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这里都是忠臣,哪有奸臣?

  第131章 这里都是忠臣,哪有奸臣?
  刘宠,赵云、郭贡三人进宫面见天子。
  “臣闻今岁东都大荒,官僚军民皆有饥色。”
  “故而来此进献酒食,以解王驾远涉风尘,困顿之急。”
  一言蔽,军士跪奉酒食,刘宠等人恭恭敬敬服侍天子。
  赵云取来礼单奉上,拜道:
  “禀陛下,此乃刘徐州敬奉的贡品。”
  侍中种辑上前接过,将贡品清单交给天子刘协过目。
  此番前来,
  共带有金两百斤,银三百斤。
  兽皮五十斤,饴二十斤。
  精盐一百石,丝绸锦缎二十匹,明珠十颗。
  另有稀奇之物十车。
  如此丰厚的礼单,天子也不由为之动容。
  若是换做寻常的大汉天子,富有四海,这种礼品他当然看不上。
  可刘协自被董卓扶上位来,便一直身不由己。
  寻常有大夫忠臣进献个粮米,都要被拦住不让。
  凡有财物,也多是被李傕、郭汜二贼侵吞。
  刘协从未真正执政当权过。
  “此前朕乘舆过弘农时,为傕、汜二贼所迫。”
  “杨将军与董国舅力战凉逆,终是不敌,王师大败。”
  “此役,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女眷辎重,皇室御物典籍皆被抄掠一空。”
  “自河东时,朕身边虎贲羽林卫士不过百人。”
  说着,刘协上前亲自扶起刘宠、赵云等人。
  “然今日朕得如此多的英雄壮士相助,甚愉朕心。”
  赵云向刘协介绍了刘备,不仅说了刘备也是汉皇宗室。
  同时讲述了刘备在徐州时,节衣缩食,恢复生产。
  鼓励农桑,教养百姓。
  两年下来,已经恢复至陶恭祖主政一方之时了。
  此外,除文治以外。
  刘备还领兵击退了觊觎广陵的淮南袁术,援护了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为朝廷作出了卓越贡献。
  闻得此,刘协不禁赞叹道:
  “不意宗室之中,朕有此英雄之叔。”
  “今观赵将军勇烈,汉家天下,早晚能够安定。”
  正说间,曹操领着一众人也入宫前来觐见。
  也不知是有意或是无意,当见到刘宠等人已经在这里时,曹操眼神倏忽地变幻了一下。
  但脸色如常,向天子拜道:
  “臣闻王驾困顿,特来向陛下进献酒食!”
  刘协颔首,也出言嘉奖曹操的忠心。
  曹操又看一眼刘宠等人,当下也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直接抢在身前,拜道:
  “启奏陛下,今朝廷播越,新还京师,远近仰望,以冀一朝之安。”
  “然雒阳残破,是岁大荒,民户不足百家,无可为食。”
  “目之所及,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间者。”
  “此地岂能供奉王驾?”
  “是故臣以为可以移驾他处,不厌众心。”
  “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陛下决计之!”
  刘宠与赵云对视一眼,暗道曹操果有抢夺天子之心。
  刘协眉头皱起,他东归的目的,本意是为了摆脱傕、汜二贼。
  如今二贼已被关东联军击退,他已无后顾之忧。
  反倒是雒阳自被董卓焚毁之后,已经残破不堪,甚至连长安都不如。
  在这种地方,别说主事理政,便是生活都难以为继。
  “诸卿家以为曹卿此议如何?”
  刘协开口询问诸大臣的意见。
  太尉杨彪提议道:
  “今关中残破,宫室烧尽。”
  “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闲。”
  “群僚饥乏,或饥死于断壁残垣之下,或为兵士所杀。”
  “此终不是长久之计。”
  “若能幸驾于别处,乃是上策。”
  话落,不少大臣都出来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诸大臣都过得很困顿。
  尤其现在朝中掌权的是白波帅韩暹,以及国舅董承。
  另一位握有兵权的杨奉,把兵士屯集在了不远处的梁县。
  此二人仗着护驾之功,为非作歹,百官担心他们会是下一个李傕、郭汜。
  所以都赞成了曹操迁都的主张,先把白波军给摆脱了再说。
  刘协也觉得雒阳残破,不好理政,便问道:
  “那众卿家有何好去处?”
  刘宠知道这次断不能被曹操抢先了,赶忙抢在曹操身前,谏言道:
  “陛下,臣在陈国自保多年,国富民足,民心依附。”
  “兵强马壮,粮草丰积。”
  “早在听闻乘舆东归之时,臣便已在陈地修葺城墙宫室,专奉王驾。”
  “若陛下能够幸驾陈国,以陈地之税赋养兵屯田,修筑工事,经邦济民。”
  “则朝纲可重振,社稷可修复,汉室可再兴也!”
  刘宠一口气,把自己迁都陈地的主张,以及迁都的好处,一口气全说了出来。
  显然是做足了准备,就等这一刻。
  你!!
  曹操气得吹胡子瞪眼儿,迁都的主张是他先提出来的,没想到却被刘宠给抢了先。
  “陛下,臣以为此议不妥!”
  曹操赶忙出来反驳,谏言道:
  “陈地国小民弱,兼之粮食转运艰难,不足以自保。”
  “颍川许县地近鲁阳,城郭宫室,钱粮民物,足可备用。”
  “臣敢请陛下驾幸许县,惟陛下从之。”
  当曹操提出不同的意见时,现场的气氛立马变得凝固紧张起来。
  这下,
  任谁都能够看出,这帮人是没安好心了。
  打着保扶王室,勤王护驾之名过来,实则还是想抢夺天子。
  群臣大气也不敢出,目睹两边起争执。
  “曹兖州此言差矣。”
  刘宠不慌不忙,他知道自己背后并不是只有一个陈国。
  还有豫州刺史梁国郭贡,徐州牧刘备都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遂有条不紊地向天子刘协进言道:
  “我大汉以火德王,而陈乃大舜之后,以土承火,火能生土。”
  “土能旺木,得应运之次,正合汉室当兴之言。”
  “陈国虽小,亦有精兵数千,更兼积粮百万斛,民殷国富。”
  “况宫室城郭臣早已修缮完好,至于一应御用器物更是足备,只待陛下幸驾陈地。”
  刘协看得出来,刘宠这边也是早有准备。
  从感情上讲,他当然更加心向刘宠,毕竟是自家皇叔。
  但曹操专横跋扈,是这里边实力最强的。
  郭贡、刘宠、赵云三人的兵马加起来都没有曹操多,这使刘协不好轻易做出决定。
  “陛下!”
  豫州刺史郭贡也开口说话了,“陈王所言甚善,臣在梁国有精兵数万。”
  “梁国毗邻陈国,两地互为唇齿。”
  “若陈国有难,臣定第一时间进京勤王护驾,保扶王室!”
  话音方落,赵云也开口说话了。
  “陛下,刘徐州所在之下邳,与陈国相去不远。”
  “若是陈国有需,刘徐州绝不会坐视不管。”
  “至于粮米绢布,一应生活用物,俱可经泗水运转,旦日可达。”
  “请陛下勿忧!”
  随着赵云的表态,天平明显开始倾向刘宠这一边了。
  因为纵是傻子也该看得出来。
  陈王刘宠,徐州牧刘备,豫州刺史郭贡,三人明显是提前商量好了的。
  都打算把天子迎到陈国去。
  三家诸侯同时施压,饶是专横如曹操也得掂量掂量。
  “陛下!”
  曹操急了,正欲再谏。
  却被刘宠打断道:
  “陛下,陈国地处兖、豫之心。”
  “中有汝水、颍水、涡水连通淮河。”
  “今天下州郡,各拥强兵,委输不至。”
  “若能据天下之中,而号令群雄,则四海威服,谁敢不来朝贡拜见?”
  此言果然受用,刘协何尝不渴望成为中兴之主?
  他中间也做过不少努力,比如开仓救济百姓。
  在被贼寇追杀之时,也不愿舍弃百官而去。
  一直在努力做一个明君,可惜百官专权,自己也是身不由己。
  若能够在陈国重新理政,诚为邀天之幸。
  “善,皇叔之言,甚合朕心。”
  “既然百官皆无异议,那明日便启程前往陈国!”
  “陛下——”
  曹操还想再劝,却被刘协挥了挥手,出声阻断道:
  “朕意已决,曹卿可还有异议?”
  若换作往常,刘协哪里敢跟手握重兵的曹操这般说话?
  奈何今日狐假虎威,借着刘宠、刘备、郭贡三家诸侯的同时施压,也是硬气了一把。
  曹操无言以对,悻悻而退。
  ……
  待回到营中之时,急召麾下文武共来议事。“天子欲幸驾陈地,不愿与操同回颍川。”
  “如之奈何?”
  曹操眉宇间一川不平,脸色十分的难看。
  他平定兖州内乱后,又是打陈国,又是打颍川。
  马不停蹄,一刻未歇。
  然后又急行军赶来河南尹保驾勤王,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
  若是被一个小小的刘宠,就这么给摘了桃子。
  这是曹操万万不能接受的。
  曹仁气得嘴都歪了,恶狠狠道:
  “这小皇帝忒也没有良心,若非我等奋力厮杀,从西凉逆贼手中将之救了出来。”
  “彼此刻早已被掳回长安,哪里会有今日?”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今不过仗着刘宠等人的声势,竟敢如此藐视我等。”
  “属实是可恶可恨!”
  曹操眯着眼睛,表情凝重,沉声道:
  “刘宠虽然勇烈,但陈国到底国小民弱。”
  “其必无胆识与我争夺天子,此必是刘备授意。”
  “他怕天子落入我手,之后假天子诏,制其徐州。”
  “故而拉上郭贡、刘宠一同来向我施压。”
  “若不然今日三人断不会似商量好一般,都请奏天子幸驾陈地。”
  谋士程昱也在其列,闻言,当即建议道:
  “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入朝辅佐天子,此王霸之功也。”
  “今威名日盛,又带有重兵在此。”
  “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曹操握手成拳,沉吟半晌,还是摇了摇头。
  “今日入朝看来,朝廷股肱之臣尚多,未可轻动。”
  “待明日我点齐兵将,再与天子议迁都一事。”
  既然刘大耳你不仁,那也休怪曹某人不义了。
  现在虽然是徐强兖弱。
  但毕竟刘备远在徐州,往河南尹派不出多少人马来。
  只有赵云带了一千骑兵过来,助助声势。
  真正的大头,还是刘宠、郭贡这边。
  这两人手下败将耳,何足惧哉?
  次日,清晨。
  曹操命典韦带三百虎卫随自己同去入朝觐见天子。
  又命曹洪、夏侯惇各引兵一千,截住东面去路,不得放行。
  此时,刘宠、赵云、郭贡等人皆已经入朝。
  与天子正准备商议幸驾陈国一事。
  忽闻脚步声窜动,一众披甲武士,自残垣下,闯入进来。
  众百官皆战栗不能言。
  刘协与伏后亦皆骇然失色。
  刘协以袖掩面,惊问道:
  “曹卿何为?”
  曹操一手叉腰,一手按住剑鞘,正色道:
  “请陛下勿忧,臣入雒阳进贡,是为公卿分发粮食来的。”
  话落,众武士进献粮米给百官公卿。
  众官不敢不受,颤栗接过。
  刘协见状,只得道:
  “曹卿忠心可嘉,只是朕不惯在朝中见刀兵。”
  “若贡献完毕,可令武士退下。”
  曹操不紧不慢,一扬眉,正色说道:
  “臣闻陛下身边有奸臣小人作祟。”
  “故顾不得君臣之仪,冒然进兵,只为陛下扫除奸佞。”
  话落,目光逡巡一圈,扫过众人。
  众百官皆面色发白,以袖掩面,不敢与曹操对视。
  他们之中,确实有不少贪赃枉法,藐视天子的人。
  尤其少数握有兵权的将领,就曾多此上表拜各营中民为部曲,索求馈赠。
  还有人想向天子进献酒食的,也被人从中作梗拦住。
  管理失控,上下混乱,多有官员不能尽其职之故。
  “曹卿想要弹劾谁?”刘协出声问。
  曹操大声回道:
  “至雒阳后,白波帅韩暹、杨奉擅自专权。”
  “一个封大将军,一个封车骑将军,此举有违圣上明听。”
  “恳请陛下治此二人之罪!”
  此时白波帅韩暹就在朝中,杨奉领兵屯于梁县,并不在此地。
  当听到曹操的点名之后,韩暹脸顿时红了,忙辩解道:
  “曹阿瞒,你休得血口喷人!”
  “吾有护驾之功,如何坐不得大将军?”
  “汝乃一阉宦之后,怎敢在此耀武扬威?”
  话音方落,
  典韦瞋目而视,杀气凛凛。
  韩暹吓得肝胆俱裂,连退数步。
  “……好、好、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既然曹阿瞒你要专权独断,那便由得你来。”
  话落,转身面向天子,语快如飞:
  “请陛下珍重,善保龙体。”
  “臣不能在陛下身边侍奉左右了!”
  一言蔽,也不等刘协回复,韩暹快步走出人群。
  骑上马便直奔梁县,找杨奉去了。
  众武士也不拦他,都在等曹操的命令。
  曹操仍然坚持己见,恳请天子治韩暹、杨奉的罪。
  刘协权衡利弊之后,拒绝了曹操的请求。
  “杨奉、韩暹有护驾之功,朕不宜治其二人之罪。”
  曹操颔首,反倒笑了。
  “既如此,臣恳请陛下,另思移驾陈国一事。”
  “京都乃天下之中,不可不慎。”
  “惟愿陛下以社稷为重,谨慎决断。”
  刘宠暗思曹操果然还是冲自己来的。
  方才弹劾韩暹、杨奉不过是想立威。
  适才刘协强行将曹操的奏请给压了下去,现在不好再压一次。
  曹操外号真不愧是阿瞒,果然奸诈。
  刘宠知刘协不好再否决曹操,只能自己亲自出面。
  当下厉声怒叱道:
  “曹操!昨日天子已经下诏幸驾陈地,岂不知君无戏言?”
  “汝今日带兵入朝,是想要造反吗!”
  曹操正眼不看刘宠,只以目斜睨他: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今陛下左右奸臣环伺,操祖上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遂今日冒死直谏,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断不能为奸臣所误,坏了国家大事!”
  一旁的郭贡忍无可忍,难得的硬气一回,厉声斥责曹操无礼:
  “曹阿瞒你带兵入朝,全无君臣礼法。”
  “若说要为陛下除去奸臣,汝可拔剑自戕!”
  曹操闻言大怒,睨着郭贡,冷声道:
  “郭豫州!汝前日趁我征伐徐州之际,偷我鄄城。”
  “这笔账曹某还没来得及找你算,汝怎敢在我面前诳言?”
  郭贡面色一惭,悻悻而退。
  刘宠依旧态度强硬,不肯服软。
  “孤为汉室抛头颅,洒热血,何惧一死?”
  “曹阿瞒你今日若是执意要肆意妄为,那么孤情愿流血五步,血溅三尺!”
  曹操一咬牙,暗思今日竟然闹成这个局面。
  似乎也由不得他在退缩了。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拔剑喝斥道:
  “汝为汉室尽忠,曹某亦何曾有负汉室?”
  “昔日乃是我曹操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贼。”
  “关东联军惧怕凉州军锐,逡巡不前,亦是曹某独自领兵追击。”
  “死伤甚多,操也险些死在荥阳。”
  “天下忠臣,岂独你一家?”
  见曹操拔剑,众武士纷纷拔出兵刃,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刘宠亦拔剑,怒叱道:
  “汝咆哮朝廷,带兵上殿,却自言忠臣。”
  “是欺我也!”
  典韦目眦欲裂,怒目而视。
  赵云护在刘宠身前,公然不惧,亦嗔目而视。
  眼见两边剑拔弩张,马上就要厮杀。
  众官唯恐伤到自己,忙上前解和。
  “陈王息怒,曹将军息怒!”
  “这里都是忠臣,哪有奸臣?”
  “有话好好说,莫有动刀动枪。”
  “万一伤着了陛下,则罪过大也。”
  众官一阵劝勉,曹操这才命人收起兵刃。
  刘宠、赵云等人亦收剑入鞘。
  ……
  (本章完)
  ……
  待回到营中之时,急召麾下文武共来议事。“天子欲幸驾陈地,不愿与操同回颍川。”
  “如之奈何?”
  曹操眉宇间一川不平,脸色十分的难看。
  他平定兖州内乱后,又是打陈国,又是打颍川。
  马不停蹄,一刻未歇。
  然后又急行军赶来河南尹保驾勤王,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
  若是被一个小小的刘宠,就这么给摘了桃子。
  这是曹操万万不能接受的。
  曹仁气得嘴都歪了,恶狠狠道:
  “这小皇帝忒也没有良心,若非我等奋力厮杀,从西凉逆贼手中将之救了出来。”
  “彼此刻早已被掳回长安,哪里会有今日?”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今不过仗着刘宠等人的声势,竟敢如此藐视我等。”
  “属实是可恶可恨!”
  曹操眯着眼睛,表情凝重,沉声道:
  “刘宠虽然勇烈,但陈国到底国小民弱。”
  “其必无胆识与我争夺天子,此必是刘备授意。”
  “他怕天子落入我手,之后假天子诏,制其徐州。”
  “故而拉上郭贡、刘宠一同来向我施压。”
  “若不然今日三人断不会似商量好一般,都请奏天子幸驾陈地。”
  谋士程昱也在其列,闻言,当即建议道:
  “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入朝辅佐天子,此王霸之功也。”
  “今威名日盛,又带有重兵在此。”
  “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曹操握手成拳,沉吟半晌,还是摇了摇头。
  “今日入朝看来,朝廷股肱之臣尚多,未可轻动。”
  “待明日我点齐兵将,再与天子议迁都一事。”
  既然刘大耳你不仁,那也休怪曹某人不义了。
  现在虽然是徐强兖弱。
  但毕竟刘备远在徐州,往河南尹派不出多少人马来。
  只有赵云带了一千骑兵过来,助助声势。
  真正的大头,还是刘宠、郭贡这边。
  这两人手下败将耳,何足惧哉?
  次日,清晨。
  曹操命典韦带三百虎卫随自己同去入朝觐见天子。
  又命曹洪、夏侯惇各引兵一千,截住东面去路,不得放行。
  此时,刘宠、赵云、郭贡等人皆已经入朝。
  与天子正准备商议幸驾陈国一事。
  忽闻脚步声窜动,一众披甲武士,自残垣下,闯入进来。
  众百官皆战栗不能言。
  刘协与伏后亦皆骇然失色。
  刘协以袖掩面,惊问道:
  “曹卿何为?”
  曹操一手叉腰,一手按住剑鞘,正色道:
  “请陛下勿忧,臣入雒阳进贡,是为公卿分发粮食来的。”
  话落,众武士进献粮米给百官公卿。
  众官不敢不受,颤栗接过。
  刘协见状,只得道:
  “曹卿忠心可嘉,只是朕不惯在朝中见刀兵。”
  “若贡献完毕,可令武士退下。”
  曹操不紧不慢,一扬眉,正色说道:
  “臣闻陛下身边有奸臣小人作祟。”
  “故顾不得君臣之仪,冒然进兵,只为陛下扫除奸佞。”
  话落,目光逡巡一圈,扫过众人。
  众百官皆面色发白,以袖掩面,不敢与曹操对视。
  他们之中,确实有不少贪赃枉法,藐视天子的人。
  尤其少数握有兵权的将领,就曾多此上表拜各营中民为部曲,索求馈赠。
  还有人想向天子进献酒食的,也被人从中作梗拦住。
  管理失控,上下混乱,多有官员不能尽其职之故。
  “曹卿想要弹劾谁?”刘协出声问。
  曹操大声回道:
  “至雒阳后,白波帅韩暹、杨奉擅自专权。”
  “一个封大将军,一个封车骑将军,此举有违圣上明听。”
  “恳请陛下治此二人之罪!”
  此时白波帅韩暹就在朝中,杨奉领兵屯于梁县,并不在此地。
  当听到曹操的点名之后,韩暹脸顿时红了,忙辩解道:
  “曹阿瞒,你休得血口喷人!”
  “吾有护驾之功,如何坐不得大将军?”
  “汝乃一阉宦之后,怎敢在此耀武扬威?”
  话音方落,
  典韦瞋目而视,杀气凛凛。
  韩暹吓得肝胆俱裂,连退数步。
  “……好、好、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既然曹阿瞒你要专权独断,那便由得你来。”
  话落,转身面向天子,语快如飞:
  “请陛下珍重,善保龙体。”
  “臣不能在陛下身边侍奉左右了!”
  一言蔽,也不等刘协回复,韩暹快步走出人群。
  骑上马便直奔梁县,找杨奉去了。
  众武士也不拦他,都在等曹操的命令。
  曹操仍然坚持己见,恳请天子治韩暹、杨奉的罪。
  刘协权衡利弊之后,拒绝了曹操的请求。
  “杨奉、韩暹有护驾之功,朕不宜治其二人之罪。”
  曹操颔首,反倒笑了。
  “既如此,臣恳请陛下,另思移驾陈国一事。”
  “京都乃天下之中,不可不慎。”
  “惟愿陛下以社稷为重,谨慎决断。”
  刘宠暗思曹操果然还是冲自己来的。
  方才弹劾韩暹、杨奉不过是想立威。
  适才刘协强行将曹操的奏请给压了下去,现在不好再压一次。
  曹操外号真不愧是阿瞒,果然奸诈。
  刘宠知刘协不好再否决曹操,只能自己亲自出面。
  当下厉声怒叱道:
  “曹操!昨日天子已经下诏幸驾陈地,岂不知君无戏言?”
  “汝今日带兵入朝,是想要造反吗!”
  曹操正眼不看刘宠,只以目斜睨他: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今陛下左右奸臣环伺,操祖上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遂今日冒死直谏,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断不能为奸臣所误,坏了国家大事!”
  一旁的郭贡忍无可忍,难得的硬气一回,厉声斥责曹操无礼:
  “曹阿瞒你带兵入朝,全无君臣礼法。”
  “若说要为陛下除去奸臣,汝可拔剑自戕!”
  曹操闻言大怒,睨着郭贡,冷声道:
  “郭豫州!汝前日趁我征伐徐州之际,偷我鄄城。”
  “这笔账曹某还没来得及找你算,汝怎敢在我面前诳言?”
  郭贡面色一惭,悻悻而退。
  刘宠依旧态度强硬,不肯服软。
  “孤为汉室抛头颅,洒热血,何惧一死?”
  “曹阿瞒你今日若是执意要肆意妄为,那么孤情愿流血五步,血溅三尺!”
  曹操一咬牙,暗思今日竟然闹成这个局面。
  似乎也由不得他在退缩了。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拔剑喝斥道:
  “汝为汉室尽忠,曹某亦何曾有负汉室?”
  “昔日乃是我曹操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贼。”
  “关东联军惧怕凉州军锐,逡巡不前,亦是曹某独自领兵追击。”
  “死伤甚多,操也险些死在荥阳。”
  “天下忠臣,岂独你一家?”
  见曹操拔剑,众武士纷纷拔出兵刃,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刘宠亦拔剑,怒叱道:
  “汝咆哮朝廷,带兵上殿,却自言忠臣。”
  “是欺我也!”
  典韦目眦欲裂,怒目而视。
  赵云护在刘宠身前,公然不惧,亦嗔目而视。
  眼见两边剑拔弩张,马上就要厮杀。
  众官唯恐伤到自己,忙上前解和。
  “陈王息怒,曹将军息怒!”
  “这里都是忠臣,哪有奸臣?”
  “有话好好说,莫有动刀动枪。”
  “万一伤着了陛下,则罪过大也。”
  众官一阵劝勉,曹操这才命人收起兵刃。
  刘宠、赵云等人亦收剑入鞘。
  ……
  (本章完)
  ……
  待回到营中之时,急召麾下文武共来议事。“天子欲幸驾陈地,不愿与操同回颍川。”
  “如之奈何?”
  曹操眉宇间一川不平,脸色十分的难看。
  他平定兖州内乱后,又是打陈国,又是打颍川。
  马不停蹄,一刻未歇。
  然后又急行军赶来河南尹保驾勤王,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
  若是被一个小小的刘宠,就这么给摘了桃子。
  这是曹操万万不能接受的。
  曹仁气得嘴都歪了,恶狠狠道:
  “这小皇帝忒也没有良心,若非我等奋力厮杀,从西凉逆贼手中将之救了出来。”
  “彼此刻早已被掳回长安,哪里会有今日?”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今不过仗着刘宠等人的声势,竟敢如此藐视我等。”
  “属实是可恶可恨!”
  曹操眯着眼睛,表情凝重,沉声道:
  “刘宠虽然勇烈,但陈国到底国小民弱。”
  “其必无胆识与我争夺天子,此必是刘备授意。”
  “他怕天子落入我手,之后假天子诏,制其徐州。”
  “故而拉上郭贡、刘宠一同来向我施压。”
  “若不然今日三人断不会似商量好一般,都请奏天子幸驾陈地。”
  谋士程昱也在其列,闻言,当即建议道:
  “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入朝辅佐天子,此王霸之功也。”
  “今威名日盛,又带有重兵在此。”
  “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曹操握手成拳,沉吟半晌,还是摇了摇头。
  “今日入朝看来,朝廷股肱之臣尚多,未可轻动。”
  “待明日我点齐兵将,再与天子议迁都一事。”
  既然刘大耳你不仁,那也休怪曹某人不义了。
  现在虽然是徐强兖弱。
  但毕竟刘备远在徐州,往河南尹派不出多少人马来。
  只有赵云带了一千骑兵过来,助助声势。
  真正的大头,还是刘宠、郭贡这边。
  这两人手下败将耳,何足惧哉?
  次日,清晨。
  曹操命典韦带三百虎卫随自己同去入朝觐见天子。
  又命曹洪、夏侯惇各引兵一千,截住东面去路,不得放行。
  此时,刘宠、赵云、郭贡等人皆已经入朝。
  与天子正准备商议幸驾陈国一事。
  忽闻脚步声窜动,一众披甲武士,自残垣下,闯入进来。
  众百官皆战栗不能言。
  刘协与伏后亦皆骇然失色。
  刘协以袖掩面,惊问道:
  “曹卿何为?”
  曹操一手叉腰,一手按住剑鞘,正色道:
  “请陛下勿忧,臣入雒阳进贡,是为公卿分发粮食来的。”
  话落,众武士进献粮米给百官公卿。
  众官不敢不受,颤栗接过。
  刘协见状,只得道:
  “曹卿忠心可嘉,只是朕不惯在朝中见刀兵。”
  “若贡献完毕,可令武士退下。”
  曹操不紧不慢,一扬眉,正色说道:
  “臣闻陛下身边有奸臣小人作祟。”
  “故顾不得君臣之仪,冒然进兵,只为陛下扫除奸佞。”
  话落,目光逡巡一圈,扫过众人。
  众百官皆面色发白,以袖掩面,不敢与曹操对视。
  他们之中,确实有不少贪赃枉法,藐视天子的人。
  尤其少数握有兵权的将领,就曾多此上表拜各营中民为部曲,索求馈赠。
  还有人想向天子进献酒食的,也被人从中作梗拦住。
  管理失控,上下混乱,多有官员不能尽其职之故。
  “曹卿想要弹劾谁?”刘协出声问。
  曹操大声回道:
  “至雒阳后,白波帅韩暹、杨奉擅自专权。”
  “一个封大将军,一个封车骑将军,此举有违圣上明听。”
  “恳请陛下治此二人之罪!”
  此时白波帅韩暹就在朝中,杨奉领兵屯于梁县,并不在此地。
  当听到曹操的点名之后,韩暹脸顿时红了,忙辩解道:
  “曹阿瞒,你休得血口喷人!”
  “吾有护驾之功,如何坐不得大将军?”
  “汝乃一阉宦之后,怎敢在此耀武扬威?”
  话音方落,
  典韦瞋目而视,杀气凛凛。
  韩暹吓得肝胆俱裂,连退数步。
  “……好、好、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既然曹阿瞒你要专权独断,那便由得你来。”
  话落,转身面向天子,语快如飞:
  “请陛下珍重,善保龙体。”
  “臣不能在陛下身边侍奉左右了!”
  一言蔽,也不等刘协回复,韩暹快步走出人群。
  骑上马便直奔梁县,找杨奉去了。
  众武士也不拦他,都在等曹操的命令。
  曹操仍然坚持己见,恳请天子治韩暹、杨奉的罪。
  刘协权衡利弊之后,拒绝了曹操的请求。
  “杨奉、韩暹有护驾之功,朕不宜治其二人之罪。”
  曹操颔首,反倒笑了。
  “既如此,臣恳请陛下,另思移驾陈国一事。”
  “京都乃天下之中,不可不慎。”
  “惟愿陛下以社稷为重,谨慎决断。”
  刘宠暗思曹操果然还是冲自己来的。
  方才弹劾韩暹、杨奉不过是想立威。
  适才刘协强行将曹操的奏请给压了下去,现在不好再压一次。
  曹操外号真不愧是阿瞒,果然奸诈。
  刘宠知刘协不好再否决曹操,只能自己亲自出面。
  当下厉声怒叱道:
  “曹操!昨日天子已经下诏幸驾陈地,岂不知君无戏言?”
  “汝今日带兵入朝,是想要造反吗!”
  曹操正眼不看刘宠,只以目斜睨他: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今陛下左右奸臣环伺,操祖上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遂今日冒死直谏,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断不能为奸臣所误,坏了国家大事!”
  一旁的郭贡忍无可忍,难得的硬气一回,厉声斥责曹操无礼:
  “曹阿瞒你带兵入朝,全无君臣礼法。”
  “若说要为陛下除去奸臣,汝可拔剑自戕!”
  曹操闻言大怒,睨着郭贡,冷声道:
  “郭豫州!汝前日趁我征伐徐州之际,偷我鄄城。”
  “这笔账曹某还没来得及找你算,汝怎敢在我面前诳言?”
  郭贡面色一惭,悻悻而退。
  刘宠依旧态度强硬,不肯服软。
  “孤为汉室抛头颅,洒热血,何惧一死?”
  “曹阿瞒你今日若是执意要肆意妄为,那么孤情愿流血五步,血溅三尺!”
  曹操一咬牙,暗思今日竟然闹成这个局面。
  似乎也由不得他在退缩了。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拔剑喝斥道:
  “汝为汉室尽忠,曹某亦何曾有负汉室?”
  “昔日乃是我曹操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贼。”
  “关东联军惧怕凉州军锐,逡巡不前,亦是曹某独自领兵追击。”
  “死伤甚多,操也险些死在荥阳。”
  “天下忠臣,岂独你一家?”
  见曹操拔剑,众武士纷纷拔出兵刃,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刘宠亦拔剑,怒叱道:
  “汝咆哮朝廷,带兵上殿,却自言忠臣。”
  “是欺我也!”
  典韦目眦欲裂,怒目而视。
  赵云护在刘宠身前,公然不惧,亦嗔目而视。
  眼见两边剑拔弩张,马上就要厮杀。
  众官唯恐伤到自己,忙上前解和。
  “陈王息怒,曹将军息怒!”
  “这里都是忠臣,哪有奸臣?”
  “有话好好说,莫有动刀动枪。”
  “万一伤着了陛下,则罪过大也。”
  众官一阵劝勉,曹操这才命人收起兵刃。
  刘宠、赵云等人亦收剑入鞘。
  ……
  (本章完)
  ……
  待回到营中之时,急召麾下文武共来议事。“天子欲幸驾陈地,不愿与操同回颍川。”
  “如之奈何?”
  曹操眉宇间一川不平,脸色十分的难看。
  他平定兖州内乱后,又是打陈国,又是打颍川。
  马不停蹄,一刻未歇。
  然后又急行军赶来河南尹保驾勤王,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
  若是被一个小小的刘宠,就这么给摘了桃子。
  这是曹操万万不能接受的。
  曹仁气得嘴都歪了,恶狠狠道:
  “这小皇帝忒也没有良心,若非我等奋力厮杀,从西凉逆贼手中将之救了出来。”
  “彼此刻早已被掳回长安,哪里会有今日?”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今不过仗着刘宠等人的声势,竟敢如此藐视我等。”
  “属实是可恶可恨!”
  曹操眯着眼睛,表情凝重,沉声道:
  “刘宠虽然勇烈,但陈国到底国小民弱。”
  “其必无胆识与我争夺天子,此必是刘备授意。”
  “他怕天子落入我手,之后假天子诏,制其徐州。”
  “故而拉上郭贡、刘宠一同来向我施压。”
  “若不然今日三人断不会似商量好一般,都请奏天子幸驾陈地。”
  谋士程昱也在其列,闻言,当即建议道:
  “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入朝辅佐天子,此王霸之功也。”
  “今威名日盛,又带有重兵在此。”
  “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曹操握手成拳,沉吟半晌,还是摇了摇头。
  “今日入朝看来,朝廷股肱之臣尚多,未可轻动。”
  “待明日我点齐兵将,再与天子议迁都一事。”
  既然刘大耳你不仁,那也休怪曹某人不义了。
  现在虽然是徐强兖弱。
  但毕竟刘备远在徐州,往河南尹派不出多少人马来。
  只有赵云带了一千骑兵过来,助助声势。
  真正的大头,还是刘宠、郭贡这边。
  这两人手下败将耳,何足惧哉?
  次日,清晨。
  曹操命典韦带三百虎卫随自己同去入朝觐见天子。
  又命曹洪、夏侯惇各引兵一千,截住东面去路,不得放行。
  此时,刘宠、赵云、郭贡等人皆已经入朝。
  与天子正准备商议幸驾陈国一事。
  忽闻脚步声窜动,一众披甲武士,自残垣下,闯入进来。
  众百官皆战栗不能言。
  刘协与伏后亦皆骇然失色。
  刘协以袖掩面,惊问道:
  “曹卿何为?”
  曹操一手叉腰,一手按住剑鞘,正色道:
  “请陛下勿忧,臣入雒阳进贡,是为公卿分发粮食来的。”
  话落,众武士进献粮米给百官公卿。
  众官不敢不受,颤栗接过。
  刘协见状,只得道:
  “曹卿忠心可嘉,只是朕不惯在朝中见刀兵。”
  “若贡献完毕,可令武士退下。”
  曹操不紧不慢,一扬眉,正色说道:
  “臣闻陛下身边有奸臣小人作祟。”
  “故顾不得君臣之仪,冒然进兵,只为陛下扫除奸佞。”
  话落,目光逡巡一圈,扫过众人。
  众百官皆面色发白,以袖掩面,不敢与曹操对视。
  他们之中,确实有不少贪赃枉法,藐视天子的人。
  尤其少数握有兵权的将领,就曾多此上表拜各营中民为部曲,索求馈赠。
  还有人想向天子进献酒食的,也被人从中作梗拦住。
  管理失控,上下混乱,多有官员不能尽其职之故。
  “曹卿想要弹劾谁?”刘协出声问。
  曹操大声回道:
  “至雒阳后,白波帅韩暹、杨奉擅自专权。”
  “一个封大将军,一个封车骑将军,此举有违圣上明听。”
  “恳请陛下治此二人之罪!”
  此时白波帅韩暹就在朝中,杨奉领兵屯于梁县,并不在此地。
  当听到曹操的点名之后,韩暹脸顿时红了,忙辩解道:
  “曹阿瞒,你休得血口喷人!”
  “吾有护驾之功,如何坐不得大将军?”
  “汝乃一阉宦之后,怎敢在此耀武扬威?”
  话音方落,
  典韦瞋目而视,杀气凛凛。
  韩暹吓得肝胆俱裂,连退数步。
  “……好、好、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既然曹阿瞒你要专权独断,那便由得你来。”
  话落,转身面向天子,语快如飞:
  “请陛下珍重,善保龙体。”
  “臣不能在陛下身边侍奉左右了!”
  一言蔽,也不等刘协回复,韩暹快步走出人群。
  骑上马便直奔梁县,找杨奉去了。
  众武士也不拦他,都在等曹操的命令。
  曹操仍然坚持己见,恳请天子治韩暹、杨奉的罪。
  刘协权衡利弊之后,拒绝了曹操的请求。
  “杨奉、韩暹有护驾之功,朕不宜治其二人之罪。”
  曹操颔首,反倒笑了。
  “既如此,臣恳请陛下,另思移驾陈国一事。”
  “京都乃天下之中,不可不慎。”
  “惟愿陛下以社稷为重,谨慎决断。”
  刘宠暗思曹操果然还是冲自己来的。
  方才弹劾韩暹、杨奉不过是想立威。
  适才刘协强行将曹操的奏请给压了下去,现在不好再压一次。
  曹操外号真不愧是阿瞒,果然奸诈。
  刘宠知刘协不好再否决曹操,只能自己亲自出面。
  当下厉声怒叱道:
  “曹操!昨日天子已经下诏幸驾陈地,岂不知君无戏言?”
  “汝今日带兵入朝,是想要造反吗!”
  曹操正眼不看刘宠,只以目斜睨他: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今陛下左右奸臣环伺,操祖上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遂今日冒死直谏,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断不能为奸臣所误,坏了国家大事!”
  一旁的郭贡忍无可忍,难得的硬气一回,厉声斥责曹操无礼:
  “曹阿瞒你带兵入朝,全无君臣礼法。”
  “若说要为陛下除去奸臣,汝可拔剑自戕!”
  曹操闻言大怒,睨着郭贡,冷声道:
  “郭豫州!汝前日趁我征伐徐州之际,偷我鄄城。”
  “这笔账曹某还没来得及找你算,汝怎敢在我面前诳言?”
  郭贡面色一惭,悻悻而退。
  刘宠依旧态度强硬,不肯服软。
  “孤为汉室抛头颅,洒热血,何惧一死?”
  “曹阿瞒你今日若是执意要肆意妄为,那么孤情愿流血五步,血溅三尺!”
  曹操一咬牙,暗思今日竟然闹成这个局面。
  似乎也由不得他在退缩了。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拔剑喝斥道:
  “汝为汉室尽忠,曹某亦何曾有负汉室?”
  “昔日乃是我曹操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贼。”
  “关东联军惧怕凉州军锐,逡巡不前,亦是曹某独自领兵追击。”
  “死伤甚多,操也险些死在荥阳。”
  “天下忠臣,岂独你一家?”
  见曹操拔剑,众武士纷纷拔出兵刃,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刘宠亦拔剑,怒叱道:
  “汝咆哮朝廷,带兵上殿,却自言忠臣。”
  “是欺我也!”
  典韦目眦欲裂,怒目而视。
  赵云护在刘宠身前,公然不惧,亦嗔目而视。
  眼见两边剑拔弩张,马上就要厮杀。
  众官唯恐伤到自己,忙上前解和。
  “陈王息怒,曹将军息怒!”
  “这里都是忠臣,哪有奸臣?”
  “有话好好说,莫有动刀动枪。”
  “万一伤着了陛下,则罪过大也。”
  众官一阵劝勉,曹操这才命人收起兵刃。
  刘宠、赵云等人亦收剑入鞘。
  ……
  (本章完)
  ……
  待回到营中之时,急召麾下文武共来议事。“天子欲幸驾陈地,不愿与操同回颍川。”
  “如之奈何?”
  曹操眉宇间一川不平,脸色十分的难看。
  他平定兖州内乱后,又是打陈国,又是打颍川。
  马不停蹄,一刻未歇。
  然后又急行军赶来河南尹保驾勤王,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
  若是被一个小小的刘宠,就这么给摘了桃子。
  这是曹操万万不能接受的。
  曹仁气得嘴都歪了,恶狠狠道:
  “这小皇帝忒也没有良心,若非我等奋力厮杀,从西凉逆贼手中将之救了出来。”
  “彼此刻早已被掳回长安,哪里会有今日?”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今不过仗着刘宠等人的声势,竟敢如此藐视我等。”
  “属实是可恶可恨!”
  曹操眯着眼睛,表情凝重,沉声道:
  “刘宠虽然勇烈,但陈国到底国小民弱。”
  “其必无胆识与我争夺天子,此必是刘备授意。”
  “他怕天子落入我手,之后假天子诏,制其徐州。”
  “故而拉上郭贡、刘宠一同来向我施压。”
  “若不然今日三人断不会似商量好一般,都请奏天子幸驾陈地。”
  谋士程昱也在其列,闻言,当即建议道:
  “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入朝辅佐天子,此王霸之功也。”
  “今威名日盛,又带有重兵在此。”
  “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曹操握手成拳,沉吟半晌,还是摇了摇头。
  “今日入朝看来,朝廷股肱之臣尚多,未可轻动。”
  “待明日我点齐兵将,再与天子议迁都一事。”
  既然刘大耳你不仁,那也休怪曹某人不义了。
  现在虽然是徐强兖弱。
  但毕竟刘备远在徐州,往河南尹派不出多少人马来。
  只有赵云带了一千骑兵过来,助助声势。
  真正的大头,还是刘宠、郭贡这边。
  这两人手下败将耳,何足惧哉?
  次日,清晨。
  曹操命典韦带三百虎卫随自己同去入朝觐见天子。
  又命曹洪、夏侯惇各引兵一千,截住东面去路,不得放行。
  此时,刘宠、赵云、郭贡等人皆已经入朝。
  与天子正准备商议幸驾陈国一事。
  忽闻脚步声窜动,一众披甲武士,自残垣下,闯入进来。
  众百官皆战栗不能言。
  刘协与伏后亦皆骇然失色。
  刘协以袖掩面,惊问道:
  “曹卿何为?”
  曹操一手叉腰,一手按住剑鞘,正色道:
  “请陛下勿忧,臣入雒阳进贡,是为公卿分发粮食来的。”
  话落,众武士进献粮米给百官公卿。
  众官不敢不受,颤栗接过。
  刘协见状,只得道:
  “曹卿忠心可嘉,只是朕不惯在朝中见刀兵。”
  “若贡献完毕,可令武士退下。”
  曹操不紧不慢,一扬眉,正色说道:
  “臣闻陛下身边有奸臣小人作祟。”
  “故顾不得君臣之仪,冒然进兵,只为陛下扫除奸佞。”
  话落,目光逡巡一圈,扫过众人。
  众百官皆面色发白,以袖掩面,不敢与曹操对视。
  他们之中,确实有不少贪赃枉法,藐视天子的人。
  尤其少数握有兵权的将领,就曾多此上表拜各营中民为部曲,索求馈赠。
  还有人想向天子进献酒食的,也被人从中作梗拦住。
  管理失控,上下混乱,多有官员不能尽其职之故。
  “曹卿想要弹劾谁?”刘协出声问。
  曹操大声回道:
  “至雒阳后,白波帅韩暹、杨奉擅自专权。”
  “一个封大将军,一个封车骑将军,此举有违圣上明听。”
  “恳请陛下治此二人之罪!”
  此时白波帅韩暹就在朝中,杨奉领兵屯于梁县,并不在此地。
  当听到曹操的点名之后,韩暹脸顿时红了,忙辩解道:
  “曹阿瞒,你休得血口喷人!”
  “吾有护驾之功,如何坐不得大将军?”
  “汝乃一阉宦之后,怎敢在此耀武扬威?”
  话音方落,
  典韦瞋目而视,杀气凛凛。
  韩暹吓得肝胆俱裂,连退数步。
  “……好、好、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既然曹阿瞒你要专权独断,那便由得你来。”
  话落,转身面向天子,语快如飞:
  “请陛下珍重,善保龙体。”
  “臣不能在陛下身边侍奉左右了!”
  一言蔽,也不等刘协回复,韩暹快步走出人群。
  骑上马便直奔梁县,找杨奉去了。
  众武士也不拦他,都在等曹操的命令。
  曹操仍然坚持己见,恳请天子治韩暹、杨奉的罪。
  刘协权衡利弊之后,拒绝了曹操的请求。
  “杨奉、韩暹有护驾之功,朕不宜治其二人之罪。”
  曹操颔首,反倒笑了。
  “既如此,臣恳请陛下,另思移驾陈国一事。”
  “京都乃天下之中,不可不慎。”
  “惟愿陛下以社稷为重,谨慎决断。”
  刘宠暗思曹操果然还是冲自己来的。
  方才弹劾韩暹、杨奉不过是想立威。
  适才刘协强行将曹操的奏请给压了下去,现在不好再压一次。
  曹操外号真不愧是阿瞒,果然奸诈。
  刘宠知刘协不好再否决曹操,只能自己亲自出面。
  当下厉声怒叱道:
  “曹操!昨日天子已经下诏幸驾陈地,岂不知君无戏言?”
  “汝今日带兵入朝,是想要造反吗!”
  曹操正眼不看刘宠,只以目斜睨他: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今陛下左右奸臣环伺,操祖上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遂今日冒死直谏,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断不能为奸臣所误,坏了国家大事!”
  一旁的郭贡忍无可忍,难得的硬气一回,厉声斥责曹操无礼:
  “曹阿瞒你带兵入朝,全无君臣礼法。”
  “若说要为陛下除去奸臣,汝可拔剑自戕!”
  曹操闻言大怒,睨着郭贡,冷声道:
  “郭豫州!汝前日趁我征伐徐州之际,偷我鄄城。”
  “这笔账曹某还没来得及找你算,汝怎敢在我面前诳言?”
  郭贡面色一惭,悻悻而退。
  刘宠依旧态度强硬,不肯服软。
  “孤为汉室抛头颅,洒热血,何惧一死?”
  “曹阿瞒你今日若是执意要肆意妄为,那么孤情愿流血五步,血溅三尺!”
  曹操一咬牙,暗思今日竟然闹成这个局面。
  似乎也由不得他在退缩了。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拔剑喝斥道:
  “汝为汉室尽忠,曹某亦何曾有负汉室?”
  “昔日乃是我曹操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贼。”
  “关东联军惧怕凉州军锐,逡巡不前,亦是曹某独自领兵追击。”
  “死伤甚多,操也险些死在荥阳。”
  “天下忠臣,岂独你一家?”
  见曹操拔剑,众武士纷纷拔出兵刃,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刘宠亦拔剑,怒叱道:
  “汝咆哮朝廷,带兵上殿,却自言忠臣。”
  “是欺我也!”
  典韦目眦欲裂,怒目而视。
  赵云护在刘宠身前,公然不惧,亦嗔目而视。
  眼见两边剑拔弩张,马上就要厮杀。
  众官唯恐伤到自己,忙上前解和。
  “陈王息怒,曹将军息怒!”
  “这里都是忠臣,哪有奸臣?”
  “有话好好说,莫有动刀动枪。”
  “万一伤着了陛下,则罪过大也。”
  众官一阵劝勉,曹操这才命人收起兵刃。
  刘宠、赵云等人亦收剑入鞘。
  ……
  (本章完)
  ……
  待回到营中之时,急召麾下文武共来议事。“天子欲幸驾陈地,不愿与操同回颍川。”
  “如之奈何?”
  曹操眉宇间一川不平,脸色十分的难看。
  他平定兖州内乱后,又是打陈国,又是打颍川。
  马不停蹄,一刻未歇。
  然后又急行军赶来河南尹保驾勤王,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
  若是被一个小小的刘宠,就这么给摘了桃子。
  这是曹操万万不能接受的。
  曹仁气得嘴都歪了,恶狠狠道:
  “这小皇帝忒也没有良心,若非我等奋力厮杀,从西凉逆贼手中将之救了出来。”
  “彼此刻早已被掳回长安,哪里会有今日?”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今不过仗着刘宠等人的声势,竟敢如此藐视我等。”
  “属实是可恶可恨!”
  曹操眯着眼睛,表情凝重,沉声道:
  “刘宠虽然勇烈,但陈国到底国小民弱。”
  “其必无胆识与我争夺天子,此必是刘备授意。”
  “他怕天子落入我手,之后假天子诏,制其徐州。”
  “故而拉上郭贡、刘宠一同来向我施压。”
  “若不然今日三人断不会似商量好一般,都请奏天子幸驾陈地。”
  谋士程昱也在其列,闻言,当即建议道:
  “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入朝辅佐天子,此王霸之功也。”
  “今威名日盛,又带有重兵在此。”
  “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曹操握手成拳,沉吟半晌,还是摇了摇头。
  “今日入朝看来,朝廷股肱之臣尚多,未可轻动。”
  “待明日我点齐兵将,再与天子议迁都一事。”
  既然刘大耳你不仁,那也休怪曹某人不义了。
  现在虽然是徐强兖弱。
  但毕竟刘备远在徐州,往河南尹派不出多少人马来。
  只有赵云带了一千骑兵过来,助助声势。
  真正的大头,还是刘宠、郭贡这边。
  这两人手下败将耳,何足惧哉?
  次日,清晨。
  曹操命典韦带三百虎卫随自己同去入朝觐见天子。
  又命曹洪、夏侯惇各引兵一千,截住东面去路,不得放行。
  此时,刘宠、赵云、郭贡等人皆已经入朝。
  与天子正准备商议幸驾陈国一事。
  忽闻脚步声窜动,一众披甲武士,自残垣下,闯入进来。
  众百官皆战栗不能言。
  刘协与伏后亦皆骇然失色。
  刘协以袖掩面,惊问道:
  “曹卿何为?”
  曹操一手叉腰,一手按住剑鞘,正色道:
  “请陛下勿忧,臣入雒阳进贡,是为公卿分发粮食来的。”
  话落,众武士进献粮米给百官公卿。
  众官不敢不受,颤栗接过。
  刘协见状,只得道:
  “曹卿忠心可嘉,只是朕不惯在朝中见刀兵。”
  “若贡献完毕,可令武士退下。”
  曹操不紧不慢,一扬眉,正色说道:
  “臣闻陛下身边有奸臣小人作祟。”
  “故顾不得君臣之仪,冒然进兵,只为陛下扫除奸佞。”
  话落,目光逡巡一圈,扫过众人。
  众百官皆面色发白,以袖掩面,不敢与曹操对视。
  他们之中,确实有不少贪赃枉法,藐视天子的人。
  尤其少数握有兵权的将领,就曾多此上表拜各营中民为部曲,索求馈赠。
  还有人想向天子进献酒食的,也被人从中作梗拦住。
  管理失控,上下混乱,多有官员不能尽其职之故。
  “曹卿想要弹劾谁?”刘协出声问。
  曹操大声回道:
  “至雒阳后,白波帅韩暹、杨奉擅自专权。”
  “一个封大将军,一个封车骑将军,此举有违圣上明听。”
  “恳请陛下治此二人之罪!”
  此时白波帅韩暹就在朝中,杨奉领兵屯于梁县,并不在此地。
  当听到曹操的点名之后,韩暹脸顿时红了,忙辩解道:
  “曹阿瞒,你休得血口喷人!”
  “吾有护驾之功,如何坐不得大将军?”
  “汝乃一阉宦之后,怎敢在此耀武扬威?”
  话音方落,
  典韦瞋目而视,杀气凛凛。
  韩暹吓得肝胆俱裂,连退数步。
  “……好、好、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既然曹阿瞒你要专权独断,那便由得你来。”
  话落,转身面向天子,语快如飞:
  “请陛下珍重,善保龙体。”
  “臣不能在陛下身边侍奉左右了!”
  一言蔽,也不等刘协回复,韩暹快步走出人群。
  骑上马便直奔梁县,找杨奉去了。
  众武士也不拦他,都在等曹操的命令。
  曹操仍然坚持己见,恳请天子治韩暹、杨奉的罪。
  刘协权衡利弊之后,拒绝了曹操的请求。
  “杨奉、韩暹有护驾之功,朕不宜治其二人之罪。”
  曹操颔首,反倒笑了。
  “既如此,臣恳请陛下,另思移驾陈国一事。”
  “京都乃天下之中,不可不慎。”
  “惟愿陛下以社稷为重,谨慎决断。”
  刘宠暗思曹操果然还是冲自己来的。
  方才弹劾韩暹、杨奉不过是想立威。
  适才刘协强行将曹操的奏请给压了下去,现在不好再压一次。
  曹操外号真不愧是阿瞒,果然奸诈。
  刘宠知刘协不好再否决曹操,只能自己亲自出面。
  当下厉声怒叱道:
  “曹操!昨日天子已经下诏幸驾陈地,岂不知君无戏言?”
  “汝今日带兵入朝,是想要造反吗!”
  曹操正眼不看刘宠,只以目斜睨他: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今陛下左右奸臣环伺,操祖上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遂今日冒死直谏,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断不能为奸臣所误,坏了国家大事!”
  一旁的郭贡忍无可忍,难得的硬气一回,厉声斥责曹操无礼:
  “曹阿瞒你带兵入朝,全无君臣礼法。”
  “若说要为陛下除去奸臣,汝可拔剑自戕!”
  曹操闻言大怒,睨着郭贡,冷声道:
  “郭豫州!汝前日趁我征伐徐州之际,偷我鄄城。”
  “这笔账曹某还没来得及找你算,汝怎敢在我面前诳言?”
  郭贡面色一惭,悻悻而退。
  刘宠依旧态度强硬,不肯服软。
  “孤为汉室抛头颅,洒热血,何惧一死?”
  “曹阿瞒你今日若是执意要肆意妄为,那么孤情愿流血五步,血溅三尺!”
  曹操一咬牙,暗思今日竟然闹成这个局面。
  似乎也由不得他在退缩了。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拔剑喝斥道:
  “汝为汉室尽忠,曹某亦何曾有负汉室?”
  “昔日乃是我曹操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贼。”
  “关东联军惧怕凉州军锐,逡巡不前,亦是曹某独自领兵追击。”
  “死伤甚多,操也险些死在荥阳。”
  “天下忠臣,岂独你一家?”
  见曹操拔剑,众武士纷纷拔出兵刃,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刘宠亦拔剑,怒叱道:
  “汝咆哮朝廷,带兵上殿,却自言忠臣。”
  “是欺我也!”
  典韦目眦欲裂,怒目而视。
  赵云护在刘宠身前,公然不惧,亦嗔目而视。
  眼见两边剑拔弩张,马上就要厮杀。
  众官唯恐伤到自己,忙上前解和。
  “陈王息怒,曹将军息怒!”
  “这里都是忠臣,哪有奸臣?”
  “有话好好说,莫有动刀动枪。”
  “万一伤着了陛下,则罪过大也。”
  众官一阵劝勉,曹操这才命人收起兵刃。
  刘宠、赵云等人亦收剑入鞘。
  ……
  (本章完)
  ……
  待回到营中之时,急召麾下文武共来议事。“天子欲幸驾陈地,不愿与操同回颍川。”
  “如之奈何?”
  曹操眉宇间一川不平,脸色十分的难看。
  他平定兖州内乱后,又是打陈国,又是打颍川。
  马不停蹄,一刻未歇。
  然后又急行军赶来河南尹保驾勤王,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
  若是被一个小小的刘宠,就这么给摘了桃子。
  这是曹操万万不能接受的。
  曹仁气得嘴都歪了,恶狠狠道:
  “这小皇帝忒也没有良心,若非我等奋力厮杀,从西凉逆贼手中将之救了出来。”
  “彼此刻早已被掳回长安,哪里会有今日?”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今不过仗着刘宠等人的声势,竟敢如此藐视我等。”
  “属实是可恶可恨!”
  曹操眯着眼睛,表情凝重,沉声道:
  “刘宠虽然勇烈,但陈国到底国小民弱。”
  “其必无胆识与我争夺天子,此必是刘备授意。”
  “他怕天子落入我手,之后假天子诏,制其徐州。”
  “故而拉上郭贡、刘宠一同来向我施压。”
  “若不然今日三人断不会似商量好一般,都请奏天子幸驾陈地。”
  谋士程昱也在其列,闻言,当即建议道:
  “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入朝辅佐天子,此王霸之功也。”
  “今威名日盛,又带有重兵在此。”
  “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曹操握手成拳,沉吟半晌,还是摇了摇头。
  “今日入朝看来,朝廷股肱之臣尚多,未可轻动。”
  “待明日我点齐兵将,再与天子议迁都一事。”
  既然刘大耳你不仁,那也休怪曹某人不义了。
  现在虽然是徐强兖弱。
  但毕竟刘备远在徐州,往河南尹派不出多少人马来。
  只有赵云带了一千骑兵过来,助助声势。
  真正的大头,还是刘宠、郭贡这边。
  这两人手下败将耳,何足惧哉?
  次日,清晨。
  曹操命典韦带三百虎卫随自己同去入朝觐见天子。
  又命曹洪、夏侯惇各引兵一千,截住东面去路,不得放行。
  此时,刘宠、赵云、郭贡等人皆已经入朝。
  与天子正准备商议幸驾陈国一事。
  忽闻脚步声窜动,一众披甲武士,自残垣下,闯入进来。
  众百官皆战栗不能言。
  刘协与伏后亦皆骇然失色。
  刘协以袖掩面,惊问道:
  “曹卿何为?”
  曹操一手叉腰,一手按住剑鞘,正色道:
  “请陛下勿忧,臣入雒阳进贡,是为公卿分发粮食来的。”
  话落,众武士进献粮米给百官公卿。
  众官不敢不受,颤栗接过。
  刘协见状,只得道:
  “曹卿忠心可嘉,只是朕不惯在朝中见刀兵。”
  “若贡献完毕,可令武士退下。”
  曹操不紧不慢,一扬眉,正色说道:
  “臣闻陛下身边有奸臣小人作祟。”
  “故顾不得君臣之仪,冒然进兵,只为陛下扫除奸佞。”
  话落,目光逡巡一圈,扫过众人。
  众百官皆面色发白,以袖掩面,不敢与曹操对视。
  他们之中,确实有不少贪赃枉法,藐视天子的人。
  尤其少数握有兵权的将领,就曾多此上表拜各营中民为部曲,索求馈赠。
  还有人想向天子进献酒食的,也被人从中作梗拦住。
  管理失控,上下混乱,多有官员不能尽其职之故。
  “曹卿想要弹劾谁?”刘协出声问。
  曹操大声回道:
  “至雒阳后,白波帅韩暹、杨奉擅自专权。”
  “一个封大将军,一个封车骑将军,此举有违圣上明听。”
  “恳请陛下治此二人之罪!”
  此时白波帅韩暹就在朝中,杨奉领兵屯于梁县,并不在此地。
  当听到曹操的点名之后,韩暹脸顿时红了,忙辩解道:
  “曹阿瞒,你休得血口喷人!”
  “吾有护驾之功,如何坐不得大将军?”
  “汝乃一阉宦之后,怎敢在此耀武扬威?”
  话音方落,
  典韦瞋目而视,杀气凛凛。
  韩暹吓得肝胆俱裂,连退数步。
  “……好、好、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既然曹阿瞒你要专权独断,那便由得你来。”
  话落,转身面向天子,语快如飞:
  “请陛下珍重,善保龙体。”
  “臣不能在陛下身边侍奉左右了!”
  一言蔽,也不等刘协回复,韩暹快步走出人群。
  骑上马便直奔梁县,找杨奉去了。
  众武士也不拦他,都在等曹操的命令。
  曹操仍然坚持己见,恳请天子治韩暹、杨奉的罪。
  刘协权衡利弊之后,拒绝了曹操的请求。
  “杨奉、韩暹有护驾之功,朕不宜治其二人之罪。”
  曹操颔首,反倒笑了。
  “既如此,臣恳请陛下,另思移驾陈国一事。”
  “京都乃天下之中,不可不慎。”
  “惟愿陛下以社稷为重,谨慎决断。”
  刘宠暗思曹操果然还是冲自己来的。
  方才弹劾韩暹、杨奉不过是想立威。
  适才刘协强行将曹操的奏请给压了下去,现在不好再压一次。
  曹操外号真不愧是阿瞒,果然奸诈。
  刘宠知刘协不好再否决曹操,只能自己亲自出面。
  当下厉声怒叱道:
  “曹操!昨日天子已经下诏幸驾陈地,岂不知君无戏言?”
  “汝今日带兵入朝,是想要造反吗!”
  曹操正眼不看刘宠,只以目斜睨他: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今陛下左右奸臣环伺,操祖上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遂今日冒死直谏,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断不能为奸臣所误,坏了国家大事!”
  一旁的郭贡忍无可忍,难得的硬气一回,厉声斥责曹操无礼:
  “曹阿瞒你带兵入朝,全无君臣礼法。”
  “若说要为陛下除去奸臣,汝可拔剑自戕!”
  曹操闻言大怒,睨着郭贡,冷声道:
  “郭豫州!汝前日趁我征伐徐州之际,偷我鄄城。”
  “这笔账曹某还没来得及找你算,汝怎敢在我面前诳言?”
  郭贡面色一惭,悻悻而退。
  刘宠依旧态度强硬,不肯服软。
  “孤为汉室抛头颅,洒热血,何惧一死?”
  “曹阿瞒你今日若是执意要肆意妄为,那么孤情愿流血五步,血溅三尺!”
  曹操一咬牙,暗思今日竟然闹成这个局面。
  似乎也由不得他在退缩了。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拔剑喝斥道:
  “汝为汉室尽忠,曹某亦何曾有负汉室?”
  “昔日乃是我曹操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贼。”
  “关东联军惧怕凉州军锐,逡巡不前,亦是曹某独自领兵追击。”
  “死伤甚多,操也险些死在荥阳。”
  “天下忠臣,岂独你一家?”
  见曹操拔剑,众武士纷纷拔出兵刃,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刘宠亦拔剑,怒叱道:
  “汝咆哮朝廷,带兵上殿,却自言忠臣。”
  “是欺我也!”
  典韦目眦欲裂,怒目而视。
  赵云护在刘宠身前,公然不惧,亦嗔目而视。
  眼见两边剑拔弩张,马上就要厮杀。
  众官唯恐伤到自己,忙上前解和。
  “陈王息怒,曹将军息怒!”
  “这里都是忠臣,哪有奸臣?”
  “有话好好说,莫有动刀动枪。”
  “万一伤着了陛下,则罪过大也。”
  众官一阵劝勉,曹操这才命人收起兵刃。
  刘宠、赵云等人亦收剑入鞘。
  ……
  (本章完)
  ……
  待回到营中之时,急召麾下文武共来议事。“天子欲幸驾陈地,不愿与操同回颍川。”
  “如之奈何?”
  曹操眉宇间一川不平,脸色十分的难看。
  他平定兖州内乱后,又是打陈国,又是打颍川。
  马不停蹄,一刻未歇。
  然后又急行军赶来河南尹保驾勤王,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
  若是被一个小小的刘宠,就这么给摘了桃子。
  这是曹操万万不能接受的。
  曹仁气得嘴都歪了,恶狠狠道:
  “这小皇帝忒也没有良心,若非我等奋力厮杀,从西凉逆贼手中将之救了出来。”
  “彼此刻早已被掳回长安,哪里会有今日?”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今不过仗着刘宠等人的声势,竟敢如此藐视我等。”
  “属实是可恶可恨!”
  曹操眯着眼睛,表情凝重,沉声道:
  “刘宠虽然勇烈,但陈国到底国小民弱。”
  “其必无胆识与我争夺天子,此必是刘备授意。”
  “他怕天子落入我手,之后假天子诏,制其徐州。”
  “故而拉上郭贡、刘宠一同来向我施压。”
  “若不然今日三人断不会似商量好一般,都请奏天子幸驾陈地。”
  谋士程昱也在其列,闻言,当即建议道:
  “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入朝辅佐天子,此王霸之功也。”
  “今威名日盛,又带有重兵在此。”
  “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曹操握手成拳,沉吟半晌,还是摇了摇头。
  “今日入朝看来,朝廷股肱之臣尚多,未可轻动。”
  “待明日我点齐兵将,再与天子议迁都一事。”
  既然刘大耳你不仁,那也休怪曹某人不义了。
  现在虽然是徐强兖弱。
  但毕竟刘备远在徐州,往河南尹派不出多少人马来。
  只有赵云带了一千骑兵过来,助助声势。
  真正的大头,还是刘宠、郭贡这边。
  这两人手下败将耳,何足惧哉?
  次日,清晨。
  曹操命典韦带三百虎卫随自己同去入朝觐见天子。
  又命曹洪、夏侯惇各引兵一千,截住东面去路,不得放行。
  此时,刘宠、赵云、郭贡等人皆已经入朝。
  与天子正准备商议幸驾陈国一事。
  忽闻脚步声窜动,一众披甲武士,自残垣下,闯入进来。
  众百官皆战栗不能言。
  刘协与伏后亦皆骇然失色。
  刘协以袖掩面,惊问道:
  “曹卿何为?”
  曹操一手叉腰,一手按住剑鞘,正色道:
  “请陛下勿忧,臣入雒阳进贡,是为公卿分发粮食来的。”
  话落,众武士进献粮米给百官公卿。
  众官不敢不受,颤栗接过。
  刘协见状,只得道:
  “曹卿忠心可嘉,只是朕不惯在朝中见刀兵。”
  “若贡献完毕,可令武士退下。”
  曹操不紧不慢,一扬眉,正色说道:
  “臣闻陛下身边有奸臣小人作祟。”
  “故顾不得君臣之仪,冒然进兵,只为陛下扫除奸佞。”
  话落,目光逡巡一圈,扫过众人。
  众百官皆面色发白,以袖掩面,不敢与曹操对视。
  他们之中,确实有不少贪赃枉法,藐视天子的人。
  尤其少数握有兵权的将领,就曾多此上表拜各营中民为部曲,索求馈赠。
  还有人想向天子进献酒食的,也被人从中作梗拦住。
  管理失控,上下混乱,多有官员不能尽其职之故。
  “曹卿想要弹劾谁?”刘协出声问。
  曹操大声回道:
  “至雒阳后,白波帅韩暹、杨奉擅自专权。”
  “一个封大将军,一个封车骑将军,此举有违圣上明听。”
  “恳请陛下治此二人之罪!”
  此时白波帅韩暹就在朝中,杨奉领兵屯于梁县,并不在此地。
  当听到曹操的点名之后,韩暹脸顿时红了,忙辩解道:
  “曹阿瞒,你休得血口喷人!”
  “吾有护驾之功,如何坐不得大将军?”
  “汝乃一阉宦之后,怎敢在此耀武扬威?”
  话音方落,
  典韦瞋目而视,杀气凛凛。
  韩暹吓得肝胆俱裂,连退数步。
  “……好、好、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既然曹阿瞒你要专权独断,那便由得你来。”
  话落,转身面向天子,语快如飞:
  “请陛下珍重,善保龙体。”
  “臣不能在陛下身边侍奉左右了!”
  一言蔽,也不等刘协回复,韩暹快步走出人群。
  骑上马便直奔梁县,找杨奉去了。
  众武士也不拦他,都在等曹操的命令。
  曹操仍然坚持己见,恳请天子治韩暹、杨奉的罪。
  刘协权衡利弊之后,拒绝了曹操的请求。
  “杨奉、韩暹有护驾之功,朕不宜治其二人之罪。”
  曹操颔首,反倒笑了。
  “既如此,臣恳请陛下,另思移驾陈国一事。”
  “京都乃天下之中,不可不慎。”
  “惟愿陛下以社稷为重,谨慎决断。”
  刘宠暗思曹操果然还是冲自己来的。
  方才弹劾韩暹、杨奉不过是想立威。
  适才刘协强行将曹操的奏请给压了下去,现在不好再压一次。
  曹操外号真不愧是阿瞒,果然奸诈。
  刘宠知刘协不好再否决曹操,只能自己亲自出面。
  当下厉声怒叱道:
  “曹操!昨日天子已经下诏幸驾陈地,岂不知君无戏言?”
  “汝今日带兵入朝,是想要造反吗!”
  曹操正眼不看刘宠,只以目斜睨他: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今陛下左右奸臣环伺,操祖上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遂今日冒死直谏,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断不能为奸臣所误,坏了国家大事!”
  一旁的郭贡忍无可忍,难得的硬气一回,厉声斥责曹操无礼:
  “曹阿瞒你带兵入朝,全无君臣礼法。”
  “若说要为陛下除去奸臣,汝可拔剑自戕!”
  曹操闻言大怒,睨着郭贡,冷声道:
  “郭豫州!汝前日趁我征伐徐州之际,偷我鄄城。”
  “这笔账曹某还没来得及找你算,汝怎敢在我面前诳言?”
  郭贡面色一惭,悻悻而退。
  刘宠依旧态度强硬,不肯服软。
  “孤为汉室抛头颅,洒热血,何惧一死?”
  “曹阿瞒你今日若是执意要肆意妄为,那么孤情愿流血五步,血溅三尺!”
  曹操一咬牙,暗思今日竟然闹成这个局面。
  似乎也由不得他在退缩了。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拔剑喝斥道:
  “汝为汉室尽忠,曹某亦何曾有负汉室?”
  “昔日乃是我曹操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贼。”
  “关东联军惧怕凉州军锐,逡巡不前,亦是曹某独自领兵追击。”
  “死伤甚多,操也险些死在荥阳。”
  “天下忠臣,岂独你一家?”
  见曹操拔剑,众武士纷纷拔出兵刃,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刘宠亦拔剑,怒叱道:
  “汝咆哮朝廷,带兵上殿,却自言忠臣。”
  “是欺我也!”
  典韦目眦欲裂,怒目而视。
  赵云护在刘宠身前,公然不惧,亦嗔目而视。
  眼见两边剑拔弩张,马上就要厮杀。
  众官唯恐伤到自己,忙上前解和。
  “陈王息怒,曹将军息怒!”
  “这里都是忠臣,哪有奸臣?”
  “有话好好说,莫有动刀动枪。”
  “万一伤着了陛下,则罪过大也。”
  众官一阵劝勉,曹操这才命人收起兵刃。
  刘宠、赵云等人亦收剑入鞘。
  ……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