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苏秦配六国相印,李翊将六诸侯之兵

  第214章 苏秦配六国相印,李翊将六诸侯之兵(附当前势力图)
  却说袁绍既死,幼子袁尚继位。
  时长子袁谭一党的郭图、辛评闻说后,无不大惊失色。
  无奈之下,只得先去请袁谭过来,看能否事有转机。
  而在青州的袁谭得知父亲已死,慌忙率兵赶来。
  却不想袁尚已在审配、逄纪的拥戴下,继任了大将军之位,兼领冀州牧一职。
  袁谭人还未进冀州,却闻说袁尚已经继位,又惊又怒。
  正欲率兵入邺,找袁尚讨个说法。
  郭图、辛评出城将之拦住,劝道:
  “主公身不在冀州,故审配、逄纪皆立三公子为主。”
  “今事已定,审、逄二人必预定机谋。”
  “若是此时入城,必遭祸殃。”
  两人的政治头脑不是袁谭能比的。
  他们清楚,你要是在袁绍死时就过来,那他们怎么都能够争一争,把你扶上位去。
  可如今袁尚已经继位,受了众文武的谒贺。
  你现在带兵过来,形同造反。
  人家随便给你扣一个帽子,你就翻不了身了。
  袁谭心中大是不忿,怒道:
  “若论行军打仗,显甫如何可比吾耶?”
  “旧时在青州,抗击徐州兵时,亦多赖吾之出力。”
  “今父亲新丧,他倒好,趁我不在邺县,抢先继位。”
  “真是岂有此理!”
  在发泄完之后,袁谭沉定心神,问二人道:
  “事已至此,恨也无用。”
  “吾当何以处之?”
  郭图建议道:
  “主公不妨先领兵屯于城外,观其动静。”
  “待某亲自前往,以察其态度如何。”
  袁谭从其言,即命郭图入邺。
  郭图至邺县见着袁尚,施礼毕。
  袁尚率先问:
  “吾闻兄长已至,何不入城来见我?”
  郭图乃道:
  “大公子因抱病在军中,不能相见。”
  袁尚乃笑道:
  “莫非兄长疑我乎?”
  郭图默然不答,算是无声地抗议了。
  支持袁谭的人虽然不及袁尚多,但也不少,郭图作为其中的有分量的人物。
  笃定袁尚不敢轻易处置他,才敢如此。
  审配见此,乃厉声叱道:
  “昔先公废黜汝主以续贤兄,立我将军以为嫡嗣。”
  “上告祖灵,下书谱牒。”
  “海内远近,谁不备闻。”
  “今吾家将军兼领四州之事,汝主亦当为我将军谒贺。”
  审配这话,几乎直接撕破脸皮。
  在场之人,脸色皆是一变。
  忽有人报李翊领大军,来攻冀州。
  袁尚见此,乃劝慰郭图一行人:
  “吾受父亲遗命,立我为主。”
  “目下大兵压境,当共思退敌之策,不该使手足兄弟相残也。”
  “今吾愿表兄长为车骑将军,请兄为前部。”
  “吾随后便调兵接应。”
  郭图闻得李翊提大兵来犯冀州,也知道目下退敌要紧。
  但袁尚张口却要让袁谭当先锋将。
  这不等于在削他的实力吗?
  郭图当然不愿意吃这个亏,遂对袁尚说道:
  “军中无人商议良策。”
  “愿乞审正南、逄元图二人为辅,与我将军并力退敌。”
  袁尚知郭图想要人质,自然不同意,乃道:
  “吾亦欲仗此二人早晚画策,哪里离得!”
  郭图努力争辩:
  “然则于二人内,任遣一人与吾等同去。”
  “将军看是何如?”
  袁尚这才认真考虑郭图的这个提议。
  毕竟你想让人家袁谭当前部,消耗他的兵力,不留个人质是不行的。
  微作沉吟后,袁尚乃对逄纪说道:
  “元图,汝便随郭公则,一并前往吾兄军中。”
  “听候调遣,共退李翊。”
  之所以选逄纪,是因为他出身比较特殊。
  汉末的地域歧视非常严重,尤其是在士人之间
  拥立袁尚的,都是以审配为代表的,标准的河北大地主。
  而逄纪却是一个青州北海人。
  按理说青州是袁谭的地盘,逄氏作为大族,本该支持他。
  但由于袁谭在青州多年的“德政”,使得逄纪十分不喜袁谭为人。
  可逄纪又不是地道的老河北人。
  这就搞得他在袁尚阵营不受待见,在袁谭阵营又不讨好。
  有点儿里外不是人了。
  所以逄纪对袁尚来说,是一个随时可以舍弃的棋子。
  同时,袁尚也需要一个人帮他监视袁谭。
  诸人观遍,没有比逄纪更合适的人了。
  逄纪见袁尚发话,即随郭图一并奔赴袁谭军中。
  袁谭问事情进展如何,郭图道:
  “袁显甫甚得众心,实不易取。”
  “今李翊大兵压境,来犯河北,可先退强敌。”
  “赚足名望,然后再回来争冀州。”
  郭图的观点就是袁尚位置已经很牢固了。
  为今之计,只有打败河南军,使得袁谭的声望水涨船高。
  这样,他们才有借口推翻袁尚的统治。
  啊?
  “汝是要我打李翊?”
  袁谭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且不说数年前,他就被李翊生擒过。
  单说现在,父亲合四州之力,都不是李翊的对手。
  你郭图居然叫我用手上现有兵马,去跟李翊的得胜之师较量?
  郭图却显得颇有自信,对袁谭分析道:
  “旧时将军在青州,孤立无援,李翊以逸待劳,故而破之。”
  “先公在官渡时,被李翊坚壁清野,相持半年才破。”
  “今李翊持大军,远渡黄河犯境,又能奈我何?”
  之前两次败北,都是因为袁攻李守。
  古代交战,防守方优势本就远胜过进攻方。
  所以郭图认为,袁绍遂两遭大败。
  但河北雄厚的底子还在,以防守者的姿态,就算打不出李翊那种“斩敌七、八万”的战绩。
  把他逼退还是没有问题的。
  袁谭在郭图的鼓舞下,这才信心稍振,提兵至繁阳守备。
  不表。
  ……
  河南这边,李翊自仓亭大破袁绍主力之后。
  知河北锐气大损,力劝刘备趁此时征伐河北。
  然期间,徐州内部集团却对李翊的主张产生了质疑。
  众人纷纷劝谏道:
  “今袁绍虽死,然河北国力尚在,未易亡也。”
  “若远征河北,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
  “不出二十日,我河南之众未战而先自困耳。”
  “且官渡、仓亭两战下来,我河南杀河北众数十万。”
  “河北军民俱念父兄之仇,必人人效死,坚壁自守,不肯投降。”
  “此时强攻,委实不智。”
  “不若先修内政,然后缓图河北。”
  “愿将军熟虑之!”
  内部会议争吵是常见的事。
  但刘备阵营,鲜少有李翊赞成,群臣都反对的情况。
  因为此时,大家都觉得既然击败了袁绍,且其已经病死。
  河北失去主心骨,就是发展不赢河南的。
  就连刘备也觉得李翊打的有点急。
  先生一向求稳,步步为营。
  这次反倒急着取北方,这令刘备也颇感诧异。
  如果现在北上,就我军便从防守方变为了进攻方。
  优势大减不说,河北人现在对河南人还有“仇敌”buff。
  咱就算将这些地盘打下来,也不好消化那里的土地不是?
  可李翊却坚持乘胜追击,他为刘备分析道:
  “袁绍既死,袁氏内部必起争斗。”
  “今正是虚弱之时,不趁此时相取,悔之不及。”
  “……公言差矣。”
  刘晔站出来反驳李翊的观点。
  “袁绍甚爱此二子,故未立嫡也。”
  “今有郭图、逄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终致离心。”
  “急攻则使彼兄弟联合,相持我军。”
  “若能缓图,则其必生争斗之心。”
  “今公攻河北甚急,袁谭、袁尚必不内斗。”
  “此以大易小,以安易危也。”
  “愿公审度之!”
  刘晔的观点,也反应了徐州群臣的观点。
  既然连李翊自己都说了袁氏内部会起争斗,咱又何必逼之太急。
  荀攸亦出来劝说刘备:
  “我闻孙策死后,孙权继位,此碧眼儿新并江东,取庐江刘勋之地。”
  “丹阳袁胤深感不安,自去岁始便乞我军增益援军。”
  “今中原战事已定,不如南向扬州,征孙权者可也。”
  “至于河北事务,只待时变,变成而后击之。”
  “可一举而定也!”
  荀攸则在刘晔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他认为南方的孙权已经有点起势的苗头了,不妨先把他干死。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是四分五裂的袁氏,徐州军啃起来依然会很费劲。
  倒不如先挑个软柿子捏,锤一锤南方的孙权。
  等到之后袁尚、袁谭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在夺取河北之地。
  眼见众谋士都反对此时征河北,刘备心中也有一些动摇。
  因为他内心里其实也觉得现在不是征河北的最佳时机。
  于是也出面劝李翊道:
  “……先生,备以为子扬、公达说的有理。”
  “前征官渡、仓亭,耗量甚巨,河北战事非一日可定。”
  “若深陷此战争泥潭,只恐使我等在徐州数年的努力,皆付诸东流。”
  “唯先生虑之。”
  李翊知道,
  他要做的这件事,就是吃力不讨好,费力重重的事。
  因为历史上的曹操在打赢袁绍之后,也面临了这个严峻的问题。
  可问题是,曹操足足用了八年的时间才统一北方。
  大耳哥你难道也想用八年?
  要知道,刘备此时已经四十一岁了。
  这年纪放在古代,也算不小了。
  再给你八年时间统一北方,那都快奔五了。
  还谈什么一统天下,匡扶汉室?
  何况天下分裂的越久,民族凝聚力就越弱。
  别看汉末是诸侯割据,但由于是二元君主观。
  属下都是对领导直接称臣的,郡直接视为邦国。
  郡太守更是直接被视为诸侯国君。
  所以你会看到,三国很多臣子,都会直接说“我国怎么怎么样。”
  比如陈登在广陵,对曹操说的就是,“本国倒悬。”
  审配这些人对袁绍也说的是“河北国力强盛”之类的话。
  国家观念的淡薄,至三国时期发展至顶峰。
  这也为后来的大乱埋下了祸根。
  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李翊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快速统一北方。
  至于刘晔、荀攸所提到的困难,李翊认为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李翊向刘备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主公与袁氏有亲,吾妻亦出袁氏,有此姻亲在。”
  “河北人当亲我胜过曹氏。”
  “……只凭姻亲关系,恐未必能短时间内,缓解两地仇恨。”
  刘备出声打断道。
  “吾自有计化解恩怨,还请主公勿疑。”
  李翊信誓旦旦地向刘备保证。
  “……至于粮草问题。”
  “兵法有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秋收将至,发兵河北,若能快速攻至邺地。”
  “便能抢在袁尚之前,收割麦谷。”
  “如此,既能打击袁氏,又能解决粮草困难。”
  “岂非两全其美乎?”
  刘备微一沉吟,李翊提到的两个解决办法,都是未知数。
  第一个两地仇恨问题,只能选择相信李翊。
  第二个粮草问题,抢割粮草。
  以邺地之富,真抢割了,的确能解决粮草不足问题。
  但这却非常吃操作,要求你用最短的时间,打到邺地去。
  还要抢在袁尚之前,把麦子收割了。
  这太需要微操了。
  不过在李翊的坚持下,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
  在咬牙坚持坚持,打到邺地去!
  而曹操这边,闻说徐州这边还要继续往北方打。
  他也不敢落后,生怕这块肥肉被徐州吃完。
  故曹刘同盟虽不及开战时牢固,但面上仍旧维持。
  李翊仍将河南之兵,北征冀州。
  大军自东郡出发,行至阴安邑时停歇。
  李翊一如往常般先令人勘察地形,然后进军。
  期间,又力请刘备出营,出见河北百姓。
  刘备起初还不愿意,暗忖两地交战,他作为最高领导人之一。
  必遭河北百姓之恨。
  然李翊却道:
  “河北之民,终须一见,逃避并非良策。”
  刘备乃从之,领着麾下文武,出营去见左近百姓。
  大军陈列于河上时,却见有本地土人,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刘备大感惊奇,即去见众乡亲父老。
  为首一名老者,须发皆白,忙拉他一起坐在河边。
  “老丈多少年纪?”刘备问。
  “欲近七十矣。”老人对答。
  “……唔!长者也。”
  刘备忙起身作揖,向老人表达敬意。
  “吾军士惊扰老丈乡里,吾心中甚是不安。”
  老人乃起身,领着身后父老,一脸诚恳对刘备言道:
  “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辽东人殷馗善晓天文,夜宿于此。”
  “对老汉等言道:‘黄星见于乾象,正照此间。’”
  “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涿地。”
  “今以年计之,整整五十年矣。”
  “袁本初重敛于民,民皆怨之。”
  “刘将军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
  “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言讫,老人竟泪流满面,哭倒于地。
  身后父老,亦纷纷跪地,向刘备称谢。
  刘备又惊又喜,做梦都没能想到河北之民如此待见自己。
  兴奋之余,难掩脸上笑容。
  “备寡德之人,何敢当老丈所言?”
  嘴上虽如此说,然刘备内心却激动不已。
  命人取来酒食绢锦,分赐给老人等一行人众。
  随后拉着李翊的手,一脸感慨地说道:
  “备起兵之时,亦未料想吾在河北能有如此名望!”
  李翊则一本正经地说道:
  “主公举仁义之师,吊民伐罪,百姓目光如炬,岂能不见?”
  “今可将百姓之语,传于全军,须知我等此行,是为义兵。”
  刘备大喜,即从其言。
  亲自到军中去,将适才发生的事告示全军。
  而李翊在则仍留河边,背着手,静静地望着清河之水。
  适才拜谒刘备的乡亲父老纷纷聚拢过来,老者至身后,纳头便拜:
  “参见郯侯!!”
  李翊慢慢的转过身来,将老者扶起。
  “老丈适才辛苦。”
  老人正色道:
  “能为郯侯效力,是我等之幸事也。”
  一妇人没能忍住,开口问道:
  “不知郯侯是否会屡行承诺,真能让吾儿当差?”
  老人闻言,狠狠地瞪了那妇人一眼。
  “此辈愚钝,言辞无状,郯侯勿怪。”
  老人在赔完礼后,自己又忍不住多嘴一句:
  “不知郯侯是否真能让吾儿,入朝廷当差?”
  李翊弯唇笑道:
  “此易事耳,诸位尽管放心。”
  “人无信不立,李某既许下诺言,又岂会失信于民?”
  没错,适才河边那场箪食壶浆的会面,正是李翊精心安排的“行为艺术”。
  若不然,就算刘备再是仁德,也不至于让河北土人“忘恩负义”到这种程度。
  毕竟袁绍刑法宽松,在河北还是很得民心的。
  李翊设计这场行为艺术,也是为了做舆论宣传。
  既安定我军军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义兵”,是“正义之师”。
  这种信念会支撑他们继续打下去。
  同时,也能慢慢化解河北人对徐州军的仇恨。
  因为人的心理就是从众。
  但其他郡县的百姓,听到其他乡民,夹道欢迎徐州军。
  下意识都会想,徐州军是不是不如传闻中那般可怕恶毒?
  这种舆论宣传攻势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就像袁绍也会批判河南贼军十恶不赦一样。
  而李翊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小,仅仅只是许诺了这些老百姓,给他们的子女谋个差事。
  值得注意的是,
  李翊并不是要卖官鬻爵,直接给他们官当。
  就像公务员,只要到不了副科级。
  它就永远只是吏,而不是官。
  李翊无非是给了他们一个正式编制,相当于铁饭碗。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家里能出一个吏,已经算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同时,李翊也开始大力发展间谍系统。
  之前也有发展,但事务繁多,李翊重心不在此。
  刘备也未在这件事上投入太多资源。
  如今诸事既定,在李翊的建议下,刘备终于开始重视间谍细作的作用了。
  曹操的军师祭酒郭嘉,就是负责曹操的间谍情报。
  李翊则将这项任务给了庞统。
  他是自己的功曹,汇报工作什么的,都比较方便。
  说庞统,庞统到。
  庞统出使关中而回,将他说马超的具体细节一一告诉了李翊。
  “哦?马超想要与吾见上一面?”
  “……是,学生回来时,闻说马超已经出兵,未知战况如何了?”
  “马超已经降了并州。”
  “……唔,竟如此神速?”
  庞统嘴巴微微张口,暗想不愧是先生看上的人物。
  果然还是先生有远见。
  他初见马超,只觉得这人徒有匹夫之勇。
  但他真的很勇,这么快就打下并州了。
  “并州幅员辽阔,又多匈奴异族,高干在时,亦多以怀柔之策抚之。”
  “马超未必能在并州久持,须赖我之力。”
  “今欲见我,必是想向我索取回报。”
  李翊澹澹地分析道。
  庞统眼眸一蹙,问:
  “……那先生打算给吗?”
  “自然。”
  李翊不假思索,“目今看来,整个北方之地,须用人代理治之。”
  “不宜吾河南人直接管理,恐生民变。”
  刘备只看到了李翊给他安排好的演员。
  但李翊却是真正接触了河北之民。
  这些民众的兄弟亲友,大多死于官渡、仓亭,对河南人恨极了。
  纵是老刘与袁氏有姻亲关系,也不是那么好抚慰的。
  抚慰仇恨的最好办法,就是时间。
  但李翊就是不想等。
  为此,
  他想到的办法,便是假他人之手,代为管理河北。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面收回河北的权力,一面化解两地人民的伤痛。
  并且李翊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士元,可为吾拟书信一封。”
  “邀马超自晋阳出兵,助我协攻魏地。”
  李翊想着马超反正离这儿不远,既然他想见自己,就让他自己来。
  战力彪悍的马家军,不用白不用。
  “喏。”
  庞统领命而去。
  随后,李翊又下令,全军凡过乡里,不得杀人鸡犬,抢夺财物。
  违者,如杀人之罪一并处理。
  于是,军民震服,百姓皆悦。
  刘备亦心中暗喜。
  即提大军,继续向前。
  时屯于繁阳的袁谭,闻说徐州军将拔阴安,欲渡清河。
  即提兵来与之拒。
  大军列成阵势,袁谭遣大将汪昭出战。
  刘备遣吕布出去迎敌。
  吕布身骑赤兔,飞马而出,战不一合。
  一戟刺汪昭于马下。
  旋即把戟往身后一招,成廉、魏续、侯成等将,驱兵掩杀。
  直破袁谭军阵前部。
  刘备见此,亦掣剑在手,挥师掩杀。
  谭军抵挡不住,四散奔走,大败退回繁阳去。
  初战告捷,刘备亲自命人准备牛酒,前来犒赏吕布军。
  吕布闻说刘备是提酒肉来的,遂亲自出迎。
  “温侯神勇不可敌,今后当更为国家出力。”
  刘备一脸欣慰的勉励吕布,他依旧对吕布充满期待。
  早在之前,李翊就曾说过。
  由于自己的到来,刘备并未失过徐州,也没被吕布背刺。
  虽然更加顺风了,但这也使得刘备的心境未能得到淬炼。
  历史上的刘备在被背刺后,军士困顿至极,一度差点儿没能活着回去。
  自那以后,刘备的心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游侠气减少了许多,意识到很多政治场上的事,不能拿江湖意识来处理。
  这是刘备从豪侠至政治人物的转变。
  但现在的刘备,自领徐州来,几乎没受过大的挫折。
  一路顺风顺水,身上仍旧保留了股子游侠气。
  李翊也不知这是好是坏,只能是耳提面命,时时叮嘱。
  但无奈吕布个人武勇太过出色,兼之他的部队战力确实是强。
  加上除国贼的滤镜,及对自身人格魅力的自信。
  不论李翊如何说,刘备始终抱着对吕布的一丝幻想。
  今用吕布大破袁谭前部,更令刘备欢喜。
  亲自带人过来嘉奖其功绩。
  “……呵呵,刘将军过奖了,快请帐内入座!”
  吕布这下也学聪明了,不敢再像之前那样直呼刘备贤弟了。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刘备已经晋升为“下邳侯”了,跟自己的爵位一样。
  而他职位上还比自己大上了一级,使得吕布也不敢轻视这位曾经的小老弟。
  刘备领着酒肉入内,分赐吕布诸将。
  也算是犒赏他们这些日子的劳苦功高。
  诸将领了酒肉,纷纷称谢。
  李翊开口说道:
  “吕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今又为国家讨贼。”
  “于国大是有功,翊当亲自敬将军一杯。”
  吕布与李翊关系本就不错,兼之李翊又是最近的风云人物。
  民间上至老妪,下至蒙童,都在谈论李翊的故事。
  见他亲自敬酒,吕布也举盏来迎。
  “……哈哈哈,此前亏得先生保举,送布去往汝南。”
  “汝南殷富,布在此间倒也过得逍遥快活。”
  “向者布便许诺,凡有用布之处,自当尽心竭力。”
  “况乎为国讨贼耶?!”
  李翊遂趁势说道:
  “袁谭初败,退回繁阳,必定坚守不出。”
  “我军劳师远征,不宜久持。”
  言讫,吕布立马两眉一横,沉声道:
  “先生放心,布观河北诸将如同草芥。”
  “如蒙刘将军、李先生不弃,布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
  “献予帐下!”
  吕布本身喝了点酒,又被众人一番吹捧。
  一时上头,竟揽下了此战最苦的差事。
  诸将皆是一怔,陈宫更是面色阴沉。
  暗骂汝怎么这般沉不住气?
  别人说两句好话,你飘了?
  咱们只是过来帮场子,混军功的。
  真要攻城拔地,你知道这差事有多苦多累吗?
  但当着刘备、李翊的面,众人也不好说出来。
  李翊倒是反应迅速,不给吕布反悔的机会,立马说道
  “……好,此事便这么定了。”
  “将军领兵去攻繁阳,吾自率大军偷渡清河,绕袭袁谭后路!”
  ……
  (此为袁氏四分图)
  (感谢群友浅野瞳兄弟的倾情绘制,仅为草图,勿究细节)
  (本章完)
  以邺地之富,真抢割了,的确能解决粮草不足问题。
  但这却非常吃操作,要求你用最短的时间,打到邺地去。
  还要抢在袁尚之前,把麦子收割了。
  这太需要微操了。
  不过在李翊的坚持下,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
  在咬牙坚持坚持,打到邺地去!
  而曹操这边,闻说徐州这边还要继续往北方打。
  他也不敢落后,生怕这块肥肉被徐州吃完。
  故曹刘同盟虽不及开战时牢固,但面上仍旧维持。
  李翊仍将河南之兵,北征冀州。
  大军自东郡出发,行至阴安邑时停歇。
  李翊一如往常般先令人勘察地形,然后进军。
  期间,又力请刘备出营,出见河北百姓。
  刘备起初还不愿意,暗忖两地交战,他作为最高领导人之一。
  必遭河北百姓之恨。
  然李翊却道:
  “河北之民,终须一见,逃避并非良策。”
  刘备乃从之,领着麾下文武,出营去见左近百姓。
  大军陈列于河上时,却见有本地土人,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刘备大感惊奇,即去见众乡亲父老。
  为首一名老者,须发皆白,忙拉他一起坐在河边。
  “老丈多少年纪?”刘备问。
  “欲近七十矣。”老人对答。
  “……唔!长者也。”
  刘备忙起身作揖,向老人表达敬意。
  “吾军士惊扰老丈乡里,吾心中甚是不安。”
  老人乃起身,领着身后父老,一脸诚恳对刘备言道:
  “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辽东人殷馗善晓天文,夜宿于此。”
  “对老汉等言道:‘黄星见于乾象,正照此间。’”
  “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涿地。”
  “今以年计之,整整五十年矣。”
  “袁本初重敛于民,民皆怨之。”
  “刘将军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
  “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言讫,老人竟泪流满面,哭倒于地。
  身后父老,亦纷纷跪地,向刘备称谢。
  刘备又惊又喜,做梦都没能想到河北之民如此待见自己。
  兴奋之余,难掩脸上笑容。
  “备寡德之人,何敢当老丈所言?”
  嘴上虽如此说,然刘备内心却激动不已。
  命人取来酒食绢锦,分赐给老人等一行人众。
  随后拉着李翊的手,一脸感慨地说道:
  “备起兵之时,亦未料想吾在河北能有如此名望!”
  李翊则一本正经地说道:
  “主公举仁义之师,吊民伐罪,百姓目光如炬,岂能不见?”
  “今可将百姓之语,传于全军,须知我等此行,是为义兵。”
  刘备大喜,即从其言。
  亲自到军中去,将适才发生的事告示全军。
  而李翊在则仍留河边,背着手,静静地望着清河之水。
  适才拜谒刘备的乡亲父老纷纷聚拢过来,老者至身后,纳头便拜:
  “参见郯侯!!”
  李翊慢慢的转过身来,将老者扶起。
  “老丈适才辛苦。”
  老人正色道:
  “能为郯侯效力,是我等之幸事也。”
  一妇人没能忍住,开口问道:
  “不知郯侯是否会屡行承诺,真能让吾儿当差?”
  老人闻言,狠狠地瞪了那妇人一眼。
  “此辈愚钝,言辞无状,郯侯勿怪。”
  老人在赔完礼后,自己又忍不住多嘴一句:
  “不知郯侯是否真能让吾儿,入朝廷当差?”
  李翊弯唇笑道:
  “此易事耳,诸位尽管放心。”
  “人无信不立,李某既许下诺言,又岂会失信于民?”
  没错,适才河边那场箪食壶浆的会面,正是李翊精心安排的“行为艺术”。
  若不然,就算刘备再是仁德,也不至于让河北土人“忘恩负义”到这种程度。
  毕竟袁绍刑法宽松,在河北还是很得民心的。
  李翊设计这场行为艺术,也是为了做舆论宣传。
  既安定我军军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义兵”,是“正义之师”。
  这种信念会支撑他们继续打下去。
  同时,也能慢慢化解河北人对徐州军的仇恨。
  因为人的心理就是从众。
  但其他郡县的百姓,听到其他乡民,夹道欢迎徐州军。
  下意识都会想,徐州军是不是不如传闻中那般可怕恶毒?
  这种舆论宣传攻势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就像袁绍也会批判河南贼军十恶不赦一样。
  而李翊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小,仅仅只是许诺了这些老百姓,给他们的子女谋个差事。
  值得注意的是,
  李翊并不是要卖官鬻爵,直接给他们官当。
  就像公务员,只要到不了副科级。
  它就永远只是吏,而不是官。
  李翊无非是给了他们一个正式编制,相当于铁饭碗。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家里能出一个吏,已经算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同时,李翊也开始大力发展间谍系统。
  之前也有发展,但事务繁多,李翊重心不在此。
  刘备也未在这件事上投入太多资源。
  如今诸事既定,在李翊的建议下,刘备终于开始重视间谍细作的作用了。
  曹操的军师祭酒郭嘉,就是负责曹操的间谍情报。
  李翊则将这项任务给了庞统。
  他是自己的功曹,汇报工作什么的,都比较方便。
  说庞统,庞统到。
  庞统出使关中而回,将他说马超的具体细节一一告诉了李翊。
  “哦?马超想要与吾见上一面?”
  “……是,学生回来时,闻说马超已经出兵,未知战况如何了?”
  “马超已经降了并州。”
  “……唔,竟如此神速?”
  庞统嘴巴微微张口,暗想不愧是先生看上的人物。
  果然还是先生有远见。
  他初见马超,只觉得这人徒有匹夫之勇。
  但他真的很勇,这么快就打下并州了。
  “并州幅员辽阔,又多匈奴异族,高干在时,亦多以怀柔之策抚之。”
  “马超未必能在并州久持,须赖我之力。”
  “今欲见我,必是想向我索取回报。”
  李翊澹澹地分析道。
  庞统眼眸一蹙,问:
  “……那先生打算给吗?”
  “自然。”
  李翊不假思索,“目今看来,整个北方之地,须用人代理治之。”
  “不宜吾河南人直接管理,恐生民变。”
  刘备只看到了李翊给他安排好的演员。
  但李翊却是真正接触了河北之民。
  这些民众的兄弟亲友,大多死于官渡、仓亭,对河南人恨极了。
  纵是老刘与袁氏有姻亲关系,也不是那么好抚慰的。
  抚慰仇恨的最好办法,就是时间。
  但李翊就是不想等。
  为此,
  他想到的办法,便是假他人之手,代为管理河北。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面收回河北的权力,一面化解两地人民的伤痛。
  并且李翊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士元,可为吾拟书信一封。”
  “邀马超自晋阳出兵,助我协攻魏地。”
  李翊想着马超反正离这儿不远,既然他想见自己,就让他自己来。
  战力彪悍的马家军,不用白不用。
  “喏。”
  庞统领命而去。
  随后,李翊又下令,全军凡过乡里,不得杀人鸡犬,抢夺财物。
  违者,如杀人之罪一并处理。
  于是,军民震服,百姓皆悦。
  刘备亦心中暗喜。
  即提大军,继续向前。
  时屯于繁阳的袁谭,闻说徐州军将拔阴安,欲渡清河。
  即提兵来与之拒。
  大军列成阵势,袁谭遣大将汪昭出战。
  刘备遣吕布出去迎敌。
  吕布身骑赤兔,飞马而出,战不一合。
  一戟刺汪昭于马下。
  旋即把戟往身后一招,成廉、魏续、侯成等将,驱兵掩杀。
  直破袁谭军阵前部。
  刘备见此,亦掣剑在手,挥师掩杀。
  谭军抵挡不住,四散奔走,大败退回繁阳去。
  初战告捷,刘备亲自命人准备牛酒,前来犒赏吕布军。
  吕布闻说刘备是提酒肉来的,遂亲自出迎。
  “温侯神勇不可敌,今后当更为国家出力。”
  刘备一脸欣慰的勉励吕布,他依旧对吕布充满期待。
  早在之前,李翊就曾说过。
  由于自己的到来,刘备并未失过徐州,也没被吕布背刺。
  虽然更加顺风了,但这也使得刘备的心境未能得到淬炼。
  历史上的刘备在被背刺后,军士困顿至极,一度差点儿没能活着回去。
  自那以后,刘备的心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游侠气减少了许多,意识到很多政治场上的事,不能拿江湖意识来处理。
  这是刘备从豪侠至政治人物的转变。
  但现在的刘备,自领徐州来,几乎没受过大的挫折。
  一路顺风顺水,身上仍旧保留了股子游侠气。
  李翊也不知这是好是坏,只能是耳提面命,时时叮嘱。
  但无奈吕布个人武勇太过出色,兼之他的部队战力确实是强。
  加上除国贼的滤镜,及对自身人格魅力的自信。
  不论李翊如何说,刘备始终抱着对吕布的一丝幻想。
  今用吕布大破袁谭前部,更令刘备欢喜。
  亲自带人过来嘉奖其功绩。
  “……呵呵,刘将军过奖了,快请帐内入座!”
  吕布这下也学聪明了,不敢再像之前那样直呼刘备贤弟了。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刘备已经晋升为“下邳侯”了,跟自己的爵位一样。
  而他职位上还比自己大上了一级,使得吕布也不敢轻视这位曾经的小老弟。
  刘备领着酒肉入内,分赐吕布诸将。
  也算是犒赏他们这些日子的劳苦功高。
  诸将领了酒肉,纷纷称谢。
  李翊开口说道:
  “吕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今又为国家讨贼。”
  “于国大是有功,翊当亲自敬将军一杯。”
  吕布与李翊关系本就不错,兼之李翊又是最近的风云人物。
  民间上至老妪,下至蒙童,都在谈论李翊的故事。
  见他亲自敬酒,吕布也举盏来迎。
  “……哈哈哈,此前亏得先生保举,送布去往汝南。”
  “汝南殷富,布在此间倒也过得逍遥快活。”
  “向者布便许诺,凡有用布之处,自当尽心竭力。”
  “况乎为国讨贼耶?!”
  李翊遂趁势说道:
  “袁谭初败,退回繁阳,必定坚守不出。”
  “我军劳师远征,不宜久持。”
  言讫,吕布立马两眉一横,沉声道:
  “先生放心,布观河北诸将如同草芥。”
  “如蒙刘将军、李先生不弃,布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
  “献予帐下!”
  吕布本身喝了点酒,又被众人一番吹捧。
  一时上头,竟揽下了此战最苦的差事。
  诸将皆是一怔,陈宫更是面色阴沉。
  暗骂汝怎么这般沉不住气?
  别人说两句好话,你飘了?
  咱们只是过来帮场子,混军功的。
  真要攻城拔地,你知道这差事有多苦多累吗?
  但当着刘备、李翊的面,众人也不好说出来。
  李翊倒是反应迅速,不给吕布反悔的机会,立马说道
  “……好,此事便这么定了。”
  “将军领兵去攻繁阳,吾自率大军偷渡清河,绕袭袁谭后路!”
  ……
  (此为袁氏四分图)
  (感谢群友浅野瞳兄弟的倾情绘制,仅为草图,勿究细节)
  (本章完)
  以邺地之富,真抢割了,的确能解决粮草不足问题。
  但这却非常吃操作,要求你用最短的时间,打到邺地去。
  还要抢在袁尚之前,把麦子收割了。
  这太需要微操了。
  不过在李翊的坚持下,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
  在咬牙坚持坚持,打到邺地去!
  而曹操这边,闻说徐州这边还要继续往北方打。
  他也不敢落后,生怕这块肥肉被徐州吃完。
  故曹刘同盟虽不及开战时牢固,但面上仍旧维持。
  李翊仍将河南之兵,北征冀州。
  大军自东郡出发,行至阴安邑时停歇。
  李翊一如往常般先令人勘察地形,然后进军。
  期间,又力请刘备出营,出见河北百姓。
  刘备起初还不愿意,暗忖两地交战,他作为最高领导人之一。
  必遭河北百姓之恨。
  然李翊却道:
  “河北之民,终须一见,逃避并非良策。”
  刘备乃从之,领着麾下文武,出营去见左近百姓。
  大军陈列于河上时,却见有本地土人,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刘备大感惊奇,即去见众乡亲父老。
  为首一名老者,须发皆白,忙拉他一起坐在河边。
  “老丈多少年纪?”刘备问。
  “欲近七十矣。”老人对答。
  “……唔!长者也。”
  刘备忙起身作揖,向老人表达敬意。
  “吾军士惊扰老丈乡里,吾心中甚是不安。”
  老人乃起身,领着身后父老,一脸诚恳对刘备言道:
  “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辽东人殷馗善晓天文,夜宿于此。”
  “对老汉等言道:‘黄星见于乾象,正照此间。’”
  “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涿地。”
  “今以年计之,整整五十年矣。”
  “袁本初重敛于民,民皆怨之。”
  “刘将军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
  “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言讫,老人竟泪流满面,哭倒于地。
  身后父老,亦纷纷跪地,向刘备称谢。
  刘备又惊又喜,做梦都没能想到河北之民如此待见自己。
  兴奋之余,难掩脸上笑容。
  “备寡德之人,何敢当老丈所言?”
  嘴上虽如此说,然刘备内心却激动不已。
  命人取来酒食绢锦,分赐给老人等一行人众。
  随后拉着李翊的手,一脸感慨地说道:
  “备起兵之时,亦未料想吾在河北能有如此名望!”
  李翊则一本正经地说道:
  “主公举仁义之师,吊民伐罪,百姓目光如炬,岂能不见?”
  “今可将百姓之语,传于全军,须知我等此行,是为义兵。”
  刘备大喜,即从其言。
  亲自到军中去,将适才发生的事告示全军。
  而李翊在则仍留河边,背着手,静静地望着清河之水。
  适才拜谒刘备的乡亲父老纷纷聚拢过来,老者至身后,纳头便拜:
  “参见郯侯!!”
  李翊慢慢的转过身来,将老者扶起。
  “老丈适才辛苦。”
  老人正色道:
  “能为郯侯效力,是我等之幸事也。”
  一妇人没能忍住,开口问道:
  “不知郯侯是否会屡行承诺,真能让吾儿当差?”
  老人闻言,狠狠地瞪了那妇人一眼。
  “此辈愚钝,言辞无状,郯侯勿怪。”
  老人在赔完礼后,自己又忍不住多嘴一句:
  “不知郯侯是否真能让吾儿,入朝廷当差?”
  李翊弯唇笑道:
  “此易事耳,诸位尽管放心。”
  “人无信不立,李某既许下诺言,又岂会失信于民?”
  没错,适才河边那场箪食壶浆的会面,正是李翊精心安排的“行为艺术”。
  若不然,就算刘备再是仁德,也不至于让河北土人“忘恩负义”到这种程度。
  毕竟袁绍刑法宽松,在河北还是很得民心的。
  李翊设计这场行为艺术,也是为了做舆论宣传。
  既安定我军军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义兵”,是“正义之师”。
  这种信念会支撑他们继续打下去。
  同时,也能慢慢化解河北人对徐州军的仇恨。
  因为人的心理就是从众。
  但其他郡县的百姓,听到其他乡民,夹道欢迎徐州军。
  下意识都会想,徐州军是不是不如传闻中那般可怕恶毒?
  这种舆论宣传攻势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就像袁绍也会批判河南贼军十恶不赦一样。
  而李翊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小,仅仅只是许诺了这些老百姓,给他们的子女谋个差事。
  值得注意的是,
  李翊并不是要卖官鬻爵,直接给他们官当。
  就像公务员,只要到不了副科级。
  它就永远只是吏,而不是官。
  李翊无非是给了他们一个正式编制,相当于铁饭碗。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家里能出一个吏,已经算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同时,李翊也开始大力发展间谍系统。
  之前也有发展,但事务繁多,李翊重心不在此。
  刘备也未在这件事上投入太多资源。
  如今诸事既定,在李翊的建议下,刘备终于开始重视间谍细作的作用了。
  曹操的军师祭酒郭嘉,就是负责曹操的间谍情报。
  李翊则将这项任务给了庞统。
  他是自己的功曹,汇报工作什么的,都比较方便。
  说庞统,庞统到。
  庞统出使关中而回,将他说马超的具体细节一一告诉了李翊。
  “哦?马超想要与吾见上一面?”
  “……是,学生回来时,闻说马超已经出兵,未知战况如何了?”
  “马超已经降了并州。”
  “……唔,竟如此神速?”
  庞统嘴巴微微张口,暗想不愧是先生看上的人物。
  果然还是先生有远见。
  他初见马超,只觉得这人徒有匹夫之勇。
  但他真的很勇,这么快就打下并州了。
  “并州幅员辽阔,又多匈奴异族,高干在时,亦多以怀柔之策抚之。”
  “马超未必能在并州久持,须赖我之力。”
  “今欲见我,必是想向我索取回报。”
  李翊澹澹地分析道。
  庞统眼眸一蹙,问:
  “……那先生打算给吗?”
  “自然。”
  李翊不假思索,“目今看来,整个北方之地,须用人代理治之。”
  “不宜吾河南人直接管理,恐生民变。”
  刘备只看到了李翊给他安排好的演员。
  但李翊却是真正接触了河北之民。
  这些民众的兄弟亲友,大多死于官渡、仓亭,对河南人恨极了。
  纵是老刘与袁氏有姻亲关系,也不是那么好抚慰的。
  抚慰仇恨的最好办法,就是时间。
  但李翊就是不想等。
  为此,
  他想到的办法,便是假他人之手,代为管理河北。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面收回河北的权力,一面化解两地人民的伤痛。
  并且李翊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士元,可为吾拟书信一封。”
  “邀马超自晋阳出兵,助我协攻魏地。”
  李翊想着马超反正离这儿不远,既然他想见自己,就让他自己来。
  战力彪悍的马家军,不用白不用。
  “喏。”
  庞统领命而去。
  随后,李翊又下令,全军凡过乡里,不得杀人鸡犬,抢夺财物。
  违者,如杀人之罪一并处理。
  于是,军民震服,百姓皆悦。
  刘备亦心中暗喜。
  即提大军,继续向前。
  时屯于繁阳的袁谭,闻说徐州军将拔阴安,欲渡清河。
  即提兵来与之拒。
  大军列成阵势,袁谭遣大将汪昭出战。
  刘备遣吕布出去迎敌。
  吕布身骑赤兔,飞马而出,战不一合。
  一戟刺汪昭于马下。
  旋即把戟往身后一招,成廉、魏续、侯成等将,驱兵掩杀。
  直破袁谭军阵前部。
  刘备见此,亦掣剑在手,挥师掩杀。
  谭军抵挡不住,四散奔走,大败退回繁阳去。
  初战告捷,刘备亲自命人准备牛酒,前来犒赏吕布军。
  吕布闻说刘备是提酒肉来的,遂亲自出迎。
  “温侯神勇不可敌,今后当更为国家出力。”
  刘备一脸欣慰的勉励吕布,他依旧对吕布充满期待。
  早在之前,李翊就曾说过。
  由于自己的到来,刘备并未失过徐州,也没被吕布背刺。
  虽然更加顺风了,但这也使得刘备的心境未能得到淬炼。
  历史上的刘备在被背刺后,军士困顿至极,一度差点儿没能活着回去。
  自那以后,刘备的心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游侠气减少了许多,意识到很多政治场上的事,不能拿江湖意识来处理。
  这是刘备从豪侠至政治人物的转变。
  但现在的刘备,自领徐州来,几乎没受过大的挫折。
  一路顺风顺水,身上仍旧保留了股子游侠气。
  李翊也不知这是好是坏,只能是耳提面命,时时叮嘱。
  但无奈吕布个人武勇太过出色,兼之他的部队战力确实是强。
  加上除国贼的滤镜,及对自身人格魅力的自信。
  不论李翊如何说,刘备始终抱着对吕布的一丝幻想。
  今用吕布大破袁谭前部,更令刘备欢喜。
  亲自带人过来嘉奖其功绩。
  “……呵呵,刘将军过奖了,快请帐内入座!”
  吕布这下也学聪明了,不敢再像之前那样直呼刘备贤弟了。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刘备已经晋升为“下邳侯”了,跟自己的爵位一样。
  而他职位上还比自己大上了一级,使得吕布也不敢轻视这位曾经的小老弟。
  刘备领着酒肉入内,分赐吕布诸将。
  也算是犒赏他们这些日子的劳苦功高。
  诸将领了酒肉,纷纷称谢。
  李翊开口说道:
  “吕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今又为国家讨贼。”
  “于国大是有功,翊当亲自敬将军一杯。”
  吕布与李翊关系本就不错,兼之李翊又是最近的风云人物。
  民间上至老妪,下至蒙童,都在谈论李翊的故事。
  见他亲自敬酒,吕布也举盏来迎。
  “……哈哈哈,此前亏得先生保举,送布去往汝南。”
  “汝南殷富,布在此间倒也过得逍遥快活。”
  “向者布便许诺,凡有用布之处,自当尽心竭力。”
  “况乎为国讨贼耶?!”
  李翊遂趁势说道:
  “袁谭初败,退回繁阳,必定坚守不出。”
  “我军劳师远征,不宜久持。”
  言讫,吕布立马两眉一横,沉声道:
  “先生放心,布观河北诸将如同草芥。”
  “如蒙刘将军、李先生不弃,布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
  “献予帐下!”
  吕布本身喝了点酒,又被众人一番吹捧。
  一时上头,竟揽下了此战最苦的差事。
  诸将皆是一怔,陈宫更是面色阴沉。
  暗骂汝怎么这般沉不住气?
  别人说两句好话,你飘了?
  咱们只是过来帮场子,混军功的。
  真要攻城拔地,你知道这差事有多苦多累吗?
  但当着刘备、李翊的面,众人也不好说出来。
  李翊倒是反应迅速,不给吕布反悔的机会,立马说道
  “……好,此事便这么定了。”
  “将军领兵去攻繁阳,吾自率大军偷渡清河,绕袭袁谭后路!”
  ……
  (此为袁氏四分图)
  (感谢群友浅野瞳兄弟的倾情绘制,仅为草图,勿究细节)
  (本章完)
  以邺地之富,真抢割了,的确能解决粮草不足问题。
  但这却非常吃操作,要求你用最短的时间,打到邺地去。
  还要抢在袁尚之前,把麦子收割了。
  这太需要微操了。
  不过在李翊的坚持下,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
  在咬牙坚持坚持,打到邺地去!
  而曹操这边,闻说徐州这边还要继续往北方打。
  他也不敢落后,生怕这块肥肉被徐州吃完。
  故曹刘同盟虽不及开战时牢固,但面上仍旧维持。
  李翊仍将河南之兵,北征冀州。
  大军自东郡出发,行至阴安邑时停歇。
  李翊一如往常般先令人勘察地形,然后进军。
  期间,又力请刘备出营,出见河北百姓。
  刘备起初还不愿意,暗忖两地交战,他作为最高领导人之一。
  必遭河北百姓之恨。
  然李翊却道:
  “河北之民,终须一见,逃避并非良策。”
  刘备乃从之,领着麾下文武,出营去见左近百姓。
  大军陈列于河上时,却见有本地土人,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刘备大感惊奇,即去见众乡亲父老。
  为首一名老者,须发皆白,忙拉他一起坐在河边。
  “老丈多少年纪?”刘备问。
  “欲近七十矣。”老人对答。
  “……唔!长者也。”
  刘备忙起身作揖,向老人表达敬意。
  “吾军士惊扰老丈乡里,吾心中甚是不安。”
  老人乃起身,领着身后父老,一脸诚恳对刘备言道:
  “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辽东人殷馗善晓天文,夜宿于此。”
  “对老汉等言道:‘黄星见于乾象,正照此间。’”
  “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涿地。”
  “今以年计之,整整五十年矣。”
  “袁本初重敛于民,民皆怨之。”
  “刘将军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
  “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言讫,老人竟泪流满面,哭倒于地。
  身后父老,亦纷纷跪地,向刘备称谢。
  刘备又惊又喜,做梦都没能想到河北之民如此待见自己。
  兴奋之余,难掩脸上笑容。
  “备寡德之人,何敢当老丈所言?”
  嘴上虽如此说,然刘备内心却激动不已。
  命人取来酒食绢锦,分赐给老人等一行人众。
  随后拉着李翊的手,一脸感慨地说道:
  “备起兵之时,亦未料想吾在河北能有如此名望!”
  李翊则一本正经地说道:
  “主公举仁义之师,吊民伐罪,百姓目光如炬,岂能不见?”
  “今可将百姓之语,传于全军,须知我等此行,是为义兵。”
  刘备大喜,即从其言。
  亲自到军中去,将适才发生的事告示全军。
  而李翊在则仍留河边,背着手,静静地望着清河之水。
  适才拜谒刘备的乡亲父老纷纷聚拢过来,老者至身后,纳头便拜:
  “参见郯侯!!”
  李翊慢慢的转过身来,将老者扶起。
  “老丈适才辛苦。”
  老人正色道:
  “能为郯侯效力,是我等之幸事也。”
  一妇人没能忍住,开口问道:
  “不知郯侯是否会屡行承诺,真能让吾儿当差?”
  老人闻言,狠狠地瞪了那妇人一眼。
  “此辈愚钝,言辞无状,郯侯勿怪。”
  老人在赔完礼后,自己又忍不住多嘴一句:
  “不知郯侯是否真能让吾儿,入朝廷当差?”
  李翊弯唇笑道:
  “此易事耳,诸位尽管放心。”
  “人无信不立,李某既许下诺言,又岂会失信于民?”
  没错,适才河边那场箪食壶浆的会面,正是李翊精心安排的“行为艺术”。
  若不然,就算刘备再是仁德,也不至于让河北土人“忘恩负义”到这种程度。
  毕竟袁绍刑法宽松,在河北还是很得民心的。
  李翊设计这场行为艺术,也是为了做舆论宣传。
  既安定我军军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义兵”,是“正义之师”。
  这种信念会支撑他们继续打下去。
  同时,也能慢慢化解河北人对徐州军的仇恨。
  因为人的心理就是从众。
  但其他郡县的百姓,听到其他乡民,夹道欢迎徐州军。
  下意识都会想,徐州军是不是不如传闻中那般可怕恶毒?
  这种舆论宣传攻势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就像袁绍也会批判河南贼军十恶不赦一样。
  而李翊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小,仅仅只是许诺了这些老百姓,给他们的子女谋个差事。
  值得注意的是,
  李翊并不是要卖官鬻爵,直接给他们官当。
  就像公务员,只要到不了副科级。
  它就永远只是吏,而不是官。
  李翊无非是给了他们一个正式编制,相当于铁饭碗。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家里能出一个吏,已经算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同时,李翊也开始大力发展间谍系统。
  之前也有发展,但事务繁多,李翊重心不在此。
  刘备也未在这件事上投入太多资源。
  如今诸事既定,在李翊的建议下,刘备终于开始重视间谍细作的作用了。
  曹操的军师祭酒郭嘉,就是负责曹操的间谍情报。
  李翊则将这项任务给了庞统。
  他是自己的功曹,汇报工作什么的,都比较方便。
  说庞统,庞统到。
  庞统出使关中而回,将他说马超的具体细节一一告诉了李翊。
  “哦?马超想要与吾见上一面?”
  “……是,学生回来时,闻说马超已经出兵,未知战况如何了?”
  “马超已经降了并州。”
  “……唔,竟如此神速?”
  庞统嘴巴微微张口,暗想不愧是先生看上的人物。
  果然还是先生有远见。
  他初见马超,只觉得这人徒有匹夫之勇。
  但他真的很勇,这么快就打下并州了。
  “并州幅员辽阔,又多匈奴异族,高干在时,亦多以怀柔之策抚之。”
  “马超未必能在并州久持,须赖我之力。”
  “今欲见我,必是想向我索取回报。”
  李翊澹澹地分析道。
  庞统眼眸一蹙,问:
  “……那先生打算给吗?”
  “自然。”
  李翊不假思索,“目今看来,整个北方之地,须用人代理治之。”
  “不宜吾河南人直接管理,恐生民变。”
  刘备只看到了李翊给他安排好的演员。
  但李翊却是真正接触了河北之民。
  这些民众的兄弟亲友,大多死于官渡、仓亭,对河南人恨极了。
  纵是老刘与袁氏有姻亲关系,也不是那么好抚慰的。
  抚慰仇恨的最好办法,就是时间。
  但李翊就是不想等。
  为此,
  他想到的办法,便是假他人之手,代为管理河北。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面收回河北的权力,一面化解两地人民的伤痛。
  并且李翊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士元,可为吾拟书信一封。”
  “邀马超自晋阳出兵,助我协攻魏地。”
  李翊想着马超反正离这儿不远,既然他想见自己,就让他自己来。
  战力彪悍的马家军,不用白不用。
  “喏。”
  庞统领命而去。
  随后,李翊又下令,全军凡过乡里,不得杀人鸡犬,抢夺财物。
  违者,如杀人之罪一并处理。
  于是,军民震服,百姓皆悦。
  刘备亦心中暗喜。
  即提大军,继续向前。
  时屯于繁阳的袁谭,闻说徐州军将拔阴安,欲渡清河。
  即提兵来与之拒。
  大军列成阵势,袁谭遣大将汪昭出战。
  刘备遣吕布出去迎敌。
  吕布身骑赤兔,飞马而出,战不一合。
  一戟刺汪昭于马下。
  旋即把戟往身后一招,成廉、魏续、侯成等将,驱兵掩杀。
  直破袁谭军阵前部。
  刘备见此,亦掣剑在手,挥师掩杀。
  谭军抵挡不住,四散奔走,大败退回繁阳去。
  初战告捷,刘备亲自命人准备牛酒,前来犒赏吕布军。
  吕布闻说刘备是提酒肉来的,遂亲自出迎。
  “温侯神勇不可敌,今后当更为国家出力。”
  刘备一脸欣慰的勉励吕布,他依旧对吕布充满期待。
  早在之前,李翊就曾说过。
  由于自己的到来,刘备并未失过徐州,也没被吕布背刺。
  虽然更加顺风了,但这也使得刘备的心境未能得到淬炼。
  历史上的刘备在被背刺后,军士困顿至极,一度差点儿没能活着回去。
  自那以后,刘备的心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游侠气减少了许多,意识到很多政治场上的事,不能拿江湖意识来处理。
  这是刘备从豪侠至政治人物的转变。
  但现在的刘备,自领徐州来,几乎没受过大的挫折。
  一路顺风顺水,身上仍旧保留了股子游侠气。
  李翊也不知这是好是坏,只能是耳提面命,时时叮嘱。
  但无奈吕布个人武勇太过出色,兼之他的部队战力确实是强。
  加上除国贼的滤镜,及对自身人格魅力的自信。
  不论李翊如何说,刘备始终抱着对吕布的一丝幻想。
  今用吕布大破袁谭前部,更令刘备欢喜。
  亲自带人过来嘉奖其功绩。
  “……呵呵,刘将军过奖了,快请帐内入座!”
  吕布这下也学聪明了,不敢再像之前那样直呼刘备贤弟了。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刘备已经晋升为“下邳侯”了,跟自己的爵位一样。
  而他职位上还比自己大上了一级,使得吕布也不敢轻视这位曾经的小老弟。
  刘备领着酒肉入内,分赐吕布诸将。
  也算是犒赏他们这些日子的劳苦功高。
  诸将领了酒肉,纷纷称谢。
  李翊开口说道:
  “吕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今又为国家讨贼。”
  “于国大是有功,翊当亲自敬将军一杯。”
  吕布与李翊关系本就不错,兼之李翊又是最近的风云人物。
  民间上至老妪,下至蒙童,都在谈论李翊的故事。
  见他亲自敬酒,吕布也举盏来迎。
  “……哈哈哈,此前亏得先生保举,送布去往汝南。”
  “汝南殷富,布在此间倒也过得逍遥快活。”
  “向者布便许诺,凡有用布之处,自当尽心竭力。”
  “况乎为国讨贼耶?!”
  李翊遂趁势说道:
  “袁谭初败,退回繁阳,必定坚守不出。”
  “我军劳师远征,不宜久持。”
  言讫,吕布立马两眉一横,沉声道:
  “先生放心,布观河北诸将如同草芥。”
  “如蒙刘将军、李先生不弃,布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
  “献予帐下!”
  吕布本身喝了点酒,又被众人一番吹捧。
  一时上头,竟揽下了此战最苦的差事。
  诸将皆是一怔,陈宫更是面色阴沉。
  暗骂汝怎么这般沉不住气?
  别人说两句好话,你飘了?
  咱们只是过来帮场子,混军功的。
  真要攻城拔地,你知道这差事有多苦多累吗?
  但当着刘备、李翊的面,众人也不好说出来。
  李翊倒是反应迅速,不给吕布反悔的机会,立马说道
  “……好,此事便这么定了。”
  “将军领兵去攻繁阳,吾自率大军偷渡清河,绕袭袁谭后路!”
  ……
  (此为袁氏四分图)
  (感谢群友浅野瞳兄弟的倾情绘制,仅为草图,勿究细节)
  (本章完)
  以邺地之富,真抢割了,的确能解决粮草不足问题。
  但这却非常吃操作,要求你用最短的时间,打到邺地去。
  还要抢在袁尚之前,把麦子收割了。
  这太需要微操了。
  不过在李翊的坚持下,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
  在咬牙坚持坚持,打到邺地去!
  而曹操这边,闻说徐州这边还要继续往北方打。
  他也不敢落后,生怕这块肥肉被徐州吃完。
  故曹刘同盟虽不及开战时牢固,但面上仍旧维持。
  李翊仍将河南之兵,北征冀州。
  大军自东郡出发,行至阴安邑时停歇。
  李翊一如往常般先令人勘察地形,然后进军。
  期间,又力请刘备出营,出见河北百姓。
  刘备起初还不愿意,暗忖两地交战,他作为最高领导人之一。
  必遭河北百姓之恨。
  然李翊却道:
  “河北之民,终须一见,逃避并非良策。”
  刘备乃从之,领着麾下文武,出营去见左近百姓。
  大军陈列于河上时,却见有本地土人,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刘备大感惊奇,即去见众乡亲父老。
  为首一名老者,须发皆白,忙拉他一起坐在河边。
  “老丈多少年纪?”刘备问。
  “欲近七十矣。”老人对答。
  “……唔!长者也。”
  刘备忙起身作揖,向老人表达敬意。
  “吾军士惊扰老丈乡里,吾心中甚是不安。”
  老人乃起身,领着身后父老,一脸诚恳对刘备言道:
  “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辽东人殷馗善晓天文,夜宿于此。”
  “对老汉等言道:‘黄星见于乾象,正照此间。’”
  “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涿地。”
  “今以年计之,整整五十年矣。”
  “袁本初重敛于民,民皆怨之。”
  “刘将军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
  “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言讫,老人竟泪流满面,哭倒于地。
  身后父老,亦纷纷跪地,向刘备称谢。
  刘备又惊又喜,做梦都没能想到河北之民如此待见自己。
  兴奋之余,难掩脸上笑容。
  “备寡德之人,何敢当老丈所言?”
  嘴上虽如此说,然刘备内心却激动不已。
  命人取来酒食绢锦,分赐给老人等一行人众。
  随后拉着李翊的手,一脸感慨地说道:
  “备起兵之时,亦未料想吾在河北能有如此名望!”
  李翊则一本正经地说道:
  “主公举仁义之师,吊民伐罪,百姓目光如炬,岂能不见?”
  “今可将百姓之语,传于全军,须知我等此行,是为义兵。”
  刘备大喜,即从其言。
  亲自到军中去,将适才发生的事告示全军。
  而李翊在则仍留河边,背着手,静静地望着清河之水。
  适才拜谒刘备的乡亲父老纷纷聚拢过来,老者至身后,纳头便拜:
  “参见郯侯!!”
  李翊慢慢的转过身来,将老者扶起。
  “老丈适才辛苦。”
  老人正色道:
  “能为郯侯效力,是我等之幸事也。”
  一妇人没能忍住,开口问道:
  “不知郯侯是否会屡行承诺,真能让吾儿当差?”
  老人闻言,狠狠地瞪了那妇人一眼。
  “此辈愚钝,言辞无状,郯侯勿怪。”
  老人在赔完礼后,自己又忍不住多嘴一句:
  “不知郯侯是否真能让吾儿,入朝廷当差?”
  李翊弯唇笑道:
  “此易事耳,诸位尽管放心。”
  “人无信不立,李某既许下诺言,又岂会失信于民?”
  没错,适才河边那场箪食壶浆的会面,正是李翊精心安排的“行为艺术”。
  若不然,就算刘备再是仁德,也不至于让河北土人“忘恩负义”到这种程度。
  毕竟袁绍刑法宽松,在河北还是很得民心的。
  李翊设计这场行为艺术,也是为了做舆论宣传。
  既安定我军军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义兵”,是“正义之师”。
  这种信念会支撑他们继续打下去。
  同时,也能慢慢化解河北人对徐州军的仇恨。
  因为人的心理就是从众。
  但其他郡县的百姓,听到其他乡民,夹道欢迎徐州军。
  下意识都会想,徐州军是不是不如传闻中那般可怕恶毒?
  这种舆论宣传攻势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就像袁绍也会批判河南贼军十恶不赦一样。
  而李翊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小,仅仅只是许诺了这些老百姓,给他们的子女谋个差事。
  值得注意的是,
  李翊并不是要卖官鬻爵,直接给他们官当。
  就像公务员,只要到不了副科级。
  它就永远只是吏,而不是官。
  李翊无非是给了他们一个正式编制,相当于铁饭碗。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家里能出一个吏,已经算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同时,李翊也开始大力发展间谍系统。
  之前也有发展,但事务繁多,李翊重心不在此。
  刘备也未在这件事上投入太多资源。
  如今诸事既定,在李翊的建议下,刘备终于开始重视间谍细作的作用了。
  曹操的军师祭酒郭嘉,就是负责曹操的间谍情报。
  李翊则将这项任务给了庞统。
  他是自己的功曹,汇报工作什么的,都比较方便。
  说庞统,庞统到。
  庞统出使关中而回,将他说马超的具体细节一一告诉了李翊。
  “哦?马超想要与吾见上一面?”
  “……是,学生回来时,闻说马超已经出兵,未知战况如何了?”
  “马超已经降了并州。”
  “……唔,竟如此神速?”
  庞统嘴巴微微张口,暗想不愧是先生看上的人物。
  果然还是先生有远见。
  他初见马超,只觉得这人徒有匹夫之勇。
  但他真的很勇,这么快就打下并州了。
  “并州幅员辽阔,又多匈奴异族,高干在时,亦多以怀柔之策抚之。”
  “马超未必能在并州久持,须赖我之力。”
  “今欲见我,必是想向我索取回报。”
  李翊澹澹地分析道。
  庞统眼眸一蹙,问:
  “……那先生打算给吗?”
  “自然。”
  李翊不假思索,“目今看来,整个北方之地,须用人代理治之。”
  “不宜吾河南人直接管理,恐生民变。”
  刘备只看到了李翊给他安排好的演员。
  但李翊却是真正接触了河北之民。
  这些民众的兄弟亲友,大多死于官渡、仓亭,对河南人恨极了。
  纵是老刘与袁氏有姻亲关系,也不是那么好抚慰的。
  抚慰仇恨的最好办法,就是时间。
  但李翊就是不想等。
  为此,
  他想到的办法,便是假他人之手,代为管理河北。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面收回河北的权力,一面化解两地人民的伤痛。
  并且李翊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士元,可为吾拟书信一封。”
  “邀马超自晋阳出兵,助我协攻魏地。”
  李翊想着马超反正离这儿不远,既然他想见自己,就让他自己来。
  战力彪悍的马家军,不用白不用。
  “喏。”
  庞统领命而去。
  随后,李翊又下令,全军凡过乡里,不得杀人鸡犬,抢夺财物。
  违者,如杀人之罪一并处理。
  于是,军民震服,百姓皆悦。
  刘备亦心中暗喜。
  即提大军,继续向前。
  时屯于繁阳的袁谭,闻说徐州军将拔阴安,欲渡清河。
  即提兵来与之拒。
  大军列成阵势,袁谭遣大将汪昭出战。
  刘备遣吕布出去迎敌。
  吕布身骑赤兔,飞马而出,战不一合。
  一戟刺汪昭于马下。
  旋即把戟往身后一招,成廉、魏续、侯成等将,驱兵掩杀。
  直破袁谭军阵前部。
  刘备见此,亦掣剑在手,挥师掩杀。
  谭军抵挡不住,四散奔走,大败退回繁阳去。
  初战告捷,刘备亲自命人准备牛酒,前来犒赏吕布军。
  吕布闻说刘备是提酒肉来的,遂亲自出迎。
  “温侯神勇不可敌,今后当更为国家出力。”
  刘备一脸欣慰的勉励吕布,他依旧对吕布充满期待。
  早在之前,李翊就曾说过。
  由于自己的到来,刘备并未失过徐州,也没被吕布背刺。
  虽然更加顺风了,但这也使得刘备的心境未能得到淬炼。
  历史上的刘备在被背刺后,军士困顿至极,一度差点儿没能活着回去。
  自那以后,刘备的心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游侠气减少了许多,意识到很多政治场上的事,不能拿江湖意识来处理。
  这是刘备从豪侠至政治人物的转变。
  但现在的刘备,自领徐州来,几乎没受过大的挫折。
  一路顺风顺水,身上仍旧保留了股子游侠气。
  李翊也不知这是好是坏,只能是耳提面命,时时叮嘱。
  但无奈吕布个人武勇太过出色,兼之他的部队战力确实是强。
  加上除国贼的滤镜,及对自身人格魅力的自信。
  不论李翊如何说,刘备始终抱着对吕布的一丝幻想。
  今用吕布大破袁谭前部,更令刘备欢喜。
  亲自带人过来嘉奖其功绩。
  “……呵呵,刘将军过奖了,快请帐内入座!”
  吕布这下也学聪明了,不敢再像之前那样直呼刘备贤弟了。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刘备已经晋升为“下邳侯”了,跟自己的爵位一样。
  而他职位上还比自己大上了一级,使得吕布也不敢轻视这位曾经的小老弟。
  刘备领着酒肉入内,分赐吕布诸将。
  也算是犒赏他们这些日子的劳苦功高。
  诸将领了酒肉,纷纷称谢。
  李翊开口说道:
  “吕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今又为国家讨贼。”
  “于国大是有功,翊当亲自敬将军一杯。”
  吕布与李翊关系本就不错,兼之李翊又是最近的风云人物。
  民间上至老妪,下至蒙童,都在谈论李翊的故事。
  见他亲自敬酒,吕布也举盏来迎。
  “……哈哈哈,此前亏得先生保举,送布去往汝南。”
  “汝南殷富,布在此间倒也过得逍遥快活。”
  “向者布便许诺,凡有用布之处,自当尽心竭力。”
  “况乎为国讨贼耶?!”
  李翊遂趁势说道:
  “袁谭初败,退回繁阳,必定坚守不出。”
  “我军劳师远征,不宜久持。”
  言讫,吕布立马两眉一横,沉声道:
  “先生放心,布观河北诸将如同草芥。”
  “如蒙刘将军、李先生不弃,布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
  “献予帐下!”
  吕布本身喝了点酒,又被众人一番吹捧。
  一时上头,竟揽下了此战最苦的差事。
  诸将皆是一怔,陈宫更是面色阴沉。
  暗骂汝怎么这般沉不住气?
  别人说两句好话,你飘了?
  咱们只是过来帮场子,混军功的。
  真要攻城拔地,你知道这差事有多苦多累吗?
  但当着刘备、李翊的面,众人也不好说出来。
  李翊倒是反应迅速,不给吕布反悔的机会,立马说道
  “……好,此事便这么定了。”
  “将军领兵去攻繁阳,吾自率大军偷渡清河,绕袭袁谭后路!”
  ……
  (此为袁氏四分图)
  (感谢群友浅野瞳兄弟的倾情绘制,仅为草图,勿究细节)
  (本章完)
  以邺地之富,真抢割了,的确能解决粮草不足问题。
  但这却非常吃操作,要求你用最短的时间,打到邺地去。
  还要抢在袁尚之前,把麦子收割了。
  这太需要微操了。
  不过在李翊的坚持下,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
  在咬牙坚持坚持,打到邺地去!
  而曹操这边,闻说徐州这边还要继续往北方打。
  他也不敢落后,生怕这块肥肉被徐州吃完。
  故曹刘同盟虽不及开战时牢固,但面上仍旧维持。
  李翊仍将河南之兵,北征冀州。
  大军自东郡出发,行至阴安邑时停歇。
  李翊一如往常般先令人勘察地形,然后进军。
  期间,又力请刘备出营,出见河北百姓。
  刘备起初还不愿意,暗忖两地交战,他作为最高领导人之一。
  必遭河北百姓之恨。
  然李翊却道:
  “河北之民,终须一见,逃避并非良策。”
  刘备乃从之,领着麾下文武,出营去见左近百姓。
  大军陈列于河上时,却见有本地土人,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刘备大感惊奇,即去见众乡亲父老。
  为首一名老者,须发皆白,忙拉他一起坐在河边。
  “老丈多少年纪?”刘备问。
  “欲近七十矣。”老人对答。
  “……唔!长者也。”
  刘备忙起身作揖,向老人表达敬意。
  “吾军士惊扰老丈乡里,吾心中甚是不安。”
  老人乃起身,领着身后父老,一脸诚恳对刘备言道:
  “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辽东人殷馗善晓天文,夜宿于此。”
  “对老汉等言道:‘黄星见于乾象,正照此间。’”
  “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涿地。”
  “今以年计之,整整五十年矣。”
  “袁本初重敛于民,民皆怨之。”
  “刘将军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
  “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言讫,老人竟泪流满面,哭倒于地。
  身后父老,亦纷纷跪地,向刘备称谢。
  刘备又惊又喜,做梦都没能想到河北之民如此待见自己。
  兴奋之余,难掩脸上笑容。
  “备寡德之人,何敢当老丈所言?”
  嘴上虽如此说,然刘备内心却激动不已。
  命人取来酒食绢锦,分赐给老人等一行人众。
  随后拉着李翊的手,一脸感慨地说道:
  “备起兵之时,亦未料想吾在河北能有如此名望!”
  李翊则一本正经地说道:
  “主公举仁义之师,吊民伐罪,百姓目光如炬,岂能不见?”
  “今可将百姓之语,传于全军,须知我等此行,是为义兵。”
  刘备大喜,即从其言。
  亲自到军中去,将适才发生的事告示全军。
  而李翊在则仍留河边,背着手,静静地望着清河之水。
  适才拜谒刘备的乡亲父老纷纷聚拢过来,老者至身后,纳头便拜:
  “参见郯侯!!”
  李翊慢慢的转过身来,将老者扶起。
  “老丈适才辛苦。”
  老人正色道:
  “能为郯侯效力,是我等之幸事也。”
  一妇人没能忍住,开口问道:
  “不知郯侯是否会屡行承诺,真能让吾儿当差?”
  老人闻言,狠狠地瞪了那妇人一眼。
  “此辈愚钝,言辞无状,郯侯勿怪。”
  老人在赔完礼后,自己又忍不住多嘴一句:
  “不知郯侯是否真能让吾儿,入朝廷当差?”
  李翊弯唇笑道:
  “此易事耳,诸位尽管放心。”
  “人无信不立,李某既许下诺言,又岂会失信于民?”
  没错,适才河边那场箪食壶浆的会面,正是李翊精心安排的“行为艺术”。
  若不然,就算刘备再是仁德,也不至于让河北土人“忘恩负义”到这种程度。
  毕竟袁绍刑法宽松,在河北还是很得民心的。
  李翊设计这场行为艺术,也是为了做舆论宣传。
  既安定我军军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义兵”,是“正义之师”。
  这种信念会支撑他们继续打下去。
  同时,也能慢慢化解河北人对徐州军的仇恨。
  因为人的心理就是从众。
  但其他郡县的百姓,听到其他乡民,夹道欢迎徐州军。
  下意识都会想,徐州军是不是不如传闻中那般可怕恶毒?
  这种舆论宣传攻势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就像袁绍也会批判河南贼军十恶不赦一样。
  而李翊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小,仅仅只是许诺了这些老百姓,给他们的子女谋个差事。
  值得注意的是,
  李翊并不是要卖官鬻爵,直接给他们官当。
  就像公务员,只要到不了副科级。
  它就永远只是吏,而不是官。
  李翊无非是给了他们一个正式编制,相当于铁饭碗。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家里能出一个吏,已经算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同时,李翊也开始大力发展间谍系统。
  之前也有发展,但事务繁多,李翊重心不在此。
  刘备也未在这件事上投入太多资源。
  如今诸事既定,在李翊的建议下,刘备终于开始重视间谍细作的作用了。
  曹操的军师祭酒郭嘉,就是负责曹操的间谍情报。
  李翊则将这项任务给了庞统。
  他是自己的功曹,汇报工作什么的,都比较方便。
  说庞统,庞统到。
  庞统出使关中而回,将他说马超的具体细节一一告诉了李翊。
  “哦?马超想要与吾见上一面?”
  “……是,学生回来时,闻说马超已经出兵,未知战况如何了?”
  “马超已经降了并州。”
  “……唔,竟如此神速?”
  庞统嘴巴微微张口,暗想不愧是先生看上的人物。
  果然还是先生有远见。
  他初见马超,只觉得这人徒有匹夫之勇。
  但他真的很勇,这么快就打下并州了。
  “并州幅员辽阔,又多匈奴异族,高干在时,亦多以怀柔之策抚之。”
  “马超未必能在并州久持,须赖我之力。”
  “今欲见我,必是想向我索取回报。”
  李翊澹澹地分析道。
  庞统眼眸一蹙,问:
  “……那先生打算给吗?”
  “自然。”
  李翊不假思索,“目今看来,整个北方之地,须用人代理治之。”
  “不宜吾河南人直接管理,恐生民变。”
  刘备只看到了李翊给他安排好的演员。
  但李翊却是真正接触了河北之民。
  这些民众的兄弟亲友,大多死于官渡、仓亭,对河南人恨极了。
  纵是老刘与袁氏有姻亲关系,也不是那么好抚慰的。
  抚慰仇恨的最好办法,就是时间。
  但李翊就是不想等。
  为此,
  他想到的办法,便是假他人之手,代为管理河北。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面收回河北的权力,一面化解两地人民的伤痛。
  并且李翊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士元,可为吾拟书信一封。”
  “邀马超自晋阳出兵,助我协攻魏地。”
  李翊想着马超反正离这儿不远,既然他想见自己,就让他自己来。
  战力彪悍的马家军,不用白不用。
  “喏。”
  庞统领命而去。
  随后,李翊又下令,全军凡过乡里,不得杀人鸡犬,抢夺财物。
  违者,如杀人之罪一并处理。
  于是,军民震服,百姓皆悦。
  刘备亦心中暗喜。
  即提大军,继续向前。
  时屯于繁阳的袁谭,闻说徐州军将拔阴安,欲渡清河。
  即提兵来与之拒。
  大军列成阵势,袁谭遣大将汪昭出战。
  刘备遣吕布出去迎敌。
  吕布身骑赤兔,飞马而出,战不一合。
  一戟刺汪昭于马下。
  旋即把戟往身后一招,成廉、魏续、侯成等将,驱兵掩杀。
  直破袁谭军阵前部。
  刘备见此,亦掣剑在手,挥师掩杀。
  谭军抵挡不住,四散奔走,大败退回繁阳去。
  初战告捷,刘备亲自命人准备牛酒,前来犒赏吕布军。
  吕布闻说刘备是提酒肉来的,遂亲自出迎。
  “温侯神勇不可敌,今后当更为国家出力。”
  刘备一脸欣慰的勉励吕布,他依旧对吕布充满期待。
  早在之前,李翊就曾说过。
  由于自己的到来,刘备并未失过徐州,也没被吕布背刺。
  虽然更加顺风了,但这也使得刘备的心境未能得到淬炼。
  历史上的刘备在被背刺后,军士困顿至极,一度差点儿没能活着回去。
  自那以后,刘备的心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游侠气减少了许多,意识到很多政治场上的事,不能拿江湖意识来处理。
  这是刘备从豪侠至政治人物的转变。
  但现在的刘备,自领徐州来,几乎没受过大的挫折。
  一路顺风顺水,身上仍旧保留了股子游侠气。
  李翊也不知这是好是坏,只能是耳提面命,时时叮嘱。
  但无奈吕布个人武勇太过出色,兼之他的部队战力确实是强。
  加上除国贼的滤镜,及对自身人格魅力的自信。
  不论李翊如何说,刘备始终抱着对吕布的一丝幻想。
  今用吕布大破袁谭前部,更令刘备欢喜。
  亲自带人过来嘉奖其功绩。
  “……呵呵,刘将军过奖了,快请帐内入座!”
  吕布这下也学聪明了,不敢再像之前那样直呼刘备贤弟了。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刘备已经晋升为“下邳侯”了,跟自己的爵位一样。
  而他职位上还比自己大上了一级,使得吕布也不敢轻视这位曾经的小老弟。
  刘备领着酒肉入内,分赐吕布诸将。
  也算是犒赏他们这些日子的劳苦功高。
  诸将领了酒肉,纷纷称谢。
  李翊开口说道:
  “吕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今又为国家讨贼。”
  “于国大是有功,翊当亲自敬将军一杯。”
  吕布与李翊关系本就不错,兼之李翊又是最近的风云人物。
  民间上至老妪,下至蒙童,都在谈论李翊的故事。
  见他亲自敬酒,吕布也举盏来迎。
  “……哈哈哈,此前亏得先生保举,送布去往汝南。”
  “汝南殷富,布在此间倒也过得逍遥快活。”
  “向者布便许诺,凡有用布之处,自当尽心竭力。”
  “况乎为国讨贼耶?!”
  李翊遂趁势说道:
  “袁谭初败,退回繁阳,必定坚守不出。”
  “我军劳师远征,不宜久持。”
  言讫,吕布立马两眉一横,沉声道:
  “先生放心,布观河北诸将如同草芥。”
  “如蒙刘将军、李先生不弃,布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
  “献予帐下!”
  吕布本身喝了点酒,又被众人一番吹捧。
  一时上头,竟揽下了此战最苦的差事。
  诸将皆是一怔,陈宫更是面色阴沉。
  暗骂汝怎么这般沉不住气?
  别人说两句好话,你飘了?
  咱们只是过来帮场子,混军功的。
  真要攻城拔地,你知道这差事有多苦多累吗?
  但当着刘备、李翊的面,众人也不好说出来。
  李翊倒是反应迅速,不给吕布反悔的机会,立马说道
  “……好,此事便这么定了。”
  “将军领兵去攻繁阳,吾自率大军偷渡清河,绕袭袁谭后路!”
  ……
  (此为袁氏四分图)
  (感谢群友浅野瞳兄弟的倾情绘制,仅为草图,勿究细节)
  (本章完)
  以邺地之富,真抢割了,的确能解决粮草不足问题。
  但这却非常吃操作,要求你用最短的时间,打到邺地去。
  还要抢在袁尚之前,把麦子收割了。
  这太需要微操了。
  不过在李翊的坚持下,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
  在咬牙坚持坚持,打到邺地去!
  而曹操这边,闻说徐州这边还要继续往北方打。
  他也不敢落后,生怕这块肥肉被徐州吃完。
  故曹刘同盟虽不及开战时牢固,但面上仍旧维持。
  李翊仍将河南之兵,北征冀州。
  大军自东郡出发,行至阴安邑时停歇。
  李翊一如往常般先令人勘察地形,然后进军。
  期间,又力请刘备出营,出见河北百姓。
  刘备起初还不愿意,暗忖两地交战,他作为最高领导人之一。
  必遭河北百姓之恨。
  然李翊却道:
  “河北之民,终须一见,逃避并非良策。”
  刘备乃从之,领着麾下文武,出营去见左近百姓。
  大军陈列于河上时,却见有本地土人,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刘备大感惊奇,即去见众乡亲父老。
  为首一名老者,须发皆白,忙拉他一起坐在河边。
  “老丈多少年纪?”刘备问。
  “欲近七十矣。”老人对答。
  “……唔!长者也。”
  刘备忙起身作揖,向老人表达敬意。
  “吾军士惊扰老丈乡里,吾心中甚是不安。”
  老人乃起身,领着身后父老,一脸诚恳对刘备言道:
  “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辽东人殷馗善晓天文,夜宿于此。”
  “对老汉等言道:‘黄星见于乾象,正照此间。’”
  “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涿地。”
  “今以年计之,整整五十年矣。”
  “袁本初重敛于民,民皆怨之。”
  “刘将军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
  “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言讫,老人竟泪流满面,哭倒于地。
  身后父老,亦纷纷跪地,向刘备称谢。
  刘备又惊又喜,做梦都没能想到河北之民如此待见自己。
  兴奋之余,难掩脸上笑容。
  “备寡德之人,何敢当老丈所言?”
  嘴上虽如此说,然刘备内心却激动不已。
  命人取来酒食绢锦,分赐给老人等一行人众。
  随后拉着李翊的手,一脸感慨地说道:
  “备起兵之时,亦未料想吾在河北能有如此名望!”
  李翊则一本正经地说道:
  “主公举仁义之师,吊民伐罪,百姓目光如炬,岂能不见?”
  “今可将百姓之语,传于全军,须知我等此行,是为义兵。”
  刘备大喜,即从其言。
  亲自到军中去,将适才发生的事告示全军。
  而李翊在则仍留河边,背着手,静静地望着清河之水。
  适才拜谒刘备的乡亲父老纷纷聚拢过来,老者至身后,纳头便拜:
  “参见郯侯!!”
  李翊慢慢的转过身来,将老者扶起。
  “老丈适才辛苦。”
  老人正色道:
  “能为郯侯效力,是我等之幸事也。”
  一妇人没能忍住,开口问道:
  “不知郯侯是否会屡行承诺,真能让吾儿当差?”
  老人闻言,狠狠地瞪了那妇人一眼。
  “此辈愚钝,言辞无状,郯侯勿怪。”
  老人在赔完礼后,自己又忍不住多嘴一句:
  “不知郯侯是否真能让吾儿,入朝廷当差?”
  李翊弯唇笑道:
  “此易事耳,诸位尽管放心。”
  “人无信不立,李某既许下诺言,又岂会失信于民?”
  没错,适才河边那场箪食壶浆的会面,正是李翊精心安排的“行为艺术”。
  若不然,就算刘备再是仁德,也不至于让河北土人“忘恩负义”到这种程度。
  毕竟袁绍刑法宽松,在河北还是很得民心的。
  李翊设计这场行为艺术,也是为了做舆论宣传。
  既安定我军军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义兵”,是“正义之师”。
  这种信念会支撑他们继续打下去。
  同时,也能慢慢化解河北人对徐州军的仇恨。
  因为人的心理就是从众。
  但其他郡县的百姓,听到其他乡民,夹道欢迎徐州军。
  下意识都会想,徐州军是不是不如传闻中那般可怕恶毒?
  这种舆论宣传攻势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就像袁绍也会批判河南贼军十恶不赦一样。
  而李翊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小,仅仅只是许诺了这些老百姓,给他们的子女谋个差事。
  值得注意的是,
  李翊并不是要卖官鬻爵,直接给他们官当。
  就像公务员,只要到不了副科级。
  它就永远只是吏,而不是官。
  李翊无非是给了他们一个正式编制,相当于铁饭碗。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家里能出一个吏,已经算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同时,李翊也开始大力发展间谍系统。
  之前也有发展,但事务繁多,李翊重心不在此。
  刘备也未在这件事上投入太多资源。
  如今诸事既定,在李翊的建议下,刘备终于开始重视间谍细作的作用了。
  曹操的军师祭酒郭嘉,就是负责曹操的间谍情报。
  李翊则将这项任务给了庞统。
  他是自己的功曹,汇报工作什么的,都比较方便。
  说庞统,庞统到。
  庞统出使关中而回,将他说马超的具体细节一一告诉了李翊。
  “哦?马超想要与吾见上一面?”
  “……是,学生回来时,闻说马超已经出兵,未知战况如何了?”
  “马超已经降了并州。”
  “……唔,竟如此神速?”
  庞统嘴巴微微张口,暗想不愧是先生看上的人物。
  果然还是先生有远见。
  他初见马超,只觉得这人徒有匹夫之勇。
  但他真的很勇,这么快就打下并州了。
  “并州幅员辽阔,又多匈奴异族,高干在时,亦多以怀柔之策抚之。”
  “马超未必能在并州久持,须赖我之力。”
  “今欲见我,必是想向我索取回报。”
  李翊澹澹地分析道。
  庞统眼眸一蹙,问:
  “……那先生打算给吗?”
  “自然。”
  李翊不假思索,“目今看来,整个北方之地,须用人代理治之。”
  “不宜吾河南人直接管理,恐生民变。”
  刘备只看到了李翊给他安排好的演员。
  但李翊却是真正接触了河北之民。
  这些民众的兄弟亲友,大多死于官渡、仓亭,对河南人恨极了。
  纵是老刘与袁氏有姻亲关系,也不是那么好抚慰的。
  抚慰仇恨的最好办法,就是时间。
  但李翊就是不想等。
  为此,
  他想到的办法,便是假他人之手,代为管理河北。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面收回河北的权力,一面化解两地人民的伤痛。
  并且李翊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士元,可为吾拟书信一封。”
  “邀马超自晋阳出兵,助我协攻魏地。”
  李翊想着马超反正离这儿不远,既然他想见自己,就让他自己来。
  战力彪悍的马家军,不用白不用。
  “喏。”
  庞统领命而去。
  随后,李翊又下令,全军凡过乡里,不得杀人鸡犬,抢夺财物。
  违者,如杀人之罪一并处理。
  于是,军民震服,百姓皆悦。
  刘备亦心中暗喜。
  即提大军,继续向前。
  时屯于繁阳的袁谭,闻说徐州军将拔阴安,欲渡清河。
  即提兵来与之拒。
  大军列成阵势,袁谭遣大将汪昭出战。
  刘备遣吕布出去迎敌。
  吕布身骑赤兔,飞马而出,战不一合。
  一戟刺汪昭于马下。
  旋即把戟往身后一招,成廉、魏续、侯成等将,驱兵掩杀。
  直破袁谭军阵前部。
  刘备见此,亦掣剑在手,挥师掩杀。
  谭军抵挡不住,四散奔走,大败退回繁阳去。
  初战告捷,刘备亲自命人准备牛酒,前来犒赏吕布军。
  吕布闻说刘备是提酒肉来的,遂亲自出迎。
  “温侯神勇不可敌,今后当更为国家出力。”
  刘备一脸欣慰的勉励吕布,他依旧对吕布充满期待。
  早在之前,李翊就曾说过。
  由于自己的到来,刘备并未失过徐州,也没被吕布背刺。
  虽然更加顺风了,但这也使得刘备的心境未能得到淬炼。
  历史上的刘备在被背刺后,军士困顿至极,一度差点儿没能活着回去。
  自那以后,刘备的心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游侠气减少了许多,意识到很多政治场上的事,不能拿江湖意识来处理。
  这是刘备从豪侠至政治人物的转变。
  但现在的刘备,自领徐州来,几乎没受过大的挫折。
  一路顺风顺水,身上仍旧保留了股子游侠气。
  李翊也不知这是好是坏,只能是耳提面命,时时叮嘱。
  但无奈吕布个人武勇太过出色,兼之他的部队战力确实是强。
  加上除国贼的滤镜,及对自身人格魅力的自信。
  不论李翊如何说,刘备始终抱着对吕布的一丝幻想。
  今用吕布大破袁谭前部,更令刘备欢喜。
  亲自带人过来嘉奖其功绩。
  “……呵呵,刘将军过奖了,快请帐内入座!”
  吕布这下也学聪明了,不敢再像之前那样直呼刘备贤弟了。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刘备已经晋升为“下邳侯”了,跟自己的爵位一样。
  而他职位上还比自己大上了一级,使得吕布也不敢轻视这位曾经的小老弟。
  刘备领着酒肉入内,分赐吕布诸将。
  也算是犒赏他们这些日子的劳苦功高。
  诸将领了酒肉,纷纷称谢。
  李翊开口说道:
  “吕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今又为国家讨贼。”
  “于国大是有功,翊当亲自敬将军一杯。”
  吕布与李翊关系本就不错,兼之李翊又是最近的风云人物。
  民间上至老妪,下至蒙童,都在谈论李翊的故事。
  见他亲自敬酒,吕布也举盏来迎。
  “……哈哈哈,此前亏得先生保举,送布去往汝南。”
  “汝南殷富,布在此间倒也过得逍遥快活。”
  “向者布便许诺,凡有用布之处,自当尽心竭力。”
  “况乎为国讨贼耶?!”
  李翊遂趁势说道:
  “袁谭初败,退回繁阳,必定坚守不出。”
  “我军劳师远征,不宜久持。”
  言讫,吕布立马两眉一横,沉声道:
  “先生放心,布观河北诸将如同草芥。”
  “如蒙刘将军、李先生不弃,布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
  “献予帐下!”
  吕布本身喝了点酒,又被众人一番吹捧。
  一时上头,竟揽下了此战最苦的差事。
  诸将皆是一怔,陈宫更是面色阴沉。
  暗骂汝怎么这般沉不住气?
  别人说两句好话,你飘了?
  咱们只是过来帮场子,混军功的。
  真要攻城拔地,你知道这差事有多苦多累吗?
  但当着刘备、李翊的面,众人也不好说出来。
  李翊倒是反应迅速,不给吕布反悔的机会,立马说道
  “……好,此事便这么定了。”
  “将军领兵去攻繁阳,吾自率大军偷渡清河,绕袭袁谭后路!”
  ……
  (此为袁氏四分图)
  (感谢群友浅野瞳兄弟的倾情绘制,仅为草图,勿究细节)
  (本章完)
  以邺地之富,真抢割了,的确能解决粮草不足问题。
  但这却非常吃操作,要求你用最短的时间,打到邺地去。
  还要抢在袁尚之前,把麦子收割了。
  这太需要微操了。
  不过在李翊的坚持下,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
  在咬牙坚持坚持,打到邺地去!
  而曹操这边,闻说徐州这边还要继续往北方打。
  他也不敢落后,生怕这块肥肉被徐州吃完。
  故曹刘同盟虽不及开战时牢固,但面上仍旧维持。
  李翊仍将河南之兵,北征冀州。
  大军自东郡出发,行至阴安邑时停歇。
  李翊一如往常般先令人勘察地形,然后进军。
  期间,又力请刘备出营,出见河北百姓。
  刘备起初还不愿意,暗忖两地交战,他作为最高领导人之一。
  必遭河北百姓之恨。
  然李翊却道:
  “河北之民,终须一见,逃避并非良策。”
  刘备乃从之,领着麾下文武,出营去见左近百姓。
  大军陈列于河上时,却见有本地土人,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刘备大感惊奇,即去见众乡亲父老。
  为首一名老者,须发皆白,忙拉他一起坐在河边。
  “老丈多少年纪?”刘备问。
  “欲近七十矣。”老人对答。
  “……唔!长者也。”
  刘备忙起身作揖,向老人表达敬意。
  “吾军士惊扰老丈乡里,吾心中甚是不安。”
  老人乃起身,领着身后父老,一脸诚恳对刘备言道:
  “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辽东人殷馗善晓天文,夜宿于此。”
  “对老汉等言道:‘黄星见于乾象,正照此间。’”
  “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涿地。”
  “今以年计之,整整五十年矣。”
  “袁本初重敛于民,民皆怨之。”
  “刘将军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
  “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言讫,老人竟泪流满面,哭倒于地。
  身后父老,亦纷纷跪地,向刘备称谢。
  刘备又惊又喜,做梦都没能想到河北之民如此待见自己。
  兴奋之余,难掩脸上笑容。
  “备寡德之人,何敢当老丈所言?”
  嘴上虽如此说,然刘备内心却激动不已。
  命人取来酒食绢锦,分赐给老人等一行人众。
  随后拉着李翊的手,一脸感慨地说道:
  “备起兵之时,亦未料想吾在河北能有如此名望!”
  李翊则一本正经地说道:
  “主公举仁义之师,吊民伐罪,百姓目光如炬,岂能不见?”
  “今可将百姓之语,传于全军,须知我等此行,是为义兵。”
  刘备大喜,即从其言。
  亲自到军中去,将适才发生的事告示全军。
  而李翊在则仍留河边,背着手,静静地望着清河之水。
  适才拜谒刘备的乡亲父老纷纷聚拢过来,老者至身后,纳头便拜:
  “参见郯侯!!”
  李翊慢慢的转过身来,将老者扶起。
  “老丈适才辛苦。”
  老人正色道:
  “能为郯侯效力,是我等之幸事也。”
  一妇人没能忍住,开口问道:
  “不知郯侯是否会屡行承诺,真能让吾儿当差?”
  老人闻言,狠狠地瞪了那妇人一眼。
  “此辈愚钝,言辞无状,郯侯勿怪。”
  老人在赔完礼后,自己又忍不住多嘴一句:
  “不知郯侯是否真能让吾儿,入朝廷当差?”
  李翊弯唇笑道:
  “此易事耳,诸位尽管放心。”
  “人无信不立,李某既许下诺言,又岂会失信于民?”
  没错,适才河边那场箪食壶浆的会面,正是李翊精心安排的“行为艺术”。
  若不然,就算刘备再是仁德,也不至于让河北土人“忘恩负义”到这种程度。
  毕竟袁绍刑法宽松,在河北还是很得民心的。
  李翊设计这场行为艺术,也是为了做舆论宣传。
  既安定我军军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义兵”,是“正义之师”。
  这种信念会支撑他们继续打下去。
  同时,也能慢慢化解河北人对徐州军的仇恨。
  因为人的心理就是从众。
  但其他郡县的百姓,听到其他乡民,夹道欢迎徐州军。
  下意识都会想,徐州军是不是不如传闻中那般可怕恶毒?
  这种舆论宣传攻势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就像袁绍也会批判河南贼军十恶不赦一样。
  而李翊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小,仅仅只是许诺了这些老百姓,给他们的子女谋个差事。
  值得注意的是,
  李翊并不是要卖官鬻爵,直接给他们官当。
  就像公务员,只要到不了副科级。
  它就永远只是吏,而不是官。
  李翊无非是给了他们一个正式编制,相当于铁饭碗。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家里能出一个吏,已经算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同时,李翊也开始大力发展间谍系统。
  之前也有发展,但事务繁多,李翊重心不在此。
  刘备也未在这件事上投入太多资源。
  如今诸事既定,在李翊的建议下,刘备终于开始重视间谍细作的作用了。
  曹操的军师祭酒郭嘉,就是负责曹操的间谍情报。
  李翊则将这项任务给了庞统。
  他是自己的功曹,汇报工作什么的,都比较方便。
  说庞统,庞统到。
  庞统出使关中而回,将他说马超的具体细节一一告诉了李翊。
  “哦?马超想要与吾见上一面?”
  “……是,学生回来时,闻说马超已经出兵,未知战况如何了?”
  “马超已经降了并州。”
  “……唔,竟如此神速?”
  庞统嘴巴微微张口,暗想不愧是先生看上的人物。
  果然还是先生有远见。
  他初见马超,只觉得这人徒有匹夫之勇。
  但他真的很勇,这么快就打下并州了。
  “并州幅员辽阔,又多匈奴异族,高干在时,亦多以怀柔之策抚之。”
  “马超未必能在并州久持,须赖我之力。”
  “今欲见我,必是想向我索取回报。”
  李翊澹澹地分析道。
  庞统眼眸一蹙,问:
  “……那先生打算给吗?”
  “自然。”
  李翊不假思索,“目今看来,整个北方之地,须用人代理治之。”
  “不宜吾河南人直接管理,恐生民变。”
  刘备只看到了李翊给他安排好的演员。
  但李翊却是真正接触了河北之民。
  这些民众的兄弟亲友,大多死于官渡、仓亭,对河南人恨极了。
  纵是老刘与袁氏有姻亲关系,也不是那么好抚慰的。
  抚慰仇恨的最好办法,就是时间。
  但李翊就是不想等。
  为此,
  他想到的办法,便是假他人之手,代为管理河北。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面收回河北的权力,一面化解两地人民的伤痛。
  并且李翊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士元,可为吾拟书信一封。”
  “邀马超自晋阳出兵,助我协攻魏地。”
  李翊想着马超反正离这儿不远,既然他想见自己,就让他自己来。
  战力彪悍的马家军,不用白不用。
  “喏。”
  庞统领命而去。
  随后,李翊又下令,全军凡过乡里,不得杀人鸡犬,抢夺财物。
  违者,如杀人之罪一并处理。
  于是,军民震服,百姓皆悦。
  刘备亦心中暗喜。
  即提大军,继续向前。
  时屯于繁阳的袁谭,闻说徐州军将拔阴安,欲渡清河。
  即提兵来与之拒。
  大军列成阵势,袁谭遣大将汪昭出战。
  刘备遣吕布出去迎敌。
  吕布身骑赤兔,飞马而出,战不一合。
  一戟刺汪昭于马下。
  旋即把戟往身后一招,成廉、魏续、侯成等将,驱兵掩杀。
  直破袁谭军阵前部。
  刘备见此,亦掣剑在手,挥师掩杀。
  谭军抵挡不住,四散奔走,大败退回繁阳去。
  初战告捷,刘备亲自命人准备牛酒,前来犒赏吕布军。
  吕布闻说刘备是提酒肉来的,遂亲自出迎。
  “温侯神勇不可敌,今后当更为国家出力。”
  刘备一脸欣慰的勉励吕布,他依旧对吕布充满期待。
  早在之前,李翊就曾说过。
  由于自己的到来,刘备并未失过徐州,也没被吕布背刺。
  虽然更加顺风了,但这也使得刘备的心境未能得到淬炼。
  历史上的刘备在被背刺后,军士困顿至极,一度差点儿没能活着回去。
  自那以后,刘备的心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游侠气减少了许多,意识到很多政治场上的事,不能拿江湖意识来处理。
  这是刘备从豪侠至政治人物的转变。
  但现在的刘备,自领徐州来,几乎没受过大的挫折。
  一路顺风顺水,身上仍旧保留了股子游侠气。
  李翊也不知这是好是坏,只能是耳提面命,时时叮嘱。
  但无奈吕布个人武勇太过出色,兼之他的部队战力确实是强。
  加上除国贼的滤镜,及对自身人格魅力的自信。
  不论李翊如何说,刘备始终抱着对吕布的一丝幻想。
  今用吕布大破袁谭前部,更令刘备欢喜。
  亲自带人过来嘉奖其功绩。
  “……呵呵,刘将军过奖了,快请帐内入座!”
  吕布这下也学聪明了,不敢再像之前那样直呼刘备贤弟了。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刘备已经晋升为“下邳侯”了,跟自己的爵位一样。
  而他职位上还比自己大上了一级,使得吕布也不敢轻视这位曾经的小老弟。
  刘备领着酒肉入内,分赐吕布诸将。
  也算是犒赏他们这些日子的劳苦功高。
  诸将领了酒肉,纷纷称谢。
  李翊开口说道:
  “吕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今又为国家讨贼。”
  “于国大是有功,翊当亲自敬将军一杯。”
  吕布与李翊关系本就不错,兼之李翊又是最近的风云人物。
  民间上至老妪,下至蒙童,都在谈论李翊的故事。
  见他亲自敬酒,吕布也举盏来迎。
  “……哈哈哈,此前亏得先生保举,送布去往汝南。”
  “汝南殷富,布在此间倒也过得逍遥快活。”
  “向者布便许诺,凡有用布之处,自当尽心竭力。”
  “况乎为国讨贼耶?!”
  李翊遂趁势说道:
  “袁谭初败,退回繁阳,必定坚守不出。”
  “我军劳师远征,不宜久持。”
  言讫,吕布立马两眉一横,沉声道:
  “先生放心,布观河北诸将如同草芥。”
  “如蒙刘将军、李先生不弃,布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
  “献予帐下!”
  吕布本身喝了点酒,又被众人一番吹捧。
  一时上头,竟揽下了此战最苦的差事。
  诸将皆是一怔,陈宫更是面色阴沉。
  暗骂汝怎么这般沉不住气?
  别人说两句好话,你飘了?
  咱们只是过来帮场子,混军功的。
  真要攻城拔地,你知道这差事有多苦多累吗?
  但当着刘备、李翊的面,众人也不好说出来。
  李翊倒是反应迅速,不给吕布反悔的机会,立马说道
  “……好,此事便这么定了。”
  “将军领兵去攻繁阳,吾自率大军偷渡清河,绕袭袁谭后路!”
  ……
  (此为袁氏四分图)
  (感谢群友浅野瞳兄弟的倾情绘制,仅为草图,勿究细节)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