
  关羽见了,一怔。
  守门的士卒,以目相示,都在等着看好戏。
  一怔之后,关羽又迈步向门内走去。
  夏侯dun蓄意来阻,谁知他去撞人却反而像被撞了,身体碰到关羽后竟弹了回去,还打个趔趄。
  夏侯dun急忙稳住身子,望着己进门的关羽背影,惊骇不已。
  守门的士卒尽皆惊愕。
  关羽却像没事一般,继读向内走去。
  曹操神色欣喜地在大厅之外迎关羽。他身后是曹丕与众文武。
  关羽来了。
  曹操赶紧喜悦地迎上去。
  二人叙礼毕,曹操打量起了关羽。
  关羽的袖口与下摆都露出了一圈绛色。
  曹操笑了,赞道。
  “公何其俭也!”
  关羽顿感莫名其妙。
  “丞相何出此言?”
  曹操牵了牵关羽的旧袍,笑了。
  “以旧罩新,非俭而何?”
  关羽也笑了。
  “噢,丞相有所不知。旧袍乃兄长所制,穿之如见兄面。关羽不敢得丞相之新,而忘兄长之旧也。”
  曹操怔住了。
  众文武也都愣了。
  夏侯dun还现出了怒容。
  曹丕见了,赶紧搭台阶。
  “父亲,该入席了。”
  曹操回过神来,自知失态,马上换了副笑脸。
  “噢!入席!入席!云长,来!”
  曹操拉起关羽的手,与他一起步入了大厅。
  曹操携着关羽,一直走向上座。
  关羽身上露出的绛色圈,在他们身后的文武眼前晃来晃去。
  夏侯dun一脸恼怒。
  蔡阳却一脸阴笑。
  其他人等也都面露愤然之情。
  曹操送关羽在上座坐了,自己才入了席。
  入席后,曹操扫视众人,见不少人都带怨怒之色。他咳了一声,才举起了杯。
  “诸位,云长得新不忘旧,真义士也!让我等为云长之义干杯!”
  不少人都干了杯。
  蔡阳手端酒杯,来到关羽面前,阴笑着开了口。
  “关将军,自你投降丞相以来,丞相便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让我等陪吃陪喝,真叨了不少光。蔡阳特来致谢!”
  蔡阳的阴阳怪气,令夏侯dun很解气,高声说。
  “是啊。若非你投降,我等哪有这般口福啊?”
  曹操见状一惊。
  关羽冷冷一笑,冷冰冰地开了口。
  “大宴小宴,皆是丞相之宴。汝等要谢,当谢丞相,与关某何干?”
  关羽说完,霍然而起,向曹操拱起手。
  “丞相,关羽失陪!”
  关羽说完,拂袖离席而去。
  事发太过突然,曹操一惊而起,扬手连呼。
  “哎?云长!云长!”
  关羽头也不回,兀自去了。
  曹操大怒,大吼起来。
  “来人!将二人砍了!”
  曹丕与其余文武全都慌了,纷纷离席,跪地求饶。
  “丞相息怒!”
  被押的蔡阳和夏侯dun也大叫。
  “”我等叨光致谢,何罪之有?
  曹操更怒,抓杯猛掷于地。
  “叨光致谢?还敢狡辩?拉出砍了!”
  众人见曹操更怒,又一齐告饶。
  “丞相息怒!”
  荀yu在众人求饶之后立即开了口。
  “丞相,二人心中有怨,但罪不至死。丞相若因小怨而杀二人,我等将深感痛心。请丞相三思!”
  曹操仍怒不可遏。
  “本相早就有言,关羽之事,我自有决断,汝等休再惹我动怒!二人大胆,竟将本相之令当耳旁风!岂可纵容?”
  许褚这时也开了口。
  “丞相,实不相瞒,您如此厚待关羽,不服者众。丞相执意要杀二人,我等阻也无益。然二人因此被杀,我等深感不平。”
  夏侯渊也接过了话。
  “是啊!丞相,我等鞍前马后一辈子,尚不及一降将,叫人如何能服?”
  曹洪又接着说起来。
  “丞相,若关羽如文远般归心丞相,丞相厚待尚有可言。今关羽并未归心,丞相待之却无人能及!我等深为丞相担忧,怒那关羽不知好歹,反因此招杀身之祸,我等如何想得通?”
  见众人争相劝谏,曹操虽怒气未消,但心下明显已动。
  众人见此,又一齐叫起来。
  “是啊!丞相,我等想不通啊!”
  曹操看着跪了一地的文武,叹了口气。
  “唉!都起来吧!”
  众人纷纷起身归位。
  只有蔡阳和夏侯dun仍跪在地上。
  曹操神色沉重,也慢慢地坐了。
  “方今天下,诸侯割据,战祸连年,国家凋敝,民不聊生。本相欲铲除诸侯,一统天下,令国家兴旺,百姓安宁。为此,本相日思夜想,渴求良将,以遂我愿。”
  许褚听到此,奋然而起。
  “丞相!我等愿赴汤蹈火,荡平诸侯!”
  众将一齐奋起。
  “丞相!我等愿赴汤蹈火,荡平诸侯!”
  曹操抬手示意,让众人坐下。
  “我知汝等忠勇。然汝等若能荡平诸侯,天下早就太平了,何需我*夜思良将?”
  众将低下了头。
  曹操看了看众将,带着遗憾之情开了口。
  “汝等平心而论,何人能及关羽?”
  众将尽皆低头不语。
  “今我幸得关羽,欲为己用,以遂一统天下之愿。汝等却在干甚么?嗯?”
  曹操又恼怒起来。
  所有人都低下了头。
  “汝等皆知,关羽尚未归心。此时,我更当厚待之,方可动其情,服其心。汝等鼠目寸光,此时反而添乱,岂不令我失望?”
  曹丕与众人纷纷起身跪地。
  “我等知错了!请丞相责罚!”
  “罢了,都起来吧!随我去向关羽谢罪!”
  曹丕与众人都惊讶地望着曹操。
  曹操一看,又现怒色。
  “没听见?”
  “听见了!”
  众人大声齐答。
  关羽回到书房,仍怒气难消,独自烦乱地踱着。
  “若知兄长在何处,我便即去!唉!兄长,您今安在呀?”
  这时,哮天匆匆进来了。
  “少爷,丞相率人来了!”
  关羽一惊,急忙随哮天出了门。
  关羽与哮天匆匆来到客堂。
  关羽一看客堂无人,又匆匆向外走。
  关羽与哮天来到院内。
  关羽四顾无人,转问哮天。
  “人呢?”
  哮天也一脸困惑。
  “难道、还在大门外?”
  关羽闻言,急步奔向大门。
  关羽匆匆出了大门。大吃一惊。
  曹操率着曹丕及曹营文武,在门外跪成一片。
  关羽大惊。
  “丞相,您这是……”
  “云长,适才席间,我等冒犯,特来登门谢罪!”
  曹操说罢,众人也一齐开了口。
  “我等冒犯,特来谢罪!”
  关羽大感意外,急忙去扶曹操。
  “丞相,这如何使得?如何使得呀?”
  关羽扶起曹操,又急忙去扶曹丕和众人。
  “各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众人纷纷起来了。
  关羽又转向曹操。
  “丞相,关羽身无寸功,所待却优于众人。若关羽遇此情形,亦难心服。丞相如此,令关羽心何以安啦?”
  听关羽言辞恳切,曹操笑了。
  “云长不见罪,我就放心了。”
  曹操回到相府,曹丕随在其身后,一起进了后堂。
  “父亲,依孩儿看,适才去谢罪,父亲当可不去。”
  曹操坐下了,一边去端侍者送来的茶,一边问。
  “为何?”
  “父亲过份屈尊,岂不反助关羽气焰?”
  曹操笑了笑。
  “汝不知关羽。我欲令其归心,非大义不足以动其情。再则,我亲自去谢罪,日后谁还敢放肆?此前,我难令关羽归心,盖因彼等明里暗里作梗。今我亲自谢罪,便无人再敢作梗。”
  曹丕听了,恍然大悟。
  “噢,父亲深意,孩儿明白了。”
  4
  曹丕在院内观望。
  院子不大,却整洁雅致。
  荀攸匆匆从内而出,见曹丕急忙见礼。
  “不知公子驾临,有失远迎,乞谅!”
  “先生休要客气,我此来,是有事相求。”
  荀攸将曹丕延入客堂。下人献茶毕,荀攸便开了口。
  “不知公子何事相嘱?”
  “近闻刘备投于袁绍。刘备在,则关羽难归心。先生足智多谋,可有除刘备良策?”
  荀攸想了想,反问曹丕。
  “公子可曾做过甚么?”
  曹丕知荀攸机智过人,足智多谋,深为曹操倚重,因此,只好据实相告。
  “未曾。”
  “为何?”
  “诸般举措,皆觉不妥。”
  “如何不妥?”
  “若暗杀,刘备本在袁绍处,袁绍无需此举。天下欲暗杀刘备者,童叟皆知,怎能瞒过关羽?若离间,刘备刚为我所破而投袁绍,怎会结我图袁?”
  荀攸点了点头。
  “不仅如此。还让刘备明白了我知其下落,并推想出关羽已在我处。若其遣人密召,关羽必去。”
  “正是。我苦思无计,故来求先生,乞盼指点迷津。”
  荀攸看曹丕神色诚恳,才应承下来。
  “待我思之。”
  曹丕静待荀攸思索。片刻之后,荀攸开了口。
  “公子,可否以张飞遣人联络之名,诱杀刘备?”
  曹丕听了荀攸之计,颇为不解。
  “为何是张飞联络?”
  “欲诛刘备者,天下无他人。如此,刘备既知是我图之,亦不疑关羽现在我处。”
  曹丕闻言大喜。
  “先生果然高明!”
  “公子过奖。”
  “先生,我还有一不情之请。”
  “请讲。”
  “此事,父亲不知,当更好办。”
  荀攸听了,点了点头。
  “公子平日低调,虑事颇为周详啊!”
  “先生过奖!告辞!”
  “公子慢走!”
  荀攸盯着曹丕背影,沉思着。
  “此人极善伪装,非寻常之辈呀!”
  曹操神色忧郁,在独自沉思。
  荀攸进来了。
  曹操率众谢罪,不仅挽回了关羽,更令曹营文武无人敢在明里暗里作梗。但他心里明白,关羽仍未归心。于是,便召荀攸问计。见荀攸来,曹操喜形于色,急忙看座。
  待荀攸坐了,曹操便开了口。
  “我厚待云长,无以复加,然难令其归心。公达可有良策服之?”
  荀攸听曹操推心置腹,诚心问计,也直言不讳。
  “常言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故难言服人之良策。”
  曹操一听,沉默了。
  “丞相,关羽乃天下难得义士,非比常人。若欲关羽归心,不可重小惠而轻大义也!”
  曹操一听,不觉气恼。
  “甚么?我允其三约,我应请退军,我厚赐重赏,我严己宽彼,我率众谢罪,哪一样不是大义?”
  荀攸笑了笑。
  “丞相,关羽胸怀天下,不重己利。丞相所言,皆非关羽所重,如何令他归心?”
  曹操恍然大悟,立即起身相谢。
  “我曾挖空心思,却终不得其要,故难令其归心。幸得公达指教!幸甚!幸甚!”
  刘备神色兴奋急切,随着简雍疾行在街上。
  “三弟所遣之人在何处?”
  “在前面客栈。”
  简雍指着前方答。
  刘备没停步,两眼却兴奋地望着前方。但刘备走着走着,却突然停下了。脸上露出了深深疑色。
  “皇叔,怎么啦?”
  简雍见刘备突然不走了,甚为困惑。
  此时,刘备脸上的疑色却更重了。
  “依三弟秉性,既知我在此,必亲自来投,何需遣人?”
  简雍听了,恍然大悟。
  “如此说来,此当是陷阱?”
  刘备点了点头。
  二人又转身往回走。
  丽日蓝天,和风轻拂。
  曹操与关羽登上山顶,坐在巨石上极目远眺。
  曹操神色兴奋,看着山下远远近近连绵起伏的群山,诗兴大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此时,不知公有何感念?”
  关羽也心旷神怡。听曹操问,笑了笑。
  “我可没有丞相的雅兴。我只看到山外有山。”
  曹操听了,大加赞赏。
  “好哇!公已名震天下,仍虚怀若谷,必成大器呀!”
  关羽听了,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甚大器呀?当初,我兄弟三人盟誓:协力同心,扶危济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然我庸庸碌碌至今,上不能报国,下不能安民。问心有愧呀!”
  曹操听了,却更来了精神。
  “噢?你兄弟三人之志,竟与我不谋而合呀!可惜呀!可惜我没赶上!不然,便是四兄弟,而不止三兄弟了!”
  关羽听了,不仅没高兴,反而一脸疑惑。
  “丞相与我兄弟同志?”
  曹操神色庄重起来。
  “方今天下,诸侯割据,战祸连年,国家凋敝,民不聊生。我生此时,深感痛心啦!唯荡平诸侯,一统天下,方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曹某之志,是否与你兄弟相合呀?”
  关羽听了,有些吃惊。他站起身,神色庄重。
  “若丞相果真以天下苍生为念,关某愿为荡平诸侯,天下一统效力!”
  曹操听了,兴奋地一冲而起,激动地举手向天。
  “曹某指天为誓:荡平诸侯,一统天下,得天下太平,保国泰民安,乃我毕生之志!”
  曹操誓罢,又抓住关羽之手,郑重地问。
  “公果愿助我荡平诸侯,一统天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关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是不知天下一统,是否统于汉家?”
  曹操一听,一下愣了。
  曹操自从与关羽登山言志之后,便知难令关羽归心了。这使他神色忧虑,坐立不安。他知张辽与关羽交厚,便召张辽去探关羽之意。
  张辽进来了。
  “丞相相召,不知何事?”
  曹操满脸忧色。
  “我待云长不薄,然彼常怀去心,如之奈何?”
  曹操说完,忧心忡忡地望着张辽。
  张辽听了,便明了曹操之意。
  “丞相,待我再探其意,方知纠结。如何?”
  曹操面带无可奈何之情,点了点头。
  张辽领命,去见关羽,与关羽共进客堂。
  张辽抚着客堂豪华的装饰开了口。
  “我荐兄于丞相,未曾亏欠吧?”
  “丞相待我甚厚,深深感念于心。”
  “既然如此,兄长为何常怀去意?”
  “我身虽在此,心念兄长,日久愈甚,难以去怀。”
  “兄长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皇叔待兄,未必优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意呢?”
  “兄长待我,虽不及丞相。然我与兄长有盟,誓同生死,互不相悖,故我终不留此。丞相厚恩,我当建功以报,功成自去。”
  “倘若皇叔弃世,公何以归?”
  “愿从于九泉。”
  关羽神情郑重,口气坚定。
  张辽既敬佩,又惋惜,心情复杂地望着关羽。
  张辽回去,如实报予曹操。
  曹操听了,连连摇头。
  “我原想,若刘备弃世,关羽必归心于我。唉!彼事主不忘其本,利禄不动其心,美女不移其情,真乃天下义士也!可惜呀!可惜不能为我所用。惜哉!惜哉!”
  曹操叹息不已。
  关羽扶起曹操,又急忙去扶曹丕和众人。
  “各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众人纷纷起来了。
  关羽又转向曹操。
  “丞相,关羽身无寸功,所待却优于众人。若关羽遇此情形,亦难心服。丞相如此,令关羽心何以安啦?”
  听关羽言辞恳切,曹操笑了。
  “云长不见罪,我就放心了。”
  曹操回到相府,曹丕随在其身后,一起进了后堂。
  “父亲,依孩儿看,适才去谢罪,父亲当可不去。”
  曹操坐下了,一边去端侍者送来的茶,一边问。
  “为何?”
  “父亲过份屈尊,岂不反助关羽气焰?”
  曹操笑了笑。
  “汝不知关羽。我欲令其归心,非大义不足以动其情。再则,我亲自去谢罪,日后谁还敢放肆?此前,我难令关羽归心,盖因彼等明里暗里作梗。今我亲自谢罪,便无人再敢作梗。”
  曹丕听了,恍然大悟。
  “噢,父亲深意,孩儿明白了。”
  4
  曹丕在院内观望。
  院子不大,却整洁雅致。
  荀攸匆匆从内而出,见曹丕急忙见礼。
  “不知公子驾临,有失远迎,乞谅!”
  “先生休要客气,我此来,是有事相求。”
  荀攸将曹丕延入客堂。下人献茶毕,荀攸便开了口。
  “不知公子何事相嘱?”
  “近闻刘备投于袁绍。刘备在,则关羽难归心。先生足智多谋,可有除刘备良策?”
  荀攸想了想,反问曹丕。
  “公子可曾做过甚么?”
  曹丕知荀攸机智过人,足智多谋,深为曹操倚重,因此,只好据实相告。
  “未曾。”
  “为何?”
  “诸般举措,皆觉不妥。”
  “如何不妥?”
  “若暗杀,刘备本在袁绍处,袁绍无需此举。天下欲暗杀刘备者,童叟皆知,怎能瞒过关羽?若离间,刘备刚为我所破而投袁绍,怎会结我图袁?”
  荀攸点了点头。
  “不仅如此。还让刘备明白了我知其下落,并推想出关羽已在我处。若其遣人密召,关羽必去。”
  “正是。我苦思无计,故来求先生,乞盼指点迷津。”
  荀攸看曹丕神色诚恳,才应承下来。
  “待我思之。”
  曹丕静待荀攸思索。片刻之后,荀攸开了口。
  “公子,可否以张飞遣人联络之名,诱杀刘备?”
  曹丕听了荀攸之计,颇为不解。
  “为何是张飞联络?”
  “欲诛刘备者,天下无他人。如此,刘备既知是我图之,亦不疑关羽现在我处。”
  曹丕闻言大喜。
  “先生果然高明!”
  “公子过奖。”
  “先生,我还有一不情之请。”
  “请讲。”
  “此事,父亲不知,当更好办。”
  荀攸听了,点了点头。
  “公子平日低调,虑事颇为周详啊!”
  “先生过奖!告辞!”
  “公子慢走!”
  荀攸盯着曹丕背影,沉思着。
  “此人极善伪装,非寻常之辈呀!”
  曹操神色忧郁,在独自沉思。
  荀攸进来了。
  曹操率众谢罪,不仅挽回了关羽,更令曹营文武无人敢在明里暗里作梗。但他心里明白,关羽仍未归心。于是,便召荀攸问计。见荀攸来,曹操喜形于色,急忙看座。
  待荀攸坐了,曹操便开了口。
  “我厚待云长,无以复加,然难令其归心。公达可有良策服之?”
  荀攸听曹操推心置腹,诚心问计,也直言不讳。
  “常言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故难言服人之良策。”
  曹操一听,沉默了。
  “丞相,关羽乃天下难得义士,非比常人。若欲关羽归心,不可重小惠而轻大义也!”
  曹操一听,不觉气恼。
  “甚么?我允其三约,我应请退军,我厚赐重赏,我严己宽彼,我率众谢罪,哪一样不是大义?”
  荀攸笑了笑。
  “丞相,关羽胸怀天下,不重己利。丞相所言,皆非关羽所重,如何令他归心?”
  曹操恍然大悟,立即起身相谢。
  “我曾挖空心思,却终不得其要,故难令其归心。幸得公达指教!幸甚!幸甚!”
  刘备神色兴奋急切,随着简雍疾行在街上。
  “三弟所遣之人在何处?”
  “在前面客栈。”
  简雍指着前方答。
  刘备没停步,两眼却兴奋地望着前方。但刘备走着走着,却突然停下了。脸上露出了深深疑色。
  “皇叔,怎么啦?”
  简雍见刘备突然不走了,甚为困惑。
  此时,刘备脸上的疑色却更重了。
  “依三弟秉性,既知我在此,必亲自来投,何需遣人?”
  简雍听了,恍然大悟。
  “如此说来,此当是陷阱?”
  刘备点了点头。
  二人又转身往回走。
  丽日蓝天,和风轻拂。
  曹操与关羽登上山顶,坐在巨石上极目远眺。
  曹操神色兴奋,看着山下远远近近连绵起伏的群山,诗兴大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此时,不知公有何感念?”
  关羽也心旷神怡。听曹操问,笑了笑。
  “我可没有丞相的雅兴。我只看到山外有山。”
  曹操听了,大加赞赏。
  “好哇!公已名震天下,仍虚怀若谷,必成大器呀!”
  关羽听了,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甚大器呀?当初,我兄弟三人盟誓:协力同心,扶危济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然我庸庸碌碌至今,上不能报国,下不能安民。问心有愧呀!”
  曹操听了,却更来了精神。
  “噢?你兄弟三人之志,竟与我不谋而合呀!可惜呀!可惜我没赶上!不然,便是四兄弟,而不止三兄弟了!”
  关羽听了,不仅没高兴,反而一脸疑惑。
  “丞相与我兄弟同志?”
  曹操神色庄重起来。
  “方今天下,诸侯割据,战祸连年,国家凋敝,民不聊生。我生此时,深感痛心啦!唯荡平诸侯,一统天下,方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曹某之志,是否与你兄弟相合呀?”
  关羽听了,有些吃惊。他站起身,神色庄重。
  “若丞相果真以天下苍生为念,关某愿为荡平诸侯,天下一统效力!”
  曹操听了,兴奋地一冲而起,激动地举手向天。
  “曹某指天为誓:荡平诸侯,一统天下,得天下太平,保国泰民安,乃我毕生之志!”
  曹操誓罢,又抓住关羽之手,郑重地问。
  “公果愿助我荡平诸侯,一统天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关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是不知天下一统,是否统于汉家?”
  曹操一听,一下愣了。
  曹操自从与关羽登山言志之后,便知难令关羽归心了。这使他神色忧虑,坐立不安。他知张辽与关羽交厚,便召张辽去探关羽之意。
  张辽进来了。
  “丞相相召,不知何事?”
  曹操满脸忧色。
  “我待云长不薄,然彼常怀去心,如之奈何?”
  曹操说完,忧心忡忡地望着张辽。
  张辽听了,便明了曹操之意。
  “丞相,待我再探其意,方知纠结。如何?”
  曹操面带无可奈何之情,点了点头。
  张辽领命,去见关羽,与关羽共进客堂。
  张辽抚着客堂豪华的装饰开了口。
  “我荐兄于丞相,未曾亏欠吧?”
  “丞相待我甚厚,深深感念于心。”
  “既然如此,兄长为何常怀去意?”
  “我身虽在此,心念兄长,日久愈甚,难以去怀。”
  “兄长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皇叔待兄,未必优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意呢?”
  “兄长待我,虽不及丞相。然我与兄长有盟,誓同生死,互不相悖,故我终不留此。丞相厚恩,我当建功以报,功成自去。”
  “倘若皇叔弃世,公何以归?”
  “愿从于九泉。”
  关羽神情郑重,口气坚定。
  张辽既敬佩,又惋惜,心情复杂地望着关羽。
  张辽回去,如实报予曹操。
  曹操听了,连连摇头。
  “我原想,若刘备弃世,关羽必归心于我。唉!彼事主不忘其本,利禄不动其心,美女不移其情,真乃天下义士也!可惜呀!可惜不能为我所用。惜哉!惜哉!”
  曹操叹息不已。
  关羽扶起曹操,又急忙去扶曹丕和众人。
  “各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众人纷纷起来了。
  关羽又转向曹操。
  “丞相,关羽身无寸功,所待却优于众人。若关羽遇此情形,亦难心服。丞相如此,令关羽心何以安啦?”
  听关羽言辞恳切,曹操笑了。
  “云长不见罪,我就放心了。”
  曹操回到相府,曹丕随在其身后,一起进了后堂。
  “父亲,依孩儿看,适才去谢罪,父亲当可不去。”
  曹操坐下了,一边去端侍者送来的茶,一边问。
  “为何?”
  “父亲过份屈尊,岂不反助关羽气焰?”
  曹操笑了笑。
  “汝不知关羽。我欲令其归心,非大义不足以动其情。再则,我亲自去谢罪,日后谁还敢放肆?此前,我难令关羽归心,盖因彼等明里暗里作梗。今我亲自谢罪,便无人再敢作梗。”
  曹丕听了,恍然大悟。
  “噢,父亲深意,孩儿明白了。”
  4
  曹丕在院内观望。
  院子不大,却整洁雅致。
  荀攸匆匆从内而出,见曹丕急忙见礼。
  “不知公子驾临,有失远迎,乞谅!”
  “先生休要客气,我此来,是有事相求。”
  荀攸将曹丕延入客堂。下人献茶毕,荀攸便开了口。
  “不知公子何事相嘱?”
  “近闻刘备投于袁绍。刘备在,则关羽难归心。先生足智多谋,可有除刘备良策?”
  荀攸想了想,反问曹丕。
  “公子可曾做过甚么?”
  曹丕知荀攸机智过人,足智多谋,深为曹操倚重,因此,只好据实相告。
  “未曾。”
  “为何?”
  “诸般举措,皆觉不妥。”
  “如何不妥?”
  “若暗杀,刘备本在袁绍处,袁绍无需此举。天下欲暗杀刘备者,童叟皆知,怎能瞒过关羽?若离间,刘备刚为我所破而投袁绍,怎会结我图袁?”
  荀攸点了点头。
  “不仅如此。还让刘备明白了我知其下落,并推想出关羽已在我处。若其遣人密召,关羽必去。”
  “正是。我苦思无计,故来求先生,乞盼指点迷津。”
  荀攸看曹丕神色诚恳,才应承下来。
  “待我思之。”
  曹丕静待荀攸思索。片刻之后,荀攸开了口。
  “公子,可否以张飞遣人联络之名,诱杀刘备?”
  曹丕听了荀攸之计,颇为不解。
  “为何是张飞联络?”
  “欲诛刘备者,天下无他人。如此,刘备既知是我图之,亦不疑关羽现在我处。”
  曹丕闻言大喜。
  “先生果然高明!”
  “公子过奖。”
  “先生,我还有一不情之请。”
  “请讲。”
  “此事,父亲不知,当更好办。”
  荀攸听了,点了点头。
  “公子平日低调,虑事颇为周详啊!”
  “先生过奖!告辞!”
  “公子慢走!”
  荀攸盯着曹丕背影,沉思着。
  “此人极善伪装,非寻常之辈呀!”
  曹操神色忧郁,在独自沉思。
  荀攸进来了。
  曹操率众谢罪,不仅挽回了关羽,更令曹营文武无人敢在明里暗里作梗。但他心里明白,关羽仍未归心。于是,便召荀攸问计。见荀攸来,曹操喜形于色,急忙看座。
  待荀攸坐了,曹操便开了口。
  “我厚待云长,无以复加,然难令其归心。公达可有良策服之?”
  荀攸听曹操推心置腹,诚心问计,也直言不讳。
  “常言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故难言服人之良策。”
  曹操一听,沉默了。
  “丞相,关羽乃天下难得义士,非比常人。若欲关羽归心,不可重小惠而轻大义也!”
  曹操一听,不觉气恼。
  “甚么?我允其三约,我应请退军,我厚赐重赏,我严己宽彼,我率众谢罪,哪一样不是大义?”
  荀攸笑了笑。
  “丞相,关羽胸怀天下,不重己利。丞相所言,皆非关羽所重,如何令他归心?”
  曹操恍然大悟,立即起身相谢。
  “我曾挖空心思,却终不得其要,故难令其归心。幸得公达指教!幸甚!幸甚!”
  刘备神色兴奋急切,随着简雍疾行在街上。
  “三弟所遣之人在何处?”
  “在前面客栈。”
  简雍指着前方答。
  刘备没停步,两眼却兴奋地望着前方。但刘备走着走着,却突然停下了。脸上露出了深深疑色。
  “皇叔,怎么啦?”
  简雍见刘备突然不走了,甚为困惑。
  此时,刘备脸上的疑色却更重了。
  “依三弟秉性,既知我在此,必亲自来投,何需遣人?”
  简雍听了,恍然大悟。
  “如此说来,此当是陷阱?”
  刘备点了点头。
  二人又转身往回走。
  丽日蓝天,和风轻拂。
  曹操与关羽登上山顶,坐在巨石上极目远眺。
  曹操神色兴奋,看着山下远远近近连绵起伏的群山,诗兴大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此时,不知公有何感念?”
  关羽也心旷神怡。听曹操问,笑了笑。
  “我可没有丞相的雅兴。我只看到山外有山。”
  曹操听了,大加赞赏。
  “好哇!公已名震天下,仍虚怀若谷,必成大器呀!”
  关羽听了,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甚大器呀?当初,我兄弟三人盟誓:协力同心,扶危济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然我庸庸碌碌至今,上不能报国,下不能安民。问心有愧呀!”
  曹操听了,却更来了精神。
  “噢?你兄弟三人之志,竟与我不谋而合呀!可惜呀!可惜我没赶上!不然,便是四兄弟,而不止三兄弟了!”
  关羽听了,不仅没高兴,反而一脸疑惑。
  “丞相与我兄弟同志?”
  曹操神色庄重起来。
  “方今天下,诸侯割据,战祸连年,国家凋敝,民不聊生。我生此时,深感痛心啦!唯荡平诸侯,一统天下,方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曹某之志,是否与你兄弟相合呀?”
  关羽听了,有些吃惊。他站起身,神色庄重。
  “若丞相果真以天下苍生为念,关某愿为荡平诸侯,天下一统效力!”
  曹操听了,兴奋地一冲而起,激动地举手向天。
  “曹某指天为誓:荡平诸侯,一统天下,得天下太平,保国泰民安,乃我毕生之志!”
  曹操誓罢,又抓住关羽之手,郑重地问。
  “公果愿助我荡平诸侯,一统天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关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是不知天下一统,是否统于汉家?”
  曹操一听,一下愣了。
  曹操自从与关羽登山言志之后,便知难令关羽归心了。这使他神色忧虑,坐立不安。他知张辽与关羽交厚,便召张辽去探关羽之意。
  张辽进来了。
  “丞相相召,不知何事?”
  曹操满脸忧色。
  “我待云长不薄,然彼常怀去心,如之奈何?”
  曹操说完,忧心忡忡地望着张辽。
  张辽听了,便明了曹操之意。
  “丞相,待我再探其意,方知纠结。如何?”
  曹操面带无可奈何之情,点了点头。
  张辽领命,去见关羽,与关羽共进客堂。
  张辽抚着客堂豪华的装饰开了口。
  “我荐兄于丞相,未曾亏欠吧?”
  “丞相待我甚厚,深深感念于心。”
  “既然如此,兄长为何常怀去意?”
  “我身虽在此,心念兄长,日久愈甚,难以去怀。”
  “兄长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皇叔待兄,未必优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意呢?”
  “兄长待我,虽不及丞相。然我与兄长有盟,誓同生死,互不相悖,故我终不留此。丞相厚恩,我当建功以报,功成自去。”
  “倘若皇叔弃世,公何以归?”
  “愿从于九泉。”
  关羽神情郑重,口气坚定。
  张辽既敬佩,又惋惜,心情复杂地望着关羽。
  张辽回去,如实报予曹操。
  曹操听了,连连摇头。
  “我原想,若刘备弃世,关羽必归心于我。唉!彼事主不忘其本,利禄不动其心,美女不移其情,真乃天下义士也!可惜呀!可惜不能为我所用。惜哉!惜哉!”
  曹操叹息不已。
  关羽扶起曹操,又急忙去扶曹丕和众人。
  “各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众人纷纷起来了。
  关羽又转向曹操。
  “丞相,关羽身无寸功,所待却优于众人。若关羽遇此情形,亦难心服。丞相如此,令关羽心何以安啦?”
  听关羽言辞恳切,曹操笑了。
  “云长不见罪,我就放心了。”
  曹操回到相府,曹丕随在其身后,一起进了后堂。
  “父亲,依孩儿看,适才去谢罪,父亲当可不去。”
  曹操坐下了,一边去端侍者送来的茶,一边问。
  “为何?”
  “父亲过份屈尊,岂不反助关羽气焰?”
  曹操笑了笑。
  “汝不知关羽。我欲令其归心,非大义不足以动其情。再则,我亲自去谢罪,日后谁还敢放肆?此前,我难令关羽归心,盖因彼等明里暗里作梗。今我亲自谢罪,便无人再敢作梗。”
  曹丕听了,恍然大悟。
  “噢,父亲深意,孩儿明白了。”
  4
  曹丕在院内观望。
  院子不大,却整洁雅致。
  荀攸匆匆从内而出,见曹丕急忙见礼。
  “不知公子驾临,有失远迎,乞谅!”
  “先生休要客气,我此来,是有事相求。”
  荀攸将曹丕延入客堂。下人献茶毕,荀攸便开了口。
  “不知公子何事相嘱?”
  “近闻刘备投于袁绍。刘备在,则关羽难归心。先生足智多谋,可有除刘备良策?”
  荀攸想了想,反问曹丕。
  “公子可曾做过甚么?”
  曹丕知荀攸机智过人,足智多谋,深为曹操倚重,因此,只好据实相告。
  “未曾。”
  “为何?”
  “诸般举措,皆觉不妥。”
  “如何不妥?”
  “若暗杀,刘备本在袁绍处,袁绍无需此举。天下欲暗杀刘备者,童叟皆知,怎能瞒过关羽?若离间,刘备刚为我所破而投袁绍,怎会结我图袁?”
  荀攸点了点头。
  “不仅如此。还让刘备明白了我知其下落,并推想出关羽已在我处。若其遣人密召,关羽必去。”
  “正是。我苦思无计,故来求先生,乞盼指点迷津。”
  荀攸看曹丕神色诚恳,才应承下来。
  “待我思之。”
  曹丕静待荀攸思索。片刻之后,荀攸开了口。
  “公子,可否以张飞遣人联络之名,诱杀刘备?”
  曹丕听了荀攸之计,颇为不解。
  “为何是张飞联络?”
  “欲诛刘备者,天下无他人。如此,刘备既知是我图之,亦不疑关羽现在我处。”
  曹丕闻言大喜。
  “先生果然高明!”
  “公子过奖。”
  “先生,我还有一不情之请。”
  “请讲。”
  “此事,父亲不知,当更好办。”
  荀攸听了,点了点头。
  “公子平日低调,虑事颇为周详啊!”
  “先生过奖!告辞!”
  “公子慢走!”
  荀攸盯着曹丕背影,沉思着。
  “此人极善伪装,非寻常之辈呀!”
  曹操神色忧郁,在独自沉思。
  荀攸进来了。
  曹操率众谢罪,不仅挽回了关羽,更令曹营文武无人敢在明里暗里作梗。但他心里明白,关羽仍未归心。于是,便召荀攸问计。见荀攸来,曹操喜形于色,急忙看座。
  待荀攸坐了,曹操便开了口。
  “我厚待云长,无以复加,然难令其归心。公达可有良策服之?”
  荀攸听曹操推心置腹,诚心问计,也直言不讳。
  “常言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故难言服人之良策。”
  曹操一听,沉默了。
  “丞相,关羽乃天下难得义士,非比常人。若欲关羽归心,不可重小惠而轻大义也!”
  曹操一听,不觉气恼。
  “甚么?我允其三约,我应请退军,我厚赐重赏,我严己宽彼,我率众谢罪,哪一样不是大义?”
  荀攸笑了笑。
  “丞相,关羽胸怀天下,不重己利。丞相所言,皆非关羽所重,如何令他归心?”
  曹操恍然大悟,立即起身相谢。
  “我曾挖空心思,却终不得其要,故难令其归心。幸得公达指教!幸甚!幸甚!”
  刘备神色兴奋急切,随着简雍疾行在街上。
  “三弟所遣之人在何处?”
  “在前面客栈。”
  简雍指着前方答。
  刘备没停步,两眼却兴奋地望着前方。但刘备走着走着,却突然停下了。脸上露出了深深疑色。
  “皇叔,怎么啦?”
  简雍见刘备突然不走了,甚为困惑。
  此时,刘备脸上的疑色却更重了。
  “依三弟秉性,既知我在此,必亲自来投,何需遣人?”
  简雍听了,恍然大悟。
  “如此说来,此当是陷阱?”
  刘备点了点头。
  二人又转身往回走。
  丽日蓝天,和风轻拂。
  曹操与关羽登上山顶,坐在巨石上极目远眺。
  曹操神色兴奋,看着山下远远近近连绵起伏的群山,诗兴大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此时,不知公有何感念?”
  关羽也心旷神怡。听曹操问,笑了笑。
  “我可没有丞相的雅兴。我只看到山外有山。”
  曹操听了,大加赞赏。
  “好哇!公已名震天下,仍虚怀若谷,必成大器呀!”
  关羽听了,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甚大器呀?当初,我兄弟三人盟誓:协力同心,扶危济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然我庸庸碌碌至今,上不能报国,下不能安民。问心有愧呀!”
  曹操听了,却更来了精神。
  “噢?你兄弟三人之志,竟与我不谋而合呀!可惜呀!可惜我没赶上!不然,便是四兄弟,而不止三兄弟了!”
  关羽听了,不仅没高兴,反而一脸疑惑。
  “丞相与我兄弟同志?”
  曹操神色庄重起来。
  “方今天下,诸侯割据,战祸连年,国家凋敝,民不聊生。我生此时,深感痛心啦!唯荡平诸侯,一统天下,方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曹某之志,是否与你兄弟相合呀?”
  关羽听了,有些吃惊。他站起身,神色庄重。
  “若丞相果真以天下苍生为念,关某愿为荡平诸侯,天下一统效力!”
  曹操听了,兴奋地一冲而起,激动地举手向天。
  “曹某指天为誓:荡平诸侯,一统天下,得天下太平,保国泰民安,乃我毕生之志!”
  曹操誓罢,又抓住关羽之手,郑重地问。
  “公果愿助我荡平诸侯,一统天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关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是不知天下一统,是否统于汉家?”
  曹操一听,一下愣了。
  曹操自从与关羽登山言志之后,便知难令关羽归心了。这使他神色忧虑,坐立不安。他知张辽与关羽交厚,便召张辽去探关羽之意。
  张辽进来了。
  “丞相相召,不知何事?”
  曹操满脸忧色。
  “我待云长不薄,然彼常怀去心,如之奈何?”
  曹操说完,忧心忡忡地望着张辽。
  张辽听了,便明了曹操之意。
  “丞相,待我再探其意,方知纠结。如何?”
  曹操面带无可奈何之情,点了点头。
  张辽领命,去见关羽,与关羽共进客堂。
  张辽抚着客堂豪华的装饰开了口。
  “我荐兄于丞相,未曾亏欠吧?”
  “丞相待我甚厚,深深感念于心。”
  “既然如此,兄长为何常怀去意?”
  “我身虽在此,心念兄长,日久愈甚,难以去怀。”
  “兄长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皇叔待兄,未必优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意呢?”
  “兄长待我,虽不及丞相。然我与兄长有盟,誓同生死,互不相悖,故我终不留此。丞相厚恩,我当建功以报,功成自去。”
  “倘若皇叔弃世,公何以归?”
  “愿从于九泉。”
  关羽神情郑重,口气坚定。
  张辽既敬佩,又惋惜,心情复杂地望着关羽。
  张辽回去,如实报予曹操。
  曹操听了,连连摇头。
  “我原想,若刘备弃世,关羽必归心于我。唉!彼事主不忘其本,利禄不动其心,美女不移其情,真乃天下义士也!可惜呀!可惜不能为我所用。惜哉!惜哉!”
  曹操叹息不已。
  关羽扶起曹操,又急忙去扶曹丕和众人。
  “各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众人纷纷起来了。
  关羽又转向曹操。
  “丞相,关羽身无寸功,所待却优于众人。若关羽遇此情形,亦难心服。丞相如此,令关羽心何以安啦?”
  听关羽言辞恳切,曹操笑了。
  “云长不见罪,我就放心了。”
  曹操回到相府,曹丕随在其身后,一起进了后堂。
  “父亲,依孩儿看,适才去谢罪,父亲当可不去。”
  曹操坐下了,一边去端侍者送来的茶,一边问。
  “为何?”
  “父亲过份屈尊,岂不反助关羽气焰?”
  曹操笑了笑。
  “汝不知关羽。我欲令其归心,非大义不足以动其情。再则,我亲自去谢罪,日后谁还敢放肆?此前,我难令关羽归心,盖因彼等明里暗里作梗。今我亲自谢罪,便无人再敢作梗。”
  曹丕听了,恍然大悟。
  “噢,父亲深意,孩儿明白了。”
  4
  曹丕在院内观望。
  院子不大,却整洁雅致。
  荀攸匆匆从内而出,见曹丕急忙见礼。
  “不知公子驾临,有失远迎,乞谅!”
  “先生休要客气,我此来,是有事相求。”
  荀攸将曹丕延入客堂。下人献茶毕,荀攸便开了口。
  “不知公子何事相嘱?”
  “近闻刘备投于袁绍。刘备在,则关羽难归心。先生足智多谋,可有除刘备良策?”
  荀攸想了想,反问曹丕。
  “公子可曾做过甚么?”
  曹丕知荀攸机智过人,足智多谋,深为曹操倚重,因此,只好据实相告。
  “未曾。”
  “为何?”
  “诸般举措,皆觉不妥。”
  “如何不妥?”
  “若暗杀,刘备本在袁绍处,袁绍无需此举。天下欲暗杀刘备者,童叟皆知,怎能瞒过关羽?若离间,刘备刚为我所破而投袁绍,怎会结我图袁?”
  荀攸点了点头。
  “不仅如此。还让刘备明白了我知其下落,并推想出关羽已在我处。若其遣人密召,关羽必去。”
  “正是。我苦思无计,故来求先生,乞盼指点迷津。”
  荀攸看曹丕神色诚恳,才应承下来。
  “待我思之。”
  曹丕静待荀攸思索。片刻之后,荀攸开了口。
  “公子,可否以张飞遣人联络之名,诱杀刘备?”
  曹丕听了荀攸之计,颇为不解。
  “为何是张飞联络?”
  “欲诛刘备者,天下无他人。如此,刘备既知是我图之,亦不疑关羽现在我处。”
  曹丕闻言大喜。
  “先生果然高明!”
  “公子过奖。”
  “先生,我还有一不情之请。”
  “请讲。”
  “此事,父亲不知,当更好办。”
  荀攸听了,点了点头。
  “公子平日低调,虑事颇为周详啊!”
  “先生过奖!告辞!”
  “公子慢走!”
  荀攸盯着曹丕背影,沉思着。
  “此人极善伪装,非寻常之辈呀!”
  曹操神色忧郁,在独自沉思。
  荀攸进来了。
  曹操率众谢罪,不仅挽回了关羽,更令曹营文武无人敢在明里暗里作梗。但他心里明白,关羽仍未归心。于是,便召荀攸问计。见荀攸来,曹操喜形于色,急忙看座。
  待荀攸坐了,曹操便开了口。
  “我厚待云长,无以复加,然难令其归心。公达可有良策服之?”
  荀攸听曹操推心置腹,诚心问计,也直言不讳。
  “常言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故难言服人之良策。”
  曹操一听,沉默了。
  “丞相,关羽乃天下难得义士,非比常人。若欲关羽归心,不可重小惠而轻大义也!”
  曹操一听,不觉气恼。
  “甚么?我允其三约,我应请退军,我厚赐重赏,我严己宽彼,我率众谢罪,哪一样不是大义?”
  荀攸笑了笑。
  “丞相,关羽胸怀天下,不重己利。丞相所言,皆非关羽所重,如何令他归心?”
  曹操恍然大悟,立即起身相谢。
  “我曾挖空心思,却终不得其要,故难令其归心。幸得公达指教!幸甚!幸甚!”
  刘备神色兴奋急切,随着简雍疾行在街上。
  “三弟所遣之人在何处?”
  “在前面客栈。”
  简雍指着前方答。
  刘备没停步,两眼却兴奋地望着前方。但刘备走着走着,却突然停下了。脸上露出了深深疑色。
  “皇叔,怎么啦?”
  简雍见刘备突然不走了,甚为困惑。
  此时,刘备脸上的疑色却更重了。
  “依三弟秉性,既知我在此,必亲自来投,何需遣人?”
  简雍听了,恍然大悟。
  “如此说来,此当是陷阱?”
  刘备点了点头。
  二人又转身往回走。
  丽日蓝天,和风轻拂。
  曹操与关羽登上山顶,坐在巨石上极目远眺。
  曹操神色兴奋,看着山下远远近近连绵起伏的群山,诗兴大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此时,不知公有何感念?”
  关羽也心旷神怡。听曹操问,笑了笑。
  “我可没有丞相的雅兴。我只看到山外有山。”
  曹操听了,大加赞赏。
  “好哇!公已名震天下,仍虚怀若谷,必成大器呀!”
  关羽听了,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甚大器呀?当初,我兄弟三人盟誓:协力同心,扶危济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然我庸庸碌碌至今,上不能报国,下不能安民。问心有愧呀!”
  曹操听了,却更来了精神。
  “噢?你兄弟三人之志,竟与我不谋而合呀!可惜呀!可惜我没赶上!不然,便是四兄弟,而不止三兄弟了!”
  关羽听了,不仅没高兴,反而一脸疑惑。
  “丞相与我兄弟同志?”
  曹操神色庄重起来。
  “方今天下,诸侯割据,战祸连年,国家凋敝,民不聊生。我生此时,深感痛心啦!唯荡平诸侯,一统天下,方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曹某之志,是否与你兄弟相合呀?”
  关羽听了,有些吃惊。他站起身,神色庄重。
  “若丞相果真以天下苍生为念,关某愿为荡平诸侯,天下一统效力!”
  曹操听了,兴奋地一冲而起,激动地举手向天。
  “曹某指天为誓:荡平诸侯,一统天下,得天下太平,保国泰民安,乃我毕生之志!”
  曹操誓罢,又抓住关羽之手,郑重地问。
  “公果愿助我荡平诸侯,一统天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关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是不知天下一统,是否统于汉家?”
  曹操一听,一下愣了。
  曹操自从与关羽登山言志之后,便知难令关羽归心了。这使他神色忧虑,坐立不安。他知张辽与关羽交厚,便召张辽去探关羽之意。
  张辽进来了。
  “丞相相召,不知何事?”
  曹操满脸忧色。
  “我待云长不薄,然彼常怀去心,如之奈何?”
  曹操说完,忧心忡忡地望着张辽。
  张辽听了,便明了曹操之意。
  “丞相,待我再探其意,方知纠结。如何?”
  曹操面带无可奈何之情,点了点头。
  张辽领命,去见关羽,与关羽共进客堂。
  张辽抚着客堂豪华的装饰开了口。
  “我荐兄于丞相,未曾亏欠吧?”
  “丞相待我甚厚,深深感念于心。”
  “既然如此,兄长为何常怀去意?”
  “我身虽在此,心念兄长,日久愈甚,难以去怀。”
  “兄长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皇叔待兄,未必优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意呢?”
  “兄长待我,虽不及丞相。然我与兄长有盟,誓同生死,互不相悖,故我终不留此。丞相厚恩,我当建功以报,功成自去。”
  “倘若皇叔弃世,公何以归?”
  “愿从于九泉。”
  关羽神情郑重,口气坚定。
  张辽既敬佩,又惋惜,心情复杂地望着关羽。
  张辽回去,如实报予曹操。
  曹操听了,连连摇头。
  “我原想,若刘备弃世,关羽必归心于我。唉!彼事主不忘其本,利禄不动其心,美女不移其情,真乃天下义士也!可惜呀!可惜不能为我所用。惜哉!惜哉!”
  曹操叹息不已。
  关羽扶起曹操,又急忙去扶曹丕和众人。
  “各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众人纷纷起来了。
  关羽又转向曹操。
  “丞相,关羽身无寸功,所待却优于众人。若关羽遇此情形,亦难心服。丞相如此,令关羽心何以安啦?”
  听关羽言辞恳切,曹操笑了。
  “云长不见罪,我就放心了。”
  曹操回到相府,曹丕随在其身后,一起进了后堂。
  “父亲,依孩儿看,适才去谢罪,父亲当可不去。”
  曹操坐下了,一边去端侍者送来的茶,一边问。
  “为何?”
  “父亲过份屈尊,岂不反助关羽气焰?”
  曹操笑了笑。
  “汝不知关羽。我欲令其归心,非大义不足以动其情。再则,我亲自去谢罪,日后谁还敢放肆?此前,我难令关羽归心,盖因彼等明里暗里作梗。今我亲自谢罪,便无人再敢作梗。”
  曹丕听了,恍然大悟。
  “噢,父亲深意,孩儿明白了。”
  4
  曹丕在院内观望。
  院子不大,却整洁雅致。
  荀攸匆匆从内而出,见曹丕急忙见礼。
  “不知公子驾临,有失远迎,乞谅!”
  “先生休要客气,我此来,是有事相求。”
  荀攸将曹丕延入客堂。下人献茶毕,荀攸便开了口。
  “不知公子何事相嘱?”
  “近闻刘备投于袁绍。刘备在,则关羽难归心。先生足智多谋,可有除刘备良策?”
  荀攸想了想,反问曹丕。
  “公子可曾做过甚么?”
  曹丕知荀攸机智过人,足智多谋,深为曹操倚重,因此,只好据实相告。
  “未曾。”
  “为何?”
  “诸般举措,皆觉不妥。”
  “如何不妥?”
  “若暗杀,刘备本在袁绍处,袁绍无需此举。天下欲暗杀刘备者,童叟皆知,怎能瞒过关羽?若离间,刘备刚为我所破而投袁绍,怎会结我图袁?”
  荀攸点了点头。
  “不仅如此。还让刘备明白了我知其下落,并推想出关羽已在我处。若其遣人密召,关羽必去。”
  “正是。我苦思无计,故来求先生,乞盼指点迷津。”
  荀攸看曹丕神色诚恳,才应承下来。
  “待我思之。”
  曹丕静待荀攸思索。片刻之后,荀攸开了口。
  “公子,可否以张飞遣人联络之名,诱杀刘备?”
  曹丕听了荀攸之计,颇为不解。
  “为何是张飞联络?”
  “欲诛刘备者,天下无他人。如此,刘备既知是我图之,亦不疑关羽现在我处。”
  曹丕闻言大喜。
  “先生果然高明!”
  “公子过奖。”
  “先生,我还有一不情之请。”
  “请讲。”
  “此事,父亲不知,当更好办。”
  荀攸听了,点了点头。
  “公子平日低调,虑事颇为周详啊!”
  “先生过奖!告辞!”
  “公子慢走!”
  荀攸盯着曹丕背影,沉思着。
  “此人极善伪装,非寻常之辈呀!”
  曹操神色忧郁,在独自沉思。
  荀攸进来了。
  曹操率众谢罪,不仅挽回了关羽,更令曹营文武无人敢在明里暗里作梗。但他心里明白,关羽仍未归心。于是,便召荀攸问计。见荀攸来,曹操喜形于色,急忙看座。
  待荀攸坐了,曹操便开了口。
  “我厚待云长,无以复加,然难令其归心。公达可有良策服之?”
  荀攸听曹操推心置腹,诚心问计,也直言不讳。
  “常言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故难言服人之良策。”
  曹操一听,沉默了。
  “丞相,关羽乃天下难得义士,非比常人。若欲关羽归心,不可重小惠而轻大义也!”
  曹操一听,不觉气恼。
  “甚么?我允其三约,我应请退军,我厚赐重赏,我严己宽彼,我率众谢罪,哪一样不是大义?”
  荀攸笑了笑。
  “丞相,关羽胸怀天下,不重己利。丞相所言,皆非关羽所重,如何令他归心?”
  曹操恍然大悟,立即起身相谢。
  “我曾挖空心思,却终不得其要,故难令其归心。幸得公达指教!幸甚!幸甚!”
  刘备神色兴奋急切,随着简雍疾行在街上。
  “三弟所遣之人在何处?”
  “在前面客栈。”
  简雍指着前方答。
  刘备没停步,两眼却兴奋地望着前方。但刘备走着走着,却突然停下了。脸上露出了深深疑色。
  “皇叔,怎么啦?”
  简雍见刘备突然不走了,甚为困惑。
  此时,刘备脸上的疑色却更重了。
  “依三弟秉性,既知我在此,必亲自来投,何需遣人?”
  简雍听了,恍然大悟。
  “如此说来,此当是陷阱?”
  刘备点了点头。
  二人又转身往回走。
  丽日蓝天,和风轻拂。
  曹操与关羽登上山顶,坐在巨石上极目远眺。
  曹操神色兴奋,看着山下远远近近连绵起伏的群山,诗兴大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此时,不知公有何感念?”
  关羽也心旷神怡。听曹操问,笑了笑。
  “我可没有丞相的雅兴。我只看到山外有山。”
  曹操听了,大加赞赏。
  “好哇!公已名震天下,仍虚怀若谷,必成大器呀!”
  关羽听了,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甚大器呀?当初,我兄弟三人盟誓:协力同心,扶危济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然我庸庸碌碌至今,上不能报国,下不能安民。问心有愧呀!”
  曹操听了,却更来了精神。
  “噢?你兄弟三人之志,竟与我不谋而合呀!可惜呀!可惜我没赶上!不然,便是四兄弟,而不止三兄弟了!”
  关羽听了,不仅没高兴,反而一脸疑惑。
  “丞相与我兄弟同志?”
  曹操神色庄重起来。
  “方今天下,诸侯割据,战祸连年,国家凋敝,民不聊生。我生此时,深感痛心啦!唯荡平诸侯,一统天下,方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曹某之志,是否与你兄弟相合呀?”
  关羽听了,有些吃惊。他站起身,神色庄重。
  “若丞相果真以天下苍生为念,关某愿为荡平诸侯,天下一统效力!”
  曹操听了,兴奋地一冲而起,激动地举手向天。
  “曹某指天为誓:荡平诸侯,一统天下,得天下太平,保国泰民安,乃我毕生之志!”
  曹操誓罢,又抓住关羽之手,郑重地问。
  “公果愿助我荡平诸侯,一统天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关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是不知天下一统,是否统于汉家?”
  曹操一听,一下愣了。
  曹操自从与关羽登山言志之后,便知难令关羽归心了。这使他神色忧虑,坐立不安。他知张辽与关羽交厚,便召张辽去探关羽之意。
  张辽进来了。
  “丞相相召,不知何事?”
  曹操满脸忧色。
  “我待云长不薄,然彼常怀去心,如之奈何?”
  曹操说完,忧心忡忡地望着张辽。
  张辽听了,便明了曹操之意。
  “丞相,待我再探其意,方知纠结。如何?”
  曹操面带无可奈何之情,点了点头。
  张辽领命,去见关羽,与关羽共进客堂。
  张辽抚着客堂豪华的装饰开了口。
  “我荐兄于丞相,未曾亏欠吧?”
  “丞相待我甚厚,深深感念于心。”
  “既然如此,兄长为何常怀去意?”
  “我身虽在此,心念兄长,日久愈甚,难以去怀。”
  “兄长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皇叔待兄,未必优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意呢?”
  “兄长待我,虽不及丞相。然我与兄长有盟,誓同生死,互不相悖,故我终不留此。丞相厚恩,我当建功以报,功成自去。”
  “倘若皇叔弃世,公何以归?”
  “愿从于九泉。”
  关羽神情郑重,口气坚定。
  张辽既敬佩,又惋惜,心情复杂地望着关羽。
  张辽回去,如实报予曹操。
  曹操听了,连连摇头。
  “我原想,若刘备弃世,关羽必归心于我。唉!彼事主不忘其本,利禄不动其心,美女不移其情,真乃天下义士也!可惜呀!可惜不能为我所用。惜哉!惜哉!”
  曹操叹息不已。
  关羽扶起曹操,又急忙去扶曹丕和众人。
  “各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众人纷纷起来了。
  关羽又转向曹操。
  “丞相,关羽身无寸功,所待却优于众人。若关羽遇此情形,亦难心服。丞相如此,令关羽心何以安啦?”
  听关羽言辞恳切,曹操笑了。
  “云长不见罪,我就放心了。”
  曹操回到相府,曹丕随在其身后,一起进了后堂。
  “父亲,依孩儿看,适才去谢罪,父亲当可不去。”
  曹操坐下了,一边去端侍者送来的茶,一边问。
  “为何?”
  “父亲过份屈尊,岂不反助关羽气焰?”
  曹操笑了笑。
  “汝不知关羽。我欲令其归心,非大义不足以动其情。再则,我亲自去谢罪,日后谁还敢放肆?此前,我难令关羽归心,盖因彼等明里暗里作梗。今我亲自谢罪,便无人再敢作梗。”
  曹丕听了,恍然大悟。
  “噢,父亲深意,孩儿明白了。”
  4
  曹丕在院内观望。
  院子不大,却整洁雅致。
  荀攸匆匆从内而出,见曹丕急忙见礼。
  “不知公子驾临,有失远迎,乞谅!”
  “先生休要客气,我此来,是有事相求。”
  荀攸将曹丕延入客堂。下人献茶毕,荀攸便开了口。
  “不知公子何事相嘱?”
  “近闻刘备投于袁绍。刘备在,则关羽难归心。先生足智多谋,可有除刘备良策?”
  荀攸想了想,反问曹丕。
  “公子可曾做过甚么?”
  曹丕知荀攸机智过人,足智多谋,深为曹操倚重,因此,只好据实相告。
  “未曾。”
  “为何?”
  “诸般举措,皆觉不妥。”
  “如何不妥?”
  “若暗杀,刘备本在袁绍处,袁绍无需此举。天下欲暗杀刘备者,童叟皆知,怎能瞒过关羽?若离间,刘备刚为我所破而投袁绍,怎会结我图袁?”
  荀攸点了点头。
  “不仅如此。还让刘备明白了我知其下落,并推想出关羽已在我处。若其遣人密召,关羽必去。”
  “正是。我苦思无计,故来求先生,乞盼指点迷津。”
  荀攸看曹丕神色诚恳,才应承下来。
  “待我思之。”
  曹丕静待荀攸思索。片刻之后,荀攸开了口。
  “公子,可否以张飞遣人联络之名,诱杀刘备?”
  曹丕听了荀攸之计,颇为不解。
  “为何是张飞联络?”
  “欲诛刘备者,天下无他人。如此,刘备既知是我图之,亦不疑关羽现在我处。”
  曹丕闻言大喜。
  “先生果然高明!”
  “公子过奖。”
  “先生,我还有一不情之请。”
  “请讲。”
  “此事,父亲不知,当更好办。”
  荀攸听了,点了点头。
  “公子平日低调,虑事颇为周详啊!”
  “先生过奖!告辞!”
  “公子慢走!”
  荀攸盯着曹丕背影,沉思着。
  “此人极善伪装,非寻常之辈呀!”
  曹操神色忧郁,在独自沉思。
  荀攸进来了。
  曹操率众谢罪,不仅挽回了关羽,更令曹营文武无人敢在明里暗里作梗。但他心里明白,关羽仍未归心。于是,便召荀攸问计。见荀攸来,曹操喜形于色,急忙看座。
  待荀攸坐了,曹操便开了口。
  “我厚待云长,无以复加,然难令其归心。公达可有良策服之?”
  荀攸听曹操推心置腹,诚心问计,也直言不讳。
  “常言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故难言服人之良策。”
  曹操一听,沉默了。
  “丞相,关羽乃天下难得义士,非比常人。若欲关羽归心,不可重小惠而轻大义也!”
  曹操一听,不觉气恼。
  “甚么?我允其三约,我应请退军,我厚赐重赏,我严己宽彼,我率众谢罪,哪一样不是大义?”
  荀攸笑了笑。
  “丞相,关羽胸怀天下,不重己利。丞相所言,皆非关羽所重,如何令他归心?”
  曹操恍然大悟,立即起身相谢。
  “我曾挖空心思,却终不得其要,故难令其归心。幸得公达指教!幸甚!幸甚!”
  刘备神色兴奋急切,随着简雍疾行在街上。
  “三弟所遣之人在何处?”
  “在前面客栈。”
  简雍指着前方答。
  刘备没停步,两眼却兴奋地望着前方。但刘备走着走着,却突然停下了。脸上露出了深深疑色。
  “皇叔,怎么啦?”
  简雍见刘备突然不走了,甚为困惑。
  此时,刘备脸上的疑色却更重了。
  “依三弟秉性,既知我在此,必亲自来投,何需遣人?”
  简雍听了,恍然大悟。
  “如此说来,此当是陷阱?”
  刘备点了点头。
  二人又转身往回走。
  丽日蓝天,和风轻拂。
  曹操与关羽登上山顶,坐在巨石上极目远眺。
  曹操神色兴奋,看着山下远远近近连绵起伏的群山,诗兴大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此时,不知公有何感念?”
  关羽也心旷神怡。听曹操问,笑了笑。
  “我可没有丞相的雅兴。我只看到山外有山。”
  曹操听了,大加赞赏。
  “好哇!公已名震天下,仍虚怀若谷,必成大器呀!”
  关羽听了,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甚大器呀?当初,我兄弟三人盟誓:协力同心,扶危济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然我庸庸碌碌至今,上不能报国,下不能安民。问心有愧呀!”
  曹操听了,却更来了精神。
  “噢?你兄弟三人之志,竟与我不谋而合呀!可惜呀!可惜我没赶上!不然,便是四兄弟,而不止三兄弟了!”
  关羽听了,不仅没高兴,反而一脸疑惑。
  “丞相与我兄弟同志?”
  曹操神色庄重起来。
  “方今天下,诸侯割据,战祸连年,国家凋敝,民不聊生。我生此时,深感痛心啦!唯荡平诸侯,一统天下,方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曹某之志,是否与你兄弟相合呀?”
  关羽听了,有些吃惊。他站起身,神色庄重。
  “若丞相果真以天下苍生为念,关某愿为荡平诸侯,天下一统效力!”
  曹操听了,兴奋地一冲而起,激动地举手向天。
  “曹某指天为誓:荡平诸侯,一统天下,得天下太平,保国泰民安,乃我毕生之志!”
  曹操誓罢,又抓住关羽之手,郑重地问。
  “公果愿助我荡平诸侯,一统天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关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是不知天下一统,是否统于汉家?”
  曹操一听,一下愣了。
  曹操自从与关羽登山言志之后,便知难令关羽归心了。这使他神色忧虑,坐立不安。他知张辽与关羽交厚,便召张辽去探关羽之意。
  张辽进来了。
  “丞相相召,不知何事?”
  曹操满脸忧色。
  “我待云长不薄,然彼常怀去心,如之奈何?”
  曹操说完,忧心忡忡地望着张辽。
  张辽听了,便明了曹操之意。
  “丞相,待我再探其意,方知纠结。如何?”
  曹操面带无可奈何之情,点了点头。
  张辽领命,去见关羽,与关羽共进客堂。
  张辽抚着客堂豪华的装饰开了口。
  “我荐兄于丞相,未曾亏欠吧?”
  “丞相待我甚厚,深深感念于心。”
  “既然如此,兄长为何常怀去意?”
  “我身虽在此,心念兄长,日久愈甚,难以去怀。”
  “兄长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皇叔待兄,未必优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意呢?”
  “兄长待我,虽不及丞相。然我与兄长有盟,誓同生死,互不相悖,故我终不留此。丞相厚恩,我当建功以报,功成自去。”
  “倘若皇叔弃世,公何以归?”
  “愿从于九泉。”
  关羽神情郑重,口气坚定。
  张辽既敬佩,又惋惜,心情复杂地望着关羽。
  张辽回去,如实报予曹操。
  曹操听了,连连摇头。
  “我原想,若刘备弃世,关羽必归心于我。唉!彼事主不忘其本,利禄不动其心,美女不移其情,真乃天下义士也!可惜呀!可惜不能为我所用。惜哉!惜哉!”
  曹操叹息不已。
  关羽扶起曹操,又急忙去扶曹丕和众人。
  “各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众人纷纷起来了。
  关羽又转向曹操。
  “丞相,关羽身无寸功,所待却优于众人。若关羽遇此情形,亦难心服。丞相如此,令关羽心何以安啦?”
  听关羽言辞恳切,曹操笑了。
  “云长不见罪,我就放心了。”
  曹操回到相府,曹丕随在其身后,一起进了后堂。
  “父亲,依孩儿看,适才去谢罪,父亲当可不去。”
  曹操坐下了,一边去端侍者送来的茶,一边问。
  “为何?”
  “父亲过份屈尊,岂不反助关羽气焰?”
  曹操笑了笑。
  “汝不知关羽。我欲令其归心,非大义不足以动其情。再则,我亲自去谢罪,日后谁还敢放肆?此前,我难令关羽归心,盖因彼等明里暗里作梗。今我亲自谢罪,便无人再敢作梗。”
  曹丕听了,恍然大悟。
  “噢,父亲深意,孩儿明白了。”
  4
  曹丕在院内观望。
  院子不大,却整洁雅致。
  荀攸匆匆从内而出,见曹丕急忙见礼。
  “不知公子驾临,有失远迎,乞谅!”
  “先生休要客气,我此来,是有事相求。”
  荀攸将曹丕延入客堂。下人献茶毕,荀攸便开了口。
  “不知公子何事相嘱?”
  “近闻刘备投于袁绍。刘备在,则关羽难归心。先生足智多谋,可有除刘备良策?”
  荀攸想了想,反问曹丕。
  “公子可曾做过甚么?”
  曹丕知荀攸机智过人,足智多谋,深为曹操倚重,因此,只好据实相告。
  “未曾。”
  “为何?”
  “诸般举措,皆觉不妥。”
  “如何不妥?”
  “若暗杀,刘备本在袁绍处,袁绍无需此举。天下欲暗杀刘备者,童叟皆知,怎能瞒过关羽?若离间,刘备刚为我所破而投袁绍,怎会结我图袁?”
  荀攸点了点头。
  “不仅如此。还让刘备明白了我知其下落,并推想出关羽已在我处。若其遣人密召,关羽必去。”
  “正是。我苦思无计,故来求先生,乞盼指点迷津。”
  荀攸看曹丕神色诚恳,才应承下来。
  “待我思之。”
  曹丕静待荀攸思索。片刻之后,荀攸开了口。
  “公子,可否以张飞遣人联络之名,诱杀刘备?”
  曹丕听了荀攸之计,颇为不解。
  “为何是张飞联络?”
  “欲诛刘备者,天下无他人。如此,刘备既知是我图之,亦不疑关羽现在我处。”
  曹丕闻言大喜。
  “先生果然高明!”
  “公子过奖。”
  “先生,我还有一不情之请。”
  “请讲。”
  “此事,父亲不知,当更好办。”
  荀攸听了,点了点头。
  “公子平日低调,虑事颇为周详啊!”
  “先生过奖!告辞!”
  “公子慢走!”
  荀攸盯着曹丕背影,沉思着。
  “此人极善伪装,非寻常之辈呀!”
  曹操神色忧郁,在独自沉思。
  荀攸进来了。
  曹操率众谢罪,不仅挽回了关羽,更令曹营文武无人敢在明里暗里作梗。但他心里明白,关羽仍未归心。于是,便召荀攸问计。见荀攸来,曹操喜形于色,急忙看座。
  待荀攸坐了,曹操便开了口。
  “我厚待云长,无以复加,然难令其归心。公达可有良策服之?”
  荀攸听曹操推心置腹,诚心问计,也直言不讳。
  “常言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故难言服人之良策。”
  曹操一听,沉默了。
  “丞相,关羽乃天下难得义士,非比常人。若欲关羽归心,不可重小惠而轻大义也!”
  曹操一听,不觉气恼。
  “甚么?我允其三约,我应请退军,我厚赐重赏,我严己宽彼,我率众谢罪,哪一样不是大义?”
  荀攸笑了笑。
  “丞相,关羽胸怀天下,不重己利。丞相所言,皆非关羽所重,如何令他归心?”
  曹操恍然大悟,立即起身相谢。
  “我曾挖空心思,却终不得其要,故难令其归心。幸得公达指教!幸甚!幸甚!”
  刘备神色兴奋急切,随着简雍疾行在街上。
  “三弟所遣之人在何处?”
  “在前面客栈。”
  简雍指着前方答。
  刘备没停步,两眼却兴奋地望着前方。但刘备走着走着,却突然停下了。脸上露出了深深疑色。
  “皇叔,怎么啦?”
  简雍见刘备突然不走了,甚为困惑。
  此时,刘备脸上的疑色却更重了。
  “依三弟秉性,既知我在此,必亲自来投,何需遣人?”
  简雍听了,恍然大悟。
  “如此说来,此当是陷阱?”
  刘备点了点头。
  二人又转身往回走。
  丽日蓝天,和风轻拂。
  曹操与关羽登上山顶,坐在巨石上极目远眺。
  曹操神色兴奋,看着山下远远近近连绵起伏的群山,诗兴大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此时,不知公有何感念?”
  关羽也心旷神怡。听曹操问,笑了笑。
  “我可没有丞相的雅兴。我只看到山外有山。”
  曹操听了,大加赞赏。
  “好哇!公已名震天下,仍虚怀若谷,必成大器呀!”
  关羽听了,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甚大器呀?当初,我兄弟三人盟誓:协力同心,扶危济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然我庸庸碌碌至今,上不能报国,下不能安民。问心有愧呀!”
  曹操听了,却更来了精神。
  “噢?你兄弟三人之志,竟与我不谋而合呀!可惜呀!可惜我没赶上!不然,便是四兄弟,而不止三兄弟了!”
  关羽听了,不仅没高兴,反而一脸疑惑。
  “丞相与我兄弟同志?”
  曹操神色庄重起来。
  “方今天下,诸侯割据,战祸连年,国家凋敝,民不聊生。我生此时,深感痛心啦!唯荡平诸侯,一统天下,方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曹某之志,是否与你兄弟相合呀?”
  关羽听了,有些吃惊。他站起身,神色庄重。
  “若丞相果真以天下苍生为念,关某愿为荡平诸侯,天下一统效力!”
  曹操听了,兴奋地一冲而起,激动地举手向天。
  “曹某指天为誓:荡平诸侯,一统天下,得天下太平,保国泰民安,乃我毕生之志!”
  曹操誓罢,又抓住关羽之手,郑重地问。
  “公果愿助我荡平诸侯,一统天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关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是不知天下一统,是否统于汉家?”
  曹操一听,一下愣了。
  曹操自从与关羽登山言志之后,便知难令关羽归心了。这使他神色忧虑,坐立不安。他知张辽与关羽交厚,便召张辽去探关羽之意。
  张辽进来了。
  “丞相相召,不知何事?”
  曹操满脸忧色。
  “我待云长不薄,然彼常怀去心,如之奈何?”
  曹操说完,忧心忡忡地望着张辽。
  张辽听了,便明了曹操之意。
  “丞相,待我再探其意,方知纠结。如何?”
  曹操面带无可奈何之情,点了点头。
  张辽领命,去见关羽,与关羽共进客堂。
  张辽抚着客堂豪华的装饰开了口。
  “我荐兄于丞相,未曾亏欠吧?”
  “丞相待我甚厚,深深感念于心。”
  “既然如此,兄长为何常怀去意?”
  “我身虽在此,心念兄长,日久愈甚,难以去怀。”
  “兄长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皇叔待兄,未必优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意呢?”
  “兄长待我,虽不及丞相。然我与兄长有盟,誓同生死,互不相悖,故我终不留此。丞相厚恩,我当建功以报,功成自去。”
  “倘若皇叔弃世,公何以归?”
  “愿从于九泉。”
  关羽神情郑重,口气坚定。
  张辽既敬佩,又惋惜,心情复杂地望着关羽。
  张辽回去,如实报予曹操。
  曹操听了,连连摇头。
  “我原想,若刘备弃世,关羽必归心于我。唉!彼事主不忘其本,利禄不动其心,美女不移其情,真乃天下义士也!可惜呀!可惜不能为我所用。惜哉!惜哉!”
  曹操叹息不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